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狭路相逢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更新) 第三十七章 (更新) 第三十八章 (更新)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一更) 第四十一章 (二更) 第四十二章 (三更)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一更) 第四十八章 (二更)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修)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补昨天二更)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77章 二更(福.利小番外)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四章 第八十五章 (补更) 第八十六章 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八章 (后半段已加) 第八十九章 第九十章 第九十一章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三章 第九十四章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六章 (一更) 第九十七章 (二更) 第九十八章 第九十九章 第一百章 第一百零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百零四章 第一百零五章 (补更) 第一百零六章 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百零八章 第一百零九章 第一百十章 第一百十一章 第一百十二章 第一百十三章 第一百十四章 第一百十五章 第一百十六章 第117章 后来1 第118章 后来2 第119章 后来3 第120章 后来4 第121章 后来(完)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章
《[明]狭路相逢》
作者:山海十八
更新时间:2024-01-15 17:26:54
字数:1477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明]狭路相逢 !

    “发生了什么事?”张皇后一进屋看到朱由校的神情不对,他刚刚成功地做了一只木鸟,怎么脸色差成了这样,“可是早上吃的腻了,要不要叫太医?”

    朱由校摇摇头,让卓汤关门先退出去,“我没事。宝珠不用担心,就是一时间心情有些复杂。你还记得福王皇叔吧?”

    张嫣对于那位大名鼎鼎的福王并没有亲眼见过,福王就藩的时候,朱由校也才十岁不到,她还没有嫁入皇宫。“难道洛阳那里又出事了?”说罢,张嫣心中就是一顿,她之所以说了‘又’,因为上次朱由检在那里遇刺的事情,让她差点失去了方向,这次又出什么古怪,难道是那里民变了,把福王府给抢了?

    朱由检如能听到张皇后心中的吐槽,一定会称赞她有先见之明。这样一个在河南拉仇恨值的人,当百姓们饿的都要易子而食,他还坐拥着大片的田庄,不要说是施粥了,不做出什么抬高粮价的事情就是谢天谢地了,当然是被一些人恨得牙痒痒。

    不过,历史上李自成给朱常洵的大锅炖肉酷刑,这次他是没有命去享用了。

    “他自缢了。”朱由校说着苦笑了两声。当初因为福王母妃郑贵妃恃宠,他也受尽祖父的万千宠爱,还差点把自己的老爹逼得就做不了太子,也引起了争国本的风风雨雨。但是这人现在就轻描淡写的消无声息的死了。

    “自缢?!”张嫣听到这个回答十分震惊,她马上就把此事与当初的洛阳刺杀案联系到了一起,“锦衣卫已经去洛阳查证了?福王还会藏着那种心思?”

    张嫣没有说出口的话是,这个皇叔虽然她从来没有见过,但从零碎的风言风语中,听起来就是一位贪图享受,胖的不像样子的人。真说起来,他与自己的身边这位,都是只关心自我享乐的人,不过自家的这位爱好比较独特而已。

    朱由校对于福王自缢的惊讶已经散了不少。在他看来,如果曾经他以为不会背叛的魏忠贤也想要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福王有一些心思也是不奇怪的,特别是这人曾经离着龙椅只有一步之遥。

    朱家又不是没有出过反了的藩王,当初永乐帝不就成功了。“按理来说,要是我死了,由检也不在了,福王就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所以他有作案的动机。由检已经把福王临死前写的遗书给我看过了,是他的亲笔。说起来上次看到福王的字迹,还是他上请要土地的时候。”

    张嫣一听这话也认可了推断,“这具体的情况是怎么一回事?”

    **

    能回答具体问题怎么样的,只有案发过后的第一目击者,那就是由福王的儿子来说了。福王有三个孩子,朱由崧、朱由渠、朱由桦。朱由崧是福王府的世子,他的年纪比朱由校小两岁,是个二十岁的胖青年。他一早起来,当听到下人回禀福王上吊的时候,简直还以为是自己昨天晚上喝的酒没有醒呢。

    但是事实让他不只是醒了过来,而且还感到了无比的惊恐。当你看到一大队配着绣春刀的锦衣卫们敲响房门的时候,在大明朝这绝对是能排上十大恐怖场景的现象。

    “福王世子,臣接到密报,福王府与暴民勾结,在三月中旬于洛阳城外设下陷阱,欲行刺当今圣上。余党已经招认,行刺所用弩.箭正是由福王提供,王府管事太监亲自将凶器交予了反贼。还请福王跟我们走一趟,申辩一下真相为何。”

    这人说的话明明都是人话,为什么组合到了一起就听不懂呢?朱由崧的脑子刚从宿醉中醒过来,就被老爹的自缢给唬住了,紧接着就是这么一个天方夜谭的消息,他的老爹会谋反,开玩笑嘛。等等,好像刚才真的有人说,老爹是畏罪自缢了?“来人啊,管家呢,去哪里了?!”

    “世子,管家早上一同随着王爷去了。”下面的人脸色煞白,王府这下是要倒大霉了,犯了什么事情不好,居然去谋反!他们这一大群人的脑袋还保得住吗。

    为什么不怀疑是被冤枉的?要是冤枉的话,福王那么一个爱好享受的人,何必先自杀啊,不就是怕被弄到牢狱里面受罪嘛。

    朱由崧这下是彻底地醒了过来,但同时又彻底地蒙住了,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他不知道,但锦衣卫可不傻。木栗带着人进了福王的房间,吊着的人已经被放下来了。木栗仔细观察了一下,根据颈部的勒痕可以基本确定是自己吊上去的,不是被人勒死了之后挂上去的,而管事太监的情况也是一样。若是没有中毒反应与被人事先弄晕的证据,基本就能断定这是自杀不是他杀了。

    “世子,此事非同小可,福王是谋反案的重大嫌疑人。现在他死了,极大可能是畏罪自杀。他的遗书,臣必须带回京城,请皇上定夺。另外,从今日起,还要委屈世子了,王府中人一律不得外出。”

    朱由崧目睹这一夜过后就天翻地覆的场景,差点没有当场晕过去,但也是双腿发软,跌坐到了椅子上。他的脑子里面一直在循环播放,谋反,他爹谋反了,然后被抓住了证据,这下子上吊自杀了。然后呢?皇上要怎么对付自己,会怎么对待王府。他突然就想起了还在京城的时候,那时皇宫中的人把自己老爹看成了太子,自己也是借着东风在宫中混得比当下的太上皇还要好,现在就要一起玩完了吗。

    他的爹没事做了,去谋反干什么!

    可这个时候,朱由崧就连很有底气地说一句,他老爹绝对没有干这事的反驳之话,也没有勇气说出口。因为朱由崧是个大事不管的人,每天只管享受就好了,现在想起来好像年初的几个月里,管事是总是往外面跑,但是到底发生了什么,王府的账本他也没有仔细看过两眼,根本不知道是不是有银钱用在了制造购买兵器上。

    福王府的事情一出,满朝震动。居然有一个藩王想要谋反!虽然他失败自尽了,但当今圣上在洛阳差点死掉的事情,早就人尽皆知。

    好吧,今天的朝会又有热闹看了,锦衣卫应该一直都查着皇上遇刺的真相,本来以为这笔账已经算在了魏忠贤的身上,谁想到又冒出了一个福王来。

    “皇上,福王一事理当慎重,若是引起了藩王之乱,大明更消耗不起。”文震孟的脑子还是很清楚,他觉得事情太突然了,虽然福王有动机,但是人已经死了,虽然有句话叫做畏罪自杀,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死无对证。现在新皇登基,还是要以稳为主。

    “皇上,当初魏忠贤一党在太上皇病重时,兴风作浪。崔呈秀还为了销毁证据将醉红楼中的人灭口。现在应该要彻查此案,福王与魏忠贤一众有何更深的关联。”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钱谦益。魏忠贤的主力军该撤的撤了,他倒是回来了,现在正在竞争着内阁的位子,可是名副其实的东林党代言人物。

    “皇上,此事还是文大人说的对。”温体仁皮笑肉不笑地瞄了一眼钱谦益,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再把朝中不是东林党的人都给除了,门也没有!

    当年万历年的后期直到天启朝的早期,他们浙党﹑齐党﹑楚党都被东林党给挤兑地过不了日子,在朝中重要的位子上面没有一点发言权。后来要不是有了一个魏忠贤,那日子估计还不知道怎么难过呢。

    东林党倒是好,民间流言,‘若非同道,即为仇敌’不就是他们说出来的。温体仁承认东林党里面是有正人君子的,但放到今天,除了那个孙承宗是个能人之外,也许文震孟的品性不错,其他还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货色。

    温体仁心中的腹诽不断,嘴上却没有停下来,“此事事关藩王,不能不慎重,而臣以为,福王已经自缢,现在更加重要的是后事的处理。皇上也要借此事示警于天下藩王,切莫坏了祖制。”

    朱由检眼神扫过了温体仁,这位真是如同史书上说的一般,对于上意的把握很敏锐。虽然人不一定是个正直的人,可是政治这个东西,不需要太多的正义。

    “朕有说过要大兴牢狱吗?”朱由检像是好奇地看着大家,然后柔和地说,“好了,各位卿家虽然意见上有分歧,但朕明白大家的意思,谋反之事不能姑息,可查起来也要慎重。福王在洛阳也有很长的日子了,目前而言,他临死之前把事情交代在了遗书里。说是惊闻京中圣上有病灾之事,心起恶念,妄图北上称王,需要铲除一切干扰的因素。朕一不小心就被当做了挡路石,这也是无妄之灾啊。”

    下头的大臣看着皇上的表情温和,一点也不像是遇见了杀人仇敌那样,心中也一瞬间琢磨不定皇上要做什么。

    难为毕自严这个大叔,低着脑袋绷住一张脸,做官到了他的位置上,才终于明白那句话,什么叫做‘人知道的太多,就希望自己还是不知道的好’。他可不希望有人把注意打到自己的身上来,打听里面的内.幕,别人不知道的事你知道了,惹人眼红。这时,毕自严瞄了一眼对过的雨化田,那位应该也是知道的吧。锦衣卫办的案子,他们的老大怎么可能不知道。但是人家端是一脸的云淡风轻,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不过,朕也很好奇,祖制规定了,里面也说了藩王不能与官府结交,也不能从事士农工商的活动。就是出城游玩,也有人记录在册。那么谁手眼通天,帮着福王联系上了铸造兵器的人,又是谁谋划了流民的暴动?”

    钱谦益听了这话,在心中想,难道皇上也怀疑魏忠贤,但是苦于没有证据,希望他们可以帮着找到证据。要是把这事给办成了,还能不得皇上的信赖吗。

    朱由检说了这话,却没有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好了,这事就先查着,大家也不要人心惶惶。相信宗藩都是支持朕的,像是福王那样有着贪婪之心的人还是在少数,你们说是不是啊?”

    “皇上圣明!”大臣们能说什么呢,您说自家的远亲们是好的,我们能否认吗。

    毕自严跟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在心中不住叹息,你们都太天真!皇上今儿的问话,你们都认了,说那些宗室是好的,而等到明日问他们要钱的时候,哪个不肯给,不就是罪同福王论吗。

    ***

    下了朝会,朱由检不是回去睡回笼觉,而是要去上课。明代的皇帝从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要每天去上课,虽说是学习读书、写字,但要求可不一般,不求倒背如流,但求能够结合实际,言之有物,通晓天下朝政。可惜到了明朝后期,受过太子教育,并且好好念书的人就没有几个,朱由校没有,朱由检原来更加没有。

    说来,明代的皇帝也是逃不了学习任务的,还要去听经筵与日讲。

    所谓经筵,一般来说选在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时候,正是学习讨论的好时节里,我们就不用辜负了好天气,去上课吧。这段时间里,每个月逢二开经筵,在文华殿进行,一群大臣参加。大家都开始谈古论今,说说那些以前的皇帝都栽在了哪些坑里头,要引以为鉴。当然啦,这些人的政见很可能不一样,这样一来,就会拐弯抹角地讽刺对方,或者辩论开去。如此就形成了定制,每月讲三次。当然,上有祖制,下有对策,皇帝也能用各种借口逃学,比如朱由校他的逃课经验就丰富。

    再说日讲,自然就是每天都要去上课。在规矩礼仪上没有经筵考究,一般是六七个人轮流着讲学。大多情况下,老师的人选是从与皇上玩在一起的近臣中选出的,有的人讲传统书目例如四书五经,也有人谈谈现在发生的事情可以采用什么办法解决,但都是帝王之学。

    朱由检虽然明知学习辛苦,可他很清楚自己缺少的是什么。对于古代人的东西,一个后世之人就算是沉下心学习过,在理解上也总有着偏差,做不到深刻的认知。在看奏折的时候,就遇到了一样的困难,所以让朱由检才下旨,以后凡是呈上来的奏折要言之有物,不要在里面掺杂那些夸夸其谈。即便如此,奏折上的行文也体现出了每个不同官员的心理活动,字里行间中的学问一点也不少。都说文如其人,正是此意。

    虽然在认识了吴无玥之后,朱由检就请他帮忙恶补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吴无玥的秉性古怪,奉行的不是儒家之学,反而近乎道学,还带着法家的影子,所以从他身上学来的东西,还不够全面。是以朱由检在登基后不久,就重启了日讲与经筵,文震孟、徐光启、毕自严都在讲学的老师之中。

    要说文震孟的学问是真好,没有太多的清谈之语,他说帝王与学士的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一个学的是经世之道,一个求的是学富五车,所以他将典籍典故与当下相结合说给皇上听,教授的是治国的理念。

    但是在文震孟如此明快的讲学之中,朱由检也再次确认了,文大叔在严于律己的同时也严以待人。比如说对他的坐姿也有严格的要求,文大叔说既然是求学,怎么可以不诚心、不庄重。朱由检好像是又回到了很早以前,在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一定要抬头挺胸、双手放在身后听课的苦日子。

    今天,朱由检特地请文震孟说说历代以来关于藩王的事情,还有典籍中对于藩王一事,所涉及的文献。文震孟对于朱由检这个皇帝徒弟其实十分的满意,比起他那三天两头就逃学的哥哥,一直都面带微笑、礼贤下士、尊师重道的朱由检不知道可爱了多少倍。

    但他绝对没有想到,这个坐在椅子上,一边恍然大悟地似有心得,一边奋笔疾书把自己说到精彩之处的内容都记下来的朱由检,其实在心中不住地感叹。这些东西真不错,都说骂人是要有底气的。如此一来,等过几日,锦衣卫把一切证据查清,将福王的罪名公布之后,朕要求藩王为了天下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时,也有了充实的理论依据与经典事例了。

    这一对师生,虽然没有对牛弹琴,但也是貌合神离了。

    所以,当晚雨化田来乾清宫汇报福王一事基本已经搞定的时候,就看到了朱由检一脸满意地看着桌上刚刚写好的文书。他瞄到了一眼,应该是关于如何问藩王要钱的发言稿。

    “皇上,洛阳的事情已经全部查清楚了,私造弩.箭的工坊,还有他们与流民交易的人证,都已经全部到齐了。只是有一点,福王背后是不是还有人,线索完全断了。他的遗书上面只是说,有人欲入朝政,共举大事,不过没有更多的指向。”

    朱由检让雨化田坐下来说话,“这两天你两地奔波,辛苦了。对了,无玥为你开了一贴药膏,专门治疗手臂肌肉拉伤用的,不知希声需要吗?”

    “承蒙皇上体恤,臣没有大碍。”雨化田也是一本正经地回答,“这药膏还是吴大夫自己用吧,抱小孩也不是轻松的活。”

    两人正儿八经地说着话,王承恩面不改色地站在一旁,心中已经开始自动翻译了。他没有见过雨化田的功夫,但与方正化聊天的时候,听他提起过,称雨大人‘此非人也’。所以说,这个世上就算福王与管家被仔细地验尸,也没有一个仵作能看出有他杀的痕迹。不要说把一个人像是上吊一样的弄死,也许下一刻谁就无声无息地死了,却在见到阎王的时候,还不知道要找谁报仇呢。皇上敢用这样的人,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再说回来,皇上说为雨大人准备了药膏,是指雨大人把两个人,还是巨胖的人给吊死时,会不会弄伤了手臂。而雨大人则是挖苦吴神医,在家中带着雨佑仁这个小孩,要抱着哄孩子,也一样是力气活,他才需要药膏。

    哎,为什么皇上与雨大人能如此郑重其事地说着心知肚明的话题。这种默契不曾在皇上与别人的身上见过。

    王承恩一边的心中演着小剧场,却在目不斜视的余光里,看到了让他眼瞎的一幕。

    朱由检听了雨化田的话,也忍不住笑了一下,“好了,你只要平安地回来就好。趁着这几天休息一下,后面的事情还不少呢。谁知道还有几个福王。

    说来马上就要端午了,朕为你求了一条五彩丝,你一直在外奔波,就怕小病小痛。都说五彩丝,长命缕,一丝五色,红、黄、绿、紫、青花,佩戴着就会保佑人远避病瘟之苦。朕希望你能一直身体康健。”

    朱由检一边说一边握住雨化田的左手,低头亲自为他把五彩丝系好,戴到手腕上。雨化田低下头,先是看到朱由检专注的神情,再看到了手腕上的这条五色丝,他眼中渗出了一份少见的温情。从来没有人为他带过五彩丝,这东西本是在端午的时候双亲给小孩佩戴,为的就是保佑孩子平安、健康长大。虽然宋朝的时候,皇帝也有赐给臣下的风俗,但是绝不会像是朱由检亲手给他系上一般。

    雨化田的右手摸了摸怀中,也取出了一个香囊,“多谢皇上挂怀。这是臣在庙里面求的,听吴大夫说,那家庙很灵。都说端午带香囊,这个里头放的是铜钱,铜钱驱邪,也愿来年五谷丰登,皇上不用再为钱财之事忧心。”

    雨化田把香囊放到了朱由检的手里,这个庙中求来的香囊虽然内里没有香草,但带着一股淡淡的佛香味。“谢谢希声,朕很喜欢。”

    两人的相视一笑,让王承恩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这辈子真的完了,本以为知道地不该知道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吴大夫从来不在宫里面多待。以后,要是有一句闲言碎语流了出去,他的脑袋能好好呆在脖子上吗。雨大人什么时候想把他灭口了,他连准备都来不及。

    皇上,您就只求了两条五彩线的事情,小的绝对不会说。送给太子一条,是父母送孩子的习俗。而太上皇那头,您也只说了要陪他去吃粽子而已。还有雨大人,您的香囊,这玩意是随便送的吗。

    都说伴君如伴虎,到了他这里,还受到了两方面的威胁。

    王承恩的脑补正进行到了有人要把他灭口的时候,雨化田已经向朱由检告辞,先回家去了。

    朱由检看着雨化田的背影,握紧了手中的香囊,他闭上了眼睛,把香囊藏到了怀中,再睁眼地时候,已经恢复了正常。他低头开始看起锦衣卫报上来的关于福王的财产统计资料。他的王叔,真有后来和珅的风范。怕是倒了福王,肥了自己啊。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