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宋兵器谱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死去活来 第二章 家徒四壁 第三章 相濡以沫(上) 第三章 相濡以沫(下) 第四章 吴健 第五章 灾难 第六章 打压 第七章 悬赏 第八章 第一件武器 第九章 登徒子 第十章 生财之道 第十一章 猎熊(上) 第十一章 猎熊(下) 第十二章 贪心 第十三章 扔进熊窝 第十四章 归信县 第十五章 领赏 第十六章 流风大盗 第十七章 走出山坳 第十八章 刁难 第十九章 打赌 第二十章 吴氏军工(上) 第二十章 吴氏军工(下) 第二十一章 珠算问世 第二十二章 一鸣惊人 第二十三章 当头儿了 第二十四章 霹雳弹 第二十五章 齐云社 第二十六章 齐大保 第二十七章 发财了 第二十八章 留一手 第二十九章 回易 第三十章 借鸡生蛋 第三十一章 财源广进 第三十二章 机会来了 第三十三章 绝不同流合污 第三十四章 出兵灭盗 第三十五章 流风盗现 第三十六章 肩负重任 第三十七章 万分危急 第三十八章 杀无赦 第三十九章 霹雳弹发威 第四十章 解救,开始! 第四十一章 一网打尽 第四十二章 扭转局势 第四十三章 雷霆手段 第四十四章 定计灭盗 第四十五章 炸!炸!炸! 第四十六章 火器之威 第四十七章 迟来的援军 第四十八章 青云之路 第一章 雄心万丈 第二章 宋神宗 第三章 宋神宗的期许 第四章 好男莫当兵 第五章 副指挥使 第六章 这是兵么? 第七章 立威 第八章 获得军心(上) 第八章 获得军心(下) 第九章 前程似锦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上)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中)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下) 第十一章 大宋第一 第十二章 开个小灶 第十三章 最好的弓 第十四章 正式回易 第十五章 大唐遗风 第十六章 辽国的阴谋 第十七章 名刀问世 第十八章 斩虏刀 第十九章 传承的是雄风 第二十章 奇才!奇才! 第二十一章 王韶 第二十二章 千古悲歌 第二十三章 嚣张的契丹人 第二十四章 痛打辽狗 第二十五章 千古憾事 第二十六章 周世宗 第二十七章 纳贡馆 第二十八章 拜访林洪 第二十九章 打上门来 第三十章 斩虏刀扬威 第三十一章 放马过来 第三十二章 燕赵男儿 第三十三章 自投罗网 第三十四章 认罪 第三十五章 罪证 第三十六章 扬眉吐气 第三十七章 满载而归 第三十八章 太好了!太好了! 第三十九章 耶律洪基 第四十章 耶律洪基的怒火 第四十一章 山雨欲来 第四十二章 吴氏采矿法 第四十三章 大军压境 第四十四章 战云密布 第四十五章 辽军攻城 第四十六章 首战告捷 第四十七章 炸死你! 第四十八章 硬仗 第四十九章 气贯长虹 第五十章 血战!血战! 第五十一章 翻身仗 第五十二章 雄州激战(上) 第五十二章 雄州激战(下) 第五十三章 再度围城 第五十四章 妙计守城 第五十五章 司马光 第五十六章 血战归信 第五十七章 入城者,死! 第五十八章 死亡时刻 第五十九章 奇迹 第六十章 犯大宋者,必诛! 第六十一章 复仇的怒火 第六十二章 天大的胜利 第六十三章 雄州危急 第六十四章 耶律洪基的底牌 第六十五章 危急关头 第六十六章 各怀机心 第六十七章 唯一的希望 第六十八章 增援雄州 第六十九章 神兵天降 第七十章 里应外合 第七十一章 关门打狗 第七十二章 活捉耶律明 第七十三章 雄州大捷 第七十四章 大宋第一胜仗 第七十五章 希望破灭时 第七十六章 汴京的怪现象 第七十七章 你,可以滚了 第七十八章 吴骥!吴骥! 第一章 声名鹊起 第二章 胜利的滋味 第三章 晋升将军 第四章 天子门生 第五章 大宋秘辛 第六章 宋朝的谋划 第七章 未来之星 第八章 耶律洪基的决断 第九章 招兵买马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上)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中)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下) 第十一章 痛并快乐着 第十二章 陌刀 第十三章 突飞猛进 第十四章 破虏弓 第十五章 演武(上) 第十五章 演武(中) 第十五章 演武(下) 第十六章 劫岁币? 第十七章 岁币交接 第十八章 归信军出动 第十九章 皮室军 第二十章 设伏 第二十一章 目标,皮室军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上)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中)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下) 第二十三章 意义非凡 第二十四章 再接再励 第二十五章 先辈荣光 第二十六章 凯旋而归 第二十七章 传说中的军队 第二十八章 便宜行事 第二十九章 响亮的耳光 第三十章 身膺重任 第三十一章 不服气? 第三十二章 震慑 第三十三章 还有谁不服? 第三十四章 是齐云社? 第三十五章 精兵之路 第三十六章 以战养战 第三十七章 大干一票 第三十八章 齐云社首领 第三十九章 强强联手 第四十章 出其不意 第四十一章 作威作福 第四十二章 收获丰厚 第四十三章 大劫特劫 第四十四章 江山如画 第四十五章 筹谋 第四十六章 大谋划 第四十七章 新的开端 第四十八章 朕准了! 第四十九章 致命威胁 第五十章 强硬回应 第五十一章 大练兵 第五十二章 火炮 第五十三章 惊天大爆炸 第五十四章 意外之喜 第五十五章 秋风起,大军动 第五十六章 大军出动 第五十七章 大掳掠(上) 第五十七章 大掳掠(下)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上)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中)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下)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上)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中)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下) 第六十章 天大的胜利 第六十一章 王师来了! 第六十二章 我们会回来! 第六十三章 胜利班师 第六十四章 惊怒交加 第六十五章 轰传天下 第六十六章 喜悦无边 第六十七章 太祖誓碑 第六十八章 西夏的谋划(上) 第六十八章 西夏的谋划(下) 第六十九章 针锋相对 第七十章 曹太后 第七十一章 出狠招 第七十二章 惊天谋划 第七十三章 相互算计 第七十四章 王韶面君 第七十五章 王韶说宋神宗 第七十六章 宋神宗的誓言 第七十七章 种师道 第七十八章 紧锣密鼓 第七十九章 曹太后干政 第八十章 这是机会 第八十一章 何时动手? 第八十二章 司马光的恐惧 第八十三章 时间确定 第八十四章 大举进军 第八十五章 大幕拉开 第八十六章 清除、暗杀 第八十七章 抵达涿州 第八十八章 大军云集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一)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二)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三)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四)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五)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六)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七)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八)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九)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一)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二) 第九十章 新年新气象 第九十一章 新年贺礼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一)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二)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三)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四)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五)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六)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七)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八)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九) 第九十三章 疯狂反扑 第九十四章 两军对阵 第九十五章 调戏你 第九十六章 首战告捷 第九十七章 叫嚣千军 第九十八章 横扫千军 第九十九章 归信军Vs皮室军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上)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中)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下) 第一0一章 巅峰对决(续 上) 第一0一 巅峰对决(续 下) 第一0二章 西夏出兵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一)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二)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三)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四)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五) 第一0四章 中计了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一)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二)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三)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四) 第一0六章 战歌嘹亮(上) 第一0六章 战歌嘹亮(下)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一)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二)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三)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四)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五)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一)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二)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三)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四)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五)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六)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一)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二)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三)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四)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五)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六)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七)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八)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九)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十)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十一) 第一章 大军压境 第二章 英雄之路 第三章 仓皇而逃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上)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中)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下)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上)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中)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下) 第六章 兵临城下 第七章 一鼓而下 第八章 妙计破城 第九章 血债血偿 第十章 威震西夏 第十一章 夺取横山 第十二章 夏州之战(上) 第十二章 夏州之战(下) 第十三章 西夏震恐(上) 第十三章 西夏震恐(下)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上)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中)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下) 第十五章 气象一新 第十六章 统领大军 第十七章 河西震动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上)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下) 第十九章 三军拥戴 第二十章 灭西夏之策 第二十一章 斩来使 第二十二章 吴骥的条件 第二十三章 狼狈为奸(上) 第二十三章 狼狈为奸(下) 第二十四章 一箭双雕 第二十五章 大唐遗民 第二十六章 来自中原的喜讯 第二十七章 西兵的变化 第二十八章 心惊胆跳 第二十九章 打回原形 第三十章 进军兴庆府 第三十一章 河西战鼓动地来 第三十二章 数西夏之罪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一)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二)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三)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四)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五)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六) 第三十四章 西夏灭亡 第三十五章 西域来客 第三十六章 游子归来 第三十七章 万国震恐 第三十八章 兵发西域 第三十九章 解决女真 第四十章 契丹末日 第四十一章 重返巅峰(终章) 结束语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五章 大唐遗民
《大宋兵器谱》
作者:殷扬
更新时间:2024-02-04 06:30:21
字数:777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宋兵器谱 !

    吐蕃的加入是一个变数,使得西夏的力量增强了,谁都应该气愤难平,而吴骥却是不仅不怒,反而很欢喜。瞧他那模样儿,就象叫化子捡到元宝似的,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这太不正常了,要不是这是吴骥,而是换个人如此说的话,众将肯定会群起骂之,骂他白痴!

    这是吴骥在发笑,众将谁也不敢小视,谁也不敢说吴骥发疯了,只得小心翼翼的请教。

    “这有何不明白的?想想就明白了!”吴骥的欢娱之情实在难以抑止,站起身来,踱起了步,脚步轻快,就象在飞。踱到种谔面前停住了,打量着种谔,笑言:“种将军,你说说看,我为何如此欢喜?”

    “这个……”种谔双眉紧拧,思索起来。突然之间,双手重重砸在一起,猛的站起来,步了吴骥的后尘,大笑起来:“妙!妙!妙!果然是妙计!”

    “妙计!妙计!无双妙计!”就在种谔站起身的同时,姚古和李宪也跟着站起身,大声赞好,一脸的喜色,一张嘴哪里合得拢。

    把四人的喜悦样儿看在眼里,众将不明所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疑惑。

    “大帅,你们打甚么机锋呢,快告诉我们!”最急切的莫过于姚平仲了,如此机锋,对他来说要想猜透千难万难。

    “是呀!”众将齐声附和。

    童贯却是不住转眼珠,越转越是明亮,不住点头,若有所悟。

    “说到底,吐蕃与西夏联兵,便于我们一举解决吐蕃!这一战,我们会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吴骥笑着给他们解释起来,长吁一口气,道:“你们想呀,吐蕃所在之处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是前朝那般强盛,也是拿吐蕃无可奈何。一道积石关阻挡了前朝大军的步伐,为了攻打积石关,前朝死伤惨重呀!”

    “积石关?这我知晓,哥舒翰为了打积石关,死伤好几万人,在最后关头偷袭得手,方才一举而拿下积石关。”姚平仲的大嗓门整得山响,他难得知晓一件事,一定要好好显摆:“积石关拿下后,吐蕃破胆,不得不顺服前朝。哦,为了打积石关,唐玄宗还把那个那个叫叫……王忠嗣给下狱了。”

    积石关是唐朝与吐蕃争夺的一座险关,占地并不大,却是异常险要。镇守这里的吐蕃军队不过几百人,而唐朝出动几万大军,轮番进攻,愣是打不下来,唐军伤亡惨重。最后,哥舒翰不得不放弃,准备撤退了,部下不甘心,要求再偷袭一次,竟然得手了,这才打下积石关。积石关一拿下,唐军就可以趁势而入,攻入青海湖一带,吐蕃破胆了,不敢再强项,只得向唐朝求和。

    这一战,是唐朝与吐蕃战争中最为有名的大战之一。

    “甚么这个那个的,是王忠嗣。叫你读书,你总是心不在焉。”姚古脸一沉喝斥起来,姚平仲一缩头,不敢再大嘴巴了。

    姚古接着道:“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其父王海滨战死之后,唐玄宗收养了他,对他极是信任,曾经一度把前朝的一半大军交到他手里。唐玄宗知道若是拿下积石关,就可以逼使吐蕃屈服,要王忠嗣攻打积石头。王忠嗣是一员良将,他知晓要打下积石头千难万难,抗旨不遵,惹得唐玄宗大怒,把他下狱了。”

    “是呀!”种谔接过话头道:“前朝虽然打下了积石关,却是侥幸得手,万分侥幸!”

    “没错!”吴骥大声赞同,重重点头,道:“前朝打下积石关,实属侥幸!尽管我们今非昔比,已经很强盛了,可是,我们会不会再有这份侥幸呢?谁也说不准。在吐蕃的高山密林里与吐蕃作战,我们必然伤亡惨重,这种赔本的买卖,我不想做。我一直在想,要如何才能把吐蕃调出高山密林,诱到河西走廊上来解决。这下倒好了,我们一打西夏,他们就狼狈为歼了,要合兵一处,与大宋为敌。好啊,我做梦都在想着这好事,我能不欢喜么?”

    吐蕃的地势太过险要,虽然积石关已废,进入青海湖一带另有道路。可是,在吐蕃的高山密林里与吐蕃作战,即使宋军再能打,必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且不说,更大的困难还在于后勤。若是在吐蕃腹地大打,这后勤将是一个天大的困难,难以解决。

    从内地运粮去,吐蕃的道路崎岖,难以行走,这得多少人力?

    就地筹措,吐蕃比西夏只穷不富,在哪里去筹粮?

    不要说在宋朝,就是看看现在的青藏高原,其经济差距比起内地落后很多,就知晓在吐蕃筹粮有多困难了。

    派大军深入吐蕃腹地作战,实为不智。

    若是把吐蕃诱出来,引诱到河西走廊上来打,一切困难都不复存在了。一旦宋军打胜了,吐蕃就会丧胆,就会屈服。再者,失去了军队,没有了有生力量,吐蕃还不是传檄而定?

    “哦!”

    众将恍然大悟,不住点头,大是赞同。

    “我怎生就没有想到呢?”周威重重一拍额头,埋怨自己。

    “你要是想到了,就不是周将军了,要叫周大帅了!”皇甫嵩调侃一句,逗得众人大笑。

    种谔眉头一拧,一脸的凝重,道:“董毡自以为得计,却是不知正好成全了我们。我们这一仗打好了,就是一战而灭两国。可是,吐蕃的加入,使得情形有所变化,我们能否打胜?”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众将盯着吴骥,一脸的急迫之色,静等他给出结论。

    “嗯!”吴骥微微颔首,道:“这事,我思量过了。兵凶战危,不敢言必胜,七八成的胜算我还是有的!”

    战场凶险,变数太多,没有人敢言必胜,能有七八成胜算,这是很高的胜率了,众将不由得长吁一口气,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我们的战力很强悍,不敢说超过了前朝,至少能与前朝媲美。”吴骥开始剖析起来:“纵观前朝与异族的大战,最善长以少胜多。李靖灭吐谷浑,以少胜多;裴行俭的黑山之战,以十万之众大破后突厥数十万之众;苏定方灭西突厥,曳河一战,以一万余人大破西突厥十余万众。我们在河西之地集中了二十五万大军,虽说西兵的战力与北方大军还有些差距,毕竟西兵是天下精锐,也差不到哪去。我们与西夏的大战还有些时间,足以把西兵进行整训,提升其战力。我们二十五万大军,少说也要抵六七十万西夏、吐蕃之军!”

    战场上,是诸兵种的协同作战,军队多了,其发挥出来的战力会成倍增长,唐朝的经典战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后世史家测算,在汉唐之世,一个中国兵的战力抵得上二十个胡兵的战力,吴骥这说法很保守了。

    这二十五万大军,若都是归信军这样的北方军队的话,这一仗没有悬念,宋军必胜。问题是,有二十万西兵。西兵虽然号称天下精锐,在北方宋军崛起之前,是宋朝的支柱,支撑着宋朝的战争。可是,他们的装备、训练、战术、战法与北方宋军比起来,都有不小的差距,这就拖了宋军的后腿。

    即使如此,二十五万宋军顶六七十万胡兵不是问题。

    “呵呵!”众将不由得大喜。

    “既然吐蕃要联兵,我们就给他时间,让吐蕃把能调出来的军队全调出来。”吴骥沉思着道:“我决定了,这决战再向后推推,要给够董毡足够的时间。当然,这段时间,也不能让他好过。传令给种建中和姚友仲,要他们找准机会,对吐蕃来一下狠的,让董毡痛不可挡!”

    “呵呵!”种谔发出一阵畅笑声道:“如此一来,董毡一定会气愤难挡,不遗余力的调集大军,凡能调出来的都调出来。这一战过后,不仅河西之地安定,就是吐蕃也安定了。”

    “要给种建中和姚友仲提个醒,要他们把握好分寸,既要让董毡痛,又不能把他吓破了胆,缩在高山密林里不敢出来。”吴骥眉头一掀,大声道。

    xxxxxx西域,碎叶河谷,正在进行一场大战。

    进攻的是回鹘大军,防守的一方是一支身着黑色军服,打着“唐”字旗的汉人军队。

    这支汉人军队装备有明光铠、横刀、陌刀,个个一脸的坚毅,虽是处于下风,却是死战不屈。

    “杀光唐人!”回鹘大军爆发出惊天的吼声,骑着骏马,挥着弯刀,对着汉人军队冲去,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大唐万岁!”

    汉人军队在气势上一点也不示弱,爆发出惊天的怒吼,挥着武器,与回鹘大军进行大战。

    横刀狠砍,凶狠无敌;陌刀起落,回鹘人给劈成碎肉。他们的打法极为凶狠,却是正宗的唐军战法,陌刀开路,强弩远射,骑兵冲击,虽然人数不多,却是丝毫不落下风。

    “这些唐人真是难打!”领军的回鹘将领打量着战场,气愤愤的骂起来:“唐朝在的时候,唐人压着我们打!如今,唐朝灭了,可是,这些唐人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我们追杀了他们两百年,他们却是死不绝!就这么一点人,竟然还在打!”

    “这些唐人不多,我们却是吞不下去,吐不出来,如梗在喉!”又一个将领气愤难言。

    “大唐万岁!”

    回答他们的是冲天的战号!

    (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