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身聊发少年狂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穿成老太太 第2章 求求你让我死吧 第3章 剥皮挫骨 第4章 谁比谁可怜 第5章 伯仁?伯仁 第6章 疑云重重 第7章 逃过一劫 第8章 惊天秘密 第9章 不学无术 第10章 天资过人 第11章 一笑俱空 第12章 前朝旧事 第13章 斗法完胜 第14章 种菜达人 第15章 饿其体肤 第16章 番外老国公的一生(上) 第17章 番外老国公的一生(下) 第18章 离家出走 第19章 揭开伤疤 第20章 如是我闻 第21章 爽快舅母 第22章 摇光姑娘 第23章 恍如隔世 第24章 驽钝的小胖 第25章 另一个孙子 第26章 “子曰”小呆 第27章 子嗣艰难 第28章 过节过‘劫’ 第29章 恩宠有加 第30章 一掷千金 第31章 舅舅威武 第32章 顾卿买孩子 第33章 两位先生 第34章 又做嫁衣 第35章 邱氏扬名 第36章 惊为天人 第37章 “小人”和“老妖” 第38章 中秋月圆 第39章 顾卿教孙 第40章 仗势欺人 第41章 老太君威武 第42章 方氏事泄 第43章 有人下毒? 第44章 李铭搬家 第45章 番外李蒙的一生 第46章 堂孙进府 第47章 番外李蒙的白(中) 第48章 天灾人祸 第49章 因势利导 第50章 汾州事变 第51章 贤妻良母 第52章 一朵烂桃花 第53章 请君入棋 第54章 顾卿离魂 第55章 争锋相对 第56章 夜半私语 第57章 张宁来访 第58章 送子娘娘 第59章 顾卿的决定 第60章 影帝太医 第61章 周而复始 第62章 一夜无眠 第64章 如何救灾 第65章 “劫富济贫” 第66章 仗义执言 第67章 赈灾之初 第68章 少爷攻势 第69章 与有荣焉 第70章 欢饮达旦 第71章 花嬷嬷归府 第72章 重操旧业? 第73章 李茂失踪 第74章 汾州疑云 第75章 倾国倾城 第76章 逆天改命 第77章 月圆之夜 第78章 色与魂授 第79章 进城报信 第80章 来驾一下 第81章 一路顺风 第82章 猛虎出闸 第83章 生死劫杀 第84章 无心插柳 第85章 九死一生 第86章 张致的谋划 第87章 李锐自尽 第88章 马场告急 第89章 西军来人 第90章 李锐回京 第91章 连问三声 第92章 事实的真相 第93章 先生可怕 第94章 组团组团 第95章 齐心协力 第96章 齐邵“投诚“ 第97章 李钧的觉悟 第98章 顾卿的野望 第99章 顾卿传艺 第100章 张玄悟道 第101章 家和陆家 第102章 邱老太君出山 第103章 李铭被劫 第104章 边关有变 第105章 张玄请灵 第106章 寻花问柳 第107章 一愚惊人 第108章 风波再起 第109章 陷入僵局 第110章 如梦似幻 第111章 张府的秘密 第112章 李钊进京 第113章 殿试排名 第114章 前路有灯 第115章 探花使刁难 第116章 咱有权有势 第117章 李钧当官 第118章 顾卿的事业 第119章 李锐入宫 第120章 鸿胪寺是个坑 第121章 这是个技术活 第122章 鬼面的交易 第123章 李锐告状 第124章 花会之约 第125章 来的太迟 第126章 陆珺的心思 第127章 奇幻冒险之旅 第128章 待客之道 第129章 顾卿遇刺 第130章 顾卿救场 第131章 顾卿暴走 第132章 李茂装哭 第133章 家族荣辱 第134章 动乱将至 第135章 张玄又悟了 第136章 教你成才 第137章 自作孽不可活 第138章 血色之日 第63章 黑云压城 第139章 布局伊始 第140章 博弈 第141章 李茂的决定 第142章 李锐回家 第143章 李钊的才能 第144章 德阳郡主的烦恼 第145章 县主和箱子 第146章 仙主你好 第147章 李锐的金手指 第148章 去找张天师 第149章 张玄受命 第150章 南风云 第151章 李茂送人情 第152章 投桃报李 第153章 张顾相遇 第154章 浮夸的演技 第155章 羯女豆铃 第156章 方氏临盆 第157章 母女均安 第158章 “甜蜜”的负担 第159章 李钧的烦恼 第160章 李家的“香饽饽” 第161章 因果循环 第162章 张宁之惑 第163章 老太太的财产 第164章 我要分家产 第165章 顾卿养病 第166章 洪灾爆发 第167章 张玄的机会 第168章 师兄给力 第169章 祖孙时间 第170章 没有钱 第171章 万宁的救星 第172章 功德加身 第173章 李锐的心胸 第174章 愿望 第175章 李铭的惊喜 第176章 天高云阔 第177章 李铭倒霉 第178章 功臣回京 第179章 我欲成仙 第180章 二缺和蛇精病 第181章 谈玄论道 第182章 新的篇章 第183章 鼎盛之始 第184章 鱼死破 第185章 引火烧身 第186章 不计前嫌 第187章 张宁的选择 第188章 话房共话 第189章 张致回京 第190章 辞旧迎新 第191章 顾卿的带孙日常 第192章 偶像崇拜 第193章 天象大乱 第194章 萌(荫)星出世 第195章 大骗局 第196章 扶棺回乡 第197章 李钊的翅膀 第198章 祭祀天地 第199章 锐儿别哭 第200章 李茂疾奔 第201章 一年后 第202章 李铭逃跑 第203章 寅虎丑牛 第204章 李锐出仕 第205章 范阳城破 第206章 涿县发威 第207章 张应的野望 第208章 病情加剧 第209章 人之将死 第210章 交代后事(上) 第211章 交代后事(中) 第212章 交代后事(下) 第213章 太平有象 第214章 临终之时 第215章 李茂的决定 第216章 邱老太君薨 第217章 张玄引魂 第218章 顾卿的烦恼 第219章 真·熊孩子 第220章 一日游 第221章 逆行性健忘 第222章 齐天大圣 第223章 李锐娶亲(上) 第224章 李锐娶亲(中) 第225章 李锐娶亲(下) 第226章 美妙的巧合 第227章 李锐的幸福 第228章 狸猫成仙 第229章 父子君臣 第230章 神棍顾卿 第231章 神仙问你 第232章 当年之约 第233章 螳螂捕蝉 第234章 天凉王破 第235章 张玄出山 第236章 天下三分 第237章 否极泰来 第238章 如何去迎? 第239章 可怕的齐邵 第240章 顾卿掰孩子 第241章 李钊之心 第242章 急救之术 第243章 少帝出京 第244章 天命所归 第245章 齐邵心碎 第246章 兵分两路 第247章 收服荆南 第248章 迎回太后 第249章 李湄发威 第250章 正文完结 第251章 番外李蒙的白(下) 第252章 张应X顾卿(上) 第253章 张应X顾卿(下) 第254章 古代齐邵X顾卿 第255章 张玄X顾卿的日常(一) 第256章 张玄x顾卿的日常(二) 第257章 张玄X顾卿的日常(三) 第258章 张玄X顾卿的日常(四) 第259章 张玄X顾卿的日常(五) 第260章 张玄X顾卿(张玄cp完) 第261章 亲亲X平平(上) 第262章 亲亲X平平(下)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41章 老太君威武
《老身聊发少年狂》
作者:绞刑架下的祈祷
更新时间:2024-02-01 07:51:50
字数:1904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老身聊发少年狂 !

    顾卿倚老卖老,仗势欺人的一番话,说的项城王的子女无言以对。

    对于这种比他们还不讲理,后台比他们还要硬的妇人,他们又是小辈,还能说什么?楚应元觉得自己这二十年来的脸都在这一天被丢的精光了。

    楚四娘更是觉得难过,她一个姑娘家,报了自己的身份求助,结果被人家老太太不咸不淡的顶了回来,直接就把他们定义为“仗势欺人还没欺成的京城土包子”。

    她不比哥哥,她还没定亲呢!

    顾卿话已经放了出去,楚应元也不得不退让。齐邵做了个中人,还是把那盏荷花灯给了楚四娘,也没有收钱,权当馈赠,给小姑娘压惊。项城王府上还站着的家丁搀扶起地上躺倒的同伴们,灰溜溜的跟着自己的主子走了。

    这一场风波这才算平息。

    事了后,灯谜场的书生们齐齐来向顾卿道谢,看着一排学子站在自己的面前躬身,顾卿的心中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她再也不用埋怨老天爷坑她了,好歹她曾让一群帅哥为她折过腰啦!

    只是……

    “项城王刚入京,这位世子怕是一时半会找不到你们麻烦,但日后各位有可能都会身处朝堂,怕老妇人今天把事情惹大,反倒成了各位将来的麻烦。应该是老夫人向你们致歉才是。”顾卿福了福身。她见多了小人得志,落井下石之事,不由得有些担心。

    “太夫人宽厚,今日之事,无论能不能善了,矛盾都已经结下,大不了日后在慢慢开解就是。我等日后就算为官,也是勤于王事,忠于圣上,按太夫人的说法,这天下最大的势,无非就是圣上了,实在不成,我们到时候也去‘仗势欺人’去……”

    书生们齐齐笑了起来。

    齐邵又笑着说道,“倒是打扰了老夫人游玩的兴致。”

    西市的人颇多,猜灯谜的更是不少,即使刚才打架时有许多人跑了,但也有胆子大的过来围观。这一来,整个西市的人都知道了信国公府的邱老太君带着两个孙子出来赏灯,顺便惩治了一位“仗势欺人”的宗室之事。

    没过一会儿人围得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要走不出去了。他们祖孙三个西市之逛了一半,确实是有些可惜。

    不过,顾卿既然已经见识过了古代的中秋节,也赏过了灯,还摆了一次“老太君”的威风,她表示对这趟出府之旅还是很满意的。

    临分别前,顾卿执着齐邵的手,反复唠叨地让他一定要常去府中玩,他叔父任课的微霜堂为他敞开。这让李锐和李铭都非常吃味,更是让国子监的众学生表现出各种羡慕嫉妒恨来。

    顾卿看着国子监的学生们一脸羡慕的表情,大手一挥,表示家中读书的微霜堂随时欢迎各位国子监学子的拜访,家中两个孙子也很憧憬国子监的生活云云,直说的这些学子两眼放光,连看着李铭和李锐的表情,都散发着慈爱的光芒。

    信国公府的“微霜堂”,原本是信国公世子李蒙招待各种名士大儒,翰林好友的地方。老国公李硕当年从龙四处征讨,除了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财物,还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孤本和名人字画,微霜堂里就收藏着不少,专供府里家人和府中的朋友们阅览。

    顾卿邀请他们去“微霜堂”,齐邵惊喜不已。自从信国公府继而连三的有人去世,“微霜堂”的藏库已经很久没有人再去过,如今邱老太君应承了可以让学子们去,对于这些家中并无太多藏书的寒门学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称得上是半师之恩了。

    顾卿见这群学子差点喜极而泣的样子,觉得自己到了古代一定是获得了极高的“魅力”加成。不然怎么她邀请别人到她家常玩,他们都是一副恨不得“肝脑涂地”的表情呢?就连那个小帅哥齐邵,都是那种感动不已的样子嘛!

    于是心满意足的顾卿终于带着两个孙子打道回府。

    她出来一番十分疲累,回房没多久就睡了,擎苍院里两个小孩却是激动的一晚上都睡不着。李铭得意与今晚自己的口才了得,有谋士之风,不停的向哥哥吹嘘自己,李锐一边敷衍地听着,一边站在房间里比划,他觉得自己那一记“黑虎掏心”用的极好,明日可以和师父再切磋一番。

    西园里灯火通明到四更天,两个孩子才睡下。好在这几日都是休沐,也不怕要早起。

    顾卿和两个孙子玩的痛快,却不知道“信国公府”的声望,居然渐渐在百姓和士林中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先是仿造那“邱氏射玦”的老板被说书先生请去,好酒好菜的伺候了一番。第二天,京城里各大酒楼和茶馆,甚至青楼中,都纷纷流传了那段“中秋灯节义释摊主”的故事。

    这有关那木匠生计是如何困难,如何不得不做扳指维生,如何假冒信国公府名义兜售,如何被国公府嫡孙少爷们戳破,以及最后那“邱老太君”不但没有追究,还勉励安慰了一番摊主,并赠送真正的“射玦”的故事,一下子广为流传。

    这故事原本噱头就多,而妙在此事太过具体,无需再添油加醋,反倒显得更为真实。众多说书先生只是照实把当时的情况一一说来,再加重了木匠因“休养山林”的政策而无法以制弓为生,以及邱老太君阐述自己府上也是贫寒出身这段,直激的那些听书的百姓热血澎湃,仿佛已经感受到了信国公府如何从贫寒起身,最终一步步走向大楚朝堂最顶端的那段奋斗故事。无论古今中外,励志的戏码总是受欢迎的,邱老太君这一番话,也算是正和时宜。

    至于青楼里传颂此事,只是因为邱老太君是个女人。

    现在民风虽开放,但一介女流能做到人人称颂,那是极少的事情。再联想到邱老太君如此慷慨仁厚,又有一番侠义心肠,能让老国公几十年来对她不离不弃,夫妻鸾凤和鸣,绝不是没有道理的。如说古代青楼的女子,虽是身处风尘,但也有许多自诩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这些姑娘纷纷把邱老太君当做自己的偶像,恨不得能觅上一个老信国公那样的男人,哪怕陪着吃苦受罪也心甘情愿。

    若说邱老太君和西市摊贩的故事只是在平民百姓之中产生的影响,那邱老太君逼退“项城王世子”和向国子监学生开放“微霜堂”一事,无疑在朝堂和士林中引起了一次地震。

    世家大族不比平民百姓,只会对痛快之事拍手称好,这些人中不乏足智多谋,连旁人放个屁都要想想是不是对方在讽刺自己的货。邱老太君此番恨恨地拂了宗亲的面子,让这些人不得不做深想。

    这项城王多年形同遗忘,如今突然被调入回京,明眼人都看得出是要来做什么的。

    可此时邱老太君直接不顾宗亲的脸面,呵斥项城王子弟“仗势欺人,罔顾君恩”,信国公府的两位嫡孙对项城王的世子大打出手(注,还打输了),极少在外面路面的邱老太君,甚至亲自出面,骂退了想要以势压人,试图以身份逼迫差吏带走孙子的楚应元。

    信国公府这般高调,从老国公起,就从未有过。

    这不禁让世族联想到,是不是身为“孤臣”一派的勋贵们,也不希望宗亲进京再立一派,搅和的朝堂水更深,所以才如此故意为之。

    这猜想越猜越像,这些世族的族长大都身居高位,“世族派”一直对以李茂为首的“孤臣派”那是虎视眈眈,各种摩擦、暗地里使绊子下套那是层出不穷,可那几日里,这些世族的高官对着李茂一派那叫一个和颜悦色,甚至还屡有示好,真是让李茂百思不得其解,晚上回家连觉都睡不安,生怕有什么阴谋。

    其实楚应元只是性子莽直,个性粗暴,在接人待物上蛮横了一点,这些特点在权贵官宦之家的子嗣里是非常常见的,没看到就连李锐也被刘尚书家的儿子揍过吗?

    京兆府的差役常见那些公子哥们一言不合,拉出几十个家人打群架,都已经看惯了。

    他倒霉就倒霉在先惹的是齐邵的场子,后又踢了信国公府的铁板,就被活活安上了各种不好的名声。

    这齐邵在各大世家中的口碑极好,其父又是清流,在世族和寒门中人缘都极佳,俨然已经是世族里这一代青年俊彦的代表。齐邵想尽办法欲要成就好事,结果差点摊子都被这楚应元砸了,能有什么好气?

    齐邵回去就将带着众书生将此事完完全全的写了下来,他是国子监太学生中的“掌议”,相当于学生会的会长,可以直接走另外的渠道“条呈面圣”。这一下,楚应元算是彻底在皇帝那里留了案底。

    只可惜那楚四娘,项城王此番会带着女儿和妻子入京,本就是为了她。他这女儿已经到了成婚的适龄,可他的居地在南方穷困之地,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人家,这次借上京的机会,也是为了女儿相看人家的。结果此事一闹,这几年这县主怕是要耽搁了。

    此是过后不久,当今圣上连下两道谕旨,一道是开放山林,允许每年的秋冬猎户进山打猎,春夏休猎以养生机。二是项城王虽然回了京,也任了职,但是却领的是“太常寺卿”的职位。

    这职位看起来清贵,掌管着宗室祭司、医卜礼仪等事宜,但是大楚的宗室没地位,封地又荒蛮是公认的。所谓医卜礼仪,也都是闲差。

    这位置一直是给宗室宿老养老用的,项城郡王进了太常寺,如果没有意外,这辈子再无进入朝廷中枢的可能。项城王教子不严,其世子尚未得势就如此嚣张,敢说出“仗势欺人”的话来,也确实让皇帝恼怒不已,蠢到这种地步,实在让皇帝质疑项城王用人的能力。

    若说这两道钧旨没有受到邱老太君的影响,那是谁也不信的。就连信国公李茂也被皇帝嘉奖“忠心体国,亲民爱民”,那几日里,他走路都带风,只觉得看什么都好,对方氏也特别温柔体贴。阖府上下,无不欢喜。

    而开放“微霜堂”一事所造成的影响,那就不只是震动朝堂了。这一举措,至少让未来两代朝臣里,都跟信国公有了牵连。

    顾卿愿意开放“微霜堂”,就连国子监的祭酒,齐邵的父亲齐煜都激动万分。

    当年他还只是一位翰林,是没有资格进入“微霜堂”和众多大儒谈书论道的,听闻堂弟弃“微霜堂”不住,反而去了一个什么水榭睡窗台,早就被他骂的狗血淋头,直称暴殄天物。齐耀连上门看望两个侄儿,都只敢绕着堂兄走。

    现如今儿子和国子监中的太学生均可以去“微霜堂”抄阅典籍,瞻仰李蒙当年和当世诸多大儒论道的手稿,这使得有些不愿入国子监为官的名士们,都纷纷投了名帖,居然愿意屈尊在国子监中做个荫生或者博士,就为了能获得国子监的名牌去“微霜堂”看书。

    这“微霜堂”一事,当时顾卿只是随口一说,只因齐邵的叔叔平日里都在微霜堂上课,所以她才说让齐邵随时去微霜堂玩儿,顺便看望叔叔嘛。后来让学子们都去微霜堂玩儿,一是她被众多青葱滴绿的少年们迷了心窍,二是也没意识到“微霜堂”究竟有何重要。

    这只能怪邱老太君的原身原本就是不读诗书的妇人,对于丈夫搜刮了一堆书放在微霜堂,她是完全无感的。这府上哪里没有书?微霜堂不过是书特别多而已。

    而她对儿子老是带着一帮不着边际的怪朋友在微霜堂一住好几天,不是喝醉了酒吟诗,就是静坐几天瞎耍嘴皮子,还说是“谈玄”,那真是有着一肚子意见的。

    所以顾卿继承了邱老太君的记忆之后,对“微霜堂”的概念就是——“布置的非常文雅,里面有好多书的客房,专供读书多的客人使用”的居所。

    等她回了府,李铭问自己的奶奶为什么要把府里微霜堂的“书苑”对外开放,顾卿才意识到好像有什么出现了偏差。待知道这“微霜堂”的意义后,顾卿总算是知道了为什么那些学子们都是一副激动万分的表情了。

    妈蛋,原来不是因为可以随时见到她而欣喜若狂啊!

    顾卿不是笨蛋,知道若敞开来让国子监的太学生来借书,那信国公府里肯定要乱了套,怕是方氏第一个就要哭诉几天,让她头疼。

    所以,她第二天给国子监里送了一封书函,言明只有微霜堂里的“书苑”才对外开放,微霜堂其他地方因为有客房,还有孙子在上课,所以太学生们不可擅闯。太学生们每个月遇双日可以凭国子监的凭证从南边的边门入府,“书苑”里的书不得外借,但可以抄录,信国公府提供笔墨纸砚。

    这一规定不但合理,而且解决了许多寒门子弟买不起笔墨纸砚的问题。信国公府的笔墨纸砚都不是烂大街的货,家中在文房的产地都设有专门的作坊,专门供应府里的主子。

    这些太学生有许多是监生,乃是各地府州选中的最优之人,保送入学的。寒门读书向来勤奋,所以监生中大半都是寒门子弟,虽国子监提供食宿和一点点生活费,但要再想多买纸笔,就是奢求。

    所以这些寒门学子一是为了抄书,二是趁抄书好好练字,有的一到无课就来,倒把信国公府的“书苑”当成另一个家一般。

    李茂一直对哥哥能凝聚大量文人雅士的本事钦佩不已,此时他什么都没做,却得到了一样的效果,虽只是学生,还是心中暗喜,不但敞开来供应纸墨等物,遇见家境实在贫寒的,还不着痕迹的资助一番,更是命人在书市中买了不少并非孤本的书籍,另放一室,供人借阅。

    他这举动确实是为了图名,可他做的实在不显山不露水,谁也说不出他沽名钓誉的话来。

    府里年轻人多了,也有生气起来。有一次顾卿去“书苑”看热闹,看见一寒门学子裹着薄衣,只带着两个馒头,坐在那里抄了半天书,心中实在难受。所以等她回了北园,特意从自己的私库里拨银,嘱咐小厨房随时在“书苑”里备好点心与粥品,冬天要有炭盆,夏季要有解暑的酸梅汁等物,不得轻忽。

    只是看书时不得吃喝,以免污秽了书籍。天黑后炭盆要有专门之人熄灭,以防走火。

    这顾卿准备让人准备的粥,大部分是鸡丝粥或者五谷粥,点心也是有甜有咸,内中有馅,非常压饿。食房里有热水,隔水一温就能吃,甚是方便。

    这一善举,使得许多寒门学子对邱老太君感激不尽。朝堂为监生所发的生活费,他们中有许多是省着寄给了家里的,国子监的吃食又不能带出来,所以才拿一些馒头胡饼之类果腹,便宜又方便。只是他们毕竟是成年的男子,每日吃这些东西,日子久了,走路都有些飘忽。

    他们虽为寒门,自尊心却比世族子弟更重。顾卿叫人做的点心,不分寒门世族,谁来了都可以吃得。因点心做的精致,世族出身的学生也经常拿着吃,更有齐邵这样带头吃吃喝喝的,于是时间久了,倒没有人再关心谁是顿顿都在这里蹭饭,谁是存心占信国公府便宜这样的事情了。

    这些国子监的太学生里有许多是幽默风趣之人,微霜堂人一杂,有时候笑声、朗诵声以及拍案叫绝声常会打扰两个孩子读书。李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