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山军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上部第一卷筑基第一章蒙山贼第一节曹锟进剿 第二节艰难的决断 第三节失败的偷袭一 第四节失败的偷袭二 第五节失败的偷袭三 第六节战与撤 第七节新军 第八节阻击 第九节阻击二 第十节阻击三 第十一节阻击四 第十二节阻击五 第十三节阻击六 第十四节突围一 第十五节突围二 第十六节逆袭一 第十七节逆袭二 第十八节初遇义和团一 第十九节初遇义和团二 第二十节初遇义和团三 第二十一节曹锟的报告 第二十二节袁世凯的心事一 第二十三节袁世凯的心事二 第二章精兵之路第一节誓言 第二节初定军律 第三节生计与编队 第四节练兵之始 第五节周毅回来了 第六节孙娟们一 第七节孙娟们二 第八节人才 第九节整编 第十节生意 第十一节大卫,叛逃 第十二节军规一 第十三节军规二 第十四节军规三 第十五节军法裁判所 第十六节龙谦的练兵之道一 第十七节龙谦的练兵之道二 第十八节龙谦的练兵之道三 第十九节龙谦的练兵之道四 第二十节龙谦的练兵之道五 第二十一节龙谦的练兵之道六 第二十二节军旗与军歌 第二十三节伙食问题 第二十四节俘虏们一 第二十五节俘虏们二 第二十六节俘虏们三 第二十七节军械组 第二十八节神枪队的成立 第二十九节参谋 第三十节名目繁多的条例一 第三十一节名目繁多的条例二 第三十二节大卫要求入伙 第三十三节初会陈超一 第三十四节初会陈超二 第三十五节初会陈超三 第三十六节初会陈超四 第三十七节初会陈超五 第三十八节初会陈超六 第三十九节练兵后的首战 第四十节誓师出山 第三章根据地第一节破庄一 第二节破庄二 第三节破庄三 第四节破庄四 第五节破庄五 第六节破庄六 第七节破庄七 第八节陈家崖 第九节战后总结一 第十节战后总结二 第十一节再会陈超一 第十二节再会陈超二 第十三节缴获与奖赏 第十四节王月蝉与郑婵 第十五节王月蝉与郑婵二 第十六节军饷制度的建立 第十七节新兵连 第十八节建设根据地的措施一 第十九节建设根据地的措施二 第二十节建设根据地的措施三 第二十一节分地和济贫 第二十二节扩军 第二十三节纵论一 第二十四节纵论二 第二十五节变化一 第二十六节变化二 第二十七节变化三 第二十八节变化四 第二十九节变化五 第三十节变化六 第三十一节变化七 第三十二节变化八 第三十三节变化九 第三十四节整编一 第三十五节整编二 第三十六节情报网和情报科 第四章再战新军第一节郑家父子 第二节李纯的进剿一 第三节李纯的进剿二 第四节李纯的进剿三 第五节李纯的进剿四 第六节李纯的进剿五 第七节李纯的进剿六 第八节战后一 第九节战后二 第十节战后三 第十一节战后四 第十二节再战李纯一 第十三节再战李纯二 第十四节再战李纯三 第十五节再战李纯四 第十六节再战李纯五 第十七节再战李纯六 第十八节再战李纯七 第十九节陈超眼中的龙谦一 第二十节陈超眼中的龙谦二 第二十一节司徒均 第二十二节扩编与扩张 第二十三节春节前一 第二十四节春节前二 第二十五节自治委员会的设想 第二十六节陈淑的心事 第二卷血火北京第一章京师第一节赵舒翘 第二节光绪与慈禧 第三节干涉 第四节起因 第五节探路者 第六节沂州军议 第七节这一仗一 第八节这一仗二 第九节这一仗三 第十节这一仗四 第十一节这一仗五 第十二节这一仗六 第十三节新局面一 第十四节新局面二 第十五节新局面三 第十六节新局面四 第十七节王士珍一 第十八节王士珍二 第十九节王士珍三 第二十节袁世凯的解脱 第二十一节京师的乱局一 第二十二节京师的乱局二 第二十三节赵舒翘的悲哀 第二十四节纷乱的局势一 第二十五节纷乱的局势二 第二十六节纷乱的局势三 第二十七节清廷宣战万国 第二十八节唐绍仪来了郑家庄 第二十九节张前村谈判一 第三十节张前村谈判二 第三十一节出征一 第三十二节出征二 第三十三节出征三 第二章一战成名天下知第一节方向 第二节西沽之战一 第三节西沽之战二 第四节西沽之战三 第五节西沽之战四 第六节西沽之战五 第七节天津一 第八节天津二 第九节天津三 第十节天津四 第十一节北京一 第十二节北京二 第十三节北京三 第十四节北京四 第十五节北京五 第十六节北京六 第十七北京七 第十八节北京八 第十九节北京九 第二十节北京十 第二十一节北京十一 第二十二节北京十二 第二十三节北京十三 第三章太原第一节救驾 第二节怀来 第三节吴永 第四节去哪儿? 第五节太原 第六节军饷 第七节慈禧在太原的日子 第八节交底 第四章山东第一节自治委员会 第二节陈超的心烦事 第三节周毅一 第四节周毅二 第五节江云 第六节袁世凯 第五章和谈前后第一节李鸿章出马 第二节召见 第三节重逢 第四节初见李鸿章 第五节大卫的使命 第六节比武放对 第七节意外 第八节如愿以偿 第三卷壁立山东第一章满清新政第一节内幕 第二节陛辞 第三节动员 第四节见面礼 第六节峄县 第七节繁杂的头绪一 第八节繁杂的头绪二 第九节繁杂的头绪三 第十节繁杂的头绪四 第十一节繁杂的头绪五 第十二节整编与任命 第十三节军法监督处 第十四节晋源票号 第十五节大卫和江云 第十六节提亲 第十七节股份 第十八节荣军农场 第十九节袁世凯的盘算 第二十节中兴实业 第二十一节沂州遇伏一 第二十二节沂州遇伏二 第二十三节沂州遇伏三 第二十四节宁时俊一 第二十五节宁时俊二 第二十六节风波一 第二十七节风波二 第二十八节阶级 第二十九节周毅的心思 第三十节军火采购 第三十一节展望 第三十二节惊变 第三十二节沂州一 第三十四节沂州二 第三十五节沂州三 第三十六节銮驾回京 第三十七节起步 第三十八节山东提督 第三十九节周馥一 第四十节周馥二 第四十一节初闻革命党 第四十二节龙谦的思考 第四十三节陈淑 第二章第一节陈娴 第二章鲁南新春第二节周氏父子 第三章唐绍仪 第四节陈超 第五节狄文父子 第六节随营军校 第七节兖州行一 第八节兖州行二 第九节兖州行三 第十节兖州行四 第十一节故土 第十二节预备役 第十三节根据地的变迁 第十四节根据地的变迁二 第十五节根据地的变迁三 第三章风云变幻第一节抗洪一 第二节抗洪二 第三节抗洪三 第四节抗洪四 第五节抗洪五 第六节抗洪六 第七节初识方声远一 第八节初识方声远二 第九节初识方声远三 第十节北洋六镇成立始末 第十一节整编前后一 第十二节整编前后二 第十三节整编前后三 第十四节整编前后四 第十五节整编前后五 第十六节整编前后六 第十七节整编前后七 第十八节整编前后八 第十九节整编前后九 第二十节整编前后十 第二十一节整编前后十一 第二十二节整编前后十二 第二十三节整编前后十三 第二十四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一 第二十五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二 第二十六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三 第二十七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四 第二十八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五 第二十九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六 第三十节情报处一 第三十一节情报处二 第三十二节情报处二 第三十三节采购 第三十四节新厂 第三十五节社会调查 第四章关东风云第一节伏击 第二节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一 第三节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二 第四节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三 第五节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四 第六节日俄战争爆发 第五章欣欣向荣的山东第一节军歌嘹亮一 第二节军歌嘹亮二 第三节军歌嘹亮三 第四节铁良发难 第五节吴禄贞的试探 第六节政党之议 第七节许思一 第八节许思二 第九节不可能的重逢一 第十节不可能的重逢二 第十一节杨士骧一 第十二节杨士骧二 第十三节杨士骧三 第十四节杨士骧四 第十五节演习 第十六节推广村民自治的深意 第十七节龙杨会 第十八节新华源 第十九节杨士骧的困局 第二十节通信与战局 第二十一节败露 第二十二节贪腐案一 第二十三节贪腐案二 第二十四节贪腐案三 第二十五节招商会一 第二十六节招商会二 第二十七节招商会三 第二十八节招商会四 第二十九节慈禧对龙谦的态度 第三十节欣欣向荣的山东 第四卷鹿死谁手第一章黑沟台会战第一节南满支队一 第二节南满支队2 第三节黑沟台一 第四节黑沟台二 第五节黑沟台三 第六节最血腥的一夜 第七节鲁山的思考 第八节奉天 第九节沈旦堡一 第十节沈旦堡二 第二章立宪风云第一节次子出生 第二节分歧 第三节立宪之争 第四节同盟会成立 第五节日俄战争的后果 第六节等待 第三章彰德秋操第一节山东出现了同盟会 第二节疑惑 第三节立宪上了议事日程 第四节杨士骧示好 第五节彰德秋操一 第六节彰德秋操二 第七节彰德秋操三 第八节彰德秋操四 第九节彰德秋操五 第十节彰德秋操六 第十一节彰德秋操七 第十二节彰德球操八 第四章机遇与抉择第一节湘赣边界暴动 第二节抉择 第三节圣旨到山东一 第四节圣旨到山东二 第五节圣旨到山东三 第六节圣旨到山东四 第七节圣旨到山东五 第八节千里进军一 第九节千里进军二 第十节千里进军三 第十一节平叛一 第十二节平叛二 第十三节平叛三 第十四节平叛四 关于许思 第十五节平叛五 第十六节平叛六 第十七节平叛七 第十八节平叛之后 第五章两广风云第一节杨士骧进京 第二节春节一 第三节春节二 第四节春节三 第五节北满十八镇 第六节张孝准与蒋方震 第七节争夺山东之试探一 第八节争夺山东之试探二 第九节危机与变局一 第十节危机与变局二 第十一节危机与变局三 第十二节危机与变局四 第十三节危机与变局五 第十四节危机与变局六 第十五节黄兴入粤 第十六节肃奸 第十七节山东政务 第十八节山东提督王怀庆 第十九节莫理循与陈超 第二十节秋瑾一 第二十一节秋瑾二 第二十二节义军 第二十三节韶关会议 第二十四节灵山之战一 第二十五节灵山之战二 第二十六节平定 第二十七节龙谦与周馥 第二十八节广州会议一 低二十九节广州会议二 第三十节龙谦与秋瑾 第三十一节蒋继英与橡胶 第三十二节洪粤诚一 第三十三节洪粤诚二 第三十四节清廷 第三十五节风起一 第三十六节风起二 第三十七节广州及镇南关之变 第三十八节广州及镇南关之变二 第三十九节第十镇 第四十节考察 第四十一节勋章 奖章 纪念章 第四十二节转机 第四十三节莫理循的报告 第六章 逐鹿中原第一节慈禧之死 第二节继位为谁 第三节老袁赋闲和陆军部计划 第四节各方 第五节肘腋之变一 第六节肘腋之变二 第七节肘腋之变三 第八节肘腋之变四 第九节勘电一出天下惊一 第十节勘电一出天下惊二 第十一节动员 动员 第十二节中枢 第十三节橡胶危机 第十四节袁世凯出山及北洋军事计划 第十五节同盟会分裂 第十六节东北局势一 第十七节东北局势二 第十八节东北局势三 第十九节德州之战一 第二十节德州之战二 第二十一节德州之战三 第二十二节德州战役四 第二十三节德州之战五 第二十四节德州之战六 第二十五节德州之战七 第二十六节林家桥战役 第二十七节德州的最后一战 第二十八节战长沙一 第二十九节战长沙二 第三十节战长沙三 第三十一节锦州之战 第三十二节大势一 第三十三节大势二 第三十四节大势三 第三十五节大势四 第三十六节大势五 第三十七节大势六 第三十八节大势七 第三十九节大势八 第七章第一节北进 第二节汀泗一 第七章建国之前第三节汀泗二 第四节上海 第五节洹上 第六节武昌一 第七节武昌二 第八节湖北 第九节别离 第十节民党 第十一节进京一 第十二节进京二 第十三节重逢 第十四节构想 第十五节外蒙 第十六节整编 第十七节规劝 第十八节北洋 第十九节西南与西北 第二十节军委会 第二十一节外交 第二十二节授勋 第二十三节行刺 第二十四节风筝 写在上部结束后的话 第二十五节新生活 中部第一卷新中华第一章 大人物第一节王月蝉 第二节司徒均 第三节司徒均二 第四节方声远 第五节白瑞庭 第六节周学熙与宋晋国 第七节蒋继英 第八节连树鹏 第九节王士珍 第十节唐绍仪 第十一节伍廷芳 第十二节蔡元培 第十三节洪粤诚与宋教仁 第十四节于右任 第十五节方时俊 第十六节王明远 第二章小人物第一节郑婵 第二节叶五与吴狗子 第三节潘亮 第四节钟火星和英阡陌 第五节孟恩范与彼得 第六节许家 第三章权力中枢第一节国会一 第二节国会二 第三节国会三 第四节国会四 第五节国会五 第六节就职 第七节政府 第八节国庆日一 第九节国庆日二 第四章开国第一战第一节唐努乌梁海一 第二节唐努乌梁海二 第三节唐努乌梁海三 第四节唐努乌梁海四 第五章整肃第一节文武 第二节陈超的思考 第三节端方 第四节监狱 第五节外交 第六节家事国事 第六章出巡第一节济南 第二节齐河 第三节蒙山 第四节南京一 第五节南京二 第六节武昌 第七节太原 第七章体制与军衔 第二节军衔 第三节不是尾声的尾声 感想 第二卷一战血火第一章骰子已经转起来第一节军事代表团 第二节小洛克菲勒 第三节和平堡垒 第四节欧洲滑向战争 第五节德国的条件 第六节中国成了香饽饽 第七节要价 第八节日本 第九节实力对比 第二章青岛第一节要塞一 第二节要塞二 第三节要塞三 第四节要塞四 第五节要塞五 第三章困难的抉择第一节日本的要求 第二节中国的应对 第三节走向战争 第四章山东之战第一节海军 第二节日本的战略 第三节龙口 第四节莱州 第五节胶州湾 第六节谍战 第七节外交沙龙 第八节胶县之败 第九节秘子 第十节寺内 第十一节特种作战 第十二节反击计划 第十三节大幕拉开 第十四节末日一 第十五节末日二 第十六节末日三 第十七节末日四 第十八节末日五 第十九节视察 第五章战后第一节军事观察员的结论 第二节袁克定 第三节大隈内阁垮台 第四节军方 第五节杨度 第六节战火重燃 第七节 第八节终战协定 第六章加入一战第一节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二节美国特使 第三节总统府 第四节陆军整编 第五节海空军 第六节让步 第七节肃贪的思考 第八节南辕北辙 第九节英国特使 第十节升允 第十一节封国柱 第十二节条件 第十三节陈超和叶延冰 第十四节陈豪 第十五节波士顿协定 第十六节杂音 第七章远征军第一节局势 第二节初战一 第三节初战二 第四节普洛耶什蒂一 第五节普洛耶什蒂二 第六节罗马尼亚攻略一 第七节罗马尼亚攻略二 第八节罗马尼亚攻略三 第九节罗马尼亚攻略四 第十节回国 第十一节回国二 第十二节回国三 第十三节德军的计划 第十四节文尼察 第十五节张作相 第十六节陈豪的使命 第十七节牺牲一 第十八节牺牲二 第十九节牺牲三 第二十节波东战役一 第二十一节波东战役二 第二十二节波东战役三 第二十三节波东战役四 第八章俄国,俄国第一节北京一 第二节北京二 第三节无锡一 第四节无锡二 第五节彼得堡一 第六节彼得堡二 第七节彼得堡三 第八节彼得堡四 第九节彼得堡五 第十节彼得堡六 第十一节插曲和演变 第十二节布尔什维克 第十三节俄国战略 第十四节俄国战略二 第十五节七月 第十六节北京会议 第十七节刺杀 第十八节十月 第十九节对策 第二十节范德平 第二十一节拉帕洛会议 第二十二节王明远的疑惑 第二十三节王明远的决定 第二十四节假戏真唱 第二十五节计划 第二十六节娜塔莉亚 第二十七节爱国者联盟 第二十八节拖刀计 第二十九节文尼察之战一 第三十节文尼察之战二 第三十一节文尼察之战三 第三十二节文尼察战役之收尾 第九章俄国内战第一节焦点 第二节喀山一 第三节喀山二 第四节蓝辛,北京协定 第五节大俄罗斯国 第六节彼得留拉反了 第七节罗姆内战役一 第八节罗姆内战役二 第九节晋衔与调职 第十章新时代第一节陈豪的报告 第二节坦克 第三节家事国事天下事一 第四节家事国事天下事二 第五节家事国事天下事三 第六节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一 第七节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二 第八节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三 第九节江云的爱情一 第十节江云的爱情二 第十一节江云的爱情三 第十二节政治版 第十三节机场宣言 第十四节十年盘点一 不不是尾声的尾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不不是尾声的尾声
《蒙山军》
作者:wanglong
更新时间:2024-01-12 12:46:42
字数:1039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蒙山军 !

    由于某种原因,《蒙山军》不得不提前收束了。 最新章节全文阅读</strong>本来设计了一个不算结尾的结尾,用“十年盘点”这个题目对龙谦建国十年方方面面做一个总结,成绩和失误都拿出来晒晒,最后的结束是建国十年大阅兵。本书名为蒙山军,主线就是主人公所创的这支军队,用军队辉煌的亮相来结束,也是以的。

    但不行了。留下了一个断尾,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如果你喜欢这本书,就去想象吧,如果有一天允许了,也以续下去。

    但我觉得非常对不起追这本书的朋友们,以及那些慷慨打赏鼓励阿龙写下去的书友,有能力很神秘,06,等等等等,虽未谋面,但阿龙一直记着你们,在此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没有按照预定的构想讲完这个枯燥的故事,对不起你们了。请你们相信,阿龙不是那种有头无尾的烂人,也不是没能力写下去。我一共在网上写了三本书,前两本都是完本,不存在别的图谋。

    蒙山军的构架很大,到目前,大概进行了一半左右,中部还有龙谦退位带出的激烈权力之争以及龙谦的平民生涯,下部完全是二战背景下的设定,军方不满政府,发动了流血的军事政变,国家面临走上军事独裁的危险,龙谦不得不重新在一直支持他的将帅们的拥戴下重新出山以收拾残局……下部是对龙谦苦心打造的政体的反动,彰显了新政体在古老国度生根成长的艰难,也是龙谦梦想的破灭过程。

    重要人物的结局有必要交代给关注本书的朋友们。

    方声远在龙谦退位后继任总统,因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巨大成绩,六年后再获连任。在他第二任任期的最后一年,因为图谋和平解决东北事变,导致了军事政变的发生,被激进的青军联军官在“828”事变中枪杀于总统府,包括他的妻子和家人。

    洪粤诚因竞选总统败于方声远,辞去了科民盟主席的职务及参议院议长,重组共和党,成为最大的在野反对党领袖。“828”事变后临时出任总统,一个月后因其涉嫌操纵“828”事变被迫辞职,经特别法庭审理宣告无罪,永远离开了政坛。洪氏在下野为民后专心著述,其回忆录追忆了蒙山军反清举义至“828”事变爆发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内幕,对中华共和国的重量级人物有着犀利的评价。但书稿送审后被封杀,直至龙谦辞世才得以出版,一时间洛阳纸贵,一版再版,被译成了数十种文字,累计发行数千万册。

    陈超在龙谦退位后辞去了众议院议长职务,彻底离开了政坛。含饴弄孙,再不问政治了。他的政治才能很一般,但因其淡薄名位,在民间威望颇高,尤其在鲁南更是如此。每次回乡祭祖,都受到当地政府的隆重接待以及故乡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欢迎。

    司徒均在龙谦退位后辞去了他一直担任的总参谋长职务,出任国防大学校长,专心于军事教育,其人目光超远,追随军事科学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国防军的战略战术中。司徒均在军队地位超然,“828”事变后稳定军队的工作就是他和王明远共同完成的,激进的青军联军官对一直不是青军联成员的司徒均却充满了敬意,大概他们都算是司徒均的及门弟子,面对司徒均的破营夺权,没有人敢于反抗。热门

    王明远放弃了竞选总统的机会,专注于国防建设,在方声远出任总统后一直担任国防部长,对国防军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方声远第二任期时,俩人对于国际局势的判断和军队建设发生了矛盾,王明远被迫辞职。王的辞职是导致“828”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龙谦再度出山后,王明远再次出任国防部长,辅佐追随了一生的老长官稳定军队并在大战中出任了陆军总司令。

    叶延冰长期领导国防科技工业,1922年获元帅军衔。他领导的国防科技委员会硕果累累,第一台对空雷达,第一部电子计算机,第一枚远程制导导弹都诞生于中国。特别是经长达十五年的秘密研究,在投入了天量资金和人力的前提下,终于破解了原子武器的秘密,成为中国迫使美国签署停战协定的终极武器。

    长期担任联勤部长的宋晋国上将在龙谦退位后也选择了辞退。宋晋国是国防军后勤战线的奠基人,长期默默无闻却拥有巨大威信。退位后随龙谦寓居杭州,两家做了好邻居。寄情山水之间,宋晋国是蒙山军元老中最长寿的一个。在他百岁寿诞,政府国会及军队最高领导人亲赴杭州为其祝寿,总统手书“元勋栋梁”以赠。

    有国防军双壁之称的封国柱元帅因直接发动了“828”事变,被特别法庭禠夺军籍军衔,判处终身监禁,在龙谦去世前三个月获释,军籍和军衔也恢复了,但在新的世界大战中再没有获得带兵的机会,算是荣养晚年了。

    江云直到其意外飞机失事罹难一直执掌国安总局。龙谦退位后,其安全保卫工作一直是由江云负责的,从未出过任何意外。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国安总局成为令人闻之色变的恐怖机构,其组织运作方式成为全球各情报机构争相效仿的对象。其实,国安总局最初并不更多地介入国内政治,至少在龙谦执政的时期是如此。但后来情况变了,国安总局抓住了机会,成为左右政治局势的强大力量,方声远最初利用了它来掌控局势,但又深畏其潜在的力量,因为他发现几乎没有国安总局不知道的东西。曾计划将江云赶出这个令人生畏的秘密机构,却未能如愿,因为江云掌握着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的东西。江云根本不把方声远放在眼里,他终生效忠的只有一个人。方声远在江云亮出部分底牌后放弃了自己的计划,转而与江云合作以维护其权威。

    江云之死充满了谜团,完全是一次航空意外,但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背后有阴谋。像江云这样终生在阴谋圈中打滚的人,不能不充分考虑自己的安全,但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那次空难是一次谋杀。

    龙谦对江云有着极高的评价,其撰写挽联一时哄传天下。挽联云: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为定;名满天下,谤满天下。治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舆论认为,江云不幸早死是国家的重大损失,如果江云在,绝不会发生导致国家剧烈动荡的“828”事变。这算是对江云最高的评价。

    “828”事变牵涉到大批国防军耆宿,范德平熊勋商凤春胡宗玉等牵涉其中,这些力主请出龙谦主持大局的蒙山军元老们在龙谦重新出山后并未获得龙谦的原谅,尽管最终摆脱了牢狱之灾,但永远失去了重新披挂出征的机会。特别是熊勋元帅,是国防军装甲兵的创始人,对装甲突击有着超越世人的独到眼光,国防军在世界大战中威震欧亚的装甲雄师正是此人一手打造。因为那次在国史上留下无数谜团和惋惜的军事政变,熊勋元帅提前告别了军旅,只能枯坐家中,在报纸收音机和内部通讯中评点战局了。

    在新的世界大战中,除了吴念蓝心治瞿鸿翔等少数人外,蒙山军元老级的宿将基本退出了军队。即使他们几位,也不过是担任位高权不重的虚职,征杀疆场决战决胜的方面军司令集团军司令等职务已与其无缘了。担任那些职务的是季好古陈豪等国防军新一代将帅了。

    陈淑强烈反对龙谦辞位。夫妇俩因此闹了很长时间别扭。但龙谦离开北京定居杭州,陈淑还是跟随丈夫当起了家庭主妇,在龙谦匿名外出调研时一般陪侍左右,成为了龙谦得力的助手。她在每年不少于半年的外出调研(旅游)中亲眼国家的巨大变化,更巨大的隐忧,对于丈夫的选择有了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在“828”事变爆发后,陈淑坚决反对龙谦的再次出山,对丈夫说,你的使命业已完结,你的功勋和失误已经铭刻于历史,我坚信他们会比你处理的更好,你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但龙谦还是“被迫”出山了,陈淑只好跟着龙谦回到了久别的北京,再次成为第一夫人,但她曾居住过近十年的总统府已经物是人非了。

    龙谦长子龙振华学成归国,就职于其姨夫领导的秘密机构,成为中国原子武器研制的领军人物,是国家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是数学应用物理特别是核物理方面的权威之一,长期默默无闻但贡献极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不顾危险亲临爆心采集数据承受了过强的放射剂量,不幸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对于国家和家庭都是无挽回的损失。

    龙谦次子龙兴华在空军学院毕业后担任了海航舰载轰炸机中队长大队长副联队长。在因东北事变而引发的中日战争中跟随舰队邀战日本联合舰队,功勋赫赫,他所在的轰炸机联队是太平洋舰队最负盛名的王牌联队,成为日本联合舰队的噩梦。龙兴华中校在台湾战役最后阶段中战机中弹,自虑无法返回母舰,决然驾机撞向了日舰信浓号,壮烈牺牲。追授海军准将并授予共和国英雄勋章。

    许东翔,本书下部的主人公。跟随母亲长期生活在无锡,籍籍无名。中学毕业后因自主报考军校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但还是考取了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就此加入了国防军。他对于自己的身世早有怀疑,因为他在考取军校后异事连连,学校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照已经很难解释,连那些嚣张气盛的军二代对他也无不退避三舍,不敢正面撄其锋。这就太诡异了。母亲不过是红十字会的地方负责人,外祖父不过是无锡的社会名流,无论如何不能与那些父亲是中将上将的军二代相比。他几次追问母亲,父亲究竟是谁?!母亲坚持着她的解释:你父亲建国初就牺牲了,他是秘密战线的英雄,为了这个国家的诞生,秘密战线死了多少人,你连想都想不到。

    他在毕业前一年遇到一个空军上尉,上尉似乎是专程来,在他的宿舍跟他谈了很久,海阔天空,聊的很是开心。临走时上尉抱住他说,,就像找到了多年失散的兄弟,真是开心啊。战争肯定要打了,不过你学的是陆军,但我在空军,我们不能在战场上并肩杀敌啦。

    上尉却没有留给他自己的名字。他许东翔发现,上尉跟自己确实很像,脸型身材特别是浓密的络腮胡子……

    中日战争的结果不出许东翔的预料,随着海战的胜利和陆军夺占朝鲜并收复台湾,日本败局已定。随后就是海军对日本残酷的海上封锁和空军对日本持久的战略轰炸,日本列岛在长达9个月的高强度轰炸中几乎被炸回了石器世代……最终无条件投降。

    许东翔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一幅照片,照片的主人公是空军最著名的战斗英雄和王牌飞行员,更是极为稀少的共和国英雄勋章获得者。英烈的照片非常像他记忆深刻的那位上尉,但那个人的名字叫龙兴华,是国父次子!

    许东翔大吃一惊。

    那时他所在的部队已经开至了北部边境,战争一触即发,根本容不得他探寻究竟了。

    战争打响。许东翔少校在战前被从营长位子上调至了军部当了作战参谋,这使得他深为不满,因为这剥夺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战争对于两个大国不是一两天就以结束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少校许东翔在奉命到前沿公干时遭遇对方的反击而深陷重围,他立即接管了一个营长阵亡陷入混乱的营队,出色的指挥和身先士卒的作风立即获得了士兵们的拥戴。但他所在的部队深陷重围,生命危在旦夕。局部的牺牲往往换来全局的胜利,被方面军作为诱饵而牺牲的不止是许东翔所在的那个营,而是全团全师,上峰的命令很清楚,被围部队必须战至一兵一卒,不准突围!

    他所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失踪,引起了轩然大波。方面军司令官季好古上将对总参谋部的指示大为不满,战局处于如此关键时刻,竟然要求他从前线找到一个小小的上尉并安全护送至北京,这不是开玩笑吗?但总参谋长沉声道出了那个上尉的真实身份,大惊失色的季上将在保密电话里竟失声喊道,“我的天啊!我的天啊!”

    国家处于决战时刻,这场大战将决定世界命运。国家决不能没有龙谦,如果龙谦倒下去,好不容易整合顺当的权力结构将再次倾覆,中枢动荡,哪里还有取胜之希望?作为军方重将,季好古知道龙谦已身患绝症,长子次子的牺牲彻底摧毁了他的健康。总统也是人啊,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天怜见,总统竟然还有第三个儿子!这太好啦!季好古明白,即使出现了最不愿意情况,绝对忠于龙谦的军方依然以拥戴其子出任首脑而不至于陷入权力的争夺,因为这是唯一以使各方接受的结果。

    季好古上将亲自组织了对许东翔的营救,在损失了三架旋转翼飞机后,许东翔终于被安全接出了包围圈,在严密保护下换乘军机直飞北京……随着许东翔浮出水面,龙谦隐藏了四十年的惊天秘密即将揭开……(小说《蒙山军》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xh118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