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信手涂鸦 随感 求收藏推荐 蔡琰到底嫁给了谁?南匈奴疑云--停更说明 第一回 守纲纪李膺执法 逞奸谋张让施计 第二回 斩奸邪李膺刚直 答帝问张让怀恨 第三回 登龙门天下楷模 怜苍生欲除宦官 第四回 论权谋帝王心术 诞麟儿群英荟萃 第五回 拒婚约李膺收徒 晓大义忠臣谋定 第六回 论局势宦官密谋 蒙冤屈奸谋得逞 第七回 遭酷刑忠良蒙难 拒圣意不畏强权 第八回 辞官爵营救忠良 桓帝崩窦武秉政 第九回 诛宦官迟疑至败 谋忠臣劫帝矫诏 第十回 报君恩忠不顾死 存遗孤义不负心 第十一回 子升义认子逃亡 典忠诺杀身报恩 第十二回 窦辅誓典忠托孤 张让恨阴谋再起 第十三回 赴国难忠孝难全 摧忠良义满乾坤 第十四回 识何颙见微知着 辨机智初见阿满 第十五回 渡汉水又逢故交 报恩义代师授徒 第十六回 巧释疑渡江问答 闻辛秘曹腾教孙 第十七回 施阳谋阿瞒献计 闻噩耗张敞病危 第十八回 遇神医初识仲景 赠兵册窦辅遇险 第十九回 识汉升神箭逞威 禀前因窦辅拜师 第二十回 欲复仇断发立誓 释心结指腹为婚 第廿一回 总角情兄友弟恭 英杰现气贯长虹 第廿二回 闻噩耗星夜奔丧 谋诏书临终密商 第廿三回 谏灵帝陈球尽忠 哭张敞胡腾义重 第廿四回 识名流世家初现 暗投帖名将遭贬 第廿五回 诛宗室宦官猖獗 灭侯览李咸谋略 第廿六回 闻亲丧窦辅明志 晓大义荀爽论势 第廿七回 黄公覆大战汉升 释疑惑黄盖答问 第廿八回 嫌隙生黄盖报仇 恩怨了荀爽教授 第廿九回 结草庐披麻守孝 破心结武略文韬 第三十回 南柯梦因缘天定 文武试谈法论兵 第卅一回 一日游花红景美 两无猜竹马青梅 第卅二回 众人归窦辅感佩 一路北振翅欲飞 第卅三回 大疫起众生飘零 易子食初闻黄巾 第卅四回 救何顒李代桃僵 用奇谋血气方刚 第卅五回 识双雄一见如故 逐刘备子干救徒 第卅六回 闯雒阳虎穴龙潭 现青影风轻云淡 第卅七回 明前因小青认主 访孟德齐聚蔡府 第卅八回 迷美色初见公路 现煞气鬼魅剑术 第卅九回 起悲愤结怨公路 惊四座冰心玉壶 第四十回 忆前尘侠侣绝代 启宝藏窦辅百拜 第卌一回 破机关神兵现世 得传承巧收剑侍 第卌二回 晓前因切齿悲痛 斩元凶夜闯皇宫 第卌三回 敌胆破奸佞心寒 墨门出地覆天翻 第卌四回 作茧缚奸贼丧命 严法纪孟德扬名 第卌五回 说往事睹剑思人 道辛密父女怨深 第卌六回 骂秦风逆耳忠言 破心魔耳热酒酣 第卌七回 赴征程生死相随 悔当年名将惭愧 第卌八回 辨忠奸初识董卓 见皇甫老将解惑 第卌九回 遇旧识初见黄巾 传兵法老将苦心 第五十回 妖异现蔡邕流放 巫蛊起孟德罢官 第五一回 遇胡骑伯喈遇险 追蔡邕初战奉先 第五二回 护万里舍生取义 行不义终将自毙 第五三回 闻噩耗生死不明 拨迷茫心清神凝 第五四回 识典韦义胆忠肝 履诺言义结金兰 第五五回 游下邳勇武孙坚 交陈登智谋深远 第五六回 风波起夜宴惊心 群英会开怀畅饮 第五七回 诗三百琴剑合鸣 酒千樽歌舞升平 第五八回 行踪泄曹操报信 战长江生死惊心 第五九回 救窦辅墨门群豪 说黄巾阴谋初晓 第六十回 晓天机往事不堪 悔当初养虎为患 第六一回 一波平江心月影 风波起北固心惊 第六二回 逢旧友他乡故知 救神木知音有识 第六三回 古今叹琴名焦尾 柯亭笛柳絮纷飞 第六四回 论世家蔡邕教徒 解字谜名显三吴 第六五回 话时令考校易经 说红颜吴宫伤情 第六六回 双音合笛翠琴枯 梅园梦笑傲江湖 第六七回 遇故知情恸他乡 会旧友往事心殇 第六八回 乌程聚初遇王允 上虞宴吴越风云 第六九回 守孤城威震强梁 破敌胆义释祖郎 第七十回 圣台殇出师未捷 绝地困孤城如铁 第七一回 破敌营草人借箭 现白虎世家生变 第七二回 射贼酋围魏救赵 保危城兵行险招 第七三回 惊魂夜阴差阳错 绝处生弄巧成拙 第七四回 误会生百口莫辩 神术显开膛取箭 第七五回 五禽戏华佗传艺 上巳节逐水嬉戏 第七六回 会兰亭泉清草浅 赐表字读书练剑 第七七回 阴阳隔师恩难报 生死迷倩影纷扰 第七八回 念亲恩千里护灵 报家仇一言九鼎 第七九回 守孝义名显雍凉 访故旧身陷锒铛 第八十回 破镜圆小青救主 脱牢笼唐周被虏 第八一回 破天机山雨欲来 奔江东黄巾如海 第一回 惊天变黄巾起义 党锢破群英四起 第二回 救羊续巧遇周郎 识仲德初露锋芒 第三回 破重围皇甫定计 烧长社孟德救急 第四回 董卓起卢植逢难 坚城围广宗苦战 第五回 窦辅伤战局逆转 张角亡恩怨了断 第六回 刘玄德名显幽州 孙文台宛城苦斗 第七回 黄巾定论功行赏 西羌反调兵遣将 第八回 平凉策临阵换帅 定边功星陨兵败 第九回 说铜臭鸡鸣流香 道狗官驴车归乡 第十回 匆忙奔思乡情切 骤然停兵连祸结 第十一回 报旧恩死守宛城 行险计出奇制胜 第十二回 惊天谋迷踪幻影 霍光志地覆天倾 第十三回 天伦情束发戴冠 结发恩良宵苦短 第十四回 再相逢初识文若 起波澜阴差阳错 第十五回 君已远相思独眠 梦难圆天上人间 第十六回 情与义左右为难 怜生爱进退之间 第十七回 世家辨明悟得失 家国论拨云见日 第十八回 臣择主三难敬德 虎添翼鬼谋难测 第十九回 说豪杰窦辅认错 识英雄方知己过 第二十回 身世迷疑影丛丛 明月叹心事重重 第廿一回 拙言誓明释君疑 巧答辩暗言大志 第廿二回 龙阳好节操碎地 断袖癖孟德有弟 第廿三回 娥皇女英暗寓意 李傕郭汜明贺喜 第廿四回 奔东西曲终人散 聚兄弟得偿所愿 第廿五回 南蛮叛烽火荆南 老臣心忠义杨璇 第廿六回 说恩义敬德明志 思妙策窦辅得计 第廿七回 兵何往孰轻孰重 计安出何去何从 第廿八回 计连环敬德说义 勇无双窦辅立誓 第廿九回 窦敬德百骑踏营 黄汉升首战扬名 第三十回 鬼谋策料敌先机 贼首擒决胜千里 第卅一回 明前因群豪服气 说后果英雄相惜 第卅二回 因缘会旧恩难忘 喜相逢人心难防 第卅三回 排众议独断乾纲 增军灶示敌以强 第卅四回 施阳谋恶来神力 处险境敬德足智 第卅五回 心不甘蛮王孤注 谋百密终有一疏 第卅六回 陷绝境死战得脱 遇转机千金一诺 第卅七回 罢刀兵蛮人回山 狼烟起敬德北返 第卅八回 五原会初识丁原 首战胜再遇奉先 第卅九回 龙虎斗再战奉先 参商分旧梦难圆 第四十回 受降城二将争先 好胜心欲望遮眼 第卌一回 困孤城阴谋始现 云中危庞德遇险 第卌二回 临阵危急中生智 庞德勇胡将立毙 第卌三回 遇羊衜答疑解惑 教幼子不负所托 第卌四回 敌踪现水落石现 野心露鲜卑寇边 第卌五回 明敌情主忧臣辱 身虽危心却忧主 第卌六回 戏志才用计狠辣 庞令明心细胆大 第卌七回 疑无路峰回路转 看云起花明柳暗 第卌八回 风云会宿命之敌 初次见各逞心机 第卌九回 初交锋情急大意 首战败忍辱暂避 第五十回 敌千军汉升勇猛 谋万里戏忠连横 第五一回 戏志才调兵遣将 受降城北疆决战 第五二回 说阳谋再施连环 现真情吕布求援 第五三回 君臣知相得益彰 嫌隙生祸起萧墙 第五四回 鹤蚌争渔人得利 汉军胜胡虏远避 第五五回 陷阵威高顺扬名 典韦猛和连丧命 第五六回 得九原吕布悲恸 失官爵宦官蠢动 第五七回 丁建阳作茧自缚 吕奉先忘恩反目 第五八回 遇不平拔刀相助 战吕布三英首聚 第五九回 雁门行怀古伤今 雄关望舒展胸襟 第六十回 误会生错认为贼 双雄斗敬德解危 第六一回 显声名威震胡番 聚忠义再结金兰 第六二回 邺城巧遇许子远 劫后重逢欲改天 第六三回 识王芬凤毛鸡胆 处险境随机应变 第六四回 晓天机夜追窦辅 知阴谋敬德拜服 第六五回 断阴阳命带天煞 演天命难逃天罚 第六六回 说天煞孤辰寡宿 解北斗双子为辅 第六七回 夜渡河南下颍川 早行人初到险关 第六八回 侠客现快意恩仇 群英会书院比斗 第六九回 心叹服初识陈群 神思远方知是君 第七十回 见荀爽方圆黑白 遇奉孝棋定三载 第七一回 赞节烈有女荀采 守约信暂得鬼才 第七二回 说陈寔颍川四长 辞旧岁思念家乡 第七四回 安家邦谋国谋己 拜太丘难兄难弟 第七五回 惊天变傅燮刚烈 西风起忠臣死节 第七六回 奔雒阳巧遇孟德 欲建功人心难测 第七七回 扬家丑曹操率性 悟前因窦辅心惊 第七八回 梨花残风疏雨骤 公路惧心烦神忧 第七九回 见何进如临深渊 履薄冰生死一线 第八十回 疑邻盗斧属公路 自作聪明是袁术 第八一回 西北未定幽燕反 北方不净荆南乱 第八二回 乌丸叛鞭长莫及 汉祚危烽烟四起 第八三回 叹奉孝神算惊天 洞人心神目如电 第八四回 神算郭嘉算前因 鬼谋戏忠谋何进 第八五回 朝堂争争锋相对 暗波涌波谲云诡 第八六回 征荆南再会孙坚 战零陵破贼除奸 第八七回 再相逢窦辅感叹 施毒计孙坚为难 第八八回 念旧恩收徒孙策 求自保算计敬德 第八九回 窦敬德身陷绝地 小霸王初现端倪 第九十回 狭路逢勇者无惧 连环扣步步是局 第九一回 主谋现新仇旧恨 将军忧心急如焚 第九二回 沙摩柯蛮王野望 窦敬德义结蛮王 第九三回 说荆蛮以犬为尊 哭太丘情恸神昏 第九四回 情难忘相思入骨 通灵犀牵肠挂肚 第九五回 群魔并舞乱天下 郭嘉神算借世家 第九六回 梅傲骨逆风摧残 剑孤心雪骤月寒 第九七回 泄私愤触景生情 收徐庶两路分兵 第九八回 战赵云子义逞强 世无双白马银枪 第九九回 灭山贼千里奔袭 募勇士以财相激 第一百回 魂未灭埋骨他乡 血在烧威震北疆 第一零一回 黄汉升义无反顾 闯重围震慑群胡 第一零二回 破釜沉舟置死地 浑水摸鱼乱战起 第一零三回 兄有情生当相随 弟有义死亦魂归 第一零四回 起杀心汉军决死 遇妖魔强援又至 第一零五回 心悲痛百战余生 神忧虑债台千层 第一零六回 赞忠义初识田畴 忆往事黄土一抔 第一零七回 报父仇旧恨难忘 消误会恩怨了了 第一零八回 做新郎典韦心慌 知屠城窦辅怒狂 第一零九回 窦辅立誓祭亡魂 田畴细说东四郡 第一一零回 前人栽树为后人 后人不孝基业崩 第一一二回 救徐荣窦辅彷徨 行州牧汉室将亡 第一一二回 万里长城万里长 千古汉魂千古殇 第一一三回 救玄菟围魏救赵 奔王都直取老巢 第一一四回 运筹帷幄胜千里 鬼才神算无双智 第一一五回 汉宫内外云飞扬 你方唱罢我登场(补更1) 第一一六回 以己度人说人心 左右摇摆数何进 第一一七回 亡羊补牢犹未迟 鹬蚌相争渔翁利 第一一八回 说是争一把椅子 其实要一生权势 第一一九回 仪功勋有功该赏 说利弊何进阻挡 第一二零回 揣帝心伴君如虎 沐君恩帝王心术 第一二一回 灵帝有女初长成 待字闺中盼春风 第一二二回 一十二道诏书急 三十一日数归期 第一二三回 一条龙龙尾最贤 一辈子血债血还 第一二四回 迷中迷身份之密 局外局身世之迷 第一二五回 妄言天机遭大祸 痴心妄想效伊霍 第一二六回 奔雒阳归心似箭 宿馆驿夜遇陶谦 第一二七回 龙有逆鳞触之死 英雄救美怎大意 第一二八回 灭贼人险象环生 脱大难美人心疼 第一二九回 帝王怒宦官惊惧 仇上仇张让设局 第一三零回 识刘婧玉叶金枝 劝窦辅良缘天赐 第一三一回 叹千年大汉荣光 忆秦川长乐未央 第一三二回 灵帝不明问忠奸 窦辅假痴装疯癫 第一三三 千秋功业君恩重 情断义绝美人痛 第一三四回 为储君灵帝妥协 欲复仇宦官作孽 第一三五回 将军府二袁争功 张让计赵忠跟从 第一三六回 赤子心舌辨群臣 杨彪怒责子情深 第一三七回 平衡道老成谋国 纵横术暗箭难躲 第一三八回 思前程夜遇孟德 说心事各有所得 第一三九回 算得失黒夜惊心 说往事真相已隐 第一四零回 闻噩耗心伤神悲 求机缘天意难违 第一四一回 窦辅囚张让毒计 杨彪惊宿醉灵帝 第一四二回 金发碧眼亦非怪 鸡鸣狗盗乃人才 第一四三回 帝心惊杨彪告状 何进怒灵帝恐慌 第一四四回 误会生君臣失仪 杨彪智应对得宜 第一四五回 陷险境窦辅绝望 杀子仇张让疯狂 第一四六回 援兵至转危为安 张让诈形势急转 第一四七回 张让疑孰轻孰重 何进愚何去何从 第一四八回 取断章真假难辨 隐辛密虚实之间 第一四九回 北寺狱火光冲天 嘉德殿欲除宦官 第一五零回 十常侍阴谋初现 窦敬德生死两难 第一五一回 丹心剖剥茧抽丝 碧血溅以死明志 第一五二回 一将功成万骨枯 英雄百战炼傲骨 第一五三回 朝夕伴情根深种 真假明刘婧情动 第一五四回 中奸计巧遇殿下 乔太尉舍子护法 第一五五回 说密道刘协单纯 施火攻刘婧脱困 第一五六回 曹孟德夜访敬德 月旦评窦辅难择 第一五七回 树欲静而风不止 人在朝身不由己 第一五八回 为大汉子升入京 明大义胡腾绝情 第一五九回 愿君无忧妾心安 劝君再娶妾肠断 第一六零回 游白马佳人有恨 见曹操心念旧人 第一六一回 念旧恩曹昂拜师 忆往昔孟德解密 第一六二回 欲捕蝉公路窥探 做黄雀孟德暗战 第一六三回 来莺儿情迷孟德 真英雄方显本色 第一六四回 物类聚人以群分 冻死骨窦辅激愤 第一六五回 是偶遇不是相请 似无心实则有情 第一六六回 窦敬德初识应劭 行大礼知恩图报 第一六七回 见许攸方知事变 说二袁曹操远见 第一六八回 思前因窦辅生疑 说曹操杨彪称奇 第一六九回 风雨欲来乱将起 忠义两难定行期 第一七十回 帝诏见封赏疑云 君臣对进退困顿 第一七一回 释君疑敬德心定 念旧恩帝心难明 第一七二回 答帝问君心难料 荐孟德初闻八校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卅六回 闯雒阳虎穴龙潭 现青影风轻云淡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
作者:红尘愚者
更新时间:2024-01-21 21:57:13
字数:1084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 !

    上回说到窦辅来到雒阳,正在感叹雒阳城雄伟壮观之时,被一群兵卒围住,当先一将喝道:“大胆反贼!还不束手就擒,左右,与本将拿下!”

    窦辅大惊,道:“汝等何人?吾所犯何罪?”

    而众兵卒却不由分说,将其绑了。并将龙渊剑解下,将窦辅押走,

    窦辅心中暗叹:难道我就要死在这里?怎么会这样?到底怎么回事?谁要抓我?

    不一会,兵卒将窦辅押到城内一处街角,在转弯处窦辅看到了一个久违的故人--曹操!虽说过了五年曹操有些变化,可是依然可以认得出!此时见曹操仿佛正焦急的等待着什么!

    见到曹操,领队之人将龙渊剑交给曹操,道:“大人!人已押到,应该是大人交代之人,此剑可为证!”

    原来如此。窦辅心中方才明白,是龙渊剑出卖了自己。当年在南阳此剑正是由胡腾佩戴。且李膺将此剑赠予自己为周岁拜师之礼,天下皆知。窦辅想明白后,只能暗自叹息,责怪自己不小心。

    见窦辅不愿开口,曹操当先问道:“汝可是窦辅!?”

    窦辅一楞,依然不开口,只是冷冷看着曹操。

    曹操见此,丝毫不以为意,笑道:“一别数年!当年在南阳城外匆匆一会,公子可还记得故人否!”

    窦辅见曹操如此说话,冷笑道:“只恨当年不曾识得汝之真面目!故尔有今日之祸!”

    曹操闻言大喜,道:“如此说来,公子可是承认自己乃是故大将军之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曹某乃是受伯求先生所托,特来阻止公子进城!”

    听曹操如此说来,窦辅将信将疑,并未接口。

    见窦辅神情,曹操知其还未信任自己,便将如何营救何顒,并助其脱困的经过告知。并转告窦辅胡腾及家中情形。

    至此,窦辅方才相信,开口道:“方才多有失礼之处!还请大人见谅!”

    曹操闻听窦辅如此言语,大喜道:“无妨!若不能将公子…”

    不等曹操话音结束,从巷子中传出一个声音:“曹都尉果然能干!难怪侯爷再三吩咐咱家来请都尉协助。”

    闻声望去,见巷子中走出一群宦官,为首之人竟然是王甫。曹操大惊,心道:他怎来此处?莫非消息走漏?却也不该如此迅速啊?他究竟哪里得到消息,莫不是怀疑自己,暗自跟踪…想到此处,曹操惊出一身冷汗,强自镇定道:“不知常侍来此,所为何事?”

    其实,曹操并没有想错,确实是曹节自从得知大牢起火后,开始怀疑曹操。故而让人监视曹操。所以能如此迅速的赶来。

    话说曹操问话,王甫并未回答,而是走到跟前,上下打量着窦辅后,笑道:“这便是当年窦家余孽?好,好啊!真是自投罗网啊!”说完拍着曹操肩膀道:“曹都尉年轻有为!立此大功,咱家定当禀明陛下,为都尉请功!”

    曹操心中大急,面上却露喜色,道:“多谢常侍提携!”

    王甫对曹操的表现很是满意,说道:“如此,人犯咱家带走了!”

    曹操正苦思良策,如何能救下窦辅,见王甫要带人,急道:“且慢!”

    王甫一愣,冷冷一笑,道:“还有何事?”

    曹操出言就后悔,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过孟浪,正不知该如何作答,急中生智道:“常侍还请随操往府衙一趟,需要交割下文书!”

    王甫意味深长的望着曹操道:“曹侯爷对汝亦寄予厚望啊!莫要辜负侯爷一片心意啊!此乃重犯,咱家先押走,汝上司若有意见,让其直接去曹侯爷{曹节}那说!”说完便让手下押窦辅离开。

    曹操无可奈何,对手下说:“汝等且先回去!”待其手下走后,曹操便悄悄跟着王甫。

    曹操想做什么,只怕自己也很犹豫矛盾。若不救,不仅失信于何顒,更加违背自己为人宗旨。若救,且不说能否成功,即便成功,恐怕自己前程也尽毁,还将连累家人,与自己处世原则不符。进退两难之间,只得先跟着窦辅,等待时机。

    而此时的窦辅亦是心如死灰:方才被曹操抓住,原本以为难逃大难,却是有惊无险。才感到柳暗花明,不想又落入宦官之手,竟是山穷水覆。难道真的会死在此处!哎,自己冲动了,实在不该轻率行动。只是,既然曹操是何顒请来帮助自己的,怎么又会有太监来抓自己。莫非曹操与其是同伙?

    正在思索问题时,突然一声娇喝:“阉狗!纳命来!”

    说时迟,那时快。忽然一道青光闪过,定睛一看,只见一身穿青衣蒙面女子手持长剑,刺向王甫。众人不及反应,眼看就要刺中王甫。

    王甫急忙就地一滚,顺手将身旁一人推向那女子,随即大喊:“有刺客,抓刺客!”

    那青衣女子见状,只得先将那人刺死,再想刺向王甫时,已不可能。众人已将王甫团团围圈保护。这时,反倒是窦辅被忽略一旁,那女子顺手将窦辅身上绳索砍断,说道:“阉狗真是丧尽天良,连孩童都不放过!孩子,速速回家!”

    窦辅原本想感谢一下这女子,可听到她的话后,很是郁闷道:“多谢女侠!方才多亏女侠相救,在下窦辅,并非孩童!”心想反正宦官已经知道他身份,索性大方承认。

    这时,王甫恨声道:“窦家余孽!汝该庆幸,若非此人行刺,汝此刻已然是死人了!”

    窦辅亦怒道:“阉狗!来日小爷定要杀尽汝等狗才!”

    正当窦辅与王甫对骂之时,那青衣女子却楞在当场。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对着窦辅激动的问道:“孩子!汝父何人?”

    窦辅虽然疑惑,但还是如实相告。当那女子听闻其是窦机之子,窦武之孙时,将其一把抱住,哽咽道:“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找到小少爷了!”

    少爷?窦辅脑袋又不够用了,正要开口相问。这时,王甫道:“很好!既然都是窦氏余孽,那就一起上路吧!给我杀!”左右闻王甫命令,迅速将二人围住。

    那青衣女子神态复杂的望了眼王甫,略作挣扎后,恨道:“阉狗!今日算汝命大!狗头权且记下,来日自会有人来取!”说完,抱起窦辅便往外冲出去。

    众人正欲追赶,王甫喝阻道:“穷寇莫追!汝等速去司隶校尉处报案,命其速速抓捕刺客!”

    而府衙的效率却难得的迅速,不知是否因为宦官来报案的原因。反正此时,窦辅与那青衣女子已无法出城,二人在慌乱间走进一后巷。乃是一荒废院落的后门,然而门却被铁链紧锁。急欲退出,发现追兵将近,正无计可施之时,忽闻巷外追兵停下脚步。

    窦辅好奇,就走到巷口往外窥视,只见一队士卒停在巷外。而曹操正站在面前。

    只听曹操说道:“此处操已搜过,并无刺客,汝等可往别处去!务必将刺客擒获,若有轻纵者,严惩不怠。”

    那领队之人连忙应下道:“诺!多谢都尉大人!”说完领着手下之人,往别处去了。

    见兵士都已走远,曹操对着巷子笑道:“都已走远了!若不介意,曹某便进来了!”说完,大步走进巷子。

    刚转过转角,还不曾开口,一把冰冷的宝剑横在曹操颈项间。曹操放声大笑,道:“堂堂大将军后人,竟然行此不义之事!难道汝等就如此对待救命恩人吗?”

    那青衣女子冷然道:“若再胡言,小心性命不保!”

    窦辅笑着对那女子道:“这位女侠,还请放下手中宝剑。孟德并无加害之心!若非方才孟德兄出手相助,此刻性命不保的恐怕还是吾等二人。”

    那青衣女子闻窦辅之言,立刻收起宝剑,道:“谨遵少爷之命!”

    听那女子如此言语,窦辅则是疑惑,曹操则是惊讶!二人皆对此女身份十分好奇。但也知此时还不宜说这些。

    曹操将手中龙渊剑交于窦辅,当先开口道:“完璧归赵,物归原主!曹某对伯求先生总算有个交代!只是不知公子如何知晓曹某表字?”

    窦辅双手接过宝剑,感激道:“多谢孟德兄,仗义相助!至于说兄之表字,孟德兄既知弟乃大将军后人,弟如何会不知兄字孟德呢?”

    曹操见其不愿回答,亦不愿在此等细枝末节上纠缠,与窦辅相视一笑。而后对那青衣女子道:“姑娘既是大将军府上之人,又何必藏头露尾,莫非容貌丑陋,不能见人?”

    那青衣女子大怒道:“曹孟德!汝说谁容貌丑陋!有胆再说一遍!”说完,将蒙面巾扯下。

    窦辅想要阻止已是不及,心想:曹操果然厉害!进来先拿话套住我们,反客为主。后又出言相激,欲见那女子真面目都不带开口求人!哎,高明啊!

    见女子扯下蒙面巾,曹操心正窃喜,但骤见女子真容,顿时心神摇曳,呆呆望着那女子。口中喃喃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窦辅大脑也在当机中,不是被那女子的容貌惊的,而是被曹操的表现雷的。暗想:孟德兄!果然生猛,真是直白,放在后世,定然是情场高手。历史传言曹操好色,果不其然!

    这边窦辅还在神游,而那边却是另一番景象。青衣女子从未被一男子如此直视,顿觉羞恼,轻骂道:“登徒子!看姑娘手中宝剑,汝若再无礼!定将这双狗眼剜去!”

    曹操闻听女子骂其登徒子,心中有所感,遂轻吟: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突然停顿,因为不曾见那女子笑容,略感遗憾,乃正色道:“姑娘此言差矣!孔子曰: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曹某好色却不淫邪,骤见倾城之貌,一时心神失守,并非无礼!偶有所感,不觉轻吟,更非唐突!只衬托姑娘国色天香,情不自禁,我见犹怜!”

    见曹操如此说道,那青衣女子更是羞涩无言语,垂首弄衣襟了!

    窦辅实在看不下去了,原来只知道曹操武韬武略,当世第一。不想诗经楚辞亦颇有造诣。你要泡妞没人拦你,但是无视我的存在就是你不对了。

    见曹操一副意犹未尽之态,赶紧咳嗽一声道:“孟德兄!才高八斗,小弟佩服!只是尚有正事未完,是否…”

    曹操闻窦辅之言,立时收敛神色,沉声道:“兄弟所言甚是!“

    窦辅又被曹操打败:什么时候成兄弟了!就因为她喊我少爷?你也太明显了,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啊!再说,你这变脸也太快了,刚才还你侬我侬,瞬间就作‘现在开会’表情!不愧是政治家!哎,佩服啊佩服!

    窦辅哀怨的望了曹操一眼,曹操只当做没看见,一脸深思。窦辅只得一脸郁闷的望向那女子,道:“不知姑娘何人!何以称呼在下为少爷?又如何会来行刺那阉狗?”

    一旁曹操更是聚精会神。

    想知道她是谁吗?曹操能追到手吗?窦辅在雒阳又会有什么奇遇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注:1.情节展开,将开始继续埋地雷,为真正三国乱世下药了。此章加长,修改无数遍!主要红尘不会泡妞,想了两天,翻了不少书!史书找泡妞桥段,大家想想这难度,给点支持吧!呵呵,下次穿越一定去唐宋之后,太难了,只能去背诗经楚辞!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名《关鸠》,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全诗乃是表达对心仪女子之爱慕,且求之不得后的幻想。去读读吧实在是好词!男人都有过!

    3.登徒子:复姓登徒,见于战国时楚国宋玉所写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未知是否真有其人,可能仅为文学上的虚构角色。由于这篇文章,人们把登徒子作为好色者的代表。有空的有兴趣的朋友去读读这篇赋。真的很不错,但是赋中观点红尘不赞同!

    4.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乃孔子之言,意思为君子也欣赏美,但应当以正当的礼数来追求它。意思是说不会用见不得人的勾当,来追求与占有美丽的东西,包括感情、事物与人。

    5.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这里红尘先来借用赞叹曹植的老子曹操!遗传学还是有道理的!

    6.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另可去看看‘将相和’及楚人卞和献玉。春秋战国故事很多的!

    7.想要角色的赶紧去红尘置顶帖留言!为大家上妆登台!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