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万户侯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一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四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五章 上元夜 (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六章 上元夜 (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七章 县令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八章 童生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九章 以直报怨 (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章 以直报怨(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一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二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三章 以字鉴人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四章 祸起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五章 辞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六章 义助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七章 摸奖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八章上 官司 (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八章下 官司 (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九章 官司 (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章 官司(四)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一章 仪陇小摊(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三章 仪陇小摊(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四章 仪陇小摊(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五章 仪陇小摊(四)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六章 阆中(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七章 阆中(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八章 阆中(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九章 阆中(四)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章 开店(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一章 开店(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二章 开店(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三章 密谋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四章 美人计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五章 贵人(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六章 贵人(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七章 发薪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八章 去成都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三十九章 初到成都(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章 初到成都(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一章 初到成都(三)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二章 风骤起(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三章 风骤起(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四章 冷刀子(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五章 冷刀子(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六章 冷刀子(三)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七章 冷刀子(四)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八章 冷刀子(五)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九章 暗流(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章 暗流(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一章 暗流(三)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二章 暗流(四)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三章 暗流(五)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四章 品牌效应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五章 绑架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六章 暗访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七章 反击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八章 门生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九章 挖墙角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章 兄弟阋墙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一章 连环计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二章 釜底再抽薪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三章 杨家(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三章 杨家(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四章 杨家(三)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五章 杨家(四)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六章 归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六十七章 官从天降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六十八章 帘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六十九章 县尉县丞(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章 县尉县丞(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一章 上任首日(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二章 上任首日(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三章 除恶(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四章 绊脚石(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五章 绊脚石(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六章 捐钱募款(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七章 捐钱募款(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八章 捐钱募款(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九章 黑帮老大(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章 黑帮老大(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一章 意外失足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二章 意外失足(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三章 孔方老道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四章 海家的把柄(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五章 海家的把柄(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六章 海家的把柄(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七章 抓住把柄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八章 刀刀见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九章 困兽犹斗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章 奉命入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一章 曲江邂逅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二章 北番有人来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三章 李林甫的烦恼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四章 又见故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五章 初见太子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六章 四两拨千斤(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七章 四两拨千斤(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八章 四两拨千斤(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九章 二进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章 相亲(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一章 相亲(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二章 帘儿的姐姐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三章 初见李隆基(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四章 初见李隆基(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五章 各怀心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六章 南诏风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七章 帘儿进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八章 南诏主导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九章 李琳升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章 不期而遇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一章 平淡是真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二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三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亲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盒之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地重游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七章 纯属误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八章 纵横滇东(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九章 奇袭安西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章 南疆姊妹花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一章 美女与阴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二章 唐朝特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杀南诏使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四章 滇东遭遇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五章 小人眼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六章 暗渡陈仓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七章 滇东收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云聚会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三章 毒杀皮逻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图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五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南诏内讧(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返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九章 长安少年狂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章 两个宦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二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三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四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五章 王昌龄求助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东宫案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东宫案(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东宫案(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东宫案(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章 东宫案(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宫案(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东宫案(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东宫案(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东宫案(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东宫案(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宫案(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七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八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见诗圣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章 曲江流饮(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一章 曲江流饮(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二章 密会太子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别帝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四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五章 豆卢军的秘密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六章 谁是卧底?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七章 借兵平匪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八章 皇杠被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九章 匪首的把柄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章 横峰突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袭吐蕃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二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三章 庙堂之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四章 纳妾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五章 比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异乡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仙芝的忠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八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原奇兵(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章 高原奇兵(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一章 高原奇兵(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二章 远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隆基的心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四章 布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为营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七章 初遇安禄山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八章 李林甫的拉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三方博弈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章 扑朔迷离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一步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不速之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一声春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四章 崔府请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五章 李隆基召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画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八章 第二步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九章 王忠嗣的进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一章 柳暗花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二章 步步设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三章 悲情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四章 路遇杨花花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五章 谁为左相?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六章 盐铁使的人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七章 触犯权贵的利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八章 暗流涌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九章 假道灭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章 寻求支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诏消息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二章 求婚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三章 前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四章 扬州立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各逞心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六章 意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七章 和亲事件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地为媒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明寺偶遇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章 庆王之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一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将计就计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隆基的办法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五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兴庆宫的早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因爱生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禄山再进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九章 崔翘的抉择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禄山的企图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二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五章 出家便是还俗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六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七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八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九章 科举案(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章 科举案(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一章 科举案(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二章 科举案(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三章 科举案(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四章 科举案(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科举案(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六章 科举案(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七章 科举案(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八章 科举案(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九章 科举案(十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章 科举案(十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一章 科举案(十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失意的酒楼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三章 荐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南诏女王(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南诏女王(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夜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枚金丸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八章 金丸之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九章 解谜(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章 解谜(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一章 策划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二章 固执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夜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四章 示警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利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六章 线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七章 蓄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八章 各逞心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九章 意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章 终下决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下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刺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三章 浔阳惊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四章 必要的强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五章 角力开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六章 拉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七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八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九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章 把柄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客栈布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二章 阴招出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三章 破绽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四章 利益之盟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五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外放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八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九章 沙州夜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章 高仙芝的小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一章 拉拢边令诚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国的决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三章 艰难的行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夺取小勃津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对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六章 行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七章 石国使者.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八章 合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九章 帷幕拉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章 石国遭遇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一章 针锋相对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二章 外交的背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三章 局势逆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四章 发动政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五章 小规模战役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六章 试探性的战斗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武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八章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九章 夺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章 高仙芝升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一章 矛盾激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二章军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三章 掌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四章导火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兵不厌诈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六章 敌踪乍现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七章请君入瓮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八章怛罗斯之战 (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九章 怛罗斯之战 (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章 边令诚的暗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一章客栈疑云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二章 回家的路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三章 安杨会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四章天宝十年最后一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五章 给李林甫拜年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六章多管闲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七章安禄山的时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八章 李隆基的雄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九章 宫里的消息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九章 杨国忠的把柄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章述职交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一章述职结束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禄山跑了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三章谋河西(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四章 谋河西(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五章 谋河西(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六章 江山如棋(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七章 江山如棋(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江山如棋(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山如棋(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章 江山如棋(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山如棋(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二章 江山如棋(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江山如棋(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四章 江山如棋(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山如棋(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六章 江山如棋(十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七章 江山如棋(十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八章 后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九章 清洗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章 勒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战争与阴谋(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二章 战争与阴谋(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战争与阴谋(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四章 战争与阴谋(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阴谋(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六章 战争与阴谋(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七章 战争与阴谋(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八章 马嵬坡(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九章 马嵬坡(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章 马嵬坡(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一章 马嵬坡(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二章 马嵬坡(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三章 马嵬坡(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四章 马嵬坡(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五章 微妙的朝议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六章 劝说李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七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八章 宫中秘议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九章 杀将立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章 郭子仪的感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一章 心狠手辣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二章 李泌之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三章 偷梁换柱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四章 满月酒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京兆尹与左相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六章 兴庆宫的阴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自出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八章 请君入瓮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淮势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章 里应外合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章 父子恩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家国天下(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家国天下(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四章 家国天下(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五章 家国天下(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六章 家国天下(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家国天下(大结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九章 王忠嗣的进劝
《大唐万户侯》
作者:高月
更新时间:2024-01-09 02:30:07
字数:1402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万户侯 !

    忠嗣,大唐名将,原名训,其父王海宾战死沙场后,其名为忠嗣,收养在宫中,开元十八年,年仅十八岁的王忠嗣率三百骑兵在玉树奇袭吐蕃赞普,杀敌数千,赞普仓皇而逃;

    开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在盐泉城以弱击强,大败吐蕃军,吐蕃全军覆没,横尸遍野,洮水为之不流。

    同年,王忠嗣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与奚、契联军在桑乾河进行会战,三战三捷,打的奚、契联军全军覆没,从此契丹三十六部尽数投唐,几十年不敢作乱,王忠嗣率军威行漠北。此战后,大唐北部平靖,三年后,李隆基遂改国号为天宝。

    和所有的戍边大将一样,他在长安城也有一宅,其妻儿留在长安为质,他在回京已有半月,行武多年,生活忽然变得悠闲,身体里积下的病症也一下子迸发出来,他病倒了,回来十五天,在床上倒躺了十天。

    他是旧年的最后一天来京,至今已有整整半月,他并非聋哑,长安满街坊都在流传太子将废的消息,他怎么会不知道,为此他也焦虑彷徨,他自小在宫中长大,与太子李亨关系最好,每次来京皆要去参拜太子,以至于朝野皆传他与皇甫惟明是太子的左右两翼,但他与太子本人却知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私交虽好,却不能因此废国事。

    王忠嗣生性耿直。平生之志只愿为国戍边,吐蕃未灭、回鹘崛起,他没有那个心神去空耗权位,不想参与到党争中去,是以初三、初四李亨两次召他私下相见,都被他以生病而推脱。

    这一日是正月十三,下午,他披了一件厚裳。坐在后园地角亭里看书,忽然有下人禀报,刑部尚书韦坚来访,王忠嗣微微一怔,立刻便明白过来,看来太子还是不死心。竟让韦坚上门来劝,太子想找他做什么,他心里很清楚,但兵乃国家之器,怎能妄动?

    “请他到书房见!”

    但下人走了没两步,王忠嗣又叫住了他,“不!就请韦尚书到这里来。”

    不一会儿,便听见了轻微的脚步声,人影转动,韦坚身形从假山石后显出。他老远看见王忠嗣,便呵呵大笑道:“王大将军好会待客。堂堂尚书来访,竟不出来迎接?”

    王忠嗣连忙躬身施一礼。歉然道:“忠嗣病体初愈,待客不周,请韦尚书包涵了。”

    韦坚拱了拱手,回一礼笑道:“呵呵!我也知道你身子不好,所以准备饶你这一回,否则我定会将你拖到大门去,重新接我一次。”

    “如此,便多谢了!”

    王忠嗣拉过一把椅子。用书掸了掸上面的灰尘,韦坚眼尖。一眼便看他拿的是《论语》,便笑道:“用圣人之书掸尘,我倒是头一回见到。”

    王忠嗣也笑了,他随手将书放回书匣,自嘲地笑了笑道:“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一时高兴昏了头,便本性毕露,我不是读书之料。”

    “哪里?大将军谦虚了,我早就知道大将军不仅仗打得好,每仗必胜,而且也熟知历史,可谓文武双全,比韦某这等四体不勤之人又强过百倍。”

    韦坚说笑两句,话便转入正题,“我此时前来,是受太子之托,来探望大将军的病,可否好一些?”

    王忠嗣默默地点了点头,“多谢太子殿下关心,我身体不适,也没有去他拜个年,实在是惭愧。”

    “拜年只是个形式,大将军有这份心便行了。”

    韦坚一边说,一边偷眼观察王忠嗣的眼神,见他说到太子时,眼露愧色,便知他确实是对太子有旧情,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转弯抹角试探,想到此,韦坚便开门见山道:“太子之事想必你也知道了,这些日子,我们为太子日夜奔走,但收效见微,太子心中也焦惶不安,便让我来给你说一说,能不能看在故交的份上,助他一臂之力?”

    该来的,还是要来,韦坚坦诚一下子将王忠嗣逼到了墙角,他已无退路,只能尴尬地笑了笑,低声道:“不知太子希望我如何助他?”

    “很简单,太子命你今天便回朔方,不必再述职,将朔方之军带到河东、再带回去,便可以了。”

    韦坚地眼睛紧紧盯着他,道:“如何?太子的请求,大将军能否答应?”

    “不行!决对不行!”

    王忠嗣‘腾!’地站起身来,连连摇头道:“我不述职便走,便是欺君抗旨,至于调兵,那更是向皇上示威,我岂能做出这种事,再者兵乃国家之器,我岂能为太子一人之私而妄动,我劝韦尚书也多为国家考虑,不要做有损于皇上之事。”

    “好一个多为国家考虑!”

    韦坚面带冷笑,啧啧有声,“想不到在大将军眼里,太子只是我的私事,我为太子奔波也只是为己之私,那照你这样说来,当年废太子,张九龄全力反对也是为已之私吗?”

    韦坚的眼中已渐渐有了怒火,他慨然道:“太子乃国本,若非失德,不能轻易言废,今上十年前废太子,现在又要故伎重演,你难道看不出是什么原因吗?照这样下去,十年后再废一人,将立太子、废太子当儿戏一般,那国家的稳定、我大唐江山的稳定,又怎么能保证。

    现在太子将废,而人人缩头,言官不语、相国失声,只有我一人在为太子奔跑,别人说我私心倒也罢了,可你王忠嗣也这样认为,罢了!罢了!我话已经带到,你自己决定吧!”

    说完,韦坚铁青着脸,一甩袍袖,重重地哼了一声,连道别也没有说一句,便怒冲冲而去。

    王忠嗣怔怔地站立在那里,他望着韦坚远去地背影,眼睛里充满了无奈和歉意。

    .

    正月十四日,上午,王忠嗣的述职刚刚结束。

    此刻,这

    、河东两镇节度使正坐在兴庆宫李隆基的御书房内,皇帝单独接见的殊荣,他约四十余岁,面目黑瘦,目光深邃,唇角绷成一条直线,述职时坐了整整一个时辰,到现在腰依旧挺得笔直,纹丝未曾动过。

    李隆基半靠在软塌上,嘴角挂着懒洋洋的神态,目光淡然,似乎今夜是灯会第一天,普天同庆,他已无心朝政,心已飞到了满城***辉煌、流光异彩处。

    李隆基语气温和,仿佛拉家常一般与王忠嗣随意而谈,他微微笑道:“我大唐奖励军功,为此也人才备出,河陇、朔方、安西披甲士数十万,无数名将豪杰皆湮没其中,他们的崛起有赖于你们这些高位之将的提拔,朕听说你在朔方也大胆用人,不妨给朕说说你的发现?”

    气氛虽然和缓,但王忠嗣此刻却比打仗还要紧张,对于他而言,李隆基就是他的天、他的父,忠心耿耿于他,也就是忠心耿耿于国。

    李隆基的问题,他不敢半点大意,略微欠身答道:“回陛下的话,正如陛下所言,我西北边军在血火中生存,确实人才辈出,若陛下有兴趣,臣可推荐两人,一人姓郭名子仪,华郡人,武举出身,其人已近五旬,用兵以正为奇,令敌无懈可击,可统观全局,堪是帅才,现为定远军兵马使;另一人则是契丹人李楷洛之子李光弼。现为我帐下赤水军兵马使,其人用兵诡异莫测,犹胜于臣,它日能替代我之人,非李光弼莫属。”

    “郭子仪、李光弼。”

    李隆基将他们地名字念了两遍,笑道:“此二人朕也有耳闻,既然爱卿如此推荐,想来必堪大用。朕记住了,不过你所说都是你朔方、河东帐下,不知别处可有推荐?”

    王忠嗣想了一想也笑道:“别处臣还可推荐两人,一人为突厥人哥舒翰,现任河西节度下大斗军兵马副使,他虽是胡人但也善用兵法。且勇烈过人,战战身先示卒,与陌刀将军李嗣业可有一比。”

    说到此,王忠嗣又面带一丝遗憾道:“臣推荐的另一人为后起之秀,资历虽浅却屡立奇功,用兵胆大心细,最善抓住战机,前几日臣与高仙芝谈起此人,他也盛赞不已,可惜他调进京做了文官。可惜了!”

    “你说的可是新任户部侍郎李清?”李隆基淡淡道,眼中的温和中却闪过一丝警惕之色。

    站在下首的高力士虽然并未抬头。但他已经知道李隆基的心思,王忠嗣竟大意说露了嘴。告诉皇上他与高仙芝会过面,难道他不知道皇上召见他的真实用意吗?当然,高力士只是李隆基的影子,他听得见、想得到,却说不出。

    王忠嗣似乎并没有体悟到帝王之心地微妙变化,他仍然叹道:“杀死吐蕃赞普是每一个边关将士的心愿,皇上确实不该调他进京,有他在陇右。可让吐蕃不敢窥我锦竹江山。“

    李隆基一阵呵呵大笑,“是朕不知人啊!你如此欣赏他。等以后有机会,朕就让他去做你副手,共保我西域平安。”

    “若是那样,臣愿意接受。”

    时间已近午,该是用膳之时,但李隆基似乎还没有食欲,他随手取过一本奏,翻了翻,漫不经心笑道:“这些年太子常在朕面前提到你,说你是国之栋梁,让朕好好用你,看来他颇为念旧,你来京已有半月,可曾去看过太子?”

    王忠嗣的背忽然有点僵硬了,他虽耿直,却不傻,皇上此时问这话,无非就是想问自己在太子这件事上的立场。

    他摇了摇头道:“臣来京以后身体不适,便一直呆在府内,还来不及去看望太子。”

    犹豫了好一会儿,王忠嗣终于缓缓道:“昨日,韦尚书来探望为臣,向微臣表达了太子的问候。”

    他不想说出此事,说出来等于出卖了韦坚,可他又不得不说,不说也就意味着他背叛了皇上,在个这两难的决择中,对李隆基根深蒂固地忠诚让他终于选择了后者。

    一旁的高力士忽听王忠嗣竟将这个秘密吐露出来,他心中极为震惊,这等于是向皇上告诉了太子的动向,高力士刚抬起头来,却看见李隆基的目光凌厉地射向自己,他心中一突,立刻低了头,不由得暗暗叹息一声,王忠嗣透露此事实在是不智,他并非李清那样无背景的新人,他久历官场,身上已经有太多太子党的烙印,李隆基绝不会因为他坦诚就信任他,恰恰相反,只会更加忌惮他。

    王忠嗣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眼看太子被废在即,满朝文武皆惧天子、权相之威,除了韦坚在为太子奔走,再无一人出头,而自己更是抽掉了韦坚脚下踏板,他的良心在备受煎熬,韦坚的话仿佛在耳边回响:“将立太子、废太子当儿戏一般,那国家的稳定、我大唐江山地稳定,又怎么能保证,现在太子将废,而人人缩头,言官不语、相国失声,只有我一人在为太子奔跑,别人说我私心倒也罢了,可你王忠嗣也这样认为。”

    .

    “我保太子是为国而不是为一己之私!”

    .

    终于,王忠嗣忍不住了,一咬牙‘腾!’地站起来,缓缓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头,悲声道:“陛下,臣有一言进劝!”

    李隆基眼中露出诧异之色,摆了摆手道:“爱卿请平身,朕听你说便是!”

    王忠嗣依然跪而不动,他长长地吸了口气,一字一句道:“陛下开创鸿业到今天已三十余年,太子自十年前受封,常年不离深宫,日夜承受皇上教诲。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而太子有德,从不闻有过失,不知陛下为何竟动了兴废之念?臣伏请陛下思之。

    且太子乃一国之本,更不可轻易动摇,昔日晋献公迷惑宠之言,太子申生忧

    耳出走,国乃大乱;汉武帝威加六合,晚年却受江充,将祸及太子,乃至城中流血,使太子父子被小吏杖毙,后知太子无辜,失子之痛、哀彻至深。

    晋惠帝本有贤子为太子,却信贾后之谗言,以至太子丧亡。隋文帝听取愚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

    诸般种种,以史为鉴,皆历历在目,陛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长无过,长安城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臣今日为太子请愿决无私念,乃是为国着想,为陛下担忧,天日昭昭,无愧于心,请陛下听臣一句劝,早日发诏平息京中流言。”

    说罢,他已是满脸泪水,跪在地上砰!砰!磕头,额头绽破了,血流满面。

    李隆基沉默了,过了半天,他才向高力士施了个眼色,高力士连忙上前扶王忠嗣起来,王忠嗣却缓缓摇头,并不起身,高力士无奈,只得用手绢替他擦拭额头上的鲜血,低声道:“皇上年纪大了,你莫要惊吓了他。”

    王忠嗣叹了口气,将身子挺直,背过脸去随手用袍袖将泪水和鲜血擦净,惨然笑道:“臣一时失态,惊吓陛下了。”

    李隆基点了点头,笑意却依然温和,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王将军对太子果然是忠心耿耿,这是亨儿的福气。”

    说到此,他地眼角忽然闪过一抹杀机。随即消失不见,只淡淡地笑了笑,回避了王忠嗣的话,道:“自李清拿下石堡城,我大唐便掌握了陇右的主动权,朕一直想找一个熟悉吐蕃情况的主将去主持大局,但想来想去,还是你最为适合。朕若改任你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你可愿意去?”

    王忠嗣见李隆基并不采纳自己之言,不由万念皆灰,他疲惫地站了起来,后退一步,半跪行了个军礼。沉声道:“臣,接旨!”

    .

    王忠嗣退了下去,御书房里异常安静,静得掉下根针都能清晰入耳,李隆基负手站在窗前,凝视着山墙边一株黄灿灿的迎春花开得正艳,十几棵桃树的枝干已经发出嫩芽,春寒料峭,寒意依然十足,这些春的使者仿佛记错了时间。一场绵绵的春雨使它们地步伐提前了。

    但这一切李隆基却视而不见,他的脑海里依然在回荡着王忠嗣的劝告。这和当年张九龄进劝故太子的话是何等相似。

    “难道朕废太子的想法真错了吗?”

    他的心忽然有一点动摇了,但这个疑问在他脑海一闪便过。刚刚动摇地心立刻便坚硬起来,“不!太子勾结皇甫惟明,欲行逼宫之事,罪不可恕。”

    李隆基又想到了王忠嗣满脸鲜血,忽然觉得他形象异常丑恶,不由冷哼一声道:“以为流点血就会将朕吓倒吗?王忠嗣,皇甫惟明来硬的,你却来软的。一个小小的苦肉计就可以得逞了吗?你也太小看朕了。”

    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慢慢踱步,心里在品味着王忠嗣告退前的最后一个建议:“臣建议用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来接替臣的职务。臣推荐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推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

    李隆基轻轻地摇了摇头,嘴角上弯,浮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他低声自言自语道:“用郭子仪和李光弼?那朕还让你去河东、陇右做什么?”

    “皇上,用膳.他,他再也不犹豫,猛地转过身来,命御书房外当值的翰林入内,声音低沉而又决断道:“传朕的旨意,调王忠嗣为陇右、河西节度使、校检工部尚书;命永王李麟遥领朔方、河东二镇节度使,另调金吾卫将军张齐丘为朔方节度副使兼灵州都督、调岭南五府经略副使韩休琳为河东节度副使兼代州都督。”

    发出这道旨意,李隆基终于轻轻松了口气,如此一来,加上陇右的薰延光、河西地王难得,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事实上已经被他控制。

    外患已肃清,该是他收宫的时候了,李隆基看了看高力士,冷冷一笑,道:“今夜开始便是上元灯会,各地赏灯之人必定蜂拥而来,你再辛苦一趟,替朕去转告李相国,就说这几夜要多派人手,好好保护各观灯皇子及重臣地安全。”

    高力士想起刚才王忠嗣之言,立刻明白了李隆基的意思,他答应一声,转身便去了,

    忙了整整一个上午,李隆基有些疲乏,感觉也有点饿了,便缓步走到门口正要传唤回宫,却见当值太监鱼朝恩匆匆从外间跑来。

    “什么事?”

    鱼朝恩上前垂手道:“禀皇上,庆王在宫外求见,说有要紧事汇报。”

    “他会有什么要紧事?”

    李隆基摆了摆手,刚要说不见,可话到嘴边却又变了,“让他在外边先候着,等朕用了午膳再传他觐见”

    .

    关于王忠嗣之死,王忠嗣是在天宝六年被罢免,天宝七年病死,但老高觉得有点蹊跷;我们再看李适之,天宝五年被罢免,天宝六年自尽;皇甫惟明,天宝五年被罢免,天宝六年被杀;都是事隔一年后才死,似乎有点巧合啊!

    正史上说王忠嗣是因不愿攻打石堡城而引起李隆基不满,被李林甫和薰延光双双陷害而被罢免。但老高却认为,王忠嗣之死,还是种因在韦坚案上,李隆基当时不废太子,就是对王忠嗣投鼠忌器。升王忠嗣为四镇节度使也不过是迷惑他罢了,所以仅仅隔一年便罢免了他,大家只要仔细研究一下李隆基和哥舒翰合演地那场夺权丑剧便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这一段故事,老高以后会写到。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