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茱记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回 小货郎 第二回 幽兰馆 第三回 月娘 第四回 巨阉 第五回 强抢 第六回 好险 第七回 受困 第八回 白鹿院少主 第九回 窃听 第十回 有鬼 第十一回 作伴 第十二回 跟我走 第十三回 笛声 第十四回 呆瓜 第十五回 不求人 第十六回 下流坯子 第十七回 鬼太白 第十八回 谋财害命 第十九回 归家 第二十回 雨过天晴 第二十一回 天才 第二十二回 兜里有钱了 第二十三回 安顿 第二十四回 茅山书院 第二十五回 砸场子 第二十六回 单挑 第二十七回 云清珂 第二十八回 难听 第二十九回 尽我所能 第三十回 滚蛋 第三十一回 鸠占鹊巢 第三十二回 刺青 第三十三回 三件事 第三十四回 娼子 第三十五回 苟志于仁 第三十六回 月娘交心 第三十七回 语妍心事 第三十八回 玉龙青骨笛 第三十九回 是她 第四十章 兔死狐悲 第四十一章 弄假成真 第四十二章 我有点怕 第四十三章 翻身 第四十四回 人情当慎如初见 第四十五回 改头换面 第四十六回 看穿 第四十七回 小人得志 第四十八回 出人命了 第四十九回 忍一时 第五十回 大有文章 第五十一回 死了 第五十二回 蹊跷 第五十三回 还没睡觉 第五十四章 我保你不死 第五十五章 守株待兔 第五十六章 一起走 第五十七章 造孽 第五十八章 杀人偿命吗 第五十九章 狼狈为奸 第六十章 《青龙吟》 第六十一章 她是个假的 第六十二章 先入为主 第六十三章 偿命 第六十四章 七夕宵会 第六十五章 同游 第六十六章 夜游(上) 第六十七章 夜游(中) 第六十八章 夜游(下) 第六十九章 置于死地 第七十章 三救月娘 第七十一章 我来了 第七十二章 天命不该绝 第七十三章 死要见尸 第七十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七十五章 红配绿 第七十六章 不用谢我 第七十七章 叫我师兄 第七十八章 啪啪啪 通知 第七十七章 启程 第七十八回 三个女人一台戏 第七十九回 有一点天分 第八十回 同病相怜 第八十一回 金山寺 第八十二回 消失的小鹿子 第八十五回 明空禅师 第八十六回 熟人 第八十七回 破财消灾 第八十八回 上当了 第八十九回 玉腰带 第九十回 我有胎记 第九十一回 京师相会 第九十二回 离开 第九十三回 那不是我家 第九十四回 不清白了 第九十五回 入狱 第九十六回 救谁 第九十七回 送上门 第九十八回 灭口 第九十九回 醉酒 第一百回 难题 第一百零一回 两个女儿 第一百零二回 月昭仪 第一百零三回 万岁驾到 第一百零四回 阴差阳错 第一百零五回 危! 第一百零六回 还报 第一百零七回 得知 第一百零八回 宠妃与奸臣 第一百零九回 认贼作父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九十一回 京师相会
《红茱记》
作者:三月果
更新时间:2024-01-29 16:24:01
字数:1047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红茱记 !

    红桅船沿大运河北上,走走停停。

    吴茱儿一路领略沿岸风土人情,眼界大开,在太史擎的严加教导下日渐褪去了市井之气,言行举止不再畏畏缩缩,再者学完了启蒙的三百千,字也练的似模似样,堪堪得到太史擎的认可,允许她对外自称是白鹿书院的女弟子。

    光阴转瞬即逝,他们在夏末秋初之时,抵达京师。

    码头的船只多不胜数,吴茱儿和小鹿子趴在船边张望,只见岸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红桅船好不容易靠岸,太史擎示意船工挂起一面绣字的旗帜,不多时,就见岸上有一行人赶来接应。最前面的马车上下来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年文士,样貌与太史擎有三分肖似。

    吴茱儿跟在太史擎身后下了船,还没站稳,就听太史擎唤了一声“舅舅”,大步上前与那中年人见礼。

    王逸之抚着太史擎的肩膀,上下打量他,语气亲昵:“阿擎,几年不见,个头都赶上舅舅了,你爹娘在江西可安好?”

    太史擎面对王逸之时收敛锋芒,一副晚辈姿态:“父亲母亲都好,甚是思念外祖与舅舅。”

    王逸之笑叹:“可惜他们不愿来京,你外祖也很思念他们呐。”

    太史擎没有接话,侧身招呼吴茱儿上前介绍:“舅父,这是我白鹿书院的吴师妹。”

    吴茱儿紧张的有些面红,却未失礼数:“民女拜见先生。”

    来时路上吴茱儿就向小鹿子打听过,得知太史擎的外祖父在京师,官拜国子监祭酒,乃是四品文官,还有个嫡亲的舅舅,也在国子监当值,父子二人都是当代名儒,真正的书香世家,拿吴老爹的话说,那都是文曲星下凡,吴茱儿只有敬仰的份儿,不敢多说话,生怕露怯,丢了太史擎的脸。

    王逸之见到侄儿带着一个乖巧可人的女弟子赴京,心中难免存疑,却未当场询问,只是和蔼地对吴茱儿点点头,转而吩咐管家仆从登船搬运行李,吴茱儿赶紧跟上去帮忙清点。

    别看太史擎这趟出门只带了小鹿子一个书童,行礼却足足装了一船,光是太史擎常用之物就占了一间船舱,再有满满一舱书籍,一舱预备送人的礼物,吴茱儿登船之前,只有小鹿子一人打理,东西堆放的乱七八糟,太史擎想要什么得找上半天,吴茱儿登船之后,自觉方方面面都得了便宜,总想着报答太史擎,于是主动帮忙规整,干起了管家的活,小鹿子简直当她当成救星,太史擎也觉得旅途顺心许多。

    王逸之带来的三架骡车装不下太史擎的行李,最后在码头雇了一群挑夫,才算搬空了船舱,一行人赶在天黑之前进了内城。

    ***

    黄昏的街市充斥着喧杂的人声,一阵阵烟火气直往马车里窜。

    吴茱儿心里痒痒,看了看正在叙旧的太史擎和王逸之,没好意思掀帘子看热闹。小鹿子却没什么顾忌,小脑袋钻出车外,好半天才缩回来,跟吴茱儿小声嘀咕:“外面好多人啊。”

    吴茱儿刚要细问,就见太史擎瞟了她一眼,立马正襟危坐。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马车终于停下。王家老宅坐落在城北的居贤巷,距离国子监不远,虽不是达官显贵云集之地,却较别处清净。

    王逸之先前在码头接到太史擎,就派随从跑回来报信,是以这会儿他们刚进门,王夫人就带着丫鬟婆子迎了出来,王夫人是一位肤白微胖的妇人,样貌不算出众,却很面善。

    王夫人一上来就拉着太史擎好一番嘘寒问暖,听说他带了一位师妹来京,倒是比王逸之多瞧了吴茱儿两眼,多问了两句:“吴娘子家在江西?”

    吴茱儿摇头:“我家在应天府句容县。”

    王夫人心里直纳闷,应天府离江西可远着呢,这吴娘子年纪轻轻,怎么会在白鹿书院求学?又怎么会孤身一人跟着太史擎赴京赶考呢?不过眼下不是深究的时候,王逸之已经带着太史擎进正院去拜见老太爷了,王夫人只得携着吴茱儿跟了上去。

    吴茱儿暗松一口气,她还真怕王夫人追问下去,她不知从何说起。

    ***

    王祭酒年过花甲,须发皆白,去岁便已上书乞骸骨,却被留中不发。这显然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因为内阁和阉党角力,国子监作为官学之首,为朝廷培养储备官员,祭酒之位换了谁都难以服众,只好留任王祭酒这位德高望重的中间派。

    王祭酒见到外孙很是高兴,面色都较往常红润了几分,询问过女儿女婿的近况,说了句跟王逸之相似的话,可惜他们不愿来京。

    吴茱儿同王夫人坐在一旁,听得糊涂,很想知道为什么太史擎的父母不愿意来京?

    晚饭之前,吴茱儿见到了王家三位小娘子,王梅君,王兰君和王竹君,只差的一个“菊”字,就凑齐了花中四君子。姐妹三个都遗传了父亲的好相貌,大姐梅君端庄,二姐兰君秀丽,小妹竹君亭亭玉立。

    三位小娘子都称呼太史擎为表哥,言谈举止很有家教的样子,因着年纪最小的竹君乃是正月所生,比吴茱儿大上几个月,故而她们三姐妹都唤吴茱儿作吴师妹。

    ……

    晚饭时,男子们坐一桌,隔着一道屏风,女眷们另坐一桌。

    吴茱儿初来乍到难免拘谨,一桌子菜肴,她只夹面前的一盘红烧鱼吃,奈何在船上早就吃鱼吃腻了,夹了几筷子就咽不下去。王夫人看出她胃口不佳,亲手给她盛了一碗甜汤,顺势打听起她的出身。

    吴茱儿没想过隐瞒,也不觉得自己的出身见不得人,于是一五一十地回答王夫人:“我自小与阿爷阿婆相依为命,原在句容县卖货为生,后来认识了师兄,承蒙他青眼,代院主收了我这名弟子,跟他一起来京城见世面……”

    王夫人得知吴茱儿的来历,脸上的笑容险些挂不住,王梅君当即把碗筷一放,丢下一句“失陪”便起身离席。

    王兰君冲吴茱儿歉然一笑,解释道:“大姐姐想是吃坏了肚子,吴师妹休要怪罪,母亲,我去看看大姐姐。”说罢,也离了席。

    三姐妹一下子走了两个,只剩下王竹君事不关己地吃着饭,头也不抬。

    吴茱儿放下筷子,不安地看向王夫人:“是不是我说错话了?”

    王夫人讪笑:“没有的事,你吃你的,我去瞧瞧梅君,别真吃坏了肚子,竹君啊,你替为娘招待客人。”王夫人也起身走了,席间就剩下吴茱儿和王竹君。

    吴茱儿顿时坐如针毡,王竹君忽然抬头看着她,问:“吴师妹,你喜欢读什么书?”

    “我……我没读过几本书,刚学完千字文。”

    王竹君失望不已,低下头继续吃饭,不再理会吴茱儿。

    吴茱儿神色黯然,盯着盘子里一对惨白的鱼目,忽就想起吴老爹跟她讲过的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货商拿鱼眼睛混着珠子来卖,乍看不出区别,可是鱼目一捏就碎,跟珍珠有天壤之别。

    ***

    王夫人走到王梅君闺房外,就听见王梅君在同妹妹抱怨:“表哥行事也太荒唐了,一个下九流的贩夫走卒也往家里带,还让咱们与她同席,这不是存心作践咱们吗?”

    王兰君劝说:“大姐姐别说气话了,表哥肯定不是存心的。”

    王夫人挥退了门口的丫鬟,拨开珠帘走进来:“兰君说的是,你们表哥打小就随心所欲惯了,跟你们大姑父年轻时候一个样儿,不拘什么三教九流都有来往,改明儿他跟乞丐拜把子都不稀奇。”

    王兰君忍俊不禁,噗嗤一声笑出来,忙用帕子掩嘴。

    王梅君脸色好转:“那也不能由着他,明年他要参加春闱,再这么胡闹下去,于名声有碍。”

    王夫人还没说什么呢,王兰君先打趣:“大姐姐还没当表嫂呢,就先操起当表嫂的心了。”

    王梅君顿时羞恼,伸手去拧王兰君的嘴:“你再胡说!看我撕了你的嘴!”

    王兰君连忙躲进王夫人怀里,笑声不断:“母亲救我!”

    王夫人由着两个女儿笑闹,眼底心事重重。她与王逸之成婚近二十年,膝下三女并无一子,两个姨娘都是她张罗着纳进门的,却始终不闻喜讯,眼瞅着王家三代单传就要断在她这里,哪能不愁,哪能不急。

    她早跟丈夫商量过了,想跟大姑奶奶亲上加亲,择个女儿嫁给太史擎,将来能多生几胎,抱一个回来姓王继承香火,丈夫倒是没反对,只叫她等到太史擎会试之后,再去信同姐姐姐夫商议婚事。

    是以王夫人早将太史擎视作半个女婿看待,得知吴茱儿来路并不正经,才会饭桌上失态。这会儿冷静下来,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认个师妹而已,又不是私定终身,只要她这些日子把人盯紧了,不给他们机会闹出丑事就好。

    ***

    王宅老宅有三进,东西各连着一个跨院,三代同堂还算宽敞,梅兰竹三姐妹一同住在西边院落,东边院落空着,王夫人早早就收拾妥当,留给太史擎居住。

    吴茱儿吃完晚饭,就被管家婆子领到东院,小鹿子早在这里等着她:“小师姑,怎么你一个人回来了,少主人呢?”

    “祭酒大人叫他去书房考校学问了,你吃过饭了吗?”

    小鹿子点头,他是和管家一起吃的饭,砸了咂嘴回味道:“舅老爷家的厨子还成,总算不用吃鱼了。”

    吴茱儿摸了摸肚子,不好意思说她晚上只吃了鱼还没吃饱。

    不一会儿,管家又带着一个丫鬟一个小厮过来,说是王夫人送来伺候太史擎起居的。

    小鹿子很是高兴有人替他分忧,吴茱儿却很不习惯被人伺候,那名叫书香的丫鬟一口一个茱儿姐姐地叫她,帮她铺床,帮她打水,帮她点蚊香,她稀里糊涂地上了床盖好被子,直到熄了灯,太史擎也没回来。

    ……

    次日,吴茱儿起的晚了些,想找太史擎背书,却被书香告知,太史擎一大早就跟王逸之出门访友去了,小鹿子也一起出了门,只剩下她一个,吴茱儿无奈,只好找出笔墨练字,晚饭之后,又被书香催着上床休息。

    如此过了三天,吴茱儿连太史擎一面都没见到,只觉得像是在坐牢,浑身不自在,于是找到王夫人,提出她想要出门走走,王夫人爽快地答应了,还想派书香跟着她,免得她迷路。

    吴茱儿婉言拒绝了丫鬟陪同,她从小跟着吴老爹走街串巷,只要走过一遍的路就不会记错,再加上她这趟出门是想打听月娘的消息,不方便让人跟着。

    王夫人劝了两句,也就由她去了,心中不无念头,盼着吴茱儿真走丢了才好。

    ***

    吴茱儿一个人出门并不胆怯,她逢人就问路,因为嘴甜又长得好,很少有人不愿意搭理她,顺顺当当来到了城门附近。

    说来也巧,采选的队伍正是今日进京,几十辆骡马牛车浩浩荡荡驶进城门,惹来百姓驻足围观,吴茱儿挤在人群里,原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她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孔,正是那肥头大耳的曹太监。

    吴茱儿当即猜到月娘就在这几十辆车马当中,兴奋地小脸通红,硬往人前挤,死死地盯着每一辆过往的车马,试图从那半透明的窗纱中,寻找月娘的身影,她不敢出声叫唤,因为月娘这个名字,从她决定进宫选妃之日起,就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当日秦淮河大火,吴茱儿与月娘死里逃生,前者被太史擎救走,后者被太史擎丢在岸上,吴茱儿本来要陪月娘进宫谋前程,却被太史擎告知月娘不要她陪伴,吴茱儿并未起疑,丝毫不知她在月娘心中已经是个死人。

    前方道路不畅,采选的队伍缓慢前行,落在后面的岳东莱十分不耐烦,护送这些女人进京本不是他分内之事,若非为了掩饰行踪,带回厂公失散多年的宝贝女儿,他才不会忍到今天。

    岳东莱等不及要回去复命,当即催马上前,一路疾驰,吓退街边百姓。

    吴茱儿好不容易挤到最前面,冷不丁被面前落下的马蹄惊到,一屁股跌坐在路边。

    岳东莱不经意回头看了一眼,看到了吴茱儿惊慌失措的脸,脑中炸起一道惊雷,眼前闪过那日秦淮大火,他弃船逃生之前的最后一瞥——

    一截纤细雪白的脚踝,一枚殷红的茱萸胎记。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