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金不滚粗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0001暗自悲戚 0002机会来临 0003父女初见 0004兄妹齐心 0005初闻外家 0006拿回陪嫁 0007移居花园 0008初步设想 0009姐妹交锋 0010小惩大诫 0011矛盾升级 0012丫头采买 0013开源节流 0014初闻外家 0015姑妈来访 0016姑妈问事 0017尘埃落定 0018邵家反应 0019四季之礼 0020文家养女 0021随母出行 0022一访宋家 0023文瑜定亲 0024再减采买 0025长远之计 0026宋家知情 0027初闻茶宠 0028茶人之好 0029天使驾临 0030进宫之前 0031皇后之难 0032初次面君 0033皇后心愿 0034再见舅婆 0035惊闻旧事 0036乐姐求助 0037事态恶化 0038文家隐忧 0039姐妹说茶 0040小小约定 0041诸多琐事 0042四姐归家 0043四姐悲戚 0044官牒文书 0045大房反击 0046媵妾人选 0047兄妹小聚 0048铁皮石斛 0049父母知情 0050小小琐事 0051山雨欲来 0052新人进门 0053小文曲氏 0054安身计远 0055请君入瓮 0057二房归来 0058桃花庵歌 0059文八小姐 0060各方反应 0061雪雯之惑 0062王母讲古 0063表姐表妹 0064下元灯节 0065香樨阁 0066不约而同 0067吃酒讲古 0068桃花知己 0069发财大计 0070上皇操底 0071缘深缘浅 0072福祸相倚 0073清明祭祖 0074上皇打劫 0075塞翁失马 0076红绡亲至 0077财迷本性 请假 0078家有一老 0079石破天惊 0080皇帝驾到 0081偏殿密谈 0082各怀心事 0083谁犯脑疾 0084惊天秘闻 085虚惊一场 0086争端再起 0087官职已定 0088初识女红(10粉加更) 0089文瑶犯错 0090教诲煎熬 0091初识水田衣 0092有女婉茵 0093筹备藏书楼 0094生产之殇 0095钱多钱少 0096姐妹之间 0097又见香胰子 0098有钱难花(双更求票) 0099雪雯定亲(三更求票) 0100姐妹道贺 0101说农置业(加更求票) 0102产业产业(三更求票) 0103绿色金山(9000求票) 0104坐地分钱 0105父母不同命不同 0106不同父母不同命(三更求票) 0107明和暗斥 0108添置田庄(二更求票) 0109被人抓包(三更求票) 0110兄妹之间 0111各种疏漏(二更求票) 0112羞涩羞煞(三更求票) 0113女儿心思 0114哥哥心思(二更求票) 0115远虑近忧(三更求票) 0116父母难为 0117回京途中(二更求票) 0118族学轶事(三更求票) 0119文琌之忧 0120殃及文瑶(二更求票) 0121文瑶定亲(三更求票) 0122红丝乱 0123宋家传信(二更求票) 0124喜事连连(三更求票) 0125宋氏进门 0126喜极而悲(二更求票) 0127姑母去世(三更求票) 0128西方来客 0129公主郡君(二更) 0130神明之惑(三更) 0131婚姻感觉(四更) 0132游园赏梅(五更) 0133红梅粉梅 0134孝顺贤媳 0135冤鬼索命 0136西方暗夜 0137东方蝗灾 0138男权社会 0139女人难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0081偏殿密谈
《千金不滚粗》
作者:碧血怀纱
更新时间:2024-01-20 03:52:21
字数:702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千金不滚粗 !

    文珺是女孩子,偏偏来了这里没两年,偏偏她是个庶出的,偏偏她父亲是个女控,对她远远的超过了她的三个哥哥们的总和,所以,在文珺的心中,并没有很清楚地意识到嫡庶之别。

    但是,这也仅仅是因为她是小孩子,被父亲保护得很好的缘故。

    当然,跟她父亲的身份和生母的出身也有关系。先秦时期,身份极高的男子可以在迎娶正妻的时候,一般会同时迎娶妻子的姐妹,这些随嫁的正室的姐妹就是媵。而文瀅是伯爵,属于超品的爵位,换到古时,刚刚好好够到能够迎娶媵的边儿。而作为媵的女儿,文瀅在她的父亲没有嫡出的女儿的情况下,享受着嫡女的待遇,这也在情理之中。

    这都是符合社会lun理的,就是御史台那边也没有话说。

    综上所述,文珺对嫡庶也不过是她自己认识之中的嫡庶而已,却不知道世人对嫡庶二字的严苛,也不知道这里面的残酷。

    在许多人家家里,庶子与庶女不过是嫡子嫡女的奴婢而已,说得对好听是工具,其实连嫡子嫡女身边的奴才都不如。就是在外面混得再好,回家以后,还不是要看嫡子嫡女的脸色?即便对方再混账,这祖宗家业还不是轮不上?

    许多人家,甚至因为没有嫡子而过继嗣子,将祖宗家业交给外人,也不留给自己家的庶子。这还不是因为庶子身上的血不够高贵使得庶子缺乏足够的器量的缘故?

    这个时代,将祖宗家业留给庶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哪怕是家里没有嫡子。庶子只能得到一个姓氏和一小部分财产出去过活。这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思想。

    而皇帝就面临这样的情况。

    当初的肃宗陛下就不是嫡子,而是庶子,如果不是在继皇后身边养了两年,他也没有这个资格坐上那把椅子。

    问题是,即便因为皇后养子的身份,肃宗陛下还是比不得息太子的。息太子才是高宗皇帝唯一的嫡子,而且息太子的三个儿子还都是嫡子,就是后来的继任者,也都是嫡子,让等着看息太子一脉的笑话的肃宗皇帝的后人可真是望眼欲穿。

    偏偏打肃宗皇帝起,因为权力争斗,后来上位的君王大多数都不是嫡子,就好比先帝和当今皇帝。

    先帝是杀掉了自己的兄弟们才登上那把椅子的,而他的孙子当今皇帝也是因为太上皇的嫡子犯了大错被圈禁之后,才登上皇位的。

    对比息太子那边的和平交接,再看看自己这边的血流成河,太上皇和当今皇帝会自惭形秽也是自然的。如果不是因为当今皇帝一直被太上皇压制着,也不会去翻那些故纸堆,更不会对息太子的事情好奇,从仔细研究到最后的感同身受以至于同情息太子了。

    这种隐秘而纠结的心情,文珺当然不会懂,她见皇帝专门来找自己说话,老老实实地回答的同时,心里也是非常奇怪的,而且跟皇帝独处一室,她也相当不自在。

    而文珺不自在的时候,这嘴边的话就比较多,尤其是有关钱粮的事情。对于葛朗台们来说,每一粒粮食、每一个铜板,无论是进还是出,都必须记录在案的。随便糟蹋那更是万万不行的。

    文珺一想到堆积如山的粮食就那样白白地腐烂掉,她心里就疼得要命,哪怕那些粮食她没有看到过,也不属于她,甚至跟她也不再同一个时间里。

    文珺道:“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至君王下至百官都不在乎那些白白腐烂掉的粮食,还彼此弹冠相庆,高兴于国库的富足。只怕下面的那些小吏们知道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松了一口气,第二反应就是在心里笑话君王和上官们的愚蠢,而第三个反应就是计划着如何从中捞好处了。反正看着满仓满仓的粮食腐烂掉,上面还那么高兴,那么自己拿一点也算不得什么吧?反正这些粮食都是‘正常消耗’,放着也是白放着,还不如他们拿去,至少还能够救济一下他们的肚子、身上的衣裳……可以想象,会这样想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整片一整片,最后,粮仓里面没有粮食了,等国家需要的时候,国库里面根本就拿不出来粮食,而结果可想而知了。

    “臣女非常庆幸,自己手底下伺候的人都非常的勤快,即便是陈粮,庄子上的管事也会视天气把这些粮食拿出来晒晒。粮仓也会经常检查,还放养了为数不少的猫以防鼠患。如果臣女手下有这种等一仓库的粮食都腐烂掉才上来报告的奴才,臣女一定会让这些奴才们知道,臣女有的是让他们知道臣女才是他们的主子的办法。“

    皇帝道:“现在朕知道了,你对粮食有多爱惜。难怪你会向朝廷申请水泥。”

    文珺连连点头,道:“是的,万岁,毕竟臣女刚刚买了那么一整片的地呢,没有足够的晒谷场可不成。”

    皇帝道:“那么多的地,你可完成春播了么?”

    文珺摇摇头,道:“万岁,您可知道那些地为什么都是下等地,有的干脆是山地野地么?那些地已经被伤着了,如果不好好养养,只怕以后连种草都不成了。”

    皇帝道:“这是你自己得出的结论么?”

    文珺道:“臣女庄子上的佃户其实应该分成三大块,或者说五个群体才对。前些日子,臣女带着管家们还有庄子上的老人们去地里看过了,。每个看过新买下来的地的人都说,那些地因为过度种植,硬生生地从原来的上等地中等地变成了如今的下等田和野地。如果这些地不好好养养,只怕以后什么都种不了。种地,臣女外行,当然要听内行人的话。臣女只要拿好地契、看懂账本就够了。至于如何经营,臣女的年纪小比不得那些老人。”

    皇帝道:“那你打算种些什么呢?”

    文珺道:“山地就那样放着。臣女记得,好些药草看着就像是野草,等夏天的时候,让人看看,那里大多都产些什么样的药草,有些药草看着不值钱,但是到了懂行的人的手里,就是宝贝。至于那些下等田,臣女已经让下面的人先种些豆子,黄豆、黑豆,都是好东西。”

    皇帝道:“黄豆倒也罢了,可是黑豆可不值几个钱呢,最多用来养马养牲畜罢了。”

    文珺道:“这也要看人的。万岁大概不知道吧,生的何首乌也不过是那样而已,即便炮制过的首乌,也只有用黑豆炮制出来的才是上上选,也只有用黑豆炮制过的首乌,这价钱才会成倍的往上翻。药铺子里要的大多数都是黑豆呢。即便是不能当成粮食卖,臣女也可以当成药材卖,还能够让庄子上的孩子们多学一门手艺,有什么不好的?京畿一带多雨,夏季高热,冬季阴湿,容易爆发瘟疫,每年需要的药材不知道多少呢。”

    皇帝忍不住道:“所以,你打算用银钱缴纳赋税,而不是直接缴纳粮食了?”

    文珺道:“朝廷似乎没有强制规定,臣女一定要缴纳粮食作为赋税吧?”

    皇帝道:“没错,你的确可以用银钱缴纳赋税。也亏得朝廷的水师厉害,如果朝野上上下下都跟你这样,只怕朝廷又要发愁粮食的事情了。”

    文珺道:“朝廷会发愁粮食的事情跟水师有什么关系?”

    皇帝道:“看来传闻之中,文家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留言不是空穴来风。虽然高宗陛下废了息太子,但是后来的肃宗皇帝少年时跟息太子就很好,据说肃宗皇帝的字还是息太子手把手地教的呢。肃宗皇帝一登基,就放出了当时被圈禁着的息太子的后人,可惜那个时候息太子已经病入膏肓、药石罔治了。息太子去世之后,肃宗皇帝就将息太子两个成年的儿子一个封为理郡王一个封为密郡王,将他们送到了海外。这两位郡王也不愧是息太子亲手教导出来的,在海外找到了大量的粮食。也正是因为这两位王爷的厉害,朝廷才不缺粮食。”

    文珺道:“那朝廷的粮仓修建得好不好,这晒谷场多不多?”

    皇帝道:“京师有六支劲旅,其中三支的军营边上就是户部的大粮仓。而他们平日里除了训练之外,还要负责看守粮仓,包括了晒谷子和修理粮仓的任务。这是肃宗皇帝登基以后下得第一条命令。如有差池,军法处置。”

    文珺道:“稍有差池就军法处置,这道圣旨早就该下了。如果高宗皇帝有肃宗的魄力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虽然这样说有些大逆不道,但是臣女却认为,肃宗皇帝比高宗皇帝好多了。至于息太子,虽然品德高尚,又占着嫡子的名分,但是他更适合做一个臣子,而不是君王。息太子跟高宗皇帝一样,太过仁慈,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RS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