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宠后重生纪事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重生(修) 第2章 父亲(修) 第3章 怀王(修) 第4章 心机(修) 第5章 新帝(修) 第6章 刁难(修) 第7章 伴读(修) 第8章 郡主(修) 第9章 喵呜(修) 第10章 回家(修) 第11章 姨娘杜氏(修) 第12章 训斥(修) 第13章 处置(修) 第14章 刺客(修) 第15章 怀疑(修) 第16章 好友(修) 第17章 幕后主使(修) 第18章 不嫁(修) 第19章 求人(修) 第20章 做戏(修) 第21章 祖父(修) 第22章 接风洗尘(修) 第23章 试探(修) 第24章 生病(修) 第25章 嫉恨(修) 第26章 受刑(修) 第27章 逃婚(修) 第28章 病愈(修) 第29章 谈话(修) 第30章 蟹酿橙(修) 第31章 靖国公府(修) 第32章 撕破脸皮(修) 第33章 打脸(修) 第34章 偶遇(修) 第35章 姻缘(修) 第36章 来访(修) 第37章 上元灯会(修) 第38章 把臂同游(修) 第39章 假恩爱(修) 第40章 贺寿(修) 第41章 年少慕艾(修) 第42章 落水(修) 第43章 选妃之事(修) 第44章 柳姨娘(修) 第45章 动手(修) 第46章 软禁(修) 第47章 和离书(修) 第48章 出头(修) 第49章 清醒(修) 第50章 小一岁(修) 第51章 秋狩(修) 第52章 马惊(修) 第53章 心意(修) 第54章 终成眷属(修) 第55章 委屈(修) 第56章 反常(修) 第57章 离宫(修) 第58章 算计(修) 第59章 单相思(修) 第60章 心上人(修) 第61章 及笄礼(修) 第62章 满堂宾客(修) 第63章 算计(修) 第64章 受伤(修) 第65章 事露(修) 第66章 审问(修) 第67章 请帖(修) 第68章 扬长避短(修) 第69章 暗涌(修) 第70章 尖叫(修) 第71章 可悲(修) 第72章 交心(修) 第73章 子立母死(修) 第74章 寒夜(修) 第75章 求娶(修) 第76章 思慕之心(修) 第77章 为后(修) 第78章 解心结(修) 第79章 待嫁(修) 第80章 游湖(修) 第81章 酒意(修) 第82章 避暑(修) 第83章 新嫁娘(修) 第84章 为君妇(修) 第85章 终成夫妻(修) 第86章 谏言(修) 第87章 恩威并施(修) 第88章 拜祭(修) 第89章 赏梅(修) 第90章 皇戚(修) 第91章 逃家(修) 第92章 身孕(修) 第93章 防人之心(修) 第94章 人心(修) 第95章 走丢(修) 第96章 离间 第97章 疯狂 第98章 危机解除 第99章 冷战 第100章 恶奴 第101章 废后 第102章 落幕 第103章 和解 第104章 天下无妾 第105章 仁德太子 第106章 封王&联姻&叮嘱 第107章 意外 第108章 坦白 第109章 良辰美景 第110章 大捷 第111章 爵位 第112章 喜事 第113章 弄璋之喜 第114章 满月 第115章 子嗣 第116章 隐疾 第117章 议亲 第118章 弹劾 第119章 调戏 第120章 西域公主 第121章 美人计 第122章 心头宝 第123章 故人 第124章 梦一场 第125章 难题 第126章 守陵 第127章 郡马爷 第128章 醋意 第129章 恶毒 第130章 残酷 第131章 霍氏之死 第132章 美名 第133章 一场高热 第134章 贪念 第135章 宁王妃 第136章 说书人 第137章 温泉 第138章 有孕 第139章 照料 第140章 闲趣 第141章 冬雪 第142章 腊八 第143章 刁民 第144章 对台戏 第145章 斗米仇 第146章 慌张 第147章 线索 第148章 年关 第149章 愿望 第150章 大义灭亲 第151章 因缘际会 第152章 变故突生 第153章 朝堂 第154章 旧疾 第155章 应许 第156章 大雪 第157章 大恸 第158章 早产 第159章 平安 第160章 择婿 第161章 家人 第162章 差异 第163章 百日宴 第164章 乱象 第165章 解铃 第166章 流火 第167章 物证 第168章 人证 第169章 燎 第170章 完结章 第171章 番外一 第172章 番外二 第173章 番外三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153章 朝堂
《宠后重生纪事》
作者:萧鱼禾
更新时间:2024-04-15 09:06:35
字数:865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宠后重生纪事 !

    第155章朝堂

    地上的鞭炮碎屑随着夜风起舞,更夫仍旧尽忠职守地敲着他手中的梆子,寂寥的长街之上,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打更人停下脚步,半是好奇半是疑惑地看向声音来处。

    马蹄跌与青石板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且经久不息,说明了来者不止一个人,尽管上元节没有宵禁,但能在夜色中飞马疾驰在长安道上的,自是非富即贵。

    打头是个青年,看上去二十出头的年纪,周身的气势如同这寒夜一般令人胆颤,脸上一道疤痕在夜色下显得尤为夺目,更夫被吓了一跳,只觉得这群人不好惹,忙躲在一间铺子的墙角。

    这紧随其后的,也是个年轻人,脸上倒是没疤,只不过面无表情,看上去便不是个好惹的,倒是他身后的那位,弱冠年纪,锦帽貂裘,一看就知道是富贵人家的少爷。

    这三个人身后还跟着一队身着甲胄的兵士,其中一人的马上,还驮着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人。

    更夫是惊出一身冷汗,以为这些人是要趁着夜黑风高杀人,可细一想,杀人不出城反入城也说不通,想着想着,他脑海中突然闪过最开始看到的那张脸,脸上有疤的年轻将军……莫不是……

    策马而过的凌元辰自然不会知道一个小小的更夫猜出了他的身份,他和决明两人都急着赶到皇宫复命,一路上可以说是快马加鞭。

    到了宫门口,他们却是兵分两路,决明是皇上身边的暗卫,在宫中可以自由出入,由他先将事情原委禀报给萧景泽,也好让皇帝陛下心中有所准备。

    守卫宫门的卫尉知道凌元辰是郡马爷,又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更何况还有宁王在侧,自然不敢怠慢,立刻便将消息禀报了上去。

    因着是上元夜,椒房殿中一直灯火长明,萧景泽刚刚睡下,还未入梦便听到喜儿在屏风外低声叫他,他小心翼翼地起了身,生怕惊动睡在一侧的谢瑶光。

    好在谢瑶光如今嗜睡,这么点儿动静并没有将她惊醒,萧景泽披上外袍,放轻了脚步,低声问:“什么事”

    “决明回来了,事情好像并不顺利。”自从给谢瑶光做了侍女之后,喜儿就不再是暗卫身份,决明所做之事,她是没有过问的资格的,但到底曾经也是从那里出来的,猜也能猜到几分。

    萧景泽皱了皱眉,但还是有条不紊地安排道:“叫他到偏殿说话,让珠玉过来在这儿守着,万一夜里皇后醒了,也好有个照应。”

    喜儿低低地应了一声,转身去叫人了。

    萧景泽拿起披风随便往身上一罩,便急匆匆地往偏殿走,能让决明惊扰他睡眠也要禀报的消息,恐怕不止是不顺利,很有可能是出了什么变故。

    果不然,听完决明所陈述的整件事之后,萧景泽原本还算轻松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他问决明,“萧承和像是早有准备的样子,会不会是我们的人走漏了风声,又或者是他买通了谁”

    能知道这些消息的,几乎都是萧景泽十分信任之人,即便他从来不是一个多疑的帝王,这会儿也忍不住心生犹疑。

    决明依旧面无表情,只有眼睛眨了眨,正欲开口说话时,凌元辰和萧承和带着苏豫来了,他退后半步,将自己隐藏黑暗的角落中。

    即便是心中疑窦丛生,但萧景泽还是不紧不慢地吩咐黄忠让人烧几个炭盆、赐坐、上茶。

    皇帝不急,凌元辰原本急切且慌乱的心情便缓和了下来,简单将事情说了,又道:“因为事态紧急,未曾向皇上请旨,便让宁王殿下离开皇陵入城,还请陛下恕罪。”

    “虽说事急从权,但该罚还是要罚,下不为例。”萧景泽点点头,这话是说给萧承和听的,免得他以为什么人都能轻轻松松将他带离丘山皇陵,弄出一个先斩后奏来。

    说罢这话,他又转头看向萧承和,道:“宁王擅离封地之事情有可原,朕可以不再追究,但是苏豫离府找你求情,说你与暴民作乱案毫无关系恐怕也难服众,这里头的缘由须得查个清楚明白才行,若是宁王无罪,那是最好不过,若是宁王有罪,朕也决不姑息养奸。”

    “臣谨遵圣谕。”萧承和一点儿不满都没有,微微点点头,对凌元辰道:“那还要劳烦凌将军,等会儿再将本王送到廷尉司才是。”

    这一夜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鼓楼的钟声敲响了沉寂了半个月的朝堂,而年前所发生的暴民案伊然成为文武百官们辩论的焦点。

    萧景泽冷眼看着那些御史们脸红脖子粗地为暴民们洗脱罪名,说是朝廷要教化愚民,言之凿凿,看着平日里莽莽撞撞的武官一意要求详查,口吻坚决,而那些三品之上的官员们却又都静默不语,好像这些人的争辩与他们无关。

    这是一场准备充分却又略显得蹩脚的试探,萧景泽从来没有表现出对文官或者武官的倾斜,但是世人皆知以靖国公为首的武官一派备受皇上倚重,而以傅相为首的文官一派却只有三两个年轻人被萧景泽重用。

    文官不像武官可以依凭军功,原本就晋升困难,焉能不急,有人便提出,这些暴民是因为没有受过正统的教化,不懂纲常伦理,不明诗书礼仪,才会犯错,朝廷应该开设学堂,让老百姓们读书识字,明是非,知善恶,这样一来,人人知礼,便不会再犯错了。

    萧景泽笑,“既然如此,那朕也想问一问,若是州府郡县皆开办学堂,诸位中有谁愿意去那学堂里做夫子”

    刚才慷慨激昂陈清利弊的一众文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无论是世家子弟,又或者寒门士子,都是削尖了脑袋要挤到长安做官的,别的不说,就看那长安令薛严,论品级还不如一州太守,但是外放的官员见了他,照样也是礼遇有加。

    “如果只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哪怕是说出朵花了,也只不过是夸夸其谈罢了。”萧景泽道:“朕看你们还是莫在这里争长短,暴民案之事有薛廷之和廷尉司处置,该怎么判,该怎么罚,有大安律例,不是几位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定了的。”

    “皇上,臣有话讲。”

    萧景泽话音刚落,便有人开口,这人站出来之后,其他人才发现,这不是祝南雍吗

    祝南雍丝毫不在意旁人的低声议论,见皇帝朝他点了点头,便道:“刚刚皇上问,若是开办学堂,谁愿意去做夫子臣愿意。”

    他没有过多地阐述自己有多高尚的品格,多无私的奉献,而是道:“刚刚几位大人所言虽然有纸上谈兵之嫌,但不可否认,兴办学堂乃是利国利民之事,臣提此事,非因暴民案,而是……”

    祝南雍的话还未说话,萧景泽却已经朝他摆摆手,“祝卿既然有想法,退朝之后写个折子给朕看看,若是可行,也未尝不可。”

    刚刚提起兴办学堂的几位文官听到这话,不由得暗暗后悔刚刚没有紧抓时机身先士卒,要知道这事儿若是当真能办成,不说青史留名,单是在文人士子之间的名声就对自己的前途大有裨益。

    而武官们也有人十分恼火,觉得这些文官一件事能说出十种道理来当真是万分麻烦,还有人低声议论,开办学堂还不如开办武馆,等到打仗的时候全民皆兵,不比识几个字来得重要

    祝南雍对周围愤愤然的目光置若罔闻,也并没有就此回归到队列之中,而是接着道:“那么臣还想再说一说暴民案。臣与周大人审理此案也有一个月了,经过仔细查证,这些暴民并非临时起意,乃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在长安西市作乱,目的有三,一为败坏皇上与皇后娘娘声誉,二为煽动百姓引发民乱民怨,三为谋财害命,参案人数共计百人,臣以为这些人藐视天威,视朝廷和官府为无物,应当按律严惩。”

    昨夜凌元辰将苏豫和萧承和送到了廷尉司中,周廷之与祝南雍连夜审理,尽管苏豫认罪俯首,但萧承和却是择得干干净净,一点儿狐狸尾巴都没有露出来,按道理这案子还要再审一段时日,但谁也没料想此事竟然在朝堂上会引起轩然大波。

    眼见事情已经如此演化,朝臣们议论纷纷,身为萧景泽的心腹大臣,周廷之自然不能干等着,当下道:“祝大人所言非虚,据查,此事背后主使之一乃是定国公世子苏豫,与宁王殿下似乎也有所关联,只是案件主犯尚未明朗,暂时不便定罪。”

    百官之中不乏老臣,经过周围人的一提醒,多多少少都知道了当年定国公府和仁德太子一案的牵涉,若说暴民作乱还可以无知为由,那么如果有人想行叛逆之事,就不是这些官员们敢口无遮拦谈论的了。

    然而皇帝面前不敢说的话,散朝之后却是私下里三三两两地凑作堆,揣摩起皇上的意图来。

    另一边,萧景泽难得在退朝之后没有急着赶回椒房殿去看谢瑶光,而是派人将凌元辰、傅宸和祝南雍叫进了御书房。

    “今日朝堂之上,为何文官武官相争如此厉害”萧景泽不是瞎子,为君者,高坐于明堂之上,那些官员们自以为掩饰的极好,殊不知人群中交头接耳,慌乱、愤恨又或者恼怒的表情早已出卖了他们。

    祝南雍是寒门士子出身,现在又在廷尉司这种几乎是世卿世禄的衙门供职,对于文武官员之间的派系之争自然是一头雾水,只能紧闭着嘴不说话。

    反倒是傅宸,苦笑着指了指凌元辰,道:“臣以为,此事由凌将军回答最为妥当。”

    “叔父年前旧伤复发,病情凶险,他们大概以为大将军死了,朝中的官职升降又将变一幅景象,才会如此迫不及待地借着暴民案来投石问路吧。”凌元辰在军中长大,对于年轻的文武官员相互不满也是知道一些的,毕竟每次他以军功而升职时,多多少少总会有人认为他太年轻,尚无定性,难当大任,不该过快的升迁,而这其中,十有八/九都需要是熬资历的文官。

    大安朝立国以来,战事不断,武官的升迁自然要比文官快一些,然而这一套却不适用于战事停歇,百姓安居乐业的如今。

    萧景泽并非不想改革吏治,但他不是冒进之人,与匈奴才不过和平了一年,若是此时削减武官功绩,提拔文官,未免有卸磨杀驴之嫌,更应徐徐图之才对。

    他的心思,傅丞相知道,靖国公自然也知道,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一场来势汹汹的旧疾,便能让出如此之多的人慌了手脚。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