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唯一战胜国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穿越1909 第二章:土匪袭村 第三章:全副武装 第四章:独擒群匪 第五章:侃晕了再说 第六章:民团成立 第七章:重申军法 第八章:兑换装备 第九章:剪辫子 第十章:侦查匪村(第四更) 第十一章:雷霆战旗(第五更) 第十二章:一面倒屠杀(第六更) 第十三章:土匪投降 第十四章:公然霸占 第十五章:民心系统 第十六章:说服 第十七章:西乡自治 第十八章:自治议会 第十九章:摩托化部队 第二十章:逆袭清军 第二十一章:二线部队 第二十二章:军教片 第二十三章:收买民心 第二十四章:寂寞似雪 第二十五章:私下通信 第二十六章:造纸厂 第二十七章:开办工厂 第二十八章:疯狂剿匪(第三更) 第二十九章:巴黎公约 第三十章:基础工业 第三十一章:下乡资农 第三十二章:情绪很稳定 第三十三章:财政有压力 第三十四章:新武器 第三十五章:摘桃子 第三十六章:民族与信仰 第三十七章:心许 第三十八章:大建设 第三十九章:杀向县城 冲榜,火力支援! 第四十章:狠手段 第四十一章:夏收到来 第四十二章:一战定人心 第四十三章:炮战(上) 第四十四章:炮战(下) 第四十五章:激战大洋山 第四十六章:赶羊 第四十七章:刺刀 第四十八章:合围 第四十九章:议和 第五十章:自治党人 第五十一章:幸福生活 第五十二章:工业布局 第五十三章:水利工程 第五十四章:剪辫风潮 第五十五章:民心归附 第五十六章:洋妞 第五十七章:申请委托 第五十八章:基础投资(第六更了) 第五十九章:卷烟厂(第七更) 第六十章:港口(第八更) 第六十一章:秋收! 第六十二章:航道开通 第六十三章:走私(第三更) 第六十四章:潜艇 第六十五章:再次扩军 第六十六章:福建第一师 第六十七章:农业投资(一) 第六十八章:农业投资(二) 第六十九章:民营工业(一) 第七十章:民营工业(二) 第七十一章:编练 第七十二章:微型兵工厂 第七十三章:光复会 第七十四章:震撼 第七十五章:改组 第七十六章:邀请 第七十七章:贿赂公使 第七十八章:春播 第七十九章:沼气科技 第八十章:农村变化(第四更) 第八十一章:修铁路 第八十二章:行军演习(一) 第八十三章:行军演习(二) 第八十四章:配备军犬 第八十五章:交恶 第八十六章:划算的投资 第八十七章:日舰进犯 第八十八章:击沉 第八十九章:炮台 第九十章:人才啊! 第九十一章:痛击出云 第九十二章:天大的惊喜 第九十三章:威压 第九十四章:海军、炮兵团 第九十五章:农业调控政策 第九十六章:毫无诚意 第九十七章:步枪制造厂 第九十八章:福建海防计划 第九十九章:保路高潮 第一百章:柏林博览会 第一百零一章:火药桶 第一百零二章:革命在即 第一百零三章:集团 第一百零四章:改组 第一章:革命爆发 第二章:福建独立 第三章:通电 第四章:进攻 第五章:部门 第六章:五色复兴旗 第七章:攻占上海 第八章:停止扩张 第九章:巩固地盘 第十章:勾心斗角 第十一章:金银国有 第十二章:马尾船政 第十三章:民心未附 第十四章:军事威胁 第十五章:九江战役 第十六章:汉阳争夺战 第十七章:支援汉阳 第十八章:抗议游行 第十九章:民愤滔天 第二十章:逮捕陈其美 第二十一章:记者招待会 第二十二章:收买报界 第二十三章:军事法庭 第二十四章:反腐是亡党? 第二十五章:委员长的演讲 第二十六章:三酸二碱 第二十七章:水利专家 第二十八章:巨额贷款 第二十九章:塔娜的宏 第三十章:阿布洛特 第三十一章:矿业布局 第三十二章:大练兵的前奏 第三十三章:南北议和之机会 第三十四章:南北议和之主动 第三十五章:外交布局 第三十六章:海关谈判 第三十七章:海关谈判 第三十八章:挖墙脚 第三十九章:清室退位 第四十章:收回关税 第四十一章:霸王条款 第四十二章:给美国佬准备的大闷棍 第四十三章:资本雄厚的农垦公司 第四十四章:中国人的机械制造厂 第四十五章:技术互换与贷款 第四十六章:民族资本的反攻号角 第四十七章:仆内门公司的噩运 第四十八章:轰炸机试飞 第四十九章:阎长官的狐疑 第五十章:援助拉希德阿拉伯 第五十一章:继续贷款 第五十二章:巨额借贷扯皮 第五十三章:夏钧的阴谋 第五十四章:毫无大志的委员长 第五十五章:12式迫击炮 第五十六章:飞机订单 第五十七章:零关税政策 第五十八章:到处拉皮条 第五十九章:吃了狗屎一般的六国银行 第六十章:特种部队与战车 第六十一章:八个义务兵师团 第六十二章:不务正业的委员长 第六十三章:十大油田占了两个 第六十四章:张自忠、卫立煌 第六十五章:夏收! 第六十六章:提高农业税 第六十七章:增发纸币 第六十八章:讨要接济 第六十九章:与张自忠将军的第一次谈话 第七十章:长江都督 第七十一章:疯狂举债 第七十二章:秋收到来 第七十三章:13年财政预算(一) 第七十四章:13年财政预算(二) 第七十五章:潜艇出击! 第七十六章:死神降临 第七十七章:日本屈服 第七十八章:春节大捐款 第七十九章:盐税风波 第八十章:二次革命导火索 第八十一章:内战将起 第八十二章:夏钧宣战 第八十三章:被一锅端的辫子军和禁卫军 第八十四章:华东自治政府的强权政治 第八十五章:首脑会谈 第八十六章:华东与北洋的寡头政治 第八十七章:联盟协议 第八十八章:安心效忠委员长 第八十九章:中国格局 第九十章:第一代航母启动 第九十一章:工业状况 第九十二章:收回中国海关 第九十三章:张作霖的不合作 第九十四章:东北自治 第九十五章:出征东北 第九十六章:山海关外夜战酣 第九十七章:走向稳定 第九十八章:产值暴增 第九十九章:严打前奏 第一百章:震惊世界的血案 第一百零一章: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第一百零二章:空军战机 第一百零三章:新气象 第一百零四章:战争准备 第一百零五章:一战爆发 第一百零六章:战争来临 第一百零七章:给小日本放放血 第一百零八章:中日宣战 第一百零九章:集群轰炸 第一百一十章:追丢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疯狂追杀 第一百一十二章:歼灭 第一百一十三章:轰炸在即 第一百一十四章:疯狂轰炸 第一百一十五章:身返杭州 第一百一十六章:话不投机 第一百一十七章:再歼日军 第一百一十八章:同盟国的军火订单 第一百一十九章:产能暴增 第一百二十章:时代的战车 第一百二十一章:日军的圣战攻势 第一百二十二章:死亡陷阱 第一百二十三章:疯狂绞肉机 第一百二十四章:大败日寇 第一百二十五章:英美调停 第一百二十六章:有利的局面 第一百二十七章:苛刻的停战条件 第一百二十八章:日本妥协,停战十五月 第一百二十九章:打捞日本军舰 第一百三十章:订单增加 第一百三十一章:强悍的备战计划 第一百三十二章:工业转型 第一百三十三章:14年秋收 第一百三十四章:一肚子坏水 第一百三十五章:增加税收与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百三十六章:蛇鼠两端 第一百三十七章:堑壕延绵 第一百三十八章:协约国的雄鹰灾难 第一百三十九章:军舰改装与设计 第一百四十章:大造军舰 第一百四十一章:华夏一片帝制声 第一百四十二章:新式武器 第一百四十三章:华东级战列舰 第一百四十四章:工农业布局 第一百四十五章:无奈的协约国 第一百四十六章:春节临近 第一百四十七章:巴拿马博览会 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届远东运动会 第一百四十九章:远洋作战计划 第一百五十章:春播临近 第一百五十一章:国体问题 第一百五十二章:抓住了协约国的死穴 第一百五十三章:残酷的战争 第一百五十四章:野外求生教程 第一百五十五章:战争泥潭 第一百五十六章:栽培之恩 第一百五十七章:蔡锷到来 第一百五十八章:扫盲风暴 第一百五十九章:帝制来袭 第一百六十章:护国战争 第一百六十一章:战争持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登陆演习 第一百六十二章:吞并湖南 第一百六十三章:新农业技术 第一百六十五章:国战、国战! 第一百六十六章:日本惊惧 第一百六十七章:统一之中国,一致之对外 第一百六十八章:日军异动,反制手段 第一百六十九章:轰炸重炮师团 第一百七十章:海军出动 第一百七十一章:千机出动 第一百七十二章:联合舰队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三章:英国的如意算盘 第一百七十四章:装甲师——突击! 第一百七十五章:突破、再突破! 第一百七十六章:穿插、包围、歼灭! 第一百七十七章:进攻西线 第一百七十八章:打完鬼子回家过春节 第一百七十九章:恐怖白磷弹 第一百八十章:‘烧烤’日军 第一百八十一章:切腹! 第一百八十二章:全体投降 第一百八十三章:我们是闪电,我们是雷霆 第一百八十四章:捷报 第一百八十五章:各方反应 第一百八十六章:受降仪式 第一百八十七章:蓝田惨案,驱逐王占元 第一百八十八章:恐怖的蚕食政策 第一百八十九章:巨额财政预算 第一百九十章:宗主国与藩国的战争 第一百九十一章:登陆新竹,封锁日本交通线 第一百九十二章:夸张的战败条款 第一百九十三章:巨额赔款 第一百九十四章:缅甸汉族 第一百九十五章:大赦天下 第一百九十六章:神秘的013军事大学 第一百九十七章:计划生育十五亿 第一百九十八章:国学研究院 第两百章:华东王,建威将军 第两百零一章:袁世凯西去 第两百零二章:民国第二任大总统 第两百零三章:阅兵、授勋~! 第两百零四章:国宴,周易 第两百零五章:吊丧,拜访 第两百零六章:生计,发展 第两百零七章:练津化炁 第两百零八章:拜访黎元洪 第两百零九章:中国国防部长 第两百一十章:七大军区 第两百一十一章:赊账 第两百一十二章:英法借款 第两百一十三章:增税、普世价值 第两百一十四章:军情二处 第两百一十五章:驱逐溥仪 第两百一十六章:振兴五术 第两百一十七章:收复西藏 第两百一十八章:攻略外蒙 第两百一十九章:沙俄退让 第两百二十章:全面蚕食 第两百二十一章:吞并西南 第两百二十二章:医学的爆发式发展 第两百二十三章:养鱼 第两百二十四章:历史已是面目全非 第两百二十五章:行业规范 第两百二十六章:等待横财 第两百二十七章:保护大熊猫 第两百二十八章:夏收到来 第两百二十九章:中美平衡 第两百三十章:战列舰下水 第两百三十一章:巴达维亚危机 第两百三十二章:对荷宣战 第两百三十三章:占领印尼 第两百三十四章:为了消灭南洋猴子 第两百三十五章:南洋共和国成立 第两百三十六章:印尼宝库 第两百三十七章:打包医学技术 第两百三十八章:军国主义与资本主义间的抉择 第两百三十九章:态度变化,加大资本垄断 第两百四十章:政治突变,北洋官员扑街事 第两百四十一章:北洋解体,夏钧的过墙梯 第两百四十二章:阎长官化身‘圣斗士’ 第两百四十三章:帝制呼声高涨 第两百四十四章:演讲,民族文化 第两百四十五章:让每个同胞活得有尊严 第两百四十六章:收编北洋军,联合行动组 第两百四十七章:成立华夏会 第两百四十八章:中国世界体系,商人运动 第两百四十九章:约定,成则帝制,败则下野 第四百五十章:中华帝国,帝国元首 第四百五十一章:定都会议 第两百五十二章:帝国成立,设内阁 第两百五十三章:战略资源储备 第两百五十四章:定都开封 第两百五十五章:地方建设乱象 第两百五十六章:列宁动向,沙俄革命前奏 第两百五十七章:轻工业技术更新 第两百五十八章:秋收结束,农业冲击 第两百五十九章:果敢王国,冲突起 第两百六十章:埋伏,全歼英军 第两百六十一章:诱敌,屡试不爽的战术 第两百六十二章:英军入套 第两百六十三章:逗你玩,冲锋 第两百六十四章:缅甸动乱,中英扯皮 第两百六十五章:英军反攻 第两百六十六章:预算,教育部搞商业 第两百六十七章:发动机增压技术 第两百六十八章:围点打援 第两百六十九章:缅甸划界谈判 第两百七十章:内阁移民会议 第两百七十一章:移民浪潮 第两百七十二章:中国在趁火打劫 第两百七十三章:美国参战,帝国中立态度 第两百七十四章:一个民族的重生 第两百七十五章:天价电影 第两百七十六章: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两百七十七章:安宁与繁荣 第两百七十八章:81mm迫击炮 第两百七十九章:医学博览会开幕前奏 第两百八十章:中国的独角戏 第两百八十一章:中医扬名第一炮 第两百八十二章:军备技术研发 第两百八十三章:七月流血事件爆发 第两百八十四章:中日海军装备竞赛 第两百八十五章:俄国内战爆发 第两百八十六章:中国战争潜力 第两百八十七章:1917年发展报告 第两百八十八章:美国武力干涉意 第两百八十九章:来自中国的警告 第两百九十章:收复远东,中俄‘友好’协议 第两百九十一章:中国武力干涉,请君入瓮 第两百九十二章:大流感爆发,金钱利益的链条 第两百九十三章:中美舆论战争 第两百九十四章:中医振兴之路 第两百九十五章:华人渗透下的澳大利亚 第两百九十六章:尼古拉二世的电报 第两百九十七章:完美计划 第两百九十八章:安娜斯塔西娅 第三百章:营救尼古拉二世,摸营夜袭 第三百零一章:战斗结束 第三百零二章:再次空降 第三百零三章:到达中国 第三百零四章:中俄联姻,协约国的反应 第三百零五章:挑拨、忽悠尼古拉二世 第三百零六章:出兵干涉,婚礼 第三百零七章:无比效率的干涉 第三百零八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百零九章:调教俄国 第三百一十章:史派克曼的美国与权力平衡 第三百一十一章:华人黑手党 第三百一十二章:科学大棒 第三百一十三章:大战结束,产业转型 第314章:背后捅刀,中俄经济一体化 第315章:亚洲经济一体化经济体,构建中国世界体系 第316章:新俄国变化 第317章:中俄联军反攻计划,民用飞机发展 第318章:疯狂吸金的疫苗 第319章:扩军与扩张 第320章:民族资本家的行为规范 第321章:世界最多的黄金储备 第322章:华东电影节 第323章:大场景,大制作 第324章:一个民族的重生 第325章:进攻苏维埃 第326章:二十年发展纲领 第327章:政治特赦,孙文回国 第328章:春季大反攻,奥伦堡大捷 第329章:可以挤奶的北极熊 第330章:疯狂的斯大林 第331章:中南半岛危机 第332章:英美日都怂了 第333章:海军竞赛的开端 第334章:亚元的流通 第335章:世界降息风潮 第336章:交趾汉化进程 第337章:疯狂的铁路建设 第338章:军备战略 第339章:特拉斯 第340章:中日朝鲜战争的开端 第341章:特拉斯线圈,免费能源 第342章:操纵农产品价格 第343章:战争一触即发 第344章:中日空战! 第345章:日军铁山要塞 第346章:上蹿下跳的美国 第347章:战争范围 第348章:钻地弹的威力 第349章:甩开美国 第350章:思想统一,国民敬业 第351章:国家气运 第352章:国宴演讲,不自由的民主 第353章:攻势凌厉 第354章:空降斩首,包围歼灭 第355章:日本战败 第356章:朝鲜战争结束 第357章:民族自由大学,中国世界体系 第358章:三大世界理论 第359章:轰炸苏联 第360章:猫玩老鼠 第361章:复杂的世界局势 第362章:第三世界联盟 第363章:19120年中国发展 第364章:透支消费的发展模式 第365章:美国开始大跃进了 第366章:不完全跟进政策 第367章:中美发展趋势 第368章:蚕食苏联 第369章:第三世界联盟发展 第370章:中国世界战略第二步计划 第371章:重启协议 第372章:四面开花 第373章:全民命格 第374章:恐慌的美国 第375章:访问美国 第376章:协议再启,苏俄停战要求 第377章:偷着乐 第378章:杭州协议 第379章:十国联军联合军事演习 第380章:中华帝国元首给希特勒的信 第381章:全面复兴 第382章:俄国泡沫经济 第383章:迁都中京,大阅兵 第384章:大造空壳舰,海军军备竞赛 第385章:电视产业,联盟繁荣 第386章:乌克兰自治,民族自由精神 第387章:负债累累的帝国政府 第388章:帝国经济转型,钢铁巨兽 第389章:空前投资热潮 第390章:迅猛的民生发展 第391章:夏钧的决心 第392章:戚继光号下水 第393章:英美日海权级战列舰 第394章:战争疑云,中国资本抽逃 第395章:美国经济快不行了 第396章: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世界最富有的人 第397章:走向帝制 第398章:第三世界联盟反倾销预案 第399章:美国经济临界点 第340章:经济崩溃,美国背黑锅 第341章:俄国经济崩溃 第402章:养猪,崩溃前奏 第403章:全面经济萧条,饥饿总统与拖拉机内阁 第404章:以工代赈 第405章:贬值亚元,国进民退 第406章:疯狂建设,希特勒上台 第407章:日内瓦裁军会议 第408章:原子弹试爆成功 第409章:军事装备更新 第410章:北海道海军对峙,战争临近 第411章:中日大空战 第412章:北海道大海战,二十年发展报告 第413章:世界第一海军 第414章:被抛弃的日本 第415章:无比强大的战争潜力 第416章:宣战,全面战争爆发 第417章:大局初定 第418章:法德战争爆发 第419章:清算欧洲殖民国家 第420章:世界霸权 第421章:美国投降 大结局:世界新规则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378章:杭州协议
《唯一战胜国》
作者:菜鸟如林
更新时间:2024-02-04 03:21:11
字数:1389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唯一战胜国 !

    苏联很快也加入到了这场谈判中,这场谈判很快变成了中、美、英、苏、俄五国的谈判,这五国之间的谈判,大体上也就是分为两大阵营,谈判的核心开始转为苏联如何改革的问题。

    谈判进展依旧很缓慢,苏联对于中俄提出的改革要求诸多不同意。

    不过这次中俄代表却是出奇的有耐心,一副丝毫不着急的模样,在会场里喝着茶,翘着脚,好似对谈判并不上心。

    或者说是有恃无恐。

    的确,此时的中俄确实是有恃无恐。

    急的是苏联,以及英美。

    主动权在中俄手上,反正拖吧!拖到开春不达成协议的话,夏钧还真有可能进攻苏联,只是到时候灭不灭苏联再说。

    五国的谈判,也牵动着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面对崛起的中国,西方白种人世界普遍是排斥的。

    更有人叫嚣着,世界新一轮的黄祸又要来临了。

    中国威胁论已经喧嚣尘上,在西方国家内部广为流传,也被很多白种人所认可。

    虽然说西方国家普遍支持中国威胁论,但此时也拿中国没有办法。

    此时中国已经经营得跟铁桶一般坚固,不管是军事上还是经济、政治等领域,都有绝对的主动权。

    中华帝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体系。

    在这个世界体系内,中华帝国牢牢的掌控着话语权、决策权等方面。

    就算是此时中华帝国闭关锁国,也能发展得不比西方差。

    中华帝国并非一定需要依赖于出口,中国有自己的世界体系,有自己的市场,这个市场正在不断的壮大。

    在科技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建设是很简单的。

    加上财富没有向外部流失,因此中华帝国的这个世界体系内的成员国都在迅速的发展。

    谈判一度拖到了年末。

    1921年全年,中华帝国实现了国民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关口,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0%。

    而美国的经济,国民总产值也不过900亿美元,美元此时是亚元汇率的两倍,总产值方面,美国在1921年已经比中华帝国低出100亿美元了。

    不过就总体经济来说,西方国家的经济与美国加在一起,就远超中华帝国了。

    虽然1921年中华帝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2000亿元的大关,但中华帝国在年末向社会公开的数据上显示,中华帝国的国民总产值只有1700亿,相比去年只增长了200亿。

    中华帝国却是开始藏拙了,以麻痹西方国家,让英美等国始终以为中华帝国的经济实力比不上他们。

    这个数据引起了国民的很大困惑。

    为什么今年的经济增长只有13%了呢?往年一般做少都有3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怎么回事?

    为此各媒体做出了分析和解释,说是欧战结束后,英美等国的资本重返国际市场,加上中华帝[***]火出口上已经比原本减少了90%以上,再加上出口开始不太景气,所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了。

    不过各媒体又把西方国家帮出来做对比,认为在一般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增长率一般每年都不超过10%,而中华帝国今年能够达到13%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当然,这样的解释在英美等国家看来并非是这样的,但随后西方国家间谍从一个内部人士那里获知了内情。

    中华帝国去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是因为华东集团连年将盈利抽调给政斧使用,而中华帝国在很多工程建设上又亏本了,特别是将大量的钱投入到了对苏联的战争中去,因此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了。

    这个理由确实解释得通,毕竟中华帝国政斧连年拿了华东集团那么多钱,华东集团作为一个垄断了中华帝国60%经济的一个庞然大物,自然是没有办法进取的。

    同时中华帝国的福利太好,导致很多国民不愿意做事等等。

    美国通过间谍获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中华帝国正打算在明年发起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总攻,意图一举摧毁苏联,从而使中华帝国从战争中抽离。

    美国政斧为此即安心,又担忧。

    安心的是,中华帝国毕竟是一个没有经济发展经验的国家,而且福利太好,和美国竞争是显然竞争不了的,美国很快就能够将中国甩得远远的。

    担忧的则是苏联明年的命运,以中华帝国目前表现出来的决心,可能在明年确实要对苏联发动进攻。

    实际上,中华帝国在192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2000亿亚元,同时国民福利虽然好,但实际上国民并未变懒不做事。

    再则,中华帝国在对苏联的战争中,虽然花了一些钱,但其实也不是伤筋动骨影响到发展的那种。

    此时中华帝国是可以印票子的,军费只要不是高到一定程度,都是不影响经济发展的。

    但藏拙是肯定要的,如果不藏拙的话,中国则会被很多国家看做是首要威胁,从而对中国太过提防。

    正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了引发世界大战,让国家萧条了十年,即引发了世界各国经济不景气,又给了其他国家向美国宣战的勇气,例如曰本。

    如果有太强大的存在,那么其他国家可能会被压得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中华帝国此时已经开始制定出了一套全面的藏拙计划,每年除了用数据来骗人以外,还要各领域行业相配合。

    但正常的发展还是要继续。

    数据是会骗人的,但其他国家定然想不到的是,中华帝国竟然用更低的数据。

    一般的统治者,都是数据吹得越漂亮越好,是不断的唱红。而中华帝国此时是不断的唱黑。

    但为了不打击联盟成员国的士气,中华帝国在联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上却是大吹特吹。

    其他国家要想知道中华帝国真正的经济发展情况很难,毕竟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算是实地考察,走了很多地区也看不到全局。

    要想看到全局的话,必须要有数据。

    而这个数据是被中华帝国全面改动的。

    这不是将数据汇总后进行改动,而是在数据汇总前就进行改动。

    这就导致了其他国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以为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始终落后于美国。

    而在国民平均收入上,中华帝国也做出了很多的手脚。

    今年的国民平均收入为260元,也就是130美元,之所以是这个数目,是减去税收,以及华东集团上缴的利润之后的结果。

    由于华东集团不算入其中,同时华东集团的盈利并非个人所有,而是大部分上缴国家了,因此不算个人。

    除了华东集团,中华帝国的贫富差距是很小的。因此这个260元的平均收入,水分并不大。

    同时这个平均收入,是把那些孩子都算进去的,直接用五亿人来算。

    最底层的国民,个人收入一般也都在80元左右,这还是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的钱更值钱,因此和沿海的居民收入,在饮食等方面的差距不大,在工业产品购买力上则有些差距。

    而在沿海地区,最底层的年收入普遍都在100元,这是最低工资了。

    当然,为了藏拙,中华帝国的民国平均收入在数据上被降低到了200元,正好符合国民总产值的数据。

    相比之下,美国的国民平均收入,则有300美元,是中华帝国的三倍。

    实际上此时的中华帝国在税收上依旧较低,相比之下美国则高得多。

    中华帝国此时在蓄养民力,所以税收依旧只维持在13%左右,不过铸币税已经上升到了5%,总的来说,中华帝国的税收加起来也就在18%左右。

    看似两国的确差距很大,美国国民平均收入是中国的三倍,但中国因为人多,所以经济总量堆了上去。

    但实际上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就沿海地区来说,实际上生产力是不低于美国的,只是整体上劳动力成本不如美国来得高。

    这也造成了华东集团盈利很高,华东集团基本上每年的盈利都在50%以上,华东集团的那部分盈利是算入国家收入部分了,不算如国民平均收入。

    如果按照正常的算法,要把夏钧的这个庞大收入算入的。美国就是没有把垄断银行家的盈利算入其中。

    按照美国的算法,中华帝国的国民平均收入的数据会高出许多。

    从数据上看,1921年中华帝国和美国的经济还是有些差距的,美国还是保持领先。

    只有中华帝国内部少数人知道,中华帝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美国了,只是在人均上还未彻底上去。

    不过美国却知道一点,中华帝国在汽车、飞机等产业的生产规模是比美国还要巨大的,而且此时中华帝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家,人口又是世界第一,目前陆军规模也上升为世界第一。

    单比战争能力的话,美国是比不上中国的。

    那么明年中华帝国要彻底消灭苏联,是有可行姓的,而且可行姓极大。

    这也让美国产生了错觉,那就是同意中华帝国提出的停战条件,稳定住苏俄当面局面后,美国可以通过发展来将中国远远甩在后面。

    在1921年的中华帝国经济数据公布后,英美苏之间也迅速达成了一致的态度。

    苏联勉强答应了改革要求,苏联改革之后,不能再宣传敌视尼古拉二世的东西,同时允许俄国影片进入苏联播放。

    苏联的这种改革,属于一种文化上的入侵。

    俄国不需要向苏联内部输入反苏联的东西,只要输入一些表现俄国民众物质生活的影片就能够改变苏联人民心目中对俄国的印象。

    苏联也有对策,美国答应苏联,在物质上可以每年给苏联提供援助。

    但只要开了口,想堵住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就算是苏联有心理准备。文化上的入侵很多时候比军事上的入侵更为可怕。

    就如后世的中国,被美国文化疯狂入侵,导致产生了一批不知不觉就给美国佬当了走狗的人。

    不给美国当走狗的,美国佬给他钱,让他当走狗。

    还有一大批是不满现状,又不懂美国佬的真实本质,以为美国的社会如何如何好,因此无意识的就给美国佬当了走狗。

    只要宣传好了,未来苏联内部就会有一大堆的走狗出现。

    而且这些走狗不会认为自己是走狗,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给尼古拉二世做事。

    尼古拉二世毕竟之前是俄国皇帝,此时很多苏联民众,还是一定程度上想念尼古拉二世的,特别是原来俄国的中上级阶层,现在都被打成穷光蛋了,最是盼望尼古拉二世能够反攻欧洲。

    五国的谈判,很快就进入了收尾阶段。

    英国付出了本土和殖民地的关税利益,美国付出了一部分的轻工业关税利益,而中华帝国获得了这些利益之后,促成了苏俄的内战停火,而苏联付出了改革的代价。

    至于英国提出的限制海军吨位的问题,中华帝国提都不提,最后达成的协议也没有这档子事了。

    五过代表团,在中国杭州达成了《杭州协议》,这是一条主协议,这一协议还延伸出了《中美英贸易协议》、《中美英南美共识》、《苏俄谅解协议》。

    在南美问题上,中华帝国并未太过坚持。

    中华帝国却也没有完全同意英美提出的要求,中华帝国依旧保持着对南美的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输送军火和提供军事指导的权力。

    不过美国也有向南美国家提供军火、军事指导的权力,但双方在提供的军火数量以及种类上都有限制。同时在海军问题上,中华帝国和美国都不能为南美国家制造最先进的战列舰等等。

    等于说,中华帝国和美国在南美问题上,进行一种公平竞争。

    对于美国来说,南美洲虽然是后花园,但这个后花园中只要不崛起一个能够以军事力量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就可以了。

    中国虽然可以继续向南美洲国家输出军火,但先进军火都被限制,那么南美的第三世界成员国也就无法在军事上对美国产生威胁。

    只要这样,就足够了。

    美国只要保持内部的关税保护政策,再加上透支消费的泡沫经济发展模式,就能够很快将中国甩得老远。

    想法确实是很美好的,以美国当前得到情报来说,这条道路理论上确实是可行的。只是现实却是与想法差出了十万八千里。

    英国却是不甘海军限制问题搁浅,虽然在这次杭州协议上没有达成目的,但却不代表英国已经放弃了。

    英国在《杭州协议》中做出的让步,自然是美国埋单,英国不会平白无故的让出利益,必须由美国来承担这一部分的损失。

    美国为此将每年3000万英镑的贷款利息,降低到了1000万英镑,算是弥补了英国的损失。

    美国看似出了很多利益,但实际上美国却没有损失什么利益。

    对于一个随时可以把别人的钱骗走的骗子来说,暂时不骗你,只是让你肥一点在去骗,最终这些钱还是骗子的。

    按照这个协议中得到的利益,英国只要在1935就能够把欠美国的债务还清。

    至于英国与中国的贷款问题,英国每年还是要向中华帝国支付大概800万英镑的利息,中华帝国当初贷款给英国的钱并不如美国那么多。

    美国贷款给英国的钱那才叫多,不过中华帝国贷款给美国的钱也不少了,也有近五亿英镑的贷款。

    这些贷款主要以军火物资的方式提供给英国,因此在成本上,中华帝国实际上只复出了一亿五千万英镑的成本。

    关是利息就能把这笔成本赚回来,而且英国还要还中华帝国五亿英镑。

    虽然英镑贬值了,但中华帝国当初是以复兴币形式贷款给英国,因此英国要用复兴币的汇率来还这笔钱。

    中华帝国的黄金储备已经比较多了,此时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坚固的金本位体系,因此虽然中华帝国印了很多票子,但在国际汇率上并未贬值。

    英国每年要拿出这多钱来还债,自然导致国力很空虚。自然承受不了海军军备竞赛,而美国也感觉暂时进行海军军备竞赛没什么意义。

    同时英国还想要限制各国陆军发展,因此国联开始频繁邀请中国和美国加入。

    国联是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国在一战之后成立的一个组织,也就是后世联合国的前身。

    简单点说,这就是协约国的一个组织,意在以英国为老大,对世界各国进行干预。

    但说实在,英国没有那个威慑力了。

    而美国不甘于英国之下,因此国会未批准加入国联。

    中国自然也不会跑去参加这个国联,中国不仅不加入这个国联,还自己成立了一个第三世界联盟。

    中国自然也不会去参加这个国联,因此这个国联目前地位很尴尬。

    这个国联目前的常任理事国也就是英国、法国、曰本、意大利四个国家,但这四个国家,基本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降低了。

    意大利和曰本,此时都只能算二流国家。

    或者说是三流国家。

    如果把中国和美国看做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话,那么英国、法国等国家只能算是二流,那么意大利、曰本,只能算是三流。

    曰本现在很残废,虽然可能打起来英国打不赢曰本,但问题是曰本在亚洲,就在中国边上,基本上很难有什么军事上的作为,现在正在给美国充当围堵中国的小弟,在陆军上是没指望了,曰本此时正一心发展海军,意图抗衡正在向外扩张的中国海军。

    (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