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宋兵器谱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死去活来 第二章 家徒四壁 第三章 相濡以沫(上) 第三章 相濡以沫(下) 第四章 吴健 第五章 灾难 第六章 打压 第七章 悬赏 第八章 第一件武器 第九章 登徒子 第十章 生财之道 第十一章 猎熊(上) 第十一章 猎熊(下) 第十二章 贪心 第十三章 扔进熊窝 第十四章 归信县 第十五章 领赏 第十六章 流风大盗 第十七章 走出山坳 第十八章 刁难 第十九章 打赌 第二十章 吴氏军工(上) 第二十章 吴氏军工(下) 第二十一章 珠算问世 第二十二章 一鸣惊人 第二十三章 当头儿了 第二十四章 霹雳弹 第二十五章 齐云社 第二十六章 齐大保 第二十七章 发财了 第二十八章 留一手 第二十九章 回易 第三十章 借鸡生蛋 第三十一章 财源广进 第三十二章 机会来了 第三十三章 绝不同流合污 第三十四章 出兵灭盗 第三十五章 流风盗现 第三十六章 肩负重任 第三十七章 万分危急 第三十八章 杀无赦 第三十九章 霹雳弹发威 第四十章 解救,开始! 第四十一章 一网打尽 第四十二章 扭转局势 第四十三章 雷霆手段 第四十四章 定计灭盗 第四十五章 炸!炸!炸! 第四十六章 火器之威 第四十七章 迟来的援军 第四十八章 青云之路 第一章 雄心万丈 第二章 宋神宗 第三章 宋神宗的期许 第四章 好男莫当兵 第五章 副指挥使 第六章 这是兵么? 第七章 立威 第八章 获得军心(上) 第八章 获得军心(下) 第九章 前程似锦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上)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中)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下) 第十一章 大宋第一 第十二章 开个小灶 第十三章 最好的弓 第十四章 正式回易 第十五章 大唐遗风 第十六章 辽国的阴谋 第十七章 名刀问世 第十八章 斩虏刀 第十九章 传承的是雄风 第二十章 奇才!奇才! 第二十一章 王韶 第二十二章 千古悲歌 第二十三章 嚣张的契丹人 第二十四章 痛打辽狗 第二十五章 千古憾事 第二十六章 周世宗 第二十七章 纳贡馆 第二十八章 拜访林洪 第二十九章 打上门来 第三十章 斩虏刀扬威 第三十一章 放马过来 第三十二章 燕赵男儿 第三十三章 自投罗网 第三十四章 认罪 第三十五章 罪证 第三十六章 扬眉吐气 第三十七章 满载而归 第三十八章 太好了!太好了! 第三十九章 耶律洪基 第四十章 耶律洪基的怒火 第四十一章 山雨欲来 第四十二章 吴氏采矿法 第四十三章 大军压境 第四十四章 战云密布 第四十五章 辽军攻城 第四十六章 首战告捷 第四十七章 炸死你! 第四十八章 硬仗 第四十九章 气贯长虹 第五十章 血战!血战! 第五十一章 翻身仗 第五十二章 雄州激战(上) 第五十二章 雄州激战(下) 第五十三章 再度围城 第五十四章 妙计守城 第五十五章 司马光 第五十六章 血战归信 第五十七章 入城者,死! 第五十八章 死亡时刻 第五十九章 奇迹 第六十章 犯大宋者,必诛! 第六十一章 复仇的怒火 第六十二章 天大的胜利 第六十三章 雄州危急 第六十四章 耶律洪基的底牌 第六十五章 危急关头 第六十六章 各怀机心 第六十七章 唯一的希望 第六十八章 增援雄州 第六十九章 神兵天降 第七十章 里应外合 第七十一章 关门打狗 第七十二章 活捉耶律明 第七十三章 雄州大捷 第七十四章 大宋第一胜仗 第七十五章 希望破灭时 第七十六章 汴京的怪现象 第七十七章 你,可以滚了 第七十八章 吴骥!吴骥! 第一章 声名鹊起 第二章 胜利的滋味 第三章 晋升将军 第四章 天子门生 第五章 大宋秘辛 第六章 宋朝的谋划 第七章 未来之星 第八章 耶律洪基的决断 第九章 招兵买马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上)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中)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下) 第十一章 痛并快乐着 第十二章 陌刀 第十三章 突飞猛进 第十四章 破虏弓 第十五章 演武(上) 第十五章 演武(中) 第十五章 演武(下) 第十六章 劫岁币? 第十七章 岁币交接 第十八章 归信军出动 第十九章 皮室军 第二十章 设伏 第二十一章 目标,皮室军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上)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中)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下) 第二十三章 意义非凡 第二十四章 再接再励 第二十五章 先辈荣光 第二十六章 凯旋而归 第二十七章 传说中的军队 第二十八章 便宜行事 第二十九章 响亮的耳光 第三十章 身膺重任 第三十一章 不服气? 第三十二章 震慑 第三十三章 还有谁不服? 第三十四章 是齐云社? 第三十五章 精兵之路 第三十六章 以战养战 第三十七章 大干一票 第三十八章 齐云社首领 第三十九章 强强联手 第四十章 出其不意 第四十一章 作威作福 第四十二章 收获丰厚 第四十三章 大劫特劫 第四十四章 江山如画 第四十五章 筹谋 第四十六章 大谋划 第四十七章 新的开端 第四十八章 朕准了! 第四十九章 致命威胁 第五十章 强硬回应 第五十一章 大练兵 第五十二章 火炮 第五十三章 惊天大爆炸 第五十四章 意外之喜 第五十五章 秋风起,大军动 第五十六章 大军出动 第五十七章 大掳掠(上) 第五十七章 大掳掠(下)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上)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中)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下)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上)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中)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下) 第六十章 天大的胜利 第六十一章 王师来了! 第六十二章 我们会回来! 第六十三章 胜利班师 第六十四章 惊怒交加 第六十五章 轰传天下 第六十六章 喜悦无边 第六十七章 太祖誓碑 第六十八章 西夏的谋划(上) 第六十八章 西夏的谋划(下) 第六十九章 针锋相对 第七十章 曹太后 第七十一章 出狠招 第七十二章 惊天谋划 第七十三章 相互算计 第七十四章 王韶面君 第七十五章 王韶说宋神宗 第七十六章 宋神宗的誓言 第七十七章 种师道 第七十八章 紧锣密鼓 第七十九章 曹太后干政 第八十章 这是机会 第八十一章 何时动手? 第八十二章 司马光的恐惧 第八十三章 时间确定 第八十四章 大举进军 第八十五章 大幕拉开 第八十六章 清除、暗杀 第八十七章 抵达涿州 第八十八章 大军云集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一)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二)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三)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四)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五)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六)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七)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八)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九)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一)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二) 第九十章 新年新气象 第九十一章 新年贺礼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一)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二)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三)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四)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五)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六)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七)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八)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九) 第九十三章 疯狂反扑 第九十四章 两军对阵 第九十五章 调戏你 第九十六章 首战告捷 第九十七章 叫嚣千军 第九十八章 横扫千军 第九十九章 归信军Vs皮室军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上)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中)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下) 第一0一章 巅峰对决(续 上) 第一0一 巅峰对决(续 下) 第一0二章 西夏出兵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一)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二)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三)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四)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五) 第一0四章 中计了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一)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二)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三)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四) 第一0六章 战歌嘹亮(上) 第一0六章 战歌嘹亮(下)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一)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二)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三)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四)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五)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一)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二)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三)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四)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五)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六)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一)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二)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三)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四)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五)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六)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七)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八)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九)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十)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十一) 第一章 大军压境 第二章 英雄之路 第三章 仓皇而逃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上)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中)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下)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上)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中)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下) 第六章 兵临城下 第七章 一鼓而下 第八章 妙计破城 第九章 血债血偿 第十章 威震西夏 第十一章 夺取横山 第十二章 夏州之战(上) 第十二章 夏州之战(下) 第十三章 西夏震恐(上) 第十三章 西夏震恐(下)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上)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中)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下) 第十五章 气象一新 第十六章 统领大军 第十七章 河西震动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上)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下) 第十九章 三军拥戴 第二十章 灭西夏之策 第二十一章 斩来使 第二十二章 吴骥的条件 第二十三章 狼狈为奸(上) 第二十三章 狼狈为奸(下) 第二十四章 一箭双雕 第二十五章 大唐遗民 第二十六章 来自中原的喜讯 第二十七章 西兵的变化 第二十八章 心惊胆跳 第二十九章 打回原形 第三十章 进军兴庆府 第三十一章 河西战鼓动地来 第三十二章 数西夏之罪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一)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二)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三)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四)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五)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六) 第三十四章 西夏灭亡 第三十五章 西域来客 第三十六章 游子归来 第三十七章 万国震恐 第三十八章 兵发西域 第三十九章 解决女真 第四十章 契丹末日 第四十一章 重返巅峰(终章) 结束语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五)
《大宋兵器谱》
作者:殷扬
更新时间:2024-02-04 06:29:37
字数:746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宋兵器谱 !

    蔡京很有才略,他如此笃定,信心十足,不由得让众人惊讶,目光齐刷刷集中在他身上。就是司马光和韩琦二人也是大感意外。

    “哦!”宋神宗更是好奇,打量着蔡京,道:“蔡京,你说,你有何见解?”

    “官家,臣以为,虽然陕州大败,安定军殉国,一朝而丢五座城池,自大宋创建以来,从未有过如此败绩,诚让人恐。”蔡京微一凝思,开始剖析起来,道:“可是,臣却以为,天下大势自此而定,大宋已是大局在握了!”

    “大局在握?”众人嘀咕一句,却是不同意。

    就中,要数韩琦最是不爽,他出镇陕州本已是铁板上钉钉的事了,却因为蔡京突然杀出,而横生枝节,他冷冷一笑,道:“蔡京,你何故出此言?要知道,陕州干系天下安危。若是陕州丢了,西夏打进关中,天下震动,即使北方打得再好,也是于大局无补!”

    关中太重要了,若是给西夏夺得关中,那么,西夏的实力会暴增许多。要知道,八百里秦川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富饶之地,秦国因有关中而富强,最后扫灭六国。再者,关中之民勇悍善战,宁死不屈,这点,看看刘昌祚率领下的安定军就知道了。

    若是关中落入西夏手里,西夏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要什么有什么,这对宋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真要如此的话,即使宋朝收回了燕云之地,却是捡到一个西瓜,再丢掉一个西瓜,涿州一仗的胜利将化为乌有。

    “是呀!”王安石他们齐声附和韩琦的话。

    “蔡京,莫要乱说。”王安石对蔡京这个得力手下,颇为眷顾,特的提醒一句,道:“与韩琦论军国之事,朝中没几人是其敌手,你可要三思。”

    韩琦是名将,名重天下,享誉数十年,精通军国之事,若与他论军国之事,朝中还真找不出几人。王安石这是善意的提醒,可是,蔡京却是微微一笑,成竹在胸,道:“韩大人,蔡京不才,愿向韩大人请教。蔡京岁在弱冠之时,韩大人已是享誉天下的名将,若能得韩大人指点一二,蔡京感激不尽。”

    他倒好,竟然直接叫板了,这让王安石相当的无语。

    “呵呵!”韩琦给蔡京的恭维话说得心情舒畅,发出一阵畅笑声,又有些不屑,睥睨一眼蔡京,道:“不知道蔡大人要如何考校我?”

    事已如此,王安石只好不再说了,只得任由二人叫板了。

    “和韩大人论军国之事,那不是自讨苦吃么?这个蔡京,是找罪受吧?”吕公著不住摇头,大是好笑。

    存有这心思的大臣不在少数,只是碍于礼节,没有笑出来罢了。若不是宋神宗在这里,他们真的会嘲笑蔡京不自量力。

    “蔡京,你真要与韩琦理论?”宋神宗也有些不信。他对韩琦没太多的好感,此人虽是有才,却是一心反对新法,不过,对他在军事上的造诣,却是不敢存有丝毫轻视之心。

    “禀官家,不如此,不能彰臣之议!”蔡京非常肯定。

    “既然如此,你与韩琦好好议议吧。”宋神宗见蔡京态度坚决,不好再阻止。

    蔡京应一声,上前一步,冲韩琦施礼,道:“敢问韩大人,若是你掌陕州之兵,你该当如何应对?”

    “这还需多问?”韩琦很是不屑道:“自然是集中陕州之军,与西夏人大战一场。嗯,陕州之兵的战力,虽然强悍,可是,在西夏大举进入陕州之际,也是难以抵挡。得增兵,得从北方增兵。北方之兵善战,若是出现在关中,必使西夏人不敢窥视关中。”

    “嗯!”一众大臣不住点头,他们很赞成这一说法。北方劲兵,已经得到了检验,若是能抽调一部分去关中,足以威慑西夏人,即使铁鹞子也会退避三舍。

    “此议不妥!”然而,在众人的赞同声中,蔡京却是极力反对:“韩大人,这是你的失策!北方之兵虽然善战,破辽之战已经证明了。可是,自从年前,北方之兵就出战了,一连两战下来,早已疲惫,急需休整。再说了,燕云之地大势虽定,却是还没有收复,若是此时抽调北方劲兵,无异于是在给契丹人喘息之机,周世宗之憾难保不会上演!”

    “有理!”宋神宗、王安石等人齐声赞同。

    虽然他们相信韩琦的军事才干,却不得不承认,蔡京所言极是有理。虽说大破辽国了,可是,追亡逐北就需要很长时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也就是说,若是抽调走了北方之兵的话,会使得追击更加漫长,燕云之地收复的时间会押后。

    若是一个不好,再上演一个周世宗之憾,那就是让人无地自容了。周世宗兵不血刃而收三关,契丹人震恐,萧思温都撤到幽州以北五十里之地去了,只需要周世宗大军一至,幽州就会光复。再有燕云百姓响应,收复燕云之地就不是问题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周世宗竟然病死,使得这一手到擒来的胜利化为了乌有。这事,宋朝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度上演,燕云之地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收复为宜。

    “这个……”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出现这种事情,若能以最快速度收复燕云之地的话,这事就不可能发生了,韩琦不由得为之结舌。

    “韩大人,你算计过么?”蔡京的话才不过是开了个头,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质问:“从北方调兵,到收拢大军,休整完成,再千里跋涉,调入关中,这得多少时间?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半载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在陕州重新训练军队也够了。吴骥吴都指挥,不正是从这点考虑,才没有抽调西兵参与北方的大战么?”

    去岁,是不是抽调西兵参与北方大战,吴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不抽调西兵,重新训练一支军队便成。

    这是事实,众人无话可说。

    “即使如韩大人所言,把北方之兵调入陕州,与西夏在陕州大战。可是,陕州的地形复杂,地势险要,不宜大军作战,北方之军多骑兵,善驰骋,更不宜在陕州作战。”蔡京步步进逼,道:“韩大人深通兵道,不会不知此事吧?”

    “这个……”北方之兵多战马,多骑兵,善于机动作战,若是放到多山,地形复杂的陕州去,还真是不太好发挥,这是以短击长,自找不自在,韩琦为之无言。

    “最重要的是,臣敢断言,若是真如韩大人所料想那般,大举集结大军于陕州,准备与西夏在陕州大战一场,那么,必是旷曰持久之战,而且还无功!”蔡京的声调转高,很是尖细刺耳,比起邵九的声音还要难听。

    “蔡京,你竖儒子,竟敢妄言!”在这方面,韩琦才是权威,蔡京如此结论,无异于狠狠打他的脸,他是忍无可忍,不由得喝斥起来。

    蔡京却是没有理睬他的喝斥,接着往下说,道:“韩大人,稍安勿躁!请容我细细道来!大宋与西夏打了数十年,在陕州的兵马难道不多?陕州兵号称西兵,是天下精锐,难道他们不善战?大宋兵马,半在陕州!大宋精锐,半在陕州!以倾天下之半的兵力,以天下之半的精锐,与西夏打了数十年,奈何不得夏人,这是为何?”

    对这个问题,宋朝的争论非常大,分岐很大,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主要是西夏人善战,宋军不及。

    “在下以为,并非大宋之军不如西夏人,而是用兵之地于大宋不利。”蔡京说到这里,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剖析,道:“西夏之地是河西走廊,最早是由霍去病打下来的。韩大人,你精通史实,请问霍去病是从哪里出兵的?是从关中,还是从哪里?”

    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斩断匈奴右臂,为汉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霍去病的出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了。霍去病在同一年的春夏两次出兵,总共率领了三万精锐骑兵,硬是把盘踞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万匈奴大军打得灰飞烟灭,夺取了休屠王祭天金人。

    “自然不是从关中出兵的!”韩琦精通史实,不得不照实而言。他的话一出口,右手抬起,轻拍了自己一个耳光,真是蠢到家了,怎生没有想到这事呢?

    在蔡京的逼迫下,韩琦不得不如实而言。他的话,好象雷霆轰地,震得一众君臣清醒过来了,宋神宗一下子蹦起来,抚着额头,道:“呵呵!朕一时心急,竟然忘了此事!幸得蔡京提醒!”

    “是呀!”王安石也是激动难已,道:“大宋之所以与西夏在陕州打了数十年,就是因为东方这条进军道路掌握在契丹人手里,不为大宋所用,大宋才不得不在陕州与西夏打了这么多年!呵呵!如今,燕云十六州收复只是时间问题,若是大宋之军不是从陕州出动,而是从东方,从燕云之地出动,西夏就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这对西夏是天大的难事!对大宋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呀!”

    在座一众大臣,哪个不是博古通今的人物?话都说到这份上,谁还不明白?个个眼睛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曰,振奋异常!

    (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