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山军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上部第一卷筑基第一章蒙山贼第一节曹锟进剿 第二节艰难的决断 第三节失败的偷袭一 第四节失败的偷袭二 第五节失败的偷袭三 第六节战与撤 第七节新军 第八节阻击 第九节阻击二 第十节阻击三 第十一节阻击四 第十二节阻击五 第十三节阻击六 第十四节突围一 第十五节突围二 第十六节逆袭一 第十七节逆袭二 第十八节初遇义和团一 第十九节初遇义和团二 第二十节初遇义和团三 第二十一节曹锟的报告 第二十二节袁世凯的心事一 第二十三节袁世凯的心事二 第二章精兵之路第一节誓言 第二节初定军律 第三节生计与编队 第四节练兵之始 第五节周毅回来了 第六节孙娟们一 第七节孙娟们二 第八节人才 第九节整编 第十节生意 第十一节大卫,叛逃 第十二节军规一 第十三节军规二 第十四节军规三 第十五节军法裁判所 第十六节龙谦的练兵之道一 第十七节龙谦的练兵之道二 第十八节龙谦的练兵之道三 第十九节龙谦的练兵之道四 第二十节龙谦的练兵之道五 第二十一节龙谦的练兵之道六 第二十二节军旗与军歌 第二十三节伙食问题 第二十四节俘虏们一 第二十五节俘虏们二 第二十六节俘虏们三 第二十七节军械组 第二十八节神枪队的成立 第二十九节参谋 第三十节名目繁多的条例一 第三十一节名目繁多的条例二 第三十二节大卫要求入伙 第三十三节初会陈超一 第三十四节初会陈超二 第三十五节初会陈超三 第三十六节初会陈超四 第三十七节初会陈超五 第三十八节初会陈超六 第三十九节练兵后的首战 第四十节誓师出山 第三章根据地第一节破庄一 第二节破庄二 第三节破庄三 第四节破庄四 第五节破庄五 第六节破庄六 第七节破庄七 第八节陈家崖 第九节战后总结一 第十节战后总结二 第十一节再会陈超一 第十二节再会陈超二 第十三节缴获与奖赏 第十四节王月蝉与郑婵 第十五节王月蝉与郑婵二 第十六节军饷制度的建立 第十七节新兵连 第十八节建设根据地的措施一 第十九节建设根据地的措施二 第二十节建设根据地的措施三 第二十一节分地和济贫 第二十二节扩军 第二十三节纵论一 第二十四节纵论二 第二十五节变化一 第二十六节变化二 第二十七节变化三 第二十八节变化四 第二十九节变化五 第三十节变化六 第三十一节变化七 第三十二节变化八 第三十三节变化九 第三十四节整编一 第三十五节整编二 第三十六节情报网和情报科 第四章再战新军第一节郑家父子 第二节李纯的进剿一 第三节李纯的进剿二 第四节李纯的进剿三 第五节李纯的进剿四 第六节李纯的进剿五 第七节李纯的进剿六 第八节战后一 第九节战后二 第十节战后三 第十一节战后四 第十二节再战李纯一 第十三节再战李纯二 第十四节再战李纯三 第十五节再战李纯四 第十六节再战李纯五 第十七节再战李纯六 第十八节再战李纯七 第十九节陈超眼中的龙谦一 第二十节陈超眼中的龙谦二 第二十一节司徒均 第二十二节扩编与扩张 第二十三节春节前一 第二十四节春节前二 第二十五节自治委员会的设想 第二十六节陈淑的心事 第二卷血火北京第一章京师第一节赵舒翘 第二节光绪与慈禧 第三节干涉 第四节起因 第五节探路者 第六节沂州军议 第七节这一仗一 第八节这一仗二 第九节这一仗三 第十节这一仗四 第十一节这一仗五 第十二节这一仗六 第十三节新局面一 第十四节新局面二 第十五节新局面三 第十六节新局面四 第十七节王士珍一 第十八节王士珍二 第十九节王士珍三 第二十节袁世凯的解脱 第二十一节京师的乱局一 第二十二节京师的乱局二 第二十三节赵舒翘的悲哀 第二十四节纷乱的局势一 第二十五节纷乱的局势二 第二十六节纷乱的局势三 第二十七节清廷宣战万国 第二十八节唐绍仪来了郑家庄 第二十九节张前村谈判一 第三十节张前村谈判二 第三十一节出征一 第三十二节出征二 第三十三节出征三 第二章一战成名天下知第一节方向 第二节西沽之战一 第三节西沽之战二 第四节西沽之战三 第五节西沽之战四 第六节西沽之战五 第七节天津一 第八节天津二 第九节天津三 第十节天津四 第十一节北京一 第十二节北京二 第十三节北京三 第十四节北京四 第十五节北京五 第十六节北京六 第十七北京七 第十八节北京八 第十九节北京九 第二十节北京十 第二十一节北京十一 第二十二节北京十二 第二十三节北京十三 第三章太原第一节救驾 第二节怀来 第三节吴永 第四节去哪儿? 第五节太原 第六节军饷 第七节慈禧在太原的日子 第八节交底 第四章山东第一节自治委员会 第二节陈超的心烦事 第三节周毅一 第四节周毅二 第五节江云 第六节袁世凯 第五章和谈前后第一节李鸿章出马 第二节召见 第三节重逢 第四节初见李鸿章 第五节大卫的使命 第六节比武放对 第七节意外 第八节如愿以偿 第三卷壁立山东第一章满清新政第一节内幕 第二节陛辞 第三节动员 第四节见面礼 第六节峄县 第七节繁杂的头绪一 第八节繁杂的头绪二 第九节繁杂的头绪三 第十节繁杂的头绪四 第十一节繁杂的头绪五 第十二节整编与任命 第十三节军法监督处 第十四节晋源票号 第十五节大卫和江云 第十六节提亲 第十七节股份 第十八节荣军农场 第十九节袁世凯的盘算 第二十节中兴实业 第二十一节沂州遇伏一 第二十二节沂州遇伏二 第二十三节沂州遇伏三 第二十四节宁时俊一 第二十五节宁时俊二 第二十六节风波一 第二十七节风波二 第二十八节阶级 第二十九节周毅的心思 第三十节军火采购 第三十一节展望 第三十二节惊变 第三十二节沂州一 第三十四节沂州二 第三十五节沂州三 第三十六节銮驾回京 第三十七节起步 第三十八节山东提督 第三十九节周馥一 第四十节周馥二 第四十一节初闻革命党 第四十二节龙谦的思考 第四十三节陈淑 第二章第一节陈娴 第二章鲁南新春第二节周氏父子 第三章唐绍仪 第四节陈超 第五节狄文父子 第六节随营军校 第七节兖州行一 第八节兖州行二 第九节兖州行三 第十节兖州行四 第十一节故土 第十二节预备役 第十三节根据地的变迁 第十四节根据地的变迁二 第十五节根据地的变迁三 第三章风云变幻第一节抗洪一 第二节抗洪二 第三节抗洪三 第四节抗洪四 第五节抗洪五 第六节抗洪六 第七节初识方声远一 第八节初识方声远二 第九节初识方声远三 第十节北洋六镇成立始末 第十一节整编前后一 第十二节整编前后二 第十三节整编前后三 第十四节整编前后四 第十五节整编前后五 第十六节整编前后六 第十七节整编前后七 第十八节整编前后八 第十九节整编前后九 第二十节整编前后十 第二十一节整编前后十一 第二十二节整编前后十二 第二十三节整编前后十三 第二十四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一 第二十五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二 第二十六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三 第二十七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四 第二十八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五 第二十九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六 第三十节情报处一 第三十一节情报处二 第三十二节情报处二 第三十三节采购 第三十四节新厂 第三十五节社会调查 第四章关东风云第一节伏击 第二节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一 第三节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二 第四节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三 第五节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四 第六节日俄战争爆发 第五章欣欣向荣的山东第一节军歌嘹亮一 第二节军歌嘹亮二 第三节军歌嘹亮三 第四节铁良发难 第五节吴禄贞的试探 第六节政党之议 第七节许思一 第八节许思二 第九节不可能的重逢一 第十节不可能的重逢二 第十一节杨士骧一 第十二节杨士骧二 第十三节杨士骧三 第十四节杨士骧四 第十五节演习 第十六节推广村民自治的深意 第十七节龙杨会 第十八节新华源 第十九节杨士骧的困局 第二十节通信与战局 第二十一节败露 第二十二节贪腐案一 第二十三节贪腐案二 第二十四节贪腐案三 第二十五节招商会一 第二十六节招商会二 第二十七节招商会三 第二十八节招商会四 第二十九节慈禧对龙谦的态度 第三十节欣欣向荣的山东 第四卷鹿死谁手第一章黑沟台会战第一节南满支队一 第二节南满支队2 第三节黑沟台一 第四节黑沟台二 第五节黑沟台三 第六节最血腥的一夜 第七节鲁山的思考 第八节奉天 第九节沈旦堡一 第十节沈旦堡二 第二章立宪风云第一节次子出生 第二节分歧 第三节立宪之争 第四节同盟会成立 第五节日俄战争的后果 第六节等待 第三章彰德秋操第一节山东出现了同盟会 第二节疑惑 第三节立宪上了议事日程 第四节杨士骧示好 第五节彰德秋操一 第六节彰德秋操二 第七节彰德秋操三 第八节彰德秋操四 第九节彰德秋操五 第十节彰德秋操六 第十一节彰德秋操七 第十二节彰德球操八 第四章机遇与抉择第一节湘赣边界暴动 第二节抉择 第三节圣旨到山东一 第四节圣旨到山东二 第五节圣旨到山东三 第六节圣旨到山东四 第七节圣旨到山东五 第八节千里进军一 第九节千里进军二 第十节千里进军三 第十一节平叛一 第十二节平叛二 第十三节平叛三 第十四节平叛四 关于许思 第十五节平叛五 第十六节平叛六 第十七节平叛七 第十八节平叛之后 第五章两广风云第一节杨士骧进京 第二节春节一 第三节春节二 第四节春节三 第五节北满十八镇 第六节张孝准与蒋方震 第七节争夺山东之试探一 第八节争夺山东之试探二 第九节危机与变局一 第十节危机与变局二 第十一节危机与变局三 第十二节危机与变局四 第十三节危机与变局五 第十四节危机与变局六 第十五节黄兴入粤 第十六节肃奸 第十七节山东政务 第十八节山东提督王怀庆 第十九节莫理循与陈超 第二十节秋瑾一 第二十一节秋瑾二 第二十二节义军 第二十三节韶关会议 第二十四节灵山之战一 第二十五节灵山之战二 第二十六节平定 第二十七节龙谦与周馥 第二十八节广州会议一 低二十九节广州会议二 第三十节龙谦与秋瑾 第三十一节蒋继英与橡胶 第三十二节洪粤诚一 第三十三节洪粤诚二 第三十四节清廷 第三十五节风起一 第三十六节风起二 第三十七节广州及镇南关之变 第三十八节广州及镇南关之变二 第三十九节第十镇 第四十节考察 第四十一节勋章 奖章 纪念章 第四十二节转机 第四十三节莫理循的报告 第六章 逐鹿中原第一节慈禧之死 第二节继位为谁 第三节老袁赋闲和陆军部计划 第四节各方 第五节肘腋之变一 第六节肘腋之变二 第七节肘腋之变三 第八节肘腋之变四 第九节勘电一出天下惊一 第十节勘电一出天下惊二 第十一节动员 动员 第十二节中枢 第十三节橡胶危机 第十四节袁世凯出山及北洋军事计划 第十五节同盟会分裂 第十六节东北局势一 第十七节东北局势二 第十八节东北局势三 第十九节德州之战一 第二十节德州之战二 第二十一节德州之战三 第二十二节德州战役四 第二十三节德州之战五 第二十四节德州之战六 第二十五节德州之战七 第二十六节林家桥战役 第二十七节德州的最后一战 第二十八节战长沙一 第二十九节战长沙二 第三十节战长沙三 第三十一节锦州之战 第三十二节大势一 第三十三节大势二 第三十四节大势三 第三十五节大势四 第三十六节大势五 第三十七节大势六 第三十八节大势七 第三十九节大势八 第七章第一节北进 第二节汀泗一 第七章建国之前第三节汀泗二 第四节上海 第五节洹上 第六节武昌一 第七节武昌二 第八节湖北 第九节别离 第十节民党 第十一节进京一 第十二节进京二 第十三节重逢 第十四节构想 第十五节外蒙 第十六节整编 第十七节规劝 第十八节北洋 第十九节西南与西北 第二十节军委会 第二十一节外交 第二十二节授勋 第二十三节行刺 第二十四节风筝 写在上部结束后的话 第二十五节新生活 中部第一卷新中华第一章 大人物第一节王月蝉 第二节司徒均 第三节司徒均二 第四节方声远 第五节白瑞庭 第六节周学熙与宋晋国 第七节蒋继英 第八节连树鹏 第九节王士珍 第十节唐绍仪 第十一节伍廷芳 第十二节蔡元培 第十三节洪粤诚与宋教仁 第十四节于右任 第十五节方时俊 第十六节王明远 第二章小人物第一节郑婵 第二节叶五与吴狗子 第三节潘亮 第四节钟火星和英阡陌 第五节孟恩范与彼得 第六节许家 第三章权力中枢第一节国会一 第二节国会二 第三节国会三 第四节国会四 第五节国会五 第六节就职 第七节政府 第八节国庆日一 第九节国庆日二 第四章开国第一战第一节唐努乌梁海一 第二节唐努乌梁海二 第三节唐努乌梁海三 第四节唐努乌梁海四 第五章整肃第一节文武 第二节陈超的思考 第三节端方 第四节监狱 第五节外交 第六节家事国事 第六章出巡第一节济南 第二节齐河 第三节蒙山 第四节南京一 第五节南京二 第六节武昌 第七节太原 第七章体制与军衔 第二节军衔 第三节不是尾声的尾声 感想 第二卷一战血火第一章骰子已经转起来第一节军事代表团 第二节小洛克菲勒 第三节和平堡垒 第四节欧洲滑向战争 第五节德国的条件 第六节中国成了香饽饽 第七节要价 第八节日本 第九节实力对比 第二章青岛第一节要塞一 第二节要塞二 第三节要塞三 第四节要塞四 第五节要塞五 第三章困难的抉择第一节日本的要求 第二节中国的应对 第三节走向战争 第四章山东之战第一节海军 第二节日本的战略 第三节龙口 第四节莱州 第五节胶州湾 第六节谍战 第七节外交沙龙 第八节胶县之败 第九节秘子 第十节寺内 第十一节特种作战 第十二节反击计划 第十三节大幕拉开 第十四节末日一 第十五节末日二 第十六节末日三 第十七节末日四 第十八节末日五 第十九节视察 第五章战后第一节军事观察员的结论 第二节袁克定 第三节大隈内阁垮台 第四节军方 第五节杨度 第六节战火重燃 第七节 第八节终战协定 第六章加入一战第一节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二节美国特使 第三节总统府 第四节陆军整编 第五节海空军 第六节让步 第七节肃贪的思考 第八节南辕北辙 第九节英国特使 第十节升允 第十一节封国柱 第十二节条件 第十三节陈超和叶延冰 第十四节陈豪 第十五节波士顿协定 第十六节杂音 第七章远征军第一节局势 第二节初战一 第三节初战二 第四节普洛耶什蒂一 第五节普洛耶什蒂二 第六节罗马尼亚攻略一 第七节罗马尼亚攻略二 第八节罗马尼亚攻略三 第九节罗马尼亚攻略四 第十节回国 第十一节回国二 第十二节回国三 第十三节德军的计划 第十四节文尼察 第十五节张作相 第十六节陈豪的使命 第十七节牺牲一 第十八节牺牲二 第十九节牺牲三 第二十节波东战役一 第二十一节波东战役二 第二十二节波东战役三 第二十三节波东战役四 第八章俄国,俄国第一节北京一 第二节北京二 第三节无锡一 第四节无锡二 第五节彼得堡一 第六节彼得堡二 第七节彼得堡三 第八节彼得堡四 第九节彼得堡五 第十节彼得堡六 第十一节插曲和演变 第十二节布尔什维克 第十三节俄国战略 第十四节俄国战略二 第十五节七月 第十六节北京会议 第十七节刺杀 第十八节十月 第十九节对策 第二十节范德平 第二十一节拉帕洛会议 第二十二节王明远的疑惑 第二十三节王明远的决定 第二十四节假戏真唱 第二十五节计划 第二十六节娜塔莉亚 第二十七节爱国者联盟 第二十八节拖刀计 第二十九节文尼察之战一 第三十节文尼察之战二 第三十一节文尼察之战三 第三十二节文尼察战役之收尾 第九章俄国内战第一节焦点 第二节喀山一 第三节喀山二 第四节蓝辛,北京协定 第五节大俄罗斯国 第六节彼得留拉反了 第七节罗姆内战役一 第八节罗姆内战役二 第九节晋衔与调职 第十章新时代第一节陈豪的报告 第二节坦克 第三节家事国事天下事一 第四节家事国事天下事二 第五节家事国事天下事三 第六节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一 第七节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二 第八节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三 第九节江云的爱情一 第十节江云的爱情二 第十一节江云的爱情三 第十二节政治版 第十三节机场宣言 第十四节十年盘点一 不不是尾声的尾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九节实力对比
《蒙山军》
作者:wanglong
更新时间:2024-01-12 12:43:49
字数:1127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蒙山军 !

    8月10日,国会在接受了就外交政策对总统的质询后,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龙谦提交的中立方案。本文由  首发尝到和平发展甜头的两院议员不愿意中国卷入欧战,欧洲太遥远了,就算中国跟德国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议员们也不愿意“莽撞”地投入到同盟国阵营。

    但愿意跟德国并肩作战的议员还是有的。之前,参议院部分议员对德国开出的条件深感兴趣。为此,在8月9日晚,政务院总理方声远就交战各方的实力对参议院国防委员会成员做了一个秘密报告。方声远向委员们提交了一组绝密数据。

    一、人口:

    俄国:1.75亿。美国:0.97亿。德国:0.67亿。英国:0.46亿。奥匈:0.52亿。法国:0.39亿。意大利:0.35亿。中国:4.6亿。

    二、人均工业化水平,以英国1900年为100相对比较。

    美国:126。英国:115。德国:85。法国:59。奥匈:32。俄国:20。意大利:26。日本:20。中国:13。

    三、钢产量

    美国:3200万吨。英国:770万吨。德国:1760万吨。俄国:480万吨。法国:460万吨。奥匈:260万吨。意大利:93万吨。日本:25万吨。中国:55万吨。

    四、战争爆发时各国陆海军总人数

    俄国:135.2万。德国:89.1万。英国:53.2万。法国:91万。奥匈:44.4万。意大利:34.5万。日本:30.6万。美国:16.4万。中国:90万。

    五、海军吨位

    英国:271.4万吨。美国:98.5万吨。德国:130.5万吨。日本:65万吨。俄国:67.9万吨。意大利:49.8万吨。奥匈:37.2万吨。中国4.5万吨。

    六、国民收入(美元)

    美国:137亿。德国:120亿。英国110亿。俄国:70亿。法国:60亿。意大利:40亿。奥匈:30亿。日本:20亿。中国:42亿。

    数据的截止时间为1913年底。

    经中期选举而进入两院的议员们已经习惯于用数据分析了,但方总理提供的这组数据还是引起了参议院国防委员会成员的极大兴趣。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数据来自何方?第二,为何列入了美国,美国不是已经宣布中立了吗?是不是美国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态度?

    很显然,美国是左右局势的关键力量。如果美国置身局外,敌对双方的实力有一拼,但如果美国加入其中一方,天平立即倾斜了。

    方声远请参加会议的龙谦总统回答。

    龙谦说,数字的来源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公开的出版物。少部分来自情报机关,需要严格保密。但数字是真实的,不需要怀疑。关于美国的动向,现在美国是中立的。但不等于美国将来也中立。将来美国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赢定了。

    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委员们在做了对比后感到了中国和列强间差距,他们已经学会了计算人均,所以。对于总统随后提出了选择中立表示完全支持。

    龙谦简要向委员们介绍了西欧战况,肯定地说,对于任何一方都难以实现速胜。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了,战争将趋向长期化。事实将无情地击碎那些希望速胜的念头。然后他对委员们说,我们的中立是为了乘机发展自己。中立不等于不备战,不等于不作为。欧战对于中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就我看来,一方速胜的可能性为零。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无论是军火还是其他物资都是双方急缺的,这样的发财机会不抓住简直没有天理。而且,必须加强国防建设,这既是我们火中取粟的前提,更是实现中立的保证。

    委员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当有委员提出中立国不能向交战国提供军火时,便有人反驳,那些国际法如果真的被执行,世界就不会爆发战争了。

    会议在一种极为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参议院国防委员会的成员多少有军界背景,当龙谦最后提出一种假设,委员们立即愤怒了!

    “绝不允许日本胡来!他敢开第一枪,我们奉陪到底!”出身民党系统的李烈钧大声叫道。

    “谢谢李委员的爱国之情。国虽大,忘战必危!”龙谦严肃地说,“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为此,国防部将向国会提出一份秘密议案,增加1914年度军费预算的议案。请各位委员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支持。之所以要保密,原因大家已经清楚了。”

    从1912年起,政府预算就需报国会批准。但政府年初预算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更不能预料到特殊情况的发生。所以追加预算就成为了必然。根据相关法律,追加预算不需经全体议员审批,只须经过参众两院的专门委员会批准即可。所以龙谦在8月9日晚的秘密会议上乘机抛出了追加军费6000万华元的要求,在原则解释使用方向后,参议院国防委员会高效率地通过了该项议案。

    现在将球踢回财政部了。

    8月11日,财政部长段祺瑞直接来到海晏堂求见龙谦。恰好龙谦有时间,段祺瑞毫不费力地进入了龙谦的会客室,开门见山地反对增加军费,“基于一种假设来打破收支平衡是不可取的。财政好不容易实现盈余,而且偿还国债的压力渐大。我不同意这样做。”

    “芝泉兄勿急,”龙谦收起手边正在审阅的文件,“不如我们手谈一局?”

    段祺瑞欣然同意。他酷爱围棋,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爱好了。当年很多人都对段祺瑞出任财政部长不看好,包括袁世凯在内。谁知段祺瑞成为首届内阁最“长寿”的阁员之一,越干越上劲了。去年发生了安徽省副省长倪嗣冲案件,那是“曹阎王”亲自抓的案子,牵扯到好几个皖籍大佬,但段祺瑞却毫发无损,共和国权力核心的大人物都知道段祺瑞已经成为龙某人的真正心腹了。

    的确。以段祺瑞超越常人的清廉。“认死理”性格,特别适合做财务工作。军人出身的段祺瑞在执掌财政部后的卓越成效,让当初准备看笑话的人跌碎了一地眼镜。

    新政府成立不久从陈超那里得知龙谦棋艺高超之后,段祺瑞冒昧地提出对弈的要求。俩人从此成了棋友。闲暇的时候或者短登门。或者龙谦去史家胡同,手谈一局,其乐融融。下棋拉近了俩人的关系。尽管出身有很大的差别,但彼此的了解和友情却增加了。

    棋盘上飞快布下三十粒棋子后,双方进入了中盘搏杀。在龙谦低头思考一个局部的变化时,段祺瑞说,“我不喜欢赤字!”

    龙谦没吭气,继续长考着。段祺瑞的棋力比陈超高的多,但比起自己全盛时期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至少可以让他一先。但这些年哪有时间摸棋?计算力退的厉害,一个不小心,被段祺瑞一个简单的手筋难住了。

    陈淑亲自给俩人泡了茶端来,段祺瑞恭敬地站起身,双手接过陈淑的茶盏,继续对龙谦说,“基础教育要提高1个点。高等教育要增2个点,交通的投入也要加大,特别是陇海路西段的投资必须保证。去年以来将陆军各部队基本充实,一下子吃掉了2200万。海军的投资也在加大,你口口声声要压缩军费,实际上军费自前年就在逐年增加!已经占到了总盘子的27%!你又不让加税!”

    陈淑笑着说,“段部长啊,你应当找总理谈嘛。”

    段祺瑞哼了一声,心道如果总理说了算我干嘛来海晏堂?

    自建国以来,财政收入增加的幅度是超过了开支增加的。否则也不会出现去年破天荒的财政盈余。收入的增加除了出口增加外,主要是工商税的增加,也有美国和德国赔款延期的因素。相比满清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新中华的税收要简洁的多了,实际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由于工商业的迅猛发展,这一块成为了税收的主力。实际上前年推出的个人所得税不占多大比例,但引起了巨大的反弹。个人所得税条例规定的起征点为月薪100华元,采取累进征收的办法。几乎跟普通百姓毫无关系,针对的都是高官显宦。该条例引发巨大的争议,叫好声居多,但反对的也不少。参议院两次打回了众议院通过的条例,最终在龙谦的亲自解释下勉强通过了。

    “啪”龙谦重重将一子拍在棋盘上,“如果不是危及国家安全,我也不想增加军费啊。放水养鱼的道理我还是懂的。下棋吧,不谈这件事了。”

    不谈就是已经不可挽回了。性子比较硬的段祺瑞正要争辩,猛地看到低头思索的总统鬓角已经有了斑白,心顿时软了下来。他还不到四十岁啊,已经有了白发了。

    段祺瑞将一把黑子放在了楸木棋盘上,站起身来。

    “咦?你占着优势呢……”龙谦诧异地看着木着脸的老段。

    “不下了。王明远派去的人还等在我的办公室呢。再说,我不相信你能下在心里。”

    段祺瑞的财政部不在西苑而在东城,座车驶过**时,段祺瑞专注地看着广场两侧正在紧张施工的两座大楼,东面是国会大楼,西面是国家博物馆,国会大厦是西式风格,而国家博物馆则完全是中式,斗拱飞檐,看上去更为亲切。气派庄严的两座巨大的建筑物已经封顶了。原来首都建设总体方案中最初在国家博物馆的位置是总统府,但被龙谦否决,认为国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在首都的核心区域是应当的,但总统府不应该在这个位置。

    段祺瑞的目光落在正阳门北高耸的无名英雄纪念碑上。轻声对司机兼警卫说,“绕一圈。”

    轿车绕着广场转了一圈。司机是卫戍区警卫局选调的,已经跟了段祺瑞两年,知道部长的习惯,在纪念碑前放慢了速度。段祺瑞摇下了窗子,看到纪念碑两侧持枪肃立的士兵,也看到了碑座前长年不息的焰火。纪念碑是1911年由龙谦提议建立的,碑身正面刻着谭延闿所书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楷体大字,背面是“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却是1912年回国的民党大员胡汉民所写。

    能将墨宝留在如此庄严的建筑物上对于任何人都是巨大的荣誉。特别是那些自诩字还拿得出手的人。一时间,谁来为纪念碑题词成为了高层争论的话题。最终以书法定,谭延闿的楷书和胡汉民的隶书都是一时俊彦,尽管胡汉民曾是蒙山军的敌手。但还是获得了该项殊荣。关键是碑文的内容几无争议。它抛弃了狭隘的政争。站在了更高更广的层面,所以胡汉民欣然命笔,一连写了四幅交国会。最终选出最好的字体,镌刻于纪念碑之上以期永恒。

    以书法论,郑孝胥的名气绝对在胡汉民之上。但此人一直未曾放弃对共和国政体的攻击,顽固地站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满清立场上,奉满清为正朔,总统断然否决了用郑孝胥书写的提议,“字写的再好也不能用了,这是一个原则问题。”这是总统的原话。但段祺瑞想不通为什么会用胡汉民。

    最有资格题词的自然是总统。但龙谦坦承自己的毛笔字根本拿不出手。段祺瑞确实没有见过龙谦的毛笔字,他所有的信函公文都是用钢笔书写的,偶尔还会出现他独有的“简体”,段祺瑞研究过龙谦的“简体”,尽管“简体”是越来越少了,但确实是一种“字体”而不是错误,错误和错体的区别很简单,当他始终坚持一种写法时就很难说是错误了,而是一种对现有字体的“修正”。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的部分专家为此引发一场争论,即汉字是否应当改革,普及义务教育遇到了障碍,必须承认,祖先留给我们的某些汉字确实过于繁复了些,有的字笔画超过了二十数。让小学生和扫盲班学员苦不堪言,总统的“简体”便显示出了合理性。大致教育部主张做文字的革新,中研院坚决反对,比如“二章”(章炳麟和章士钊)就坚决反对简化汉字。不过,一种更为“巧妙”的拼音文字已经被教育部采纳,发明者是一个江苏人,由此获得教育部的大奖,那种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办法甚为巧妙,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汉字读音,学会拼音,即使不会写,也可以正确地阅读文书了。

    碑文却是龙谦的作品。本来,国会已经组织人马为纪念碑碑文“征文”了,但办公厅送来了总统的题词,立即被国会所采用。不仅因为龙谦的身份,更因为碑文言简意赅,寓意深长,有一种永恒的庄严,非常贴切。

    段祺瑞觉得纪念碑背后镌刻的铭文更为深刻,每次阅读都有一种庄严的感动。这座通体汉白玉的巨大纪念碑确实感召了无数的国民,从来没有一座纪念那些为国征战而死的无名烈士,有的只是正史留名的帝王将相,这座纪念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为国牺牲的烈士纪念碑,算是开创了历史,受到了军队、政府和百姓极大的爱护。建军节军队会有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学校会组织学生代表来献花祭祀,北京市甚至出台了地方性规定,所有新婚夫妇均需到纪念碑献花换取一份证明后才可领取结婚证。因此,纪念碑基座前的鲜花长年不断。如果是清明节,这里几乎就是花圈的海洋了。

    段祺瑞是带过兵的,他知道这座纪念碑对于士气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汽车绕至国会大厦前,段祺瑞的思绪回到了龙谦身上。

    他成功地唤醒了一个沉睡百年的民族!对于因欧战爆发而骤然紧张的外交局势,段祺瑞其实并不担心。他相信龙谦的决策力,更相信国防军的实力。“增加军费也是不得已啊。增就增吧,曾经渴望有一支可以保卫国家的军队,如今有了,却舍不得花钱了……”一丝苦笑浮上段祺瑞脸庞。

    ps:昨天一直登陆不了起点,忙到晚上十点也未成功,致歉!u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