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皇妾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新换内容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64章 第65章 第66章 第67章 第68章 第69章 第70章 第71章 第72章 第73章 第74章 第75章 第76章 第77章 第78章 第79章 第80章 第81章 第82章 第83章 第84章 第85章 第86章 第87章 第88章 第89章 第90章 第91章 第92章 第93章 第94章 第95章 第96章 第97章 第98章 第99章 第100章 第101章 第102章 第103章 第104章 第105章 第106章 第107章 第108章 第109章 第110章 第111章 第112章 第113章 第114章 第115章 第116章 第117章 第118章 第119章 第120章 第121章 第122章 第123章 第124章 第125章 第126章 第127章 第128章 第129章 第130章 第131章 第132章 第133章 第134章 第135章 第136章 第137章 第138章 第139章 第140章 第141章 第142章 第143章 第144章 第145章 第146章 第147章 第148章 第149章 第150章 第151章 第152章 第153章 第154章 第155章 第156章 第157章 第158章 第159章 第160章 第161章 第162章 第163章 第164章 第165章 第166章 第167章 第168章 第169章 第170章 第171章 第172章 第173章 第174章 第175章 第176章 第177章 第178章 第179章 第180章 第181章 第182章 第183章 第184章 第185章 第186章 第187章 第188章 第189章 第190章 第191章 第192章 第193章 第194章 第195章 第196章 第197章 第198章 第199章 第200章 第201章 第202章 第203章 第204章 终章 第205章 番外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101章
《皇妾》
作者:姚桉桉
更新时间:2024-01-08 14:21:51
字数:1427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皇妾 !

    帐篷里,杜邈坐在轮椅上,举在手上看的是一张药方。

    旁边太子和穆英、朱挺等人正在看着他,过了好一会,杜邈终于开口道:“能写出这张药方来,你们的军医也算不错了。”但说着顿了顿,又接着道:“不过比起我来,还是差远了。”表情认真,完全不像是在开玩笑。

    站在旁边的军医不由笑了笑,心道,真是个自负自傲的年轻人。

    对于杜邈,看着虽然年轻,但军医却完全没有轻看他的医术意思。就算他不知道杜邈的能耐,但他却知道太子的能耐,能得太子看重的人,又怎么可能没点能耐。他的医术虽然不错,但却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经能以有所攻破,能研究出这一张方子,已经是尽他最大的能力,但这方子最多也只是克制疫病加深,要想使人痊愈,却还是没有达到这种疗效。

    不过在医术上,杜邈自己都认为自己有自负自傲的资本。

    太子问他道:“那杜大夫可有把握研制出治疗军中疫病的药方?”

    杜邈放下手中的方子,对太子道:“你们描述的军中瘟疫的症状跟我在扶桑国看到过的一种疫病很像,但究竟是不是同一种,我要亲眼看到病人,对比过后才能下结论。殿下找几个染病的人来给我看看吧。”

    太子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吩咐了朱挺几句,又令军医跟着一起去。

    朱挺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出去了。

    等他们走后,太子又转头与杜邈道:“杜大夫刚才说是在扶桑看到过类似的疫症,那杜大夫这几年是在扶桑国?怪不得我这两年遍寻杜大夫而不得。只是杜大夫当日为何会想到去扶桑国?”

    杜邈听到这里,有些傲娇的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头发,然后开口道:“殿下知道,天才总是容易遭人嫉妒的。想当年我刚弱冠之年,却已经是救人无数,医术难出其右,被人称之为活神仙。”说着顿了顿,脸上难掩怒气,继续恶狠狠道:“结果也不知道那个杀千刀的嫉妒我的才能,竟然暗地里敲了我一个闷棍将我打昏,然后塞进麻包袋里用马车运到山东,然后在山东的港口被扔到去扶桑的商船上去了。”

    因扶桑国人常扮成倭寇上岸,在大齐的泉州福州广州等地烧杀抢掠,大齐为此出兵攻打过几次扶桑国,如今扶桑虽收敛了一些,但两国的关系并不算和睦。如今大齐和扶桑更是中断了贸易,不过因海外贸易利润大,常有大齐的商船仍是私下往扶桑而去。而当年杜邈乘坐的,便是这些私船。

    杜邈倒不是恼恨他们将他送到了扶桑去,扶桑虽然是寡民小国,但也有许多大齐不知道的医术,杜邈这四五年在扶桑也是学了许多扶桑的医术。对于对医术成痴的他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经历。

    令他发恼的是,有人算计了他。想到当年被人喂了迷药,每日坐在马车上昏昏沉沉的日子,杜邈就想让他也试一试每日喝迷药的滋味,他配置的迷药,绝对比当初他们喂给他的强,且功用多种,让他们浑身无力的同时,还能如万蚁钻心。想他自诩聪明绝顶,没想到却在这里摔了这么大一个跟头,简直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不过任是杜邈再聪明,也想不到当初算计她的是个当时和他来说,既不相识也毫无关系的十三岁姑娘,所以到现在为止,他也只是认为是哪一个同行嫉妒他的医术,所以才算计走了他。

    同样对太子来说,他亦是没有上帝视角,亦是想不到是当初的赵婳所为,所以也相信是同行所为。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朱挺已经带人回来,进来跟太子道:“殿下,人已经带到了外面的医棚里,可要此时去看。”

    太子转头问杜邈:“杜大夫以为呢?”

    杜邈道:“办事要趁早,既然人都已经带过来了,那就现在去看吧。”说着转头对朱挺道:“来,小挺子,帮我推一推轮椅。”

    小挺子?朱挺听得脸上直抽,这名字直让他想到宫中某种不男不女的生物。还有,他什么时候跟他这么熟了。

    朱挺正想说什么,结果却看到太子警告般的看了看他,朱挺只好悻悻然,十分不情愿的过去推着杜邈的轮椅出去。

    医棚里面躺了四个病人,是患疫病严重程度不一的。最轻的那个才染上没几天,只是有些上吐下泻,身体低烧,但还能走能跳。见到带着口罩的太子等人进来,还能跪下来行礼。而最严重的那个,则是已经病得人都已经糊涂了,体温高得厉害,人也虚脱得厉害,脸色苍白毫无血丝,他们进来也毫无反应。

    杜邈一个一个查看了他们的症状,又观察了他们的排泄物。

    这些染上疫病的人,最开始的时候是上吐下泻,体温升高,排泄物和口痰伴有血丝,而随着疫病渐渐加深,人便虚脱,体温越加升高,后面排泄物排出来的几乎全是黑血了。而最终,这些人会因虚脱或失血过多而亡。

    当然,这些人若有苦熬过去渐渐好转的,等好转之后,人便像是能自动排斥这些疫症,哪怕跟患病之人接触,也不会再患上疫病。

    杜邈东观察西观察的观察了老半天,然后看得直皱起眉头,太子怕打扰他,也没急着发问。直到观察完毕回了太子的营帐,大家换过衣裳,又用药水洗过身上的病气之后,太子这才问道:“杜大夫,情况如何,你可有把握治好这种疫病?”

    杜邈道:“这种疫病与我在扶桑看到过的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些不同,这疫病似乎比在扶桑发生的那种要严重些。不过至于说治疗,我倒是可以勉力一试。”

    太子松了口气,他既然这样说,那便是有些把握的了。

    对于军中染上疫病的将士,他不想学前朝的一些君王下令那样将他们屠杀,他们远离父母亲人来到边疆保家卫国,是大齐最英勇的战士,若因为染了疫病就遭受抛弃,这只会令边疆将士心寒。所以哪怕留着他们有使疫病继续蔓延的危险,他也不想放弃他们,而是建立了疫区将他们隔离开来,又勉力让人救治他们,只要他们没死,他都不想放弃。他甚至让人将每一位死者的名字都记了下来,等他日班师回朝,他会上奏朝廷给他们建一个功德碑,将他们每一人的名字都刻上,让人记住他们。

    杜邈要来了笔墨纸砚,而后想了一想,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方子,然后递给朱挺,道:“照这个方子抓药,用这个方子试试看。”

    朱挺看了一眼,然后奇道:“像黄苓、败酱草、白头翁、大黄这些的,军中都有,只是这长寿草是什么药?还有这山茄子是剧毒的东西吧,你确定这真的能够入药?”别人没治回来,却将人给治死了吧。

    杜邈最讨厌人质疑他的医术,看着朱挺讽刺道:“你没见过长寿草,只能说明你见识少,不能说这世上没有这种药材。再者,连砒霜都能入药,你对山茄子入药有问题?”

    朱挺实在看不上他这一副自负自傲眼睛长在头顶的态度,正要出言讽刺他几句,结果却被太子使眼色阻止,朱挺只好闭上嘴。

    太子转头问杜邈道:“那请问杜大夫,不知在哪里可以购买到这种长寿草?”

    杜邈道:“这种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喜阳,只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方。我在扶桑看到过这种草生长,但在大齐却是没有见到过。要找这种药,只能去扶桑找。”

    太子叹口气,扶桑离这里不说万里,却也有千里了。这一来一回,少说也得一两个月。这耽搁了一两个月,将士们就要多受一点的苦。更甚至,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的边疆战士。只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治疗的办法总比对疫病束手无策强,哪怕是备药的时间长些。

    太子吩咐朱挺道:“马上将方子上的其他药材准备齐,至于这味长寿草,马上快马加鞭去扶桑购买。我会写封信给江淮和山东的布政使,看江南和东南沿海一带是否有常出海的商人带回有这种药材。”

    朱挺道是,然后准备出去按吩咐办事,却在这时,杜邈又突然开口道:“对了,明天给我一支四五十人的兵马,我要出去一趟。”

    朱挺奇道:“你要人马做什么?”

    杜邈道:“我要出去逛街,但不良于行怕人打劫,所以让这四五十人来保护我。”

    这一听就不是真话,偏偏他不说,朱挺对他要人做什么又实在好奇得很。正想说一句“不告诉干什么不给人”,结果太子却道:“阿挺,明日给杜大夫准备人马。”

    太子虽然也不知杜邈要人干什么,但他向来用人不疑,所以相信杜邈自有自己的用意。朱挺只好讪讪然,道了一声是。

    杜邈难得的奉承了一句:“还是殿下有将领之气,用人则不疑。”说着抬头看着朱挺,好似在说“不像你”。

    朱挺气得半死,却偏偏发泄不出来,带着满心口的郁闷出去办事去了。

    而在第二日,杜邈果真带着人出去不知道干什么去了,直到傍晚的时候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几辆马车上面装满了箱子,杜邈正指挥着那些士兵将箱子搬下来。

    朱挺走过去,奇怪问道:“你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杜邈回答得言简意赅:“药材。”

    朱挺:“是什么药材这么多?”

    杜邈回答:“长寿草。”

    朱挺差点气得个倒仰,道:“你既然有长寿草,为何昨天不说,还让人派人千里迢迢跑到扶桑去寻,白费人力物力。”

    杜邈看着他半点愧疚都无,道:“我也没说我没有啊,我只是说这种药不长在大齐而已。”说着顿了顿,又十分傲慢的道:“像我这种聪明绝顶的人,在看到大齐没有的药材时,怎么可能不带点回来。”而事实证明,他果然是聪明绝顶,如今这些药材可不就派上用场了。他还将长寿草的种子带了一些回来,正准备试试看在大齐能不能种出长寿草来。

    杜邈看着气得两颊通红的朱挺,觉得他此时的样子还颇有几分可爱,于是难得好意的安慰他道:“你也别觉得白费人力物力,这长寿草用在许多地方都是有用的,你们找回来的长寿草还可以用在别的地方嘛。再说了,我带回来的这些长寿草未必够用,到时候万一不够,你们找回来的那些就派上用场了。”

    朱挺觉得自己跟这个人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他已经不想跟他说话了。

    杜邈将长寿草运回来之后,让太子给他在军营设了一个药庐,又找了几个会熬药的伙夫帮他熬药,然后便呆在药庐里,将药尝试各种比例的搭配,以期能找出能将药性发挥最好的配方。

    而在第五天的时候,杜邈终于将朱挺叫了进来,吩咐他道:“将这四碗药,按照染病之人严重程度不同,分别分发给染病的士兵喝了,看看药效如何。”

    朱挺任是对杜邈有诸多不满,但在这种事情上还是十分配合的,马上让人将药端了喂到病人的口中。

    而在那天的下午,朱挺终于十分高兴的跑到太子的帐篷中,激动的对太子道:“成了,成了,今天喝药的四个人的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患病最轻的那人已经不吐不拉了,身上的体温也降下来了。”

    太子和穆英皆是松了一口气,而后高兴起来,穆英对杜邈万分感激道:“多亏了杜大夫,杜大夫不愧被称为神医。”

    杜邈道:“医者父母心罢了。”他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在送药之前,他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医者天职便是治病救人,他当然是希望能尽快治好这些人的。

    杜邈继续道:“既然如此,那就多叫几个人,让他们按照我写的方子熬药救人吧。”

    从这日起,一直笼罩在军中的乌云终于渐渐散开,有了有效的方子,军中染病的人渐渐好转起来。且在历经了大概一个多月之后,军中的瘟疫终于彻底被解决。

    而救下几千将士的杜邈的神医之名渐渐在军中传播开来,且从军中一直蔓延到外面,杜邈成了名副其实的神医。

    而这场瘟疫被彻底解决后,时间已经滑进了十一月。消息传回朝中,除了少数人之后,大部分人还是欢欣鼓舞的。

    只是此时,朝中废储的呼声却并未有停止,甚至更加甚嚣尘上。这其中,以庄王的岳家崇安侯府蹦跶得最欢,礼部侍郎洪铭次之。说的还是老话重提,太子无德不配为君,上天以军中瘟疫的方式降下预示。而军中瘟疫会被解决,则是陛下您的仁政感动上天。总之,哪怕这场瘟疫是在太子的手上被解决的,但与太子无关,不是太子的功劳而是陛下您的功劳。

    恰巧十月的时候,寿山永安帝的陵寝无故坍塌,亦又被提起是上天降下让皇帝易废储的预示。

    总之,这几月发生的所有坏事,都是太子的原因,发生的所有好事,都不是太子的功劳。

    太子听到这些从朝中传来的消息时,却是一点都不着急也不生气。他甚至还有心情分别写了封信给太子妃和自己的舅舅楚国公,叮嘱他们朝中的声音不用理,让他们自己热闹去。

    崇安侯府是庄王的岳家,洪铭有个庶女进了庄王府做侧妃,这看着好像是庄王一系的人在闹腾这件事,但崇安侯府在朝中并没有多少势力,如今闹腾得最欢只怕是被人利用的成分多,而洪铭明面上支持庄王,背地里却是皇后和惠王一系的。

    这场朝中闹腾腾的易储风波,看着像是庄王一系主导的,但究竟谁幕后的主导人,多深思一下也能想出来。

    孝昌公主问太子道:“你是怎么打算的?”

    太子哼了一声道:“皇后和四弟既然已经抬出了这场大戏,我自然要陪她们唱下去。”

    皇帝当年能坐上这个皇位,有一半是楚国公府的功劳。等皇帝登基后,楚国公府为了不被卸磨杀驴,很快就上交了手中的兵权,家中亦不多让子孙出仕,哪怕出仕,任的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

    但老楚国公是跟着□□打过天下,战功赫赫,军中威望震天,哪怕如今楚国公府退下来,但如今大齐有一半的军官跟楚国公府不是有过命的交情,便是出自楚国公府的门生。这样的情形下,哪怕楚国公府一直低调谨小慎微,他这个太子也一直努力做得平庸,但皇帝依旧对他这个太子和楚国公府不放心。

    皇帝怕也是很复杂的心思,他一边觉得自己是皇帝了,不应受任何人的辖制,另一边因不是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的,又非嫡非长,底气有些不足。心里隐约便觉得,楚国公府当初能辅佐他上位,也可能拉了他下马辅佐别人上位,特别是他这个太子是跟楚国公府有血缘的至亲。

    皇帝对他也不是没有父子之情,只是这父子之情浅薄得比不上皇帝对他对楚国公府的防备罢了。

    所以这些年抬举了皇后和惠王来跟他打擂台,他和皇后惠王相争,他这个皇帝才能高枕无忧。

    从前有他这个太子挡在前头,父皇自然不觉得皇后和惠王有威胁,甚至觉得他们是一把很好用的刀,可以用来辖制他这个太子。

    但倘若他这个太子“失势”呢,而皇后和惠王却步步紧逼,皇帝还会以为这把刀只会向着别人,而不会对向自己给自己产生威胁吗。

    惠王甚至不想他,有太子这个天然的身份在,哪怕平庸,亦会得到让人追随,因为他是正统。但一个皇子,他不能普通,他只能表现得出色,比所有的皇子都出色,才会让一些势力觉得他奇货可居而追随。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惠王和皇后汲汲营取名声的原因。

    不过他们既然如此好名声,他倒是不介意再推一把。当惠王的名声比他这个皇帝还要贤德的时候,当朝中的声音一致废掉他这个太子拥立惠王为太子的时候,不知道他那位父皇还坐不坐得住。

    而他这个太子,也无妨暂退一步,示弱一会。

    孝昌公主从前为了弟弟,学着通晓政事,后来嫁了穆英,穆英对她情深,许多政事上的事情并不避讳着她,有时候甚至会和她讨论朝堂上的事,所以对于朝堂上的那一套她并不陌生,自然也明白太子话中的意思。

    她默了默,开口道:“这样也好,皇后和老四由父皇来处置,总比你登基后再来对付的好,无论原因是什么,杀害手足总不是什么好名声。”

    对惠王和皇后的厌憎,孝昌公主只比太子更深。当初太子年纪小或许并不记得,但她却是亲眼看着自己的生母朱后拖着病体,疲于应付当年的郭贵妃,如今的郭后的诡计和威胁。

    当年楚国公交出兵权从朝中退下,皇帝对郭贵妃和惠王宠爱过甚,甚至超出贵妃品级准许郭贵妃拥有半幅皇后仪仗,而皇帝迟迟不立下太子,多屡屡表达出对惠王的喜爱,甚至说出众多儿子中,惠王是最肖其者。朝中隐隐传出,皇帝意欲越过三皇子这个嫡长,立四皇子为太子。

    朱后疲于应付,耗尽心力,最终将儿子推上储君位置,但自己却因殚精竭虑,耗尽心神而亡。朱后会早逝,郭后要负一半的责任,另一半则是她那位高高在上的父皇。

    所以因此,孝昌公主对皇帝早已无多少父子感情。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两更合成一更更新了,因为有事,提前码好提前更新了。

    亲们记得撒花啊~~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