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茱记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回 小货郎 第二回 幽兰馆 第三回 月娘 第四回 巨阉 第五回 强抢 第六回 好险 第七回 受困 第八回 白鹿院少主 第九回 窃听 第十回 有鬼 第十一回 作伴 第十二回 跟我走 第十三回 笛声 第十四回 呆瓜 第十五回 不求人 第十六回 下流坯子 第十七回 鬼太白 第十八回 谋财害命 第十九回 归家 第二十回 雨过天晴 第二十一回 天才 第二十二回 兜里有钱了 第二十三回 安顿 第二十四回 茅山书院 第二十五回 砸场子 第二十六回 单挑 第二十七回 云清珂 第二十八回 难听 第二十九回 尽我所能 第三十回 滚蛋 第三十一回 鸠占鹊巢 第三十二回 刺青 第三十三回 三件事 第三十四回 娼子 第三十五回 苟志于仁 第三十六回 月娘交心 第三十七回 语妍心事 第三十八回 玉龙青骨笛 第三十九回 是她 第四十章 兔死狐悲 第四十一章 弄假成真 第四十二章 我有点怕 第四十三章 翻身 第四十四回 人情当慎如初见 第四十五回 改头换面 第四十六回 看穿 第四十七回 小人得志 第四十八回 出人命了 第四十九回 忍一时 第五十回 大有文章 第五十一回 死了 第五十二回 蹊跷 第五十三回 还没睡觉 第五十四章 我保你不死 第五十五章 守株待兔 第五十六章 一起走 第五十七章 造孽 第五十八章 杀人偿命吗 第五十九章 狼狈为奸 第六十章 《青龙吟》 第六十一章 她是个假的 第六十二章 先入为主 第六十三章 偿命 第六十四章 七夕宵会 第六十五章 同游 第六十六章 夜游(上) 第六十七章 夜游(中) 第六十八章 夜游(下) 第六十九章 置于死地 第七十章 三救月娘 第七十一章 我来了 第七十二章 天命不该绝 第七十三章 死要见尸 第七十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七十五章 红配绿 第七十六章 不用谢我 第七十七章 叫我师兄 第七十八章 啪啪啪 通知 第七十七章 启程 第七十八回 三个女人一台戏 第七十九回 有一点天分 第八十回 同病相怜 第八十一回 金山寺 第八十二回 消失的小鹿子 第八十五回 明空禅师 第八十六回 熟人 第八十七回 破财消灾 第八十八回 上当了 第八十九回 玉腰带 第九十回 我有胎记 第九十一回 京师相会 第九十二回 离开 第九十三回 那不是我家 第九十四回 不清白了 第九十五回 入狱 第九十六回 救谁 第九十七回 送上门 第九十八回 灭口 第九十九回 醉酒 第一百回 难题 第一百零一回 两个女儿 第一百零二回 月昭仪 第一百零三回 万岁驾到 第一百零四回 阴差阳错 第一百零五回 危! 第一百零六回 还报 第一百零七回 得知 第一百零八回 宠妃与奸臣 第一百零九回 认贼作父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回 小货郎
《红茱记》
作者:三月果
更新时间:2024-01-29 16:22:23
字数:878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红茱记 !

    天色蒙蒙亮,公鸡还没打鸣,吴茱儿就起身了。

    背街的小院子静悄悄,只听到东屋吴老爹的鼾声跟打呼哨似的,亏得吴婆婆耳背,不嫌老伴儿吵觉。往常这个时辰,老两口早该醒了,吴老爹做了大半辈子挑担子游商的货郎,一年到头睡不得几回懒觉。

    初夏来临,一天到晚最舒服的就是天亮前这会儿子。

    吴茱儿拿竹棍子支起窗户,借着外头一缕晨光,换上一身青布粗衣,系上腰带,挂上她的竹笛子。把两边裤腿儿都扎牢了,再穿上一双吴婆婆亲手编的草鞋,原地蹦跳了两下,大小刚刚好,淌水踩泥都不怕。富人家里的娘子们才裹小脚,穷人能不光脚丫子就是好的了,缠了足怎么干活儿呢。

    院儿里打了半盆水,当成是镜子,她搬了小凳坐下,对着水面梳头。从头皮通到发尾,一下一下数满一百,按照月娘教给她的法儿,不必抹头油,她这头发也养得乌溜顺滑,好叫整条巷子里的小姐妹们羡慕。十四五岁的姑娘家,正是爱俏的时候,头发生得好,没有珠花戴,没有耳洞子,随便掐朵野花簪在头上都是美美的。

    头发梳通了,她就学小郎君模样,一左一右窝成两个鬏,拿方巾子仔仔细细地包起来,只留额前两绺碎发。末了,她从怀中掏出一面小铜镜,模糊照出个人影儿来,鸭蛋脸,浓眉大眼,藕白的脸皮儿,咧嘴一笑,露出半边酒窝子,讨人喜欢。

    收拾妥当,吴茱儿从堂屋里挑出担子,再清点一回缺没缺东西,这是她头一次独自出门游贩,凡事都要经心。

    这一杆挑担是吴老爹今年新打的家伙,老竹子烤了七八遍火,摔都摔不断。前担挑着一口方箱,里头装着三弦、响铃、火不思、唢呐这等手工做的乐器,还有旗子、马镫、绷子、手绢儿这等琐碎,后担挑着一口圆筐,筐里装着皮球、风车、陀螺、傀儡这等小儿玩意儿,又有油纸包的糖果子、炒瓜子、酸梅、杏脯这等吃食,尽是些本地特产。

    这一担子怕能有三五十来斤,谁家小娘子能挑得起,从句容县到应天府可不是走两步路就到了。好在吴茱儿身子骨强,懂事儿起就跟着吴老爹走南闯北,更重的她都能提溜起来,何况家里还有一头老驴子,路上能帮她驮一程。

    “茱儿啊,”吴老爹在屋里喊了孙女儿,刚刚睡起嗓子都是糊的,“莫慌走,叫你阿婆煮了糖水鸡蛋你吃,填饱肚子好赶路。阿爷另有几句话叮嘱你,你进屋来。”

    吴老爹前阵子从河上回来,不小心跌了一跤,伤到筋骨,郎中说是得卧床两个月才能下地走路,这买卖却不能停,停下来一家三口都要喝西北风去。吴婆婆常年生病吃药,家里花销不小,这挑担子的活计只能落在年纪轻轻的吴茱儿肩上。

    东屋门推开,头发花白的吴婆婆披着衣裳走出来,她是个病秧子,粗活重活都干不了,多走几步路都要喘,但是烧火做饭还使得。

    “阿婆,煮两个蛋吧,要糖心的。”

    “欸、欸。”吴婆婆满口答应,家里没剩几个鸡蛋,但是孩子想吃,全煮了也不心疼。

    吴茱儿将墙角劈好的干柴抱进灶房,帮阿婆架上锅子,再进得东屋,吴老爹坐在床头,伤的那条腿夹着板子伸直了,一动不能乱动,看着就受罪。她拿茶碗倒了水端到他跟前:“阿爷,腿还疼么?”

    吴老爹喝口水清清嗓子,拍拍大腿道:“这点子伤算得什么,阿爷年轻那会儿,乘船到过福州,遇上一伙流寇,一刀砍在腿上,皮开肉绽都没喊一声疼。”

    吴茱儿眨巴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抿嘴偷笑,不去拆穿他,她记得阿爷上回明明说是一刀砍在背上。老人家到底是年纪大了,吹了牛皮,扭头就忘了。

    “担子装好了?”“都装好了。”“钱钞贴身藏好了?”“藏好了。”“多带两双草鞋,防着下雨。”“欸。”

    吴老爹瞅着孙女儿一副乖巧懂事的模样,心酸不能流露,叮咛道:“你好歹跟着阿爷东奔西跑了两年,好人赖人都见过的,出门该当心甚个不必多说。只有一样事千叮万嘱也不为过——你到底是个小姑娘,扮得再像也不是真货郎,千万防着有人识破你,起了歹心。走街串巷,莫入门户,卖货易货,都在眼前,寻着人多的地方待,别往人少的地方去,能赚着就赚着个,赚不着早早归家,莫叫我与你阿婆担惊受怕。”

    吴茱儿听他一句点一下头:“阿爷放宽心,我脚程快些,跑的勤些,七八日就回来了。”、

    “到了应天府,先寻着下处,歇歇脚再往街上去。”

    “晓得啦。”

    吴茱儿见他没了说辞,这才反过来交待他:“我同巷子尾赵六郎说好了,让他每天来咱家挑一缸水,有什么活儿只管吩咐他干,阿婆的药就让间壁芳丫每天来煎,郎中说了您不能下地您千万别乱动弹,安安生生等我回来。”

    “你这丫头,没得给人家添麻烦。”

    “阿爷放心,我从应天府回来给他们捎东西呢,都说好了的。”吴茱儿嘴甜又会做人,既是央着别人帮忙,哪有不许好处的。即便是从小玩大的伙伴也不兴白使唤人家。

    “我去瞧瞧阿婆。”她站起来往外走,出了东屋,摘下墙上挂的草帽,挑起沉甸甸的货担子,牵上门口的老驴子,望一眼正在灶房忙活的阿婆,轻手轻脚地出了门。

    吴婆婆端着一大碗糖水荷包蛋出来,院子里已经没了人影。

    ***

    明珠王朝国祚至今已过二百个年头,老皇爷去年殡天,新皇登基不过一载,年号天齐,今是元年。

    应天府又称南京,乃是留都,古名金陵,下辖江南八县之地。秦淮一带最是繁华胜地,有诗为证——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白日馀孤塔,青山见六朝。燕迷花底巷,鸦散柳荫桥,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

    句容县正是南京治下一地,乘船前往应天府,约有半日行程。话说吴茱儿牵着驴子赶到了渡口,寻着一条西去的船舶,找着船老大,说好了七十个铜子儿到江宁渡口,允她的驴子上船。

    这一船载了十来个渡客,若干等货物,两前两后四个船把式,眼见吃了水深,船老大拒了岸上搭船的旅人,吆喝起号子,扬帆开船了。顺流而下,一路风光好,几个船把式轮班替换,一边摇着浆子,一边朗朗唱着南风水调:

    “风吹那个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呦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诶嘿各尽觞......”

    船上有人击掌为拍,有人叫好,吴茱儿就坐在船尾,笑吟吟地看他们热闹。旁边的船把式留意到这一个模样俊俏的小货郎,冲她吆喝道:“小哥,见你挑担上有好器乐,何不给咱们拉个响儿?”

    见到一船人看向她,吴茱儿连忙摆手道:“那是拿去卖的,我可不会拉弦子。”

    “少诓人,谁不知你们这些游郞儿最多蹊跷,花样儿多着呢,这样罢,你莫羞臊,给大家伙儿来个曲子,咱们买你担子里几包炒货,可好?”

    船上众人一团应和,都很捧场,船把式冲她悄悄眨眼,吴茱儿识得好意,这便大方方站起来,摘了腰上的竹笛,在指间转了个花式,笑道:“拉弦儿我真不会,诸位大哥大娘,我吹个笛子行否?”

    “使得!”

    吴茱儿提气就来了,一曲《紫竹调》悠扬动听,又欢快又喜乐,吹得是这山清水秀、鱼米之乡,赞的是这阳光明媚,秦淮河上。船上有一位大娘怀里搂着个三岁小儿,跟着调子摇头晃脑,乐得不行。

    那船把式说的没错,游街串巷的货郎没点子看家的本领,怎么好意思出门。吴老爹就吹得一手好笛子,吴茱儿打五岁就跟他学起来,别看她不识谱,连个宫商角徵都认不得,可只要她听过一遍的曲儿,就能用笛子一模一样地吹出响儿,这能算一门绝活了。

    “好好好!”

    一连吹了三首,吴茱儿嗓子都干了,停下来喝水,船老大就凑到跟前,先从她筐里抓了一把炒瓜子,问她几个钱。紧随后,一船人多多少少都要了点吃食,三个铜子儿一把炒瓜子,十文钱一小包糖果子,居然卖的没剩多少,那位大娘给小孙孙买了一杆彩纸扎的小风车,又买了个布偶娃娃,吴茱儿索性将剩的那点零嘴当成添头给了她。这下子货担就腾出些地方,能叫她再添置些别的买卖。

    早晨出发,日落之前抵达江宁渡口,吴茱儿将货筐挂在老驴子背上,自个儿背着扁担,顺着人潮向西走。渡口有集市,都是住在附近的乡民出来摆摊子,卖鱼的卖菜的居多,这会儿进城的人可不少,等到太阳落山,城门一关,就不许出入了。一更门禁,二更宵禁,不许老百姓在外头街上乱晃,不然巡城的士兵是要抓人的。

    吴茱儿趁着这会儿人多,干脆掏出一面拨浪鼓,咚咚当当摇出声响吸引路人,清了清嗓子,厚着面皮吆喝起来:“南来的,北往的,瞧一瞧,看一看咯,娘子买根针,绣个盖头好嫁人,郎君买把扇,好山好水随你看,阿婆买花戴,照照镜子不识人,老伯买陀螺,回家哄儿又哄孙!”

    这么清清亮亮的一嗓子喊出来,有趣又招人,转眼间就有几个人围上来,看她卖的甚个杂货。

    “这是什么果子,怎么卖?”

    “小货郎,你这绣花的手帕卖几个钱啊?”

    “啊呀呀,这木傀儡做的真精细,鼻子眼睛都刻出来了,还学人穿衣裳呢,我就要这个了!”

    吴茱儿堆起笑脸,答这个回那个,一会儿工夫就收了百十个铜钱,装进褡裢里叮当乱响。过客多是见她年纪小又生的好,心存善念,有合用的就买下了,不与她为难。可这世上不尽是好心人,若遇上无赖,只见你是个外乡人,先想的却是怎样欺凌,刮下些好处来。

    这集市上就有这么一个无赖,人唤洪麻子的,年过三十没娶媳妇儿,成日就带着两个小兄弟到处坑蒙拐骗,坑完了本地人,就去坑外乡人。且说洪麻子下午出门混到现在,一文钱没到手,正要偃旗回家,遥遥望见前头围了一堆人,他就跟那野狗嗅见腥味似的,跐溜一下撵过去。

    吴茱儿还在卖力吆喝,突然背后伸出一只狗爪子,揪住了她的后领,拉的她一个踉跄,她拽着驴子才没摔倒,惊魂未定地转过头去,就见一张陌生的麻子脸,凶巴巴地瞪着她,一根手指快要戳到她鼻子上——

    “好你个小骗子,上回收了我二两银子定钱,说是要给我捎什么胭脂酒,大爷等了你两个月再没见你来过,今儿可逮住你了!把钱还我,否则休怪你洪爷爷的拳头不长眼!”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