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斗鸾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楔子 第一章 穿越 第二章 寿筵(上) 第三章 寿筵(下) 第四章 秘闻 第五章 惊变 第六章 黑手 第七章 围府 第八章 搜府 第九章 无计 第十章 传信 第十一章 脱罪 第十二章 下落 第十三章 谢恩 第十四章 转折 第十五章 迷雾 第十六章 牢狱 第十七章 角力 第十八章 探监 第十九章 判罚 第二十章 娘舅 第二十一章 争执 第二十二章 决断 第二十三章 拦路 第二十四章 宫闱 第二十五章 夫妻 第二十六章 密议 第二十七章 起解 第二十八章 大行 第二十九章 坦白 第三十章 训诫 第三十一章 旧怨 第三十二章 落空 第三十三章 谋划 第三十四章 质问 第三十五章 袍子 第三十六章 建议 第三十七章 分道 第三十八章 行舟 第三十九章 唐突 第四十章 文至 第四十一章 彭泽 第四十二章 恶化 第四十三章 转变 第四十四章 医嘱 第四十五章 发作 第四十六章 恩情 第四十七章 谋划 第四十八章 暗渡 第四十九章 取舍 第五十章 半夜 第五十一章 新朝 第五十二章 迷茫 第五十三章 南安 第五十四章 梅岭 第五十五章 抵达 第五十六章 柴刀 第五十七章 小鬼 第五十八章 去向 第五十九章 爆发 第六十章 打压 第六十一章 警告 第六十二章 少年 第一章 三年 第二章 生计 第三章 来信 第四章 忧患 第五章 上山 第六章 讷闷 第七章 赶集 第八章 展望 第九章 无题 第十章 沉疴 第十一章 合伙 第十二章 月月 第十三章 碰壁 第十四章 质问 第十五章 反省 第十六章 大雨 第十七章 雨后 第十八章 回家 第十九章 乖顺 第二十章 改弦 第二十一章 解决 第二十二章 岔道 第二十三章 烦恼 第二十四章 前程 第二十五章 隔阂 第二十六章 传话 第二十七章 簪子 第二十八章 新策 第二十九章 旧事 第三十章 求救 第三十一章 察觉 第三十二章 挑拨 第三十三章 刻薄 第三十四章 失望 第三十五章 新年 第三十六章 狭路 第三十七章 迁怒 第三十八章 敲打 第三十九章 沉舟 第四十章 相遇 第四十一章 三擒 第四十二章 黄雀 第四十三章 生隙 第四十四章 捉奸 第四十五章 说服 第四十六章 出气 第四十七章 决心 第四十八章 内情(上) 第四十九章 内情(下) 第五十章 斗法 第五十一章 挖坑(上) 第五十二章 挖坑(下) 第五十三章 跳坑(上) 第五十四章 跳坑(下) 第五十五章 三寸 第五十六章 内幕 第五十七章 议定 第五十八章 同门 第五十九章 傻子 第六十章 怨气 第六十一章 请求 第六十二章 脾气 第六十三章 和好 第六十四章 盘算 第六十五章 车厢 第六十六章 误会 第六十七章 偶然 第六十八章 巧遇 第六十九章 躲避 第七十章 萤光 第一章 噩耗 第二章 惊惶 第三章 异心 第四章 背后 第五章 河灯 第六章 月下 第七章 猜疑 第八章 决断 第九章 邀请 第十章 更张(上) 第十一章 更张(下) 第十二章 质问 第十三章 剧变 第十四章 准备 第十五章 伴当 第十六章 两难 第十七章 敌踪 第十八章 下属 第十九章 吓唬 第二十章 哄骗 第二十一章 老手 第二十二章 新来 第二十三章 请求 第二十四章 军粮 第二十五章 争粮 第二十六章 奇花 第二十七章 条件 第二十八章 文章 第二十九章 动摇 第三十章 打击 第三十一章 婚约 第三十二章 晦气 第三十三章 失足 第三十四章 决心 第三十五章 孤注 第三十六章 泥坑 第三十七章 惊变 第三十八章 生机 第三十九章 北平(上) 第四十章 北平(下) 第四十一章 裴钟 第四十二章 惊闻 第四十三章 绣鞋 第四十四章 上路 第四十五章 路遇 第四十六章 狡言 第四十七章 柳痴 第四十八章 江上 第四十九章 威胁 第五十章 醒悟 第五十一章 和离 第五十二章 喜讯 第五十三章 泄露 第五十四章 擦肩 第五十五章 密令 第五十六章 婚书 第五十七章 起程 第五十八章 藏尸 第五十九章 错过 第六十章 廿八 第六十一章 判决 第六十二章 莲花井 第六十三章 母女 第六十四章 丧讯 第六十五章 入京 第六十六章 违和 第六十七章 察觉 第六十八章 揭破 第六十九章 逃避 第七十章 疑云 第七十一章 板凳 第七十二章 真相 第七十三章 祥瑞 第七十四章 耳目 第七十五章 朝阳 第一章 优柔 第二章 争取 第三章 群起 第四章 颠覆 第五章 鹏哥儿 第六章 阻挠 第七章 接人 第八章 箭 第九章 原委 第十章 告状 第十一章 提醒 第十二章 纷乱 第十三章 暗手 第十四章 威胁 第十五章 质问 第十六章 发难 第十七章 赏赐 第十八章 妻妾 第十九章 巡视 第二十章 会亲 第二十一章 嬉戏 第二十二章 交心 第二十三章 静好(补更) 第二十四章 形势 第二十五章 莫辨 第二十六章 算计 第二十七章 苦劝 第二十八章 筹谋 第二十九章 威逼 第三十章 取舍 第三十一章 对策 第三十二章 章启 第三十三章 搬离 第三十四章 谗言 第三十五章 贵人们 第三十六章 发难 第三十七章 端倪 第三十八章 安抚 第三十九章 隐患 第四十章 软禁 第四十一章 人选 第四十二章 鼓动 第四十三章 传闻 第四十四章 云翘 第四十五章 告状 第四十六章 来客 第四十七章 暗手 第四十八章 定局 第四十九章 清醒 第五十章 怨愤 第五十一章 懊恼 第五十二章 圣意 第五十三章 嘱咐 第五十四章 和乐 第五十五章 闹剧 第五十六章 尴尬 第五十七章 奏折 第五十八章 国婚 第五十九章 暗涌 第六十章 隐疾 第六十一章 避嫌 第六十二章 仓促 第六十三章 商讨 第六十四章 迁都 第六十五章 新年 第六十六章 朝贺 第六十七章 候场 第六十八章 挑衅 第六十九章 梦碎 第七十章 揭穿 第七十一章 冷淡 第七十二章 探病 第七十三章 亲情 第七十四章 出族 第七十五章 议论 第七十六章 密信 第七十七章 慰母 第七十八章 梅林 第七十九章 赌气 第八十章 红白 第八十一章 爆料 第八十二章 流言 第八十三章 威胁 第八十四章 递话 第八十五章 脱壳 第八十六章 离京 第八十七章 归乡 第八十八章 怪鱼 第八十九章 荷影 第九十章 闷雷 第九十一章 孽种 第九十二章 张记 第九十三章 小儿女 第九十四章 说服 第九十五章 事态 第九十六章 解脱 第九十七章 纷争 第九十八章 怨恨 第九十九章 摄政 第一百章 扶正 第一百零一章 毒手 第一百零二章 僵持 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 第一百零四章 不甘 第一百零五章 条件 第一百零六章 妥协 第一百零七章 新元 番外一 昭容 番外二 帝后 2014新书《闺门秀》上传中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六十四章 迁都
《斗鸾》
作者:Loeva
更新时间:2024-01-23 18:26:35
字数:998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斗鸾 !

    见到章寂与朱翰之的反应这么大,明鸾迟疑了一下:“这个……我也是猜的……”

    章寂沉了脸,低声斥道:“这种事也是能瞎猜的?!若你说不出个道理来,我就要罚你了!别以为素日祖父总是宠着你,你就能无法无天地胡说八道!”

    明鸾缩了缩脖子,觉得有些委屈。她都有好几年没受过章寂如此严厉的斥责了,可她又不是随口乱说的,历史上的燕王朱棣做了皇帝后,不就迁过都吗?虽然现在的燕王是他儿子,但处境、做法都挺象的,未必就没这种念头。她是为了章家日后的利益着想,才大着胆子说出这件事来,想着无论如何,章寂与朱翰之都是她最信任的人,不会有什么危险,没想到她还没把话说清楚,就先挨了骂,祖父也不听听她这么说的用意就骂人了……

    朱翰之见明鸾挨了骂,也顾不得保密,连忙插嘴道:“姨祖父别生气,这事儿……三表妹也不是胡说的,从前在北平时,燕王府里的幕僚就提过,燕王叔也颇有几分意动,只是迁都事关重大,因此就没在外头提起。”

    章寂脸色发白地瞪着朱翰之,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朱翰之的语气轻描淡写,但他心里却清楚。如果燕王对皇位果真有图谋,那皇帝是绝对抵挡不住的,皇位迟早要换人做。既然燕王早有心迁都,他对这件事儿就绝不会只是几分意动而已,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了现实。

    章寂抿了抿嘴,没去看朱翰之,只盯着孙女的双眼:“你说,若不是有人告诉你迁都的事,你又是如何猜出来的?!你有什么依据?!”

    明鸾不服气地道:“依据自然是有的。首先,燕王大军奉了皇上的命令打入京城时,皇宫起火,虽然不知道是谁放的,但大军入宫后可没怎么热心救火。以至于皇宫损毁严重。皇帝登基前,都只能住在小偏殿里。现在他都登基几个月了。又立了皇后,封了妃子,还只修缮了几个宫殿。那么多人挤在一处。如果是要继续以南京为都城。为什么连皇宫也不修呢?想必是觉得迟早要迁都的,没必要费那冤枉钱了吧?”

    章寂板着脸道:“你知道什么?皇上说了,他初登基,朝中百废待兴。有银子也该用在更要紧的地方,他在宫中并不是没有地方住。住得也还算舒适,也就不必大兴土木了。这是皇上仁德爱民之处,怎能说他是想着要迁都呢?”

    “好吧,那咱们就说别的。”明鸾道,“这皇宫当年建的时候,花了多少时间?现在烧了大半,要原址重建,就得先把废墟清理了,再盖新的,又要花多少时间?多少银钱?若是……”她颇有深意地看了祖父一眼,“若是皇上在位期间,风平浪静,国库也渐渐富裕起来,让人慢慢修宫殿,确实迟早有修完的一天,可是……如果中途发生什么意外呢?跟原址重建皇宫相比,另找地方修一座全新的,要省事得多,当然如果原本就有大片建筑群做底子的话,修起来就更轻松了。”

    章寂脸色一变,他明白孙女的意思了。如果在未来几年内,燕王取皇帝而代之,坐上了皇位,与其劳民伤财地重修南京皇宫,倒不如在北平燕王府那一大片地的基础上修建新宫殿,更别说燕王府本身就是元代时的皇宫所在,位置、风水,都是正合适的。而且北平正是燕王的地盘,他定都在那里,做事远比在南京时更得心应手。

    明鸾瞧着祖父的神色,知道他已有几分信了,忙又问朱翰之:“我听说燕王、舅公和大伯父他们带兵把蒙古人打回去了,那蒙古人还会再打回来吗?”

    朱翰之马上就理解了她的用意,笑道:“十年之内,他们是休想恢复元气了,但十年后却难说。虽然大军进袭是不可能的,但小打小闹却保不齐。北方边境大城不多,有些小城小镇或是小村子遇上蒙古人,半点抵抗之力都没有,每年总要叫蒙古人抢走不少粮食财物,也要死上许多人。我在燕王府时就听人提过,因为燕王镇藩在外,离京城远,朝中又时常有人猜忌于他,让他行事多有不便,即使有意铲除这些害民之匪,也是有心无力,生怕朝中大臣会参他妄动兵事,因此多年来都苦恼不已。”

    明鸾忙道:“就算朝中无人猜忌他,他要出兵打蒙古人,也要先问过皇上的意思吧?记得从前在德庆时,你就跟我提过,他要趁着发兵南下之前先赶紧把蒙古人收拾了,断了后顾之忧,但担心建文帝和冯家一伙人会用这个理由发难,所以就耍了点花招,让奏折多耽搁些日子才到建文帝手里。虽然建文帝一向看他不顺眼,但这想必也是规矩了,藩王在外要动刀兵,肯定要先得到皇命允许才行。万一蒙古人发兵南下,从北平到南京,两千多里地,起码要隔几天朝廷才能收到消息,哪里还来得及?若是定都在北平,别的不说,消息也能灵通些,蒙古人想要搞事,就没那么容易了,朝廷随时都能发兵灭了他丫的!”

    朱翰之抿嘴掩住笑意,点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过南京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也有它的好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迁走的。”

    “这个我知道。”明鸾道,“就算要迁都,也不是一年半载能解决的,大不了两边都是都城,皇帝视具体情况而决定在哪边住好了。这边离凤阳近,要祭祖什么的,自然还是回来南京方便,夏天热的时候就去北平避暑,冬天北平冷了,就回南京避寒,衙门也可以两边都设,公文档案什么的统统一式两份。我记得不是有个京杭大运河吗?重新修一下,两边来往就更方便了。”

    “胡说八道!”章寂再斥孙女,“事情哪有这么容易?无论是修建新皇宫、迁都还是修运河,都是劳师动众的大事,你以为象你两片嘴皮子一碰说句话这么简单么?!”斥完了,他心下细细一想。心情更失落了。不提孙女说的理由,样样都有道理,只看朱翰之的态度,就知道燕王一但登基,迁都之事至少有六成的可能会发生。既如此。他又何必再自欺欺人?

    明鸾见他的脸色不好。不由得生出些不安:“祖父,您别生气。我……我并不是有意说这些让您难过的,只是想着……咱们家被抄家后,虽然皇上把庄子财物赐还了。但那只是一部分。还有许多东西都没了下落,咱们家是大不如前了。若是真的会迁都,那提前做些准备,也是为了家中子孙日后的生活。退一万步说,就算迁都这事儿是子虚乌有。咱们也不亏什么,地还在那里呢,总是能用的……”

    章寂抬头看着孙女,勉强笑了笑:“看来你最近跟你母亲学管家,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才这点年纪,就已经懂得操心家里以后的生计了。你说得有理,咱们家的财物产业,赐还的不过是明面上的一部分,别说明面上有一小半是得不回来了,还有那台面下的产业呢。如今我们家也不过就是节俭度日罢了,眼下还没什么,等你两个弟弟长大了,要读书科举,为官作宦,娶妻生子,还有你几个叔伯们在朝中为官经营,要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届时即便不是寅吃卯粮,也必然会相形见绌的。你懂得为日后着想,这很好。”

    话虽如此,但章寂的心情却显然不大好。明鸾看着有些害怕,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朱翰之只得再安抚老人几句,章寂却直接开口送客:“今日我老头子精神不佳,怠慢侯爷了。你若是近日就打算离京,离开前可千万要再来一趟。”

    朱翰之忙答应了,又瞥了明鸾一眼。明鸾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便自告奋勇去送客。

    出了正院,朱翰之就叹了口气:“三表妹,你方才要是没说出那件事就好了。”

    明鸾却道:“就是要趁你在这里,才把这件事说出来。祖父心里早就知道了,却只是装作不知,又放不下那一位,这样纠结着,有什么好处?我就算有心要劝他躲开,他也未必会答应。可他要是不答应,难道我还能逼了他走?你那叔叔太厉害了,手里又有人有权,我就怕祖父一时糊涂,得罪了他,要连累全家人。流放几年,我可是吃够苦了,绝对不想再尝一次!也许祖父一时间接受不了,但他迟早会想明白的。”

    朱翰之默默听着,最后微微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也发现了。姨祖父早知道那件事,却犹豫不决,万一他哪天跑进宫对皇上说点什么,那乐子可闹大发了。你今日行事虽有些鲁莽,但细细一想,也未尝不是个好法子。”

    明鸾眼巴巴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觉得我太狠心?老实说,就算你点头我也认了。”

    朱翰之却笑了:“胡说什么?若你这样也叫狠心,我又算什么?我可是连亲哥哥都……”顿了顿,没再说下去。

    明鸾笑道:“这样看来,你我都是能狠下心的,这样也好,起码没那么容易吃亏。”

    朱翰之听得眉开眼笑,又道:“其实你若真的有置地的想法,也可以跟我说的。我横竖要去北平住上几年,悄悄儿替你办了,谁也不惊动,岂不更好?今日姨祖父心乱了,日后便是真的能让你说动,也未必愿意花费钱财在北平置产,只怕心里还存了一份期望呢。”

    明鸾却说:“我先前叫你去买温泉地,就已经是让你置产的意思了。我劝祖父趁早买地,是为了章家打算,这里头的差别可大了!你难道……”瞥了他一眼,“你难道就不明白?”

    朱翰之明白了,再也掩不住喜意:“明白明白,三表妹想得周到,就这么办!”又问:“什么时候量尺寸?是在这里量么?还是回你屋去?”

    明鸾啐了他一口,引他到原先等候的花厅去,又叫个婆子取了量身的布尺来,替他量了,自己却袖手在旁坐着围观。朱翰之失望地耷拉着个脸,却又不敢抱怨,等那婆子报了数字,明鸾拿笔记了下来,把人打发走了,他才道:“你以为是你替你量的……”

    明鸾咬牙道:“你搞清楚,我今年才几岁?你要占便宜也别太禽兽了!事情办完了就给我滚吧,我还有事要忙呢!”却把那记着他身量尺寸的纸片仔细折好,放进袖子里,头也不回地走了。

    朱翰之摸了摸下巴,得意地笑了两声,忙又收拾心情,离开了南乡侯府。接下来两日,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呢。

    且不说明鸾在家如何安抚祖父,如何赶制棉袄,朱翰之回府后收拾行李,又向燕王那边打了声招呼,通知他们自己要去北平的事。燕王心中有数,觉得这个侄儿倒是乖觉,若不是行事太滑溜了,又有个朱文至做挡箭牌,他直接跟朱翰之对上,可没那么容易将人打发了,又有些庆幸。既然朱翰之有意示好,燕王也乐得给他一个安心,直接写信给自己北平王府中的长史,命对方帮着怀安侯置办房舍、处理琐事等等,无论怀安侯是要钱还是要人,都尽可能满足他。

    朱翰之得了燕王的保证,心满意足,又见自己行李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才将打算离京的消息透露了些许给宫里。朱文至听说后大惊失色,立时召了弟弟进宫去:“这是做什么?若我说错了话,你恼了,你只管告诉我,我向弟弟赔不是,怎能轻易离我而去呢?!”连“朕”都顾不上说了。

    朱翰之便道:“皇上,你让我知道了那件秘事,叫我如何安身?日后若有什么不好,只怕你都要猜疑到我身上。我不愿意让你猜疑我,倒不如自个儿先避开了。只是我有一句要劝皇上,万事想开些,先把身体养好了,别动不动就向旁人求助。您是做皇上的,若事事都靠别人,日后无人可靠时,又该怎么办呢?”

    朱文至眼泪直接掉下来了:“往日都是我不好,弟弟就原谅我吧,千万别离我而去。”

    朱翰之叹道:“只听您这话,我就知道您还没明白我的意思,罢了,您本就是仁厚之人,若强叫您改了性情,反而不好。只是我还是要劝您,您的母族亲人为人如何,您心里清楚,别因为您如今大权在握了,就随他们予取予求,您做的是朱家天子,是为祖宗守住基业的,若是继续纵容他们,将来只怕连自个儿的名声都要搭进去。您细想想,建文帝的名声是怎么坏的?如今朝臣们还不知会怎么看待您呢,请您慎重些吧!”

    朱翰之说罢,郑重下跪向兄长磕了头,便告退而去。朱文至拦不住,只能一边目送他远离,一边泪流不止。不知几时,皇后李氏来到他身后,轻声劝他:“皇上别再伤心了,怀安侯只是一时气头上,迟早会明白皇上的一番真心,重新回来的。”

    朱文至心中自苦,哽咽道:“是朕害了他,只要他能回来……”(未完待续)RQ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