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胤禛]缘来如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回首 第2章 逝世 第3章 泰陵疑案雍正显灵 第4章 百年剧变 第5章 四爷的专辑 第6章 胤禩番外(无责任) 第7章 胤礽番外(捉虫) 第8章 再回清朝 第9章 太子二哥 第10章 胤禛的初吻 第11章 抓周 第12章 初见大阿哥 第13章 被非礼了 第14章 过渡 第15章 梦魇与决心 第16章 初见德妃 第17章 龙虎斗???(捉虫) 第18章 八阿哥要来了 第19章 见到小八 第20章 胤祉回宫 第21章 就学前夕 第22章 就学 第23章 朝三暮四 第24章 跳棋 第25章 父子 第26章 殇与怀 第27章 生病 第28章 老八胤禩 第29章 练字 第30章 北巡 第31章 初见十三 第32章 真心 第33章 太子训弟 第34章 孝庄崩逝 第35章 大哥胤禔 第36章 历史在改变(捉虫) 第37章 少年壮志 第38章 吹起号角 第39章 出兵漠西 第40章 帝王心 第41章 为父心 第42章 谈心 第43章 宋氏 第44章 阙里之行(上) 第45章 阙里之行(下) 第46章 穿越女的番外(四爷大婚) 第47章 巡幸塞外 第48章 禛心十意 第49章 展翅(上) 第50章 展翅(下) 第51章 战前——碰 第52章 战前——别 第53章 战——伤 第54章 伤之余波 第55章 禟禟禛禛 第56章 三征落幕 第57章 草雄鹰 第58章 战后插曲 第59章 封爵 第60章 情与权 第61章 十三丧母 第62章 胤祉降爵 第63章 乡试风波 第64章 视永定河 第65章 乡试后续 第66章 浮生忙碌(上) 第67章 浮生忙碌(下) 第68章 康熙训子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21章 就学前夕
《[胤禛]缘来如此》
作者:水璃
更新时间:2024-04-16 10:13:36
字数:1470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胤禛]缘来如此 !

    三藩战乱已平息,康熙也早早开始谋划台湾,除此之外,这些年还算是四海升平,三阿哥回宫,让康熙二十二年的新年更加得热闹。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给长辈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而怀着孕的嫔妃们也得到了皇上的赏赐还有祝福。这个新年温馨而又和乐。

    新年之后,康熙和太皇太后都分别找佟贵妃说起让胤禛就学的事情。佟贵妃自然是舍不得,毕竟胤禛还那么小。太皇太后看到佟贵妃一脸心疼的神情,悠悠地开口道:“听皇上说,这老三在书斋中表现不错,师傅们都说三阿哥小小年纪就饱读诗书呢!谙达们也夸他,说他拉弓射箭都不错呢!”

    听着太皇太后的话,想到那个刚入宫见到皇上就结结巴巴还带着哭腔的孩子,佟贵妃心中一阵得不舒服,那个孩子叫不错?四阿哥才好呢!小小年纪就聪明好学,知书达理的,还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呢!太子和大阿哥可是宝贝着呢。太皇太后的几句话就勾起了佟贵妃为母的自豪感,但是面上依然温顺地回答着“奴婢也听说了,三阿哥聪明得紧,荣妃好福气,奴婢都羡慕呢!”

    太皇太后看着佟贵妃那不服气的表情,心中好笑,面上则打趣道:“吆,你还羡慕起别家来!惠妃宜妃她们可是跟我老人家说了,四阿哥可是一个小机灵鬼,讨喜得很!太子和大阿哥可是很宝贝这个弟弟,惠妃还在我老人家面前埋怨他家那个小子眼中就只有一个四弟呢!”

    佟贵妃莞尔,回着太皇太后“惠妃太夸张了,大阿哥可是一个好哥哥!对八阿哥也是疼宠着呢!”

    “行了,你也别糊弄我老人家了,那几个小的怎么样,我老人家心中还是有数的。”太皇太后笑笑回答着,见佟贵妃默然点着头,清了下嗓子,正色道:“他们都是我爱新觉罗家优秀的孩子,也会扛起我大清这千钧重担,所以他们的教育宜早不宜迟啊!”

    “奴婢明白了,是奴婢任性了。”佟贵妃听出太皇太后语中的凝重,感受着那份威严,起身告罪道。

    “行了,你,我还不了解?不就是为人母那点心疼吗?告什么罪啊,都是有身子的人,这不让我老人家着急吗?”太皇太后看着佟贵妃的动作,紧张着。心中更是无奈,这就是宫中的女人啊,为妻为妾为母都是谨小慎微,规行矩步的。唉,只因站在这权力的顶峰啊!想起当年……科尔沁大草原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畅快自由!只是那样的日子已经太遥远了!再也回不去了!太皇太后凝望远方,缅怀着。

    佟贵妃看着太皇太后的神情,开口告退。太皇太后点了点头,摆摆手。佟贵妃看着太皇太后的动作,微俯身子行完礼,便由素问扶着离开了慈仁宫。

    苏麻喇姑看着太皇太后的神情,又看看佟贵妃远去的背景,默默地叹了口气,上前劝慰着“太皇太后,皇贵妃毕竟年轻,舍不得四阿哥也是人之常情。”

    “苏茉儿,我活了大半辈子自是懂得她的小心思。自家孩子自个儿心疼,我是这些孩子的乌库妈妈,当然也心疼。但我更是这大清朝的太皇太后。这些孩子,不仅仅是我爱新觉罗的孩子,更是我大清的未来,他们的肩上扛着的是大清朝数千里的山河,数百万百姓的生计。大清刚刚入关,根基未稳,是要靠这些孩子来夯实我大清的江山的。所以……”太皇太后沉重地诉说着。

    “太皇太后,您老人家高瞻远瞩,自是有您的考量。岂是奴婢们理解的,只是……”

    “行了,苏茉儿,你不用寒碜我老人家。”看着苏麻喇姑做出请罪的样子,太皇太后摆摆手,继续说道,“你的意思我懂。你啊,也心疼那些个孩子。这些孩子真是好福气,这个疼那个爱的,如果是普通人家,这自然是人人艳羡的天伦之乐。但这是天家,自古天家无私事,他们的教学都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他们没有资格任性,从小锦衣玉食,他们以为是哪来呢?既然享有了尊贵,就要担负一定的责任!你以为我们还是在科尔沁,可以肆意任性?还是在关外,只要偏安一隅即可?都不是,我们现在拥有的是整个华夏之地。我们要管理就要了解要学习,这些孩子身上的担子不轻啊,满蒙汉,都是他们要了解要学习的。”

    “太皇太后……”苏麻喇姑看着太皇太后威严庄重的神情,不知要说什么。

    “苏茉儿,你觉得皇上这些孩子怎么样?”突如其来的问话,让苏麻喇姑吓了一跳,小心斟酌道“太皇太后,小主子们都是龙子凤孙,个个都聪明非凡,有皇上当年的风范!”

    “你啊!”太皇太后叹了口气,“苏茉儿,自从进了这紫禁城,你也越加小心了,我可没忘记科尔沁草原的那个小丫头的样子!当年……”太皇太后追忆着“从草原到盛京,再到如今的紫禁城,只有你一直陪着我,帮着我。有时候我真想回到过去,回到草原的日子,那时候我们是那样的自由畅快!”

    苏麻喇姑看着太皇太后的神情,想起那在科尔沁的日子,不由露出一丝向往一丝微笑,那时候啊,或许才是人生之中最值得怀念的日子吧!只是这时间再也回不去了。

    “苏茉儿,你也怀念对不对?”太皇太后调笑着苏麻喇姑。苏麻喇姑看着太皇太后的苍老,感叹着岁月的流逝,恭敬地回道“怎么会不怀念,那是奴婢一生最自在的日子。”

    “是啊!自在无忧,苏茉儿,你说太子他们是不是也羡慕过那种自在和无忧呢?”

    “太皇太后,您……”苏麻喇姑将心中的话咽了下去,再也回不去了啊,太皇太后,您那时候心中没有大清,没有皇上,没有您的曾孙,您只要一个人在草原上奔跑就好。而如今,您连追忆也是在想着您的曾孙们。

    慈仁宫中,历经三朝的太皇太后在为自己的曾孙思量谋划。承乾宫中,佟贵妃在对着胤禛谆谆教诲。

    胤禛听到佟贵妃的话也是一愣,毕竟上辈子他可是康熙二十三年才就学,顾八代就是皇父专门为他挑选的。而现在就学的话,难道要是要太子二哥的师傅教他吗?乌库妈妈和皇父是怎么打算的啊?

    “四阿哥,四阿哥!”佟贵妃担心地叫着胤禛,看着这孩子因为自己的话慢慢沉默,心中就忍不住心疼。她何尝不明白太皇太后和皇上的用心,太皇太后和皇上心中装的是大清的江山,相比之下,她只是想要当好这孩子的额娘而已。可是这孩子,也有他的责任。自己到底怎么做才是对他好呢?

    “额娘,额娘,您是不是不舒服。”胤禛回神便看到佟贵妃紧蹙着双眉,紧张地问着。

    佟贵妃放松表情,双手拉过胤禛,轻轻抱着,一手轻轻地摩挲着胤禛的脸,温和而坚定地说道“四阿哥,你要记住,你是大清朝尊贵的皇阿哥,这份尊贵给你带来了无限荣耀,但也会给你带来沉重。但是你是爱新觉罗的孩子,你必须要有勇气去面对这些。”

    听了佟贵妃的话,胤禛心中说不出的滋味,他爱新觉罗胤禛从来就无所畏惧,责任重担,自是有能者扛起。而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份毅力,他坚若磐石,无悔于大清,不仅因为那至高无上的荣誉,只因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也不过是历史盘中的一颗棋子,若能以一己之力推动着这盘棋的前进,他感到光荣感到值得。想起那百年之后,他不由地暗淡,最终推动历史车轮的并非他爱新觉罗家族。爱新觉罗家族最终在历史的变革中退却了光坏。那么今世呢?他知道未来的走向,能不能以一己之力改变呢?

    佟贵妃轻轻拉开胤禛,看向那幽深纯净的眼睛,认真地问道“四阿哥,怕吗?”

    面对那慈爱的面容,胤禛摇摇头。佟贵妃笑了笑“额娘的四阿哥真勇敢!但是说害怕不丢脸哦,承认害怕,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四阿哥明白吗?”

    温和的声音飘进胤禛的心里,震动着他的神经。一直以来,他总是认为他的佟额娘虽端庄大气却也柔弱,是需要被呵护的。时间的流逝让他早忘记了这个女人的风采,只是无形之中他总是眷恋着这个女人的温度。他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直到刚刚,他才明白,这个女人是强大的,用着一颗畏惧的心让自己强大,也为他带来庇护。

    “四阿哥现在小,不需要懂,只要记住,有任何事情额娘都在身边,所以四阿哥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可。”

    额娘,这就是您爱护儿子的心吗?儿子懂了,儿子一定不会辜负你的,你会看到一个强大的四阿哥的,他强大到可以保护您。所以您一定要活下去,活着看着您的儿子的成长!

    看着胤禛那明显的走神,佟贵妃笑着教育道:“四阿哥,就学后,可不能这么经常走神了哦!还有就学后,四阿哥就是小大人了,要听师傅的话,也要听你太子哥哥的话,不要总是捉弄太子,知道吗?”

    听到佟贵妃的话,本来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胤禛立刻有些委屈了,二哥是那么容易捉弄的?明明就是太子总要逗着他吗?他只是自卫而已,对,是自卫,便有些撒娇道“额娘!爷没有,是二哥要我这么做的!”

    “你啊!就是仗着你太子哥哥疼你,没大没小的。”佟贵妃点着胤禛的小脑袋笑骂道,突然想到什么,揶揄道“额娘可是听说,这三阿哥最近可是和太子殿下好得很,四阿哥,是不是在太子面前失宠了?”

    胤禛听着佟贵妃的揶揄,脑袋上一阵阵黑线,失宠?会吗?只有爷不要二哥,还没有二哥不要爷呢!三哥?哼,爷还真没把他放眼里。就凭他还要跟爷争?不自量力!想到胤祉,胤禛也有些奇怪,这二哥勾搭起三哥来还真是毫不费力。想起那日,看到胤祉的情形,胤禛不由地弯了嘴角。

    那日,胤禛像往常一样在毓庆宫习字等着太子他们下学,胤禛看着那一张张字,心中哀叹。

    下晚时分,胤礽和胤禔回来了,除了他俩,三哥胤祉也跟着一起。平时都是大哥和二哥一路争斗得回来的,今天则和往日不同,二哥和三哥谈笑着回来,大哥走在一旁,一脸地不屑。看到胤禛,大阿哥对着二人冷哼了一下,便急急走向胤禛那儿。

    胤禛看到他们,乖巧地一个个喊着。胤礽听到胤禛喊他,便对着胤禛宠溺地笑笑,正想疾步走到胤禛那,却被一道声音绊住了。胤祉在看到胤禛时,笑容就僵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胤禛也会在这。看到胤礽疾步想走过去,他嫉妒着,便开口止住胤礽的脚步。

    “二哥,今日的经学,我还有些不懂。”胤祉很不服气。这个太子哥哥,初见时就觉得温和有礼,今日在书斋中,更发现太子的聪颖博学。他喜欢这个太子哥哥,更想亲近这个太子哥哥,但这太子哥哥却似没有把他放在心上。他虽小,还是能感到这太子笑容中的勉强的。今日师傅让他背诵经文,他却无意间发现了太子哥哥赞赏的目光,这让他终于知道要怎样亲近太子了,这太子哥哥喜欢有学识的人,所以看不上那个大哥。而他胤祉对这书籍上的东西自是信心百倍。但是太子哥哥的笑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是为了那个孩子吗?那孩子有什么好?明明什么都不懂,却能让太子哥哥如此宠溺?胤祉心中极度地不平衡。

    “啊?有什么不懂的?”胤礽很郁闷,但面上还是一派的风度。他好想去跟四弟诉诉苦啊,这个三弟真是不知所谓,总是拿着书本上的东西与他讨论,有些他都不是很懂,这个三弟才多大啊,要懂那么多吗?如果不是看着这老三一脸讨好和崇拜,他差点以为这个弟弟是要看他笑话呢!唉,最郁闷的是皇父还叮嘱他要好好照顾这个弟弟。弟弟?哈!爷的弟弟只有小四。这个小三啊,如果不是不想那个莽夫多个帮手,爷需要费心吗?胤礽忍着泪奔的冲动耐心地给胤祉讲解,胤祉得意地看了一眼胤禛。

    胤禛一直站在椅子上,握着毛笔临摹着字。在看到胤禔他们的时候就慢慢放下毛笔,乖巧地和哥哥们打着招呼。他自然看到了大哥得冷哼,二哥得无奈,还有三哥的得意。他对这孩子间抢哥哥的行为还没有多大兴趣,但是被人挑衅不还手,他雍正爷可没有这么好的脾气。在胤禛准备发难的时候,胤禔却向胤禛靠过来了,捏捏胤禛的小脸,不忿道,“小四别理那两个酸秀才。大哥带你去练习弓箭啊!”说着便过去抱胤禛,却发现桌上的字,小心地将胤禛放到地上,拿起那字研究起来,兴奋地问道“小四,这是你写的吗?不错啊!快比哥哥的强了!”

    胤禔的大呼小叫让胤禛很想抚额,大哥,你还真好意思啊,就你那笔烂字,爷还不喜欢赶超呢!要不是这身体不给力,还有更让你汗颜的呢!

    充当好哥哥的胤礽其实一直关注着胤禛那的情况,在听到胤禔那大嗓门后,毫不犹豫地站起往胤禔那方向走。胤祉看着胤礽那果断的背影,愤恨地瞪着胤禛。胤禛感受到胤祉热切的目光,双肩耸了一下,双手一摊,表情无奈,他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啊!

    胤礽和胤禔已经把对掐当乐趣了,两人掐得相当热火,胤祉无措地看着两位兄长,又冒火地看着一旁淡定的弟弟,不知道该怎么办。

    胤禛在一旁欣赏够了,悠悠地说了句“我饿了”,便成功地化解了胤礽和胤禔那不知一百多少次的无聊争斗。

    胤祉看着大哥二哥都哄着胤禛吃着东西,一边还品评着胤禛的字,两人那得意的神情,让胤祉都有些迷惑,大哥和二哥得意得什么劲啊!心中的郁闷无处发泄,只能狠狠瞪着那个大快朵颐吃着点心的孩子。

    想到胤祉那冒火的眼睛,胤禛不由地笑出声了。

    “四阿哥,乐什么呢?讲给额娘听听!”佟贵妃看着胤禛的神情有趣,便问道,谁知胤禛毫不给面子。

    “不要!”胤禛扭头,不理佟贵妃了。

    “吆,我们四阿哥都跟额娘摆起谱了。”看着胤禛的表情,佟贵妃继续逗着胤禛。

    “太子殿下吉祥,大阿哥吉祥!”就在佟贵妃还想说什么时,就听到外面请安的声音,看着胤禛,对着身边人打趣道“这白天还真不能说人,说曹操,曹操到啊!”

    作者有话要说:清史稿中记载着顾八代

    顾八代,字文起,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

    父顾纳禅,事太宗,从伐明,次大同,攻小石城,先登,赐号“巴图鲁”,予世职牛录章京。旋授甲喇额真。顺治初,从入关,定陕西、湖南、江南、浙江,皆在行间,进三等阿达哈哈番。子顾苏,袭,进二等。顾八代,其次子也。任侠重义,好读书,善射。以廕生充护军。顺治十六年,从征云南有功,授户部笔帖式。旋以顾苏及子佛岳相继卒,无嗣,顾八代袭世职,迁吏部郎中。康熙十四年,圣祖试旗员第一,擢翰林院侍读学士。

    吴三桂陷湖南,遣其将掠两广。镇南将军莽依图自江西下广东,驻韶州。十六年,上命顾八代传谕莽依图规复广西,即留军,从征广西。巡抚傅弘烈为三桂将吴世琮所败,莽依图引兵与相合。顾八代按行诸军,谓结营散乱,敌至虑不相应。世琮兵至,师复败,还驻梧州。世琮来追,击卻之。顾八代策世琮且复至,益诫备。会除夕,世琮以三万人奄至,又击败之。十七年,师进次盘江,与世琮军遇,莽依图病甚,以军事属顾八代;偕副都统勒贝等渡江,与世琮战,分兵出敌后,破其左而合击其右。世琮溃围出,遣精骑追之,自杀。师进克南宁,叛将马承廕与三桂军合,可十万,拒战。诸将或难之,顾八代奋入阵,诸将皆力战,遂破敌。

    十八年,京察,掌院学士拉萨里、叶方蔼以顾八代从征有绩效,注上考;大学士索额图改注“浮躁”,坐夺官。莽依图疏言顾八代从征三载,竭诚奋勉,运筹决胜,请留军委署副都统,参赞军务,上命以原衔从征。十九年,莽依图卒於军,顾八代从平南大将军赉塔下云南,攻会城。顾八代议当先取银锭山,俯瞰城内,攻得势。及勇略将军赵良栋师至,用顾八代策,先取银锭山,克会城,云南平。师还,授侍讲学士。

    二十三年,命直尚书房,累迁礼部侍郎。二十八年,授尚书。三十二年,坐事,上责其不称职,夺官,留世职,仍直尚书房。三十七年,以病乞休。四十七年,卒。

    顾八代直尚书房时,世宗从受学;及卒,贫无以敛,世宗亲临奠,为经纪其丧。雍正四年,诏复官,加太傅,予祭葬,谥文端,又以其贫,赐其家白金万。八年,建贤良祠京师,谕满洲大臣当入祀者五人,大学士图海、都统赉塔,次即顾八代,及尚书玛尔汉、齐苏勒。

    子顾俨,袭世职,自参领官至副都统。孙顾琮,自有传。

    在这里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尚书房,这三个字。尚书房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我会把这方面资料放到论坛,资料太长了。只想总结一下,康熙朝没有建立尚书房。

    清史稿都坑爹了!!!能怎么说呢?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看待问题都是有局限的?

    说实话,这样的话很敷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

    在我的心目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的。

    就拿人来说吧,不是一句好人或者坏人就能概况的。

    可能有一个人他做尽坏事,但是他却是一个大孝子。但是我们能因为他是孝子就否认他做的坏事吗?当然不能。但是同样的,我们能因为他做尽坏事,就否认他是孝子吗?显然不能。

    人是复杂的,多元化的,是善恶并存的。

    那么事情呢?也是复杂的,多角度看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那么要怎么做呢?这个我很疑惑。

    其实从写小说之后,我的疑惑更加地多了。越是看资料,越是害怕写下去了。很想公正真实,但是却发现,自己所知道的也只是书籍上的只言片语,没有亲眼见识过,更不敢妄加评论。有些担心也有恐惧。所以希望各位看客多点疑问精神,为我指出来。

    PS:悲催的发现,偶文下都是友情评论。偶的文是不是没人看啊!没人看文的孩子弃坑是不是没有关系呢?(友情评论的人大喊:偶们不是人吗?偶弱弱地说,乃们是被偶逼着的,不算!)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