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朝败家子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尴尬的败家子 第二章 百宝袋里的图画 第三章 同炕而眠 第四章 乌衣巷里人家 第五章 行卷难 第六章 有辱斯文的买卖 第七章 何人笔下出佳作 第八章 边角料的利用 第九章 纵马小纨绔 第十章 打结的衣带 第十一章 讨厌的不速之客 第十二章 绕不开的侯君集 第十三章 不想做诗人的医生 第十四章 神医圣药 第十五章 神秘色彩 第十六章 无巧不成书 第十七章 故乡自有贵人助 第十八章 何陋之有 第十九章 再赌一把 第二十章 令人惆怅的胜局 第二十一章 春/宵一刻值千贯 第二十二章 制胜有道 第二十三章 琼花酿 第二十四章 东巡计划 第二十五章 芳心已许两月后 第二十六章 暗布荆棘的橄榄枝 第二十七章 天子洛阳行 第二十八章 莫负春/光灿 第二十九章 天伦与权谋 第三十章 晋王病重 第三十一章 佳人共良宵 第三十二章 红烛高照马蹄急 第三十三章 一日飞驰洛阳城 第三十四章 城门宫阙次第开 第三十五章 药到待病除 第三十六章 泪汪汪的小萝莉 第三十七章 紫袍文武 第三十八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 第三十九章 骑青牛的老仙翁 第四十章 淮阳县男 第四十一章 磨损的马蹄 第四十二章 无心插柳也栽花 第四十三章 静候佳音 第四十四章 洛水红霞映佳人 第四十五章 小别人更远 第四十六章 御笔题招牌 第四十七章 逍遥农夫 第四十八章 两小无猜 第四十九章 问罪纳谏 第五十章 诸子盼得君父前 第五十一章 风疾复发 第五十二章 公主有赏 第五十三章 任性熊孩子 第五十四章 李泰的愤怒 第五十五章 为君敢与天下敌 第五十六章 魏王发愿 第五十七章 机巧的仁孝 第五十八章 花露清香蚊虫远 第五十九章 储君之忧 第六十章 李二的坏习惯 第六十一章 意外的邀请 第六十二章 伊阙水岸游人多 第六十三章 蔷薇丛外河灯曳 第六十四章 虞公最后一谏 第六十五章 君之谋,帝之忌 第六十六章 莫名黑锅附 第六十七章 秋水溢东都 第六十八章 流言扰君心 第六十九章 百鬼洛阳行 第七十章 谢公砸缸惊天下 第七十一章 广而告之 第七十二章 名满天下意何为 第七十三章 西向长安行 第七十四章 刺王杀驾(上) 第七十五章 刺王杀驾(下) 第七十六章 无理取闹 第七十七章 佳人无恙,事有蹊跷 第七十八章 龙颜怒时多猜疑 第七十九章 喜忧参半 第八十章 黑夜里的心境 第八十一章 永为君倚 第八十二章 万众瞩目 第八十三章 初入长安 第八十四章 旧爱新宠 第八十五章 唱出大戏 第八十六章 暗箭雏形 第八十七章 “狼窝虎口” 第八十八章 败家子属性 第八十九章 乐游原上访神医 第九十章 年年岁岁,惜君如故 第九十一章 不讲理的怨怼 第九十二章 初雪邀宴 第九十三章 曲江池畔丽人来 第九十四章 郑女难嫁 第九十六章 失约赴宴皆有因 第九十七章 烫手的奖品 第九十八章 风雪同车行 第九十九章 白衣刺客突袭来 第一〇〇章 长安夜不宁 第一〇一章 有何隐情 第一〇二章 两姝为郎忧 第一〇三章 并非福将 第一〇四章 寻蛛丝而追马迹 第一〇五章 危机潜藏 第一〇六章 几处风波将要起 第一〇七章 狂徒寻衅,娇叱怒摔 第一〇八章 执子之手 第一〇九章 情之所起 第一一〇章 吴王李恪最英武 第一一一章 杨妃教子 第一一二章 新岁朝会 第一一三章 朝堂惊雷响 求订阅 第一一四章 氏族志 第一一五章 晋王开府 第一一六章 长史谢逸 第一一七章 天上掉馅饼(求订阅) 第一一八章 甜枣与台阶 第一一九章 猜测构陷一步遥 第一二〇章 上元佳节 第一二一章 谢郎负卿归 第一二二章 报复式提亲 第一二三章 御苑私语 第一二四章 迷藏误撞(求订阅) 第一二五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 第一二六章 帝心深沉 第一二七章 忌辰不知埋骨处 第一二八章 风云突变 第一二九章 他们眼里的落水狗 第一三〇章 危机来时天花起 第一三一章 欺君之罪 第一三二章 满城皆惊 第一三三章 反客欲为主 第一三四章 丽琬探监有所谋 第一三五章 诛心之刀 第一三六章 莫使杜若花谢去 第一三七章 文本说吴 第一三八章 来日之路何以择 第一三九章 大唐的福音 第一四〇章 轩然大波 第一四一章 君父心思 第一四二章 东宫的碎瓷片 第一四三章 龙孙名象 第一四四章 事在人为 第一四五章 君子报恩 第一四六章 马周的难处 第一四七章 蔡国夫人 第一四八章 不负佳人 第一四九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 第一五〇章 灞桥叮嘱 第一五一章 闺中诸葛 第一五二章 最佳媒人 第一五三章 魏征的歉意 第一五四章 谈婚论嫁 第一五五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 第一五六章 才女的疑问 第一五七章 嫁娶吉日 第一五八章 闺阁晨语 第一五九章 高手登门 第一六〇章 买香水的少女 第一六一章 二丫要报官 第一六二章 女皇的芳名 第一六三章 大唐最佳女主角 第一六四章 武才人的归宿 第一六五章 或有昭仪 第一六六章 君怠臣故 第一六七章 葬礼与皇恩 第一六八章 恍然知误会 第一六九章 辋川别墅 第一七〇章 红袖 第一七一章 突厥王孙 第一七二章 落魄阿史那 第一七三章 历史书写者 第一七四章 九成宫变 第一七五章 熟悉的陌生笑脸 第一七六章 越描越黑 第一七七章 恩威并施 第一七七章 出使的倒霉蛋 第一七九章 立功机会 第一八〇章 临行准备 第一八一章 暂别长安 第一八二章 狄家小宰相 第一八三章 薛延陀 第一八四章 愤怒的结社率 第一八五章 李道宗 第一八六章 夜半马蹄急 今晚无更 第一八七章 古怪兄妹 第一八八章 深秋寒冬将要至 第一八九章 金城郡主 第一九〇章 使至塞上 第一九一章 推恩令 第一九二章 请旨长安 第一九三章 君明臣贤 第一九四章 国舅难当 第一九五章 长孙无忌的远虑 第一九六章 家书远方来 第一九七章 汗帐在望 第一九八章 虚虚实实的热情 第一九九章 小小僵局 第二〇〇章 真珠可汗 第二〇一章 夷男的小心思 第二〇二章 农夫与蛇 第二〇三章 回纥人 第二〇四章 朋友与盟友 第二〇五章 篝火晚宴 第二〇六章 夷男的难处 第二〇七章 紫衣徐娘 第二〇八章 大唐的厚礼 第二〇九章 纠结的可汗 第二一〇章 危机中的机会 第二一一章 疑阵 第二一二章 隐遁 第二一三章 谢逸去哪了 第二一四章 长安惊 第二一五章 窥探者 第二一六章 盼救兵 第二一七章 峰回路转 第二一八章 竖子莽夫 第二一九章 今貌复旧颜 第二二〇章 家书抵万金 第二二一章 王欲兴师 第二二二章 问罪羔羊 第二二三章 两君一臣 第二二四章 姻缘事 第二二五章 同行归长安 第二二六章 嫁得长安如意郎 第二二七章 谢郎归 第二二八章 有女亭亭初长成 第二二九章 李世民的远虑 第二三〇章 皇帝的棋盘 第二三一章 贴心的孔颖达 第二三二章 皇子意动 第二三三章 顺势而为 第二三四章 称心如意 第二三五章 东宫策 第二三六章 文臣武将 第二三七章 谢逸的推辞 第二三八章 三国东吴旧事 第二三九章 灯下错辨美人颜 第二四〇章 程驸马的邀请 第二四一章 高昌乱 第二四二章 李二问策 第二四三章 储位之争始今日 第二四四章 皇帝的暗示 第二四五章 败家玩意 第二四六章 贵客盈门 第二四七章 伯府四美 第二四八章 不想孤单的太子 第二四九章 太常寺的乐师 第二五〇章 李泰的算计 第二五一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 第二五二章 凑热闹的皇子 第二五四章 迫人的选择 第二五五章 平局成为一种时尚 第二五三章 大唐的盘口 第二五六章 频发幺蛾子 第二五七章 并非不堪一击 第二五八章 谢逸难封 第二五九章 悠然见南山 第二六〇章 双喜临门 第二六一章 两不相干 第二六二章 河东行 第二六三章 黜陟使 第二六四章 不仗义的李二 第二六五章 管家的武娘子 第二六六章 睡个安静的好觉 第二六七章 被历史绑架 第二六八章 蒲津关 第二六九章 慕少艾 第二七〇章 少年璧人 第二七一章 求娶方式 第二七二章 河东张士贵 第二七三章 内情出乎意料 第二七四章 大长公主 第二七五章 国公李绩 第二七六章 河东风云起 第二七七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 第二七八章 利诱 第二七九章 李治的兴奋 第二八〇章 大胆的设想 第二八一章 山崩地裂 第二八二章 薛仁贵 第二八三章 期望的怨恨 第二八四章 定襄微寒时 第二八五章 草原校军 第二八六章 吐蕃人的执着 第二八七章 长安望北人 第二八八章 五卒对百马 第二八九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 第二九〇章 若真水 第二九一章 报捷与请罪 第二九二章 太极殿上响惊雷 第二九三章 赏罚难题 第二九四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二九五章 你走吧 第二九六章 河间王薨 第二九七章 萧月仙 第二九八章 武媚娘 第二九九章 除夕 第三〇〇章 文成公主 第三〇一章 拒婚契机 第三〇二章 敲山震虎 第三〇三章 碰壁的禄东赞 第三〇四章 公主择婿 第三〇五章 三试婚使 第三〇六章 淮阳侯的答案 第三〇七章 智者移山 第三〇八章 轻纱难掩俏脸红 第三一〇章 谢氏长子 第三一一章 云骑尉 第三一二章 偷得浮生数月闲 第三一三章 魏王邀宠 第三一四章 夏夜晚风拂 第三一五章 不简单的表象 第三一六章 故地重游 第三一七章 隐太子妃 第三一八章 心有恶虎 第******章 细嗅蔷薇 第三二〇章 扑朔迷离 第三二一章 徐慧 第三二二章 当头一棒 第三二三章 蒙圈的侯君集 第三二四章 东宫烙印 第三二五章 齐州风起 第三二六章 秘旨连夜来 第三二七章 轻松写意否? 第三二八章 复仇者联盟 第三二九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 第三三〇章 举手之劳 第三三一章 长史的意义 第三三二章 教子之方 第三三三章 风起浪难平 第三三四章 皇家婚礼 第三三五章 情已生,恨未消 第三三六章 强人所念 第三三七章 癞蛤蟆包藏祸心 第三三八章 为时未晚,为时已晚 第三三九章 红了眼眶 第三四〇章 提亲 第三四一章 相对浴红衣 第三四二章 皇妃收割机 第三四三章 命中注定的克星 第三四四章 王家余孽出洛阳 第三四五章 唯恐天下不乱 第三四六章 狠心的舅舅 第三四七章 齐州乱 第三四八章 湖畔火起 第三四九章 事已至此 第三四九章 帝怒妃怨 第三五一章 旧事重提 第三五二章 爱子心切 第三五三章 潜在对手 第三五四章 非常家宴 第三五五章 战地玫瑰 第三五六章 还个人情 第三五七章 为人作嫁 第三五八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测 第三五九章 暗棋 第三六〇章 还有一个战场 第三六一章 守株待兔 第三六二章 乱始平,民未安 第三六三章 最后一丝安慰 第三六四章 东宫变故 第三六五章 妩媚的倾听者 第三六六章 东宫丑闻 第三六七章 是始非终 第三六八章 新气象 第三六九章 亭亭公主 第三七〇章 公主的礼物 第三七一章 鸳鸯谱 第三七二章 久别重聚 第三七三章 白云观里,妙龄道姑 第三七四章 偷香寻玉 第三七五章 女儿娇羞 第三七六章 良缘早注定 第三七七章 佳节酝风雨 第三七八章 小村夜袭 第三七九章 何人胆大包天? 第三八〇章 风雨将至 第三八一章 成王败寇 第三八二章 石破天惊 第三八三章 轨迹重合 第三八四章 从龙野望 第三八五章 皇子心病 第三八六章 事到临头 第三八七章 委以重任 第三八八章 朕失一镜 第三八九章 人去天变 第三九〇章 送上门的绝好理由 第三九一章 留下声音的神物 第三九二章 矫诏救驾 第三九三章 宫变始 第三九四章 浑水摸鱼 第三九五章 一触即发 第三九六章 他还真敢啊 第三九七章 危急时刻 第三九八章 大局已定 第三九九章 李治的疑问 第四〇〇章 棘手的尺度 第四〇一章 主次不分 第四〇二章 帝王之难 第四〇三章 谋储之嫌 第四〇四章 朝堂上的好戏 第四〇五章 尘埃落定 第四〇六章 为与佳人长相守 第四〇七章 魏王府的臭气将 第四〇八章 杀子求储 第四〇九章 蛛丝马迹宋州城 第四一〇章 故人重逢 第四一一章 再还个人情 第四一二章 李泰的剖白 第四一三章 愚不可救 第四一四章 朝野态度 第四一五章 喜事连连 第四一六章 母以子贵 第四一七章 第四一八章 太子归属 第四一九章 被冷落的长史 第四二〇章 新人旧人 第四二一章 皇恩如故 第四二二章 晋阳公主的婚事 第四二三章 做我妹夫可好? 第四二四章 唐朝驸马爷 第四二五章 帝王迟暮 终章 幸有你们 完本兼新书《宋扬天下》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一三章 谢逸去哪了
《唐朝败家子》
作者:尹三问
更新时间:2024-01-30 10:47:23
字数:1033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唐朝败家子 !

    偌大的草原上,薛延陀人撒下重兵,要搜捕谢逸和狄知逊这两个大唐使臣,可惜一无所获。

    当突利失反应过来唐人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招数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东边的追击耽误了时间,南方的封锁放松了警惕,兴许唐人早就穿过了他们的封锁线,踏上了南归之路。

    更要命的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唐使臣失踪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传到了灵州和并州。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闻讯,立即不动声色地调动兵马前往阴山附近,并密切关注薛延陀动向。

    自打李靖闭门谢客,修养在家之后,李绩便是大唐军中第一战将,最有威望的统帅,军事敏感度也最高。

    大唐使臣竟然在薛延陀失踪了,“失踪”这两个字到底该怎么解读,怎样定义?

    李绩的第一反应便是出事了,两位使臣多半是凶多吉少。

    狄知逊是并州人,狄家也算是河东名门望族,驻守并州多年的李绩当年知晓,素来敬仰;还有那位年轻的谢学士,虽然素未谋面,但如雷贯耳的名声自然是听说过。

    两个儿子都↘,曾写书信前来向自己夸赞此人,故而李绩对这位年轻的谢学士充满好奇,早就想着若有机会定要回长安见见此人,一睹风采。

    但现在的情况是,兴许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谁也不曾料到,谢学士出使了一趟薛延陀竟然遭遇了意外,真是天妒英才,让人遗憾啊!

    李绩少不得有些遗憾和感慨,但现在不是长吁短叹的时候,使臣在草原出事,薛延陀人定要给个交代的。

    如果不是请罪,那就是沙场决战了。

    所以谁也不敢大意。李绩一边上奏长安,一边将消息通报给和顺郡王阿史那思摩,以及驻守在灵州的李道宗。

    与此同时,并州军营里还有一个男子也听说消息。

    他不是帅帐里的军官战将,听说的消息很有限,可以说是只言片语,但他很快便推断出大概的轮廓来。

    大冬天的,并州兵马向阴山方向集结,显然是在防御北方的薛延陀,说明什么不言而喻。而他恰好知道。最近有大唐使臣前往薛延陀,加之他还知道一些别的不为人知的情况,所以不难推断出大概的情形。

    此人正是发配充军的阚棱,前来并州以后,因为昔日的交情,李绩对他算是不错,并未为难不说,还算得上多方厚待。现在阚棱虽说还是戴罪之身,但只要不离开军营。他都是自由的,而且还是个军中小头目。

    鉴于他的身份和勇武程度,寻常将校兵卒对他十分敬畏,阚棱的生活也算是滋润。不过他的心中始终有两个挂念。但现在这两个挂念都在草原。

    结果让他有些难受……

    根据目前传来的消息,对某些人而言算是好事,兴许多年心愿能够达成,但是对于小妹杜惜君而言……

    出使薛延陀的是谢逸。第一次得知此事时,阚棱便忧心忡忡,现在果然出事了。

    薛延陀动兵。使团可能出事了,谢逸的安全……

    无法想象,如果谢逸有丝毫闪失,小妹杜惜君会是怎样的境况?一想到这些,阚棱心中满是担忧。

    同时心中不免也有些许内疚,如果早点将有些事情告知谢逸,兴许这些悲剧就能够避免,当然那样必然对对不起某些人。

    但世上哪有事事如意的好事?自己这般经历和位置,注定了会陷入这样“里外不是人”的局面。

    如今唯一的愿望就是谢逸能机灵些,运气能好一些,可以安然逃过一劫,可以顺利逃过一劫。

    ……

    灵州的李道宗是距离薛延陀最近的军方大员,灵州以及附近好几个州县的兵马都归他节制。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草原起了战事,他便是西北边境所有军队的统帅了。

    权力大,责任也就重大。

    尤其是薛延陀出现异动之后,李道宗就没有放心过,他太明白皇帝将自己放在此地的目的,更知道谢逸和狄知逊带去的那份圣旨可能会引发怎么样的后果。

    所以江夏郡王实际上也有枕戈待旦的意思,自打使团出塞,灵州兵马都没有放松过警惕。

    现在消息传回来了,不是个好消息,却足够的出乎意料。

    在预料之中,如果使团不能平安回来,要么是被杀祭旗,要么是被扣为人质,如果薛延陀懂点礼貌,或许会遵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

    但万万没想到,会是“失踪”这样尴尬且奇葩的局面。

    “失踪”是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尤其是在这样的情景下,最直接的理解该是使臣已经遇害,薛延陀有心反唐。

    但现在传来回来的消息却并无此等迹象,薛延陀人也在四处“搜救”,是不想李绩和大唐撕破脸皮, 还是装模作样拖延时间,暗中调动兵马备战,抑或真出了什么奇怪事?

    不过大度设南下是不争的事实,夷男派长子出动,到底是意图进攻,还是出于防守的心态,那就不得而知了。

    最让人伤感的便是谢逸,难得一个有为青年,就这么……

    江夏郡王少不得连胜叹息,金城郡主李安宁也是相同的反应,谢逸的表现与他平素所见的男子都不同,有种别样吸引人的风采,近距离相处很舒服,却不想……

    一想到这些,小郡主心里不禁堵得慌,甚至忍不住落泪。

    世子李景桓得知此事,心中则泛起些许古怪的情绪来,情敌回不来,本来或许算得上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但纵然谢逸回不来,郑丽琬也不会嫁给自己,自己也没那个勇气提出任何非分之想,结果只能是俏佳人变成俏寡妇。

    颇有怜香惜玉之心的李景桓当然不忍看到佳人不幸的情景,可按照传回来的消息,使臣确实可能……

    唉!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让人不胜唏嘘的事情,但愿谢逸能活着回来吧!不要让郑丽琬再成为寡妇。不要让佳人再伤心。

    李道宗没有儿子那么多复杂的理由,但心思是相同的,他也希望谢逸能够归来,并且有些有根据的“奢望”。谢逸才智卓是出了名的,又是擅长于随机应变,兴许在危局之下有办法逃出虎口,顺利回到大唐境内。

    所以在调动大军严阵以待的同时,李道宗还让儿子李景桓率领兵马前去边境接应。前军斥候已然进入双方的军事真空地带,甚至是悄悄进入薛延陀境内,只为探查消息以及可能的接应。

    不管谢逸和狄知逊能否能讨回来。做好接应是自己的本分,李道宗觉得自己有这个意外和责任。

    与此同时,关于使团的一切消息全都传到了长安,送去了太极宫承庆殿。

    ……

    太极宫承庆殿,正在高照的艳阳下赏菊花的李世民被惊扰了,盖因为中书省接到李绩和李道宗两个人的奏疏,不得不赶回承庆殿。

    中书舍人马周脚步匆匆而来,李世民顿觉不妙,待接过奏疏一看。整个人的表情顿时有些不好了。

    出使薛延陀的使团出事了!

    准确来说,使团还在,但的呃使臣竟然——失踪了?

    这算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有些蒙,然后下意识生出些许念头来。薛延陀人难道要谋反吗?难道还是走到了必须动兵的地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世民自然不怕事,虽说原本不想立即动兵,但如果薛延陀人真的不知死活。那么他不介意立即动手教训。

    不就是开战嘛,左右不过是多花费点钱粮,多付出点精力和代价而已。如今的大唐有这个资本,大唐的天威和尊严是绝对不能被亵渎,这是原则性问题。

    真正让他恼火的是谢逸和狄知逊的失踪,虽说是“失踪”二字,但这种情况下,任谁也不会首先往好处想。

    凶多吉少是所有人共同的第一印象,两位使臣八成是回不回来了

    狄知逊是良臣,谢逸更寄予厚望,但是……

    李世民突然有些后悔,也许不该派谢逸前去出使的,多少的一个人才,何必把他放在那么危险的境地下?今秋的庄稼已经收获,土豆和玉米的高产再次让他惊叹。

    长孙无忌在农田里看到金灿灿的玉米,再称量亩产之后,当场不仅仅是惊叹,甚至算得上痛哭流涕,激动之情简直不能用言辞来形容。

    而这一切都是谢逸的功劳,虽说到目前为止仍旧不知道谢逸到底从何处得到的良种,但有高产的粮食存在,那就足够了,来源并不那么重要。

    但相通的道理,也许谢逸身上还有很多神秘且神奇的东西,现在就让他这么“一命呜呼实在不值得的。

    当初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可是圣贤教过的道理。自己怎么就忘了,将最年轻难得的臣子这般断送了?

    一时间,李世民不由有些后悔,有些自责。

    虽说薛延陀仍旧很大动兵的可能,谢逸和狄知逊看似没有完成出使任务,但此刻李世民心里没有一点怪罪之意。

    毕竟这并非是个容易的差事,换个人未必能完成好,何况草原上可能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麻烦和突发情况。

    薛延陀没有直接竖起大旗发烫,夷男不曾直接率兵马南下进犯,而是弄出使臣“失踪”这样的说辞,某种程度上已经算谢逸和狄知逊的成功了。

    也许草原上出了什么变故,是谢逸和狄知逊通过一些个人努力,将薛延陀人逼到了如今的地步。也许谢逸和狄知逊是真的“失踪”了,他们迫不得已出此下策略,然后害苦了薛延陀人,让他们举棋不定,不敢轻举妄动。

    也许……谢

    逸和狄知逊此刻藏身何处,或者在在回来的路上,最不济便是被薛延陀给扣下了,但应该还回得来。

    但愿如此吧!

    李世民沉吟许久,也不曾召见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重臣商议,便乾纲独断,抬头对中书舍人马周道:“立即拟旨,着李绩与李道宗密切监视薛延陀,严阵以待,户部随时做好运动军粮的准备。

    边军全力搜索,务必尽力营救谢逸与狄知逊,若能救回朕的良卿,必有重赏,再派使者前往薛延陀,向夷男问罪,并宣召孙武开立即返回长安请罪,不得有误。”

    严阵以待,防备最恶劣的后果是最必要的,无论什么时候,国家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救援也是需要的,如果能救回谢逸和狄知逊,付出一些代价完全也是可以的。

    最重要的则是搞清楚来龙去脉,草原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只有闹清楚缘由,才能知悉真相,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是!”马周看出了李二陛下阴沉的表情,知道皇帝此刻的心情,自然不敢有丝毫迟疑,当即答允一声,匆匆前往中书省拟写圣旨,传去并州和灵州。

    马周出门的时候,并未注意到,一高一矮两道瘦小的身影待在承庆殿的门边,也许他们已经停留了很久。

    外人无故靠近承庆殿,偷听殿内皇帝与重臣的交谈,等于偷听国家机密,是要杀头的死罪。寻常人也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能靠近承庆殿,因为会被守卫的禁卫军拦截,甚至剁成肉酱。

    但有些人例外,比如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他们带着淑妃杨氏制作的点心,本来是要来送给父皇的。

    没想到在门外听到一个让他们万分震惊的消息,一时间,或者说根本无法接受的消息。

    一时间,晋王李治神情不禁有些恍惚,最尊崇最信任的谢长史在草原上上出事了?回不来了?怎么可能呢?谢长史不是向来最为聪明,最为机敏嘛,他说说好年底前一定会回到长安的,怎么就……

    晋阳公主兕子也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虽然年纪小小,但聪明伶俐,自小生长在皇家的她有几分超乎年纪聪敏,能够懂得父皇和马周那番话的意味。

    手中装着点心的食盒落在欣赏,晋阳公主早已眼泪汪汪,抽噎道:“逍遥哥哥……他去哪了?”(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