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中华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几个有必要介绍的历史人物简介 A签了 上架了 第一章 光绪家难 第二章 落后的村庄 第三章 大姐 第四章 艰难 第五章 三岁小媳妇 第六章 成亲 第七章 袁四小姐 第八章 改变 第九章 北广河 第十章 石桥 第十一章 红房子 第十二章 牧师朱利安 第十三章 卫生院 第十四章 家国梦 第十五章 收留灾民 第十六章 军人是什么 第十七章 少年中国说 第十八章 辩势 第十九章 武林风波 第二十章 竹皮山 第二十一章 顾明成亲 第二十二章 传统的自豪 第二十三章 码头与杂货铺 第二十四章 来了洋娃娃 第二十五章 革命的解释 第二十六章 小李家湾 第二十七章 重建前李村 第二十八章 王自立 第二十九章 工业基础 第三十章 文艺萝莉 第三十一章 雨中 第三十二章 平衡 第三十三章 顾明的计划 第三十四章 辛宝久 第三十五章 筹备 第三十六章 系统论 第三十七章 搬离学堂 第三十八章 李文贵 第三十九章 震惊 第四十章 老狂生 第一章 见识乱世 第二章 颓废的军营 第三章 春丫的策略 第四章 威廉教官 第五章 国人的骄傲 第六章 盲女柳慧 第七章 回家 第八章 组建守备队 第九章 养殖场 第十章 沙洲成 第十一章 目光需长远 第十二章 上任 第十三章 古怪新主薄 第十四章 调整 第十五章 清理丁户 第十六章 舆 第十七章 良心尺 第十八章 舆图带来的恐慌 第十九章 徐振鹏 第二十章 新气象 第二十一章 新民蒙学堂 第二十二章 王仁彬 第二十三章 报国志 第二十四章 平定石女山 第二十五章 刘英来访 第六十六章 交换 第二十七章 雁门口 第二十八章 灵气与稻种 第二十九章 新来的学生 第三十章 医院与学院 第三十一章 规范学制 第三十二章 巡警队 第三十三章 局势 第三十四章 农村问题 第三十五章 医学传统 第三十六章 乡镇自治 第三十七章 水患 第三十八章 阴云 第三十九章 失败的教训 第四十章 暗战(一) 第四十一章 暗战(二) 第四十二章 暗战(三) 第四十三章 暗战(四) 第四十四章 闹剧收场 第四十五章 联盟 第四十六章 合作银行 第四十七章 大镇长(一) 第四十八章 大镇长(二) 第四十九章 财政体系 第五十章 军工 第五十一章 黄兴来了 第五十二章 初见黄兴 第五十三章 条件 第五十四章 研究所新址 第五十五章 火烧云龙镇 第五十六章 兵发白马 第五十七章 安置 第五十八章 重建 第五十九章 得桑望榆 第六十章 新镇 第六十一章 李明毅 第六十二章 招讨第二标 第五十三章 江汉讲学 第六十四章 发动机 第六十五章 粮战 第六十六章 自然保护区 第六十七章 督查 第六十八章 资源问题 第六十九章 人口与强国 第七十章 蔡元培 第七十一章 行知合一 第七十二章 挽留 第七十三章 特色 第七十四章 岁末 第七十五章 梁思顺 第七十六章 讨袁前奏 第七十七章 文艺 第七十八章 局 第七十九章 刘铁战败 第八十章 沙洋镇 第八十一章 桥与石油 第八十二章 误击丁槐 第八十三章 拒绝 第八十四章 郭华遇刺 第八十五章 扩军 第八十六章 詹天佑与邝荣光 第八十七章 禁烟 第八十八章 新民报 第八十九章 击沉荣耀号 第九十章 建设 第一章 国耻 第二章 桥湖村 第三章 决胜 第四章 救护与教会 第五章 意大利人的傲气 第六章 抉择 第七章 后背 第八章 沙洋自治 第九章 曹武之战 第十章 诡异的鄂省 第十一章 杀俘调查 第十二章 可笑的战争 第十三章 董必武 第十四章 希望 第十五章 体育协会 第十六章 展露实力 第十七章 王场 第十八章 金融与货币 第十九章 测绘调查局 第二十章 周树人 第二十一章 摩擦 第二十二章 扩张与建设 第二十三章 林徽因 第二十四章 社研所 第二十五章 湖北靖国军 第二十六章 应城民变 第二十七章 五四运动 第二十八章 毛石山与杨开慧 第二十九章 地方政府 第三十章 吃醋 第三十一章 伍豪 第三十二章 什么是文明 第三十三章 环境与女神 第三十四章 直皖战争 第三十五章 矛盾的刘清 第三十六章 刘集镇 第三十七章 整顿 第三十八章 观念问题 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一 第四十章 外联部 第四十一章 靖国军的溃散 第四十二章 去路 地四十三章 马林 第四十四章 鄂中自治政府 第四十五章 党代会 第四十六章 晶体管 第四十七章 毛石山的勤勉 第四十八章 走私的商贩 第四十九章 宜城叛乱 第五十章 以退为进 第五十一章 人才的窘迫 第五十二章 电影和空军 第五十三章 护法失败 第五十四章 被迫出击 第五十五章 突袭武汉 第五十六章 虚张声势 第五十七章 争取时间 第五十八章 转变 第五十九章 孙文访鄂 第六十章 国共合作 第六十一章 甲子洪水 第六十二章 新武汉 第六十三章 鄂东南 第六十四章 大战与倒戈 第六十五章 科技与自然 第六十六章 贸易 第六十七章 党政分离 第六十八章 廖仲恺被刺 第六十九章 孙传芳再次爆发 第七十章 长阳之战 第七十一章 我是一个兵 第七十二章 国共破裂 第七十三章 北伐 第七十四章 宋庆龄 第七十五章 广场演讲 第七十六章 武汉谈判 第七十七章 叶挺与贺龙 第七十八章 倒戈将军 第七十九章 南北和谈 第八十章 冯玉祥来访 第八十一章 西北军 第八十二章 陕南 第八十三章 爱因斯坦到访 第八十四章 集体力量 第八十五章 七五会议 第八十六章 清党 第八十七章 潜艇 第八十八章 八百里秦川 第八十九章 文字与教育 第九十章 洛川塬 第九十一章 入川 第九十二章 农牧平衡 第九十三张 留苏学生 第九十四章 北进 第九十五章 布局 第九十六章 治黄设想 第九十七章 安阳与敦煌 第九十八章 平定四川 第九十九章 江南 第一百章 知识带来改变 第一百零一章 担当 第一百零二章 危机与机遇 第一百零三章 微研究 第一百零四章 奢侈品 第一百零五章 神的文字 第一百零六章 九一八 第一百零七章 第十一驱除队的覆灭 第一百零八章 空袭旅顺 第一百零九章 奔袭 第一百一十章 程潜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之战(1)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上海之战(2)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海之战(3)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海之战(4)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上海之战(5)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后谈判 第一章 铁路与海港 第二章 孙传芳 第三章 农村与货币 第四章 利润泡沫 第五章 家仇与国事 第六章 电视的功用 第七章 九世班禅 第八章 宗教与信仰 第九章 变革 第十章 林业 第十一章 蜀道难 第十二章 共济会 第十三章 诡谲 第十四章 骑墙的西藏 第十五章 日苏战争爆发 第十六章 远东乱局 第十七章 种树与砍树 第十八章 贪欲带来的危害 第十九章 势不可挡 第二十章 苏维埃的屈辱 第二十一章 移民与巴乔山 第二十二章 是什么导致战争 第二十三章 藏地隐忧与希望 第二十四章 有喜 第二十五章 面目全非的科技 第二十六章 调皮的水玲 第二十七章 农林矛盾 第二十八章 聂畈会议 第二十九章 廉政风暴 第三十章 中策研究院 第三十一章 黄河改道 第三十二章 新疆整编 第三十三章 核计划 第三十四章 国策(上) 第三十五章 国策(下) 第三十六章 单兵装备 第三十七章 闲暇时光 第三十八章 培育希望 第三十九章 奇女刘曼卿 第四十章 海上反击 第四十一章 文化之变 第四十二章 三韩 第四十三章 偷袭关东州 第四十四章 制海 第四十五章 藏乱 第四十六章 不乞求和平 第四十七章 说佛(上) 第四十八章 说佛(下) 第四十九章 叛乱平息 第五十章 中国无战事 第五十一章 守护与裁决 第五十二章 人民裁决权 第五十三章 大飞机 第五十四章 这世界变异了 第五十五章 混乱的国统区 第五十六章 轴心国的雏形 第五十七章 大隅岛日军的消失 第五十八章 蒋介石的窘境 第五十九章 警告性反击 第六十章 国统区内乱 第六十一章 対马海战 第六十二章 日本说客到了 第六十二章 会面崇仁 第六十四章 战后变化 第六十五章 黄河灌渠与华北平原 第六十六章 天道与人道 第六十七章 落入日本的远东 第六十八章 传承、铁血、守护 第六十九章 冲突 第七十章 政府的职责 第七十一章 迁徙和科技 第七十二章 逼迫龙云 第七十三章 西北的风 第七十四章 圣地居延海 第七十五章 中国民族性 第七十六章 备战 第七十七章 特斯拉 第七十八章 科学的本质 第七十九章 国统区移民潮 第八十章 扩军 第八十一章 失败的防弹衣 第八十二章 挂具与征兵 第八十三章 基因与进化 第八十四章 太空工厂的设想 第八十四章 正面危险 第八十六章 **实验 第八十七章 海洋的声音 第八十八章 科技与资本 第八十九章 东北内乱 第九十章 进攻在黑夜 第九十一章 小洛克菲勒 第九十二章 尔虞我诈 第九十三章 杀疯了的暗月 第九十四章 婉容 第九十五章 报复行动 第九十六章 恐惧未来 第九十七章 德奥合并 第九十八章 神女山 第九十九章 九州岛 第一百章 川岛芳子 第一百零一章 统一的号角 第一百零二章 雄心或野心 第一百零三章 装备与工业 第一百零四章 做官与做人 第一百零五章 被搁置的北平 第一百零六章 美丽与危险 第一百零七章 死亡山谷 第一百零八章 慕尼黑与火星人 第一百零九章 来华的犹太人 第一百一十章 帕米尔省 第一百一十一章 科研体系 第一百一十二章 美丽的清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挑衅的结果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国崛起 第一百一十五章 陨落的樱花 第一百一十六章 沉默的围困 第一章 日美共同防御 第二章 消失的城市 第三章 对城市的认识 第四章 人口政策 第五章 电磁影响 第六章 变化的仙女 第七章 另类扩张 第八章 蒋介石身亡 第九章 技术欺骗 第十章 分子智能 第十一章 偷渡 第十二章 鄂霍次克海的试探 第十三章 北上小队 第十四章 库页岛的争夺 第十五章 勒拿河上的炮火 第十六章 信神不信神 第十七章 都是国人 第十八章 原子弹带来的变局 第十九章 远东冰灾 第二十章 中央政府 第二十一章 发展是最好的反击 第二十二章 海底地震 第二十三章 千岛群岛 第二十四章 劫持、劫持 第二十五章 诡异的亚洲 第二十六章 人口与战略 第二十七章 奇妙生物和技术 第二十八章 暗月中的水玲 第二十九章 引进的面包树 第三十章 乡村的希望 第三十一章 千年的积淀 第三十二章 北定岛 第三十三章 列克星敦号的沉没 第三十四章 殷人后裔 第三十五章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三十五章 炮轰西雅 第三十七章 疑兵 第三十八章 炸毁大古力大坝 第三十九章 闪电战役 第四十章 十字路口的日本 第四十一章 战争的本质 第四十二章 天宫号 第四十三章 特斯拉之死 第四十四章 利益剪刀 第四十五章 东京密约 第四十六章 诱拐苏联 第四十七章 不参加奥运会 第四十八章 运动与文化冲突 第四十九章 古怪的运动方式 第五十章 鬼马陈毅 第五十一章 三番棋 第五十二章 妞妞 第五十三章 奇异世界 第五十四章 读卖事件 第五十五章 空间威胁 第五十六章 快步走和下绊子 第五十七章 三番棋之天下局 第五十八章 灭其国比先灭其文化 第五十九章 美国卫星计划的夭折 第六十章 中美正式谈判 第六十一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 第六十二章 绝地反击的英国 第六十三章 憋疯了的军队 第六十四章 新技术与旧产业 第六十五章 核聚变的突破 第六十六章 物种交流与丰富 第六十七章 逃亡路 第六十八章 安大略战略之一 第六十九章 安大略战役(二) 第七十章 后勤绞杀战 第七十一章 战争基础 第七十二章 凌厉的反击 第七十三章 耗干了血的战争 第七十四章 美国的腾挪 第七十五章 是野蛮还是科学? 第七十六章 中东主战场 第七十七章 缅甸与龙云 第七十八章 强势的中国人 第七十九章 移风易俗 第八十章 蓝色国土 第八十一章 不同政见者带来的影响 第八十二章 以色列建国 第八十三章 暗月的隐忧 第八十四章 暗月的重组 第八十五章 魔女三人组的雏形 第八十六章 人工环境 第八十七章 信息优势 第八十八章 倒霉的埃德森庄园 第八十九章 夏威夷 第九十章 光合假说 第九十一章 水母 第九十二章 新生代 第九十三章 风暴 第九十四章 混战的世界 第九十五章 海洋与陆地的交融 第九十六章 自由与民主的辩论 第九十七章 天皇憋屈地死了 第九十八章 战争孤儿 第九十九章 杀戮不是目的 第一百章 系统看问题 第一百零一章 战争阴影 第一百零二章 西伯利亚空战 第一百零三章 太空生物系统 第一百零四章 陷入死地的安加拉河 第一百零五章 波斯陷落 第一百零六章 英国的危机 第一百零七章 北美危机 第一百零八章 科学需要谦逊 第一百零九章 冒进与地方主义 第一百一十章 天才也需要鼓励 第一百一十一章 急于脱身的希特勒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希特勒的圈套 第一百零三章 西方宗教与产业升级 第一百零四章 社会推动力 第一百一十五章 科学也有烦恼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叶彦雨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亚特兰蒂斯人? 第一百一十八章 自寻死路的人种计划 第一百一十九章 德国政策的必然性 第一百二十章 中华民族的荣耀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国的口岸开放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世界的版 第一百二十三章 拔苗助长的士兵 第一百二十四章 来得蹊跷 第一百二十五章 超级战士? 第一百二十六章 畸形的口岸经济 第一百二十七章 魔鬼的小刀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医的浅薄 第一百二十九章 恒河现状 第一百三十章 太空物种 第一百三十一章 愈演愈烈的疫情 第一百三十二章 隐退(大结局) 写在后面的话(完本感言) 开新书了 第一章 家难 第四十章 暗战 一 第四十一章 暗战 二 第四十二章 暗战 三 第四十三章 暗战 四 第四十七章 大镇长 一 第四十八章 大镇长 二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之战 1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上海之战 2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海之战 3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海之战 4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上海之战 5 第三十四章 国策 上 第三十五章 国策 下 第四十七章 说佛 上 第四十八章 说佛 下 第六十九章 安大略战役 二 第七十五章 是野蛮还是科学?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亚特兰蒂斯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 超级战士? 第一百三十二章 隐退 大结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四章 家国梦
《农业中华》
作者:郁榕
更新时间:2024-01-11 10:24:21
字数:811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农业中华 !

    这一年,就连窑厂两位大师傅和三个徒弟都把家人接了过来,在南张村建了房子。其实两位大师傅年纪都不大,属于穷苦的手艺人,到了张家岭窑厂才有了一些收入。家里只有媳妇和一两个孩子。

    三个徒弟都不是本地人,也是因为在张家岭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说上了媳妇,有两个还没成亲。其中一个家里也受到了匪患,父母遇难,只有一个弟弟。

    因为张春在城墙修建好以后,除了建房子用的必要的红砖以外,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烧制工作。而是让两位师傅改造工具和窑口,烧制更加高级的瓷器,不要求产量。

    为了保证几个人的家人有稳定的生活,特地让他们将家人接过来,在南张村住下。新改进的窑口也建在了南张村。窑口的规模小了很多,是两位大师傅能够做到的最先进的窑口,能够烧制比较精细的细瓷。釉色也大大地改进,有了五彩釉色,他们不敢说和景德镇相比,但是说要和湖南醴陵窑比一比,因为两位大师傅的师傅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只是到了这一代没落了。他们要重拾师傅们的手艺。

    这五家都和南张村人一样分了二十亩土地和两亩菜地。这样南张村就有了三十二户,一共分配了六百四十亩。宅基地和菜地是在牛头山边缘的一个山沟两边分的荒地,每户加起来五亩的样子。其实建房了和种菜用不了那么多地,各家都在屋后种了果树,一方面能够收获水果改善生活,因为这是不交租子的,另一方面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当柴火烧。

    除了各家的宅基地和菜地以外,还分配了公共用地,主要是修建公用的打谷场,公共厕所,下水道和堆肥场地扥公共用地。

    因为留给各家的宅基地面积挺大,所以秋收过后,各家自己开始盖自己家的小院子,准备从张春的养猪场里买小猪回来养,并由张秀清以集资的方式合伙买了两头牛。因为张春养的牛虽然发展成了十二头,但是,有四头都是自己繁殖的小牛,相对于几千亩土地来说也是不够的。

    各家各户其实也有一种急迫感。因为这三年,连建房子的砖都是免费提供,窑口的师傅们只有烧瓷器在才可以卖钱,烧砖是纯义务。不过三年后就不是了,各家再要用砖瓦以及瓷器,都要付钱。

    虽然张春也竭力让大家在这三年之内把家当配齐了。但是有些原则是不能动的。那就是山里的树木不能随意砍伐。窑口自己烧木炭用的木材都需要张春亲自去指定地方,并且只能砍上了年纪的老树,不准砍小树。蒙学堂和各家各户的家具,都十分简单,张春自己用的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家具。张天他们的训练都在牛头山,一方面防止山贼,管理牛头山的农田,另一方面就是护林。张春对于牛头山森林的保护要求严格到了极点。所以基本上,各家想要添置家具,只能到外面去买。

    尽管如此,张春也不满意,因为这几年都在搞建设,光烧窑就烧掉了不少大树。牛头山的森林资源是在快速减少的状态。

    这一年没出什么大事,但是农业和林业的现实让张春十分窝心。唯一让张春欣慰的就是蒙学堂,

    蒙学堂因为袁芳、朱利安和张春自己,基本上分成了四个专业,一个类似于师范,是为了给蒙学堂自己培养启蒙教师用的。一个是医学,宁伯、朱利安和袁芳都非常重视,他们都希望卫生院后继有人,只是学医太耗时间了,宁伯就说学医是一辈子的事情。

    一个是农学,这个最主要是张春自己非常重视。

    一个就是格物,就是朱利安教的机械和电学,现在只是为了保证维持卫生院发电机的运转。但是张春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性,委托朱利安购买物理化学以及机械和电学方面的书籍。德语版的也行,反正袁芳也能翻译。

    当然,这不是才开始学识字两年的孩子们能够很快掌握的,主要是分出了有兴趣的孩子,然后在识字和实践中有所侧重而已。最关键的是书籍,朱利安是一条门路,另一条门路就是姐夫吴思诚。

    1899年的夏收和秋收在张春看来是惨不忍睹。但在其他人看来是大丰收。小麦比往年多收了近三倍。棉花虽然只有两百亩,但是从九月份开始捡棉花,一直到十二月的尾棉采摘完毕,产量和金鸡岭只在十一月一次性收获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金鸡岭收获的棉花,还没有张家岭的尾棉收得多。

    水稻总体上产量大概增加了四成。但是在张春亲自划定的种稻地里,产量是翻翻的,从没有一百七十斤,一下子到了三百五十多斤。这是精选了稻种,加强了水肥管理的缘故。

    这让南张村的人看到了希望,因为就算是只有两成的收成,每家都有四百多斤稻子。这可比以前多多了。

    南张村的人兴高采烈。而张春看着都牙疼。这四百多斤,一日三餐根本不够吃,两口人吃到第二年的六月份,就算加了菜地里的红薯南瓜什么地,也肯定吃不到。可以想见其它地方的农户平时过得都是什么日子,也难怪就算是张春好吃好喝养了两年,这些成年人的身体素质依然很差。恢复到后世的一般水平恐怕都很难。

    看来希望还是在孩子们的身上。

    六十多个孩子,又没有老师,所以只分成了大中小班。小班由张春自己带,都是八岁以下的孩子。中班是八岁到十二岁的孩子,由袁芳带着。大班是十二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大多数还要训练和做事,所以只是晚上由张春和袁芳轮流讲课。

    弄得张春总是对大班的孩子有愧疚感,因为他们差不多等于被放弃了。

    张春和袁芳对大班的孩子要求要比严格得多,每天白天出去都是带着学习任务出去,晚上回来还要抽查。不仅是干活和训练辛苦,连睡觉时间也比小班和中班的孩子要少。

    为了保证营养,养猪场的猪肉其实大部分供应给了他们,只是下半年养猪场的规模扩大后,小班和中班的孩子才轮得上肉吃。这十四五岁的孩子正是长个头的时候,这帮小家伙们的身形一直往上窜,本来在成年人中算高个子的张天现在成了一般的个子,陈继祖就直接成了矮个子。一帮年纪比他们小的家伙,纷纷抽条子超过了他们。

    但是实际上,陈继祖也有一米六四的样子,在整个南张村都不算矮的。南张村大多数人都在一米六五以下,很多女子都只有一米五几。问题是他们还小,怎么说也要长到十八岁吧。

    张家岭的这帮小家伙们现在很招大人们的喜欢,因为一个个唇红齿白,虽然晒得有些黑,但是健康得要命,活蹦乱跳地。每个人虽然只是读了两年书,但是懂规矩,懂礼貌,对学习勤奋得很。

    这帮小家伙说:“不学不行啊,少爷那么聪明,比我们还学的勤快呢。我们笨,比不上他,总不能给他丢脸。”

    同样的话在大人们嘴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了:“你们这帮小崽子们,要是不好好学,看你对不对得起一天三餐饭,那是老爷们才能有的福气,你们还不努力怕不怕折寿?”

    一年的忙忙碌碌,甚至有些疲于奔命,但其实并没有做多少事,毕竟底子太差了。远不如小说中那种王霸之气侧漏,想要什么就会做成什么。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让人目不忍睹。好在张春还小,还等得起。

    张春一直在想如果自己是吴家,是李家,是袁家或者刘家的财力和底蕴,事情一定简单得多。

    但是反过来,如果是这些家族,真的能像现在一样让张春在自己的地盘上恣意改造?恐怕有无数携肘的地方。而且这些家族都已经成了老旧、到处是洞的破船,随时都可能沉没。

    想想后来刘英毅然破家起义,还真的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气和魄力。

    再后来的袁传鉴,就已经是军阀混战,国难当头,左右是破釜沉舟,还不如奋起抵抗。从情势上来说,就不如刘英兄弟的付出之多。

    袁传鉴偶尔会坐着船来看袁芳这个大姐。只是拖船埠的袁家对读书并不如米商袁家那么热衷,袁传鉴启蒙老师是自己的母亲,父亲完全是田家翁,不认识多少字。所以袁传鉴现在已经开始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越来越像田野小子。他还没有到主动要求学习的年纪,当然也不会记得可能会成为自己妻子的刘素贞。

    袁传鉴过来张家岭,更多的是母亲要求他来和大姐学几个字而已。他自己本人倒是对护卫队的训练非常感兴趣。男孩子总是崇尚武力。

    云龙河两岸,从来就被匪患所困,没有平静过。所以这里的人们是以家族的形式聚居在一起,才能有一丝抵抗之力。历来,云龙河两岸的人尚武之风盛行。同时这里也是荆襄文化盛行的地方,曾经文人辈出。只是满人入关后,满汉纷争一直没有停歇,朝廷曾经派一些北方的部落在这里镇压和镇守,导致文退武进。直到天平天国长毛作乱,汉军挽救了大清帝国。蒙满又逐渐被汉人同化,不再强行压制,文化才开始复兴。

    不过这种复兴却是颠覆性的,才有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和理想。

    袁传鉴并不明白自己身上的这种习文练武的冲动来自何方,但是很显然这种冲动不是建设性,而是破坏性的,是对旧社会本能的排斥。除了文化冲突,大清帝国腐朽的统治导致的年年灾祸更加加剧了这种反叛心理。

    袁传鉴不明白,大多数的人都不明白是为什么。

    “每个兔子都有一个家国梦。”这是张春看着小家伙眼巴巴地看着训练的伙伴们的眼神而想到的。

    以前张春可能不会有这么多感慨。但是现在却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为了这个梦想,不管是不是敌对的人,都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理想、鲜血和生命。阶级之间,也许有斗争,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就不算什么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