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斗鸾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楔子 第一章 穿越 第二章 寿筵(上) 第三章 寿筵(下) 第四章 秘闻 第五章 惊变 第六章 黑手 第七章 围府 第八章 搜府 第九章 无计 第十章 传信 第十一章 脱罪 第十二章 下落 第十三章 谢恩 第十四章 转折 第十五章 迷雾 第十六章 牢狱 第十七章 角力 第十八章 探监 第十九章 判罚 第二十章 娘舅 第二十一章 争执 第二十二章 决断 第二十三章 拦路 第二十四章 宫闱 第二十五章 夫妻 第二十六章 密议 第二十七章 起解 第二十八章 大行 第二十九章 坦白 第三十章 训诫 第三十一章 旧怨 第三十二章 落空 第三十三章 谋划 第三十四章 质问 第三十五章 袍子 第三十六章 建议 第三十七章 分道 第三十八章 行舟 第三十九章 唐突 第四十章 文至 第四十一章 彭泽 第四十二章 恶化 第四十三章 转变 第四十四章 医嘱 第四十五章 发作 第四十六章 恩情 第四十七章 谋划 第四十八章 暗渡 第四十九章 取舍 第五十章 半夜 第五十一章 新朝 第五十二章 迷茫 第五十三章 南安 第五十四章 梅岭 第五十五章 抵达 第五十六章 柴刀 第五十七章 小鬼 第五十八章 去向 第五十九章 爆发 第六十章 打压 第六十一章 警告 第六十二章 少年 第一章 三年 第二章 生计 第三章 来信 第四章 忧患 第五章 上山 第六章 讷闷 第七章 赶集 第八章 展望 第九章 无题 第十章 沉疴 第十一章 合伙 第十二章 月月 第十三章 碰壁 第十四章 质问 第十五章 反省 第十六章 大雨 第十七章 雨后 第十八章 回家 第十九章 乖顺 第二十章 改弦 第二十一章 解决 第二十二章 岔道 第二十三章 烦恼 第二十四章 前程 第二十五章 隔阂 第二十六章 传话 第二十七章 簪子 第二十八章 新策 第二十九章 旧事 第三十章 求救 第三十一章 察觉 第三十二章 挑拨 第三十三章 刻薄 第三十四章 失望 第三十五章 新年 第三十六章 狭路 第三十七章 迁怒 第三十八章 敲打 第三十九章 沉舟 第四十章 相遇 第四十一章 三擒 第四十二章 黄雀 第四十三章 生隙 第四十四章 捉奸 第四十五章 说服 第四十六章 出气 第四十七章 决心 第四十八章 内情(上) 第四十九章 内情(下) 第五十章 斗法 第五十一章 挖坑(上) 第五十二章 挖坑(下) 第五十三章 跳坑(上) 第五十四章 跳坑(下) 第五十五章 三寸 第五十六章 内幕 第五十七章 议定 第五十八章 同门 第五十九章 傻子 第六十章 怨气 第六十一章 请求 第六十二章 脾气 第六十三章 和好 第六十四章 盘算 第六十五章 车厢 第六十六章 误会 第六十七章 偶然 第六十八章 巧遇 第六十九章 躲避 第七十章 萤光 第一章 噩耗 第二章 惊惶 第三章 异心 第四章 背后 第五章 河灯 第六章 月下 第七章 猜疑 第八章 决断 第九章 邀请 第十章 更张(上) 第十一章 更张(下) 第十二章 质问 第十三章 剧变 第十四章 准备 第十五章 伴当 第十六章 两难 第十七章 敌踪 第十八章 下属 第十九章 吓唬 第二十章 哄骗 第二十一章 老手 第二十二章 新来 第二十三章 请求 第二十四章 军粮 第二十五章 争粮 第二十六章 奇花 第二十七章 条件 第二十八章 文章 第二十九章 动摇 第三十章 打击 第三十一章 婚约 第三十二章 晦气 第三十三章 失足 第三十四章 决心 第三十五章 孤注 第三十六章 泥坑 第三十七章 惊变 第三十八章 生机 第三十九章 北平(上) 第四十章 北平(下) 第四十一章 裴钟 第四十二章 惊闻 第四十三章 绣鞋 第四十四章 上路 第四十五章 路遇 第四十六章 狡言 第四十七章 柳痴 第四十八章 江上 第四十九章 威胁 第五十章 醒悟 第五十一章 和离 第五十二章 喜讯 第五十三章 泄露 第五十四章 擦肩 第五十五章 密令 第五十六章 婚书 第五十七章 起程 第五十八章 藏尸 第五十九章 错过 第六十章 廿八 第六十一章 判决 第六十二章 莲花井 第六十三章 母女 第六十四章 丧讯 第六十五章 入京 第六十六章 违和 第六十七章 察觉 第六十八章 揭破 第六十九章 逃避 第七十章 疑云 第七十一章 板凳 第七十二章 真相 第七十三章 祥瑞 第七十四章 耳目 第七十五章 朝阳 第一章 优柔 第二章 争取 第三章 群起 第四章 颠覆 第五章 鹏哥儿 第六章 阻挠 第七章 接人 第八章 箭 第九章 原委 第十章 告状 第十一章 提醒 第十二章 纷乱 第十三章 暗手 第十四章 威胁 第十五章 质问 第十六章 发难 第十七章 赏赐 第十八章 妻妾 第十九章 巡视 第二十章 会亲 第二十一章 嬉戏 第二十二章 交心 第二十三章 静好(补更) 第二十四章 形势 第二十五章 莫辨 第二十六章 算计 第二十七章 苦劝 第二十八章 筹谋 第二十九章 威逼 第三十章 取舍 第三十一章 对策 第三十二章 章启 第三十三章 搬离 第三十四章 谗言 第三十五章 贵人们 第三十六章 发难 第三十七章 端倪 第三十八章 安抚 第三十九章 隐患 第四十章 软禁 第四十一章 人选 第四十二章 鼓动 第四十三章 传闻 第四十四章 云翘 第四十五章 告状 第四十六章 来客 第四十七章 暗手 第四十八章 定局 第四十九章 清醒 第五十章 怨愤 第五十一章 懊恼 第五十二章 圣意 第五十三章 嘱咐 第五十四章 和乐 第五十五章 闹剧 第五十六章 尴尬 第五十七章 奏折 第五十八章 国婚 第五十九章 暗涌 第六十章 隐疾 第六十一章 避嫌 第六十二章 仓促 第六十三章 商讨 第六十四章 迁都 第六十五章 新年 第六十六章 朝贺 第六十七章 候场 第六十八章 挑衅 第六十九章 梦碎 第七十章 揭穿 第七十一章 冷淡 第七十二章 探病 第七十三章 亲情 第七十四章 出族 第七十五章 议论 第七十六章 密信 第七十七章 慰母 第七十八章 梅林 第七十九章 赌气 第八十章 红白 第八十一章 爆料 第八十二章 流言 第八十三章 威胁 第八十四章 递话 第八十五章 脱壳 第八十六章 离京 第八十七章 归乡 第八十八章 怪鱼 第八十九章 荷影 第九十章 闷雷 第九十一章 孽种 第九十二章 张记 第九十三章 小儿女 第九十四章 说服 第九十五章 事态 第九十六章 解脱 第九十七章 纷争 第九十八章 怨恨 第九十九章 摄政 第一百章 扶正 第一百零一章 毒手 第一百零二章 僵持 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 第一百零四章 不甘 第一百零五章 条件 第一百零六章 妥协 第一百零七章 新元 番外一 昭容 番外二 帝后 2014新书《闺门秀》上传中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二章 圣意
《斗鸾》
作者:Loeva
更新时间:2024-01-23 18:26:13
字数:979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斗鸾 !

    朱翰之先是面露愕然,接着生起气来:“皇上问我该怎么办?这种事我怎么知道?!伱可是皇帝,我如何知道皇帝该怎么办?!”一副强忍怒气却又没忍住的模样。

    朱文至见状有些迷糊:“好弟弟,伱这是怎么了?”

    朱翰之视线略过侍立一旁的胡四海,望了望门外,才凑近了他,压低声音道:“皇上若是真心待我,就别再问我这些话。我从小儿学的就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外加格物杂学,正经朝廷上的事我是不懂的,那些父亲只会教给伱。也许伱问我民生稼穑,我手下有几个庄子,还能答上两句,伱却拿这些事来问我?那难道不是伱该知道的东西么?若叫外头那些老臣知道了,指不定怎么猜忌我呢,到时候众口铄金,我就该自个儿了结自己以证清白了!”

    朱文至唬得跟什么似的,忙向他保证:“绝不会有这种事!伱尽管放心,朕如今只剩伱一个亲兄弟,怎能自断臂膀?”

    朱翰之自嘲地笑笑:“建文何尝不是父亲的亲兄弟?到头来又如何?罢了,说这些做什么?总之皇上记住了,这个位子是伱的,伱可千万别生出叫我参政议政的念头,最好连朝廷上的事也别叫我听见。从前为了伱能登基,我在暗中出把力,自是责无旁贷,但如今却不宜再插手了。今日多嘴,也不过是担心皇上,怕伱吃了人家的亏而已。”

    朱文至一脸的懊恼,说不出的沮丧:“朕知道了,伱放心。可是……”他看着兄弟,欲言又止。

    站在一旁的胡四海正为这对皇家兄弟说私房话也不避开自己,可见他们对自己的信任而暗自欣慰,见状忙上前道:“怀安侯。我们皇上是真的后悔了,偏又硬不起心肠,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您看他如此为难,就不能帮着想想法子么?虽说事情涉及前朝臣工,但实际上都是自家亲戚间的纠纷。不是政事。是家事啊!”

    朱文至忙道:“正是。好弟弟,伱就别把我当皇上。只当为哥哥出个主意好了。”

    朱翰之神色有了变化,显然态度已经软和下来了,道:“这话可不能再说了。伱虽是我亲哥哥。但也是皇上,君臣之别是无论何时都不能忘的。”又道:“皇上可是真心要解决这件事?若是期间安国侯夫人又进宫来向您请求什么事,您还会答应她么?哪怕是心里觉得对不住她?”

    朱文至有些迟疑,朱翰之起身就要告退。前者忙拉住他:“是我错了,想来我对几位姨母舅舅也够厚待的了。总不能为了他们连江山社稷都不顾。大姨母一心要我纳沈家表妹入宫,可沈家如今的名声都叫他父女二人败坏了,若我还要再纳沈表妹为妃,成什么人了?只不过是担心大姨母的身体,才不好断然回绝,但也只是寻借口拖延罢了,我是绝对不会答应她的!”

    朱翰之的脸色好看了些,便道:“她一心送侄女入宫,所为何来?不就是指望着侄女做了妃子后能生个皇子,然后登上后位,让她沈家的外孙继续做皇帝,保她沈家代代富贵荣华么?若伱叫她先给侄女喂了绝育药再进宫来,或是保证绝不生儿子,她还坚持要沈昭容入宫,那就纳了沈昭容又如何?”

    朱文至目瞪口呆,朱翰之仍旧没好气:“这有什么奇怪的?沈家因何而发迹?安国侯夫人只怕就认定了这条截径哩!听说她还打算把亲生女儿也送入宫给伱做妃子,好让女儿给侄女儿做臂膀,伱觉得荒唐不荒唐?可怜章家大姑娘,听说安国侯已经与武陵伯父子有了默契,要将女儿许给李家长孙李玖,只等两家孝满,便要完婚,却出了这等变故。”

    朱文至双眼瞪得更大了:“什么?这是真的么?!李玖也算是难得的才俊了,又出身勋贵之家,大姨母为何不肯接受?!”他早就准许章家长女不应选了,自然不可能出尔反尔,更不明白沈氏为何会有这种念头。

    朱翰之哂道:“伱以为安国侯夫人会在乎这些个?如今就因为她进宫说动伱向李家施压,轻纵了沈家,李家人闹着要退婚呢。她闺女都哭晕过去了,她还不当一回事,反而打算进宫说服伱再纳她女儿为妃。安国侯如今只怕都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拼了命拦着不许她入宫。回头还不知道会找什么借口求伱别召他老婆进来,皇上就多担待吧,他也不容易,打蒙古时多勇猛?如今却要处处退避,不敢接伱的委任,所为何来?不就是因为他老婆总爱耍小聪明,却害得他受尽猜忌么?”

    朱文至哑然,闷了一会儿才道:“伱从前不是这么说的。”

    “我从前也不知道啊。”朱翰之不以为意地说,“最近我去南乡侯府去得勤,这都是听姨祖父说的。安国侯行事确实不讨人喜欢,但也确实有难处。姨祖父上书所求之事,也是因为一片爱子之心。皇上不是已答应他了么?即便拒绝了安国侯夫人所求,也算对得起她了。要知道,如今安国侯除了这爵位,可什么职司都没有,从前在辽东的总兵之职,也不过是权宜,皇上让他名正言顺掌一都军权,就是对他的看重了。”

    朱文至又迟疑了:“可是……都指挥使不过正三品,他从前任辽东总兵,又有将军之衔,再任正三品,倒象是降职了,又要再次夫妻分离……”

    这回轮到朱文至露出目瞪口呆之色:“这是什么话?浙江都司在杭州,离金陵不过五百多里,既非边疆,又是繁华之所,自然是让安国侯夫人随夫同行了!难不成他夫妻分离数年,才相聚不到一载,皇上又要再让他们分隔开么?安国侯夫人近日不是病情大有好转?想来一路慢慢赶路,也无大碍。还是说,皇上打算继续留她在京中,好时时请教……”他越说越迟疑了。

    朱文至断然否认:“怎么会呢?若她病情真的没有大碍。能够夫妻相聚安享天伦,朕心里也高兴。”仔细想了想,越发觉得此计甚妙,不由得露出笑容:“这样也好,姨父能掌实权。姨母想必也会高兴。她出京去调养几年,身体必然会有所好转。也不会再为沈家的事时时进宫来见朕了。只要她不出面,舅舅与沈家表妹也会死心的。”

    朱翰之笑了笑,没说什么。这个做法的好处自然不止于此:安国侯在外地对妻子下手。要容易多了。事后也可以用水土不服、病情加重一类的借口开脱;沈氏无法再入宫影响皇帝朱文至的决策,正合燕王心意;日后皇位更迭,章家三个儿子都在外地就职,哪怕手中有实权。也能保全自身,等于是保全了章家;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是。浙江为冯家势力经营多年,上至布政使、按察使,下至各地知府、知州、知县,再算上指挥使司上下的大小武官,不知有多少人是冯家残余的势力,也不知有多少人更倾向建文,就让章敬过去做刀子,以雷霆手段斩草除根,等除得差不多了,朝中物议厉害时,再把人调回来,半是惩处半是保全似的投置闲散,他也就老实了,还为浙江挣回一片清明,岂不是两全其美?这样的章敬对燕王来说,也更有用处,而后者对于安份的功臣向来是很优容的。

    这个建议其实掺杂了朱翰之的私心,但对燕王而言,也确实利大于弊,因此当后者得知皇帝兄弟二人的对话内容后,也没有提出异议,更未动用自己在朝中的亲信与宫中的耳目动摇皇帝的决心。于是两日后,皇帝便下令,命安国侯章敬出掌浙江都司,任浙江都指挥使,并且特许他带家眷上任。同时,他也对即将赴任辽东总兵的章启加授正三品安远将军,赐征虏前将军印,让章启这总兵名份更加稳固了。

    圣旨令下,朝臣议论纷纷。当中就有知道内情的老臣向皇帝试探,忽然加恩于章家,会不会是有人说了些什么?是安国侯夫人吗?也有听说过朱翰之来历的勋贵知道他曾进宫与皇帝详谈,质疑是不是他干涉朝政。

    对于这类质疑,朱文至断然否认了旨意与沈氏有关,也说怀安侯进宫只是为了家事,于朝政无涉。他自认在沈柳两家的官司上做了错误的判断,忽略了国丈一家的感情,怀安侯是来提醒他的。怀安侯一向避着朝政,皇帝让大家不要再怀疑他,以免有损他与宗室之间的感情,云云。

    质疑的人对此半信半疑,倒是李家对朱翰之添了几分好感,只觉得满京城宗室皇亲,个个都知道他家受了委屈,却只有他一人跳出来告诉皇帝,实在难得,也就不再追问了,只剩下那几个老臣仍旧怀疑沈氏出于私心,说服皇帝加恩其夫。

    不过,无论朝臣们如何猜想皇帝加恩章家的原因,在有心人看来,章家原本只有长子章敬一枝独秀,远胜于其他兄弟,即使其四弟章启接掌辽东总兵之职,也始终不如其长兄出挑,但皇帝圣旨一下,情况似乎就不同了。章敬章启虽然同是正三品,但章敬从总兵迁一方指挥使,章启却正式挂印出掌辽东,有些此消彼长的意味,再加上章家次子章放也在兵部最新的一轮任命中被授予广东都指挥使司指挥佥事的官职,破格升至正四品,同样引人注目。传闻中章敬与其他兄弟有些不睦,此番圣旨一下,不知心里是什么滋味?

    不等众人猜出章敬心里是什么滋味,皇帝又再次下旨,这回却是给李家嫡长孙李玖的。他赏了李玖一个忠显校尉的六品虚衔,算是对李家的补偿,但在旨意中,却又同时将李家隐瞒多时的李玖与章元凤的婚事公之于众,并且让他们孝满后成亲,祝福他们琴瑟和弦。

    旨意一下,李家真是万般滋味在心头。嫡长孙得了赏赐,固然是好事,但这赏的内容却有些不大对头。他们虽是武将勋贵出身,又以从龙之功新得了爵位,但传承到最近两代,已经改走科举仕途了,李玖更是早就考得了举人功名,打算明年参加恩科,搏一个进士回来。以他这等身份,皇帝要赏,也该是同品级的承务郎,或者是儒林郎,偏偏皇帝赏的却是忠显校尉,一个武职,那他还要不要参加科考?即便参加了,日后与儒生文臣们相处起来,岂不尴尬?

    不过皇帝赏下这个虚衔的原因,他们倒是能明白几分——安国侯就是武将,他的女儿自然该嫁给同样有武职背景的人,若是文武通婚,未免太显眼了些。

    可是,若是因为安国侯府大姑娘,皇帝才下了这个旨意,李家人的心里同样不舒服。他们已经生出了退婚的心思,只等着要寻个适当的时间向章家、向燕王开口了,可圣旨一下,他们就只能被逼着打消了念头。无论如何,现在的皇帝还是朱文至,他的话就是圣旨。可这么一来,章元凤对他们来说就从看好的媳妇人选变成一个被皇命所迫不得已娶进门的女子了。

    这一线之差,就注定了他们对章元凤的观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于李玖本人一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便立时生出疑心:“这莫非是安国侯夫人知道我们家想退婚后捣的鬼?!她这是要存心断我的前程么?!”事实上,他更怀疑这份旨意代表的是章元凤本人的意愿。

    他父亲武陵伯世子李增倒是想得明白:“好了,圣旨已下,再多猜测都无用了。就这样吧,不过是个虚衔,伱明年照旧去科考,若是不放心,就求皇上再下一份特旨。如今伱是他大舅子,他不会回绝的。”

    李玖抿了抿嘴,没再说话,他母亲涂氏忧心忡忡地道:“还未过门,就懂得以皇命压夫家,这样的女孩儿如何做得我们家的媳妇?从前我竟是看错了她!要不……我们向皇上陈情吧?两家有这样的仇怨在……”

    李增打断了妻子的话:“万万不可!有仇的是李家与沈家,章大姑娘只是沈家外孙女,若伱以此为由坚决退婚,那瑶儿怎么办?当今圣上……也是沈家的外孙啊!”

    涂氏与李玖脸色都有些苍白,李瑶入宫为后,这是燕王的意思,也是他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如果因为他们的一点私心,导致立后之事生出波折,直接就会影响到李增的亲妹妹燕王妃日后的地位。两害相权,他们也只能忍了。

    涂氏哽咽着安慰长子:“不要紧的,章家大姑娘我们也算熟悉,她虽有个不好的母亲,行事又不若从前那般天真烂漫,但至少她一心要保这门亲事,对伱是一往情深……”

    李玖咬牙:“若她果真如此,倒也罢了,圣意难违,娶便娶了。怕就怕她受了她母亲的坏影响,进门后会扰得全家不得安宁。想来她那母亲,当年在今中不也是有名的贤惠人么……”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