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魔术师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玉虚小诸葛 第二章 返回玉虚 第三章 大摔碑手 第四章 真相大白 第五章 百兽军 第六章 百兽之王 第七章 惊天宝藏 第八章 上庸郡守 第九章 永安王李孝基 第十章 兵围玉虚 第十一章 折冲校尉 第十二章 何为杀道 第十三章 皇帝召见 第十四章 马夫刘叔 第十五章 鬼谷一门 第十六章 高陵于家 第十七章 恶毒的诅咒 第十八章 植入记忆 第十九章 灭门惨案(一) 第二十章 灭门惨案(二) 第二十一章 太子秦王 第二十二章 初入帝都 第二十三章 老子后人 第二十四章 宫廷宴会 第二十五章 李渊的心思 第二十六章 王白矣 第二十七章 无辜的断刃 第二十八章 身陷囹圄 第二十九章 不一样的投效方式 第三十章 嚣张的格格巫 第三十一章 神仙法术 第三十二章 呼风唤雨 第三十三章 营救李玄 第三十四章 风尘三侠 第三十五章 决战紫禁之巅 第三十六章 九天玄雷诀 第三十七章 移山倒海 第三十八章 皇宫偶遇 第三十九章 神仙宝贝 第四十章 父子联手 第四十一章 偶遇故人 第四十二章 九公主 第四十三章 吴王杜伏威 第四十四章 东南道行军大总管 第四十五章 自己的路 第四十六章 好大的坑呀 第四十七章 如此兄弟 第四十八章 你会后悔的 第四十九章 逃离江淮 第五十章 辅公佑建国 第五十一章 勇将阚陵 第五十二章 弃船破敌 第五十三章 丹阳血战 第五十四章 绝地轻兵 第五十五章 战死的英雄 第五十六章 机关算尽 第五十七章 平定东南 第五十八章 封官加爵 第五十九章 帝王之道 第六十章 力劝李孝恭 第六十一章 屯田大帅 第六十二章 宗正卿 第六十三章 皇帝的调解 第六十四章 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第六十五章 东宫宴请 第六十六章 微妙的转折 第六十七章 隐居终南山 第六十八章 岑文本进京 第六十九章 揣摩之才 第七十章 再试岑文本 第七十一章 齐王元吉 第七十二章 太子的承诺 第七十三章 矛盾的李渊 第七十四章 异常的尴尬 第七十五章 河北烽烟 第七十六章 李世民的机会 第七十七章 一计定河北(一) 第七十八章 一计定河北(二) 第七十九章 泄密事件 第八十章 太子统军 第八十一章 惊呆的秦王 第八十二章 攻心之策 第八十三章 不眠之夜 第八十四章 虎符 第八十五章 郑仁基 第八十六章 敲打山东豪族 第八十七章 收为己用 第八十八章 政治联姻 第八十九章 郑观音 第九十章 李渊的觉察 第九十一章 太子大婚 第九十二章 洛阳征调 第九十三章 驱狼逐虎 第九十四章 洺水保卫战 第九十五章 围点打援 第九十六章 河南王李道玄 第九十七章 洺水悲歌 第九十八章 天策上将令 第九十九章 帝都缟素 第一百章 八卫大军 第一百零一章 一念之间 第一百零二章 是传信 不是宣旨 第一百零三章 之乎者也 助得甚事 第一百零四章 皇帝的抚慰 第一百零五章 错失的机会 第一百零六章 一声叹息 第一百零七章 决战时机 第一百零八章 一文一武 第一百零九章 众叛亲离 第一百一十章 谁家兵马 第一百一十一章 诸葛德威 第一百一十二章 袁天罡 第一百零三章 势力大涨 第一百一十四章 势如水火 第一百一十五章 情报天才 第一百一十六章 情报战 第一百一十七章 献策秦王 第一百一十八章 献策秦王(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同仇敌忾 第一百二十章 元吉的计谋 第一百二十一章 提防元吉 第一百二十二章 互相算计 第一百二十三章 各怀鬼胎 第一百二十四章 率更丞王晊 第一百二十五章 秦王的决断 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皇宫 第一百二十七章 玄武门守将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关门打狗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泄密 第一百三十章 谢叔方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再生波澜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象示警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六卫大军 第一百三十四章 寻找援兵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误事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张亮被抓 第一百三十七章 玄武门之变(一) 第一百三十八章 玄武门之变(二) 第一百三十九章 玄武门之变(三) 第一百四十章 玄武门之变(四) 第一百四十一章 玄武门之变(五) 第一百四十二章 玄武门之变(六) 第一百四十三章 玄武门之变(七)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玄武门之变(八) 第一百四十五章 玄武门之变(九) 第一百四十六章 父子相见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雨腥风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杀兄屠侄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开杀戒 第一百五十章 全城恐慌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离长安 第一百五十二章 爆竹声响 第一百五十三章 教训张亮 第一百五十四章 角色转变 第一百五十五章 功臣集团 第一百五十六章 岑文本出仕 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拢各方 第一百五十八章 行军司马 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人意料 第一百六十章 清官魏征 第一百六十一章 魏征的影响 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艺要反 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厥的阴谋 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德彝的计谋 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承乾 第一百六十七章 架空尚书(二) 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不透的李靖 第一百六十九章 最信任的人 第一百七十章 幽州内乱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残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唐储君 第一百七十三章 封德彝致仕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举荐岑文本 第一百七十五章 尚书令之争(一)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尚书令之争(二)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七十大寿 第一百七十八章 极力推荐 第一百七十九章 晋阳留守 第一百八十章 帝王心思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支笔 第一百八十二章 礼部尚书发飙 第一百八十三章 礼义廉耻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兵临城下 第一百八十五章 攻城攻心 第一百八十六章 心理战(一) 第一百八十七章 心理战(二)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路援军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共赴国难 第一百九十章 大唐府库 第一百九十一章 强国之心 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民战争(一)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民战争(二)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民战争(三) 第一百九十五章 人民战争(四) 第一百九十六章 姚谷伏击战(一) 第一百九十七章 姚谷伏击战(二) 第一百九十八章 姚谷伏击战(三) 第一百九十九章 渭河血战(一) 第二百章 渭河血战(二) 第二百零一章 渭河血战(三) 第二百零二章 渭河血战(四) 第二百零三章 拉拢分化 第二百零四章 真正的勇士 第二百零五章 唇齿相依 第二百零六章 突厥撤兵 第二百零七章 便桥议和(一) 第二百零八章 便桥议和(二) 第二百零九章 便桥议和(三) 第二百一十章 民心可用 第二百一十一章 贺家枪法 第二百一十二章 拜师李靖 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靖返京 第二百一十四章 蜀王李恪 第二百一十五章 奴大欺主 第二百一十六章 拜谒公主 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王之路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子之气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天意弄人 第二百二十章 君臣制衡 第二百二十一章 休养生息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忌惮颇深 第二百二十三章 被迫收徒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多益善 第二百二十五章 学习精神 第二百二十六章 高官视察 第二百二十七章 推广普通话 第二百二十八章 因材施教(一) 第二百二十九章 因材施教(二) 第二百三十章 大唐现状 第二百三十一章 活字印刷术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朝议(一)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朝议(二) 第二百三十四章 儒家传承 第二百三十五章 理念传播 第三百三十六章 寒门崛起 第三百三十七章 封德彝的危机(一) 第三百三十八章 封德彝的危机(二)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局为重 第二百四十章 天不佑唐 第二百四十一章 粮从天降(一) 第二百四十二章 粮从天降(二) 第二百四十三章 粮从天降(三) 第二百四十四章 岭南冯家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纸书信定岭南(一)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一纸书信定岭南(二) 第二百四十七章 薛延陀部落 第二百四十八章 突利遇刺 第二百四十九章 薛延陀激变 第二百五十章 抱团取暖 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服薛延陀部 第二百五十二章 实力展现 第二百五十三章 暗中结盟 第二百五十四章 唐俭立功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千里赴约 第二百五十六章 众臣的信任 第二百五十七章 战争策略 第二百五十八章 决战时机 第二百五十九章 马邑被围(一) 第二百六十章 马邑被围(二) 第二百六十一章 马邑被围(三) 第二百六十二章 马邑被围(四) 第二百六十三章 群臣议政 第二百六十四章 众臣之首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唐柱石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 第二百六十七章 武力震慑 第二百六十八章 各有对策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两位公主 第二百七十章 两卫大军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二百七十二章 房玄龄的分析 第二百七十三章 四人麻将(一) 第二百七十四章 四人麻将(二) 第二百七十五章 救援马邑 第二百七十六章 突厥援军 第二百七十七章 对天盟誓 第二百七十八章 马邑城破 第二百七十九章 暴风雨要来了 第二百八十章 一出猴戏 第二百八十一章 悄然归来 第二百八十二章 王者归来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军动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率军返回 第二百八十五章 父子对话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局为重 第二百八十七章 审批侯君集 第二百八十八章 登台拜将 第二百八十九章 谁可为将 第二百九十章 大战之前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临阵换将(一)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临阵换将(二) 第二百九十三章 血战恶阳岭(一) 第二百九十四章 血战恶阳岭(二) 第二百九十五章 血战恶阳岭(三)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命难违 第二百九十七章 尽情的哭吧 第二百九十八章 峰回路转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决战(一) 第三百章 大决战(二) 第三百零一章 大决战(三) 第三百零二章 大决战(四) 第三百零三章 大决战(五) 第三百零四章 颉利被擒 第三百零五章 两份急报 第三百零六章 急招李玄 第三百零七章 胡人内迁 第三百零八章 杀与不杀 第三百零九章 民心归附 第三百一十章 阿史那思摩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天可汗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靖反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鸟尽弓藏 第三百一十四章 李靖的心声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军支持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触即发(一) 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触即发(二) 第三百一十八章 嫡庶有别 第三百一十九章 共心协力 第三百二十章 忍辱负重 第三百二十一章 擦枪走火(一) 第三百二十二章 擦枪走火(二) 第三百二十三章 擦枪走火(三) 第三百二十四章 战略战术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苍生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为将之道 第三百二十七章 李靖的谋划 第三百二十八章 居中调停 第三百二十九章 岑文本献谋 第三百三十章 师徒翻脸 第三百三十一章 陛下亲迎 第三百三十二章 魏征劝谏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靖归心 第三百三十四章 胡越一家(一) 第三百三十五章 胡越一家(二) 第三百三十六章 胡越一家(三) 第三百三十七章 求婚被拒 第三百三十八章 尊严是打出来的(一) 第三百三十九章 尊严是打出来的(二) 第三百四十章 一战成名 第三百四十一章 长安纸贵 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国之争(一)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国之争(二) 第三百四十四章 公主下嫁(一) 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主下嫁(二) 第三百四十六章 入主武德殿 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世民的心思 第三百四十八章 晋王李治 第三百四十九章 轻轻一推 第三百五十章 缺一位储君啊 第三百五十一章 精妙的谋划 第三百五十二章 谁为晋王师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太上皇李渊 第三百五十四章 仁孝之人 第三百五十五章 以毒攻毒 第三百五十六章 父子亲情 第三百五十七章 协商妥协(一) 第三百五十八章 协商妥协(二) 第三百五十九章 协商妥协(三) 第三百六十章 留在皇宫 第三百六十一章 恩威并施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兄弟之间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三年不鸣 第三百六十四章 长孙皇后(一) 第三百六十五章 长孙皇后(二) 第三十百六十六章 长孙皇后(三) 第三百六十七章 求仙 问道 第三百六十八章 朝局变化 第三百六十九章 心善的房玄龄 第三百七十章 重用侯君集 第三百七十一章 高昌之战 第三百七十二张 刑部侍郎 第三百七十三章 刑部侍郎(二) 第三百七十四章 营救侯君集 第三百七十五章 侯君集造反 第三百七十六章 张亮告密 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病魏征(一) 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病魏征(二) 第三百七十九章 房玄龄劝谏 第三百八十章 魏王遇刺 第三百八十一章 歃血为盟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兵戎相见 第三百八十三章 最大的痛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东宫政变 第三百八十五章 劝杀侯君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百二十章 君臣制衡
《大唐魔术师》
作者:冰雨江山
更新时间:2024-02-02 07:43:48
字数:488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魔术师 !

    突厥撤兵后不久,大唐皇帝李世民就召回了深得民心的、大唐正三品山东道宣抚大使魏征,并提拔魏征为大唐从二品御史大夫,负责监督、弹劾百官,参与朝政,又提拔长安被围时,坚持原则,拒不按照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意思修改史书的大唐从三品起居舍人刘洎(ji)为大唐正三品侍中,顶替了已经致仕的封德彝的官职,统领门下省,负责审核、驳回大唐皇帝发出的诏令。

    大唐帝都长安,皇宫弘文殿。

    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和刚刚上任的侍中刘洎相对而坐。

    房玄龄对刘洎说道:“自古君臣都是相互扶持、相互制衡的。因为有了制衡,朝堂才能稳定,整个天下才能安定啊。可是帝王莫不想大权在握,乾刚独断?臣子做大就会欺君,枉法,乱了社稷,帝王独大,有何尝不是会祸害百姓,危害社稷呢?之前,吏部考功司郎中、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上了一封奏折,进言取消了左仆射、右仆射的设置,拆分尚书令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这无疑就消弱了相权,强化了天子的权利。这份奏折老夫是支持的,左⊥,仆射、右仆射、尚书令的职位确实是太招摇了,权力也太大了,之前数朝这些职位更多都是由皇室子弟,完全屈从于皇帝意志的心腹担任的,可是仍然经常有大臣弑君的事情发生,那种制度是不合理的。如今岑文本的一封奏书改变了君权弱,相权强的局面,形成了君权稍强,相权稍弱的局面。从长远看,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咱们现在这位天子,却是马背上的天子,性格刚烈,血性十足。他还不能十分理智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脑子一热,什么事儿都敢做。做完之后,则会十分后悔。”

    听到此处,杜如晦和刘洎都是连连点头。他们也都是十分了解这位只有二十八岁的大唐天子的,他容易暴怒,血性十足,最能得到同样热血的军队、士卒们的拥护,是最好的大唐统帅,可是治国如烹小鲜,必须小心谨慎。一个一拍脑子就能做下的决定,那可是都会牵扯到天下万民的福祉的,那会危害社稷,祸害苍生的。

    房玄龄顿了顿,继续说道:“制度已经十分的合理,但是因为陛下的性格,我们就必须要对陛下形成制衡,不能让陛下一拍脑子就做下的决定。走出大唐内廷会议。如此,负责审核、驳回大唐皇帝陛下的诏令的侍中之位。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说着房玄龄看了看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然后又看向负责审核、驳斥大唐皇帝诏令的侍中刘洎说道:“我和如晦都知道你是一位十分有原则的大臣,我们希望你能担起将大唐皇帝陛下一拍脑子做下的决定驳回的重任,我和如晦将统领所有大臣都会做你坚强的后盾的。如今唯有君臣相互制衡、君臣相互扶持,方能有利于我大唐江山社稷,有利于我大唐天下百姓啊。”

    刘洎闭目沉思。片刻后,他睁开了眼睛,站起来,缓缓的说道:“刘洎愿意依照大唐律法,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按照房大人和杜大人两位大人的安排,绝不让陛下暴怒下发出的错误诏令,通过门下省。”

    房玄龄、杜如晦都站了起来,对着刘洎拱手表示感谢。

    夜晚,在房玄龄的陪同下,郑仁基带着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两位山东豪族新一任的主事登门拜访刚刚上任的御史大夫魏征。

    分宾主落座后,郑仁基向魏征说道:“魏大人娶的是我山东豪族的女子,我山东豪族不敢要求魏大人支持我山东豪族,只求魏大人能够适当的时候照拂崔干、卢承庆这两位出自我山东豪族的年轻后生。”

    魏征面露思虑,按照他的脾气,他是最反感朝堂之上结党营私的,可是如今的大唐朝局,关陇贵族、山东豪族、南方士族天下三大政治势力,都有自己的政治需求,而朝堂则成为他们角逐的地方。关陇贵族主事长孙无忌、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都是这天下不世出的绝世天才,山东豪族的崔干、卢承庆虽然也是人间翘楚,但是比起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则相差甚远。如果不帮山东豪族,朝堂上获得不了的利益,他们肯定会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得他们的利益,例如战争、例如兵变或者是拥兵自立。如果不是通过大唐朝堂,而是通过了其他途径求取他们的利益,这对山东豪族不利,对于大唐社稷来说,也是十分的有害的。

    魏征抬头看了看陪同郑仁基他们一同前来的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

    房玄龄笑容满面的说道:“玄成(魏征的字)啊,我们不管怎么说,可都是人家山东豪族的女婿啊。适当帮衬崔干、卢承庆他们,虽然有结党营私之嫌,可是并没有让你选择站队啊,你和山东豪族之间,也没有利益交换。再说了适当照拂崔干、卢承庆他们也是有利于我大唐朝局稳定,社稷安稳的好事嘛。难道你为了没有结党营私之嫌的些许虚名,就不顾大唐的江山社稷吗?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些许虚名损伤,还要在乎吗?”

    魏征面露沉思,片刻后,答应道:“好,我可以照拂崔干、卢承庆,但是我有我的原则,只要他们做的事,对大唐社稷有利,我就会全力支持他们。”

    郑仁基连忙带着崔干、卢承庆向魏征躬身行礼表示感谢。

    太极宫,当玄甲军统领翟长孙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禀报了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在弘文殿内向侍中刘洎所说的那番要求制衡大唐天子的话,还有夜间房玄龄陪同郑仁基、崔干、卢承庆拜访魏征时,所说的那番请魏征和他一起照拂崔干、卢承庆的话。

    大唐皇帝李世民听后,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和忌惮,而是叹了口气道:“玄龄做得没错,他是一心为我大唐社稷的。满朝文武,最了解我缺点的人,还是玄龄啊。稳定朝局,维护朝纲、顾及社稷的大臣还是房玄龄最合适,他无愧于百官之首,国家栋梁,中流砥柱的称号啊。”(未完待续。。)

    ps:一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