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景炎二年的飓风 第二章一个虚弱的声音 第三章道士、太监和皇帝 第四章听息 第五章琼州、刘师勇 第六章采石之战 第七章陛下爱玩 第八章陛下的健身术 第九章陛下的玩具(一) 第十章陛下的玩具(二) 第十一章陛下的玩具(三) 第十二章陆夫子的惊异 第十三章夕阳斜下 第十四章陛下又来了 第十五章议 第十六章定议 第十七章练兵、杜浒 第十八章宋瑞(一) 第十九章宋瑞(二) 第二十章宋瑞(三) 第二十一章密议 第二十二章历史的脚步 第二十三章大都 第二十四章大都(二) 第二十五章忙碌 第二十六章等待 第二十七章苦恼 第二十八章抉择 第二十九章猜测 第三十章猜测(二) 第三十一章猜测(三) 第三十二章山之战(一) 第三十三章山之战(二) 第三十四章山之战(三) 第三十五章山之战(四) 第三十六章山之战(五) 第三十七章山之战(六) 第三十八章山之战(七) 第三十九章张弘正 第四十章端平入洛 第四十一章掺沙 第四十二章军队 第四十三章最强军 第四十四章水陆之争 第四十五章督军 第四十六章再撼 第四十七章阅军 第四十八章波澜 第四十九章币制 第五十章出动 第五十一章抢劫 第五十二章经济霸权 第五十三章军纪 第五十四章观念 第五十五章张弘范 第五十六章张弘范(二) 第五十七章汗位之途 第五十八章汗位之途(二) 第五十九章汗位之途(三) 第六十章帝位之途(四) 第六十一章汗位之途(五) 第六十二章裂痕 第六十三章裂痕(二) 第六十四章裂痕(三) 第六十五章帝国的无奈 第六十六章帝国的无奈(二) 第六十七章震动 第六十八章论人 第六十九章镇之以静 第七十章帝心 第七十一章机心 第七十二章计划 第七十三章军议 第七十四章动员 第七十五章小挫 第七十六章评价 第七十七章答案 第七十八章鲁斋 第七十九章背影 第八十章劝说 第八十一章纷乱 第八十二章孺子可教 第八十三章文武之议 第八十四章地 第八十五章心态 第八十六章挫折 第八十七章宋版书 第八十八章名士 第八十九章教育与民政 第九十章利 第九十一章银币 第九十二章吏治 第九十三章景炎改制 第九十四章东的悲剧 第九十五章景炎至宝 第九十六章军事法庭 第九十七章帝陵搏杀 第九十八章帝国之辱 第九十九章影子们的秘密 第一百章陛下哆嗦了 第一百0一章预言 第一百0二章范文虎的烦恼 第一百0三章解惑 第一百0四章乱场 第一百0五章还是心态 第一百0六章粮食 第一百0七章龙凤之宝 第一百0八章生意 第一百0九章海权意识 第一百一十章北元的危机 第一百一十一章兵马未动 第一百一十二章南下之议 第一百一十三章军功之议 第一百一十四章嫌疑 第一百一十五章心思 第一百一十一章新军功授田 第一百一十七章陛下很坏 第一百一十八章军中较技 第一百一十九章统购统销 第一百二十章见闻 第一百二十一章军中编制 第一百二十二章战前 第一百二十三章前奏 第一百二十四章守城之战 第一百二十五章诱敌 第一百二十六章还是观念 第一百二十七章盘算 第一百二十八章海战 第一百二十九章勾心 第一百三十章斗角 第一百三十一章还债 第一百三十二章新闻出版 第一百三十三章春游 第一百三十四章由厢而募 第一百三十五章血色 第一百三十六章民团一旅 第一百三十七章陛下之恨 第一百三十八章海上絮语 第一百三十九章权衡 第一百四十章全真教 第一百四十一章骑兵 第一百四十二章雷州 第一百四十三章史格 第一百四十四章遂溪混战 第一百四十五章南方策略 第一百四十六章内外有别 第一百四十七章攻心为上 第一百四十八章隐藏的名人 第一百四十九章过渡 第一百五十章承压 第一百五十一章布局 第一百五十二章围城 第一百五十三章畲汉之间 第一百五十四章包围 第一百五十五章围歼 第一百五十六章暗询 第一百五十七章童子竞技 第一百五十八章族群 第一百五十九章融合 第一百六十章远 第一百六十一章牵线 第一百六十二章改变 第一百六十三章“仁慈” 第一百六十四章鬼门关 第一百六十五章工程院 第一百六十六章应对 第一百六十七章坚壁清野 第一百六十八章对话 第一百六十九章出兵 第一百七十章龙岩 第一百七十一章择师 第一百七十二章李恒的计划 第一百七十三章断句之法 第一百七十四章南剑(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南剑(二) 第一百七十六章南剑(三) 第一百七十七章迟疑 第一百七十八章馊主意 第一百七十九章都督府 第一百八十章错失 第一百八十一章李恒之死 第一百八十二章帝国教育体系 第一百八十三章义务教育 第一百八十四章死地 第一百八十五章战后 第一百八十六章连环套 第一百八十七章安排 第一百八十八章交代 第一百八十九章广南(一) 第一百九十章广南(二) 第一百九十一章帝国国债 第一百九十二章借之用 第一百九十三章暗渡陈仓 第一百九十四章缘由 第一百九十五章一字之信 第一百九十六章证实 第一百九十七章戍卒 第一百九十八章阵前之语 第一百九十九章赣州 第二百章赣州(二) 第二百0一章广州 第二百0二章授意 第二百0三章三个见解(一) 第二百0四章三个见解(二) 第二百0五章三个见解(三) 第二百0六章三个见解(四) 第二百0七章逆天背后 第二百0八章宝行 第二百0九章又见血色 第二百一十章拔刺之策 第二百一十一章结业典礼 第二百一十二章下问 第二百一十三章帝国核心政策(一) 第二百一十四章帝国核心政策(二) 第二百一十五章师生夜话 第二百一十六章乾纲独断 第二百一十七章闲话 第二百一十八章聚将 第二百一十九章警示 第二百二十章政治一 第二百二十一章政治二 第二百二十二章政治三 第二百二十三章政治四 第二百二十四章政治五 第二百二十五章政治六 第二百二十六章辩解 第二百二十七章家事 第二百二十八章暗算 第二百二十九章另一种准备 第二百三十章君之殇 第二百三十一章策应 第二百三十二章虚实真假 第二百三十三章断源计划 第二百三十四章宗教政策一 第二百三十五章宗教政策二 第二百三十三章宗教政策三 第二百三十七章修真之法 第二百三十八章陛下所 第二百三十九章陛下所图二 第二百四十章第一手 第二百四十一章另一手 第二百四十二章也是改制 第二百四十三章钱币之制 第二百三十三章算计 第二百四十五章隆中策 第二百四十六章战时体制 第二百四十七章战时体制二 第二百四十八章兵役之制 第二百四十九章兵役之制二 第二百五十章暗示 第二百五十一章一叶知秋 第二百五十二章忧患意识 第二百五十三章重任 第二百五十四章国策之弊 第二百五十五章死而后生 第二百五十六章理由 第二百五十七章未雨绸缪 第二百五十八章论策 第二百五十九章真正的高人 第二百六十章工厂 第二百六十一章军需采购 第二百六十二章军械之要 第二百六十三章军工改革 第二百六十四章临安 第二百六十五章 苏刘义 第二百六十六章 赵与珞 第二百六十七章 “野心” 第二百六十八章 财政预算 第二百六十九章 分权?分工? 第二百七十章 再论 第二百七十一章 困惑 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军力之谜 第二百七十三章 信心 第二百七十四章 点将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另一种无奈 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水一朝 第二百七十七章 策略(一) 第二百七十七章 策略(二) 第二百七十九章 经略西南(上) 第二百八十章 经略西南(下) 第二百八十一章 战时经济政策(上) 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时经济政策(下) 第二百八十三章 规矩 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跳 第二百八十五章 教育规划 第二百八十六章 依法治国(上) 第二百八十六章附录 第二百八十七章 依法治国(下) 第二百八十八章 秦制之谜 第二百八十九章 会盟 第二百九十章 医院 第二百九十章 附录 第二百九十一章 荆襄(上) 第二百九十一章 附录 第二百九十一章荆襄上 第二百九十二章 荆襄(中) 第二百九十三章 荆襄(下) 第二百九十三章附录 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忍 第二百九十五章 工兵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工开物 第二百九十六章 随笔 第二百九十七章 荣休之制 第二百九十七章附录 第二百九十八章 国学之考 第二百九十八章附录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太学之制 第三百章 松江行规 第三百章附录 第三百0一章 先见之明 第三百0二章 歉疚 第三百0二章附录 第三百0三章 序幕 第三百0四章 序幕(二) 随笔 第三百0五章 御史台 第三百0六章 转折 第三百0七章 弃局 第三百0八章 出鞘(上) 第三百0九章 出鞘(下) 第三百一0章 黑手 第四卷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八十四章死地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作者:西南北无家
更新时间:2024-01-22 07:08:45
字数:778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宋景炎九年春,当以谢枋得、刘鼎孙领衔的国学院,遵照陛下的旨意,向行朝递上一份相对完整的帝国十年义务教育规制草案时,陆秀夫知道,他的好学生真的是在民政上开始下手了。(百度搜索读看看

    陆秀夫非常理解国学院的热切之心。作为圣人的理想,教化天下是每一个真正士林之人的梦。就是他自己,当初在被陈宜中排挤出朝廷之时,在乡下也以教授童子为乐。但千百年来,要真正做到这点,难度却太大了。现在,当这个自圣人以下的千古梦想真的有可能在这个煌煌大宋朝实现时,夫子们怎么会不群情激动呢?

    可兴奋归兴奋,陆秀夫也知道,要完全实现这个前所未有的规划,行朝势必要加大在其中的投入,而现在是在战时,并不是执行这个草案的最佳时机。

    作为帝国的管家,陆秀夫和赵与珞更多的是冷静。他们在一起商议过后,为了这个新的朝廷规制,又与谢枋得和刘鼎孙一起,共同觐见了陛下。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东的这个规划和历代的做法差别太大了,别人怎么会那么支持你?

    其实这并不复杂,因为后世的很多做法,古人早已有之,后人真的没有多少新意,新的只是知识。

    你比如说学校里的“升级”或“留级”这个概念,在宋代的学校,它就叫“岁升”。

    而标准化的教学与考核,也早已于中国古代存在。最著名的标准化课本,就是“四五经”。历代学习的,更是过去的什么“经义”。就是古代学校里考试,都和后世一样不少。而所谓的假期,也同样还是过去的做法。

    事实上,东的举措,在四位夫子眼里,只有三个真正的改变:一是学制的固定化,即总体十四年的学习过程。二就是县学、郡学的扩大化,也就是所有能上学的孩子全上学。这并不是多大的事,县里的一小、二小、n个小,包括郡学的一中、二中、n个中,你多设点,也就那么回事。行朝不早已将琼州、流求两地的孩子都招进学校了吗?

    到了太学,由于牵涉到科举,这才有点问题,但现在根本还轮不到。中学都还没毕业生,大学生?五、六年之后再说吧,你有时间。

    东当然知道,实现整个帝国十年义务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为此所定的步骤,一是先订立整个帝国新的教育框架,二就是强制性普及小学教育,其次才是义务层面上的中学教育。百度搜索读看看)而对于其中的种种内容,包括各级学校所设的课程,他都认为并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在他的看法里面,这些都可以在以后,用朝廷的一纸诏令加以填充。咱更不会让咱的大学里面,整天学什么“四五经”。

    陆秀夫和老赵实际上最担心的是朝廷花费。因为他们都知道,朝廷过去在州一级的学校之中,“州置教授二员”,如果现在按新规制,让所有愿意继续上学的孩子再进入到郡学,这个郡学的规模就不是两个“教授”能承担的,必然要扩充的很大,朝廷未必能承受的起。所以当着老谢和刘鼎孙面,他们提出了战时国用不足问题,并建议将这个新的规制暂缓执行。

    但东摆了摆手:“老师,赵大人,从琼州和流求所报来看,县学的设立,朝廷并没有多大的花费。”

    自从朝廷下令设立学校以来,各地建学的速度非常快,朝廷根本没有花多少钱,这的确要归于整个宋代的崇文风尚。

    “朝廷真正承担的,是学校中教习们的俸禄。但这却给了跟随朝廷的学子们很好的安置。”

    陆秀夫和老赵,包括谢枋得、刘鼎孙都点了点头,这些情况,他们是最了解的。说实话,这也部分解决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朕认为,郡学的设立,也并不会有太多的花费,朝廷现在并没有多少郡,至于以后,各地更可以一个一个慢慢来。”

    琼州、流求现在就那么几个郡,而以后新占领之地?您就先从小学开始吧,咱还有五年的缓冲期,来得及。

    “如果户部仍然觉得花费很大,国学院可以拟订,学子们的学费按例免除,课本之费,让他们自己出。但这个课本费用,户部和国学院要严格审订,朕要亲自核准。”

    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教辅的弊病,但还是先防患于未然吧。

    老赵一听,抢先点了点头。“臣赞同陛下之议。”

    “对于太学,朕的看法是这样,过去三舍法的人数限制应该保留,朝廷先给所有跟随的海上学子一个恩例,那就是他们都可以直接在其中学习。结业之后,先充实于各地的县学和郡学。”

    陆秀夫等人都明白了啊,虽说是教化天下,可小鬼头这也是在彻底解决跟随行朝的学子们出路问题。

    帝国新的教育规制于景炎九年制定,当然,它的完善是在以后逐步实现的,因为现在还有太多的内容没有体现在这个规制草案中。

    但陆秀夫、赵与珞,包括谢枋得和刘鼎孙,是无法了解小鬼头心中所想的,就是行朝所有的人,也完全不知道帝国陛下内心里更隐秘的打算。

    东如此所为,其真正的目的,除了开启民智,也就是所谓的“教化天下”,他还要对付的另一个目标,却是过去的科举制。因为在他的看法里面,之所以过去的科举制死亡,就是它与“教化天下”,根本是不相容的。

    当东在这个争霸天下的游戏中,似乎不务正业地正处理完全不相干的教育之事时,他其实已经快把另一个人逼入了绝境。

    卢世荣是在至元二十年冬被忽必烈正式任命为北元中右丞的,与他同时被任命的,还有安童这个右丞相。

    只有当他上任之后,卢世荣才发现,他被桑哥这个鸟人给害了。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棘手到不能再棘手的局面。

    虽然事先想的非常完美,但当真的做起来时,卢世荣才体会到,他所要做的事情,其难度绝不是一般的大。

    在他原先的看法里面,盐、铁等产品的“常平与官卖”之法,是绝对能为朝廷带来厚利的,因为他自己有这个“体验”。可真正实施的时候,他所面对的阻力,大的异乎寻常。这是由于他的对手,实际上就像他自己说的,都是“官豪”。

    你比如说盐法,朝廷固然在他拉着大汗的虎皮之下,也放出了很多的盐引,但别人就是囤积停售,致使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这还不算什么,更多的人是完全不买他的帐,而且这些人都还不是一般的人。

    就是他借鉴前朝的“青苗法”所提出的贷钱给贫民,也受到了强烈地抵制。因为他放了贷,别人就没法放贷了。

    元代一个极为流行的高利贷,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羊羔利”,它的特点就三个字:“岁加倍”。

    我们的卢居士实际上是在断了别人的财路,他又如何不得到别人的抵制呢?

    但此时最令卢世荣恐惧的是,朝廷主要赋税之地、两浙,实际上由于琼州水师在大江上的活动,使得来自其中的税赋,不仅时断时续,而且即使是送到燕京之地的,也多是宝钞,粮食、布帛等实物,根本没有多少。这根本就不是他在进入朝廷以前所能知道的,也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这种情况,不仅对朝廷的财政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使京师的百物愈贵。天下之人的怨恨,也就全指向了他。

    不仅如此,卢世荣面临的压力还一直很大,因为忽必烈一再催促他尽快改进朝廷岁入的状况。可他再有能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卢世荣已经在夜里经常惊醒,他更看见了自己最可怕的结局。但既然上了船,就下不去了,也许只能就此一搏。

    在反复考虑之后,他在老忽的面前说道:“大汗,臣之行事,多为人所怨,其后必有垢臣者,臣实惧焉。”

    忽必烈的脸沉了下来:“卿所言差矣,有朕在,何人敢如此。”

    他冷冷地看了看卢世荣:“卿之所奏,当行则行之,不必顾忌。朕会命安童给你增加宿卫。”

    卢世荣擦了擦脸上的汗,在试探过大汗之后,他的心中稍微一定。

    “臣谢大汗眷顾,但臣有一事需请大汗圣裁。朝廷理财,需用懂得理财之人。而这样的人,过去都在阿合马门下,现他们均被罢斥。臣欲择其中可用之人为朝廷所用,然又惧有人指责臣用罪人,故此恳请大汗圣断。”

    忽必烈定定地看了看这个下面之人,在停了一下之后,他缓缓言道:“卿不必如此所言,能为朝廷所用之人,朕自当用之。你可将这些人的名单,一并给朕报上来。”

    卢世荣之所以提出这点,是他发现,在经历了阿合马之事的清洗后,现在朝廷中均是外行,根本没有多少人懂得理财。而他作为官场的“初哥”,手下没人,很多事情就完全无法实施。但这个懂得理财之人从哪里找?过去他们全在死胖子的门下,自己也只有借助他们了。

    卢世荣其实也就是在冒险一搏,他也实在是没有退路了。但这个提议,却彻底将他至于死地,因为别人早已在寻找收拾他的借口。

    忽必烈的确在随后和安童的交代中,要他给卢世荣增加侍卫。但安童在他的交代过程中,却从大汗的眼神里看到了游移和不定。

    老忽是非常明白有些事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