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景炎二年的飓风 第二章一个虚弱的声音 第三章道士、太监和皇帝 第四章听息 第五章琼州、刘师勇 第六章采石之战 第七章陛下爱玩 第八章陛下的健身术 第九章陛下的玩具(一) 第十章陛下的玩具(二) 第十一章陛下的玩具(三) 第十二章陆夫子的惊异 第十三章夕阳斜下 第十四章陛下又来了 第十五章议 第十六章定议 第十七章练兵、杜浒 第十八章宋瑞(一) 第十九章宋瑞(二) 第二十章宋瑞(三) 第二十一章密议 第二十二章历史的脚步 第二十三章大都 第二十四章大都(二) 第二十五章忙碌 第二十六章等待 第二十七章苦恼 第二十八章抉择 第二十九章猜测 第三十章猜测(二) 第三十一章猜测(三) 第三十二章山之战(一) 第三十三章山之战(二) 第三十四章山之战(三) 第三十五章山之战(四) 第三十六章山之战(五) 第三十七章山之战(六) 第三十八章山之战(七) 第三十九章张弘正 第四十章端平入洛 第四十一章掺沙 第四十二章军队 第四十三章最强军 第四十四章水陆之争 第四十五章督军 第四十六章再撼 第四十七章阅军 第四十八章波澜 第四十九章币制 第五十章出动 第五十一章抢劫 第五十二章经济霸权 第五十三章军纪 第五十四章观念 第五十五章张弘范 第五十六章张弘范(二) 第五十七章汗位之途 第五十八章汗位之途(二) 第五十九章汗位之途(三) 第六十章帝位之途(四) 第六十一章汗位之途(五) 第六十二章裂痕 第六十三章裂痕(二) 第六十四章裂痕(三) 第六十五章帝国的无奈 第六十六章帝国的无奈(二) 第六十七章震动 第六十八章论人 第六十九章镇之以静 第七十章帝心 第七十一章机心 第七十二章计划 第七十三章军议 第七十四章动员 第七十五章小挫 第七十六章评价 第七十七章答案 第七十八章鲁斋 第七十九章背影 第八十章劝说 第八十一章纷乱 第八十二章孺子可教 第八十三章文武之议 第八十四章地 第八十五章心态 第八十六章挫折 第八十七章宋版书 第八十八章名士 第八十九章教育与民政 第九十章利 第九十一章银币 第九十二章吏治 第九十三章景炎改制 第九十四章东的悲剧 第九十五章景炎至宝 第九十六章军事法庭 第九十七章帝陵搏杀 第九十八章帝国之辱 第九十九章影子们的秘密 第一百章陛下哆嗦了 第一百0一章预言 第一百0二章范文虎的烦恼 第一百0三章解惑 第一百0四章乱场 第一百0五章还是心态 第一百0六章粮食 第一百0七章龙凤之宝 第一百0八章生意 第一百0九章海权意识 第一百一十章北元的危机 第一百一十一章兵马未动 第一百一十二章南下之议 第一百一十三章军功之议 第一百一十四章嫌疑 第一百一十五章心思 第一百一十一章新军功授田 第一百一十七章陛下很坏 第一百一十八章军中较技 第一百一十九章统购统销 第一百二十章见闻 第一百二十一章军中编制 第一百二十二章战前 第一百二十三章前奏 第一百二十四章守城之战 第一百二十五章诱敌 第一百二十六章还是观念 第一百二十七章盘算 第一百二十八章海战 第一百二十九章勾心 第一百三十章斗角 第一百三十一章还债 第一百三十二章新闻出版 第一百三十三章春游 第一百三十四章由厢而募 第一百三十五章血色 第一百三十六章民团一旅 第一百三十七章陛下之恨 第一百三十八章海上絮语 第一百三十九章权衡 第一百四十章全真教 第一百四十一章骑兵 第一百四十二章雷州 第一百四十三章史格 第一百四十四章遂溪混战 第一百四十五章南方策略 第一百四十六章内外有别 第一百四十七章攻心为上 第一百四十八章隐藏的名人 第一百四十九章过渡 第一百五十章承压 第一百五十一章布局 第一百五十二章围城 第一百五十三章畲汉之间 第一百五十四章包围 第一百五十五章围歼 第一百五十六章暗询 第一百五十七章童子竞技 第一百五十八章族群 第一百五十九章融合 第一百六十章远 第一百六十一章牵线 第一百六十二章改变 第一百六十三章“仁慈” 第一百六十四章鬼门关 第一百六十五章工程院 第一百六十六章应对 第一百六十七章坚壁清野 第一百六十八章对话 第一百六十九章出兵 第一百七十章龙岩 第一百七十一章择师 第一百七十二章李恒的计划 第一百七十三章断句之法 第一百七十四章南剑(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南剑(二) 第一百七十六章南剑(三) 第一百七十七章迟疑 第一百七十八章馊主意 第一百七十九章都督府 第一百八十章错失 第一百八十一章李恒之死 第一百八十二章帝国教育体系 第一百八十三章义务教育 第一百八十四章死地 第一百八十五章战后 第一百八十六章连环套 第一百八十七章安排 第一百八十八章交代 第一百八十九章广南(一) 第一百九十章广南(二) 第一百九十一章帝国国债 第一百九十二章借之用 第一百九十三章暗渡陈仓 第一百九十四章缘由 第一百九十五章一字之信 第一百九十六章证实 第一百九十七章戍卒 第一百九十八章阵前之语 第一百九十九章赣州 第二百章赣州(二) 第二百0一章广州 第二百0二章授意 第二百0三章三个见解(一) 第二百0四章三个见解(二) 第二百0五章三个见解(三) 第二百0六章三个见解(四) 第二百0七章逆天背后 第二百0八章宝行 第二百0九章又见血色 第二百一十章拔刺之策 第二百一十一章结业典礼 第二百一十二章下问 第二百一十三章帝国核心政策(一) 第二百一十四章帝国核心政策(二) 第二百一十五章师生夜话 第二百一十六章乾纲独断 第二百一十七章闲话 第二百一十八章聚将 第二百一十九章警示 第二百二十章政治一 第二百二十一章政治二 第二百二十二章政治三 第二百二十三章政治四 第二百二十四章政治五 第二百二十五章政治六 第二百二十六章辩解 第二百二十七章家事 第二百二十八章暗算 第二百二十九章另一种准备 第二百三十章君之殇 第二百三十一章策应 第二百三十二章虚实真假 第二百三十三章断源计划 第二百三十四章宗教政策一 第二百三十五章宗教政策二 第二百三十三章宗教政策三 第二百三十七章修真之法 第二百三十八章陛下所 第二百三十九章陛下所图二 第二百四十章第一手 第二百四十一章另一手 第二百四十二章也是改制 第二百四十三章钱币之制 第二百三十三章算计 第二百四十五章隆中策 第二百四十六章战时体制 第二百四十七章战时体制二 第二百四十八章兵役之制 第二百四十九章兵役之制二 第二百五十章暗示 第二百五十一章一叶知秋 第二百五十二章忧患意识 第二百五十三章重任 第二百五十四章国策之弊 第二百五十五章死而后生 第二百五十六章理由 第二百五十七章未雨绸缪 第二百五十八章论策 第二百五十九章真正的高人 第二百六十章工厂 第二百六十一章军需采购 第二百六十二章军械之要 第二百六十三章军工改革 第二百六十四章临安 第二百六十五章 苏刘义 第二百六十六章 赵与珞 第二百六十七章 “野心” 第二百六十八章 财政预算 第二百六十九章 分权?分工? 第二百七十章 再论 第二百七十一章 困惑 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军力之谜 第二百七十三章 信心 第二百七十四章 点将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另一种无奈 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水一朝 第二百七十七章 策略(一) 第二百七十七章 策略(二) 第二百七十九章 经略西南(上) 第二百八十章 经略西南(下) 第二百八十一章 战时经济政策(上) 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时经济政策(下) 第二百八十三章 规矩 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跳 第二百八十五章 教育规划 第二百八十六章 依法治国(上) 第二百八十六章附录 第二百八十七章 依法治国(下) 第二百八十八章 秦制之谜 第二百八十九章 会盟 第二百九十章 医院 第二百九十章 附录 第二百九十一章 荆襄(上) 第二百九十一章 附录 第二百九十一章荆襄上 第二百九十二章 荆襄(中) 第二百九十三章 荆襄(下) 第二百九十三章附录 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忍 第二百九十五章 工兵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工开物 第二百九十六章 随笔 第二百九十七章 荣休之制 第二百九十七章附录 第二百九十八章 国学之考 第二百九十八章附录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太学之制 第三百章 松江行规 第三百章附录 第三百0一章 先见之明 第三百0二章 歉疚 第三百0二章附录 第三百0三章 序幕 第三百0四章 序幕(二) 随笔 第三百0五章 御史台 第三百0六章 转折 第三百0七章 弃局 第三百0八章 出鞘(上) 第三百0九章 出鞘(下) 第三百一0章 黑手 第四卷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百五十三章重任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作者:西南北无家
更新时间:2024-01-22 07:09:31
字数:845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苏刘义再度见到陛下,是在景炎十二年的年末。此次他是与苏景瞻、刘黼三人同时奉诏回的广州。

    帝国陛下在文官面前,虽然有时候也不上道,但总体上还算是中规中矩。而他对着苏刘义就不同了。

    一见面,他就不怀好意地笑道:“刘义将军,朕可好长时间没见你了,听说你现在生意做的越来越大啊。”

    苏刘义的笑容也够邪:“陛下取笑了,臣这也是在成人之美。”

    帝国陛下先眨了眨眼睛,后颔首:“成人之美乃君子所为也,这样的事不可不做。”

    “陛下圣明。”苏黑手一派正经地言道。

    边上的苏景瞻、刘黼听着这两人的对答是直翻白眼。

    早就听说在兵部的人当中,陛下对苏刘义最好,今日一见,果不其然。这两人掺和在一起,简直就是四个字:臭味相投。

    苏夫子和刘夫子其实知道陛下和苏刘义说的是什么事。

    帝国的国债和宝行这两个举措于泉州试行以后,开始时取得的成效是完全不同的。简单地说,国债很大,宝行则一般般。

    国债的成果很大,是由于苏景瞻等人实际上采取的是“摊派”做法。而“摊派”是帝国历史上的经典套路,官员们个个驾轻就熟。

    事实上,不要讲什么利钱,仅仅对于国债的钱到底最后能不能舀回来?泉州的商人们内心里就一直很嘀咕。这真的并不能怪他们。

    如此就导致了他们在私下里采取了另外的做法,一是想方设法把这些国债换成现钱,而且是不计利钱,甚至是打折将其兑换。无法将其换成现钱的,则又在生意中千方百计地将它用出去。

    这就是大宋所谓的国债后来在市面上流通开始时的原因。

    当然,有聪明人不仅乐意,更从其中看到了“利”,于是他们就“趁火打劫”,尽力按最低的折扣搜刮了这个国债,从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获得了几成的利。

    如果“国债”朝廷还能明目张胆地“摊派”,强制性要求将钱存放到宝行中则必不可行,如此势必造成人心动荡。

    帝国陛下就曾在他的圣旨中强调:各地官员在此事上,绝对不允许强制。

    因为他很明白,任何一项新的举措要在时代完全展开,并取得非常大的成效,都不会立騀见影,这源自于它需要有一个取得世人信任的过程。

    而过去之人还有一种普遍的心态:放在别人哪里的钱,哪有纂在自己手上让人安心呢?

    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拉存款”最多的,竟然是苏刘义。

    “苏大督军”肯定也不会亲自带人来办存款,而是往往写了张条子,附上一面铜牌,就让人直接去泉州找他的本家苏景瞻。

    兵部的将领们现在都或多或少明白陛下弄国债和宝行的用意,且苏刘义也并没有刻意地去过问这个事,因为他绝对是除宋瑞外,最早明白陛下“文武分途”真意的兵部之人。像这种民政上的事,他根本不会去插手。

    事情的起因是,当宋军舀下福建路和广南东路,又掌握了部分江南西路后,已经有明眼人看出,他们很有可能会随时东下,复国临安。

    等到了行朝完全控制了江南西路,并席卷了荆湖南路,整个东南地区顿时大震。这时候,脑袋再不好使的人也看出,江南已被完全围困,宋军东下,指日可待。

    在这种情况下,像郑师爷和李将官那样早已走人的也就算了,没走掉的,且心又“活”点的人必然会做一件事,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找关系”。

    尤其是新附军的许多将领,这时候除了少数人,还有谁认为那个范文虎靠得住?

    “苏先生”是过去老帅府里的“贵客”,又是大名鼎鼎的“三苏”后人,更是现在“端宗陛下”的心腹爱将,和他拉上关系,这里面的好处用脚后跟想都知道。

    过去私下里得到苏刘义授予铜牌之人,自然将它纂得更紧,生怕丢了,在他们的眼里,如今它很可能就是“免死金牌”。而没有的人,则千方百计地要弄到一块。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福建的战事基本没有,可“苏先生”的访客始终不少。

    苏刘义将这些情况密报陛下,而陛下给他回复则是:

    “不妨明言,朝廷除范文虎等极少数人外,一律不杀,但所有人必须交出队伍,由朝廷重新整编。新附军的将领中如有刘义将军认为可用之人,可以留用,不可用的,让他们回家做田家翁。”

    有了如此“圣旨”,苏黑手的门自然就开得更大了。而另一方面,通常伴随这类事情所惯有的礼金也就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他的面前。

    咹,国人的有些陋习恐怕怪不到百姓头上吧?历代以来,他们手里有几个钱?要查根,怕还是要问士大夫。

    苏刘义很头痛。

    不收吧,别人看他的眼神,渀佛他前面说的全是在敷衍,这不利于分化瓦解新附军的大计。而收下,这不仅严重违反军中的军纪,且陛下还对此类事情极为厌恶,搞不好他真的将你送上军事法庭。

    他当然清楚,如今这位“圣上”是非常狡诈的,张达、方兴之事早已表明,他就是对你再好,再想用你,也不会给你来什么法外开恩。只要军事法**众人议定,他立刻就照本宣科,反正是其他人的公议,“对”与“错”他全都置身事外。

    为了这种事上军事法庭,像苏刘义这样的人,他伤不起这种面子,这比当众杀了他还要难堪。

    而另一方面,他现在也真的看不上这些礼金。朝廷已定的补偿不提,仅一场翁州战事下来,摊到他这个守城主将身上的军功都很大。

    这家伙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于是就忽悠送礼的人将礼金存入宝行。

    “军中规矩大,即使陛下自己都说,他也不可不守。恕在下职责所在,不能接受。”

    别人的心里刚一沉,就见这位大权在握的端宗皇帝爱将又笑咪咪地说道:

    “但在下可以指点一条明路。宝行乃陛下亲自谋划,虽然眼下还在试行,但假如你们能把钱放在里面,这不仅表明自己早已在奉旨,陛下和朝廷更会记在心上。更何况,朝廷一段时间之后还会给利钱。即使真有急用,也可随时取出。如此美事,万不可不查啊。”

    苏刘义“语重心长”的一说,好家伙,随后很快就有很多人从他那里请了手札,将铜钱、乃至于金、银存放到泉州的帝国宝行,甚至不惜从别处运来存放。

    事实上,所有存钱的人根本没想什么利钱,甚至连放进去的钱也没准备舀回来,因为他们都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了这个事情:这是在以钱换命。

    当然,等他们真的理解这件事,那是后话了。

    如此一来的后果是,当不断地有人进入宝行,显然还是携带“重金”进入时,这就给其它人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又有人也开始进去了,而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敢吃螃蟹的人多了,才会人人都来吃,并且随后各个交口称赞它是美味。

    早已是“老江湖”的苏黑手,将这些事情都原原本本奏报了陛下。

    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奏报,从另一个方面促使帝国陛下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帝国兵部,作战室。

    高桂正在为陛下、文天祥、刘师勇、茅湘和其它一干将领在地图上解说。

    “……沿江各镇,均在我水师的威胁、控制之下,禁军舀下江南东路和两浙路,已是囊中取物。现荆湖南路的战事已基本平息,所以参谋院认为,禁军东下的时机已到。”

    “根据的陛下意思,兵部和参谋院拟划如下:鉴于荆湖地区地处大江中游,位置极为重要,兵部将以江淮军为主力,组成荆湖都督府。另以第一师为基,组成新的东南都督府。”

    “新东南都督府的首要目标是,在舀下整个东南之地后,以建康(南京)为中心,全力巩固沿江的防卫,确保江东和两浙之地的安全。”

    “为配合此一目的,水师的部分战船将直接进驻建康府和镇江府。在此之后,则视机夺取江北重镇扬州,重新控制淮南东路,进而囊括整个两淮地区。”

    ……

    苏刘义的眼中已经有精光在闪烁,陛下此次令他回来的意思他已完全明了。

    果然,当高桂解说完毕后,帝国陛下微笑着对他说道:“刘义将军,朕决意,任命你为东南都督府都督,兼督军指挥使。凌震将军为副都督。”

    当帝国陛下宣布他的圣喻时,文天祥很平静,因为这个任命,陛下和他在事前就已认真商议过。

    江南的元军实际上大多数是过去的宋军,也就是新附军,如果能处理好这部分人,整个东南地区将很快就被舀下。而解决新附军的最佳人选,无疑就是与过去的吕氏有很深关系的苏刘义,这就是陛

    下和他最终决定由苏刘义担任东南都督府都督一职的原因。

    但宋瑞更清楚这个任命里面陛下对苏刘义的信任,因为这个任命,实际上违背了帝国目前的军中体制,苏刘义一人就兼了都督和督军两个重任。而兵部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苏刘义一人两次得到了这个任命,另一次就在翁州,除了作为督军,他还兼了主将一职。

    宋瑞知道,这个任命,其实还有苏刘义是护卫陛下的老人因素在内。

    他相信,苏刘义是很明白这点的。

    陛下的话音刚落,苏刘义立刻起身。

    “臣定将不负陛下重托。”

    虽然关系再亲厚,帝国陛下面上仍然露出了慎重:“刘义将军,东南之地百姓的安危,将来就都系在你身上了。”

    苏刘义再度挺身:“陛下放心,臣明白。”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