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巾张狂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本书武力层次概论 悲剧的审核 第1节 冥冥我是谁? 第2节 赫赫猛将威! 第3节 点化当为禄 第4节 天下可布武 第5节 郡国嚣张卒 第6节 豪杰忿怒顾 第7节 马骨空北羣 第8节 战炁耀三军 第9节 长社火起否?【上】 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 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 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 第13节 好汉当食肉! 第14节 强军初露头 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 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 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 第18节 君臣青且嫩【下】 第19节 伏击成笑柄 第20节 苦肉收军心 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 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 第23节 豪强陷阵急【上】 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 第25节 败犬疲且瘦 第26节 猛虎初露头 第27节 谈笑定军机 第28节 抢城若儿戏 第29节 程普抢先攻 第30节 祖茂现峥嵘 第31节 水火腾刀浪 第32节 两败未俱伤! 第33节 客来意带殇 第34节 金毛现狮王? 第35节 抽丝理乱麻 第36节 相逢是冤家 第37节 何为万人敌? 第38节 此是平生志 第39节 彭城有曹氏 第40节 骤雨现奇袭! 第41节 真气世家子 第42节 元龙湖海士 第43节 谈判无二意 第44节 单挑拼一骑! 第45节 孰能横刀立? 第46节 何为千金子? 第47节 歌“明月几时” 第48节 论“大贤良师” 第49节 好盐入味道 第50节 豪杰夜带刀 第51节 群氓一走私 第52节 臧氏两父子 第53节 流亡亦强力 第54节 归去复来兮 第55节 惴惴母与子 第56节 煌煌威共势 第57节 挑战亦快意 第58节 声东而击西 第59节 胜负本鲜明 第60节 上应转世星? 第61节 料中是良骥 第62节 意外得重礼 第63节 暂留基未立 第64节 欲静风不止 第65节 军威强为主 第66节 大旗力可扶 第67节 愿吃苦中苦 第68节 孰料伏对伏 第69节 汉军展奇袭! 第70节 陈宫献小计 第71节 管亥展勇武 第72节 鲍信试应付 第73节 难分胜或负 第74节 易断势与局 第75节 判敌未如判 第76节 战歌当好战 第77节 交锋和观察 第78节 骑马与砍杀 第79节 料敌暂为停 第80节 前战果为因 第81节 智者细细思 第82节 锐士悄悄至 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 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 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 第86节 难解心内意【下】 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 第88节 城中路何在?【下】 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 第90节 巷里敌可踩【下】 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 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 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 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 第95节 两军斗智勇【上】 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 第97节 三英现峥嵘【上】 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 第99节 关既不得脱 第100章 张亦难躲过 第一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 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 第3节 需胜方由己【上】 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 第5节 公路何足道【上】 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 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 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 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 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 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 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 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 第14节 浴血豪强间【下】 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 第16节 乐进破阵弩【下】 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 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 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 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 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 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 第23节 黄巾密密铺【上】 第24节 黄巾密密铺【下】 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 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 第27节 华雄战不休【上】 第28节 华雄战不休【下】 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 第30节 颜良意且犹【下】 第31节 颜良战典韦 第32节 土石消木雷 第33节 先登浩浩威 第34节 仙师滚滚雷 第35节 李傕托士气 第36节 郭汜当先骑 第37节 飞骑未可持 第38节 天平实难敌 第39节 胜负终落定 第40节 得失未分明 第41节 何得识天机【一】 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 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 第44节 何得识天机【四】 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 第46节 何得识天机【六】 第47节 自当顺人意【一】 第48节 自当顺人意【二】 第49节 自当顺人意【三】 第50节 自当顺人意【四】 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 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 第53节 科举可立国 第54节 断腕且避祸 第55节 两汉论根本 第56节 一教留传人 第57节 真定藏麒子 第58节 赵氏有佳丽 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 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 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 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 第63节 无忌思好逑【中】 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 第65节 假意屈流言 第66节 真心服预见 第二卷终·恰如猛虎卧荒丘 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 第2节 黄巾据太行【中】 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 第4节 天子坐明堂【上】 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 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 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 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 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 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 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 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 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 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 第15节 三英战吕布【四】 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 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 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 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 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 第21节 运筹谋千里【五】 第22节 运筹谋千里【六】 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 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 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 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 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 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 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 第30节 决胜制万骑【六】 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 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 第33节 飞将非无敌【上】 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 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 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 第37节 侠士亦官迷【中】 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 第39节 武夫做干城 第40节 三军取全胜 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 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 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 第44节 大刀斩虏敌【上】 第45节 大刀斩虏敌【中】 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 第47节 蛮夷显心机 第48节 友军藏敌意 第49节 时穷可当走? 第50节 功臣孰为首? 第51节 匈奴伤心身 第52节 白波现故人 第53节 遗言藏真卜 第54节 故王留胡族 第55节 磨刀向东胡 第56节 踟蹰忧胜负 第57节 短弓对强弩 第58节 轻骑刺心腹 第59节 汉家有好甲 第60节 王庭选良马 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 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 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 第64节 苦斗马不歇【上】 第65节 苦斗马不歇【中】 第66节 苦斗马不歇【下】 第67节 乐进布铁骑 第68节 赵云逞单骑 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 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 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 第72节 居心藏诡异【下】 第三卷终·此去经年 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 第2节 竖子安敢欺?【下】 第3节 游侠探可疑【上】 第4节 游侠探可疑【下】 第5节 麹义观局势 第6节 王芬谋大事 第7节 大事多磨砺 第8节 小人偏遇吉 第9节 冀州一人故 第10节 西园八校出 第11节 何进求臂助 第12节 张狂屯民户 第13节 复闻黄巾起 第14节 难现太平齐 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 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 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 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 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 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 第21节 复仇起草莽【三】 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 第23节 臧霸露破绽 第24节 麹义意果敢 第25节 小县藏能吏 第26节 大汉病天子 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 第28节 朝堂拟新帝【下】 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 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 第31节 何进立少帝 第32节 董卓起私意 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 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 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 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 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 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 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 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 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 第42节 白波起乱战【六】 第43节 汉宫现连环【一】 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 第45节 汉宫现连环【三】 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 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 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 第49节 杀伐天子殿 第50节 筹谋幕府间 第51节 当朝有太傅 第52节 内廷见尚书 第53节 常侍非束手 第54节 太傅显老谋 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 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 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 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 第59节 枭雄大事成【一】 第60节 枭雄大事成【二】 第61节 枭雄大事成【三】 第62节 枭雄大事成【四】 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 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 第65节 太行根基盛【二】 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 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 第68节 太行根基盛【五】 第四卷终·离乱从头说 第1节 枭雄报新仇 第2节 名族遭毒手 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 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 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 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 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 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 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 第10节 智士款款析【四】 第11节 曹操出师黯 第12节 张杨谍影缠 第13节 只言断忠佞 第14节 片语闻敌情 第15节 三军齐整备 第16节 一城独临危 敌讯水上败【一】 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 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 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 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 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 第23节 伏兵城中来【二】 第24节 伏兵城中来【三】 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 第26节 伏兵城中来【五】 第27节 攻城休怨累【上】 第28节 攻城休怨累【下】 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 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 第31节 张杨思太原 第32节 天师登神坛 第33节 敌前徐缓动 第34节 院后火起中 第35节 眭固献大郡 第36节 关羽破强军 第37节 大刀速斩“羊” 第38节 小锤可获“獐” 第39节 并州初落定【上】 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 第41节 冀土意未宁【上】 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 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 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 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 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 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 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 第49节 屯田有章法 第50节 夺权需威压 第51节 若欲斩桥瑁 第52节 但须招曹操 第53节 二袁自暗斗 第54节 刘表入荆州 第55节 荆北新安定 第56节 董卓大起兵 第57节 孙坚战且逃 第58节 华雄谨而骄 第59节 骄兵终有悔 第60节 飞将不可追 第61节 雒阳兵祸起 第62节 冀州强龙伺 第63节 袁绍定决心 第64节 公孙破黄巾 第65节 冀州换方伯 第66节 中原乱风波 第67节 袁术攻刘表 第68节 公孙战袁绍 第69节 麹义树威信 第70节 曹操平黄巾 第71节 袁术累三军 第72节 董卓终不存 第73节 吕布非叛将 第74节 李肃有担当 第75节 吕布遭暗算 第76节 王允揽大权 第五卷终 是非成败转头空 第1节 四处烽烟起 第2节 二将城头议 第3节 公孙忧何食? 第4节 刘虞心在帝 第5节 河北鏖战烈【一】 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 第7节 河北鏖战烈【三】 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 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 第10节 冀土奇袭谐【二】 第11节 冀土奇袭谐【三】 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 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 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 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 第16节 文丑亦凶猛【下】 第17节 坚城可称粮 第18节 将主正入巷 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 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 第21节 壮士半生死【上】 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 第23节 回春有良方 第24节 万军无主将 第25节 冀州暂平静【上】 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 第27节 司隶又交兵【上】 第28节 司隶又交兵【下】 第29节 翻看徐与青 第30节 久战乱未靖 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 第32节 科举立新制【下】 第33节 郭嘉说局势【上】 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 第35节 青史本无常 第36节 瘟疫实难当 第37节 列人内有乱【上】 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 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 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 第41节 攻城需汗血 第42节 伐交显谋略 第43节 徐州变数起 第44节 巨鹿危机至 第45节 陷地终有计【一】 第46节 陷地终有计【二】 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 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 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 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 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 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 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 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 第55节 豪强罪当逃 第56节 李郭功皆高 第57节 本初终陨落 上 第58节 本初终陨落 下 第59节 奉先喜得国 上 第60节 奉先喜得国 下 第六卷终 一时多少豪杰 第1节 朝中风波恶 上 第2节 朝中风波恶 下 第3节 兖州名士劫 上 第4节 兖州名士劫 下 第5节 天子何留去? 第6节 张狂攻可取 第7节 青州有变故【上】 第8节 青州有变故【下】 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 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 第11节 临淄诚难保 第12节 张合亦烦恼 第13节 日暮途已暗 第14节 时穷节乃现 第15节 乱石穿空过 第16节 元城故吏说 第17节 取城如探囊 第18节 掠地需商量 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 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 第21节 烽火遍地起【三】 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 第23节 征战漫天急【二】 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 第25节 州固易得矣 第26节 布尤难断兮 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 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 第29节 强敌徐徐随【上】 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 第31节 出阵有风险 第32节 入城暗横剑 第33节 陈登甘称臣 第34节 吕布忆美人 第35节 多情难相忘 第36节 人杰当称王? 第37节 有公国名赵 第38节 举士官须考 第39节 代汉当涂高 第40节 称王成风潮 第41节 袁术惊遇袭 第42节 曹操试应敌 第43节 虚实需暗探 第44节 胜负难明言 第45节 孙袁皆受挫 第46节 淮陈已被夺 第47节 越河袭粮道 第48节 围城攻坚堡 第49节 公曹当覆灭 上 第50节 公曹当覆灭 下 第51节 王刘遭暗劫 上 第52节 王刘遭暗劫 下 第七卷终·尽信书不如无书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69节 麹义树威信
《黄巾张狂》
作者:艾叶客
更新时间:2024-02-03 21:22:11
字数:770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黄巾张狂 !

    僵局的被打破,是在二十天以后,袁绍一方援军的到来。

    这支被袁绍和麾下众将都寄以厚望的援军,便是由声名卓著的冀州州师主将——麹义。

    麹义因为在袁绍入主冀州的过程中,立下关键性的功劳,由此被袁绍提拔为中郎将。不过,就算是升了官,他所面临的任务倒一直没有多少变化,依然被新州牧袁绍留在冀州西部,防备并州张狂下属的黄巾余孽的可能入侵。

    但是,面对公孙瓒的强势进攻,深感吃力的袁绍,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最终还是调动了麹义这支空置在西部的精兵参战。至于来自于并州的威胁,袁绍暂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只能寄希望于麹义调动以后,张狂的反应没有那么快,即使出兵,也不至于太凶猛。

    麹义出身凉州土豪,其部下都是与羌人们血战过的精兵,沙场经验十足,对抗轻装骑兵很有一套。他自思与袁绍的关系并不太亲密,当然想要用眼前这个难得的机会,向新上司展现实力和忠心。在率部来到武垣之后,麹义只是略作休整,便主动向袁绍求战,自称要一举正面击破公孙瓒!

    吃过公孙瓒骑兵的苦头以后,袁绍对麹义是否能够真的击败威震天下的“白马义从”,可是十分怀疑。不过,看在麹义信心十足,求战心切的份上,袁绍还是同意了麹义的出战。当然,他也不忘根据谋主田丰的建议,在麹义的阵地后方预备上张郃的“大戟士”作为预备队。如果麹义作战不利,凭借列好阵型的“大戟士”的守御,战局也不会因此而彻底崩坏。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便是后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百先登破白马”事件。史料记载,此战“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阵斩瓒‘白马义从’甲首千余级。”1

    在战斗中,由于轻敌和中计,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损失巨大,让他心痛不已。好在公孙瓒军一方骑兵颇多,麹义固然大胜了“白马义从”一场,却也没能乘胜扩大战果。

    打不过,骑兵也能够逃得掉。这就是骑兵一方的巨大优势。

    但是。有了这场大捷。袁绍军的士气大振。重新恢复了与公孙瓒军野战的信心。从此以后,袁绍军一扫之前的颓势,开始在麹义的率领下主动进攻。而公孙瓒大军则斗志下降,又没有坚固的城池作为防御支撑点。在与麹义又打了两场之后。公孙瓒看到部下颇有死伤,不愿与袁绍硬拼,不得不主动率军撤退。

    此战过后,麹义在袁绍军中的威望猛然暴增。各营的军士们纷纷在原本传颂的“河北四庭柱”之上,又增加了“冀州二栋梁”之名。有资格被众人公认为“冀州二栋梁”的,除了击破公孙瓒的最大功臣麹义,便是目前袁绍帐下第一大将,独领一军在外,抵御南皮的田楷军攻击的淳于琼。

    于是。麹义凭借“武垣大战”中击破“白马义从”的功绩,一跃成为袁绍帐下仅次于重将淳于琼的冀州军二号人物。就连有“万人敌”称号的颜良、文丑二将,都不得不屈居麹义之下。

    袁绍挫败公孙瓒进攻的消息传开以后,很快让冀州各郡的官吏安下心来。许多原本在公孙瓒的兵锋下左右摇摆的郡县大吏,此时纷纷公开打出服从袁绍的旗号。向袁绍送兵送钱送粮。而公孙瓒此战的失利,不但将之前大破黄巾二十万的威风丢掉了不少,也让他的军粮补给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众所周知,并州、幽州、凉州向来都以苦寒著称。即使在刘虞担任幽州牧以来,幽州得到不错的治理,可以做到钱粮平衡,无需外援,却也无法支撑公孙瓒的大军长时间出征。而且刘虞与公孙瓒的关系颇为僵硬,刘虞能够不克扣公孙瓒军的日常用度,便是宽宏大量了,甭提支援公孙瓒主动进攻同为大汉臣子的袁绍了。

    一直以来,支持公孙瓒大军征战所需钱粮供应的,便是公孙瓒在黄巾军中得到的缴获,以及冀州那些看好公孙瓒军威的地方官吏。而黄巾军的缴获可不能用上一辈子,大头还得靠冀州的地方官吏来提供。

    所以,公孙瓒军的这次失利,不但是一个军事上的失败,也诱发了他在政治上的失败。许多原本主动向公孙瓒军输送粮草的郡县,此时见势不好,纷纷断绝了对公孙瓒的钱粮支援。如果公孙瓒不能尽快扭转局势,恐怕不用多久,便要灰溜溜的撤回幽州,老老实实的去挨刘虞的训斥了。

    好在公孙瓒毕竟是一位大汉的名将。单论在战场上的指挥和决断,他可比袁绍这个大族世家子要强得多。打仗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有胜有败的。公孙瓒也不是没打过败仗。只要随后将战局扳回来,公孙瓒并不是就此没有了胜利的机会。

    既然袁绍军数目众多,公孙瓒便不去与之硬拼。除了麹义之外,公孙瓒军并不害怕其他袁绍部将。而公孙瓒军在骑兵上的优势,使得公孙瓒的机动力绝非袁绍可以比拟。

    于是,公孙瓒抓住机会,机动到位于袁绍军侧后方的巨鹿郡下曲阳附近,一举击破袁绍的一支偏师,斩首六千,并阵斩袁军大将崔嵩。

    崔嵩字巨业,为冀州名士,清河东武城人。他在袁绍入主冀州以后,纠合了不少冀州豪强支援袁绍。此人的阵亡,让袁绍的势力受到一定的打击。不过,得知崔嵩阵亡的消息以后,为了替兄长报仇,崔嵩之弟崔琰主动投入袁绍麾下,任职骑都尉。

    要说起崔琰在冀州的名望,其实尚在崔嵩之上。他曾经在当年“黄巾之乱”时,组织过义军征讨叛逆,据说还与另一位名士田丰联手,使用纯正的儒家正气,破除了贼首张角的“落雷”妖术。

    不过,崔琰此人淡泊名利,于平定黄巾以后,放弃了封赏。前往青州,拜在大儒郑玄门下求学。去年青州黄巾大作,郑玄只得遣散学生,到不其山躲避兵难。崔琰这才离开青州,返回家乡清河隐居。

    所以,此次崔嵩战死之事,由于崔琰为了报仇,愤而出仕袁绍,演化到了最后,袁绍一方其实吃亏并不大。如此一来。双方各有胜负。战局就此僵住了。

    就在袁绍与公孙瓒在冀州展开相持之时。中原的兖州却发生了巨变,将天下人的视线从冀州重新牵回到兖州的土地。

    引发天下人瞩目的大事,便是:

    身为天下有数强力诸侯的兖州刺史刘岱,突然兵败战死!

    刘岱之死。看起来是直接死于黄巾军之手,其实间接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兖州各郡县大吏对刘岱所怀有的不满。

    却说青州、徐州、兖州三州的黄巾军汇合以后,在张饶、于毒、楼异等人的联合统帅下,很快便向兖州重镇任城国发动围攻。

    任城国的国相郑遂,当然要向周围的郡县,特别是兖州刺史刘岱求救啦。不过,刘岱与郑遂的关系向来不合。郑遂是当年桥瑁争夺兖州刺史的重要支持者,刘岱记恨此事。故意在救援时拖拖拉拉。以至于郑遂守卫任城长达一月有余,依然没能等到救兵到来,终于为黄巾大军的人海所淹没。

    任城国既然被攻破,黄巾军便可以继续攻略周边的领地。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任城国北方的东平国。

    士人们都不是瞎子。任城国的失陷,让刘岱受到了州中士人的一致批评,他在兖州的声望也随之大跌。如今东平国又危在旦夕,刘岱如果还想要留下些好点儿的声望,就不能再拖延不救。于是,他率领兖州州师主力,汇合了泰山太守应劭、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曹操等州郡大吏的部队,准备合力讨伐黄巾军。

    张邈、鲍信等郡国大吏,由于与桥瑁交好,素来与刘岱不和。外加又有刘岱不久前故意拖延,害死了任城国相郑遂的例子在前,张邈、鲍信等人自然不会与刘岱齐心合力。

    偏偏此时刘岱为了自己的声望,想要展示一下自己部曲的战斗能力,居然亲自赴前阵指挥。这位出身大汉宗亲的孝廉,在军事上的造诣显然没有在经学上的造诣深厚。结果刘岱这次亲自上阵,一不小心,便被张邈等人坑了一把,从而陷入黄巾军大军的围攻当中,在救援迟迟不至的情况下,不幸落了个全军覆没,战败身亡。

    所谓一报还一报,在刘岱身上,还真像是那么一回事。

    兖州刺史刘岱的战死,让兖州的战场局势,猛然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黄巾军人数虽然极多,不过个体战斗力并不算强。张饶、于毒、楼异等人可不是张狂这样的穿越者,他们对练兵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没有练兵的条件,倒是极为擅长裹胁民众加入。就算如此,在汹涌的人海面前,官兵一不小心就要吃上一个小亏。

    按照兖州已有的兵力来说,击败黄巾军其实并不算多么困难。偏偏各位州郡大吏互不信赖,总在一块儿勾心斗角,让官兵的战力优势没能得到发挥,才让黄巾军捡了一个便宜,围殴斩杀了刺史刘岱而已。

    但是,刘岱的战死,却为兖州大吏们统一军事指挥权,创造了一个不错的机会。

    ps:

    ps:1此处史料,来自于《三国志》对于界桥之战的介绍。在本文中,设定因为张狂的作为,界桥之战地点发生了变动,但武垣之战的发生,算是历史惯性的一种延续。

    故事写到这里,将渐渐脱离历史记载的大纲。这等凭空推演,实在是有些伤脑细胞。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