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生之孝女难为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关于酿酒被侵权 加急上架感言 第一章 初来 第二章 鸡蛋羹 第三章 木耳 第四章 溺爱 第五章 捞河虾 第六章 李氏 第七章 身世 第八章 卫家的闺女 第九章 虾皮 第十章 落水 第十一章 立秋 第十二章 卫氏姑奶奶 第十三章 亲事 第十四章 秋收 第十五章 定亲 第十六章 高粱酒 第十七章 沈老板 第十八章 肉包子 第十九章 沈老板的生意经 第二十章 卫守业的打算 第二十一章 卫家的家计 第二十二章 新年 第二十三章 拜访 第二十四章 孝道 第二十五章 柳家 第二十六章 愤怒 第二十七章 遇险 第二十八章 烧酒 第二十九章 众怒 第三十章 破虏 第三十一章 银子 第三十二章 周府 第三十三章 二锅头 第三十四章 有贼 第三十五章 订单 第三十六章 酒坊 第三十七章 抓贼 第三十八章 长辈 第三十九章 刁氏 第四十章 雇工 第四十一章 第一炉酒 第四十二章 万毕术 第四十三章 银票 第四十四章 富贵 第四十五章 发薪 第四十六章 狂草 第四十七章 惊变 第四十八章 县衙 第四十九章 庆源楼 第五十章 劝慰 第五十一章 山精 第五十二章 做媒 第五十三章 巨变 第五十四章 噩耗 第五十五章 官司 第五十六章 醉酒 第五十七章 酬神 第五十八章 撤诉 第五十九章 卫月娥 第六十章 下毒 第六十一章 食亡 第六十二章 入股 第六十三章 妥协 第六十四章 功亏 第六十五章 病了 第六十六章 鲜木菌 第六十七章 大舅 第六十八章 布置 第六十九章 干股 第七十章 旺儿 第七十一章 插手 第七十二章 姐妹 第七十三章 佳肴 第七十四章 饭庄开业 第七十五章 上司 第七十六章 同僚 第七十七章 赋税 第七十八章 救美 第七十九章 假账 第八十章 春药 第一章 要挟 第二章 良妾 第三章 新春 第四章 外卖 第五章 新妇 第六章 生意 第七章 解雇 第八章 发威 第九章 名节 第十章 用意 第十一章 依仗 第十二章 改嫁 第十三章 算计 第十四章 流言 第十五章 临别 第十六章 上京 第十七章 京城 第十八章 兄弟 第十九章 归宿 第二十章 腊八 第二十一章 章良 第二十二章 何九 第二十三章 圣人 第二十四章 劝说 第二十五章 忧心 第二十六章 郊外 第二十七章 生辰 第二十八章 信物 第二十九章 女红 第三十章 隔阂 第三十一章 决裂 第三十二章 了断 第三十三章 书馆 第三十四章 新郎 第三十五章 定亲 第三十六章 遮雨 第三十七章 酒楼 第三十八章 合股 第三十九章 送行 第四十章 公道 第四十一章 嫁衣 第四十二章 捉奸 第四十三章 危机 第四十四章 祸起 第四十五章 真相 第四十六章 回乡(结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八章 烧酒
《重生之孝女难为》
作者:周安安
更新时间:2024-01-21 10:19:18
字数:749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孝女难为 !

    陈老爹听闺女的话,安下心来躺在炕上休养,只是满肚子心事。这天,张氏去了菜地,宝珠留在家。

    陈老爹忍不住跟宝珠说:“珠儿,那木菌子...爹知道你费了心思,看的重,这事儿是你娘做的不对,她这人心眼软和,欠思虑....你就别生她气了行不?”

    宝珠看着陈老爹小心讨好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着如果当初自己没有发脾气,那么陈老爹就不会连夜上山,也不会摔断腿,宝珠满是愧疚。

    “爹,那天是我不对,我不该冲着你和娘发脾气,不该说气话。”

    陈老爹叹气道:“其实你娘...你娘她也是想着给你留个后路,万一将来.......以后你也好歹还有门亲戚,她这才怕跟那边断了来往。”

    宝珠听得怔住了,这才明白了爹娘为啥会给卫大兰送绸缎,为啥把自家的木桩子给了卫守业,想到自己还说出来他们不当自己是亲闺女的话,宝珠心里更是难受。

    “爹,我知道你和娘的一番心意,可是咱们才是一家人啊,将来的事哪能说得准,咱们有手有脚的,干嘛要依仗外人呢?再说家里还有我呢,我以后会照顾好爹娘的。”

    陈老爹笑的老怀宽慰,接着又叹气道:“爹知道你一心要帮衬家里,都是爹没用,等过阵子爹养好了伤就上山去,咱们再把木菌子重新种上。”

    宝珠叹息,心想着哪还那么容易?木桩子之所以能长出来木耳是因为有孢子,上次找到的有木菌子的地方,已经跟柳芽儿她们家把周围砍的差不多了。再去砍,恐怕长出来的木菌子也不会太多。宝珠怕陈老爹知道了担心,这些自然是不能说出来。

    于是笑着说:“爹,这些事儿都得等着你养好了伤再说,我明天去趟镇上,再买些骨头来给爹熬汤。”

    陈老爹开始死活不答应,不放心宝珠一个人出门,宝珠拉着陈老爹胳膊撒娇:“爹啊,我都这么大人了,又去过好几回镇上了,你还怕我丢了么?娘要在家照顾你,就让我去吧。”

    陈老爹无法,只得答应,宝珠说:“爹,我听李郎中说过,烧酒也能活血化瘀,我明儿去镇上给你打酒喝好不好?”

    陈老爹乐了,忙说:“好,好,爹看这烧酒比骨头汤好,明儿就别买骨头了,买点儿肉跟你娘吃,爹有酒就行了。”

    宝珠也乐了,陈老爹那高粱酒喝完有一阵子了,这是馋酒了啊。

    转天一早,宝珠接过张氏给的二百文大钱,小心的装在荷包里,系好了袋子。看看还不放心,又找了根绳子把荷包拴在了衣襟上系了个死扣才罢。

    张氏昨天一听说宝珠要自己去镇上,也是一百个不答应,宝珠好说歹说才哄得张氏点头。结果这一大早,张氏絮絮叨叨的嘱咐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放心,看样子是要反悔不让去了。

    宝珠一看那哪儿行啊,自己这个身体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家里没有男孩儿,既然要顶门立户,就不能当自己是娇娇女,凡事都依赖父母。于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细细安抚张氏,又听了陈老爹的一番嘱咐,好半天才出了门。

    宝珠到了村口,搭上了骡子车,刘老二见是宝珠自己要去镇上就问:“陈丫头,你咋自己去呢,你爹咋样啦?还没好呐?”

    宝珠忙说:“刘二叔,我爹还没好呢,我娘在家照顾着,我去趟镇上买点东西就回,刘二叔你可记着等我啊。”

    刘老二笑呵呵的答应了,一甩鞭子,骡车跑了起来。

    到了镇上,宝珠付完车钱就一个人开始逛。大街上比过年时候清静了不少。宝珠先去了卖猪肉的摊子,买了两个棒子骨。当然不会忘记爹的烧酒,买完了骨头宝珠就直奔杂货铺了。

    铺子里靠墙摆着一溜大缸,都贴着斗大的红纸,上面写着一个酒字。

    小伙计过来招呼:“姑娘要买啥酒?咱们这儿都是好酒,量足便宜。”

    宝珠问:“这酒都啥价钱呢?”

    小伙计忙介绍:“下面这一排都是水酒,便宜的三文钱一斛,好的五文钱。上面的三坛子是烧酒,左边的是最上等的烧刀子,四十文一斛。再往后的是三十文和二十文。”

    宝珠诧异,一斛是二两,没想到这烧酒卖的如此贵。犹豫了下就说:“谢谢小哥,我还要再逛逛,待会儿再过来买。”

    小伙计见没做成生意也不着急,还是热情的说:“姑娘慢慢逛,您放心,咱这铺子最是实惠,价钱公道童叟无欺。”

    宝珠笑着应声,出来了又连着走了两三家杂货铺。果然如小伙计所说,都是差不多这个价钱,有的甚至还卖到五十文一斛。

    宝珠捏了捏荷包心里犯难,水酒便宜,可是度数太低了,喝下去恐怕没什么功效。没想到烧酒又这么贵,荷包里还有一百多个大钱,倒是够买几斛,只是不知道爹会不会嫌太贵舍不得喝。

    宝珠皱着眉头边走边思量,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家铺子跟前,抬头一看招牌上面写着锡器行,刚想走,心下突然一动想到什么。

    宝珠眉开眼笑,快步进了铺子,冲着里面问道:“掌柜的,有做烧酒的锡锅没?”

    柜台后面,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应声出来,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下宝珠,“姑娘是要自家做烧酒么?”

    宝珠点头。

    那人弯腰从柜台下面拿出个锅子来,“姑娘,要是自家用,这个小号的就行,一次能煮五斤酒,要一贯钱。”

    宝珠一听价钱吓了一跳,没想到这锡锅居然也这么贵,自己当然是不够钱买,但还是问道:“掌柜的,我能看看么?”

    掌柜点头,把锡锅递给宝珠。

    宝珠拿在手里,仔细的查看锡锅的内部结构,中间一层筛板上面细密的针眼大的小孔,可以取下来,顶端也是个一摸一样的筛板,带着把手,盖上去严丝合缝。

    掌柜在旁讲解,中间一层这是过滤酒糟的,水酒放进中间的一层,隔水上锅蒸,原浆中的水分挥发掉,纯度就提高变成烧酒了。

    宝珠询问:“掌柜的,铺子里买的烧酒都是这么做的么?”

    中年人笑呵呵道:“小姑娘,铺子里的烧酒都是从酒坊进货的,咱们镇上最大的酒坊也是从我这里定制的锡锅呢。”

    掌柜的健谈,一番讲解,宝珠终于搞清楚了这个朝代的酒类。原来只有两种,一种就是陈老爹自酿的高粱水酒,也有用稻米和小麦酿制的,价格低廉方法简单,家家户户都会,只是味道寡淡。

    另一种就是镇上酒坊专门做的烧酒,这种酒经过锡锅熬制提纯,度数是提高了,可是数量也减少了。

    水酒也叫四六酒,就是说一百斤粮食大概能酿出来六十斤左右的酒,而烧酒是经过水酒加热挥发掉水分,最后只能剩下不到一成,九酒归一,也叫归一酒。再加上锡器昂贵,所以只有专门的酒坊才会酿烧酒,价格自然也是翻番。

    宝珠了然,心想原来这个朝代还没有蒸馏提纯啊。

    宝珠跟掌柜的道了谢,小心翼翼的将锡锅递了回去,出了铺子就直奔木器店。

    “师傅,我要箍木器。”

    “姑娘你要木盆还是木桶?多大尺寸知道不?”

    铺子里现箍的器皿,客人常有要求新鲜花样的,柜台上就备着现成的纸笔。宝珠要了来,细细的描了样子递过去。

    木匠皱着眉头看了半天宝珠画的样式,不解的问:“姑娘,你这做的是笼屉吧?这留着的窟窿干啥?热气不是都跑没了么?”

    留下的是出酒的酒孔,宝珠做的是木甑,前世在家乡,农户人收了粮也会自家酿酒,用的就是这木甄,下面大锅里烧火煮沸酒胚子,盖上木甄,上面用用另一口大锅罩上,倒进冷水,蒸汽遇冷凝结落到木甄里的竹筒上,再顺着酒孔流出来,这种蒸馏提纯的烧酒最是甘冽,而且没有杂质,要比这朝代的锡锅煮酒纯粹的多。

    宝珠含笑看着那木匠,并不回话。木匠霎时也明白了,客人有要求就照做,无需多问。

    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木匠说:“姑娘,这样吧,您要的是上等的杉木料子,竹子我不算钱,总共六十文行不?”

    宝珠心里合计了一番,就点头同意,等了半个多时辰,木甄做好,宝珠验收,见做工精细,大小不差,很是满意。付了钱,那师傅招呼小徒弟帮宝珠送到城门口的骡子车上。

    宝珠谢过小徒弟,和赶车的刘老二打过招呼,放好木甄,自己又返回了第一家杂货铺,花了四十文,打了两斛最便宜的烧酒。

    中午饭宝珠舍不得再吃别的,买了两个烧饼充数。填饱肚子,看着时候也差不多了,就回了城门口,坐上车。不一会儿功夫,来镇上的同乡村民也陆陆续续赶了回来,车一坐满,刘老二挥鞭子赶车,回了牛头村。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