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君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前传1 第2章 前传2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58章 番外幼儿记事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四章 第八十五章 第八十六章 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八章 第八十九章 第九十章 第九十一章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三章 第1章 .11 第1章 .11家 第1章 .11发表 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百零三章 112|1.11 113| 1.11 114|1.11 116| 1.11 117|1.11 118|1.11 119| 1.11 120|2.22 121| 2.22 122|2.22 123| 2.22 124|2.22 125|2.22 126| 2.22 127|2.22 128|2.22 129| 2.22 130|2.22 131| 2.22 132|2.22 133| 2.22 134|2.22 135| 2.22 136|2.22 137| 2.22 138| 2.22 139| 2.22 140|2.22 141| 2.22 142| 2.22 143| 2.22 144| 2.22 145|2.22 146| 2.22 147| 2.22 148|2.22 149| 2.22 150| 2.22 151|2.22 152|2.22 154|2.22 155| 2.22 156| 2.22 157| 2.22 158|2.22 159| 2.22 160| 2.22 161、舞弊案1 162、舞弊案2 163、舞弊案3 164、舞弊案4 165|舞弊案5 166|舞弊案7 168|舞弊案8 169|舞弊案9 170|舞弊案10 171|舞弊案11 172|河神案1 173|河神案2 174|河神案3 175|河神案4 176|河神案5 177|河神案6 178|河神案7 179|河神案8 180|河神案9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159| 2.22
《为君》
作者:三无斋主人
更新时间:2024-01-17 18:29:36
字数:1535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为君 !

    大楚元嘉六年,酷夏。

    酒泉郡。

    酒泉城已经塌了大半,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族人混居之所。此刻,幸存下来的人都沉默地坐在空旷的四面不靠墙的空旷街道上,也有一些强壮的西北蛮族大汉,拿着刀在废墟里寻找着食物以及遗落的财产。

    不论在做什么,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沉默。

    然而天地时序并不会因为人间的动乱而有丝毫变化,幽州边陲的酒泉,经历了孕育恐惧和死亡的黑夜,依旧在晨光熹微中迎来了全新的一天。

    一场大震过后,原本繁华的街道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废墟。往日熙熙攘攘的小贩和平民乃至鸡鸣犬吠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蓦地,一声悠长的角声响彻干枯的大地。

    角声停歇之后,城门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行穿着绿色军服的大楚军人。他们赶着驮马,把一包包东西从南门运出来,然后集中赶往城中心的难民区。

    看到这只队伍的那一刻,所有的边民就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虽然面临不祥的天灾,脚下还有时不时出现的余震,边民那满是麻木与恐惧的眼睛里却渐渐多了安心与坚毅——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朝廷没有抛弃他们,这样就足够了,足够换取这些流浪的旅人最宝贵的忠诚。

    那些将士卸下驮马上的食物,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但是却并没有接受热情的边民挽留,接下来,他们将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西域地区,将粮食交给等待在那里的驼队。

    历史将记住他们,并将这次行动视为两国缔结契约的开始。贵霜和大楚的亲密关系,将从根本上改变这片大陆的命运,历史也将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分支。

    华夏历一五九四年,注定成为一座丰碑,被后世各国史学家津津乐道,并且写下一个图书馆的专著。

    尽管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身处其中的人,大多并没有这样长远的眼光——为了看不到的利益而扔掉到手的东西,对普通人而言,实在是匪夷所思且又风险极大的事情。唯有那些被称为杰出政治家的人,才有胆量和胸怀做出这种抉择。

    因此,对于这一次大楚的举动,自然有许多人表示了不解。

    军队中,一个年轻的士兵不舍地拍了拍肩膀上的玉米棒子:“我们千里迢迢,居然是来救助这些胡人的。他们的死活与我大楚有何相干……”

    话还没说完,就被自家长官一脚踹倒在地。年轻英俊的军官指着那些穿着楚地衣裳,对南方顶礼膜拜,见到大楚士兵就行礼问候的胡人,沉声道:“这是陛下的计划,作为军人,你只需服从,不必疑问。”

    北地的狼是最凶残狡诈的生物,但也是最守信诺的生物,这种忠诚,一旦得到,就将铭刻在他们的基因里,累世难迁。

    不只是军中的小兵有这样的疑惑,就连镇北军里的将领,也都在心里暗自嘀咕,觉得自家陛下这回博爱得过了头。

    千里之外的云中郡。一大早城主府就迎来了一帮求见的军官。

    “天可汗,纵然今年秋收在即,靖北仓中的稻米一层层都挤压坏了,也不该拿去给那些西域的蛮子!”楚克言愤愤不平地说道。心里很委屈的想:我们沙坨族人如今虽然吃得饱了,但是苞米是不嫌多的啊,天可汗样样都好,就是心也特软了些。

    楚克言的父亲是骁勇善战的沙坨人,母亲却是楚人,犬戎内附之后,他们也跟着搬了过来。

    大楚实行胡汉一家,虽然隐隐的歧视还在,但是军队中以实力论英雄,大抵还是公平的,所以胡人在军中效力的不少,都呼楚昭为天可汗,忠诚值很高。

    这沙坨族的汉子从了军之后,累功至前将军,楚昭知道他还没有汉名,就赐姓为楚。从此,沙坨族的将军就把自个不当外人了。

    楚昭就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他老神在在地回答道:“西域在汉代时本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如今派人救援西域,只是为了更多将军这样的游子能够迷途知返。”

    “是这样吗?”总觉得哪里不对的样子,年轻的沙坨族少将军露出疑惑的表情。

    楚昭递了一杯尝味阁根据现代剑南春配方改制的烈白,递给楚克言:“请将军饮此酒。”

    楚克言随他那个酒鬼父亲,生平唯一爱好就是喝酒,此刻虽然疑惑莫名,但还是接了酒杯过来一饮而尽。

    楚昭又倒了一杯西域的虏酒与他:“再请将军试饮此酒。”

    楚克言从了军之后,口味就养刁了,但是天可汗赐酒,这是莫大的荣耀,所以他虽然皱了皱眉,还是端起来一饮而尽。

    楚昭这时候就问:“敢问将军以前和喝么酒,现在喝什么酒?”

    李克言便说:“以前都是喝虏酒,觉得已经是极好的东西了,后来得陛下赏赐烈白,方知虏酒又酸又涩,难以入口。现在只要有的选,自然更喜欢喝我大楚的酒,便是胡人中,愿意喝虏酒的人也越来越少。”

    楚昭笑着点了点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喝惯了我大楚的酒,穿惯了我大楚的衣服,生活习惯和大楚人趋同,再与大楚人通婚,几代下来,哪里还有胡汉之别呢?”

    楚昭认为,胡人南下,大多是为生存所迫,与其驱逐世代生存在北疆的胡人,不如让这些人彻底汉化,训练他们成为大楚的军队,让他们替大楚守卫这辽阔的北疆。

    胡汉一家,便是楚昭心中的走戎大计。

    听上去好像很高深的样子。

    头脑简单的楚克言便愣住了,他徒劳地想在楚昭的话中努力抓住那一闪而过的顿悟。终究却只得出一个结论:天可汗的决定果然都是对哒。

    他们这些粗人,还是老实听话,指哪打哪就好。

    送了这位大熊般地的军队代表出去,楚昭转头问陈参:“子谋见寡人何事?”

    刚才楚昭和楚克用对话时,陈参一直沉默地在旁边听着,此时他注视着这位将军的背影,不由叹道:“陛下英明,我记得前将军似乎也有沙陀人血统?”

    沙陀人是最早一批南附的胡人,也是被同化得最成功的一批,经历了数代混居,沙陀人和汉人的容貌几无区别。沙陀人、汉人、杂胡共同形成一个新的族群“边人”。便是今日这位义愤填膺的少年将军,他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祖上曾经皮肤白一点,鼻梁高一点和胡子多一点,他只知道全心全意地为大楚打算,醉心于汉地的一切,拼命想要融入这个在他们看来高人一等的种族里。到最后,似乎除了名字之外,再无一任何事物表示他们是沙陀人。然而就连名字,似乎也被沙陀人兴高采烈的抛弃了。

    一个文明消亡的挽歌,偏偏沙陀族人唱得这般欢乐。这事要放现代,估计世界遗产保护组织就该找楚昭这独裁者的麻烦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陈参到今日,方知道什么叫做仁者无敌,什么是天子之剑,有陛下,是大楚的幸运,是胡儿的幸运,更是我陈参的幸运。”说着,陈参忍不住跪在楚昭面前,激动地抓着他的手诉起了衷肠。

    这种情绪外露的表现,在这位智者身上并不多见。

    楚昭很是不习惯一贯高深莫测地毒士作出这种举动,感觉自己尴尬症都要犯了。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英明可言,不论游牧民族在冷兵器时代如何威风八面,农耕民族所创立的伟大的文化与文明终将在根本上征服他们,更别提楚昭还开了金手指,使中原文明得到跨越式发展。

    这是两种文明碰撞的必然结果,也是处理边疆事务最英明的举措。周边少数民族,只要不能将其民族彻底灭绝,就必然是永远的威胁。

    陈参点点头,却欲言又止。虽然陛下的解释很在理,可这位智绝天下的谋士对这次救灾行动,总觉得哪里隐隐不对,可是既然陛下要做,此事也不会危及大楚根本,陈参自然不会去多管闲事。

    些许粮食陈参并不放在眼里,但另外一件事,却叫陈参耿耿于怀。

    他精通易容之术,不过略扫一眼在旁边低眉顺目的韩起,便不由皱起了眉头,欲言又止。

    楚昭顺着他的视线回头一看,笑着解释道:“前几日我派他出去了,今儿方回,子谋有事,但说无妨。”

    陈参虽然对这昆仑奴总有一丝隐约的戒备,然楚昭都这么说了,他自然不好再藏着掖着,因言道:“微臣今日求见陛下,非因救灾,乃是为了另外一个心腹之患——贵霜。”

    楚昭略微有些心虚地垂下眼睛,避开了他的目光:“贵霜国……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心腹之患却也谈不上吧。”

    “贵霜狼子野心,与鞑靼人勾结极深。暗吞西域、策反鞑靼,看似两件事,其实是搅在一起的。贵霜国的新君塞也乃当世奸雄,对鞑靼又打又拉,控制西域却不遗余力。鞑靼人借贵霜势力,意在割据,却不知贵霜国不过是利用它而已。”

    陈参微微摇头,继续道:“陛下英明,洞鉴万里,却错看了这个塞也!”

    楚昭听了,猛的一惊,急忙回头去看韩起,生怕他暴怒起来,把自己这个心腹谋士给砍了。

    感觉到陛下的手在几案下面偷偷扯自己的衣服,韩起的嘴角不由露出笑容,他身子一倾,盯着陈参道:“还没听说有哪个臣子敢当面说皇帝错看了人的,你们大楚的臣子就是这样尽忠?我看,大楚的心腹之患,却是你们这些自认为忠心,成日价唧唧歪歪的大臣吧?”

    陈参虽是文臣,面对这暴然而起的威势,却寸步不肯相让:“塞也擅自灭掉楼兰,却又修表与大楚通商;号称要与大楚永为兄弟之好,又与鞑靼明来暗往。然而说是与鞑靼修好吧,却又好像存有戒心,看着反复无常的举动之下,其实行的不过是合纵连横的纵横道,用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合纵?”楚昭挑了挑眉毛,有些意味深长地看了韩起一眼。韩起却在他手心偷偷画着圈,一脸的讨好之色。

    “对,也就是远交近攻。陛下请看,”陈参指着挂在大堂里的地图说道:“他在西域一带异动频频,却任由我大楚的商人满载着一驼一驼的黄金回归中原,就是引诱大楚的某些无良商人替他盗取我大楚的武器秘密;他派遣使臣来京进贡,与我大楚山盟海誓,却一举吃掉楼兰等西域小国,打掉了皇上的西部屏障,连通大楚和贵霜的版图。再者,这次迁都之举,更是露出了狐狸尾巴,似乎效仿当年魏武旧例,为了侵略中原做准备。由此可见,若坐视塞也布局完成,他一定会南下牧马,和陛下一决雌雄!”

    听到这里,楚昭忍不住啪啪啪地拍起巴掌来,“嗯!说的是。不过寡人也不是好惹的!”说着,他不动声色地瞪了旁边一脸伪憨厚的韩起,昂着下巴说道:“纵迁都又如何?一旦那什么阿勒坦汗敢打过来,寡人就要亲统三军和他会猎!”

    陈参异常兴奋,细长的手指在地图上飞快的划了一下,道:“奴才以为皇上亲征,最要紧的是督粮。主上若能确保我军用粮,命一上将切断塞也西归富八城之路,敌之粮道即断。即便不战,饿也将那群南下的犬戎狗饿垮了!”

    韩起闻言,面色抖然一沉。

    楚昭暗道不妙,赶忙转移话题:“嗯嗯,爱卿所言甚是,只是如今并非合纵连横的战国时代,西域诸多小国历来不过我大楚的附庸。如今局面,只是两个大国之间的争斗。因此,这一次出兵救援,也是为了争取西域为我大楚屏障。”

    “陛下所言极是,此事的确急不得。”陈参转头去查看墙上的地图,似乎在考虑要拉拢哪个西域小国对抗贵霜。

    等陈参背对着他们,韩起才凑近楚昭耳朵旁,咬着他玉白色的耳垂,低声说道:“以前听说他骂死过人,我还不信,今日一见,真个好口才,好心计!居然看出我是想明修栈道,暗渡妻儿。怪不得陛下一心只想用他。”这是又醋上了。

    呵呵,心计再工也比你不过。

    楚昭把他凑过来的大脸拍开,骂道:“少乱吃些飞醋,以为谁都似你一般不正经吗?还不快去哄你儿子?闹着说肚子疼呢。”

    韩起闻言,嘀咕两句“他们倒想不正经呢,只怕没胆”,赶忙飞奔去见儿子。

    楚昭呼出一口气,心里暗暗叹息,作为两大帝国的君主,他们虽然互相爱慕,却又不得不互相戒备,反而形成了一种怪异的平衡和吸引力。

    “对抗贵霜帝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在一朝一夕,所以我这些时日都在想,或许大楚也该将都城从偏南的建业搬到偏北的西京。”楚昭确认韩起已经走远,这才说道。

    “迁都?”陈参略带疑虑的反问道。

    迁都是一项大工程,耗时耗力,而且可以预见,一定会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所以在这之前,楚昭先要和一些心腹重臣通一通气。

    根据80/20定律,楚昭只需要说服这些陈参等人,得到他们的支持就行。

    见陈参犹豫,楚昭立即开始安利迁都的好处。

    建业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也很适宜建都,因为这里地势险要,风水好,外加是主要粮食产地,由于北边有蛮族侵扰,大楚建国之初,幽云十六州基本都不是大楚领土,而当时的经济中心在南边,建都于此是很有利于维持大楚统治的。

    但帝国到了楚昭手里,他不仅打下了幽云十六州,迫使犬戎北迁鞑靼内附,现在连鞑靼人也俯首称臣,帝国的版图已经扩充了几乎一倍。此时再偏安于建业,已经很不合适了。

    因为越来越大的北疆需要更多的军队镇守,如果都从建业调派,路途太长,花费太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势必成为大楚不可承受之重。

    而且纵观前世的中国历史,定都南边的政权,大多都存在边疆问题,而如果都城北移,则更加利于维护北方的稳定。

    为了后世可能出现的不孝子孙考虑,迁都西京,以后他们还能再躲回建业去,如果一直定都建业,日后再有外族濒临城下的局面,他们可没有系统和韩起两只金手指,到时候再往南边,又能跑到哪里去呢?只怕难逃南宋南明东晋等偏安政权的厄运。

    迁都的第二点好处,就在于能够再次削弱世家的势力。

    如果真的迁都,都城的达官显贵明显会吃个哑巴亏。如果跟着迁走,原本在建业盘根错节的斜桥世家,将会因为这一次背井离乡的北迁而进一步衰落下去。如果不肯迁徙,大楚的经济政治中心必定随着都城而转移,那时候就算他们盘踞在南方,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当然了,军事政治形势固然是迁都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内因还是解决大楚陛下的私人问题。迁都西京不仅可以让王将军和他的家人团聚,更能方便楚昭一家团圆。

    不论最后一点,有了前两点好处,就足以说服陈参这种聪明人了。

    只是陈参做事周全,虽然心里已经倾向于迁都,口中却不肯大包大揽,略想了片刻,方道:“迁都这种事情,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也不是说迁就能迁的。”

    天家无私事,做了皇帝,搬家可就成了一件能够决定王朝命运的大事。迁都迁都,可不是楚昭一个人抱着儿子搬去西京那么简单。

    迁都不但要迁走皇族,还要迁走皇族的仆人心腹若干人,斜桥世家若干人,寒门大臣若干人,士兵百姓若干人,这些人也要找地方住,也要修房子。

    西京虽然曾经做过北魏的都城,但早就被胡人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城里的街道、宫殿都得重修,城市布局也要重新安排。相当于在北方大地上重新建都。

    不过这个问题虽然难办,还是可以解决的,毕竟楚昭治下的朝廷不养闲人,工部不是摆着好看的,上方山上那些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高级供奉也不是吃闲饭的。

    加之打服了鞑靼,收拾了朝廷里有异心之人,改革工作也初见成效。元嘉君臣夙夜不息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效,一个盛世的雏形渐渐丰满。在这样的时代里,营造一座新都并不是难事。

    “陛下坚持迁都的主要原因是为控制北方边界,保证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大融合。按说迁都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但陛下想过没有,还有一样东西是必须的。如果这个难题不解决,迁都也等于白迁。”陈参背对着楚昭站在地图旁,指着西京的位置问道。

    楚昭提出了大略框架,但细节他自己也没想好,此时自然回答不上来。

    好在陈参并不故弄玄虚,自己回答道:“粮食,迁都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毕竟大楚经济重心其实偏南。”

    当初大楚定都建业,除了北边总被胡人骚扰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建业附近是大楚的产粮区,而北方因为水土问题,产粮量已经不如南方了。

    楚昭一听,放下了心:“这事也好解决,寡人早就让北地军屯试种了马铃薯和玉米,这些作物都不挑地,而且产量高,北边的粮食,吃饱不成问题。”

    楚昭满意的补充道:“当然,玉米马铃薯只是权宜之计,等过几年稳定下来,我还打算要治理河道,疏通运河的,到时候贯通南北,才能根本解决粮食问题,也能极大的促进南北贸易的繁荣。这次迁都之事,新都便交予子谋,旧都那边还是景深负责,好了,寡人也乏了,你下去拟定一个章程。”

    典型的上级动动嘴,下级跑短跑的官僚作风。

    陈参却任劳任怨,一脸激动的转身,去为陛下达成心中所愿。

    楚昭满意地看着陈参的背影,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得了这么些能干的大臣。

    随着帝国走上正轨,能用到他这个皇帝的地方反而越来越少。楚昭本人其实没什么权力欲,就很满意做个橡皮图章。

    系统虽然略有抗议,不过现在有了交互功能,楚昭便以真正的圣明天子都是垂拱而治为由,将它打发了回去。系统支吾两句,也就默许了楚昭消极怠工的做法。这也是因为它现在有了新的追求,加上楚昭这段时间表现很好,所以才这般好说话。

    系统看着厉害,其实很好忽悠,怪不得未升级前,没有交互系统功能。大概设计者不想系统过早的在使用者面前曝露智商。

    这么想着,楚昭不由微微一笑,并没有注意到系统这段时间不同寻常的沉默和种种鬼祟的举动。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