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时明月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欢迎来到大宋 第二章 成了孩子王 第三章 族长的错误推理(上) 第四章 族长的错误推理(下) 第五章 拿出最好的珍宝(上) 第六章 拿出最好的珍宝(下) 第七章 被误导的习俗(上) 第八章 被误导的习俗(下) 第九章 眼花缭乱(上) 第十章 眼花缭乱(下) 第十一章 一棵白菜的归属(上) 第十二章 一棵白菜的归属(下) 第十三章 为获知秘密而狂喜(上) 第十四章 为获知秘密而狂喜(下) 第十五章 不学无术的后果(上) 第十六章 不学无术的后果(下) 第十七章 他需要发泄(上) 第十八章 他需要发泄(中) 第十九章 他需要发泄(下) 第二十章 惹下滔天大祸(上) 第二十一章 惹下滔天大祸(中) 第二十二章 惹下滔天大祸(下) 第二十三章 原来“反贪”很挣钱(上) 第二十四章 原来“反贪”很挣钱(中) 第二十五章 原来“反贪”很挣钱(下) 第二十六章 一项极为风雅的事件(上) 第二十七章 一项极为风雅的事件(下) 第二十八章 大宋最风雅的罪官(上) 第二十九章 大宋最风雅罪官(中) 第三十章 大宋最风雅的罪官(下) 第三十一章 画满雪花的房间(上) 第三十二章 画满雪花的房间(中) 第三十三章 画满雪花的房间(下) 第三十四章 又得浮生一日凉(上) 第三十五章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 第三十六章 又得浮生一日凉(下) 第三十七章 触犯刑律(上) 第三十八章 触犯刑律(中) 第三十九章 触犯刑律(中2) 第四十章 触犯刑律的屠宰(下) 第四十一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上) 第四十二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下) 第四十三章 唐人的风采(上) 第四十四章 唐人的风采(中) 第四十五章 唐人的风采(下) 第四十六章 如今金屋藏美娇(上) 第四十七章 如今金屋藏美娇(中) 第四十八章 如今金屋藏美娇(下) 第四十九章 数钱数到手抽筋(上) 第五十章 数钱数到手抽筋(下) 第五十一章 意外的消息(上) 第五十二章 意外的消息(下) 第五十三章 冒很大的风险(上) 第五十四章 冒很大的风险(中) 第五十五章 冒很大的风险(下) 第五十六章 天下何人能识君(上) 第五十七章 天下何人能识君(下) 第五十八章 空前绝后的一句话诗人(上) 第五十九章 空前绝后的一句话诗人(中) 第六十章 空前绝后的一句话诗人(下) 第六十一章 奇怪的半场婚礼(上) 第六十二章 奇怪的半场婚礼(中) 第六十三章 奇怪的半场婚礼(下) 第六十四章 离奇的香艳哀求(上) 第六十五章 离奇的香艳哀求(下) 第六十六章 控制不住的“越界情结” 第六十七章 控制不住的越界情结(下) 第六十八章 大声宣扬感恩的奇才(上) 第六十九章 大声宣扬感恩的奇才(下) 第七十章 陈季常的武功(上) 第七十一章 陈季常的武功(下) 第七十二章 难以拒绝的要求(上) 第七十三章 难以拒绝的要求(下) 第七十四章 宋代的商业秀(上) 第七十五章 宋代的商业秀(下) 第七十六章 两奸人的分赃协议(上) 第七十七章 两奸人的分赃协议(中) 第七十八章 两奸人的分赃协议(下) 第七十九章 大侠武功的真相(上) 第八十章 大侠武功的真相(下) 第八十一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上) 第八十二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下) 第八十三章 客思倍从来(上) 第八十四章 客思倍从来(下) 第八十五章 一场大富贵(上) 第八十六章 一场大富贵(下) 第八十七章 传说中的君子国宝藏(上) 第八十八章 传说中的君子国宝藏(中) 第八十九章 传说中的君子国宝藏(下) 第九十章 “光明之城”里的伪币商(上) 第九十一章“光明之城”里的伪币商(下) 第九十二章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钱(上) 第九十三章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钱(下) 第九十四章 俺又被宋朝打击到了 第九十五章 来的都是宋代最牛的人物 第九十六章 言多必失 第九十七章 汴梁的一天 第九十八章 打斗 第九十九章 一份宋朝的爆米花 第一百章 汴梁城找不到天波杨府 第一百零一章 咱去酒楼过宋朝小资生活 第一百零二章 活色生香 第一百零三章 青楼大浪子 第一百零四章 辽国兵很嚣张吗? 第一百零五章 好快的刀 第一百零六章 大相国寺的码头 第一百零七章 令人垂涎的美女与美味 第一百零八章 品尝美丽的技巧 第一百零九章 不一样的风景 第一百一十章 汴梁城的大侠总部 第一百一十一章 细节决定一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倭女的浪漫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处理问题的技巧 第一百一十四章 风雅的宋代宴会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天上星辰掉落凡间 第一百一十六章 来了一个要拼命的 第一百一十七章 日本的第一美少年 第一百一十八章 用尺子量出来的美丽 第一百一十九章 清明节的喧哗与骚动 第一百二十章 多情自古伤离别 第一百二十一章 寒食节里燃起的新火 第一百二十二章 告别宋代处男生涯 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帝脑袋也敢乱摸 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帝的女儿他不娶 第一百二十五章 抢亲是件技术活 第一百二十六章 心事浩无涯 第一百二十七章 生与死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多才多艺的女伎 第一百二十九章 令人垂涎欲滴 第一百三十章 勾魂摄魄的妖魅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宫里发生了大事(上)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宫里发生了大事(下) 第一百三十三章 金明池点校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俏丽的女人与最有学问的人同台绽放 第一百三十五章 晴天霹雳 第一百三十六章 如获珍宝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失落的文明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其乐融融的凑在一起 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湖生活的快乐 第一百四十章 山洞中的秘密 第一百四十一章 叹息的钟声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宋朝的屠龙者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了一位高官 第一百四十四章 违反大宋规条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年行大运 第一百四十六章 吹香渡水报人知 第一百四十七章 相思在这一刻得到满足 第一百四十八章 宋代赏金猎人的幸福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第一百五十章 叹为观止 第一百五十一章 罪魁祸首 第一百五十二章 聚众闹事 第一百五十三章 抽刀杀人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夜暴富 第一百五十五章 惊世骇俗 第一百五十六章天下第二情诗 第一百五十七章 和衣睡倒人怀 第一百五十八章 摘桃子的行动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这片海域我做主 第一百六十章 挖了好大一个坑 第一百六十一章 跳坑的人好踊跃 第一百六十二章 都想算计别人 第一百六十三章 疯狂大转移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与敌人做交易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与自己人做交易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争抢冷猪肉 第一百六十七章 女人也算收藏品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与朝廷做交易 第一百六十九章 抢钱的感觉真好 第一百七十章 给全亚洲上一堂文化课 第一百七十一章 来岁看花,眼前风景殊不同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流的讨好女人手段?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两个僧人的拜访 第一百七十四章 牛年大吉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宋第一火枪队 第一百七十六章 变革的契机 第一百七十七章 遇上一个想回家的人 第一百七十八章 历史岂不又回到了过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弃官而走 第一百八十章 回家的男人 第一百八十一章 那一场风花雪月 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妾胜之的召唤 第一百八十三章 审案子的苦难 第一百八十四章 令人胆寒的“朋友” 第一百八十五章 骗子与判官的交锋 第一百八十六章 纯粹瞎折腾 第一百八十七章 满肚子不合时宜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嘴巴的苏东坡 第一百八十九章 给皇帝庆祝生日 第一百九十章 又一个潜入者 第一百九十一章 台下交易 第一百九十二章 恶霸是这样当的 第一百九十三章 男人的幸福感 第一百九十四章 此处夜风似刀 第一百九十五章 石头已经推下山坡 第一百九十六章 拔掉毒瘤 第一百九十七章 喜欢收藏“公主”的富商 第一百九十八章 执拗的潜入者 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烛银花触目红 第二百章 人世真局促 第二百零一章 始乱终弃 第二百零二章 配方泄露 第二百零三章 盗匪来袭 第二百零四章 令人头痛的偏执者 第二百零五章 疯狂的舞蹈 第二百零六章 专业的提醒 第二百零七章 迟来的报复 第二百零八章 赵老虎的礼物 第二百零九章 大宋朝的同行 第二百零十章 大鳄诞生了 第二百零十一章 来自非洲的礼物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两个探索者的远望 第二百一十三章 替他人做嫁衣? 第二百一十四章 要升官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来的奇异幕僚 第二百一十六章 同伙是大奸臣 第二百一十七章 立志当祸水的女人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奸臣交代的任务 第二百一十九章 谁比谁更奸 第二百二十章 不拿“人才”当个宝 第二百二十一章 初战湖匪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与蔡京共同“贪污” 第二百二十三章 给蔡京壮阳 第二百二十四章 别人做不到 第二百二十五章 绝对的赏罚分明 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言”的力量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该省略的 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线的召唤 第二百二十九章 长歌入环庆 第二百三十章 谁敢动手,一律打倒 第二百三十一章 难以想象的困窘 第二百三十二章 草木皆兵计划(上) 第二百三十三章 草木皆兵计划(下) 第二百三十四章 奉旨“横行” 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劫”的暴利 第二百三十六章 把你的仇恨交给我 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需要神的力量,或者魔鬼 第二百三十八章 俩蕃将的远大期望 第二百三十九章 张五公子的信念 第二百四十章 赵兴的言而无信与范纯粹的愤怒 第二百四十一章 纯属意外 第二百四十二章 喜好战争的理由 第二百四十三章 第二百四十四章 烈火中的西夏人 第二百四十五章 焚琴煮鹤好风雅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迎战西夏第一女娘 第二百四十七章 让我们开始吧 第二百四十八章 打算拼命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文化的力量 第二百五十章 传统的力量 第二百五十一章 胜利后的担忧 第二百五十二章 风暴就要来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 末世的开始 第二百五十四章 我不跟你们玩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二百五十六章 百死不悔的勇气 第二百五十七章 皇帝说漏嘴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坚持一千次的执拗 第二百五十九章 究竟谁需要谁?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 第二百六十一章 赌鬼李清照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界第一港口 第二百六十三章 我来虽晚及春残 第二百六十四章 所有的罪恶都要偿还 第二百六十五章 伪币贩子改革铸钱事 第二百六十六章 拉拢更多人上船 第二百六十七章 需隐藏的和需引诱的 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第一“‘大将’军”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夜之间冒出数千大将 第二百七十章 信息不对称的烦恼 第二百七十一章 满肚子不合时宜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门心思倡“学问” 第二百七十三章 赵老虎的嚣张 第二百七十四章 事有不可对人言 第二百七十五章 分明是个“憨厚人” 第二百七十六章 谁是无辜者? 第二百七十七章 闲不住的好战分子 第二百七十八章 “送钟大道”专业送终 第二百七十九章 纸面上的交火 第二百八十章 大家一起玩忽悠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不怕你不信 第二百八十二章被遗忘的城市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我需要这场战争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场关于收获的争议 第二百八十五章 闭上眼睛的“君子” 第二百八十六章咆哮的“君子” 第二百八十七章 现在我是狮子 第二百八十八章 末世的脚步声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不知不觉中的成就 第二百九十章 嚣张的代价 第二百九十一章 选胡萝卜还是刀子 第二百九十二章 武装 第二百九十三章震撼的忘了鼓掌? 第二百九十四章 谁来喝彩?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宋“海军”的诞生 第二百九十六章 畅想当侠客的孩子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亡国之君的眼泪 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不需要别国的爱戴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出意料升官 第三百章 对付狗的肉包子 第三百零一章 去大理抢石头 第三百零二章 玉石铸就的城市 第三百零三章 越南也来占便宜 第三百零四章 赵老虎的便宜不好战占 第三百零五章 给点阳光就灿烂 第三百零六章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第三百零七章 吃人不吐骨头 第三百零八章 沈括又告密了 第三百零九章 谁说吐蕃人傻? 第三百一十章 你胆子有多大? 第三百一十一章推开妖魔世界的大门 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将陨落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天下本无事 第三百一十四章 没事瞎找事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两个大军阀的密晤 第三百一十六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 第三百一十七章 谢麟的危机感 第三百一十八章 祸水南移,谁家之祸?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下第二大学 第三百二十章 摆明了是在欺负你 第三百二十一章 绝对是恐赫 第三百二十二章 投石冲开水底天 第三百二十三章 宋商到哪里光明到哪里 第三百二十四章目标:阿拉伯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宋该享受的权益 第三百二十六章 小皇帝驾崩 第三百二十七章 赵离人要谋反吗? 第三百二十八章 往前一步就是叛贼 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师汴梁被孤立了 第三百三十章 惹不得的赵离人 第三百三十一章向前,或者向后 第三百三十二章 踏上辽国土地 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妖人 第三百三十四章 事情闹大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正面冲突 第三百三十六章 继续增兵 第三百三十七章 步兵与骑兵的对抗 第三百三十八章 有嘴说不清 第三百三十九章 火药时代第一战 第三百四十章 最好的活体实验材料 第三百四十一章 攻击没有终止线 第三百四十二章 没有人能阻止我们 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临城下 第三百四十四章 辽国找不见忠臣 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说我不卑鄙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院万马齐喑 第三百四十七章 欺负的就是你 第三百四十八章 什么都敢卖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条鱼带来的感动 第三百五十章 都想来占便宜 第三百五十一章 墙里开花墙外香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宋第一参谋会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战争胜负的计算 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会娱乐百姓的军队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宋第一绝”的歌声 第三百五十六章 引刀成一快 第三百五十七章 钱到哪里去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皇宫兵变 第三百五十九章 替罪羊是谁? 第三百六十章 分红利与两个人的朝堂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宋十绝汇集一堂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天下第一二奶的邀请 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称霸时机 第三百六十四章 赵兴的变法想法 第三百六十五章 我到皇宫去散步 第三百六十六章 生就一双点金手 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儿节里又相逢 第三百六十八章 米芾撑死苏东坡 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要拉帮结伙 第三百七十章 为报倾城随太守 第三百七十一章 无可奈何的嚣张 第三百七十二章 “东南王”出现了 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临三佛齐 第三百七十四章 外籍的大宋怀远将军 第三百七十五章 海峡口的遭遇战 第三百七十六章 蝗虫一般多的敌船 第三百七十七章 狮子山上的钟声 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宋第一建筑大师 第三百七十九章 历史悄然变化 第三百八十章 博弈论与中庸之道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情不好讨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兵临陴路支 第三百八十三章 攻击开始 第三百八十四章 野兽总动员 第三百八十五章 抓到了辛巴达 第三百八十六章 阿拉伯 第三百八十七章 谁是海浪,谁是石头?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个大洲两个时代的对撞 第三百八十九章 可怜的陴路支王都 第三百九十章 我没有耐心! 第三百九十一章 陴路支的新总督 第三百九十二章 真心想犯错误 第三百九十三章 不得不当君子 第三百九十四章 乱花钱谁不会? 第三百九十五章 你能挣我能花 第三百九十六章 谁动了我的香蕉? 第三百九十七章专门承包战争 第三百九十八章 火灾 第三百九十九章 绝顶好战分子 第四百章 小石将军的遭遇战 第四百零一章 小国的无可奈何 第四百零二章 “万王之王” 第四百零三章 商谈 第四百零四章 貌似闲事过多 第四百零五章 暴风雨即将来了 第四百零六章 大宋朝第一次兵谏 第四百零七章 满朝没有抵抗者 第四百零八章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第四百零九章 老实人的愤怒 第四百一十章 神仙能有罪吗? 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事之秋 手中无将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下无双的花钱功夫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两亿贯如同两个大白菜 第四百一十四章 从不肯让一步 第四百一十五章 “打白条”赎身 第四百一十六章 蹊跷的水翼快船 第四百一十七章 十杆枪打天下 第四百一十八章 苍蝇也是肉 第四百一十九章 京城里的“人情”茶楼 第四百二十章 小三撬家出走 第四百二十一章 归来的不一定是朋友 第四百二十二章 谁泄的秘? 第四百二十三章 杀还是不杀?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胜 第四百二十五章 晁盖果然出现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 方腊在哪里? 第四百二十七章 让庶民享受征服的红利 第四百二十八章 温柔地颠覆谋国 第四百二十九章 道士的正义 第四百三十章 大宋的私家春节晚会 第四百三十一章 欢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外来物 第四百三十三章 军改 第四百四十四章 扩编 第四百四十五章 裁军 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下 第四百四十七章 婚嫁 第四百四十八章 火器 第四百四十九章 公主的婚事 第四百五十章 麻烦 第四百五十一章 图策 第四百五十二章 战事 第四百五十三章 日本人 第四百五十四章 梁山 第四百五十五章 驿站 第四百五十六章 鞑靼人 第四百五十七章 冬季攻势 第四百五十八章 小种经略的八问 第四百五十九章 朝堂战 第四百六十章 炮击战 第四百六十一章 逼降战 第四百六十二章 间谍战 第四百六十三章 阻击战 第四百六十四章 袭城战 第四百六十五章 屠城战 第四百六十六章 静坐战 第四百六十七章 外交战 第四百六十八章 舌战 第四百六十九章 最后的勇士 第四百七十章 我不玩了(大结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
《宋时明月》
作者:赤虎
更新时间:2024-02-03 10:11:19
字数:1578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宋时明月 !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

    赵兴这次出城没有直奔相国寺码头,他从南熏门出来后直接向颍州进发。

    颍州那里有苏辙的长子苏迟、次子苏适,这两个人自父亲贬谪后便去颍州定居,颍州有苏轼当太守时留下的三百亩地,两家打算靠这三百亩地度日。而苏辙的三儿子苏逊则陪同苏辙南下,去了贬谪地。

    颍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从汉代开始那里就是中国的大粮仓,也是华夏文明的人才培养地,由于开发过早,那里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少数世家手里,某些世家手中的地契甚至可以上朔到两千年前。在这样的地方,拥有三百亩土地简直是在贫困县上挣扎的平民百姓,若是再失去了官场上的支持,那处境更不堪设想。

    赵兴这次去就是给苏迟两兄弟撑腰的,虽然他提前打发走了一些人,但随行的依然有整整一百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出了京兆,赵兴命令士兵披甲,一水的银亮板甲披在身上,每人都有至少一匹雄峻的大宛马,这样的队伍走在大路上,想不引起别人的侧目都难。

    这支队伍进入颍州的时候,地方官已经闻讯赶来,此时苏轼苏辙的门生几乎都遭到了贬谪,蜀党除了赵兴与吕陶,其余的都如过街老鼠,只想躲藏起来,没想到赵兴还敢大张旗鼓,亮明车驾大摇大摆的赶来探望苏辙的两个儿子。

    赵兴开门见山,将来意解释清楚后,倨傲回答:“颍州大荒时,家师曾在这里赈灾放粮,活民无数,想必颍州百姓会给家师留点面子。这次我来颍州,一是探望一下苏氏兄弟,另外是来还钱的。家师与苏三丈在我那里有点小投资,如今他们贬入岭海,子孙们被剥脱恩荫,恰好这笔钱用上,还要府宗大人做主,帮我在颍州购置两份田地……”

    府宗大人考虑片刻,终于点头同意:“按说现在的局势……下官原本不该出头的。但赵大人为了照顾老师,不惜自贬岭南,此等义举传颂天下,下官何必枉作小人。府衙里有几个案子,恰好涉及到一批田地宅院需要官卖:计有城内好房七座、城外良田四千余亩。其中连片的大块田地有两处,一处田地为‘中田’,一千一百二十三亩;另一块田地稍小,有七百亩,亦为‘中田’。上等田地有几块,但亩数均小,赵大人可以先看看……”

    赵兴先问那些田地:“颍州良田作价几何?”

    地方官低头跟自己的书记交换了眼色,书记伸出三个指头,使了个眼色,颍州知州马上回答:“上田三贯一亩……”

    “这个价格不对——”赵兴打断对方的话,插嘴说:“我家几位夫人都经商,本官做过安抚使,大约知道田亩的价格。你们的价格报低了……这样吧,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本官不是来欺压良善的,若压低价格购买,恐怕御史弹劾上去,反而害了你们这些地方官。

    这样吧,本官出个高价,那两块中田我全要了,再要一块颍水边的上田,亩数大小无所谓,中田每亩本官出十五贯,上田加倍,按三十贯算。售卖田地的人,你们将土地款全额给了人家。多余的钱,你们这些人经手,分一份好处,算做本官答谢你们的。以后还要请衙役们多多照顾,差役少派点,税钱少交点,本官在这里多谢了。”

    地方官听了赵兴的说法,眉头一跳,马上又插话说:“赵大人太客气了,这几起土地案都是官司争端,由官府发卖的,全额实付对地主已经是个恩典,怎能再加倍给款呢……”

    赵兴淡然一笑:“你刚才也说了:现在的局势不好,我们做事要小心,无非是花钱买个平安嘛,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把嘴守严了,御史那里就找不见发作的理由了。”

    府宗还想再客气几句,赵兴的手下人已经当堂抬过开数只大木箱,他们打开箱子盖,盖子里金灿灿一片,全是做工精美的倭国冲压金币,金灿灿的,让大厅也辉煌了许多。

    掌书记首先反应过来了,他连忙捧着黄册(土地登记本)开始记录土地变更情况,几名书吏则开始书写土地转让契约,安排好了一切,掌书记捧着黄册凑近赵兴,又问:“赵大人,土地你买了,城里的房子……”

    赵兴一摆手:“你刚才说有七座大宅合适,我相信你的眼光,那七座大宅全部买下,该付多少钱你说一声,回头你让衙役领着我一个个交托宅院与土地。”

    有钱能使磨推鬼,赵兴两万多贯洒下去,衙役们办事效率很快,不一会各项契约准备好了,府宗大人还特地派出十名衙役全程陪护,协助赵兴办理交接事宜。由于苏氏兄弟是罪官家属,不适合召到县衙当场议事。赵兴在县衙办理完各项手续后,便让衙役领着去寻找这两位兄弟。

    两兄弟目前借宿于一座庙中,这座庙不是颍州香火最旺盛的庙,从庙门往里看一副破败的模样,似乎许久没有修缮了。庙祝听到有大官来这里的消息,急急的催促苏迟兄弟回避,以腾开地方,赵兴隔着墙听到庙里一片鸡飞狗跳,他黯然的摇摇头。

    谁能想到大文豪苏辙的子女竟然住到破庙里,还要被人驱赶。

    然而,赵兴不知道,苏迟兄弟有一座破庙栖身这还算是好的,苏门弟子中最悲惨的是张来,他遭到最残酷的迫害,租房子被人驱赶、住庙被人拆庙、最后不得不借宿于城头戎楼,然而即使处境如此窘迫,前来那座漏风漏雨的戎楼请教学问的学子仍络绎不绝……张来最后死在那座戎楼里。

    跟随的衙役们面对这种情况目光尴尬,万俟咏在旁边看赵兴的脸色不对,他抢先钻进小庙,向庙祝解释赵兴是来拜访庙中客人的,顿时,庙中平静下来。苏迟兄弟赶到庙门口迎接赵兴,一见面,两兄弟嚎啕大哭。

    赵兴沉默了片刻,便招呼两兄弟起来:“你父亲苏三丈曾在我那里存了点钱,我在颍州给你们买了点田地和产业,回头我的人会来这里帮你们收拾一下家业,你们兄弟二人快点起来,我时间不多,咱需要把正事赶快办了。”

    赵兴接着转向那群衙役,询问:“颍州城那七座宅院,最大的一间在哪里,领我们去。”

    衙役们立刻动身,赵兴一挥手,他带来的那一百号人钻进了小庙,不一会儿,每人搬点东西,苏迟两兄弟的财产都搬上了马车,两人被随从们搀上马,一路赶往新家。

    这套新宅子是昔日一位颍州官宦留下的房子,前前后后有五进大院,一百多座屋子,屋里的家具已经被搬空,赵兴路过家具店的时候,顺便让家具店送来了成套的家具,人多钱多,当晚苏迟的新家就收拾好了。

    赵兴将今天从府衙里获得的那一叠文书取出来,点算给苏迟两兄弟,叮嘱:“我在颍州不能停留过久,否则会给你们带来灾祸,我明天一早走。这里总共有三块土地契约、七座大院,加上你们原来的那三百亩土地,我想养家糊口也足够了。

    这个月底有一些环庆老兵来,他们都是伤残老兵,但各个能打会拼,我在京城留下话,交代他们派五十个人来你这,以后你庄子的安全就不用愁了。

    州里的衙役我已经打点好了,府宗大人那里也递下话,我留给你们的这些地产虽然零碎,但你们两兄弟此时千万不要分家,越在这种时候越要团结起来,把这份家当经营好……”

    苏迟兄弟再三拜谢,老大苏迟今年29岁了,他处事稳重,见到赵兴行色匆匆,便关切的问:“兴哥这时候来我这里,恐怕御史们不肯放过……”

    赵兴一摇头,不以为然的说:“想当初章惇贬谪的时候,我也招待过他,你说别人报告章惇我又招待了罪官家属,他会怎么想?”

    苏迟一边点着头,一边回答:“如此,兴哥最好还是明天走,这几处房产田地我明天就去找衙役交接。无需兴哥出面了。”

    赵兴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你们两个大男人,父亲不在身边,若连这个家都撑不起来,会让我很失望。所以我也不打算教你们怎么管理家业,颍州是个大城,人口众多,书院林立,来求学的学子甚多,剩下的几个小院你们隔一隔出租给学子,手头有点活钱,剩下的就是经营土地了,这些我就不管了,我再给你们留下两千贯,让你们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时候,今后我在南海,路途遥遥的,就顾不上你们了。”

    苏迟兄弟再三拜谢,赵兴说到做到,第二天他出面打赏了衙役,等苏迟兄弟跟着衙役去接受田产,他又细心的给两兄弟留下十匹战马,便带着队伍继续前行。

    今年是1094年,七年灾害的最后一年,大宋朝熬过了这段持续七年的天灾,田土上可谓满目疮痍,颍州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逃荒现象,但想必这种日子不远了,因为天灾刚去,人祸又来。

    在颍州兜了个圈子,赵兴又回到了运河边,早已等候他的船队将他接上船,开始一路赶回家,此时他船上又多了一个人——苏轼的二儿子苏迨。

    这时的苏迨应该被称作苏鼎,苏家兄弟父亲是用“车”字旁命名的,孩子都用“走车”旁。苏迨这一年改名苏鼎参加了科举,考中当年联科捷进士(指乡试中举后第二年考中会试进士),被授朝奉大夫。原本他要直接进翰林院的,但因为他上了一份奏章,替元祐年间的政策辩解,被贬“参广东学政”,也就是广东省教育局副局长。

    原本这职位苏鼎不会当太久,他人还没有走到广州上任,有人已经向章惇揭发苏鼎的身份,章惇暴怒。但他的怒火已比原本历史上的怒火要轻微的多。因为赵兴已取得了广州官位,章惇觉得即使苏鼎再去了,也不差他一个。犹豫了片刻,他忍下来了这口气,装作不知道此事。

    经过宜兴的时候,赵兴再度上岸停留,那里滞留着苏轼的三儿子苏过。在原本的历史中,苏过滞留宜兴半年多,才凑足了路费赶到惠州陪伴父亲,而现在他滞留宜兴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与苏遁决定谁去陪伴父亲,谁来看管常州家业。

    此前,苏鼎一直待在常州帮助苏轼经营常州那片田庄,他是从常州考出去的。父亲贬谪后,他本想变卖了部分家产,带到惠州当作苏轼的生活费。但现在由赵兴出面,他不用变卖家产了,剩下的就是要在中原留下一个根——亦即留一份产业作为退路。

    两兄弟中,苏遁今年虽然只有十一岁,但只要苏遁留在常州,赵兴肯定要出手照顾,远比苏过留下要强的多。况且苏遁一直身体较弱,不适合去南方那样穷山恶水的地方。与此同时,赵兴的意见也倾向于留下苏遁,因为苏遁原本是不该存在这个世上的人,他下广州陪伴苏轼于事无补,还不如留在家中照顾常州的产业。

    赵兴表态后,事情变的好办,等赵兴再启程,队伍里就多了个苏过。

    这一路走了一个多月,等赵兴终于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底了。留在家中的程阿珠、陈伊伊盛装出迎,先期赶回的廖小小与喀丝丽也穿上鲜艳的服装迎接赵兴回家。除了她们之外,迎接赵兴的还有李格非与他的女儿李清照、李之仪、廖正一等人及家眷。

    接风宴过后,万俟咏告退,追随赵兴去环庆的淮南子弟也获得了一个月的假期,带着赵兴给的丰厚赏赐回家度假。李之仪、廖正一等人聊了几句天,也相继告退,以便让赵兴跟家人叙叙家常,唯独李格非没走。

    李格非不走是因为他的女儿不打算告辞,等大家都走后,李清照眨巴着眼睛,问:“赵大人,你还记得春十三娘吗?”

    李格非对这样的闺房密话不是很清楚,所以他没有阻止女儿的发问,而是用溺爱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赵兴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回忆起这个人:“是黄寔的小女儿吧,我记得我当初科举及第的时候,这女孩在指挥一群家丁替自己捉老公,追的新科探花徐师锡钻了小巷子。”

    李清照忽闪着大眼睛,说:“赵大人还记得春十三娘,一定还记得你答应春十三娘第二年来替他捉老公,你还拍着胸脯包打天下!”

    赵兴以手击额,装模作样的叹息:“阿也,我怎么忘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李清照拍着小手回答:“就是就是,春十三娘等了你一年,第二年你却连个信都没有,她恨死你了!”

    李格非听的一头汗珠,他记得赵兴第二年到了密州任上,干的有声有色,京城都在私下传闻他将辽国人折腾苦了。让一位签判赶来京城替一个小女孩榜下捉婿,这帮小孩子还真敢想。自己的女儿还真大胆,敢拿这个东西出来指责著名的赵老虎。

    李清照还不觉悟,他瞪着大眼睛等待赵兴的回答,李格非对女儿溺爱惯了,他只是流着汗,却不发出哪怕是轻微的劝止。赵兴没法子,只好转移话题:“我记得她今年也没多大,怎么,她嫁的不好么?”

    李清照得意洋洋的点点头,回答:“这次你去广州就可以见到她了,她嫁给了苏小学士(苏辙)三儿子苏逊,虎儿(苏逊的乳名)正陪着他父亲苏小学士待在雷州。”

    稍停,李清照又补充说:“她父亲你也可以见到,黄寔大人任职江淮发运副使,我听说你的官衔里也有一个‘提点坑治铸钱司’的官职,这个铸钱司满天下总共有三个江淮发运副使,你便是其中之一,少不了要与黄大人打交道。”

    提点坑治铸钱司是三个发运副使,一个是江淮发运副使,一个是江南发运副使,新增的赵兴是广南发运副使。黄寔的岳父是章惇,而章惇又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他将黄寔安置了位子一定是清闲肥差,以此推想,章惇安置赵兴一个发运副使的职位,也不是全部念过去的情意。

    天下的钱都从这三大发运副使手中流过,每年光是官府规定的火耗提成就是一笔巨款。这个职位是普通官员削尖了脑袋也想担当的,赵兴原本对这个官衔不以为然,听到这一解释,他脑袋里一边转着心思,一边装作很惭愧的样子,冲李清照拱手:“李家小娘,回头见了春十三娘,我一定问问她对虎儿满不满意,若她不满意,我再替他抢到老公来。”

    赵兴这话已经接近调侃了,但李清照是谁,她是宋朝两大才女,后一位才女是约会狂朱淑真,而李清照则是赌神酒鬼色女郎,她对赵兴所说的话没有分辨力,反而郑重的点点头,叮嘱说:“一定啊,赵大人这次可不能说了不算……还有,别叫我李家小娘,我有名字的,叫李清照。”

    “好好好,李清照姑娘,去找丫鬟们玩吧,我跟你父亲聊几句大人的话。”

    李格非溺爱的看着女儿蹦蹦跳跳出了房门,他转脸向赵兴不好意思的笑着,有口无心的说:“我家小女太娇惯了,离人贤弟莫怪莫怪。”

    赵兴一晃脑袋:“不怪,这种性格我很喜欢。听说李兄喜欢金石,我家中很是收集了各种宝石玉石,就是对古文碑刻收集不多,有机会跟李兄好好探讨一番。”

    李格非听了这话,一脑门黑线。他现在明白赵兴在金石方面就是个棒槌。古人所说的金石一方面是说印章学,另一方面说的是古代留在石头上的碑刻。赵兴直接拿宝石玉石出来说事,幸好他最后说了个碑刻,要不然李格非连跟对方交谈的兴趣都没有了。

    想了一下,李格非觉得不在这个问题上跟赵兴鸡同鸭讲,他把话题一跳,说:“苏公居然没在你这里停留,等我赶到的时候他已经走了,说是朝廷法度,不容耽搁,便坐船去了惠州。我等赶之不及,只好在这里等离人过来。”

    赵兴点点头,回答:“我在京城打听了,如今惠州知州詹范、循州知州周文之、梅州知州方次彭还算仰慕学问,这三个知州等我到了广南,再具体看看。李兄可暂任端州知州,那里可是富州,端砚名闻天下,李兄去了正好可以搜集一下天下名砚。”

    李格非喜不自胜,站起身来拱手相谢。这一高兴忘了继续下面的话题,转而跟赵兴聊起了端砚。正说到兴奋处,陈伊伊走了进来,冲赵兴使了个眼色,汇报:“门外来了一位官员,说是枢密院职方司来的,特来拜会大人。”

    李格非赶忙起身,拱手告退。趁仆人们去招呼那位职方司官员的空档,陈伊伊一头扎进了赵兴的怀里,喊叫说:“想你,想你!死鬼,两年不回来,我儿子连名字都没起,这次一定不要耽误了。”

    赵兴抱起陈伊伊,深深一吻,马上又把话题转到这次南下上:“你的孩子太小,不易长途跋涉,尤其是去岭南那样穷山恶水,这次你留在家里,帮我看好家。”

    “我不我不”,陈伊伊撒着娇说:“你到别处,我可以留在家里,广南那个地方与交趾隔海相望,我正好可以时不时回回家乡,我要跟你去……还有,南海的产业我正好就近照顾。”

    赵兴抱着陈伊伊,嗅了口陈伊伊鬓发处的香气,解释说:“我这次本来就是要谋取一个海边官职的,最好的打算是任职山东,那里是人口大州,人多好办事,但没想到不等我开口,他们竟然把我发配到广南去了。

    广南正好!我们南海一地差不多发展十年了,前面十年只是打基础,现在各项基础设施已经修建完善,正是该腾飞的时候,我们坐镇广南,正好就近指挥,把南海基业做大做强。

    我打算这次去广南狠狠花钱,我挣了这么多年钱,是该用这笔钱打造一个百世不灭的基业了。我们就在广南把身家财产都花掉,打造一个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堡垒,我倒要看看,今后谁再敢把我当软柿子捏……对了,沈括在哪儿?回‘梦溪’了?

    我早就知道他是个不稳定因素,揪他回来。这次新党大规模起复,跟他没关系。他是个新党背叛者。把他揪回来后让他给我研制蒸汽冲压机,水力冲压机跟蒸汽冲压机一步之遥,然而功效大不相同。这次在环庆,我发现水力冲压机蓄满了水,只能冲压几次,水放光了就要重新等水注满,而蒸汽就不同,只要锅炉不熄火,可以12个时辰工作,而原理跟水力冲压机差不多,都是‘冲力传动’。”

    陈伊伊听到算账数钱,立刻从赵兴怀里直起身来,回答:“沈括的事找我,我把他绑到交趾广源封地去,那里煤多铁多,让他好好实验……兴哥打算这次把家产都花掉,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咱们的家产是笔活钱,连我都算不清具体是多少。那些钱财日日流转不息,我记得每天进出上万贯,多得时候是船只进港,给付上十万贯,进项过百万贯。广南哪地方地广人稀,恐怕……要让那点人口足以成大业,怕不得一两百年的持续努力才行。”

    赵兴点点头:“人口——这是关键,我准备往广南一地移民百万,甚至五百万。这几年天下大旱,官府虽然四处赈济,使百姓熬过了这场大灾荒,但府库却空了,再有个小小灾害弄不好酿成大灾大乱。在这个推行新法的敏感时刻,章惇更怕大灾荒造成大动乱,而我就等着灾荒,等灾荒一起,我便立刻下手移民。

    广南地广人稀,只要容许百姓任意开垦,必有百姓愿意下江南,十年屯垦,定可以让广南换个模样……当然,也顺便把我们的南洋基业打造的更坚实。”

    赵兴还想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计划,仆人们已经领着那位职方司官员进来了,他还是赵兴的熟人,孙琮。

    孙琮是章惇的亲信,恰好他从环庆回来,押送张五公子立下一场大功,章惇重新上台后给他升官了,升作职方司少监。

    如今,这位少监亲自出马,来拜访赵兴,令赵兴满肚子疑惑。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