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中华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几个有必要介绍的历史人物简介 A签了 上架了 第一章 光绪家难 第二章 落后的村庄 第三章 大姐 第四章 艰难 第五章 三岁小媳妇 第六章 成亲 第七章 袁四小姐 第八章 改变 第九章 北广河 第十章 石桥 第十一章 红房子 第十二章 牧师朱利安 第十三章 卫生院 第十四章 家国梦 第十五章 收留灾民 第十六章 军人是什么 第十七章 少年中国说 第十八章 辩势 第十九章 武林风波 第二十章 竹皮山 第二十一章 顾明成亲 第二十二章 传统的自豪 第二十三章 码头与杂货铺 第二十四章 来了洋娃娃 第二十五章 革命的解释 第二十六章 小李家湾 第二十七章 重建前李村 第二十八章 王自立 第二十九章 工业基础 第三十章 文艺萝莉 第三十一章 雨中 第三十二章 平衡 第三十三章 顾明的计划 第三十四章 辛宝久 第三十五章 筹备 第三十六章 系统论 第三十七章 搬离学堂 第三十八章 李文贵 第三十九章 震惊 第四十章 老狂生 第一章 见识乱世 第二章 颓废的军营 第三章 春丫的策略 第四章 威廉教官 第五章 国人的骄傲 第六章 盲女柳慧 第七章 回家 第八章 组建守备队 第九章 养殖场 第十章 沙洲成 第十一章 目光需长远 第十二章 上任 第十三章 古怪新主薄 第十四章 调整 第十五章 清理丁户 第十六章 舆 第十七章 良心尺 第十八章 舆图带来的恐慌 第十九章 徐振鹏 第二十章 新气象 第二十一章 新民蒙学堂 第二十二章 王仁彬 第二十三章 报国志 第二十四章 平定石女山 第二十五章 刘英来访 第六十六章 交换 第二十七章 雁门口 第二十八章 灵气与稻种 第二十九章 新来的学生 第三十章 医院与学院 第三十一章 规范学制 第三十二章 巡警队 第三十三章 局势 第三十四章 农村问题 第三十五章 医学传统 第三十六章 乡镇自治 第三十七章 水患 第三十八章 阴云 第三十九章 失败的教训 第四十章 暗战(一) 第四十一章 暗战(二) 第四十二章 暗战(三) 第四十三章 暗战(四) 第四十四章 闹剧收场 第四十五章 联盟 第四十六章 合作银行 第四十七章 大镇长(一) 第四十八章 大镇长(二) 第四十九章 财政体系 第五十章 军工 第五十一章 黄兴来了 第五十二章 初见黄兴 第五十三章 条件 第五十四章 研究所新址 第五十五章 火烧云龙镇 第五十六章 兵发白马 第五十七章 安置 第五十八章 重建 第五十九章 得桑望榆 第六十章 新镇 第六十一章 李明毅 第六十二章 招讨第二标 第五十三章 江汉讲学 第六十四章 发动机 第六十五章 粮战 第六十六章 自然保护区 第六十七章 督查 第六十八章 资源问题 第六十九章 人口与强国 第七十章 蔡元培 第七十一章 行知合一 第七十二章 挽留 第七十三章 特色 第七十四章 岁末 第七十五章 梁思顺 第七十六章 讨袁前奏 第七十七章 文艺 第七十八章 局 第七十九章 刘铁战败 第八十章 沙洋镇 第八十一章 桥与石油 第八十二章 误击丁槐 第八十三章 拒绝 第八十四章 郭华遇刺 第八十五章 扩军 第八十六章 詹天佑与邝荣光 第八十七章 禁烟 第八十八章 新民报 第八十九章 击沉荣耀号 第九十章 建设 第一章 国耻 第二章 桥湖村 第三章 决胜 第四章 救护与教会 第五章 意大利人的傲气 第六章 抉择 第七章 后背 第八章 沙洋自治 第九章 曹武之战 第十章 诡异的鄂省 第十一章 杀俘调查 第十二章 可笑的战争 第十三章 董必武 第十四章 希望 第十五章 体育协会 第十六章 展露实力 第十七章 王场 第十八章 金融与货币 第十九章 测绘调查局 第二十章 周树人 第二十一章 摩擦 第二十二章 扩张与建设 第二十三章 林徽因 第二十四章 社研所 第二十五章 湖北靖国军 第二十六章 应城民变 第二十七章 五四运动 第二十八章 毛石山与杨开慧 第二十九章 地方政府 第三十章 吃醋 第三十一章 伍豪 第三十二章 什么是文明 第三十三章 环境与女神 第三十四章 直皖战争 第三十五章 矛盾的刘清 第三十六章 刘集镇 第三十七章 整顿 第三十八章 观念问题 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一 第四十章 外联部 第四十一章 靖国军的溃散 第四十二章 去路 地四十三章 马林 第四十四章 鄂中自治政府 第四十五章 党代会 第四十六章 晶体管 第四十七章 毛石山的勤勉 第四十八章 走私的商贩 第四十九章 宜城叛乱 第五十章 以退为进 第五十一章 人才的窘迫 第五十二章 电影和空军 第五十三章 护法失败 第五十四章 被迫出击 第五十五章 突袭武汉 第五十六章 虚张声势 第五十七章 争取时间 第五十八章 转变 第五十九章 孙文访鄂 第六十章 国共合作 第六十一章 甲子洪水 第六十二章 新武汉 第六十三章 鄂东南 第六十四章 大战与倒戈 第六十五章 科技与自然 第六十六章 贸易 第六十七章 党政分离 第六十八章 廖仲恺被刺 第六十九章 孙传芳再次爆发 第七十章 长阳之战 第七十一章 我是一个兵 第七十二章 国共破裂 第七十三章 北伐 第七十四章 宋庆龄 第七十五章 广场演讲 第七十六章 武汉谈判 第七十七章 叶挺与贺龙 第七十八章 倒戈将军 第七十九章 南北和谈 第八十章 冯玉祥来访 第八十一章 西北军 第八十二章 陕南 第八十三章 爱因斯坦到访 第八十四章 集体力量 第八十五章 七五会议 第八十六章 清党 第八十七章 潜艇 第八十八章 八百里秦川 第八十九章 文字与教育 第九十章 洛川塬 第九十一章 入川 第九十二章 农牧平衡 第九十三张 留苏学生 第九十四章 北进 第九十五章 布局 第九十六章 治黄设想 第九十七章 安阳与敦煌 第九十八章 平定四川 第九十九章 江南 第一百章 知识带来改变 第一百零一章 担当 第一百零二章 危机与机遇 第一百零三章 微研究 第一百零四章 奢侈品 第一百零五章 神的文字 第一百零六章 九一八 第一百零七章 第十一驱除队的覆灭 第一百零八章 空袭旅顺 第一百零九章 奔袭 第一百一十章 程潜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之战(1)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上海之战(2)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海之战(3)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海之战(4)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上海之战(5)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后谈判 第一章 铁路与海港 第二章 孙传芳 第三章 农村与货币 第四章 利润泡沫 第五章 家仇与国事 第六章 电视的功用 第七章 九世班禅 第八章 宗教与信仰 第九章 变革 第十章 林业 第十一章 蜀道难 第十二章 共济会 第十三章 诡谲 第十四章 骑墙的西藏 第十五章 日苏战争爆发 第十六章 远东乱局 第十七章 种树与砍树 第十八章 贪欲带来的危害 第十九章 势不可挡 第二十章 苏维埃的屈辱 第二十一章 移民与巴乔山 第二十二章 是什么导致战争 第二十三章 藏地隐忧与希望 第二十四章 有喜 第二十五章 面目全非的科技 第二十六章 调皮的水玲 第二十七章 农林矛盾 第二十八章 聂畈会议 第二十九章 廉政风暴 第三十章 中策研究院 第三十一章 黄河改道 第三十二章 新疆整编 第三十三章 核计划 第三十四章 国策(上) 第三十五章 国策(下) 第三十六章 单兵装备 第三十七章 闲暇时光 第三十八章 培育希望 第三十九章 奇女刘曼卿 第四十章 海上反击 第四十一章 文化之变 第四十二章 三韩 第四十三章 偷袭关东州 第四十四章 制海 第四十五章 藏乱 第四十六章 不乞求和平 第四十七章 说佛(上) 第四十八章 说佛(下) 第四十九章 叛乱平息 第五十章 中国无战事 第五十一章 守护与裁决 第五十二章 人民裁决权 第五十三章 大飞机 第五十四章 这世界变异了 第五十五章 混乱的国统区 第五十六章 轴心国的雏形 第五十七章 大隅岛日军的消失 第五十八章 蒋介石的窘境 第五十九章 警告性反击 第六十章 国统区内乱 第六十一章 対马海战 第六十二章 日本说客到了 第六十二章 会面崇仁 第六十四章 战后变化 第六十五章 黄河灌渠与华北平原 第六十六章 天道与人道 第六十七章 落入日本的远东 第六十八章 传承、铁血、守护 第六十九章 冲突 第七十章 政府的职责 第七十一章 迁徙和科技 第七十二章 逼迫龙云 第七十三章 西北的风 第七十四章 圣地居延海 第七十五章 中国民族性 第七十六章 备战 第七十七章 特斯拉 第七十八章 科学的本质 第七十九章 国统区移民潮 第八十章 扩军 第八十一章 失败的防弹衣 第八十二章 挂具与征兵 第八十三章 基因与进化 第八十四章 太空工厂的设想 第八十四章 正面危险 第八十六章 **实验 第八十七章 海洋的声音 第八十八章 科技与资本 第八十九章 东北内乱 第九十章 进攻在黑夜 第九十一章 小洛克菲勒 第九十二章 尔虞我诈 第九十三章 杀疯了的暗月 第九十四章 婉容 第九十五章 报复行动 第九十六章 恐惧未来 第九十七章 德奥合并 第九十八章 神女山 第九十九章 九州岛 第一百章 川岛芳子 第一百零一章 统一的号角 第一百零二章 雄心或野心 第一百零三章 装备与工业 第一百零四章 做官与做人 第一百零五章 被搁置的北平 第一百零六章 美丽与危险 第一百零七章 死亡山谷 第一百零八章 慕尼黑与火星人 第一百零九章 来华的犹太人 第一百一十章 帕米尔省 第一百一十一章 科研体系 第一百一十二章 美丽的清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挑衅的结果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国崛起 第一百一十五章 陨落的樱花 第一百一十六章 沉默的围困 第一章 日美共同防御 第二章 消失的城市 第三章 对城市的认识 第四章 人口政策 第五章 电磁影响 第六章 变化的仙女 第七章 另类扩张 第八章 蒋介石身亡 第九章 技术欺骗 第十章 分子智能 第十一章 偷渡 第十二章 鄂霍次克海的试探 第十三章 北上小队 第十四章 库页岛的争夺 第十五章 勒拿河上的炮火 第十六章 信神不信神 第十七章 都是国人 第十八章 原子弹带来的变局 第十九章 远东冰灾 第二十章 中央政府 第二十一章 发展是最好的反击 第二十二章 海底地震 第二十三章 千岛群岛 第二十四章 劫持、劫持 第二十五章 诡异的亚洲 第二十六章 人口与战略 第二十七章 奇妙生物和技术 第二十八章 暗月中的水玲 第二十九章 引进的面包树 第三十章 乡村的希望 第三十一章 千年的积淀 第三十二章 北定岛 第三十三章 列克星敦号的沉没 第三十四章 殷人后裔 第三十五章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三十五章 炮轰西雅 第三十七章 疑兵 第三十八章 炸毁大古力大坝 第三十九章 闪电战役 第四十章 十字路口的日本 第四十一章 战争的本质 第四十二章 天宫号 第四十三章 特斯拉之死 第四十四章 利益剪刀 第四十五章 东京密约 第四十六章 诱拐苏联 第四十七章 不参加奥运会 第四十八章 运动与文化冲突 第四十九章 古怪的运动方式 第五十章 鬼马陈毅 第五十一章 三番棋 第五十二章 妞妞 第五十三章 奇异世界 第五十四章 读卖事件 第五十五章 空间威胁 第五十六章 快步走和下绊子 第五十七章 三番棋之天下局 第五十八章 灭其国比先灭其文化 第五十九章 美国卫星计划的夭折 第六十章 中美正式谈判 第六十一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 第六十二章 绝地反击的英国 第六十三章 憋疯了的军队 第六十四章 新技术与旧产业 第六十五章 核聚变的突破 第六十六章 物种交流与丰富 第六十七章 逃亡路 第六十八章 安大略战略之一 第六十九章 安大略战役(二) 第七十章 后勤绞杀战 第七十一章 战争基础 第七十二章 凌厉的反击 第七十三章 耗干了血的战争 第七十四章 美国的腾挪 第七十五章 是野蛮还是科学? 第七十六章 中东主战场 第七十七章 缅甸与龙云 第七十八章 强势的中国人 第七十九章 移风易俗 第八十章 蓝色国土 第八十一章 不同政见者带来的影响 第八十二章 以色列建国 第八十三章 暗月的隐忧 第八十四章 暗月的重组 第八十五章 魔女三人组的雏形 第八十六章 人工环境 第八十七章 信息优势 第八十八章 倒霉的埃德森庄园 第八十九章 夏威夷 第九十章 光合假说 第九十一章 水母 第九十二章 新生代 第九十三章 风暴 第九十四章 混战的世界 第九十五章 海洋与陆地的交融 第九十六章 自由与民主的辩论 第九十七章 天皇憋屈地死了 第九十八章 战争孤儿 第九十九章 杀戮不是目的 第一百章 系统看问题 第一百零一章 战争阴影 第一百零二章 西伯利亚空战 第一百零三章 太空生物系统 第一百零四章 陷入死地的安加拉河 第一百零五章 波斯陷落 第一百零六章 英国的危机 第一百零七章 北美危机 第一百零八章 科学需要谦逊 第一百零九章 冒进与地方主义 第一百一十章 天才也需要鼓励 第一百一十一章 急于脱身的希特勒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希特勒的圈套 第一百零三章 西方宗教与产业升级 第一百零四章 社会推动力 第一百一十五章 科学也有烦恼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叶彦雨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亚特兰蒂斯人? 第一百一十八章 自寻死路的人种计划 第一百一十九章 德国政策的必然性 第一百二十章 中华民族的荣耀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国的口岸开放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世界的版 第一百二十三章 拔苗助长的士兵 第一百二十四章 来得蹊跷 第一百二十五章 超级战士? 第一百二十六章 畸形的口岸经济 第一百二十七章 魔鬼的小刀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医的浅薄 第一百二十九章 恒河现状 第一百三十章 太空物种 第一百三十一章 愈演愈烈的疫情 第一百三十二章 隐退(大结局) 写在后面的话(完本感言) 开新书了 第一章 家难 第四十章 暗战 一 第四十一章 暗战 二 第四十二章 暗战 三 第四十三章 暗战 四 第四十七章 大镇长 一 第四十八章 大镇长 二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之战 1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上海之战 2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海之战 3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海之战 4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上海之战 5 第三十四章 国策 上 第三十五章 国策 下 第四十七章 说佛 上 第四十八章 说佛 下 第六十九章 安大略战役 二 第七十五章 是野蛮还是科学?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亚特兰蒂斯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 超级战士? 第一百三十二章 隐退 大结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二章 牧师朱利安
《农业中华》
作者:郁榕
更新时间:2024-01-11 10:24:18
字数:784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农业中华 !

    光绪二十五年,朝廷看起来十分稳定。不过仍然是丧权辱国的一年,日本人在台湾,法国人在广州湾,俄国人在海参崴,大清国无力也无心抵抗。

    张之洞的开明在两湖有了效果,云龙镇开了第一所新学,规模很小,不见得比张家大,读书的孩子也没有张家多。辛宝久过来请袁芳去当老师,袁芳也就拒绝了。云龙镇的家都没了,回去做什么?

    因为有袁芳在,张春也就没有把孩子们送到云龙镇。

    云龙镇的航运越来越发达,甚至有上海客商和洋教士来到了云龙镇。

    云龙镇有了一个洋教堂。洋教士除了传教,还会西医。所以洋教堂也是一个西医院。

    来往的客商一多,外面的信息就传了进来。一边是国耻,一边是商人们要以商救国,各地都在兴起民族工业。云龙吴家开了一家纱厂,收购云龙的棉花。

    云龙镇一下子种植棉花多了起来,水稻地迅速减少。唯独张家没有动。金鸡岭全部种粮食。张家堡也只有少量的棉花,还不对外出售。

    这一年黄淮流域大旱。灾民还是跑了过来,不过奇特的是,凶悍之士纷纷北上参加义和团。这一年的灾民虽然多,居然没有发生匪患。只是原本流落到云龙河以为有粮食的灾民,没有得到粮食,有力气的继续南下。没力气的倒毙在路上。非常凄凉。张家地处偏远,不过通过张凤兰在云龙的杂货店收留了三十多个十二岁到五岁的孤儿。

    因为南张村分出去后。张家大院改成了张家岭蒙学堂。

    春节过后,张家岭和金鸡岭十多个女人先后生了孩子,南张村有五个,金鸡岭有七个,留在大院的有六个。

    由于农田里的活虽然不多,但是面积太大,所以做完月子后,女人们坚持下地干活了。这在后世是难以想象的,可是在这个时代,很多穷人的女子是连月子都很少做。所以女人和婴儿的死亡率都很高。

    金鸡岭本来有八个孕妇,结果两个孕妇和一个婴儿死亡。这还是在听取了张春规范化的卫生条件和接生方法后的结果。

    张家岭就要好一些,因为张春春节一过就把云龙镇的老中医宁伯接了过来,建了一个医馆,让袁芳带着几个有经验的妇女帮忙,专门主管接生的问题。产前产后护理都进行的很好,所以所有的女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

    张家大院的六个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在院子里给孩子们洗衣服做饭。

    真正干活的是芹姨带的剩下十九个女人,二十三个已经长了一岁的孩子。十个新收养的十二岁以上的河南孩子。因为张春觉得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还是自己带着做辅助性的劳动为好。而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不算新生婴儿已经有六十二人了。

    三十三个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分成了两部分。张天和张燕带的护卫队补满了二十人。因为张春委托张凤兰又弄了十只汉阳造。组成了护村队。护村队伙食要比大家好一些,因为他们除了训练还要下地干活,当然是背着枪下地干活。看着身量普遍不高的孩子们背着比自己身体还要长的步枪,确实让人心酸。但是没有办法,这是必须的过程。

    剩下的十三个孩子,身体素质更加差,就让芹姨带着。

    当然所有的孩子都是要花时间读书的。只是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读书时间更加多一些而已。

    这六十多个小豆丁也是好花一定的时间下地的,因为在下地干活的时候,也是传授知识的时候。袁芳教他们读书写字,张春教他们农业知识,认识各种植物和昆虫,讲诉这些物种都有什么作用。不知不觉中,书也读了,地里的活也做了。效果非常不错。

    金鸡岭的六个孩子也送到蒙学来启蒙,不过他们都要回金鸡岭干半天活。因为那边的人口更加少。

    教书已经明显有些力不从心的袁芳,喜欢上了张春抄写的包含着中西医结合医学思想的军事护理学。其实也是根据一本新学中西医教科书改写的。西医对于外伤护理确实是科学的。不过对于内科,张春直接扔给了袁芳一套中医书籍。辩证施治这么复杂的东西,对于张春来说太高端了。

    袁芳带着五个女孩子闲暇时在诊所里给宁伯帮忙,同时也向宁伯学习。成功给孕妇们接生后,袁芳觉得应该培养一些从医的学生,所以带着五个对医学感兴趣的女孩子到了诊所。为首的是一个叫做张秀的十二岁小女孩,也是读书最聪明的一个。

    张家岭蒙学堂是云龙镇第二个蒙学堂,也是唯一一个个人办的新式蒙学堂。名气还是蛮大的。

    当然,云龙镇收留灾民和孤儿的不止有张春一家,还有就是刚刚新建起来的洋教堂里的德国牧师朱利安。只是这个朱利安牧师很明显利用“做善事”来传教。而在中国,朱利安的工作非常不顺利。

    朱利安想要建一个教会学校,主薄辛宝久拒绝了,云龙镇不在洋人的枪炮势力范围,一方面他无法保证教会的安全,也就没有办法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另一方面,很多入教的人其实是因为走投无路跑到洋人那么寻求庇护,很多都是土匪流#氓,致使教会与地方矛盾不断。历次的教案都是因此而发生。所以辛宝久就向朱利安推荐说,也许朱利安可以找张春谈谈。因为朱利安一直宣称教会保证妇女儿童的地位,而张春那里几乎都是妇女儿童。

    “间作有利有弊,好处是只要有足够的肥力,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是坏处也有,那就是增加了土壤的暴露时间,在增加土壤的疏松度的时候,也增加了水土流失程度。所以,绿肥种植是比较好的办法。豌豆和蚕豆这种豆类植物的根部有一种根瘤菌能够固化空气中养分。收获后的秸秆能够直接翻耕进入泥土,并很快腐烂成肥料。”

    朱利安找到张春的时候,张春正在田间给大家介绍根瘤菌。

    “这些豆科植物根部的瘤状物,其实就是根瘤菌寄生后长出来的保护性组织。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共生和互惠互利的关系。大家看,这就是根瘤。”张春展示这手里的蚕豆根系。

    张春见一个洋人站在孩子们的背后,就知道是谁来了。

    他笑着低声对袁芳说:“袁先生,这个德国鬼子您接待一下吧,正好锻炼一下德语。”

    袁芳低声问:“说什么?他来干什么?”

    “传教呗,不过我看那个什么教也没有什么用,说起来就是四个字:欺世盗名,不过他的西洋医术据说不错。”

    张春声音虽然低,但是也不是说听不见。朱利安惊奇地看着这个**岁的孩子,不知道张春怎么来的一种骨子里的傲气。

    朱利安的汉语其实非常不错,都听得懂,口语也很好。但是现在他决定留一手,假装听不懂,而是用英语问好。英语张春非常不错,但是张春不能表现出来啊。袁芳却听不懂英语,而是结结巴巴地用德语问好。

    一番鸡同鸭讲以后,朱利安总算抛弃了英语,转而用德语和汉语与袁芳交流。

    双方在关键性问题上,直接都以装糊涂,听不懂来敷衍了事。但是朱利安确实对袁芳的医学理论感兴趣,因为至少表面上,袁芳讲的外科手术,是明明白白的西医理论。

    朱利安对这几十个“童子军”所吸引住了。看起来,这些孩子用的似乎是德国的操典,但是这只是表象。

    张春一看朱利安的表情,就知道,这老头肯定精通汉语,有时候,你无意中露出的惊讶表情会暴露你的秘密。所以张春告诫袁芳和孩子们,在这老头面前可不要说真话,这老头中国话精通着呢。

    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张春也不愿意做得太明显,所以包括张春自己在讲课时,也没有太避讳。张春讲的操典,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勇敢”的解释。张春从来就没有说“死战不退”这四个字。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讲如何“逃跑”,如何利用环境隐藏,如何偷袭。勇敢的含义是指敢于面对敌人,敢于向敌人发起挑战,永不妥协。但是绝对不是无谓地送死。

    要是谁在进攻或者撤退的时候,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无遮挡的条件下,会被张春骂:“你的脑袋被门板夹了吗,你蠢,敌人可不蠢,你已经死了,我用手枪都能打死你,何况敌人使用步枪,甚至大炮。”

    这导致于只要进入训练状态,朱利安很难发现二十个正规“童子军”在哪里。六十多双眼睛来检查这二十多个人的隐蔽行为,而且这六十多个孩子肆意妄为,调皮捣蛋,笑嘻嘻地以找到隐藏者为荣。

    所有条件对于正规童子军来说太苛刻了。毕竟来来往往的地形地物就那么多,这六十多个小孩子和二十个大孩子同样熟悉,大孩子们想要获取胜利,就只有用迅速的战术动作。

    跑到树林里被大孩子抹了一脸泥的小家伙们笑嘻嘻地跑回来说:“我找到他们了,我被他们打死了。”

    背着丽质的张春往往被逗得大笑,说:“要是真的敌人,你还去送死,你们的脑袋也被门板夹了。”但是也有学乖了地,只发现敌人,还能安全退回来。隐藏是双方面的,不是单方面的。当然年纪小,单纯喜欢玩的小家伙们除外,玩耍是他们的特权。张春会嘲笑这些四五岁的孩子,不会骂他们。

    但是年纪稍微大一些,张春就会有些惩罚。

    “天啊,这是要训练出一批魔鬼?”朱利安用英语嘀咕。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