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魔术师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玉虚小诸葛 第二章 返回玉虚 第三章 大摔碑手 第四章 真相大白 第五章 百兽军 第六章 百兽之王 第七章 惊天宝藏 第八章 上庸郡守 第九章 永安王李孝基 第十章 兵围玉虚 第十一章 折冲校尉 第十二章 何为杀道 第十三章 皇帝召见 第十四章 马夫刘叔 第十五章 鬼谷一门 第十六章 高陵于家 第十七章 恶毒的诅咒 第十八章 植入记忆 第十九章 灭门惨案(一) 第二十章 灭门惨案(二) 第二十一章 太子秦王 第二十二章 初入帝都 第二十三章 老子后人 第二十四章 宫廷宴会 第二十五章 李渊的心思 第二十六章 王白矣 第二十七章 无辜的断刃 第二十八章 身陷囹圄 第二十九章 不一样的投效方式 第三十章 嚣张的格格巫 第三十一章 神仙法术 第三十二章 呼风唤雨 第三十三章 营救李玄 第三十四章 风尘三侠 第三十五章 决战紫禁之巅 第三十六章 九天玄雷诀 第三十七章 移山倒海 第三十八章 皇宫偶遇 第三十九章 神仙宝贝 第四十章 父子联手 第四十一章 偶遇故人 第四十二章 九公主 第四十三章 吴王杜伏威 第四十四章 东南道行军大总管 第四十五章 自己的路 第四十六章 好大的坑呀 第四十七章 如此兄弟 第四十八章 你会后悔的 第四十九章 逃离江淮 第五十章 辅公佑建国 第五十一章 勇将阚陵 第五十二章 弃船破敌 第五十三章 丹阳血战 第五十四章 绝地轻兵 第五十五章 战死的英雄 第五十六章 机关算尽 第五十七章 平定东南 第五十八章 封官加爵 第五十九章 帝王之道 第六十章 力劝李孝恭 第六十一章 屯田大帅 第六十二章 宗正卿 第六十三章 皇帝的调解 第六十四章 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第六十五章 东宫宴请 第六十六章 微妙的转折 第六十七章 隐居终南山 第六十八章 岑文本进京 第六十九章 揣摩之才 第七十章 再试岑文本 第七十一章 齐王元吉 第七十二章 太子的承诺 第七十三章 矛盾的李渊 第七十四章 异常的尴尬 第七十五章 河北烽烟 第七十六章 李世民的机会 第七十七章 一计定河北(一) 第七十八章 一计定河北(二) 第七十九章 泄密事件 第八十章 太子统军 第八十一章 惊呆的秦王 第八十二章 攻心之策 第八十三章 不眠之夜 第八十四章 虎符 第八十五章 郑仁基 第八十六章 敲打山东豪族 第八十七章 收为己用 第八十八章 政治联姻 第八十九章 郑观音 第九十章 李渊的觉察 第九十一章 太子大婚 第九十二章 洛阳征调 第九十三章 驱狼逐虎 第九十四章 洺水保卫战 第九十五章 围点打援 第九十六章 河南王李道玄 第九十七章 洺水悲歌 第九十八章 天策上将令 第九十九章 帝都缟素 第一百章 八卫大军 第一百零一章 一念之间 第一百零二章 是传信 不是宣旨 第一百零三章 之乎者也 助得甚事 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的抚慰 第一百零五章 错失的机会 第一百零六章 一声叹息 第一百零七章 决战时机 第一百零八章 一文一武 第一百零九章 众叛亲离 第一百一十章 谁家兵马 第一百一十一章 诸葛德威 第一百一十二章 袁天罡 第一百零三章 势力大涨 第一百一十四章 势如水火 第一百一十五章 情报天才 第一百一十六章 情报战 第一百一十七章 献策秦王 第一百一十八章 献策秦王(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同仇敌忾 第一百二十章 元吉的计谋 第一百二十一章 提防元吉 第一百二十二章 互相算计 第一百二十三章 各怀鬼胎 第一百二十四章 率更丞王晊 第一百二十五章 秦王的决断 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皇宫 第一百二十七章 玄武门守将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关门打狗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泄密 第一百三十章 谢叔方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再生波澜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象示警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六卫大军 第一百三十四章 寻找援兵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误事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张亮被抓 第一百三十七章 玄武门之变(一) 第一百三十八章 玄武门之变(二) 第一百三十九章 玄武门之变(三) 第一百四十章 玄武门之变(四) 第一百四十一章 玄武门之变(五) 第一百四十二章 玄武门之变(六) 第一百四十三章 玄武门之变(七)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玄武门之变(八) 第一百四十五章 玄武门之变(九) 第一百四十六章 父子相见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雨腥风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杀兄屠侄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开杀戒 第一百五十章 全城恐慌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离长安 第一百五十二章 爆竹声响 第一百五十三章 教训张亮 第一百五十四章 角色转变 第一百五十五章 功臣集团 第一百五十六章 岑文本出仕 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拢各方 第一百五十八章 行军司马 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人意料 第一百六十章 清官魏征 第一百六十一章 魏征的影响 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艺要反 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厥的阴谋 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德彝的计谋 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承乾 第一百六十七章 架空尚书(二) 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不透的李靖 第一百六十九章 最信任的人 第一百七十章 幽州内乱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残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唐储君 第一百七十三章 封德彝致仕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举荐岑文本 第一百七十五章 尚书令之争(一)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尚书令之争(二)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七十大寿 第一百七十八章 极力推荐 第一百七十九章 晋阳留守 第一百八十章 帝王心思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支笔 第一百八十二章 礼部尚书发飙 第一百八十三章 礼义廉耻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兵临城下 第一百八十五章 攻城攻心 第一百八十六章 心理战(一) 第一百八十七章 心理战(二)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路援军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共赴国难 第一百九十章 大唐府库 第一百九十一章 强国之心 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民战争(一)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民战争(二)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民战争(三) 第一百九十五章 人民战争(四) 第一百九十六章 姚谷伏击战(一) 第一百九十七章 姚谷伏击战(二) 第一百九十八章 姚谷伏击战(三) 第一百九十九章 渭河血战(一) 第二百章 渭河血战(二) 第二百零一章 渭河血战(三) 第二百零二章 渭河血战(四) 第二百零三章 拉拢分化 第二百零四章 真正的勇士 第二百零五章 唇齿相依 第二百零六章 突厥撤兵 第二百零七章 便桥议和(一) 第二百零八章 便桥议和(二) 第二百零九章 便桥议和(三) 第二百一十章 民心可用 第二百一十一章 贺家枪法 第二百一十二章 拜师李靖 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靖返京 第二百一十四章 蜀王李恪 第二百一十五章 奴大欺主 第二百一十六章 拜谒公主 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王之路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子之气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天意弄人 第二百二十章 君臣制衡 第二百二十一章 休养生息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忌惮颇深 第二百二十三章 被迫收徒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多益善 第二百二十五章 学习精神 第二百二十六章 高官视察 第二百二十七章 推广普通话 第二百二十八章 因材施教(一) 第二百二十九章 因材施教(二) 第二百三十章 大唐现状 第二百三十一章 活字印刷术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朝议(一)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朝议(二) 第二百三十四章 儒家传承 第二百三十五章 理念传播 第三百三十六章 寒门崛起 第三百三十七章 封德彝的危机(一) 第三百三十八章 封德彝的危机(二)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局为重 第二百四十章 天不佑唐 第二百四十一章 粮从天降(一) 第二百四十二章 粮从天降(二) 第二百四十三章 粮从天降(三) 第二百四十四章 岭南冯家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纸书信定岭南(一)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一纸书信定岭南(二) 第二百四十七章 薛延陀部落 第二百四十八章 突利遇刺 第二百四十九章 薛延陀激变 第二百五十章 抱团取暖 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服薛延陀部 第二百五十二章 实力展现 第二百五十三章 暗中结盟 第二百五十四章 唐俭立功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千里赴约 第二百五十六章 众臣的信任 第二百五十七章 战争策略 第二百五十八章 决战时机 第二百五十九章 马邑被围(一) 第二百六十章 马邑被围(二) 第二百六十一章 马邑被围(三) 第二百六十二章 马邑被围(四) 第二百六十三章 群臣议政 第二百六十四章 众臣之首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唐柱石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 第二百六十七章 武力震慑 第二百六十八章 各有对策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两位公主 第二百七十章 两卫大军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二百七十二章 房玄龄的分析 第二百七十三章 四人麻将(一) 第二百七十四章 四人麻将(二) 第二百七十五章 救援马邑 第二百七十六章 突厥援军 第二百七十七章 对天盟誓 第二百七十八章 马邑城破 第二百七十九章 暴风雨要来了 第二百八十章 一出猴戏 第二百八十一章 悄然归来 第二百八十二章 王者归来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军动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率军返回 第二百八十五章 父子对话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局为重 第二百八十七章 审批侯君集 第二百八十八章 登台拜将 第二百八十九章 谁可为将 第二百九十章 大战之前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临阵换将(一)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临阵换将(二) 第二百九十三章 血战恶阳岭(一) 第二百九十四章 血战恶阳岭(二) 第二百九十五章 血战恶阳岭(三)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命难违 第二百九十七章 尽情的哭吧 第二百九十八章 峰回路转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决战(一) 第三百章 大决战(二) 第三百零一章 大决战(三) 第三百零二章 大决战(四) 第三百零三章 大决战(五) 第三百零四章 颉利被擒 第三百零五章 两份急报 第三百零六章 急招李玄 第三百零七章 胡人内迁 第三百零八章 杀与不杀 第三百零九章 民心归附 第三百一十章 阿史那思摩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天可汗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靖反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鸟尽弓藏 第三百一十四章 李靖的心声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军支持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触即发(一) 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触即发(二) 第三百一十八章 嫡庶有别 第三百一十九章 共心协力 第三百二十章 忍辱负重 第三百二十一章 擦枪走火(一) 第三百二十二章 擦枪走火(二) 第三百二十三章 擦枪走火(三) 第三百二十四章 战略战术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苍生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为将之道 第三百二十七章 李靖的谋划 第三百二十八章 居中调停 第三百二十九章 岑文本献谋 第三百三十章 师徒翻脸 第三百三十一章 陛下亲迎 第三百三十二章 魏征劝谏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靖归心 第三百三十四章 胡越一家(一) 第三百三十五章 胡越一家(二) 第三百三十六章 胡越一家(三) 第三百三十七章 求婚被拒 第三百三十八章 尊严是打出来的(一) 第三百三十九章 尊严是打出来的(二) 第三百四十章 一战成名 第三百四十一章 长安纸贵 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国之争(一)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国之争(二) 第三百四十四章 公主下嫁(一) 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主下嫁(二) 第三百四十六章 入主武德殿 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世民的心思 第三百四十八章 晋王李治 第三百四十九章 轻轻一推 第三百五十章 缺一位储君啊 第三百五十一章 精妙的谋划 第三百五十二章 谁为晋王师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太上皇李渊 第三百五十四章 仁孝之人 第三百五十五章 以毒攻毒 第三百五十六章 父子亲情 第三百五十七章 协商妥协(一) 第三百五十八章 协商妥协(二) 第三百五十九章 协商妥协(三) 第三百六十章 留在皇宫 第三百六十一章 恩威并施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兄弟之间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三年不鸣 第三百六十四章 长孙皇后(一) 第三百六十五章 长孙皇后(二) 第三十百六十六章 长孙皇后(三) 第三百六十七章 求仙 问道 第三百六十八章 朝局变化 第三百六十九章 心善的房玄龄 第三百七十章 重用侯君集 第三百七十一章 高昌之战 第三百七十二张 刑部侍郎 第三百七十三章 刑部侍郎(二) 第三百七十四章 营救侯君集 第三百七十五章 侯君集造反 第三百七十六章 张亮告密 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病魏征(一) 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病魏征(二) 第三百七十九章 房玄龄劝谏 第三百八十章 魏王遇刺 第三百八十一章 歃血为盟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兵戎相见 第三百八十三章 最大的痛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宫政变 第三百八十五章 劝杀侯君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四章 宫廷宴会
《大唐魔术师》
作者:冰雨江山
更新时间:2024-02-02 07:40:42
字数:470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魔术师 !

    麟德殿,大唐皇帝举行宴会、观看杂技舞乐和做佛事的宫殿。殿高三十余米,南北长约一百三十多米,东西长约将近八十米,规模宏大,气势雄浑。

    大殿四周,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进入大殿首先需要走过一百阶的通道。通道长75米,道面平段铺素面平砖,坡面铺莲花方砖,坡面两边为有石柱和螭(chi)首的青石勾阑。

    麟德殿大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斗拱交错,雕梁画栋,美不胜收。进入殿内,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皎洁动人。地铺白玉,内嵌金珠,凿地为莲,朵朵成五茎莲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竟是以蓝田暖玉凿成,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极尽奢靡。

    皇帝李渊坐南朝北端坐于主位,威严中带着和蔼,面容可亲。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坐于李渊右手下方,各怀心事。李玄、赵猛则做于李渊左手下方,态度恭敬,有礼有节。

    宴会上,觥筹交错,鼓乐齐鸣,轻歌曼舞,灯火通明,酒香四溢,其乐融融。而皇帝李渊作℃∫,为一个长辈,对待李玄则特别照顾,给予李玄很多特别的关怀和关照,更是在屡屡劝酒、赐菜之外,赐予了李玄许多的贡品。这一幕,让所有作陪的文武官员同时心中暗道:“这是陛下把李玄当做亲子对待呀,李玄简在帝心,以后万万不能得罪。”

    突然,一位举止高雅,风度翩翩的紫袍高官站了起来,对着皇帝李渊躬身一礼。

    高官,四十岁左右年纪,白净脸庞,三绺美髯,温文尔雅,最特别的是他的一双眼睛,凝眸时如波澜不兴的大海,流动时如空中飞走的星星。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又敏锐,又细致,让人觉得他似乎会某种仙法。

    皇帝李渊看到一向稳健谨慎、善于识人用人的吏部尚书高士廉竟然如此出人意料的举动,便疑惑的问道:“高卿这是何意?”

    高士廉态度恭敬严肃的回答道:“臣今日初见永安王,便发现永安王的身材奇伟,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清目秀,目若朗星,鼻子高挺,双耳厚重,实乃大富大贵之象,不由得动了惜才之心。臣希望能够对永安王进行考校,为陛下、大唐荐才。”

    李渊沉吟片刻道:“高卿身为吏部尚书,时刻不忘为国家举荐人才,实乃我大唐之幸。朕准你对永安王进行考校。”

    紧接着又安慰李玄道:“配合一下高卿,不要紧张。”

    “是。”李玄起身恭敬的回答道。

    高士廉对李玄问道:“不知永安王觉得我大唐如今国势如何?”

    李玄借着酒兴,高声吟道:

    “《咏日》

    欲出未出光辣达,

    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

    逐却残星赶却月。

    这首诗,表面上描写的是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壮丽情景。实际上寓意大唐帝国犹如初升的太阳,一开始还没有升起的时候,整个天下都翘首以盼,期待大唐帝国能够解救百姓于水火,很快大唐帝国就满足整个天下百姓久旱逢甘霖的心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铲平各方割据势力,一统天下,拯救了所有苍生。

    李玄吟罢,众官员一起赞道:“好诗,好寓意,好文采。”

    高士廉也面带笑意,继续问道:“永安王觉得大唐以后的国势会如何?”

    李玄缓缓的踱步道:

    “《咏月》

    未离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万国明。”

    说完这两句,李玄就停止了踱步,在原地站住了,也停止了吟诗。

    看到这一幕,百官们逐渐的议论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

    “没法再写了吗?”

    “前面气势真是宏大呀,可惜了?”

    李玄沉默以对。

    李渊圆场道:“不错,虽然只有两句,可是绝对是佳作。”

    “陛下所言极是,确实是佳作呀!”群臣表面上附和道,内心里却觉得李玄一开始口气太大,最后无法收场,是个做事毛糙,顾头不顾尾的人。

    而李玄似乎猜出来了群臣的想法,便开口道:“请陛下恕臣学艺不精之罪,臣只能预测大唐两百年内,必然为天下之楷模,万国之领袖。天下万国以能成为大唐人而感到骄傲,能为大唐做事而感到自豪,能以学习大唐文化为毕生追求。两百年内,大唐犹如明月一般,普照万国,给万国带来了光明,让万国摆脱了长久以来的黑暗和愚昧。”

    李玄的一番话,顿时让很多老成持重的重臣们身不由己的站了起来,内心里激动不已。

    “永安王竟然能够预测大唐两百年的国运?这是神仙法术?”

    “万国来朝,执天下之牛耳,为万国之领袖,这才是大国气象啊。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是啊,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啊,秦皇汉武都没有做到的事啊。”

    群臣们议论纷纷。

    太子建成说道:“真是令人向往的盛世啊。”

    秦王李世民感慨道:“我大唐当如此。天下臣服,万国来贺,这才是我大唐应该拥有的。我大唐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间唯一的超级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绝不苟且偷生的活着。”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