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雍正谜图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雍正简介 隆科多和雍正的关系 神道贾士芳 年羹尧 历史上年羹尧是怎么死的? 在位时间 第二章鬼松林 第三章葫芦与蒲扇 第四章王继辉受伤 第五章两个师傅 第六章杀人的松树 第七章掌心雷突围 第八章退出鬼松林 第九章五鬼搬运法 第十章精心准备 第十一章葫芦冒险 第十二章又遇柏林 第十三章鬼音乱心 第十四章葫芦遇险 第十五章准备离开 第十六章南下金陵 第十七章蒲扇行医 第十八章夜遇女鬼 第十九章妙手回春 第二十章电话寻师 第二十一章奶娘之死 第二十二章宴请蒲扇 第二十三章恐怖老妇 第二十四章和尚驱邪 第二十五章家人暴亡 第二十六章野外茅屋 第二十七章再现幽魂 第二十八章揪心儿歌 第二十九章超度亡灵 第三十章苦命鸳鸯 第三十一章风水宝地 第三十二章国军少将 第三十三章暗影现身 第三十四章暗影出手 第三十五章密室遇险 第三十六章和尚道士 第三十七章诡异棺材 第三十八章避水珠 第三十九章被人暗算 第四十章潜伏十载 第四十一章痛下杀手 第四十二章天意留人 第四十三章蒲府家宴 第四十四章金陵有劫 第四十五章旧庙凶宅 第四十六章离开浦口 第四十七章师门秘事 第四十八章火车北上 第四十九章似曾相识 第五十章夜宿黑店 第五十一章设计迷晕 第五十二章机智脱险 第五十三章黑龙会 第五十四章火烧客栈 第五十五章离开德州 第五十六章河边擒贼 第五十七章再入松林 第五十八章中堂画 第五十九章未知之地 第六十章临江仙 第六十一章无路可走 第六十二章黔驴技穷 第六十三章白猿引路 第六十四章师徒相见 第六十五章师祖遗图 第六十六章突显八门 第六十七章迷雾重重 第六十八章九字真言 第六十九章暗道机关 第七十章大内侍卫 第七十一章暗道纵横 第七十二章被困绝境 第七十三章柳暗花明 第七十四章机关重重 第七十五章鳄鱼来袭 第七十六章白蛇阻路 第七十七章地下宫殿 第七十八章亦真亦幻 第七十九章蜀山双峰 第八十章逃出梦境 第八十一章障眼法 第八十二章八门密图 年羹尧与隆科多 雍正与太后的关系 第八十三章生死八门 雍正之死因 第八十四章准备开门 第八十五章再入暗道 第八十六章尸臭逼人 第八十七章奇树奇木 第八十八章逃出生天 第八十九章谁是主人 第九十章金银珠宝 第九十一章军火仓库 第九十二章机关在那 第九十三章被困密室 第九十四章一线生机 第九十五章土洞逃生 雍正死在哪里 清朝历代皇帝 请教 难过 雍正的妃子 国庆节 年羹尧的后人留在青海 唉,无语 雍正确实是篡位 年羹尧用兵 雍正的兄弟们 雍正的子女 出差 中 旅途中 雍正的谋略 雍正的大臣 对于雍正的历史评价 雍正在位多少年 第九十六章出不去了 第九十七章柳暗花明 第九十八章不速之客 第九十九章准备离开 第一百章打道回府 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年羹尧的后人留在青海
《雍正谜图》
作者:夏日雨桐
更新时间:2024-01-22 05:10:20
字数:577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雍正谜图 !

    ■年羹尧戎马一生,屡立战功。然而,风云骤变,弹劾奏章连篇累牍,直至被雍正帝削官夺爵,赐自尽,留给人们一个千古之谜。

    ■在大清王朝,威名举国皆知的“年大将军”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族中任官者一律被革职,嫡亲子孙被发配遣边充军。曾经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落此下场,令人扼腕叹息。

    ■“门源永安城”“年大将军的两位如夫人葬在了青海”“西宁年家是年羹尧的后裔”,很久以来,青海人都有这样的说法。

    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湟水河中上游,这里西通西藏、新疆,东接甘肃兰州,北连河西走廊,南濒黄河,是“丝绸南路”“唐蕃古道”上的重镇和交通枢纽,被称为“海藏咽喉”,它就是高原上的美丽城市西宁。

    青海地方史学者李逢春先生认为,为了开发和建设这一方宝地,西宁人是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的,历史上数次移民就是一个例证。所以,青海汉族来自南京等一些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那么,西宁年家是年羹尧后裔吗?

    地方史学者说年羹尧

    西宁地区,在古老羌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农耕文化,融入青藏高原、河套地区的草原文化,还吸收了从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文化,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历代戍边、屯田等活动,黄河流域的汉族进入了河湟流域的西宁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族人民在青海大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所以说,西宁是一个多种文化元素共存的地区,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根据我省著名地方史学者考证,我省门源刘氏家族与汉高祖刘邦有着直接的渊源,孔家庄的孔氏人家也是孔子的后裔。

    我省地方史学者朱世奎先生说,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尧下令诸将“分道深入,捣其巢穴”。各路兵马遂顶风冒雪、昼夜兼进,迅猛横扫敌军残部。在这突如其来的猛攻面前,敌军土崩瓦解。这次战役历时15天,大军纵横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敌营,大获全胜。“年大将军”的威名也从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

    这一段历史对于许多青海人来说并不陌生,年大将军也在青海大地上留下了许多踪迹,门源永安城就是其中的一处。现在的永安城已经没有了的史书中记载的模样,但从残存的城墙中我们仍可看到它当年的宏伟和坚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座古城岿然屹立,吹来的微风中仿佛还有当年的烟火味,站在城头,好像还能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声。据当地人说,永安城里埋葬了年羹尧的两位如夫人,有些人从这里挖出了铜元、印章一类的东西。

    年姓后裔追根溯源

    根据这一史料我们可以肯定,年羹尧曾经到过青海。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年大将军在离开青海时,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是不是留下了本家族的一些人;或者他出事后,家族受到牵连,有人千里迢迢来到青海,在这里生活了下来;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地的一些人家,仰慕年将军的威名,改姓为年;或者说是从外地一些年姓人家迁徙来到高原,他们与年羹尧没有任何家族关系。

    带着种种假设,6月16日,记者采访了年烜、年煜、年靖海、年福海四位年家人,请他们为我们追根溯源。

    已经是80岁高龄的年烜说,关于我族溯源很难找到文字史料,传说有二。一是说我先祖在清嘉庆年间由安徽巢湖移居到西宁,与西宁另一年家不是同族,是武功世家。二是说,我族系清代年羹尧将军后裔。先祖年光汉曾说“西宁年氏一族是大将军年羹尧遗留在兰州的幼子年寿一支的后裔。”长兄年炳在遗稿中写道:“我西宁年氏,相传为清康熙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后裔,随军留在湟滨之裔。其后遭遇雍王朝变故,子孙蒙难,遂隐姓埋名,藏身四方,至嘉庆朝,恢复原姓,始乃定居西宁。故我等以前所见家谱牒庚,最早为嘉庆朝先世,以上朝代湮没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家族的谱系在那个年代被烧毁了,寻本溯源很难有定论,现在非常遗憾。

    年煜说,从《西宁府续志》中可以看出,我们年姓人家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800年),就定居西宁城内宏觉寺街,虽然家境清贫,但不气馁,自强自立,以孝悌忠信仁义道德的传统古训教育子女,耕读传家读书明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老宅门前有两棵大榆树,而且还很大,看样子年代非常久远了。所以,先祖常常以“双榆主人”或“双榆草堂”自居。那时候,祖屋中藏有一红绸中堂,用金粉写就先祖阵亡过程,每逢年节悬挂于上屋,让儿孙诵读瞻仰。

    年靖海告诉记者,听祖上说,年家的坟茔迁过几次。年家的老坟原在西宁南滩,因为洪水泛滥,先祖年光汉和族人一起将坟茔迁到了西宁东郊曹家寨。事后深感家业兴旺,但无系统谱牒记载,先祖创业之艰辛有遗忘之虞,愧对先祖,便经过多年努力后修成了《年氏家谱》。谱籍原来存放在宏觉寺街祖屋宗龛内,逢婚丧嫁娶生儿育女时,及时在家谱上填写,我们小时候曾经看见过。1987年,年家的坟茔又从南滩迁到了大堡子。在迁坟的过程中,我看到规模非常大,还有许多陪葬品,耳环等首饰很多,衣物虽然已经腐烂了,但有些地方还是能看出色彩艳丽、做工精美。

    对于年家的人来说,家谱消亡使得他们失去了一切关于家族渊源的文献记录,现在他们只能根据先辈的口头传说和其他史料来寻找相关线索。但是,欣喜的是年氏族人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先祖墨宝,其中双榆主人年兆亨的《诗品二十四则》让记者大开眼界。

    年福海说,先祖年兆亨自幼苦读四书五经,谙熟韬略,文武兼备,决心步其父辈鸿鹄之志,投笔从戎。承恩袭职云骑尉,在清代时任哈拉库图营守备及西宁镇标中营守备,因功授朝庭牒文并赴北京觐见大清皇帝。《西宁府续志》记载任哈拉库图营守备,据现存的亲笔书写的扇面可以知晓,当时是在宣统元年。后来,他坚持“耕读传家”的家风培育后代,在南大街经营杂货铺为业。从这本诗集可以看出他的敬业齐家的精神。

    高原民族融合的见证

    我省地方史学者靳育德先生说,据《路史》记载,上古时,姜太公帮助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受封而建立了诸侯国齐国,所以姜太公又称齐太公。有一本叫《路史》的古书里说:“齐太公后有年氏。”也就是说,姜太公的后代中有一支姓年。到了明朝时期,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年氏又有新的血液加入。这新的血液,就出自严姓。年姓的望族居怀远郡。据《明史·年富传》记载,“年姓本姓严,后讹为年。”年氏望出怀远,即今安徽怀远县。明代永乐户部尚书年富,即怀远人,原本姓严后改为年。

    由于年家家谱的不存在,我省的地方史学者对西宁的年家是否与年羹尧有渊源不敢下结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得出,年姓人家是迁入青海的,他们在高原上与众多民族共同生活,是青海的建设者,是高原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姓家族的变迁,也是高原民族融合史的见证。K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