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君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前传1 第2章 前传2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58章 番外幼儿记事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四章 第八十五章 第八十六章 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八章 第八十九章 第九十章 第九十一章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三章 第1章 .11 第1章 .11家 第1章 .11发表 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百零三章 112|1.11 113| 1.11 114|1.11 116| 1.11 117|1.11 118|1.11 119| 1.11 120|2.22 121| 2.22 122|2.22 123| 2.22 124|2.22 125|2.22 126| 2.22 127|2.22 128|2.22 129| 2.22 130|2.22 131| 2.22 132|2.22 133| 2.22 134|2.22 135| 2.22 136|2.22 137| 2.22 138| 2.22 139| 2.22 140|2.22 141| 2.22 142| 2.22 143| 2.22 144| 2.22 145|2.22 146| 2.22 147| 2.22 148|2.22 149| 2.22 150| 2.22 151|2.22 152|2.22 154|2.22 155| 2.22 156| 2.22 157| 2.22 158|2.22 159| 2.22 160| 2.22 161、舞弊案1 162、舞弊案2 163、舞弊案3 164、舞弊案4 165|舞弊案5 166|舞弊案7 168|舞弊案8 169|舞弊案9 170|舞弊案10 171|舞弊案11 172|河神案1 173|河神案2 174|河神案3 175|河神案4 176|河神案5 177|河神案6 178|河神案7 179|河神案8 180|河神案9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六十章
《为君》
作者:三无斋主人
更新时间:2024-01-17 18:27:24
字数:1664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为君 !

    一股狂风呼的一声在九重宫阙中呼啸而过,于巍峨的宫墙之间横冲直撞。

    望楼的钟敲响,宫殿千门渐次打开,御街前仪仗林立,肃穆威严,来参加晚宴的官员马车全都停在宫门外,晚来者甚至不得不将马车停在五里之外。当然,今日的宴会多寒门之士参加,所以也有许多步行之人。

    一弯残月挂在巍峨的宫殿龙脊上,洁白的御阶迎来佩剑的侍卫,冰棱一根根挂在屋檐下,一滴水珠凝聚在上面,将落未落。

    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型宫宴,但毕竟是距离上次天象后,皇帝陛下首次露面于人前。更何况,讨论的很可能是开春的恩科是否要推行皇帝的律令。朝中寒门大臣自然都要来参加。

    被天子赐食,到底是无上的荣耀。

    因为上次诛杀薛振,皇帝陛下并没有降罪,所以大臣们心中,难免又对皇帝陛下升起了一丝丝的期待。说起士大夫们的这种心思,有时也和深闺怨妇一般无二。难怪当时的闺怨诗都是男人写的。

    “诸臣工至含元殿饮宴。”一个内侍高声宣旨。

    群臣皆诺,鱼贯而入,很快就在内侍的带领下到了含元殿。

    皇帝已经正坐于榻上,木木呆呆地等待群臣,好像一具华丽的人偶。虽然皇帝陛下脸色不好看,可是宴席却摆的非常丰盛,且还有内监里里外外的传膳。

    中书令郭全、侍御史林轩、大学士丰熙、给事中王翀、御史余翱、郎中余宽、崔侍显、陶滋、郑世芳、寺正卢纯等一百多名大臣被捕入狱,在舆论的压力之下,倒是全都放了出来。全都被引到大殿上。

    这群大臣到了大殿之后还挺高兴,认为皇帝要讲和,自己这方的牺牲也算没白费,谁知被内侍领到自己的座位时,却都傻眼了。

    按照大楚惯例,上朝也好,赐宴也好,大臣都是不用站着的,可以和皇帝一样正坐。可是今日来了含元殿一看,原该给他们备好的茵褥不见了踪影,再一摸自己面前的汤菜,全都是冷的。欢快的心情不由蒙上一层阴翳。

    皇帝陛下静静坐在上首,半天没有动作。旬月不见,他更瘦了,眼眶都深深地凹陷进去。

    群臣面面相觑,无可奈何之下,大臣们也只能在寒气入骨的地面跪了下来。

    蹒跚地跪在又硬又冷的地上,看着站在皇帝身后的卫霁,林轩不由皱了皱眉头。此人好歹也是世家子,怎么尽出这般不入流的小伎俩。这样的行为,除了加重大臣对皇帝的不满之外,究竟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内侍上前给诸位大臣满上温好的酒,林轩一摸,冷菜热酒。他和郭全对视一眼,都暗自戒备起来。

    “陛下,臣有本奏来。”宴会才开始,因前次上书出过一回风头的何章首先站起身,积极表示有话要说。

    “准。”安靖帝有气无力地挥了挥手。

    何章趴地上禀道:“陛下,经过微臣的明察暗访,发现这次伏阙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背后有人暗中支持。而大学士丰熙、给事中张翀、御史余翱、郎中余宽、黄侍显、陶滋、相世芳、寺正李德纯这些人,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其实皆是因其乃寒门出身,有子弟参加今科取士而已。”

    卫霁冷清一笑,道:“我说怎么这般忠心为国,原来还是有私心。不过是一干寒门出身的小人,也敢联合起来给皇帝陛下施压。”说着,他转头对楚旭抱怨道:“皇上,您就是素日里太过慈和了一些。那些寒门小吏原本就是先帝给您选出来,不过用来跑腿而已,如今奴大欺主,再这样下去,可不就要爬到您头上去了吗?”

    听到这里,原本跪在队伍末尾,觉得很不对劲的陈参皱起了眉头。

    陈参现在的假身份是一个家贫,好读书的寒门少年。三年前背负着全家的期望进京赶考,本打算大展宏图,却被同行好友所嫉,设计让他错过了考试时间。后来穷困潦倒,入林府教席,为林轩所重。三年后吊车尾考中之后,就入了翰林院混日子。

    因为陈参表现的一贯非常胆小,没有参加这次伏阙行动,被当时的清流所唾弃,也被同僚排挤。翰林院的寒门小官们全都热血沸腾地参加伏阙活动了,所以日常抄写工作全都压在陈参一人身上。这才有之后与世子殿下的相逢。

    按理说,陈参并没有参加伏阙,其实这次宴会他是不必来的。然而,下午间和世子殿下分手后,他回到翰林院,听到同僚欢天喜地的议论皇帝放出禁锢在狱中的诸位大臣,他就在心里觉察出几分不对劲,安排一番后,便也厚着脸皮跟来了。不过因为同僚都不喜欢他,只让他敬陪末座。

    陈参环顾一周,见帷幕后面似有隐隐刀光,他又低头嗅了嗅酒杯,顿时只觉下肢一阵冰凉。

    果然不出他所料,宴无好宴,看皇帝这模样,只怕是想要先斩后奏,强硬推行自己的阉割计划。这里头,只怕卫霁出力不少。

    看到同僚犹自无觉地在那里高谈阔论,慷慨激昂,陈参苦笑着摇摇头,若是往日,这些人死也就死了。沧海横流,与他陆贽何干?只是如今奉楚昭为主,自然要全心全意为主公考虑。这些能够办实事的寒门官员,也是不可或缺的。

    打定主意,陈参就装作不在意的打翻了面前的汤碗,拉住小内侍,顺手滑了一锭银子过去,请他带自己去换衣服。

    这小内监正是谢家花费数十年功夫,埋在宫中的暗子。

    当暗探的诀窍就在于一定要泯然众人。内侍们一贯对这类油水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所以小内侍收了钱,脸上浮现出谄媚得恰到好处的笑容,引着陈参下去换衣服。

    ***

    韩起背着沉甸甸的小龙崽走在御街上,忽然听到悠长的钟声从从御街那头远远传来,刺破初冬清寒的空气。

    楚昭疑惑道:“怎么这时节忽然举行朝会?难道是宫宴?”

    当时的交通通讯极为不便,李家拼死送出来的情报已经被崔景深拦截了下来,所以喻王造反之事暂时还没有传到京都。但韩起不敢拿世子殿下的生命做赌注,此时听了楚昭的话,韩起并未吱声,看似闲庭信步的行走在漫天的雪花里,暗中却用上了神行百步。

    两侧的景物飞速后退,眼见着快要到应天门了。

    正在此时,楚昭忽然听到风雪中传来呼唤之声:“且慢——且慢——殿下留步——韩侍卫留步——”

    韩起一听,暗提一口气,再次加快了脚步。楚昭只觉寒风呼呼从脸庞刮过,赶忙把头埋在韩起肩膀上。

    一闭上眼睛,楚昭发现系统面板上下属一栏有个名字亮了起来。他戳了戳韩起的背,小声提醒道:“阿起,是小李子。”

    韩起的脚步陡然停了下来,背着楚昭回过身去。这样忽停忽止,他却半点不气喘,可见修为之高深了。

    楚昭探头一看,见弥漫的风雪中一个太监心急火燎地从后头追赶上来。因为跑得太急,呼哧呼哧直喘粗气。

    “殿……殿下,皇帝发了疯,打算趁着今日的晚宴将满朝文武灌醉了阉割呢。刑具和止血药都备好了。您快跟着奴才一起去看看吧。””

    就算心存恨意,不也该朝着那些猎杀薛振的贵族去吗?怎么楚旭还是念念不忘他那个奇葩律令。

    精神病人思路广,楚旭忽然来这么一招,真是连系统都没有料到,也大大偏离了楚昭设计杀薛振的本意。

    世子殿下不由大惊,毫不犹豫的拉着韩起要回去。一开始没拉动,楚昭诧异的回头看韩起一眼。韩起无奈的叹口气,终究还是上前抱着任性的小殿下往回掠去。

    而宣和殿内,此时的形式已是急转直下。

    陈参换好衣服,平静地坐回座位上。片刻后就有内侍过来给各位大臣倒酒。

    卫霁举杯祝祷,谁知大臣们都不搭理他。

    转头看了看安靖帝,楚旭只有气无力地说道:“罢了,不喝就不喝,让他们回去吧。”

    卫霁后背起了一溜儿冷汗,他可是同时在二公子和可达汗面前夸下了海口,说自己一定能够夺取朝廷大权,收服朝堂诸人。

    ——今日的确是一出鸿门宴,卫霁安排了一干太监作为项庄。他们得到的命令是等这些大臣喝得酒酣耳热以后下手阉割。这就是卫霁仿汉宫旧事,设计出来的宦官□□计划。

    可计划哪有变化快?一开始就出现了计划外的情况——许多大臣们都瞧出不对劲来,不肯喝酒。

    卫霁暗自焦急,他朝着下面扫视一圈,心里有了思量,拿着杯子走了下去,向御史余翱敬酒。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话,余翱忽然大怒,失控地从桌案下取出一个人头,朝着卫霁扔了过来。

    咕噜噜,薛振的头颅滚到御前。原本一动不动的安靖帝忽然抽搐了一下。他哆哆嗦嗦地站起身,将薛振半腐的头颅捡起来抱在怀中。

    陈参不由暗道糟糕,这群蠢货定是被人设计了,不然这森严的禁宫,哪里可能带人头进来?真当御林军是吃闲饭的吗?

    所以陈参自来不喜欢御史。这就是一群宽与律己,严于律人,为了青史留名不择手段的庸碌之辈。庸碌也就算了,还喜欢自作聪明。若说书生误国,未必没有道理。此时见了余翱这神经病一般的行为,更加坚定了陈参的看法。本来拖一下世子殿下就能及时赶来,可惜余翱这一过激的行为明显加速了安靖帝病情的恶化。

    “陛下,余翱目无君父,庭前失仪,请您治他的罪。”何章在卫霁的示意之下,再次出席奏道。

    “将这个无法无天的乱臣贼子给我抓起来!”卫霁淡淡命令道。

    他身边几个内监迅速上前,想要将余翱捆起来拖下去。陈参眼睛一眯,跳起来一拳头打中内监,喝道:“宦官不得干政是□□立下的戒律,尔等胆敢对大臣下手!”

    或许是异常的天象抵消了臣子对君王的敬畏感,几个比较年轻的大臣也响应陈参的号召,愤怒地将这些内侍踢倒在地。

    这下内侍们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总的来说,大楚等级森严,并不是一个宦官势力强大的朝代,内侍的地位比奴隶还不如,对朝臣也很有敬畏之心,一遇反抗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全都愣在了当场。其实谋反就和黑社会抢地盘一样,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方束手束脚,结局自然可想而知。

    然而,被陈参救下来的余翱再次不甘寂寞地跳了出来,他高喊着:“杀阉宦,清君侧。”

    那一声声的阉宦就像一把钝钝的小刀子,在楚旭的心里划拉过去划拉过来。他的眼睛里只有薛振死不瞑目,被高悬在宫墙上的尸体,一股巨大的愤怒吞噬了他。

    自作孽不可活,这回再没人救得了拼命作死的余翱。一柄宝剑将他刺了个对穿。余大人青史留名的梦想实现了,当然,这名声与他的想象略有出入。

    安靖帝的左半边脸不自然的抽动起来,一个内监过来帮忙,也被陷入疯狂状态下的安靖帝砍死。随后,他一把将剑抽了出来,在余翱身上抹了两下。然后抬起头环视众人。

    沉默,可怕的沉默。

    以鸿门宴杀人不是新招,但在项庄无法代为捉刀的情况下项羽亲自动手,还连着项庄一起砍,恐怕比较罕见。

    皇上疯了。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闪过这个念头。

    这次参加宴会的大臣多是前番伏阙的文官,智力值还可以,但是武力就不行了。真遇上安靖帝这样位高权重、不讲道理的疯子,全都心生胆怯,在殿中四散奔逃,却绝望的发现含元殿早已经锁上了门。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阵清越的笛声传入在场诸人的耳朵里。

    乍听上去并不出奇,然而却无比的动人,平凡的音韵没有丝毫做作地潺潺流淌,带走人心头所有的烦忧和苦痛,渐渐的,那乐声冲破坚固的心房,一路流淌进灵魂深处,温柔的抚慰那一道道难对外人言语的伤口。

    心中的伤口会结疤,却永远不会愈合,而这乐声,乐声里的每个音符,都像积蓄某种奇诡的感人力量,轻轻拂动心之弦,令人难以抗逆,进而产生共鸣。

    在座之人浑然忘却对吹奏技法的品评,只颤抖着感受每一次竹管震荡激发而出的一圈圈音波。这是从未有过的出奇感觉。就好像回到了母亲的肚子里,被羊水温柔的浸没。

    笛声错落有致,灵动飘渺却又直达人心,音韵更不住增强扩阔,恢弘地伴随着心跳回荡在耳边。

    在座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外面的侍卫,都沉浸在这无以名之的乐声中,被那种持续的内聚力、张力和感染力来回冲击,感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力与美。

    能够触及灵魂的力量,叫人情不自禁就泪流满面。

    楚旭心中的烦恶感和耳边的异声不住消退,直至彻底沉寂下来,只余仍是温柔地充盈于天地令人耳不暇给的笛声。

    到最□□之处,笛声忽止。

    众人方如梦初醒般看向大门边。

    在那儿,原本紧闭的大门不知何时被打开了,一个身披貂裘的少年如同雪之精魂般出现,被他清凌凌的目光一扫,人人皆生出一种凛然之感。

    世子殿下看到我了。每个人都这么想着。

    或许楚昭还没到光华内敛的年岁,然而少年人只是往那里一站,所有臣子都知道这一定就是世子殿下了,没有人将其误认做男宠或者内侍。

    *系统公告:才艺值增加10点,威望增加5点。*

    楚昭不慌不忙地走到殿中,目光从地上一具具尸体上扫过。一共死了三个人,看样子品级也不高。很好,事情还有圆缓的余地。

    卫霁却情不自禁后退一步,退到楚旭背后。

    楚旭转头看到侄儿,忽然可怕地赫赫笑了起来,神情复显狂乱地说道:“阿昭,你说这些人是不是统统该杀?嗯?”说着,他把沾血的刀塞到楚昭手里,哄劝道:“阿昭以后也是要做皇帝的人。朕现在才明白,为君者不可优柔寡断,来,阿昭替朕杀了他们。”

    运用读心术,楚昭能够感觉到自家伯父的想法又开始变得怪异而凌乱,跳跃性非常强,其精神状态很明显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一个疯子皇帝,杀伤力必然呈几何系数增长。

    紧张地注视着安靖帝脸上细微的表情,楚昭用尽量柔和的声音说道:“该杀,的确该杀。不过,依儿臣所见,陛下大可不必亲自动手,让侍卫将他们又投回诏狱中去就好了么。”

    不知何故,楚旭面色更显阴沉,默然半晌,他终于涩然开口问道:“阿昭可是也对朕的命令不满?觉得朕是疯癫了,才要将新科进士都阉割掉?”

    自我认知没错,陛下您的确有点疯。

    这话自然不敢说出口,楚昭急忙跪在地上,不疾不徐的回答道:“阿昭知道,皇伯父才不疯呢。虽然有大臣说陛下宠信奸人,但是陛下宠臣的家族势力都不强,李家也好,卫大人也罢,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靠皇伯父您得来的,自然会对陛下忠心耿耿。与此同时,陛下身边还有很多杰出的武将,用好这些人,陛下就能牢牢握着兵权。由此可见,那些大臣着实是误会了您啊。”

    楚旭听了楚昭的一番话,心里舒服了一点:“还是阿昭明白朕的苦心。”

    楚昭继续说道:“至于阉割进士的律令,皇伯父自然不是要培养伺候自己的太监,而是想要一群完全属于陛下您自己的战士。这群新科进士被一刀阉了,就不会产生家庭拖累,没有私心杂念,正好全身心报效朝廷。”楚昭的话很简洁,语气很平淡,却有一种奇异的说服力。

    楚旭终于哈哈大笑起来,扔了刀,将小侄儿揽入怀中,赞道:“此子最肖先皇!”

    楚旭非常崇拜他爹,可见这句赞誉的分量了。

    又是楚昭坏我好事!卫霁简直咬碎了银牙。他转头见到郭全翻动着泛白的嘴唇,似乎有话想说。卫霁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便鼓动三寸不烂之色,妄图挑拨大臣们再次去撩虎须:“郭大人,既然世子殿下都这样说,您现在明白陛下的苦心了吗?新科进士被阉,反而对寒门有好处,这样一来,陛下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他们,不用担心会再次出现李家这种情况,也不必担心他们会像林家这样,渐渐发展成新的世家。”

    楚昭的眉头皱了一下,这卫霁在宫里混了一年,段数提升了不少。这一下就把自己这个世子殿下拉进了浑水。讨好了安靖帝,只怕就要失去寒门大臣的心。

    卫霁的洗脑*再厉害,也没办法说服寒门重臣自愿被阉割。郭全冷道:“这一政策是毁我大楚基业,恕微臣万万不能同意。陛下如果一意孤行,臣请乞骸骨。”

    下面的一帮子清流名臣齐声道:“臣亦请求告老还乡。”

    眼见着楚旭又要发怒,楚昭赶忙顺毛摸,并且扭头对跪在地上的各位大臣说道:“各位大人不要着急。恩荫制大范围流行,有才之士想要进阶的途径就是宗族和乡党,而不是朝廷。而官员的世袭化导致考核任免都很难执行,寒门士子更加难以出头,士族子弟游手好闲,也能得到官位。这样一来,世家子弟的权利来源是自己的家族而不是国君,对于君主和朝廷自然难有忠心。这几年朝中世家与寒门争斗日益剧烈,究其根本,还是制度问题。皇考推行科举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广泛的选拔人才,从而从根源上削弱世家。”

    听到这里,跪在地上的寒门大臣不由闭上了嘴巴,均露出感兴趣的神情。

    “愿闻其详。”

    韩起眼中却流露出一丝担忧来:殿下趟了这摊浑水,就是将自己置入两难的境地之中。这番话如果流传到了世家耳中……不放心地看了陈参一眼,韩起心道:你最好不要耍什么花招,否则就算是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让你以及你关心的人死得凄惨无比。

    楚昭鹤立鸡群般站在一群宫人中间,苍白的脸上有种清冽的美。整个人仿佛都在发光一般。

    “然而,叫人失望的是,很多起于微末的寒门大臣得到权力之后,非但没有按照皇考所希望的那样去行事,反而发展出了新的利益集团。这样下去,恐怕多年以后,旧的门阀雨打风吹去,可是新的门阀又会建立起来。制度不变,门阀就有存在的土壤。所以,皇伯父今日才会发出那条律令,想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然而,想法虽好,却也该徐徐图之。”

    安靖帝一开始面露不悦,如今却也连连点头,目中微有深思之色。

    双方的情绪都渐渐缓和了下来。

    一个年轻官吏这时候忽然大声问道:“如何徐徐图之,世子殿下可有想法。”

    楚昭扫了他一眼,刑部侍郎魏永之。智力80,武力65,野心40,私心5,特长:断案80%。唔,各项数值都不错。

    因为是值得招揽之人,楚昭回答这个问题便特别的慎重:“嗯,这是个好问题。我认为陛下的切入点没错,关键还在于选官制度的改变。将现在的科举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提升进士科的地位,完善科举制度。世家注重经学,儒家的四书五经却为寒门所擅。改革之后,进士科当以考儒家的学问为主。到那时,考出来的官叫进士,考不中靠着父辈花钱或者走关系做的官叫贡官,这两种官员,待遇和名声都须得大不一样,这样下去,逐渐就会形成进士优于贡官的风气。如此,世家多傲气,若是真有才华者,自然也会通过进士科任官,而不愿意靠着祖上余荫。便是考中进士那些人,也不会愿意给子孙捐官,反而会监督他们用心读书,继续考进士。当然,我虽然有这样的想法,却还需要朝中大臣的支持和完善。”

    接着,楚昭走到魏永之面前,用信任的目光郑重地望着魏永之,声音分贝很低却极有力度地说道:“若是有意,可以来我府中。愿与君共襄盛举。”

    像得到鼓励和信任的孩子一样,魏永之顿时热血逆涌、激情澎湃,极为认真地点了点头。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