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政王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段九 第2章 纨绔 第3章 断袖 第4章 齐王 第5章 禁足 第6章 十年 第7章 宫宴 第8章 往事 第9章 前尘 第10章 亲疏 第11章 沉香 第12章 翊王 第13章 元淳 第14章 阳春 第15章 佞幸 第16章 暗涌 第17章 渐变 第18章 恩科 第19章 栽赃 第20章 浴火 第21章 点将 第22章 苦心 第23章 劫持 第24章 搜查 第25章 深入 第26章 刺杀 第27章 虎穴 第28章 苏醒 第29章 卒天 第30章 焰火 第31章 归京 第32章 盘查 第33章 形势 第34章 立储 第35章 逼宫 第36章 暴毙 第37章 清洗 第38章 身世 第39章 父亲 第40章 驾崩 第41章 承庆 第42章 帝师 第43章 行宫 第44章 粉墨 第45章 纵火 第46章 捧杀 第47章 挑拨 第48章 山河 第49章 选秀【脑洞产物慎买】 第50章 暴雨 第51章 入瓮 第52章 罢官 第53章 祭天 第54章 垂危 第55章 檀香 第56章 番外一 第57章 铡刀 第58章 秀女 第59章 去意 第60章 大婚 第61章 婚夜 第62章 路途 第63章 推波 第64章 助澜 第65章 端倪 第66章 边境 第67章 宫斗 第68章 十九 第69章 五石 第70章 突袭 第71章 凯旋 第72章 晚宴 第73章 作孽 第74章 软禁 第75章 孤岛 第76章 凰泪 第77章 番外二 第78章 偏爱 第79章 惊梦 第80章 剖白 第81章 迁居 第82章 碧合 第83章 皇储 第84章 因果 第85章 归依 第86章 林场 第87章 樱宁 第88章 【别看】 第89章 【看这里】 第90章 发现 第91章 试探 第92章 回府 第93章 巫蛊 第94章 决裂 第95章 同穴 第96章 安然 第97章 冠礼 第98章 麟儿 第99章 重铭 第100章 六部 第101章 雪灾 第102章 济北 第103章 谋反 第104章 偷跑 第105章 阻力 第106章 修渠 第107章 父王 第108章 南院 第109章 并肩 第110章 并肩(二) 第111章 并肩(三) 第112章 番外四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4章 齐王
《摄政王》
作者:荒烟蔓草
更新时间:2024-05-18 09:10:19
字数:965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摄政王 !

    皇帝喝茶爱喝云顶普洱不是什么秘密;皇帝处理政务时习惯在旁边摆一盘点心也不是什么秘密。

    皇宫里的人只要用点心都能打听到,然而这不是什么秘密的秘密,却终究让隆平帝吃了一个登基二十四年来都不曾吃过的大亏。

    普洱是黑茶,本就性热,云顶普洱更是其中珍品,长于山峰之顶,长年接受日光照射。而云雀草却是大寒之物,两物药性相冲,长久食用恐非善事。

    从京郊到皇城策马狂奔也要小半个时辰,待祈舜他们回到宫内,天色已经黑下来了。太子不敢有丝毫耽搁,连衣服都没换就去宫内求见皇帝。

    殿内伺候的内监和侍女都退了出来,大太监汪福全垂首站在门外。

    殿内皇帝怒极掀桌,汪福全只听到了一句——“真是朕的好弟弟啊!”

    他的头低的更低了,恨不得能低到胸口里去。

    宫内的各位主子今日都没能按时用上晚膳。派了人去打听,才知道御膳房已经被羽林卫给翻了个底朝天,诸位御厨也都被羽林卫抓走查了个底朝天。

    再接着打听,才打听出“齐王余孽”这四个字。众位主子心中一凛,纷纷收回了自己的爪子,生怕惹祸上身。

    太医院院正院判、刑部尚书、京兆尹、大理寺卿、羽林卫统领等诸位大臣连夜被召进宫议事。

    谨身殿。

    太医院院正和院判两个人跪在地上,面前是一张摆满了食材的案几。

    太医院院正的声音干巴巴地,透着颤抖:“…………云雀草长与长阴之地,是大寒之物,云顶普洱性热。短期食用恐看不出害处,然两物药性相冲,长久食用恐于人体有所亏损。……”

    秦院正毫不犹豫行大礼叩头:“臣罪该万死——”

    殿内静的落针可闻。

    所有人跪成了一片,连呼吸声都不敢发出。

    半晌,才听皇帝道:“你们都听见了。”

    “那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齐王余孽’这一案,就由太子去办。都退下吧,秦院正留下。”

    众人依次行礼退出,秦院正跪在地上讷讷不敢动。

    偌大的宫殿,空空荡荡的,皇帝一人的声音在其中响起:

    “朕……还有多少寿数?”

    “朕不想听你说那些废话。什么于人体有所亏损,这几年,怕是把朕的底子都掏空了吧……太医院难道竟没一人发现吗?”

    难怪这几年虽没生过什么大病,小病却是不断。风寒、头痛、虚汗、乏力……细细数来竟令人心惊至极。

    秦院正跪在地上,看到一滴冷汗从自己鼻尖划过,地面传来冰凉的寒意,从膝盖一直窜到了头皮。他颤抖着双唇,吐出了一个数字。

    今夜在角楼执勤的兵士会发现,谨身殿的灯火一夜未息。

    皇帝一人独自静坐到天明。

    那一夜在谨身殿发生的事所有人都守口如瓶,讳莫如深。

    旁人只知道是齐王余孽,帝王遇刺。

    第二日,所有大臣全部冠冕齐整恭恭敬敬在太极殿前静候早朝。

    有相熟的官员偶尔对一个眼神,都明明白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畏惧和战战兢兢。当今圣上勤王登位,从不惧铁血杀伐,亦不缺狠辣手段。

    帝王遇刺,这是滔天的祸事。

    整个大殿只余一片起伏的呼吸声,透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压抑。

    “当——!当——!当——!”钟楼的钟声敲响了三下,众臣心头一紧,朝帝座之上看去,然而帝王仪仗却始终未曾出现。

    大太监汪福全前来传旨,说今日罢朝。

    隆平帝登基二十四年来,第一次罢了早朝。

    夏朝以右为尊,众大臣拿不定主意,齐齐朝百官之首右相看去。右相刘培江已经年近七旬,是三朝元老,他蹙眉沉思了一会儿,袖手低头安静退出了朝堂。

    大臣们左右对视交流,机灵的已经跟着右相退出了大殿。眼见右相是这幅态度,也没人胆大包天的打什么去谨身殿劝谏的主意了。

    马车嘎吱嘎吱的还没驶到家就突然停了下来。马车内一身朝服的人掀开车帘子一看,前方一队羽林卫堵住了前进的道路。

    坐在高头大马上的英俊军官沉声对道:“请大人去大理寺喝茶。”

    一身甲胄在日光下泛出森严冷酷的寒光。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

    太医院和御膳房几乎空了一半,俱皆以渎职、谋逆的罪名被抓进了刑部大牢。

    一时间人人自危,深怕被卷进齐王余孽的风波中。

    齐王案其实并非严格的叛乱案。三年前齐王被发现暴毙在王府内,周围一圈侍卫的尸体,全部都是伤在要害处,干净利落一击毙命。

    事情上报后隆平帝震怒,立刻派出钦差调查。

    钦差却在搜寻王府的过程中发现了私制的龙袍和几封齐王与兵营统领以及绿林匪徒勾结的密信。

    谋杀案立时就变成了谋逆案。

    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事后更是查出,之前事关太子的“双龙案”也是出自齐王之手。于是朝野震动,万万没想到看起来怯懦平和的齐王竟有这般狼子野心和心计手段。

    三年前的“双龙案”算是段祈昭被封太子以来所遭遇的最大危机。

    他虽早早被封为太子,但自幼丧母,深宫之中,一个没有母亲护持的太子会遭遇什么可想而知。他能安坐太子之位二十三年靠的全是自己。孝顺父皇,揣摩帝心,然后谨慎行事,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简直堪称贤德。

    然而身为太子,没有差错便是最大的差错。

    他太贤德了,贤德到足以让任何一个帝王心生猜忌。

    三年前,镇国寺主持空怀大师圆寂了。而大师的近身僧童则在大师的桌案上发现了半张写有“双龙出”的字条。不出几日,就有谣言传出说大师在圆寂前曾以毕生修为测算天机,做出一条批驳:双龙出,乾坤乱。且不说这批驳是真是假,但是这六个字,那就足以让民间朝野沸腾了。

    流言从来都是这样的,并不需要清晰详细的言语,模糊简短更易于流传并且更让人有脑补的空间,当然还要有足够的爆发力,也就是流传的价值。

    “双龙出,乾坤乱。”事涉皇家,想不流传的广都不行。百姓们会在口耳相传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这“双龙”,除了一个是真龙天子,还有另一条龙最有可能是谁?那自然便是天子储君,太子了。

    只是这“乾坤乱”三字谶语可不像什么好话,况且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当朝已承平六十载,这“乱”要怎么“乱”?于是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太子便在一夕之间由贤德爱民众*赞的国之储君,变成了心机深成带着伪善面具实则会弑父篡权暴虐嗜杀的未来君主。

    积毁销骨众口铄金,流言从来便是最不动声色杀人于无形的武器。

    弑父篡权——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容忍这样的可能,哪怕他再怎么信任他的儿子,也无法不心生猜忌。而暴虐嗜杀——恐怕任何一位清醒的臣子和百姓都不会接受这样的一位君王。

    即使是流言,但段祈昭还是陷入了困境。

    毕竟,这可是空怀大师的谶语。

    帝王猜忌,朝臣排挤,民心向背。

    一夕之间,四面楚歌。

    其实齐王的算盘打得很不错。先利用流言,把太子拉入棋局。太子曾经深受帝王信任,其余诸位皇子尤其是二皇子一直争他不过。如果太子不能稳坐储君宝座,他再加以引导一番,不怕诸位皇子争储不争个你死我活。

    况且他早已在宫中布下暗棋,还可以再让皇帝来场大病,既不让皇帝有精力去控制事态的发展,又可以为夺嫡之战再添几把火。

    如果几位成年皇子争储争了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而皇帝闻言又气急攻心病情加重,余下皇子年幼,那么试问,除了他,还有谁最适合登上这个皇位呢?

    他可是在“清佞”一役中立下大功的王爷啊。

    实在不行,还可以矫诏么。

    多么简单的事情,前人早就给他指过明路了。

    只是可惜,大业未成,齐王却死在了自己的王府中。

    怯懦平和只是齐王的表象,平时压抑的越狠越是表现平和的人私底下表现出来的越是阴暗不可见人。

    暴虐嗜杀说的不应该是太子,而正应该是这位齐王。

    带着伪善的面具,表现出怯懦平和的样子,看起来倒是一副好脾气,但实际上阴狠乖戾,心机深沉,善于伪装并且暴虐嗜杀——这才是齐王。

    他早早便豢养了一批孤儿训练用作刺客,这批孤儿的脚底皆烙上了梅花印,活下来的只二十八人,这二十八人被称为“梅花桩”。二十八个“梅花桩”分散天下,为他杀人敛财,刺探情报。这二十八人的统领是他身边亲信侍卫荆十一,副统领则是他的心腹门客温玦。

    温玦在京为他收集情报,荆十一亦经常入京公干。齐王不知怎么便怀疑了荆十一和温玦有点不可告人的感情。

    这可捅了马蜂窝了,荆十一曾经是他的房中客,齐王这人吧,略有点变态,他怎么能够容忍枕边人的背叛呢?

    把二十八个“梅花桩”全部都召了回来,叫他们都看着。属下与枕边人自然是枕边人的背叛带来的仇恨更为浓烈,荆十一被他挑断了手筋脚筋,吊在空中由他亲手施凌迟之刑,温玦被捆在另一边的木桩上看的目龇欲裂。

    温玦看的受不住,二十八位梅花暗卫更加看的受不了了。

    他们,可都是荆十一,亲自教养长大的。

    虽说齐王是为了警示他们背叛者无甚好下场,但荆十一是否背叛还是两说。他们受荆十一恩重,于齐王可没什么感情。况齐王素来暴虐,对待他们也是动辄殴打凌辱,这一来一去之下,心里滋长的那可就只是恨意了。

    楚楼率先暴起杀人,其余二十七人随即响应。齐王召见密卫,跟着的自然也只有不多的心腹侍卫,转眼之间就被杀了个干净,齐王自己更是身首异处。

    这便有了之后的钦差查案,有了谋杀案变谋逆案的事情了。

    齐王的布局,自然便无以为继。

    其实若是齐王活着,他的阴谋也是不会得逞的。

    因为皇帝根本就没有信过他“双龙出,乾坤乱”的谶言。他早就得到了空怀大师做出的真正的谶语,听闻这个流言时自然心生警惕。

    皇帝不曾猜忌过太子,而是早就暗中布局,伺机找出幕后黑手。

    而空怀大师的这句谶语,也不是他当时圆寂前做出的,而是七年前,皇家嫡长孙出生之际,九皇子段祈舜也从中毒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连夜派人送进宫里的。

    那一日的傍晚,天际染满了红霞,赤光灼灼,隐有“双龙戏珠”之景。

    那那副谶语,也不是什么“双龙出,乾坤乱。”

    ——而是“双龙出,盛世定。”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