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倾天下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2章 毒包子 第3章 救治 第4章 探监 第5章 阿莫西林 第6章 重大发现 第7章 夜间高手 第8章 不走寻常路 第9章 我要当官 第10章 知县有请 第11章 许愿 第12章 步入仕途 第13章 拜师 第14章 邵家戏班 第15章 美妇安雅 第16章 扣押 第17章 计谋不成 第18章 挽月逃跑 第19章 死亡名册 第20章 明月几时有 第21章 毒物 第22章 苏家姐弟 第23章 解毒 第24章 刁难廖大勇 第25章 用计 第26章 王有财被打 第27章 有文化的乞丐 第28章 廖大勇会拐弯 第29章 治病的油 第30章 财主相争 第31章 阴朱来福 第32章 欺压乞丐 第33章 收留孩子 第34章 金鱼和木鱼 第35章 脚踏七星 第36章 抚心阁 第37章 醉酒 第38章 午良家入狱 第39章 轻松查案 第40章 调戏 第41章 快刀堂 第42章 神秘红花铁牌 第43章 无耻三人 第44章 正好多十两 第45章 攻山 第46章 落荒而逃 第47章 找方墨 第48章 一毛不拔 第49章 否极泰来 第50章 洛南巡抚 第51章 王有财捐官 第52章 进军乌罗山 第53章 游说胡跃南 第54章 成立丐帮 第55章 圆谎 第56章 午良家释放 第57章 我理解 第58章 是太监 第59章 两妃 第60章 皇贵妃沈艳云 第61章 青楼风雅 第62章 花魁诗音 第63章 午良家的困境 第64章 宝刀血饮 第65章 雁过无声大血无痕 第66章 可怜的挽月 第67章 午良家再次被捉 第68章 形势逆袭 第69章 三道县令 第70章 立信 第71章 爬出去 第72章 取名杏林院 第73章 断案 第74章 技多不压身 第75章 裘老三扬威 第76章 丐帮消息 第77章 切磋 第78章 路见不平 第79章 谈合作 第80章 总督府的女人 第81章 绝症天花 第82章 拉拢 第83章 宫中故人 第84章 谁在里头 第85章 这是个阴谋 第86章 秋敏家出事 第87章 堂上之人 第88章 找上王有财 第89章 同知大人要来 第90章 节俭 第91章 较量 第92章 民教押送 第93章 声威大增 第94章 迅速破案 第95章 税银二百两 第96章 不欢而走 第97章 挽月? 第98章 死亡名册派上用场 第99章 澄清 第100章 回城 第101章 朱来福有恙 上架感言 第102章 动手术 第103章 泥石流 第104章 惊现七色牡丹 第105章 汪连城出招 第106章 试探 第107章 是安雅 第108章 路遇愤事 第109章 祥 第110章 何为内力 第111章 泥石流袭来 第112章 救援 第113章 问责 第114章 撕破脸 第115章 李然报消息 第116章 行刺 第117章 惊弓之鸟 第118章 抄家 第119章 燃眉之急 第120章 憋屈 第121章 是友是敌 第122章 两县纠纷 第123章 告状 第124章 评理 第125章 岳父之死 第126章 白衣公子 第127章 各方将至 第128章 怕老鼠 第129章 盖过汪连城 第130章 行刺 第131章 交易 第132章 真相 第133章 异地相见 第134章 云罗 第135章 醋意 第136章 嫁给你 第137章 受伤 第138章 没有公主 第139章 云罗出资 第140章 酒宴 第141章 杀头 第142章 离别 第143章 求援 第144章 快刀堂覆灭 第145章 追杀 第二章 妖法第一节 第二章 妖法第二节 第二章 妖法第三节 第二章 妖法第四节 第三章 死士第一节 第三章 死士第二节 第三章 死士第三节 第三章 死士第四节 第四章 班底第一节 第四章 班底第二节 第四章 班底第三节 第四章 班底第四节 第五章 财赋第一节 第五章 财赋第二节 第五章 财赋第三节 第五章 财赋第四节 第六章 神棍第一节 第六章 神棍第二节 第六章 神棍第三节 第六章 神棍第四节 第六章 神棍第五节 第六章 神棍第六节 第七章 木秀第一节 第七章 木秀第二节 第七章 木秀第三节 第七章 木秀第四节 第七章 木秀第五节 第七章 木秀第六节 第八章 风催第一节 第八章 风催第二节 第八章 风催第三节 第八章 风催第四节 第八章 风催第五节 第八章 风催第六节 第九章 幻术第一节 第九章 幻术第二节 第九章 幻术第三节 第九章 幻术第四节 第九章 幻术第五节 第九章 幻术第六节 第十章 偷香第一节 第十章 偷香第二节 第十章 偷香第三节 第十章 偷香第四节 第十章 偷香第五节 第十章 偷香第六节 第十一章 诡异第一节 第十一章 诡异第二节 第十一章 诡异第三节 第十一章 诡异第四节 第十一章 诡异第五节 第十一章 诡异第六节 第十五章 妙计第五节 第十二章 报复第一节 第十五章 妙计第六节 第十六章 刮骨第一节 第十六章 刮骨第二节 第十六章 刮骨第三节 第十六章 刮骨第四节 第十六章 刮骨第五节 第十六章 刮骨第六节 第十七章 伏魔第一节 第十七章 伏魔第二节 第十二章 报复第二节 第十七章 伏魔第三节 第十二章 报复第三节 第十二章 报复第四节 第十二章 报复第五节 第十二章 报复第六节 第十三章 硝烟第一节 第十三章 硝烟第二节 第十三章 硝烟第三节 第十三章 硝烟第四节 第十三章 硝烟第五节 第十三章 硝烟第六节 第十四章 锦囊第一节 第十四章 锦囊第二节 第十四章 锦囊第三节 第十四章 锦囊第四节 第十四章 锦囊第五节 第十四章 锦囊第六节 第十五章 妙计第一节 第十五章 妙计第二节 第十五章 妙计第三节 第十五章 妙计第四节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五章 妙计第五节
《权倾天下》
作者:小楼昨夜轻风
更新时间:2024-01-22 01:06:06
字数:598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权倾天下 !

    86_86591张绍尽管武力值不低,是最初被安乐公,实际上是老妖怪吴仁义的指点,得以跻身第一批优秀武士,但是,这智商却不是靠着修炼能够得到快速提升的。所以被提拔为中郎将,并且独领一军,肩负攻打威胁长沙的重任,也是靠了门荫,(当然不是自己老爹张飞,而是自己的师父、姐夫蜀王,以及师祖吴仁义)。

    在吴仁义想来,一是为了培养这些将领能够独当一面,便于以后培植实力;再说了,凭借较为优势的兵力,主要是以骚扰吸引敌人为主,估计这个从小在战争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小子(其实不小了,比安乐公差不多少)军事素养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将他安排到了南面。没想到,这小子小胜之后大骄,竟然马失前蹄,率领着残兵败将跑回了武昌郡,差点被暴怒的吴仁义一脚给踹到长江里喂了王八。

    故事从新说起。那日里单凭着小将军胡渊,一气斩杀了多名吴军将领,挫败了敌人锐气,张绍乘胜追击,将吴军赶鸭子似得撵回了长沙城内,拉起吊桥,关紧城门,挂起了免战牌。本来,这段时间张绍可是牢记师祖的叮嘱,绝对不可和对方硬拼,主要是再骚扰牵制对方。如果对方援兵进犯,那就反攻为守,蹲在益阳城内等待援军。

    但是,白天的一次对垒,一下子激发了张绍的好斗遗传基因,再加上胡渊等将领的鼓噪,第二天开始,便派出部队轮番在长沙城下叫阵,很是嚣张了几天。

    这一日天色将晚,带队叫阵的胡渊正感觉无聊,准备带兵回营,突然探马来报:敌人东城门大开,数千部队惶急地朝东南面跑去,估计是敌人要弃城逃跑了。

    小将军胡渊一听心里乐啊:太好了,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大喊一声:“弟兄们跟我杀进长沙城,占了敌人老窝!”

    两千多魏军官兵忘记了疲劳,兴奋地嚷嚷着,跟在自己首领马后,发力向城内扑去,果然,等跑到长沙城东门,正好看到吴军逃跑的部队尾巴,但是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传令兵,马上回报张将军,我们今夜就在这里过夜了!”胡渊一气攻占了原来的吴将指挥部,端坐到椅子上,下达了几个命令,还好没忘记了安排士兵马上展开全城大搜查,同时张贴安民告示,实行宵禁。

    其实晚上搞什么通告之类的,居民也看不到。再说了,这兵慌马乱的,前头吴军逃离,后头百姓还没反应过来呢,这魏军就进城了,逃跑都没来得及,只好紧闭门户,躲在家里,哪敢出门看什么告示啊。

    等安排好兵士宿营,小将军胡渊可也不敢大意,亲自带队在城内几个主要街道上巡视了一番,倒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才回到自己的临时官邸,打算休息。

    午夜时分,张绍带领的主力部队终于赶到了长沙城下面,只喊了三两声,吊桥就哗啦一下子放了下来。正要率先进城,身后突然赶上来一个头戴纶巾的儒雅之士,嘴里喊道:“将军且慢,让兵士前去侦探一番,最好请胡将军过来相迎!”

    此人是谁?可也是大大的有名头,是为蜀汉时期,在刘禅等人投降之后,仍然坚守永安城的罗宪。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据说十三岁时便能好文章,青年即扬名于外。后来师从名儒谯周,被人们称之人为子贡。罗宪性格正直,诚实待人,而且轻财乐施,广交好友,深得周围人爱戴,自然也受到师傅谯周喜欢,很是用心的传授经史。

    在蜀国时罗宪曾经出任当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并两次出使吴国,因为他机智博学,文雅但不失节,深得吴国士人赏识称颂。到了蜀汉后期,因为宦官黄皓专权,朝廷多数大臣依附投靠,独有罗宪刚正不阿,从不趋炎附势招致黄皓憎恨。后来找借口,将他贬为巴东太守,做了一个偏远且危险的地方官。

    吴国听说蜀汉投降,立刻派出大军向西进攻,明面上是驰援蜀汉,结果遭到罗宪坚决抵抗,阻止了吴军西进巴蜀,同时还据理斥责吴国将领,发誓决不做趁火打劫的小人的帮凶,宁做投降的俘虏。

    降魏之后,坚守本分,厉兵秣马,不参与成都内乱,整支军队和地方,斩杀叛乱,稳定当地秩序,打退吴*队多次进攻。东吴最后的名将陆抗,携西陵之战余威,重兵攻打永安,罗宪誓死坚守,持续半年多,直到兵士多患瘟疫,粮草接济不及,有人劝说他弃城逃跑,他义正词严的拒绝说道:“作为人主,是百姓所仰慕的,既然不能保全,到危急时抛弃他们,这是君子不做的事。我宁肯死在这里!”

    好在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被吴国占领的重镇西陵,陆抗怕后路被截断,只好退兵。永安危机才堪堪度过。因为此事,朝廷加封罗宪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武陵太守。之后不久,又改封为西鄂县侯,其子罗袭任给事中。公元267年冬天,罗宪入朝,进位冠军将军、假节。

    多亏了沉稳机智的参军罗宪,阻止了孟浪的张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被派到城楼之下的兵士,喊了半天,也没见到小将军胡渊,自然明白大事不妙,急忙回撤。后队的张绍与罗宪急忙后队变前队,开始有序的撤退,后面城内一阵鼓噪,大门开启,一队骑兵蜂拥而出,火把高举之下,显然是东吴大军。

    张绍强迫罗绍带队先撤,自己亲自带着弓箭兵断后,靠着自身勇武,骑着大黑马,连续向敌人冲出城门的骑兵反复冲杀,真有当年赵子龙为了救出太子阿斗,七进七出,杀入曹营的气势,终于暂时遏制了吴军的追杀,保证了主力的转移。

    还好,吴军将主力埋伏在了城内,首先于午夜之前里应外合,将睡梦之中的胡渊及其部属俘获,然后准备将后续的魏*队诳进城内,来个瓮中捉鳖,没想到对方竟然很小心,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架势,无奈之下只好想来个硬性冲击,借机打垮魏军。哪成想,对方的主帅如此狠辣,如此勇武,只带领不足三百骑,就死死压住了自己千余骑兵,久战之后,掩护自己主力逃远了,这才一声唿哨,向远处飙飞而去。

    “真乃勇将也,不减当年其父之勇啊!”站在城楼之上,借着火把光线,目睹了张绍的矫健雄姿,老将军丁奉慨叹道。

    “留着他肯定是个大患,大将军为什么不让我们用强弓射杀此燎?”一名偏将质问道。

    “英雄惜英雄,如今剩下的硕果不多了,还是手下留情吧!”老将军再次叹息一声,默默走下了城头。

    处决张绍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一顿脾气之后,吴仁义迅速想到一个招数,首先派快马信使去了长沙,接着又下令撤职查办张绍,任命罗宪代理督军职务,固守益阳,并节制周围三郡军事。叫来刘新嘱咐一番后,带了不足千人的马队,押解着前几天夜里,用假信件诓骗出来的千余名水军老弱残疾,向南面的长沙城方向赶去。

    “换俘?这倒是个新鲜招数!”丁奉接过手下转交过来的魏国信使送达的信件,看过之后觉得新奇,便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丁奉三国中后期名将之一,年少即因为作战勇敢屡次升迁,成为偏将,曾在三国名将甘宁、陆逊等人麾下效力。多次勇冠全军斩将夺旗,受到赞赏。孙亮继位后,被授予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在东兴战役中“雪中奋短兵”为赢得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I861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