首页
>
宋曲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宋代称呼与自称(转) 部分史料临时备用 迟到的三江感言 一点资料 上架感言 第一章 三千往事已如云(上) 第二章 三千往事已如云(下) 第三章 一杯浊酒伴致愁(一) 第四章 一杯浊酒伴新愁(二) 第五章 一杯浊酒伴新愁(三) 第六章 岁岁年年人不同(上) 第七章 岁岁年年人不同(下) 第八章 何需珍馐盘中餐?(上) 第九章 何需珍馐盘中餐?(中) 第十章 何需珍馐盘中餐?(下) 第十一章 明日佳节与谁同(求收藏) 第十二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一) 第十三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二) 第十四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三) 第十五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四) 第十六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五) 第十七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六) 第十八章 英才多出少年辈(一) 第十九章 英才多出少年辈(二) 第二十章 英才多出少年辈(三) 第二十一章 英才多出少年辈(四) 第二十二章 英才多出少年辈(五) 第二十三章 谁家儿郎焕新颜(一) 第二十四章 谁家儿郎焕新颜(二) 第二十五章 谁家儿郎焕新颜(三) 第二十六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一) 第二十七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二) 第二十八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三) 第二十九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四) 第三十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五)(求收藏) 第三十一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六) 第三十二章 少年信步布闲子(一) 第三十三章 少年信步布闲子(二) 第三十四章 青云静与曲中意(一) 第三十五章 青云静与曲中意(二) 第三十六章 青云静与曲中意(三) 第三十七章 敢问万钱值几何(一) 第三十八章 敢问万钱值几何(二) 第三十九章 敢问万钱值几何(三) 第四十章 敢问万钱值几何(四) 第四十一章 敢问万钱值几何(五) 第四十二章 何须张扬天下知(一) 第四十三章 何须张扬天下知(二) 第四十四章 何须张扬天下知(三) 第四十五章 何须张扬天下知(四) 第四十六章 何须张扬天下知(五) 第四十七章 何须张扬天下知(六) 第四十八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一) 第四十九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二) 第五十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三) 第五十一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四) 第五十二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五) 第五十三章 是非曲折谁与说(一) 第五十四章 是非曲折谁与说(二) 第五十五章 是非曲折谁与说(三) 第五十六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一) 第五十七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二) 第五十八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三) 第五十九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四) 第六十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五) 新年快乐! 第六十一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六) 第六十二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七) 第六十三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八) 第六十四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九) 第六十五章 谁为女儿心中念(一) 第六十六章 谁为女儿心中念(二) 第六十七章 谁为女儿心中念(三) 第六十八章 谁为女儿心中念(四) 第六十九章 谁为女儿心中念(五) 第七十章 谁为女儿心中念(六) 第七十一章 少年一世能狂(一) 第七十二章 少年一世能狂(二) 第七十三章 少年一世能狂(三) 第七十四章 少年一世能狂(四) 第七十五章 金玉可为田中粟(一) 第七十六章 金玉可为田中粟(二) 第七十七章 金玉可为田中粟(三) 第七十八章 金玉可为田中粟(四) 第七十九章 金玉可为田中粟(五) 第八十章 金玉可为田中粟(六) 第八十一章 金玉可为田中粟(七) 第八十二章 金玉可为田中粟(八) 第八十二章 金玉可为田中粟(九) 第八十三章 画饼可充饥(一) 第八十四章 画饼可充饥(二) 第八十五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一) 第八十六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二) 第八十七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三) 第八十八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四) 第八十九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五)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八十五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一)
《宋曲》
作者:皓月未央
更新时间:2024-01-21 01:13:49
字数:719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宋曲 !

    在吴中的这次饥荒爆发之前,杭州城中的粮米行却仿佛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来临时能够凭借手中的存粮狠赚一笔一般,反而将粮米的价格从逐渐涨至一贯二百文一石降回到一贯一石,使得杭州百姓交口称颂不绝,不少文人吟诗作赋之间亦多有提及,都道是范公教化有方,吴越民风纯良。

    及至来到杭州的灾民累积到一定人数,粮行才逐渐将粮价涨上来,如今的粮价已至两贯之数,各大粮商似乎商量好的一半,均言库中存粮已经见底方才惜售以备不时之需,甚至还联名上书请求官衙大开常平仓赈济城中百姓。

    粮价从一贯涨至两贯,以每石成本八百文来算,对于粮商来说便是原先五倍以上的暴利。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每户人家几口人每月开销不过两三贯钱,少的便只有一两贯勉强温饱,如今的粮价使得相当数量的民众沦落到只能喝上稀粥活命的程度,宋代市民手工业相当发达,而遇到饥荒时大部分人都会缩减用度,使得城中各种行当收入骤减,再加上粮价上涨,形成的恶性循环后果是相当恐怖的。

    城中群情汹涌,即使高至两贯的粮价,每日定量发卖的粮米还是被一抢而空,虽然也有百姓围堵在粮米铺前,但由于粮行先前漂亮的表演造势,大部分人还是涌向州衙治所以及常平仓所在前闹事请命,已经发生数次百姓冲击官衙以及官府粮仓的事情。几成风雨欲来之势,民变向来是大宋最禁忌的话题,官府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郑善正坐在郑家位于南丰巷附近的一家粮铺之中,手中端着一把茶壶啜着,两个婢女正给他揉着肩腿。当日之事后,陈家虽然没有对郑家动手,但衙门里对他却绝没有留过半分的手。原先与他交好的衙役捕快抄起板子砸在他身上比谁都卖力,进去两个月的时间,几乎被扒下两层皮。至今身上还留着不少处暗伤难愈,只要稍遇阴雨便浑身疼的如同针扎刀割一般。每当此时,他都恨不得将陈越生吃活剥。

    不知是不是郑家有意做给陈家人看的。他刚刚被捞出来便被派为这家粮铺的管事,恰逢饥荒一事,郑家作为大粮商之一,又是粮行行首,地位瞬间便变得重要起来,官府对郑家都有诸多倚重,连他这个粮铺管事也变得炙手可热,以前要当做大爷供着的官衙小官小吏如今见了他都要堆上笑脸称兄道弟一番,不少人还求上门来想凭关系购粮。

    郑善将茶壶壶嘴伸入口中啜了一口,眯眼打量了身边两个婢女一眼。长得都是水灵鲜嫩胸丰臀肥,还是隔壁的胡员外安排过来伺候自己的。伸手在一个婢女臀间拧了一把,透过内间门帘看了眼店铺外挤着嚷着或是苦苦哀求伙计要买粮的小民,想到上个月还在牢中不知生死,现在却能手握这么多人的生计。一种居高临下的快感充斥着他的心头。心中冷笑了一声,今日的定额早就卖罄了,开门前便已经将粮米运到有关系的富家大户院中,这些人便是求爷爷告奶奶也不会多卖他们一分。

    悠然自得地转了转脖子,感觉到外面有一道目光往他射过来,郑善瞥了一眼。随即便转过身想端起茶壶,身子却骤然一顿,心脏紧紧一缩,端茶壶的手僵在半空,愕然地转回头看回去,却发现门外之人已经不见踪影,仅仅这一瞥间,额上甚至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是他永远也忘不掉的凌厉眼神,每日噩梦中都会浮现的身影——

    “陈家小儿!”

    郑善用力将茶壶砸到地上,水花瓷片四溅飞散,将两个婢女吓得花容失色,“郑……郑老爷,怎么了?”

    郑善没有理会他们,闭上眼靠在椅背上,用力揉着自己的眉心,两名婢女惶恐不安地侍立在一边,他们来时都被嘱咐过任何事情都不得违拗郑善,若是惹出什么不快来回去便将他们的契纸卖给人牙子,不用明说她们也知道下场如何,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房中的气氛陡然沉默下去。

    郑善过了片刻才挥了挥手,“下去。”

    两名婢女完全不知道郑善刚才缘何莫名发火,这时如蒙大赦般赶紧欠身退了下去。

    过了好一会,郑善才轻轻吐出一口气,许是阴森凄厉的牢房,或是凶声恶煞的衙役,抑或是那日那双迫人的眼神在他心中留下的阴影实在太深,竟然让他失态如此。

    回过神来,郑善从鼻孔里重重哼出一声,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怕些什么。听闻那陈家小儿前段日子说是生病在家休养,最近病愈却又一直游走于府衙之间,不过量他也猖狂不了多久,等到粮行粮米的价格再涨上几分,到时便是压垮杭州城的最后一根稻草,常平仓绝对顶不住压力,官衙也将不得不倚靠粮行,以那时郑家在杭州的地位,碾死那小儿以及他背后的陈家都将不再是难事!

    “不过是一仗势小儿罢了。”郑善这么安慰自己,又对着门帘外喊了一声:“再给我沏壶茶过来。”

    陈越带着两个小厮走在街巷中,欲谋大事,此时再带着纤儿已经不合适了,身边总需要几个能够跑腿使劲的人手,城中渐乱,也要有人能保护他安全。经过南丰巷时冷冷看了一眼郑家的粮铺,门前拥着不少前来买米的百姓,被店铺雇佣的帮闲杂役挡在门外,甚至有上了年纪的老妪抹着眼泪苦苦哀求着想要讨来一点米粮,被一个人高马大的帮闲不耐烦地随手推到一边,老妪不防脚下磕绊,重重地摔在地上,却没有人有闲心上前帮扶一把。如此关头,谁都不愿得罪粮铺的人。

    陈越上前一步将人扶起,老妪勉强站起来,道了声谢,又不顾疼痛地往人群挤去。

    陈越拉住她,皱眉说道:“大娘何必去自讨没趣?便是求到晚上,他们也不会多卖一粒粮给你。”

    老妪转身打量了陈越一眼,显得有些不耐:“小官人,粮行自也有苦衷,言语上不客气些也怪不得他们,前些日子粮行能把粮价降下来,几位老爷总是有善心的,说不定再求求便能求到。”说罢甩开陈越又反身挤上去。

    陈越无奈地摇了摇头,也怪不得这些生活在底层的百姓,这些百姓总是最容易被人欺骗的,只是粮行的戏演得实在漂亮,先前的降价也就罢了,还不时拿出一点粮米发给那些看上去颇为艰苦的百姓,将脸面功夫做的十足,硬是将罪魁祸首的罪名都推到官衙身上。

    透过粮铺的门面往里看进去,隔着一道门帘,看到内间坐着一个男子,身边似乎还有两名婢女服侍,却是看不清人脸,陈越冷冷地盯了一眼,随即转身离去。

    “明日便给你们上一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好好享受你们最后的时日罢!”

    走过几条街巷,各家粮铺前的情景都一如南丰巷,有那小家小户的粮铺不敢违拗官府的,店中存粮也早就被一抢而空,其中有几分真正流入民间,又有多少被粮行着人收走就不得而知了,在偌大的杭州城中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走到杭州州衙前,陈越递上门帖后便站在一边等候,其实本不必如此,如今非常时刻便是直接走进去府衙中知道他的人也不会多说什么,只需要着人吩咐一声便可,愿意卖这份人情给他的大有人在。但陈越不愿这时候落人口舌坚持照规矩办事,其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今日轮值的衙役班头先前没有见过陈越出入官衙,见门帖上写着陈越两个字,脸上表情顿时便冷了下来,斜睨着眼问道:“你便是凤凰巷陈家的陈尚文?”

    陈越与郑家不和的事情因为郑善的原因可以说府衙之内无人不知,原先陈家有陈岩健在,众人还都偏向陈家一些,他倒也想去郑善头上踩上两脚可惜还没那个资格。但谁知一次饥荒使得郑家声势大涨,不少小官小吏都开始巴结起郑家来,先前有意为难郑善的几名小吏最近可都是吃尽了苦头,这才使得他能够“上位”做了班头。

    以前郑家便能算上杭州的地头蛇本就根深蒂固,只是郑家老太爷死的早,论起官势比不上有陈岩在的陈家罢了。身为府衙里的人,多少也知道一些粮行打的什么主意,只是势力本就盘根错节的郑家借此次饥荒很是拉拢了一批官吏,怕是再如此下去就算等饥荒过去衙里的几位老爷想拿粮商们治罪都不可得了,现在能有机会煞煞面前这位公子哥的威风拍拍郑家的马屁,他自然不会放过。

    陈越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却见那班头鼻孔朝天地伸出一只手掌来。

    陈越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还是没有多说什么,吩咐身旁的小厮拿出一贯钱递出去,那班头掂了掂手中的铜钱,才勉强露出一丝笑意,将门帖交给身边的衙役送进去,又伸出一只手指着陈越说道:“看你也不是不懂人情,如今衙中的老爷们忙得焦头烂额,哪里能够得空见你?这时候想到来攀些关系怕是晚了,我看还是先去南丰巷陪个罪才是正理,莫拖累了家人!”!~!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