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会穿越的戒指 第二章 1910年的大清朝 第三章 这边的治安这么差么? 第四章 你就不怕我骗你? 第五章 现代社会的初次采购 第六章 高调进城 第七章 治病与大恩 第八章 你就估个价吧 第九章 在清朝的第一次交易(求推荐票) 第十章 利润是不是太凶残了点? 第十一章 不经花的一千万(求推荐票!) 第十二章 医疗合作计划(上) 第十三章 医疗合作计划(下) 第十四章 干脆把庄园买下来吧 第十五章 庄主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章 萧规曹随一切照旧 第十七章 回城攒实力 第十八章 精品百货(四K大章求推荐) 第十九章 挟洋自重分股权 第二十章 戒指升级了 第二十一章 一个亿万富豪的诞生 第二十二章 不如移民? 第二十三章 收拾心情再出发(上) 第二十四章 收拾心情再出发(下) 第二十五章 店铺被抢了? 第二十六章 去城外 第二十七章 你还搞不清楚现在的状况么? 第二十八章 空手圈地 第二十九章 文盲队伍不好带啊 第三十章 纪律问题没商量 第三十一章 换药不换汤的新地主制 第三十二章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第三十三章 倍增教学法 第三十四章 去南非买公司(二更求推荐) 第三十五章 不简单的新老板(上) 第三十六章 不简单的新老板(中) 第三十七章 不简单的新老板(下) 第三十八章 初购军火(上) 第三十九章 初购军火(下) 第四十章 特种作战连(上) 第四十一章 特种作战连(下) 第四十二章 马文的野望? 第四十三章 部队新风 第四十四章 初战开始 第四十五章 有惊无险的胜利(上) 第四十六章 有惊无险的胜利(下) 第四十七章 信任问题与南洋劝业会 第四十八章 匪夷所思的利润(三更) 第四十九章 太平府的新主人 第五十章 无非是给钱罢了 第五十一章 不请自来的女侠(上) 第五十二章 不请自来的女侠(下) 第五十三章 牺牲要有价值 第五十四章 橡胶风波狙击战(上) 第五十五章 橡胶风波狙击战(中) 第五十六章 橡胶风波狙击战(下) 第五十七章 示好光复会(上) 第五十八章 示好光复会(下) 第五十九章 洗脑很重要 第六十章 组建特务机构(二更5K求推荐) 第六十一章 李丽的来意(三更求推荐) 第六十二章 美丽是挡不住的 第六十三章 我的学校我做主 第六十四章 中医借壳复兴计划(上) 第六十五章 中医借壳复兴计划(中) 第六十六章 中医借壳复兴计划(下) 第六十七章 文工团的诞生(上) 第六十八章 文工团的诞生(下) 第六十九章 会杂技的女子特勤队 第七十章 私人军事禁区 第七十一章 对农民诱之以利 第七十二章 这里是全民皆兵 第七十三章 新中正式步枪 关于73章的修改 第七十四章 跨时代的兵工厂(7K求推荐) 第七十五章 其实是为了显摆 第七十六章 最高机密(上) 第七十七章 最高机密(下) 第七十八章 走马观花 第七十九章 光荣党的入党仪式 第八十章 赤果果的野心 第八十一章 小规模的初次阅兵 第八十二章 马鞍山改编 第八十三章 陶成章见闻(1) 第八十四章 陶成章见闻(2) 第八十五章 陶成章见闻(3) 第八十六章 陶成章见闻(4) 第八十七章 陶成章见闻(5) 第八十八章 改组光复会 第八十九章 这不科学啊!(求首订!) 第九十章 全城总动员! 第九十一章 天生将种!(二更求订阅!) 第九十二章 掌握主动! 第九十三章 南京起义 第九十四章 搅动风云的蝗虫流动战 第九十五章 燎原之势 终于被解禁了,明天回复更新!(都看看吧,本章不花钱) 终于解禁了,明天恢复更新 第九十六章 清廷退位(求订阅) 第九十七章 一国两府 第九十八章 三井密约 第九十九章 新福利与新考验 第一百章 最需要的四类人 第一零一章 你到底是什么人? 第一零二章 自我反省 第一零三章 你是外星人吗? 第一零四章 终于放心了 第一零五章 历史的惯性? 第一零六章 理念不同 第一零七章 该干嘛干嘛 第一零八章 革命就是异想天开 第一零九章 先军政治 第一一零章 世易时移 第一一一章 欺人太甚 第一一二章 疑惑与军演 第一一三章 都没准备好 第一一四章 李氏新政 第一一五章 李志高的财政问题 第一一六章 自由汇率与华银联 第一一七章 你能拿我怎么样? 第一一八章 一声叹息 第一一九章 公道自在人心 第一二零章 铁证如山的鲸鱼丸号事件 第一二一章 这太儿戏了 第一二二章 桂园对话 第一二三章 养虎为患! 第一二四章 已经不合时宜了 第一二五章 战争的阴云 第一二六章 大华超市 第一二七章 实力对比与经济奇迹 第一二八章 这算不算趁火打劫?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九十六章 清廷退位(求订阅)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作者:庄居易
更新时间:2024-02-05 10:08:40
字数:1311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

    大年三十,也叫岁除,是指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的晚上,就是除夕,而过了除夕,就是农历的新年。

    历史上,阳历,也就是西元纪年法传过来之前,中国人一直是过农历年,自从汉武帝把农历的一月一日正式定为元旦之后,此后的中国人一直沿用下来,都统一把过农历年叫做过元旦。

    也就是说,元旦原本是农历的新年,后来清朝覆灭,民国开始,才第一次把西历一月一日定为新年,而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定为春节,此后到了共和国时代,才重新把西元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农历一月一日定为春节。

    当然,那都是后话,因为大清朝此时还没有灭亡,因此大年三十这一天依然是叫过元旦。

    往常,大年三十这个日子,都是大清朝一年中最喜庆的一天,往年里,一般都是从早晨起来开始,北京城里就会鞭炮不断,但是今年的年三十,北京城的喜庆意思却少了很多,白天虽然也有鞭炮声,但却没有往常那么密集了,反倒是稀稀拉拉的,更添一份萧索。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往年燃放鞭炮的主力军,那些王公贵族以及豪门巨贾等都不放鞭炮了,只剩下一些小门小户的老百姓在放,那效果自然就差了不少。

    至于为什么那些有钱人都不放鞭炮了,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人的消息都比较灵通,虽然宫里面没有明确的消息传来,但都知道大清朝如今的形势不妙了。

    “徐世昌!”紫禁城里的隆裕太后此刻正满脸悲愤,指着对面大臣的手指都有些颤抖,不知道是气的,还是怕的。“你,你,你好啊!这就是你举荐的好贤臣!你,你们这些人,当初一个劲儿的说袁世凯的好话,说只要他出马。一切就可以搞定,而且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可结果呢?现在居然要逼迫我们退位!这,这……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反贼,逆贼!大逆不道!大……徐世昌,人是你举荐的,你说说。我该拿这袁世凯怎么办?嗯?”

    被隆裕太后这么一番没头没脑的责问,徐世昌叹了口气,只得行了个跪拜礼,然后跪在地上低着头一言不发。

    看见他这样子,隆裕太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徐世昌,我问你话呢,你到是说啊!”

    “臣……无话可说。”徐世昌摇摇头。

    “你!”看到他这样,隆裕太后反倒是也没话了。

    是啊。他无话可说,难道隆裕太后就有话了么?事到如今。就算把徐世昌杀了,又能如何?

    想到最近的形势,隆裕太后又是一阵悲从中来,也不顾军机大臣在前,直接就开始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的确,大清朝如今的情形。已经坏的不能再坏了!

    自从新军的一二三军在南京城下不战而退,第四第五军在安庆城下全军覆没之后,大清朝就好像一个被剥光了衣服的少女,已经把最后的遮羞布也给扔掉了,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清廷的虚弱。自此以后,清朝各地督抚的独立风潮此起彼伏,再也止不住了。

    原本,清廷倒是也当机立断了一把,很快就任命袁世凯为两江总督,让他急速赶去淮安,想着要他收拾新军,然后再重新收复南京。

    在清廷想来,只要南京一下,再把李志高这个乱党首脑给剿灭了,其他叛乱自然可以徐徐图之,或剿或抚,不足为虑。

    清廷当时想的倒是不错,或者说,乐观精神还是不错,可惜时代变了,既没有弄明白李志高的力量,也没有弄明白袁世凯的心思,更没有弄明白如今的风潮到底是如何。

    清政府的那些达官贵人还是不明白,当一个国家从上到下的人,都不喜欢如今当权的政府,都把各种怨愤推到政府身上之后,都希望这个政权快点完蛋之后,那这个政府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换句话说,当一个政权离心离德之后,就算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也无法保证政权的安稳,更何况清廷此时的武装力量根本就说不上强大。

    当袁世凯赶到淮安后,倒是很快就重新掌握了那支清廷如今唯一有战斗力的部队,不过此后他依然坐镇淮安,每天就是不停的训练,一点南下动弹的意思也没有,清廷一旦下令催促进兵,他就开始哭穷,说什么士兵没钱,弹药缺乏之类,总之意思就是伸手要钱!

    由于局势越来越坏,因此清廷很快就凑了一笔钱给了袁世凯,想着这下他总该进兵了吧,谁知道袁世凯拿到钱之后,依然不动弹,只说在联系购买军火物资,说这点钱不够,继续跟清廷要钱。

    这下子,清廷火大了,连续催促进兵,可惜袁世凯就是一动不动,继续在淮安练兵兼跟洋人买军火,坐看革命的火焰在全国各地越烧越旺。

    在袁世凯稳坐淮安的这段日子里,各地糜烂的已经无以复加,甚至连东北三省也已经宣布起义了,清廷能实际控制的地区,就只有京津唐地区!

    至此,局势坏的无以复加,比太平天国时期还要坏,大清朝到了眼看就要覆亡的节奏。

    于是乎,清廷总算清醒过来,知道如今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袁世凯以及他手下的精兵,再说根据情报,袁世凯在淮安也的确是用清廷给的那笔钱,不停的招兵买马跟购买军械,总算是用在“国事”上,因此只好继续想办法去凑钱。

    清廷此时已经没钱了,只好继续以铁路为抵押,跟四国银行团借款,可惜,这一次也不知道为何,原本对自家铁路都很有兴趣的四国银行团居然都不肯借钱了!

    经过盛宣怀的一番打听,他们才知道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四国银行团之所以放弃铁路抵押不再贷款给清朝,是因为他们都不看好清廷,因为他们觉得清廷在短期内很难打败李志高乱党!

    很显然,四国银行团之所以不借钱给清廷。不是因为已经在欧洲的孙文的那番激情四射的游说,而是因为之前清廷一连串的军事失利,外加李志高方面的公关,已经让四国银行团开始踌躇起来。

    四国银行团只想要利益,他们可不想跟清廷绑在一起,以前说好的以铁路为抵押给贷款。是看清廷好歹还是个统一的政权,可清廷如今四处起火,眼看就不行的样子,在局势明了之前,任谁也不敢把钱借给清廷了。

    这边跟外国人借不到钱,那边袁世凯催钱催的急切,清廷这下实在没办法,只好自己想办法,业务费是加税。以及跟王公贵族哭穷,要他们自己捐献点,可惜这时候谁也不想为国分忧,都在哭穷,因此清廷凑了又凑,只凑了两百万两白银,急急忙忙的就送去了给袁世凯。

    谁知道,那个袁世凯得了这笔钱后。居然还在哭穷,还不肯进兵!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下子。隆裕太后脾气再好也恼火了,这就要不顾一切的下令免除袁世凯的一切职务,幸亏徐世昌等人明白事理,赶紧劝住,因为此时谁都知道,母亲那支北洋新军都只听袁世凯的。真把袁世凯逼急了,他要是也反了,那大家就真的彻底完蛋了!

    也就是说,清廷如今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哀求。希望袁世凯讲点良心,希望袁世凯是忠心为国,因此各种赏格不要钱一样的送,不但给了巴图鲁的封号以及黄马褂,连双眼花翎外带一等忠毅公都给了,可以说是外臣的最高荣誉,比曾国藩的爵位都高,外臣在爵位上能比的,也就是一个和珅了。

    给了这么多荣誉,袁世凯似乎也有点不好意思,总算是动了一下兵,可兵马刚到天长县,就继续按兵不动,怎么也不肯继续往南走了。

    开玩笑,天长县虽然很靠近南京,但依然不属于南京的境界,顶多算个搭界,袁世凯这番姿态,摆明了是只想做做样子,而不想真的打。

    如果真的想打,哪怕是对峙呢,也起码要推进到六安才对,在天长县就不走,这么远的距离,以这个时代的军队机动能力,基本属于作战范围之外了。

    至此,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袁世凯压根不想跟南边的革命党,或者说跟李志高作对,他只是待价而沽罢了,因为袁世凯很清楚,清廷已经离不开袁世凯以及他的北洋军了,而袁世凯呢,现在还没准备好,还需要清廷给他筹款,因此大家暂时才相安无事。

    在原本的历史上,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其实是强势一方,他原本可以很轻松就扫平武昌起义军的,是他下令暂缓进攻,跟起义军玩对峙,才放了革命党一条生路,并且靠这种跟革命党军队不赢不输不停火的接触,不停的跟清廷要钱,终于把他的北洋军越养越大,造就了后来的北洋军。

    然而在这个时空,事情却倒了个个,是李志高的军队远远强于新军,新军拿李志高的部队没办法。为了保存实力,袁世凯才不得不玩这套不交火,只对峙,暗地里跟李志高谈判,明面上高调跟清廷死要钱的把戏。

    这不是袁世凯转性了,而是因为袁世凯毕竟是个带兵的,对于力量对比最是明白,虽然他至今为止,还没有亲自带兵跟李志高的部队真正打过一场,但这不妨碍他对彼此军事力量的判断。

    此时清廷的新军,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北洋新军,原名叫定武军,几乎都是袁世凯手把手教出来的,实力最强,主要在北方驻扎;另一部分则是张之洞搞的湖北新军,像武昌,南京等新军部队,几乎都是湖北新军。

    虽然湖北新军比北洋新军略弱,但也弱不到哪儿去,至少袁世凯自认,他就无法只凭一支孤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横扫陆军第九镇,然后再歼灭第二十一镇,然后又轻松灭掉第四第五军,而自身却没多少损失。

    可以说,李志高的部队,等于把湖北新军的主力都给扫灭了,而且袁世凯从那些前线逃跑的士兵、自家的密探。特别是自己的特使,正在李志高的老巢太平府做客的杨度的汇报得知,李志高的部队有大量“机枪”以及“重炮”,还有很多“汽车”,而且弹药无缺,士兵士气旺盛。可以说火力跟机动力都相当强悍。

    袁世凯很清楚,对付这样的现代化部队,不靠人海战术出大血是不成的,以他目前掌握的军队数目跟装备,别说吃下李志高的部队,连防守对峙都很困难,所以他才那么低声下气跟李志高讲和。

    如果是换了同盟会那群穷货,他才不会这么好说话呢,早就二话不说打过去了。

    至于清廷。袁世凯早就不放在眼里了,特别是在这举世皆反的情况,明眼人都知道清廷命不久矣,所以袁世凯也就没必要跟清廷讲什么颜面不颜面了。

    最后,看清廷已经榨不出多少油来,加上江浙皖一带的光复党以及那些南方同盟会的革命党都明确提出,想划江而治暂守和平可以,但先要在半个月内让清廷正式退位。然后再派人来南京商议建国方案,否则就要发兵攻打。

    迫于无奈。主要是袁世凯自觉还没准备好,虽然说出清廷不退位就发兵攻打这话的不是李志高,而是同盟会的人,还不确定李志高的部队到时候会不会参与北伐,但就算李志高不参与,只是同盟会那群革命党的部队过来也很让他头疼。

    毕竟那群同盟会的人都是一群疯子。真要是跟同盟会的军队打个两败俱伤,最后只能便宜了李志高。

    因此,为了保存实力,不过早跟南方革命党硬碰硬,过早损失手中的部队。丢了以后夺取天下的根基,袁世凯这才撕破脸皮,开始派人回北京,私下里逼迫清廷退位。

    这一下子,清廷的灭亡,就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看见隆裕太后一直哭,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看不过去了,只好劝了下:“太后,事已至此,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依我看,不如先就依了袁世凯,起码还能保全点东西,此后我们再静待时局变化,未尝没有机会卷土重来,可要是现在拒绝,惹恼了袁世凯,那支北洋军立刻就要造反,到时候长驱直入,那我们可就全完了。”

    “你,你……”看见奕劻居然这么说,隆裕太后再次浑身发抖,“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我大清几百年的基业,怎么能,怎么能……”

    “太后!”奕劻再次进了一步,老泪纵横的道,“微臣岂不知我大清江山来之不易,可如今形势比人强,我们也没有办法。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纵观国外历史,比如那英国法国等西方强国,也是经历过王朝覆亡的,只要我们人还在,就还有机会重新来过。”

    “重新来过?”隆裕太后满脸凄惨,“你当我三岁小孩子呢,一旦真的退位,我们还能重新来过么?靠什么重新来过?”

    “靠时局!”奕劻定定的道,“太后,那袁世凯狼子野心不假,可拿李志高也是心高气傲之辈,再加上孙文等南方革命党,哼哼,他们彼此之间颇多龃龉,早晚要重新打起来。到时候,就是一个乱世,而我们只要在一边坐看他们斗的你死我活,一边休养生息,将来未尝没有重新入关的机会。不瞒您说,日本人已经跟我们说好了,就算我们退位了,也会帮我们在东北重新训练一支强军,一支纯粹满人跟蒙古人组成的强军。到时候,天下归谁,还不一定呢。所以说,我们需要的只是忍耐!”

    “忍耐?”隆裕太后冷笑了下,“以前我们拥有整个天下,都搞不好一支军队,难道我们退位了,丢了整个天下,反倒是能有强军?你糊弄鬼呢?”

    “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逸!”奕劻严肃的道,“以前我们是被那群八旗子弟给拖累了,这些人安逸惯了,自然没了老祖宗的雄风。现如今天下丢了也好,让他们看清事实,反倒是能激起心中的傲气跟雄心。太后,只要我满人众志成城,再借助一点时运,早晚能重新打回来的!”

    “说到底,还是要我们退位!”隆裕太后铁青着脸道。

    “不退位,我们还有别的办法么?”奕劻也是一脸惨然,“太后,我们自己退了,还能留下点东西,要是等着人家逼着你退,那就什么都没有了,太后,您可要三思啊!”

    “是啊,太后。”一直不说话的徐世昌也叹了口气,“太后,有句话我没跟您说,其实,现在冯国璋的先锋部队已经到了德州,距离沧州也不过一两天的功夫。”

    “什么?他,大胆!”隆裕太后一拍椅子扶手,“这是要造反啊!”

    “他们本来就是要造反。”徐世昌苦笑了下,“太后,局势已经明了了,我们已经没有军队能阻挡的了冯国璋了。他们之所以在德州停下,明面上是护卫京畿,但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自己退位,他们好少一个逼迫我们退位的坏名声。可如果我们不识抬举,冯国璋的部队就会明火执仗的带兵逼宫。换句话说,我们自己退位,就有个清室优待,不但有命在,钱财也可以保留,甚至这紫禁城也依旧算皇室的财产,大家面子上也好看点,可要是迟迟不去,那冯国璋的部队就会继续挺进,到时候别说财物,连命也恐怕很难留得下!”

    “是啊,太后。”奕劻跟着道,“如今天下早已分崩离析,我们空守着个朝廷,一点用没有,反倒成了各方的眼中钉肉中刺。倒不如彻底退位,把大宝这个座位让出去,让那些反贼争个你死我活,这样我们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太后,这不仅仅是为了我大清,也是为了我满人啊,您一定要早作决断啊!”

    “哎,罢了罢了。”看到他们一唱一和,再看看其他人也是闭口不言的样子,隆裕太后忽然感到一阵疲乏,“你们,你们……好,好,好一个……算了,什么祖宗基业,什么万里江山,只要,只要能让我们娘俩能过上点舒心日子,别再整天这么提心吊胆,我,这,这位子……”

    咬了咬牙,隆裕太后闭上眼,做了几个深呼吸,这才重新睁开眼睛,大吼一声:“退,退位!我大清……亡了!”

    “太后圣明!”

    “呜呜呜……这只是暂时的,暂时的!我大清没亡,大清没亡!我大清永远不会亡的!”

    ————

    第一卷终(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