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宅男穿越明末之四美争夫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宅男的困境 第二章 红衣女子 第三章 秒杀江洋大盗 第四章 大名鼎鼎的红娘子! 第五章 事实夫妻? 第六章 追杀 第七章 红娘子的初吻 第八章 邀请到大侠胜英做帮手 第九章 吊丝要当大寨主 第十章 神刀将送来救命信 第十一章 新任寨主率众设伏 第十二章 宅男破茧而出,率众歼灭古霸天 第十二章 宅男破茧而出,歼灭古霸天 第十三章 决意端掉贼窝 第十四章 智取古家寨 第十五章 该如何分配战利品? 第十六章 邀请三侠建新村 第十七章 大摆庆功宴 第十八章 新村建设的梦想 第十九章 以善致善、招兵买马 第二十章 决定去会会知府大人 第二十一章 消息传到了皇宫里 第二十二章 大造声势押送犯人 第二十三章 许三小姐和知府的千金 第二十四章 陈知府有意扶植 第二十五章 与陈知府的君子约定 第二十六章 两美争夫暗战的开始 第二十七章 新村建设拉开序幕 第二十八章 卑微者获得自信 第二十九章 法不容情与明朝的真人秀 第三十章 余翔东双河镇遇险 第三十一章 武圣人艾连池出手相救 第三十二章 决定开始训练新兵 第三十三章 拜武圣人艾连池为师习武 第三十四章 贾斌久去请钢王李 第三十五章 崇祯皇帝主动关心新村建设 第三十六章 杀手云集 余翔决定以身犯险 第三十七章 强逼穷户种红薯 第三十八章 遭到劫杀 余翔受伤 第三十九章 全歼劫匪 锦衣卫欲加入新村 第四十章 新村进卧底 余翔热吻红娘子 第四十一章 抄没匪巢 美艳妇相中总教头 第四十二章 贫贱夫妻逆袭 环保站成立 第四十三章 新村建设 欣欣向荣 第四十四章 微服私访 深感震惊 第四十五章 私访新村遇三美 促使知府下决心 第四十六章 知府强嫁千金 万岁心系新村 第四十七章 红娘子受到刺激,事态失控 第四十八章 新村乱象跌出 思懿回府游说 第四十九章 余翔生命垂危 引发连锁效应 第五十章 请回钢王李 红娘子读遗信 第五十一章 崇祯下令请神医赴新村 第五十一章 炼出钢、造出枪、又请来神医 第五十二章 炼出钢、造出枪、又请来神医 第五十二章 炼出好钢、造出好枪、请来神医 五十三章 四郎中会诊 余翔醒来 第五十四章 千金易得 一茶难求 第五十五章 衙内圈炫茶 余翔装病不放人 第五十六章 陈潢出世 余翔因升官借债 第五十七章 李公公要茶 崇祯开心 第五十六章 颁布新任命 皆大欢喜 第五十八章 颁布新任命 皆大欢喜 第五十九章 许多水提请 许禄刁难 第五十九章 许多水提亲 许禄刁难 第六十章 留住神医 揭开医疗史新篇章 第六十一章 义释闯塌天 新村紧备战 第六十二章 抓住时机 推新法 促变革 第六十三章 黄土岗阻击战 初战告捷 第六十四章 张献忠惨无人道 余翔挥师出征 第六十五章 战云密布 私定终身 第六十六章 新村保卫战打响 第六十七章 黄土岗激战 第六十八章 王小六送信 新村坚守阵地 第六十九章 血战黄头岗 第六十九章 血战黄土岗 第七十章 大败张献忠 第七十一章 受降闯塌天 第七十一章 受降闯塌天刘国能 第七十二章 寻求救民之道 第七十三章 知府大喜 全城欢庆 第七十四章 陈知府喜扫战场 新村币顺利发行 第七十五章 捷报入京 朝堂轰动 第七十六章 发放抚恤银 第七十七章 贾斌久活捉二将 镇九江送来喜信 第七十八章 老贾夸功游街 捕鱼队成立 第七十九章 王承恩私访 惊奇不断 第八十章 拍卖会 第八十一章 视察新村 理解流民之灾的本源 第八十二章 余翔获得破格提拔 第八十三章 余翔成为武林盟主 打通任督二脉 第八十四章 胜英的初恋 第八十五章 余翔升任河南总督 第八十六章 出征之前 军事改编 第八十七章 余翔被关进县衙大牢 第八十七章 县衙大牢 第八十八章 庭审、新任知县 第八十八章 庭审、新任命 第八十九章 墙角一枝梅 凌寒独自开 第九十章 大乐山剿匪 第九十一章 推心置腹 第九十二章 现场办案,就地抓贪 第九十三章 挖煤,采矿,崇祯的心思 第九十四章 朝臣群攻余翔 第九十五章 力压群臣弹劾 设立河南特区 第九十六章 想打老虎 微服私访 第九十七章 说书人魏铁嘴 第九十八章 许三小姐被虏 第九十九章 怒闯银安殿 第一百章 大闹银安殿 第一百零一章 拿住福王 众人脱险 第一百零二章 不借也得借 第一百零三章 派魏铁嘴进京说书 第一百零四章 改造流放者 第一百零五章 中央银行 邮政系统 第一百零六章 富人之富令崇祯震惊 第一百零七章 魏铁嘴皇宫说书 第一百零八章 蒋伯芳来投奔 第一百零九章 一见钟情的爱情 第一百一十章 去黎府赴宴 第一百一十一章 王府大剧院落成 第一百一十二章 许三小姐怀孕 第一百一十三章 活捉鳌拜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极 第一百一十五章 崇祯的疑虑 第一百一十六章 捷报频传,刘向义为爱留守 第一百一十七章 屯兵安阳 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丘踏雪 第一百一十九章 左良玉的抢粮队伍 第一百二十章 以技服人 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到新村 第一百二十二章 集体婚礼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年初二 第一百二十四章 满清出兵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卢象升被困巨鹿 第一百二十六章 战前风云 第一百二十七章 较量虎蹲炮 第一百二十八章 救出卢象升 第一百二十九章 难民冲阵战 第一百三十章 积毁销骨 第一百三十一章 艰难的抉择 第一百三十二章 北伐,清君侧 第一百三十三章 高起潜被害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望风而降 第一百三十五章 节节胜利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占领京城 第一百三十七章 恢复宰相治国 第一百三十七章 宰相治国 第一百三十八章 调兵遣将 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主参加慈善宴会 第一百四十章 备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笑定乾坤 大结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零五章 中央银行 邮政系统
《宅男穿越明末之四美争夫》
作者:二号穿越者
更新时间:2024-01-26 11:25:17
字数:888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宅男穿越明末之四美争夫 !

    在靠近总兵府附近,找了套院落,简单收拾一下,成为总督府,余翔在总督府书房里查看账册,这时有卫兵来报:“朱新甘抓到了。”

    余翔大喜道:“带到大堂,我这就过去。”

    不一会,余翔穿戴整齐,来到大堂上坐下。

    余翔朝着堂下一看,差点乐了,朱新甘化妆成农民模样,脸上涂满黑色草木灰,露出眼睛和嘴唇,。身边还有两个农妇打扮的女人,脸上草木灰涂抹不均匀,没有抹到的地方露出白皙的皮肤,手腕白皙细嫩,富贵气逼人,哪像农妇,这种粗劣的装扮,不必抓住才怪。

    余翔一拍惊堂木,高声喝道:“大胆朱新甘,你可知罪,还不从实招来?”

    朱新甘身如筛糠,哆哆嗦嗦,往日不可一世的骄横此时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他跪伏在地,声泪俱下道:“微臣知罪,但都万不得已而为之,官场中人,谁人不贪?单靠微薄薪俸,如何打点上司?如何应酬?如何养得活一家大小?”

    “先不说你打点上司和应酬之事,单说你有多少家小?”余翔问道。

    “二十三口。”朱新甘答道,怕余翔不相信,又补充道:“有十房妾室,十二个孩子,和我的老父亲,这还不算家仆,一年算下来,光生活就得二百多两银子,我的薪俸才十斗米,八十两银子,你说,我能养得活家吗?”

    余翔冷笑道:“普通中等生活水平老百姓一家七口,一年下来不足十两银子,你家二十三口,安这样算下来,三十两足够,八十两银子和十斗米还不够你花?再说了,既然不够花,你就不能少娶几房妾室,少生几个孩子吗?”

    朱新甘似乎已不怕了,振振有词说道:“当今官场,谁没有几房妻妾,就连苟知县区区一个七品芝麻官,就娶十六房妻妾,我才娶十房,我自认比起那些官员来,节制了很多!我自认为还是个有操守的好官呢。”

    提到苟知县,余翔气不打一处出,指着朱新甘道:“正是因你收受苟知县贿赂,对其所谓的‘午关净未’故意闻而不见,放纵苟知县变着法鱼肉百姓,致使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良家妇女被掳蹂躏,这就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你还敢狡辩。”

    余翔话音刚落,朱新甘身边一妇人泣不成声,说道:“我父亲原本是一位包袱商人,路过确山县时,被那苟知县说我们违反了‘午关净未’之法,强行将我们关进大牢,后来说是有位大人前来搭救我,才将我父女释放,这苟知县还从中做媒,将我许配给他,小女子现在才知道,原来我是上当受骗!”

    朱新甘道:“世道如此,我耐之何?”

    余翔眼睛放着凶光,一字一顿地说道:“我要用你们一家二十三口的性命,来涤荡这污浊世道。”

    朱新甘一听,瘫软在地,不省人事。

    第二天午时,行刑场!太阳毒辣,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声嘶力竭地长鸣。

    监斩台上,福王坐中间,两旁坐着王承恩,余翔。

    刑场中间,跪着一百多号人,都是贪官污吏及其家属。

    一百多名士子和刘逢元一家围坐周边,观看行刑。

    诸葛山珍,当着大家的面,将这些人的恶行挨个大声宣读,在场的士子们个个义愤填膺,刘逢元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怒容,低声说道:“简直不像话,死有余辜,死有余辜!”

    刑场上传来阵阵小孩和妇女的哭声。余翔并没有让人堵上妇女和孩子的嘴,甚至有几名抱小孩的父女,还没有捆绑,有名妇女留着泪,当众哺乳起襁褓中的婴儿。

    快到午时三刻,侩子手喝了一口酒,喷洒在刀上,挑起了亡魂舞,这是一种开刀仪式。

    余翔的脸抽搐了一下,先前斩杀苟知县全家的时候,他不在场,现在,他在场上做监斩官,心里还是忍不住直抽搐。

    午时三刻一到,余翔拿起开斩令签,手直哆嗦,如果不小心令签落地,场上的人头就要随之落地,余翔的脑袋里充满了绝望妇女和不谙世事婴儿的哭声。

    犹豫了一会,余翔收回令签,大声说道:“将妇女儿童带离刑场,免死!”

    得到命令,士兵们见妇女和儿童们都带出刑场,那些贪官污吏们一听孩子免死,他们真诚地以头扣地,感谢余翔的慈悲之心。

    妇女和孩子被带离刑场后,余翔这才扔下令签,高声喝道:“行刑!”

    侩子手手起刀落,一颗颗脑袋咕噜噜地被砍下,这些贪官赃官们脖子上血柱直喷,洒落在养育他们的这片土地上。

    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为所欲为,丧尽天良,坏事做绝。最终,他们还是要回归地下。

    每个人,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万贯家财,最终还得回归尘土,金银珠宝身外物,功名利禄化云烟,得过且过最自在,家人安康便是福!或许,这是这些贪官只有在以头伏地,回归尘土的一刹那,在生命最后一刻,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刘逢元见余翔的此举,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余翔就是位嗜血狂魔,心狠手辣,何况眼前这些人,依据大明律,理当灭其九族,出人意外的是,妇女和孩童统统被释放,他在心里纳闷:难道外界传言是假的?

    那些士子们也有些感触,他们经过军事化训练后,对新卫兵已经有所了解,如今的他们,全部剃了头发,个个成了军人,虽然身上还有些书呆子气,但这些呆子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消散,他们今天,都是眼睁睁地看完行刑的全过程,他们也在成长,不久以后,他们就会成长为有独立思想能力的真正男子汉。

    福王则心如刀绞,这些被斩之人,几乎都是他的死党门客,福王的一半财富,都是经由些人提供,余翔今日一通斩杀,是彻底断了他的财路,福王在洛阳一带的实力,从此宣告彻底瓦解,这些人的财产和粮食,将全被充公。

    在总督府书房里,余翔看着账册上的统计数字,傻眼了!从福王府借来的钱粮和抄没贪官的家财加起来,共有现银两千万两,换算成后世人民币几千亿;粮食六十万石,换算成后世约三万吨,这些粮食可供十七万人吃一年,余翔对于这个数字简直不敢想象,如此大量的钱粮居然囤积在区区少数几人人手里,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还好这个社会交通不发达,贪官们不会将这些钱粮存到国外去,要不然,就拱手让给洋人白白享受,这帮可恨的贪官蛀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余翔这才理解了为何李自成会在河南那么快速崛起的原因,有了这些钱粮,想不崛起都难,毫不夸张地说,余翔如果此时起反心,只怕这大明江山,很快就要落入余翔之手,源源不断的兵源,先进的武器,富可敌国的物资,谁人能敌?

    左良玉其实也挺可悲,东奔西讨,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最后不得不纵兵抢掠,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好的名声,而余翔,通过借粮和打击贪官污吏,轻松地筹得丰厚的物资,不得不说是一个创举。

    有了这些物资,余翔心里有了底气,河南大局基本可定,余翔决定筹建河南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发行,以河南新币取代银子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减少对银子的依赖。银子毕竟是稀有金属,其供应量有限,而钢币其关键是技术壁垒,当今世上,只有余翔掌握了炼钢技术,不怕仿冒的风险。掌握了货币权,就进一步掌控经济的话语权,到时候就可以用货币作为武器,操控经济。余翔要将现代经济学理论在这个社会应用。

    深受后世垄断之害的余翔,决定开放金融市场终端,允许私人设立钱庄和银行,河南信用合作社和河南银行分行网点是公立银行。

    但是无论是私人银行还是公立银行,其流通货币必须是河南新币,不允许私人银行单独发行货币,以前的票号要彻底取消,银票只能作为凭证,而不允许作为结算工具,结算工具只能是银子和河南新币,经过一段实施以后,最终统一为河南新币。

    在平顶山,设立钱币铸造署,专门研究和铸造河南新币,原来新村币回收熔炉,没有回收的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可以流通。出乎余翔预料的是,若干年后,在京城,第一版新村币被当做文物,拍卖出天价,这些残留的新村币就是那些被当做饰物的某个币,被扔在某个角落里,被后代人发现,从而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一枚小小的新村币,见证了一个全新文明制度的发展历程。

    借着这个机会,余翔要建立起覆盖整个河南的邮政系统,正好借助银行网点扩张契机,将银行与邮政的某些功能合并,建立类似于后世的邮政储蓄,将河南信用合作社改名为河南邮政合作信用社,河南银行命名为河南邮政银行。这样一来,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效率,有利于通过邮局的汇款人和取款人。余翔建立邮政系统,不单单是送信和邮寄那么简单,他还要通过完善的物流网络,建立信息流,不但有利于经济发展,还有利于传播文明,从而掌握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舆论导向和话语权。掌握了这些资源,不次于掌握枪炮制造技术,统一思想,无论是战时还是生产建设,都是威力强大的武器。

    余翔还对士兵的薪水发放做了改革,规定每月二十八日为发饷日,士兵的薪水分为固定薪水和奖金,分开发放,固定薪水定期发放,只要凭着票.据,可在任何一个储蓄银行网点取钱。这个社会,身份认证技术落后,银行只认票.据,只要是拿着票.据,谁都可以支取银钱,所以,士兵们收到票.据要妥善保管,谁要是马大哈,丢了就活该。当然部队里有专门帮士兵保管票.据的部门。

    奖金则以实银发放,士兵们一般将奖金作为零花钱,将票.据寄回家,贴补家用,后来邮政系统完善后,邮递员们将士兵票.据定期寄回家,那就更方便了。

    此项改革,大大激发了士兵的积极性,得到士兵和其家人的大力拥护,许多人家争着把孩子送到军营,与其他地方闹得民怨沸腾的军役不同的是,河南是人人向往参军,一人参军,全家受益,成为军人后,经过部队历练,往往成为一个地方的拔尖人才,往往还有一技之长,军人复原后,不是成为成功商人,就是成为当地的官员。是以,许多好姑娘都争着嫁给士兵,不少地方流传着:“好姑娘,好姑娘,要嫁就嫁新兵郎!”

    余翔从未为兵源苦恼过,自新村成立以来,只要有征兵,大家都踊跃参加。现如今有了这么多流民,新卫兵不用再对外征兵了,新卫军更喜欢征用难民,相对于其他兵,他们作战勇敢,不怕死,非常珍惜在部队的机会。这样一来,挤占了河南本地富户子弟当兵机会,一些富户为了将孩子送进兵营,扮成流民,最后被选拔为士兵,当然,余翔并没有对这些人处罚,毕竟他们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余翔所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