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朝败家子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尴尬的败家子 第二章 百宝袋里的图画 第三章 同炕而眠 第四章 乌衣巷里人家 第五章 行卷难 第六章 有辱斯文的买卖 第七章 何人笔下出佳作 第八章 边角料的利用 第九章 纵马小纨绔 第十章 打结的衣带 第十一章 讨厌的不速之客 第十二章 绕不开的侯君集 第十三章 不想做诗人的医生 第十四章 神医圣药 第十五章 神秘色彩 第十六章 无巧不成书 第十七章 故乡自有贵人助 第十八章 何陋之有 第十九章 再赌一把 第二十章 令人惆怅的胜局 第二十一章 春/宵一刻值千贯 第二十二章 制胜有道 第二十三章 琼花酿 第二十四章 东巡计划 第二十五章 芳心已许两月后 第二十六章 暗布荆棘的橄榄枝 第二十七章 天子洛阳行 第二十八章 莫负春/光灿 第二十九章 天伦与权谋 第三十章 晋王病重 第三十一章 佳人共良宵 第三十二章 红烛高照马蹄急 第三十三章 一日飞驰洛阳城 第三十四章 城门宫阙次第开 第三十五章 药到待病除 第三十六章 泪汪汪的小萝莉 第三十七章 紫袍文武 第三十八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 第三十九章 骑青牛的老仙翁 第四十章 淮阳县男 第四十一章 磨损的马蹄 第四十二章 无心插柳也栽花 第四十三章 静候佳音 第四十四章 洛水红霞映佳人 第四十五章 小别人更远 第四十六章 御笔题招牌 第四十七章 逍遥农夫 第四十八章 两小无猜 第四十九章 问罪纳谏 第五十章 诸子盼得君父前 第五十一章 风疾复发 第五十二章 公主有赏 第五十三章 任性熊孩子 第五十四章 李泰的愤怒 第五十五章 为君敢与天下敌 第五十六章 魏王发愿 第五十七章 机巧的仁孝 第五十八章 花露清香蚊虫远 第五十九章 储君之忧 第六十章 李二的坏习惯 第六十一章 意外的邀请 第六十二章 伊阙水岸游人多 第六十三章 蔷薇丛外河灯曳 第六十四章 虞公最后一谏 第六十五章 君之谋,帝之忌 第六十六章 莫名黑锅附 第六十七章 秋水溢东都 第六十八章 流言扰君心 第六十九章 百鬼洛阳行 第七十章 谢公砸缸惊天下 第七十一章 广而告之 第七十二章 名满天下意何为 第七十三章 西向长安行 第七十四章 刺王杀驾(上) 第七十五章 刺王杀驾(下) 第七十六章 无理取闹 第七十七章 佳人无恙,事有蹊跷 第七十八章 龙颜怒时多猜疑 第七十九章 喜忧参半 第八十章 黑夜里的心境 第八十一章 永为君倚 第八十二章 万众瞩目 第八十三章 初入长安 第八十四章 旧爱新宠 第八十五章 唱出大戏 第八十六章 暗箭雏形 第八十七章 “狼窝虎口” 第八十八章 败家子属性 第八十九章 乐游原上访神医 第九十章 年年岁岁,惜君如故 第九十一章 不讲理的怨怼 第九十二章 初雪邀宴 第九十三章 曲江池畔丽人来 第九十四章 郑女难嫁 第九十六章 失约赴宴皆有因 第九十七章 烫手的奖品 第九十八章 风雪同车行 第九十九章 白衣刺客突袭来 第一〇〇章 长安夜不宁 第一〇一章 有何隐情 第一〇二章 两姝为郎忧 第一〇三章 并非福将 第一〇四章 寻蛛丝而追马迹 第一〇五章 危机潜藏 第一〇六章 几处风波将要起 第一〇七章 狂徒寻衅,娇叱怒摔 第一〇八章 执子之手 第一〇九章 情之所起 第一一〇章 吴王李恪最英武 第一一一章 杨妃教子 第一一二章 新岁朝会 第一一三章 朝堂惊雷响 求订阅 第一一四章 氏族志 第一一五章 晋王开府 第一一六章 长史谢逸 第一一七章 天上掉馅饼(求订阅) 第一一八章 甜枣与台阶 第一一九章 猜测构陷一步遥 第一二〇章 上元佳节 第一二一章 谢郎负卿归 第一二二章 报复式提亲 第一二三章 御苑私语 第一二四章 迷藏误撞(求订阅) 第一二五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 第一二六章 帝心深沉 第一二七章 忌辰不知埋骨处 第一二八章 风云突变 第一二九章 他们眼里的落水狗 第一三〇章 危机来时天花起 第一三一章 欺君之罪 第一三二章 满城皆惊 第一三三章 反客欲为主 第一三四章 丽琬探监有所谋 第一三五章 诛心之刀 第一三六章 莫使杜若花谢去 第一三七章 文本说吴 第一三八章 来日之路何以择 第一三九章 大唐的福音 第一四〇章 轩然大波 第一四一章 君父心思 第一四二章 东宫的碎瓷片 第一四三章 龙孙名象 第一四四章 事在人为 第一四五章 君子报恩 第一四六章 马周的难处 第一四七章 蔡国夫人 第一四八章 不负佳人 第一四九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 第一五〇章 灞桥叮嘱 第一五一章 闺中诸葛 第一五二章 最佳媒人 第一五三章 魏征的歉意 第一五四章 谈婚论嫁 第一五五章 一拍即合的可能 第一五六章 才女的疑问 第一五七章 嫁娶吉日 第一五八章 闺阁晨语 第一五九章 高手登门 第一六〇章 买香水的少女 第一六一章 二丫要报官 第一六二章 女皇的芳名 第一六三章 大唐最佳女主角 第一六四章 武才人的归宿 第一六五章 或有昭仪 第一六六章 君怠臣故 第一六七章 葬礼与皇恩 第一六八章 恍然知误会 第一六九章 辋川别墅 第一七〇章 红袖 第一七一章 突厥王孙 第一七二章 落魄阿史那 第一七三章 历史书写者 第一七四章 九成宫变 第一七五章 熟悉的陌生笑脸 第一七六章 越描越黑 第一七七章 恩威并施 第一七七章 出使的倒霉蛋 第一七九章 立功机会 第一八〇章 临行准备 第一八一章 暂别长安 第一八二章 狄家小宰相 第一八三章 薛延陀 第一八四章 愤怒的结社率 第一八五章 李道宗 第一八六章 夜半马蹄急 今晚无更 第一八七章 古怪兄妹 第一八八章 深秋寒冬将要至 第一八九章 金城郡主 第一九〇章 使至塞上 第一九一章 推恩令 第一九二章 请旨长安 第一九三章 君明臣贤 第一九四章 国舅难当 第一九五章 长孙无忌的远虑 第一九六章 家书远方来 第一九七章 汗帐在望 第一九八章 虚虚实实的热情 第一九九章 小小僵局 第二〇〇章 真珠可汗 第二〇一章 夷男的小心思 第二〇二章 农夫与蛇 第二〇三章 回纥人 第二〇四章 朋友与盟友 第二〇五章 篝火晚宴 第二〇六章 夷男的难处 第二〇七章 紫衣徐娘 第二〇八章 大唐的厚礼 第二〇九章 纠结的可汗 第二一〇章 危机中的机会 第二一一章 疑阵 第二一二章 隐遁 第二一三章 谢逸去哪了 第二一四章 长安惊 第二一五章 窥探者 第二一六章 盼救兵 第二一七章 峰回路转 第二一八章 竖子莽夫 第二一九章 今貌复旧颜 第二二〇章 家书抵万金 第二二一章 王欲兴师 第二二二章 问罪羔羊 第二二三章 两君一臣 第二二四章 姻缘事 第二二五章 同行归长安 第二二六章 嫁得长安如意郎 第二二七章 谢郎归 第二二八章 有女亭亭初长成 第二二九章 李世民的远虑 第二三〇章 皇帝的棋盘 第二三一章 贴心的孔颖达 第二三二章 皇子意动 第二三三章 顺势而为 第二三四章 称心如意 第二三五章 东宫策 第二三六章 文臣武将 第二三七章 谢逸的推辞 第二三八章 三国东吴旧事 第二三九章 灯下错辨美人颜 第二四〇章 程驸马的邀请 第二四一章 高昌乱 第二四二章 李二问策 第二四三章 储位之争始今日 第二四四章 皇帝的暗示 第二四五章 败家玩意 第二四六章 贵客盈门 第二四七章 伯府四美 第二四八章 不想孤单的太子 第二四九章 太常寺的乐师 第二五〇章 李泰的算计 第二五一章 少陵塬上早春行 第二五二章 凑热闹的皇子 第二五四章 迫人的选择 第二五五章 平局成为一种时尚 第二五三章 大唐的盘口 第二五六章 频发幺蛾子 第二五七章 并非不堪一击 第二五八章 谢逸难封 第二五九章 悠然见南山 第二六〇章 双喜临门 第二六一章 两不相干 第二六二章 河东行 第二六三章 黜陟使 第二六四章 不仗义的李二 第二六五章 管家的武娘子 第二六六章 睡个安静的好觉 第二六七章 被历史绑架 第二六八章 蒲津关 第二六九章 慕少艾 第二七〇章 少年璧人 第二七一章 求娶方式 第二七二章 河东张士贵 第二七三章 内情出乎意料 第二七四章 大长公主 第二七五章 国公李绩 第二七六章 河东风云起 第二七七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 第二七八章 利诱 第二七九章 李治的兴奋 第二八〇章 大胆的设想 第二八一章 山崩地裂 第二八二章 薛仁贵 第二八三章 期望的怨恨 第二八四章 定襄微寒时 第二八五章 草原校军 第二八六章 吐蕃人的执着 第二八七章 长安望北人 第二八八章 五卒对百马 第二八九章 狂奔的薛延陀人 第二九〇章 若真水 第二九一章 报捷与请罪 第二九二章 太极殿上响惊雷 第二九三章 赏罚难题 第二九四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二九五章 你走吧 第二九六章 河间王薨 第二九七章 萧月仙 第二九八章 武媚娘 第二九九章 除夕 第三〇〇章 文成公主 第三〇一章 拒婚契机 第三〇二章 敲山震虎 第三〇三章 碰壁的禄东赞 第三〇四章 公主择婿 第三〇五章 三试婚使 第三〇六章 淮阳侯的答案 第三〇七章 智者移山 第三〇八章 轻纱难掩俏脸红 第三一〇章 谢氏长子 第三一一章 云骑尉 第三一二章 偷得浮生数月闲 第三一三章 魏王邀宠 第三一四章 夏夜晚风拂 第三一五章 不简单的表象 第三一六章 故地重游 第三一七章 隐太子妃 第三一八章 心有恶虎 第******章 细嗅蔷薇 第三二〇章 扑朔迷离 第三二一章 徐慧 第三二二章 当头一棒 第三二三章 蒙圈的侯君集 第三二四章 东宫烙印 第三二五章 齐州风起 第三二六章 秘旨连夜来 第三二七章 轻松写意否? 第三二八章 复仇者联盟 第三二九章 大明湖畔的徐慧 第三三〇章 举手之劳 第三三一章 长史的意义 第三三二章 教子之方 第三三三章 风起浪难平 第三三四章 皇家婚礼 第三三五章 情已生,恨未消 第三三六章 强人所念 第三三七章 癞蛤蟆包藏祸心 第三三八章 为时未晚,为时已晚 第三三九章 红了眼眶 第三四〇章 提亲 第三四一章 相对浴红衣 第三四二章 皇妃收割机 第三四三章 命中注定的克星 第三四四章 王家余孽出洛阳 第三四五章 唯恐天下不乱 第三四六章 狠心的舅舅 第三四七章 齐州乱 第三四八章 湖畔火起 第三四九章 事已至此 第三四九章 帝怒妃怨 第三五一章 旧事重提 第三五二章 爱子心切 第三五三章 潜在对手 第三五四章 非常家宴 第三五五章 战地玫瑰 第三五六章 还个人情 第三五七章 为人作嫁 第三五八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测 第三五九章 暗棋 第三六〇章 还有一个战场 第三六一章 守株待兔 第三六二章 乱始平,民未安 第三六三章 最后一丝安慰 第三六四章 东宫变故 第三六五章 妩媚的倾听者 第三六六章 东宫丑闻 第三六七章 是始非终 第三六八章 新气象 第三六九章 亭亭公主 第三七〇章 公主的礼物 第三七一章 鸳鸯谱 第三七二章 久别重聚 第三七三章 白云观里,妙龄道姑 第三七四章 偷香寻玉 第三七五章 女儿娇羞 第三七六章 良缘早注定 第三七七章 佳节酝风雨 第三七八章 小村夜袭 第三七九章 何人胆大包天? 第三八〇章 风雨将至 第三八一章 成王败寇 第三八二章 石破天惊 第三八三章 轨迹重合 第三八四章 从龙野望 第三八五章 皇子心病 第三八六章 事到临头 第三八七章 委以重任 第三八八章 朕失一镜 第三八九章 人去天变 第三九〇章 送上门的绝好理由 第三九一章 留下声音的神物 第三九二章 矫诏救驾 第三九三章 宫变始 第三九四章 浑水摸鱼 第三九五章 一触即发 第三九六章 他还真敢啊 第三九七章 危急时刻 第三九八章 大局已定 第三九九章 李治的疑问 第四〇〇章 棘手的尺度 第四〇一章 主次不分 第四〇二章 帝王之难 第四〇三章 谋储之嫌 第四〇四章 朝堂上的好戏 第四〇五章 尘埃落定 第四〇六章 为与佳人长相守 第四〇七章 魏王府的臭气将 第四〇八章 杀子求储 第四〇九章 蛛丝马迹宋州城 第四一〇章 故人重逢 第四一一章 再还个人情 第四一二章 李泰的剖白 第四一三章 愚不可救 第四一四章 朝野态度 第四一五章 喜事连连 第四一六章 母以子贵 第四一七章 第四一八章 太子归属 第四一九章 被冷落的长史 第四二〇章 新人旧人 第四二一章 皇恩如故 第四二二章 晋阳公主的婚事 第四二三章 做我妹夫可好? 第四二四章 唐朝驸马爷 第四二五章 帝王迟暮 终章 幸有你们 完本兼新书《宋扬天下》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三八二章 石破天惊
《唐朝败家子》
作者:尹三问
更新时间:2024-01-30 10:50:01
字数:1006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唐朝败家子 !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一旦做出了决定,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承乾表情阴冷无比,眼睛有些通红,或者说血红,看起来有些可怖。

    纥干承基也是暗暗心惊,毕竟接下来要做的事谋逆弑君之举,此等大逆不道之举不仅仅是掉脑袋,而是要抄家灭族的。

    可事到如今,还有别的选择吗?作为东宫侍卫首领,如果太子倒了,自己又能好到哪里去?

    表面上似乎只是失去了前途而已,但实际上……这些年自己替太子做了多少隐秘的事情他再清楚不过,其中有不少针对魏王府的手笔。

    如果魏王李泰登上皇位,以其锱铢必较的性格,岂能饶了自己?横竖最终都是个死,还不如现在放手一搏。

    成者王侯败者贼,成了就是从龙之功,败了就是谋逆之臣,结果不外乎如此,没什么好怕的。

    李承乾低声道:“既如此,现在就该准备了,你去孤找人吧,让李元昌、杜荷、李安俨、侯君集等人都想办法入东宫秘议。”

    杜荷、李安俨等人都是李承乾的心腹,汉王李元昌则是东宫的拥趸,侯君集乃是其中影响最大之人。

    征伐高昌回来之后,侯君集便被下狱问罪,在大理寺的牢房中待了很久,李世民为了给高昌和四邻邦国一个交代,压根没有给他好脸色。

    这让侯君集很受伤,作为一个刚刚立下灭国之功,自认为该受到奖赏表彰的时候,却给了这等截然相反的待遇。这不是过河拆桥,赏罚不分,甚至有点恩将仇报吗?

    李世民或许有其他政治上的考量,但是他没有给侯君集讲分明,或者他认为侯君集明白皇帝的深意,或者他压根没有把侯君集的感受当回事。

    总而言之,潞国公侯君集就这样在大理寺的牢狱中待了很久,也呆了很久。整个人的精气神和脾气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到后来案子总算是审完了,侯君集远征高昌什么也没捞到,虽然没有更多的惩处,却是丢足了面子。受够了折磨。

    之后侯君集便保留着潞国公的爵位,被赋闲在家,好像被流放一样,心中自然是满腹怨怼。

    在他眼里,李世民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英明神武。对臣子关爱信任的皇帝,而是一个卸磨杀驴,不辨是非的昏庸刻薄君王。至此一件事,君臣之间便彻底离心离德,而是心中多了许多怨恨。

    为此侯君集还与被调离长安的郧国公张亮发过牢骚,认为彼此都是立下功劳却反被排挤之人。当时也不知道是喝了点酒胡言乱语,还是心中真的有想法,侯君集竟然大言不惭道:“你想造反吗?如果你造反的话,我跟着你干……”

    结果一转眼张亮将这句话向李世民打了小报告,按理说口出谋反之语是大罪。是要追究罪责,甚至惩处绞杀了。但是李世民却没有,反而对张亮笑称:“卿与侯君集都是朕的忠臣,此事他只对你一人说过,将来要是抵死不认账,你能拿他怎么样?”

    虽然在明面上是不能拿他怎么样,但是私下里皇帝是有很多种办法对付的,但李世民没有。估计他压根没有将此事当回事,甚至有可能认为是张亮对侯君集的诬告,反正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李世民还很大度里命阎立本给侯君集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上,排名十七位,堪称是宠信备至。

    但如此举动侯君集并未领情,反而看作是假仁假义。当初无视我的功劳那么羞辱我,现在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补偿?有意义吗?

    满心愤懑的侯君集压根没有领受李二陛下的皇恩浩荡,反而心中更多鄙视和反感,甚至是有些仇恨。

    不过对太子李承乾,侯君集却是满心的感激,他已经从自己的渠道以及女婿贺兰楚石那里得到消息。确认在自己西征过程中李承乾给予了自己多大的帮助。

    西征之时沿途的陇右河西等地官府都给予了自己莫大的支持,兵部和户部在军械与粮草供应方面也十分帮忙。当时侯君集只道是皇帝下了诏书,后来才知道这是太子殿下在背后帮忙。

    虽说西征高昌乃是国之大计,但是要让这些地方官府和朝廷衙门支持协调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战事不顺利,差事办不好往往就与其他衙门不配合或者拖延有关系,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即便是皇帝也无可奈何。

    十万火急,有上层督办的事情还倒罢了,其他的只能自求多福了。侯君集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太子的支持,陇右河西之地都不支持,自己率领的五千大军不要说到高昌作战了,恐怕会直接饿死在沙漠之中。

    所以得感谢太子的支持,如果论功的话,高昌灭国之功有一半应该属于太子李承乾。可惜这件功劳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论功行赏的机会。

    至于自己能从大理寺及早出来,据说也与太子殿下的帮忙,东宫从属的不少官员上疏。太子从中斡旋许久,才让自己平安无事走出大理寺,这样的结果已经是东宫目前最大的能耐了。

    太子为什么要帮助自己,侯君集心里清楚,早在当年身在陈州之时,太子便让女婿贺兰楚石前来拉隆过自己。但当时的侯君集只忠于李二陛下,根本没想着结交皇子,所以拒绝了。

    没想到多年以后,太子殿下仍旧惦记着自己,哪怕自己获罪,哪怕自己已经丢了兵权,没了足够的利用价值。

    太子李承乾却没有计较这些,仍旧费尽心思将自己从大理寺中救出来,这似乎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不管李承乾的本意是怎样的,侯君集却觉得足够感动。

    当李世民毫不顾忌地抛弃他的时候,还有人在乎自己,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多了。所以李承乾的这等举动对侯君集而言宛如寒冬腊月的一品炭火,知遇之恩啊!

    如此恩主,岂能不效力以报之?

    前些天东宫接连出事岌岌可危之时,侯君集别提多着急了,太子如此仁厚可比技巧的魏王之流强多了。

    可惜当时他的帮不上什么忙,赋闲在家,无权无势。甚至不能帮太子说上一句有份量的话,当时也不便出面说什么。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太子殿下顺利度过危机,东宫暂时稳定。可惜华阴那件事一发生后。情形再次变得有些危及。

    当贺兰楚石带来了李承乾的邀约时,侯君集没有任何的犹豫,悄然进了东宫。与此同时、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杜荷、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等人也纷纷前往……

    ……

    华阴袭杀之后,刑部尚书刘德威再次踏上返回长安之路。

    这一次来了帮手,大理寺卿孙伏伽率领了禁卫军前来护卫。并且前来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追捕凶手。

    如果是以往,大理寺过问刑部的案件,组我诶刑部尚书,刘德威是不会大理寺卿孙伏伽面子的。但是这一遭不同,刘德威只想尽快将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什么皇帝的信任,大理寺和刑部的高下之分在在这一刻全无意义。

    作为大唐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深得李二陛下的信任,但凡有重大的案件都交给他来处理。这里的齐王李佑谋反案也不例外。本来是李佑和阴弘智被押送回到长安之后他再接手的。

    但谁也没料到在途中便出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形势全然不同,所以孙伏伽也就提前一步接手,调查也就从华阴开始。

    调查内容很广泛,当晚所有参与护卫的兵丁,甚至包括刘德威本人都在询问的范围内,小村里的村民也都在调查范围内。孙伏伽是个很细致的人,任何的细节他都不会放过,尤其是涉及这等惊天大案的时候。

    村民声称当晚只是见到黑衣人进入村庄,且都手持利刃。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十分凶残。

    小老百姓遇到此等场面有这样的反应一点也不奇怪,至于那些说辞显然有被夸大的成分。可信度不高。孙伏伽真正怀疑的是村民之中有人与刺客有勾结,但详细调查之后,发现这些人祖上三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且近期没有人外出远行,也没有陌生人来过这里。

    再者,刘德威当时的行程也很随即。是无法提前预料的。若非中途遇到耽误,进入华阴城的话,也没有这回事。

    所以村民应该都是无辜的,刺客应该是跟着刘德威一行,选择在途中动手的。至于凶手是谁,虽然长安城里已经有太多的猜测,有的甚至言之凿凿。

    但作为一个严谨的查案之人,孙伏伽对此不为所动,他不会做任何虚无的假设,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及调查到了证据。

    至于守卫的兵丁,纷纷称那晚的战况很激烈,刺客凶残,目标明确,主要是针对李佑和阴弘智,且手段极为残忍。

    幸得他们奋勇抵抗,才没有让刺客得逞,保住了李佑和阴弘智的性命。

    兵丁们为了表现一下自己拼杀勇猛,护卫有功,难免会将情况说的很危机。对此孙伏伽并不介意,实质上从现场的情形来看,纵然稍有夸张,但基本事实八九不离十,当时的情形确实比较危机。

    至于兵丁们的勇猛程度,他也不会怀疑,保护刑部尚书和一位皇子钦犯,必须是要效死命的。训练有素的将士们心里清楚,如果要保护的人有个三长两短,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可真是因为他们的勇猛挡住,并赶走了刺客?

    既然刺客是尾随在他们身后,突然动手,而在此之前刘德威没有丝毫的察觉,在遭遇突袭的情况,训练有素的刺客竟然没得手?突袭变成了阵地战,最终失败而归,这样的情形多少有些反常。

    在这个级别的袭杀之中,是不应该出现的,孙伏伽笃定的如此认为。到底是刺客水准太差,还是其他的什么缘故,孙伏伽心中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越是这样,这些细节越值得深思,务必要调查的清清楚楚。

    孙伏伽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这个调查结果的重要性,他很清楚这个案件对朝局可能的影响。弄不好是会有惊天动地的轩然大波,皇帝陛下将这个案件交给自己调查是信任,同时也意味着自己身上责任无比重大。

    在完成外围的调查之后,孙伏伽觉得自己应该去见见两个谋逆的主角——李佑和阴弘智。

    甥舅俩现在都很憔悴,尽管刘德威对他们还算不错,算得上好吃好喝地供着,但身为犯人的本质没有改变。

    尤其是越靠近长安,他们的生命便离结束越来越近,一路上还有行刺出现,强大的心理折磨让他们很糟心。尤其是年轻的李佑,心理素质太差,现在已经是惊弓之鸟,精神几近崩溃。

    “殿下!”孙伏伽瞧见李佑的那一刻,眼中迅速闪过一丝不可察觉的惋惜与怜悯。

    “我如今只是个罪人,哪里当得起大理寺卿如此称呼?”李佑淡淡回应一句,某种程度上觉得孙伏伽是在羞辱他。

    孙伏伽摇头道:“你现在虽不是齐王了,但自始至终都是陛下的皇五子,在定罪之前,当得起殿下的称呼。”

    “是吗?父皇不是早就不认我这个儿子了吗?”李佑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苦笑。

    孙伏伽没有正面回答,沉声道:“尚未审判顶嘴,殿下莫要多想……臣前来除了接殿下回长安之外,同时也奉旨调查殿下在华阴遇刺之事。

    不知对当晚的情形,殿下可有印象?或者有什么发现,或者留意到特别的事情?”

    “哼,反正我回到长安也是个死,他们何必着急非要这么着急让我死呢?”李佑连连苦笑,但想起那晚的情形仍旧有些不寒而栗。

    “殿下口中的他们不知是指何人?”孙伏伽小心翼翼地询问,他现在每一句话都被记录下来呈报皇帝和政事堂的宰相,盖因为关系重大。

    “他们……哼哼,还不是东宫李承乾的好把戏……”一旁的阴弘智冷不丁地补上了一句石破天惊之语。(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