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佳人……家人 第二章 关羽!还我家的马! 第三章 关二爷,您劈了多少刀了? 第四章 家的希望 第五章 名将张辽 第六章 曹操大宴 第七章 天下谁人明我心 第八章 金蝉脱壳 第九章 路途艰险 第十章 祸不单行 第十一章 名声初显 第十二章 误会卧牛山 第十三章 屡战屡败 第十四章 关羽战颜良 第十五章 白马显威 第十六章 耍诈的刘备 第十七章 这是曹操的小把戏 第十八章 小曹很受伤 第十九章 割须弃袍 第二十章 庆功 第二十一章 掐指一算有人叛变 第二十二章 抓住许攸一头 第二十三章 赶紧挖坑 第二十四章 绝影瞬间没影 第二十五章 曹操的“恐高症” 第二十六章 花花轿子人人抬 第二十七章 难斗的袁本初 第二十八章 借兵北上 第二十九章 我乃常山赵子龙也 第三十章 好大的竹杠 第三十一章 我不是鬼子 第三十二章 不同的队伍 第三十三章 善有善报 第三十四章 高远的反围剿 第三十五章 主公慢走 第三十六章 计诱匈奴 第三十七章 挥军北定 第三十八章 奇谋妙计 第三十九章 落难佳人 第四十章 貂蝉做媒 第四十一章 主动出击 第四十二章 威震草原 第四十三章 三女守城 第四十四章 一入王庭 第四十五章 又入王庭 第四十六章 别怕,我又回来了! 第四十七章 决死 第四十八章 草原红 第四十九章 神威天将军 第五十章 并州狼骑 第五十一章 并州都督 第五十二章 袁绍的谋划 第五十三章 收本金的来了 第五十四章 后发制人 第五十五章 曹操的图谋 第五十六章 晋阳争夺战 第五十七章 舍不得兵马套不着高孟严 第五十八章 贾诩的毒计 第五十九章 绝地反击 第六十章 奇迹般的突破 第六十一章 强敌来袭 第六十二章 袁家的儿子们 第六十三章 偷你“本阵” 第六十四章 老二和老三的单挑 第六十五章 抓住两只猪头 第六十六 惊人的计策 第六十七章 劝降 第六十八章 高远的要求 第六十九章 “掠夺”袁本初 第七十章 虎豹骑的由来 第七十一章 袁绍的妥协 第七十二章 困境 第七十三章 河内有司马 第七十四章 孟津攻防战 第七十五章 突袭猛进 第七十六章 拿手纸的是曹操 第七十七章 壁垒进军 第七十八章 算孟德的心 第七十八章 孟德是否会中计 第七十九章 连环诱曹 第八十章 曹孟德挂了 第八十一章 尔虞我诈 第八十二章 曹操的惊声尖叫 第八十三章 疲惫 第八十四章 疯司马 第八十五章 孟严VS仲达 第八十六章 曹操家的哭声 第八十七章 被七大姑八大姨包围的曹操 第八十八章 钱粮都去哪了 第八十九章 土地改革 第九十章 并州王家 第九十一章 都是纸老虎 第九十二章 士族大逃亡 第九十三章 孟德本初图谋不轨 第九十四章 政务五条 第九十五章 袁绍大举进攻 第九十六章 壶关前的战斗 第九十七章 阵前的突破 第九十八章 司马懿的发现 第九十九章 袁军的奇袭 第100章 山中埋伏 第一百零一章 悲壮 第一百零二章 血染的防线 第一百零三章 平型岭大捷 第一百零四章 战地支援 第一百零五章 呆头鹅袁绍 第一百零六章 空关一座 第一百零七章 焦头烂额的本初 第一百零八章 高远的突袭 第一百零九章 本初的逆袭 感言 第一百一十章 壶关事变 第一百一十一章 “陷粮草”高远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八万羔羊 第一百一十三章 狼的诱惑 第一百一十四章 高远的”提款机“ 第一百一十五章 当“狼爱上羊”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惊 第一百一十七章 袁绍领导盖“炮楼” 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马有败家 第一百一十九章 科举舞弊 第一百二十章 抓现行 第一百二十一章 离间计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主求贤兮 第一百二十三章 双料间谍 第一百二十四章 曹操不好骗 第一百二十五章 自残的仲达 第一百二十六章 孟德不VS孟严 第一百二十七章 马特拉稀 第一百二十八章 曹操要崩溃 第一百二十九章 突围与围剿 第一百三十章 一往无前的孟德 第一百三十一章 谁是走狗 第一百三十二章 河东孤军 第一百三十三章 好多俘虏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从轻发落 第一百三十五章 思想与教育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下招医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兵种 第一百三十八章 徐庶辞行 第一百三十九章 阴差阳错 第一百四十章 三女投江 第一百四十一章 救对闺女上错船 第一百四十二章 怎么救徐庶 第一百四十三章 美女援手 第一百四十四章 绑票计划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要叫破喉咙 第一百四十六章 马车里的故事 第一百四十七章 情难还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并州白皮书 第一百四十九章 百姓都去哪了? 第一百五十章 并州有个高孟严 第一百五十一章 猛将投降 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叔总是输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速之客 第一百五十四章 结盟 第一百五十五章 “炮楼”林立 第一百五十六章 发动群众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喊就倒?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将军很猛 第一百五十九章 袁老爹的计划 第一百六十章 完败的孟德 第一百六十一章 奋起的本初 第一百六十二章 孟德坑爹货 第一百六十三章 子龙断后 第一百六十四章 十面包围 第一百六十五章 忠勇的战魂 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丰看破 第一百六十七章 本初得志 第一百六十八章 重重包围 第一百六十九章 看敌人死掐 第一百七十章 救驾 第一百七十一章 被袁绍围住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救星 第一百七十三章 泥巴巴的威力 第一百七十四章 恐吓汉献帝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家请喝白玉汤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全身麻醉的本初 第一百七十七章 携带朝廷出逃 第一百七十八章 狂怒的袁绍 第一百七十九章 陛下快上驴 第一百八十章 你们是那一部分的 第一百八十一章 连遭追击 第一百八十二章 汉献帝露馅 第一百八十三章 你是骗我的 第一百八十四章 挟奉天子 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挥敌人 第一百八十六章 袁军大乱 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去自裁吧 第一百八十八章 翻滚吧~本初 第一百八十九章 各有计策 第一百九十章 将计就计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将之风 第一百九十二章 怒揍谋士 第一百九十三章 屡屡用计 第一百九十四章 田丰道破 第一百九十五章 形势比人强 第一百九十六章 屡战屡败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抓袁绍 第一百九十八章 痛定思痛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万岁呼声 第二百章 大权在握 第二百零一章 要命的来了 第二百零二章 喜得贵子 第二百零三章 珍贵的礼物 第二百零四章 突然袭击 第二百零五章 袁绍猛追 第二百零六章 又中计了 第二百零七章 失败中总结教训 第二百零八章 势危的曹操 第二百零九章 郭嘉有病 第二百一十章 奉孝叛变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丈人和女婿 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开城门 第二百一十三章 改版空城计 第二百一十四章 翁婿戏敌 第二百一十五章 城中狙敌 第二百一十六章 首战告捷 第二百一十七章 喊话的艺术 第二百一十八章 关张之勇 第二百一十九章 二哥中招 第二百二十章 飞的高远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家亲 第二百二十二章 挖地道 第二百二十三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又有阴谋 第二百二十五章 将计就计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这叫演戏 第二百二十七章 田丰有个好主意 第二百二十八章 阿瞒率众蹲墙头 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人借箭 第二百三十章 曹操受教 第二百三十一章 都要来借箭 第二百三十二章 先别放火箭 第二百三十三章 投机不成着火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决口黄河 第二百三十五章 开始挖沟 第二百三十六章 惊闻汛情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家一起来挖吧 第二百三十八章 垫院子的传说 第二百三十九章 洛阳变大海 第二百四十章 旱鸭子袁绍 第二百四十一章 打捞联军 第二百四十二章 抢俘虏 第二百四十三章 曹操哭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苦练内功 第二百四十五章 并幽冀抗袁根据地 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公粮 第二百四十七章 破洛阳 第二百四十八章 孟德上吊 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从 第二百五十章 局势 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才济济 第二百五十二章 马超来投 第二百五十三章 战事再起 第二百五十四章 没有大将 第二百五十五章 袁军不度雁门关 第二百五十六章 招降西凉骑兵 第二百五十七章 反戈一击 第二百五十八章 袁跑跑 第二百五十九章 连抓三头 第二百六十章 河北诤臣 第二百六十一章 横扫雍凉 第二百六十二章 袁绍称帝 第二百六十三章 登基当天的闹剧 第二百六十四章 八十万大军压境 第二百六十五章 黑夜里的奇袭 第二百六十六章 决战在即 第二百六十七章 骑兵突击 第二百六十八章 袁老爹的最后 第二百六十九章 争位 第二百七十章 决战邺城之巅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三方混战 第二百七十二章 死的最快的皇帝 第二百七十三章 实力暴涨 第二百七十四章 青州围歼战 第二百七十五章 袁熙登基 第二百七十六章 袁家的覆灭 第二百七十七章 谁来当皇帝 第二百七十八章 官渡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统中原 第二百八十章 历史回来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刘备有军师 第二百八十二章 博望坡之战 第二百八十三章 南征 第二百八十四章 牵猪到处卖 第二百八十五章 草船借箭 第二百八十六章 凡人的智慧 第二百八十七章 诸葛怂鸡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主公神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苦肉计 第二百九十章 诈降书 第二百九十一章 凤雏来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道破连环反坏事 第二百九十三章 周瑜好吐血 第二百九十四章 高远的布置 第二百九十五章 敌我进行时 第二百九十六章 赤壁鏖兵 第二百九十七章 尽灭九路 第二百九十八章 怒斩诸葛亮 第二百九十九章 刘备败逃 第三百章 刘备要投降 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统 新书以上传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百零一章 要命的来了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
作者:君子毅
更新时间:2024-01-30 05:17:05
字数:617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三国之天下我做主 !

    高远掌控朝廷后,就占据了大义,势力的目标,自然就是席卷天下。

    有感于征战天下无兵不行,而在击败袁绍后,获得了六万多降兵,其中良莠不齐,因此高远下令重整军队。

    以万人为单位,建立十个主力军团。由于收服了匈奴,又在与曹操和袁绍的作战中获得了大量的马匹和物资,因此大手一挥,建立五万骑兵部队。其中一万陷阵狼骑,四万并州狼骑。

    因此,高远虽然只有一州之地,但由于发展的好,地理位置好,反而拥有了诸侯中首屈一指的骑兵部队。

    高远有感于壶关外袁军的威胁,深知兵力悬殊的自己要走精兵路线。因此规定十八岁为从军标准,三十五岁为普通士兵的必须复员年限。并借鉴后世,根据服役年限和当年物价水平给与安置费用,并额外在地方上给与五亩良田。

    众所周知,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十五岁以上,体能等各方面素质就已经过了巅峰期。然而回家进行耕种等工作,则与十八九的年轻人没有差距。由于高远治下人口不多,征兵太多就会影响到地方上的生产力,因此需要调动青壮年从军,进而走精兵路线。

    这边三十五岁就复员,也就保证地方上的劳动力数量。

    随后≥,,高远又大胆借鉴后世经验,由于他在民间拥有无人能契机的声望,果断开启义务兵制度,为期三年,到期复员回家。其中的精英,可进入主力部队,成为职业军人。这些义务兵,将会成为地方上的守备兵。

    主力军团全天候训练。守备兵则半日训练,半日开荒种地。如此一来,高远治下的军队,实际上已经可以自给自足。

    高远又继续推动乡间民兵组织,各村联防布控,有效打击匪徒宵小。民兵组织的核心力量。就是退伍军人。有这些退伍军人组成的民兵,高远的治下渐渐到达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治安状态。

    这义务兵制度非常重要,相信不用几年时间,高远治下的适龄青壮年,大多都能够拥有一定的军事素质。若是出现大规模战事并兵力匮乏的时候,就能够马上组织起庞大的武装力量。对并州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这些都是高远总结后世千年多年的经验,结合如今情况。完善了自己的军事制度。司马懿等人初闻时个个惊叹,齐声称赞主公睿智,便是前辈孙吴这样的大兵法家,也无法相比。

    为了保证治下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入伍积极性,高远继续推动教导员制度的发展,大力宣传保家卫国的重要性,而这一切并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重点强调百姓的社会地位,士兵的社会地位。这让百姓以从军保家卫国为荣。以勤劳致富建设家园为荣。

    这又与高远实行的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分不开,百姓过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自然会全力以赴保卫家园。

    人们喊出了口号,“保卫丞相,保卫家园,打倒土豪劣绅。”

    这让百官肝胆俱裂。好在他们来到并州后,并没有土地,也就无从成为土豪劣绅了。当然,打倒的只是土豪劣绅,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的开明绅士。不在此列。

    另一方面,虽然高远的领地没有临海,但他依旧在河内、河东等临江的地段,建造船坞,大力发展水军建设。

    “总有一天,水军将会从很为胜败的关键。”高远这样说道。

    而司马懿等人不住点头,赞叹主公高瞻远瞩,不说别的,就说有一天南下,就需要大量的水军部队。另外,虽然黄河的水量不及长江,但建设正规的水军,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攻守作用。

    这些是军事方面的,政务方面,高远持续忽悠汉献帝,这让汉献帝极其死忠只以为高远乃是周公在世。这就为高远聚拢了太多声望,其实他将来是要自己当皇帝,只不过越晚暴露越好不是。

    另一方面,高远继续推动治下农业区、畜牧业区、商业区、制造业区,四个区的建设。

    山西各方面事业蒸蒸日上,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

    这几个月,可把高远忙的晕头转向,一天就睡两三个小时。汉献帝和朝廷百官见到高远累死累活是一个好丞相,那看他的眼神,都跟看当年的周公一样。

    汉献帝十分喜悦,逢人就说高远乃是大汉第一丞相,是大大的忠诚,比周公还周公。所以这几个月时间里,非但没有对高远主持的政务指手画脚,还屡屡派人送给高远赏赐。

    高远接到后,也就是微微一笑,心说皇帝就是皇帝,那我的东西送给我,我想要我感恩,这不是扯淡嘛。

    不过,汉献帝还真是大大的赐了高远没有了,就是曹氏三姐妹。汉献帝是绝对不会待见曹家人的,所以就做了顺水人情。

    而在太夫人这边,高远虽然是女婿,但当成儿子一样看待。眼看着吕慕绮和蔡琰大肚子了,又想着袁绍声势极大,我儿若是能够娶了曹操的闺女,两家就能够更加联合起来,对抗袁绍。

    因此太夫人就做主,高远先与曹宪成婚,至于曹节和曹华先订婚,以后完婚。

    可估摸着,是高远这一段时间最开心的事情了。

    事业也好,家庭也好,总之虽然累,但都好。

    然而当一切走向正规的时候,汉献帝就开始有感觉,他感觉到并州繁华富裕,群臣忠心耿耿,是到了中兴汉室的时候了。不过汉献帝中兴开头跟他老祖宗刘秀不一样,他先要盖宫殿,在他看来,有了恢弘的宫殿,就是中兴的开端。

    这一日,老伏完,老杨彪,颤颤巍巍来到了丞相府,拜道:“丞相。”

    高远知道这两个老家伙是来做什么的,但还是笑道:“原来是太尉、司徒大人,快快请起。”

    伏完作为国丈,每天琢磨着就是如何复兴汉室,如此一来,将来自己的外孙就不会受到磨难了,起身后道:“丞相,如今并州安定,府库充盈,该到了立社稷,建宗庙的时候了。”

    “立社稷,建宗庙?”这话听着大气,其实说白了,就是盖宫殿,没有宫殿那里有宗庙,那里有社稷。

    杨彪急忙拿出一副图纸,道:“不劳丞相费心,这里已经有了图纸,只需调拨钱粮民夫就行了。”

    高远面庞一阵抽搐,心说你说的好听,不劳我费心,钱粮哪一个不是我费心得?

    高远那过图纸一看,可了不得了,这宫殿气派,恢弘,宏达,雄伟,壮丽,在他的印象里,估摸着只有后世数百年不断修建起来的紫禁城能够相比了。占地数千亩,房舍近万间,主殿名叫德阳殿,预计高度五十丈,当然,基座就有三十丈。见过影视里皇帝气喘吁吁爬台阶不,就是那一种。

    高远心里一阵哆嗦,心说建这新未央宫,都够我再建设一座晋阳城了。

    这要建设下来,几十万民工是要用进去的,多年的积蓄是要填进去的。估摸着还没有建成,袁绍就又打来了,到时候要钱没钱,要粮没粮,除非剥削百姓,不让没有任何筹集物资的办法。

    也就是说,多年心血付之东流,没准基业小命都没有了。

    “这不是要宫殿呀,这是要我的老命呀。”高远不禁想到。(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