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茱记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回 小货郎 第二回 幽兰馆 第三回 月娘 第四回 巨阉 第五回 强抢 第六回 好险 第七回 受困 第八回 白鹿院少主 第九回 窃听 第十回 有鬼 第十一回 作伴 第十二回 跟我走 第十三回 笛声 第十四回 呆瓜 第十五回 不求人 第十六回 下流坯子 第十七回 鬼太白 第十八回 谋财害命 第十九回 归家 第二十回 雨过天晴 第二十一回 天才 第二十二回 兜里有钱了 第二十三回 安顿 第二十四回 茅山书院 第二十五回 砸场子 第二十六回 单挑 第二十七回 云清珂 第二十八回 难听 第二十九回 尽我所能 第三十回 滚蛋 第三十一回 鸠占鹊巢 第三十二回 刺青 第三十三回 三件事 第三十四回 娼子 第三十五回 苟志于仁 第三十六回 月娘交心 第三十七回 语妍心事 第三十八回 玉龙青骨笛 第三十九回 是她 第四十章 兔死狐悲 第四十一章 弄假成真 第四十二章 我有点怕 第四十三章 翻身 第四十四回 人情当慎如初见 第四十五回 改头换面 第四十六回 看穿 第四十七回 小人得志 第四十八回 出人命了 第四十九回 忍一时 第五十回 大有文章 第五十一回 死了 第五十二回 蹊跷 第五十三回 还没睡觉 第五十四章 我保你不死 第五十五章 守株待兔 第五十六章 一起走 第五十七章 造孽 第五十八章 杀人偿命吗 第五十九章 狼狈为奸 第六十章 《青龙吟》 第六十一章 她是个假的 第六十二章 先入为主 第六十三章 偿命 第六十四章 七夕宵会 第六十五章 同游 第六十六章 夜游(上) 第六十七章 夜游(中) 第六十八章 夜游(下) 第六十九章 置于死地 第七十章 三救月娘 第七十一章 我来了 第七十二章 天命不该绝 第七十三章 死要见尸 第七十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七十五章 红配绿 第七十六章 不用谢我 第七十七章 叫我师兄 第七十八章 啪啪啪 通知 第七十七章 启程 第七十八回 三个女人一台戏 第七十九回 有一点天分 第八十回 同病相怜 第八十一回 金山寺 第八十二回 消失的小鹿子 第八十五回 明空禅师 第八十六回 熟人 第八十七回 破财消灾 第八十八回 上当了 第八十九回 玉腰带 第九十回 我有胎记 第九十一回 京师相会 第九十二回 离开 第九十三回 那不是我家 第九十四回 不清白了 第九十五回 入狱 第九十六回 救谁 第九十七回 送上门 第九十八回 灭口 第九十九回 醉酒 第一百回 难题 第一百零一回 两个女儿 第一百零二回 月昭仪 第一百零三回 万岁驾到 第一百零四回 阴差阳错 第一百零五回 危! 第一百零六回 还报 第一百零七回 得知 第一百零八回 宠妃与奸臣 第一百零九回 认贼作父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二回 兜里有钱了
《红茱记》
作者:三月果
更新时间:2024-01-29 16:22:46
字数:822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红茱记 !

    吴茱儿同太史擎约好了三日后还在句容县客栈相见,茅山书院离得不远,就在句容西南方向,步行大概要半个时辰。

    离开客栈,吴茱儿带着陈二在城里找到挂有宝隆钱庄幡子的分号,也是一家钱米店。谨慎起见,先打算拿了一张银票兑换。

    隔壁米店换粮的人多,陈二有些紧张地将吴茱儿护在里侧,进了钱庄的正门。

    大晌午,钱庄里头人不多,专门有位武馆请来的拳脚师傅坐大堂,威风凛凛挎着腰刀,宵小不敢放肆。

    掌柜的正在忙活,给一位客人兑换银钱,收了银锭子先验成色,看是官银还是私银,再仔细称重,按说一两官银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到了市面上能兑九百文就不错了,私银还要再便宜一些,只能兑八百来个铜子儿。

    那兑银的客人穿得体面,带着一个随从,出手就是一锭十两的元宝。掌柜的客客气气地给他换了八吊钱,满满当当装了一箱子,叫随从抬出去。这想必是大户人家的账房管家,出门换些铜币回去发工钱。

    吴茱儿和陈二等候在一旁,等掌柜的将银锭子收进柜台后面,这才凑上前去。

    掌柜的记了一笔账,瞄见两个下里巴人,并不在意,随口问道:“干什么的?”

    吴茱儿摸摸索索地取出了一张银票,两手递到掌柜的面前,一鼓作气道:“给我兑成小张的票子,要二十两的三张,十两的三张,再给我换一吊铜钱,剩下的都兑成碎银子。”

    掌柜的这才抬了头,十分惊讶地去接她手上的银票,抽了一下,却没抽出来,原来是她捏着另一头没撒手。

    “客官能否先叫我验一验,是不是咱们宝隆钱庄出来的银票。”一百两的票子,这可是大户了。

    吴茱儿犹豫了一下,撒开手,眼睛却盯着掌柜手里的银票,生怕它长了翅膀飞了似的。

    掌柜的过了一遍手,就知道这银票是真的,顿时收起了轻慢之心。他倒也见过世面,每天钱庄里来来往往什么样的人没有,有的客人表面光鲜,却偷偷拿了女人的金簪子银镯子来换铜钱,有的客人穿得寒酸,兜里却揣着金元宝银元宝,拿来兑票子。

    再说了,钱庄大门朝外开,一向是认票不认人,甭管谁拿了银票上门,她就算是个叫花子,他也得给她兑钱。

    “客官坐下稍等,这银票您先收好,待我称些碎银来。”他堆起笑脸把那百两的银票又归还到她手上,指着大厅里的座位请去。

    吴茱儿提心吊胆地坐下了,扭头看看陈二,也是强打着精神,免得露怯,其实手心儿都冒了汗。

    掌柜的手脚麻利,很快就取了小张的银票,称了一小包碎银子,并一吊铜钱,当着吴茱儿的面过的秤。因为大头还是换了票子,只是兑了十两银钱,便只收取她三钱银子利钱。

    一盏茶后,吴茱儿从钱庄大门走出来,褡裢里揣得鼓鼓囊囊,这和她当时拿到那一千两银票的兴奋劲儿完全不同,就好像飘在空中和脚踏实地的区别。

    陈二更是兴奋的脖子都红了,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嘴里嘀嘀咕咕不知念叨个什么。

    “二叔,咱们上街逛逛吧,寻一寻有没有什么好铺面,顺道置办些东西,家里缺甚,咱就买甚。”吴茱儿拍了拍垂到腰上的褡裢,大大方方道。

    陈二欢欢喜喜地应声说好。

    进城之前他们就将牛车寄放在了相熟的茶棚处,这会儿行动起来倒是方便。

    句容县虽比不上江宁一带繁华,可是江南水乡之地,即便没有宫宇殿阁之富丽堂皇,却有小桥流水之清新爽朗。一场蒙蒙细雨过后,走过垂杨搔柳的桥头,脚踩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望着四周山明水秀,再多的忧愁烦恼都抛在脑后头了。

    吴茱儿难得这样轻松地四处游逛,平日她都是两手挑着扁担,一路眼睛盯着过客,满嘴吆喝。今天她成了过客,眼睛盯地都是摊子上铺子里卖的甚么玩意儿,看到喜欢的,就停下来摸一摸,问问价儿。

    两文钱一个泥泥叫,鱼哨子、鸟哨子、猫哨子样样都有。十文钱转一次糖人儿,运气好的能转到大龙大凤凰。二十文钱一只布老虎,红绒头花脸蛋儿。还有纸鸢、绢花儿、香包、彩绳......

    但凡是那些从小到大她见过的,想要的,却从来没有对吴老爹提起的,她都忍不住一一买到手里,别看花钱不多,可她这心里别提有满意足了。

    走过几条街,吴茱儿和陈二手上提着一连串儿,拢共花不到一两银子,却比赚了十两银子还要痛快。

    逛到最后,她总算是过瘾了,没把正事忘掉,沿路打听铺面。街上倒是有几间空着的铺面,可不是位置太背,就是找不见主家。两个人像是没头苍蝇一样,空有银子却没有门路,照样抓瞎。

    吴茱儿眼看如此,并没着急,而是将零零碎碎都交到陈二手上,又把那装着铜钱的褡裢给他,对他说:

    “二叔,你先拿上东西到城门口吃茶等我,我去寻一寻门路,再与你碰头。”

    “那我就在茶棚处等着你,你不要乱跑,咱们早点回镇上。”陈二不放心地叮嘱她。

    “晓得啦。”

    两人分了头,吴茱儿直奔城东,王典史宅子上去了。

    早先她去应天府之前,典史家的太太要她跑腿,给了她二两银子叫她往江宁去捎些成色好的珠子回来,她可没把这事儿忘了。典史一职,乃是知县手底下的佐官,虽说没品没级,但是大小带个官字,就不是寻常老百姓得罪起的。

    于是,那一盒珠子她今天出门就带在了身上。

    吴茱儿到了王典史家门口,门上的婆子认得她:“哟,吴家小娘子,你从外头回来啦。”

    吴茱儿虽是扮作个小货郎,但相熟的都识得她是个姑娘家,不然也不能够让她出入内宅,同典史家太太说上话。

    吴茱儿笑着问道:“太太可是在家?我捎了一盒好珠子回来。”

    婆子点点头,一面将她领进门里,一面小声对她道:“你来的不凑巧,太太今天早上才发了一通脾气,晌饭都没吃呢。”

    吴茱儿脚下一顿,有些迟疑,她是上门来求人的,可是眼下典史太太心情不好,不一定搭理她。

    这间宅子浅,通了一道门就是后院,没走几步就到了,却容不得她打退堂鼓。

    正房门前垂着一道竹帘遮蝇子,那婆子先进去说了一声,再叫她进来。吴茱儿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一抬头就看见宋氏神色怏怏地靠在竹榻上,脚边跪个小丫鬟正在捏腿。

    见了她人,宋氏掀了下眼皮子,没好气儿地数落道:

    “怎么过了这些天才回来?好容易交你办回事,恁不利落。”

    吴茱儿扯出一张笑脸,只字未提她家中祸事。

    从怀里掏出一只巴掌大点的漆木盒,递上前道:“太太莫怪,原是回来路上有些事耽搁了。您看看,这几颗珠子还好?”

    宋氏没精打采地接了,打开一看,里头约莫有十来颗蚌珠,小是小了些,好在个头圆润,颜色雪白,确是不错。

    她将盒子扣上,放到一旁,这才拿正眼看着吴茱儿,道:“费了多少银子,我补给你。”

    吴茱儿摆摆手,腼腆道:“太太看得上眼就好,不必补银子给我。倒是我这里有一桩事,想请太太帮帮忙。”

    宋氏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不耐,道:“你说说。”

    吴茱儿于是就说了她想在县城里寻一间好地段的铺面,想请宋氏代为打听。

    不料她一张口说要盘铺子,宋氏脸色变了几变,问她道:“是你替人问的,还是你自家要做买卖?”

    “是我自家用的,此事说来话长......”吴茱儿只好将她告诉芳丫爹娘那一段半真半假的缘由,又打了个对折,删删减减拿来说道。总之是叫宋氏知道,她手头上有钱钞,不多不少,但是买得起铺子。

    宋氏这才晓得她发了一笔财,攀上高枝儿了。于是不由地动起心思,看了看她,露出个笑脸道:

    “这事儿不算麻烦,你今日且先回去,明日再来,我给你个准信儿。”

    吴茱儿准备了一箩筐的奉承话没说出口,就见宋氏答应了,稀里糊涂地道了谢,叫婆子送她出去。

    那门上的婆子向来多嘴多舌,刚才就在门外偷听,见到吴茱儿一脑袋雾水,瞅瞅四下无人,就拉了她到大门后头说话。

    “小娘子今天可是找对门了,你道咱家太太为何发愁?还不是家里事多,钱钞不够使了。太太嫁妆里有间铺子,就在双凤桥边上,原是叫她娘家兄弟看管,成月里赔钱。前两日还听太太念叨,打算将那铺子盘出去呢,没想到你就来了。”

    吴茱儿恍然大悟,难怪宋氏答应的爽快。

    可是她又纳闷,小声问那婆子道:“典史大人家里,怎么缺钱到这地步了?”嫁妆都要拿了卖,可见是有什么事急着用钱吧。

    那婆子哼哧一笑,“小娘子有所不知,咱家二郎在茅山书院做学问呐,一个月的束脩就得十两八两地送,一年下来,那可是上百两银子,家里没个进项,怎么负担得起。”

    吴茱儿暗暗咂舌。茅山书院她当然晓得,那是句容最有名的地界,从那道门里出来的读书人,走在路上都比别人高出一头。难怪人家气势呢,这读书花的银子,都够铸个人了。合着人家读的不是书,是银票呢!

    转念又一想,恩公说了三日后要带她上茅山书院,莫非是要登门求学吗?

    那她真要好好劝劝他,一年一百两银子呢,也忒讹人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