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鹰旗下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新年祝语 一、庄生晓梦 二、新的开始 三、机械厂 四、新设想 五、来自远东的订单 六、在路上 七、远东 八、改变,现在就开始 九、改装计划 十、博洛耶维奇 十一、远东的大生意 十二、强买强卖 十三、德国造船厂 十四、投资 十五、无奈的婚约 十六、十年 十七、贪婪的威廉 十八、东非 十九、罗得西亚 二十、布拉瓦约 二一、伏击 二二、大撤退 二三、装甲舰的争论 二四、新概念 二五、俄国还是日本 二六、兵制 二七、装巡还是战巡 二八、飞机和无畏舰 二九、海军竞赛 三十、武器的进步 三一、强化德国海军 三二、混乱年代 三三、超级无畏舰 三三、海军司令部 三四、“水柜” 三五、海上示威 三六、宣战 三七、戈本号 三八、意外相遇 三九、炮战 四十、凯旋 四一、整军 四二、塞尔米亚(一) 四三、塞尔米亚(二) 四四、东北战线 四五、普热米尔(一) 四六、普热米尔(二) 四七、普热米尔(三) 四八、围点打援 四九、桑河之战 五十、目标,地中海 五一、坦克初现 五二、调整 五三、准备 五四、新兵 五五、争执 五六、自食恶果 五七、反击构思 五八、反攻 五九、突破 六十、大合围 六一、海上之王 六二、帝国结构 六三、东方来客 六四、海上破交 六五、海上突破 六六、相遇 六七、一边倒的战斗 六八、海军计划 六九、意大利(一) 七十、意大利(二) 七一、意大利(三) 七二、意大利(四) 七三、意大利(五) 七四、意大利(六) 七十五、塞尔维亚 七六、舰长 七七、马耳他(一) 七八、马耳他(二) 七九、的黎波里 八十、装甲师 八一、东方的军官生 八二、黑海 八三、比萨拉比亚(一) 八四、比萨拉比亚(二) 八五、比萨拉比亚(三) 八六、海上力量 八七、牵制作战 八八、斯卡格拉克(一) 八九、斯卡格拉克(二) 九十、斯卡格拉克(三) 九一、斯卡格拉克(四) 九二、斯卡格拉克(五) 九三、斯卡格拉克(六) 九四、斯卡格拉克(七) 九五、斯卡格拉克(八) 九六、斯卡格拉克(九) 九七、斯卡格拉克(十) 九八、斯卡格拉克(十一) 九九、斯卡格拉克(十二) 一〇〇、在船厂 一〇一、皇位与王位 一〇二、我的世界 一〇三、乌克兰 一〇四、春季攻势(一) 一〇五、春季攻势(二) 一〇六、府院 一〇七、北非 一〇八、托卜鲁克(一) 一〇九、托卜鲁克(二) 一一〇、托卜鲁克(三) 一一一、托卜鲁克(四) 一一二、日落法兰西(一) 一一三、日落法兰西(二) 一一四、日落法兰西(三) 一一五、日落法兰西(四) 一一六、日落法兰西(五) 一一七、日落法兰西(六) 一一八、日落法兰西(七) 一一九、日落法兰西(八) 一二〇、在矿山(一) 一二一、七月攻势 一二二、欧事研究会 一二三、黑海舰队 一二四、邓尼金 一二五、法国船厂 一二六、动荡 一二七、埃及战记(一) 一二八、埃及战记(二) 一二九、埃及战记(三) 一三〇、埃及战记(四) 一三一、埃及战记(五) 一三二、埃及战记(六) 一三三、埃及战记(七) 一三四、埃及战记(八) 一三五、激流(一) 一三六、激流(二) 一三七、海军新锐 一三八、海神之戟(一) 一三九、海神之戟(二) 一四〇、海神之戟(三) 一四一、海神之戟(四) 一四二、海神之戟(五) 一四三、海神之戟(六) 一四四、海神之戟(七) 一四五、海神之戟(八) 一四六、海神之戟(九) 一四七、海神之戟(十) 一四八、海神之戟(十一) 一四九、曙光 一五〇、察里津(一) 一五一、察里津(二) 一五二、察里津(三) 一五三、翻版“马歇尔”?(一) 一五四、翻版“马歇尔”?(二) 一五五、分裂 一五六、决议 一五七、乌拉尔(一) 一五八、乌拉尔(二) 一五九、休战 一六〇、市场和干预 一六一、援建计划 一六二、争端 1 2 3 4 5 6 7 8 9 10、海空对抗(一) 11、海空对抗(二) 12、海空对抗(三) 13、钦州(一) 14、钦州(二) 15、钢铁 16、军备竞赛 17、西班牙黄金(一) 18、西班牙黄金(二) 19、西班牙黄金(三) 20、西班牙黄金(四) 21、大叶尼塞战役(一) 22、大叶尼塞战役(二) 23、大叶尼塞战役(三) 24、大叶尼塞战役(四) 25、大叶尼塞战役(五) 26、日本参战 27、援助 28、淞沪之战(一) 29、淞沪之战(二) 30、支持 31、特遣舰队 32、武昌(一) 33、武昌(二) 34、河口 35、逆海(一) 36、逆海(二) 37、逆海(三) 38、利益(一) 39、利益(二) 40、骗局 41、南京(一) 42、南京(二) 43、南京(三) 44、对策 45、潜流 47、海军技术 48、海军司令部 49、购舰 50、意大利 51、钦州基地 52、相持 53、对立 54、多事的冬天 55、战争(一) 56、战争(二) 57、准备期 58、重型航母 59、高加索空战(一) 60、高加索空战(二) 61、高加索空战(三) 62、高加索空战(四) 63、战略 64、出埃及 65、印度洋 66、中国工业 67、积蓄(一) 68、积蓄(二) 69、挪威海(一) 70、挪威海(二) 71、挪威海(三) 72、挪威海(四) 73、怒海争锋(一) 74、怒海争锋(二) 75、怒海争锋(三) 76、怒海争锋(四) 77、一边倒的屠杀 78、黄色计划(一) 79、黄色计划(二) 80、目标,阿非利加(一) 81、目标,阿非利加(二) 82、重返欧洲 83、出航 84、训练 85、直布罗陀(一) 86、直布罗陀(二) 87、直布罗陀(三) 88、海啸(一) 89、海啸(二) 90、海啸(三) 91、海啸(四) 92、海啸(五) 94、海啸(六) 95、海啸(七) 96、海啸(八) 97、海啸(九) 98、海啸(十) 99、战略 100、转折(一) 101、转折(二) 102、转折(三) 103、缅甸(一) 104、缅甸(二) 105、库班战役(一) 106、库班战役(二) 107、库班战役(三) 108、库班战役(四) 109、生产 110、助力 111、漠北(一) 112、漠北(二) 113、苏门答腊(一) 114、苏门答腊(二) 115、苏门答腊(三) 116、苏门答腊(四) 117、苏门答腊(五) 118、苏门答腊(六) 119、苏门答腊(七) 120、苏门答腊(八) 121、“广西号”的沉没(一) 122、“广西号”的沉没(二) 123、海军基地 124、潜艇部队 125、出航 126、驶向战场 127、炮击 128、菲律宾(一) 129、菲律宾(二) 130、菲律宾(三) 131、菲律宾(四) 132、奇袭纽约(一) 133、奇袭纽约(二) 134、奇袭纽约(三) 135、奇袭纽约(四) 136、战略 137、超级航空母舰 138、东线的冬天 139、兵进中亚(一) 140、兵进中亚(二) 141、冰岛(一) 142、冰岛(二) 143、冰岛(三) 144、冰岛(四) 145、冰岛(五) 146、冰岛(六) 147、新秩序 148、制导火箭 149、反攻(一) 150、反攻(二) 151、反攻(三) 152、反攻(四) 153、琉球海战(一) 154、琉球海战(二) 155、琉球海战(三) 156、琉球海战(四) 157、琉球海战(五) 158、琉球海战(六) 159、琉球海战(七) 160、复仇之火(一) 161、复仇之火(二) 162、复仇之火(三) 163、复仇之火(四) 164、欧洲剧场 165、调整 166、半岛登陆 167、绝望 168、新目标 169、南洋舰队 170、对立的战略 171、东线 172、无奈的选择 173、大西洋战局 174、和平(终章)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一六〇、市场和干预
《双鹰旗下》
作者:准噶尔刀王
更新时间:2024-01-16 10:55:16
字数:496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双鹰旗下 !

    欧洲的“战后经济综合症”已经开始显现。

    与法国不同,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除了东普鲁士,奥匈除了加利西亚,其它地区基本上就没有遭受到战火的波及。

    伴随着大批的军队复员,两国的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但在短暂的“战后繁荣”之后,欧洲各国都开始面临着产品过剩,工厂开工不足,国内失业增加的问题。在战争时期,实际上由于来自军方的大量订单,使得德奥两国的工业生产都有着极大的提高,这些快速发展的行业大都集中在军工、钢铁、冶金、机械、化工和造船能与军事相关的领域,但随着军方的订单减少甚至是取消,这些企业都面临着开工不足甚至是停工的局势。

    在战争中,德奥失去了整个海外市场,由于英国和美国设置的高额关税壁垒,现在想重返美英及殖民地市场已经相当困难。在战前,德国已经垄断了美国合成染料市场和大部分的硝酸铵市场,但在战争期间,美国没收了德国的所有专利,并把它们交给了美国企业无偿使用,这造成美国在几年内涌现出杜邦、杜威等一批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再加上高额的关税壁垒,德国企业想重返北美市场已经是难上加难。

    而日本则趁战争的时机趁机在远东和东南亚开始挤占德奥市场退出后所留下的空缺,美国产品则趁此时机主导了南美市场。

    实际上,这个世界留给德奥两国的市场空间并不算大,英国人数百年的经营,建立起了庞大而封闭的殖民地市场,并把包括美国在内其它国家都排除在。英国人的经济状况由于有着庞大的殖民地市场的支撑,要比德奥两国要强得多。

    相比较之下,美国的经济运行情况要好得多,实际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它在战前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内的巨大市场,与欧洲的贸易中始终存在着巨大的逆差。欧洲的战争给美国带来了新的机会,在战争初期,美国以“中立国”的身份与各交战国进行大量的军火交易,而且这场战争还促使美国原本弱小的军事工业和造船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战前,美国的造船业年生产能力只有15万载重吨,但在短短的数所之内就提高到了年产量120万吨的水平,虽然与英国每年造船业880万吨和德国造船业每年510万吨的制造水平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已经和法国、奥匈一样,站到了第二线上。

    欧战也使得美国从战前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转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实际上,在整个欧洲战争期间,获利最大的只有美国。英国大约为战争花费了二百多亿英镑,也几乎把数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消耗一空,法国和意大利成为这场战争的输家,不光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而且还要承担巨额的战争赔偿。

    德奥两国相对要好一些,实力得到了扩张,而且还有战争赔款作为补偿,虽然战争赔款不能完全弥补两国在战争中的损失,但综合下来,反而略有赢余。

    最可怜的就是俄国,战前这个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庞大的帝国一下子损失了二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五分之一的人口,而且还陷入到了内战的泥泽中。现在内战中的俄国反而成了德奥最大的市场,两国不断地把剩余的军火的军用物资运送到乌克兰、顿河和高加索地区,再换回大量粮食、油料、肉类和工业原料。

    这极大地缓解了两国由于战后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冲击。

    经济寒潮开始慢慢袭来,由于英国在战后向全世界在抛售剩余的商船,1919年,奥匈四大造船厂除了得到了国内航运公司的26艘地中海型短途客货轮的订单外,产能近二百万吨的四大造船厂竟然没有得到一艘来自国外的轮船订单。在这种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奥匈国内的小型造船厂纷纷倒闭,而与造船业相关连的机械制造企业也都陷入困境。

    而海军方面则在向全世界兜售在法国还没完成舾装的八艘主力舰。

    战争已经结束,奥匈海军可无力负担如此众多的主力舰的养护费用和日常开销。

    由于急于开拓海外市场,避免使国内经济陷入衰退,李海顿在构想运用国家干预的方式。与英美的纯自由竞争式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德国工业在发展中一直有着政府干预的影子,组建出一些实力雄厚的财团,以促进和加强德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财团经济的形成从本质上来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比如说克虏伯的装甲钢生产,由于与德国海军达成了供应协议,克虏伯财团才能在数年之内就形成了年产50万吨装甲钢的生产能力,这在英美自由竞争经济模式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英美经济模式中,企业要承担投资所造成的一切风险,而德国方面由于政府的采购保证,已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当然,这有时候也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而奥匈帝国所采用的经济模式几乎与德国一脉相承,不过,李海顿为了保证企业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一直在强调每个行业最少要保持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存在。即使伊斯莱亚财团已经是整个帝国内最大的垄断性财团。

    比如装甲钢采购,一直由林茨钢铁厂和卡尔森钢铁厂在相互竞争,中标企业只能得到订单的百分之八十,剩余的订单则要保证另一家工厂的生产。

    德奥所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有点类似于介于垄断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模式方式,这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海外竞争力,弊端是不利于小型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这也是德意志民族本身的一些弱点,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生活严谨的德意志人远落后于热情奔放的拉丁民族。

    现在,为了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李海顿开始向北洋政府在积极地推销他的国家干预经济计划。

    采用的方法说来有些可笑,正是他盗用的所谓“苏联援建”方式。

    i1153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