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帝国的荣耀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正文 第一章 正文 第二章 正文 第三章 正文 第四章 正文 第五章 常遇春 正文 第六章 桃园结义 正文 第七章 正文 第八章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正文 第九章 濠州被围 正文 第十章 正文 第十一章 夜话 正文 第十二章 冯氏兄弟 正文 第十三章 智取驴牌寨 正文 第十四章 清涧山 正文 第十五章 清涧山 正文 第十六章 清涧山 正文 第十七章 定远城外 正文 第十八章 朱重八来了 正文 第十九章 目标滁州 正文 第二十章 目标滁州 正文 第二十一章 风云突变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生猛的张士诚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和州之战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和州之战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和州之战 正文 第二十六章 渡江 正文 第二十七章 取太平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再战采石矶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歼灭水师 正文 第三十章 再战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再战 正文 第三十二章 取江宁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江南行省 正文 第三十四章 镇江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战东南 正文 第三十六章 战东南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战东南 正文 第三十八章 战东南 正文 第三十九章 我们和了吧 正文 第四十章 龙凤二年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治内政 正文 第四十二章 治内政 正文 第四十三章 有女秦罗 正文 第四十四章 有女秦罗 正文 第四十五章 吴国公 正文 第四十六章 方国珍 正文 第四十七章 西线新动向 正文 第四十八章 新式武器 正文 第四十九章 新式武器 正文 第五十章 气节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大婚 正文 第五十二章 火炮战舰的初战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火炮战舰的初战 正文 第五十四章 火炮战舰的初战 正文 第五十五章 私话 正文 第五十六章 大内亲军 正文 第五十七章 火枪与火炮 正文 第五十八章 火枪与火炮 正文 第五十九章 火枪与火炮 正文 第六十章 刘仁本 正文 第六十一章 信州战役 正文 第六十二章 陈友谅的阴谋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准备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初次会战 正文 第六十五章 陈友谅的野望 正文 第六十六章 勇气号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山贺显次郎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当涂血战 正文 第六十九章 当涂血战 正文 第七十章 陈友谅称帝 正文 第七十一章 江上血战 正文 第七十二章 江上血战 正文 第七十三章 江上血战 正文 第七十四章 当涂城外 正文 第七十五章 当涂城外 正文 第七十六章 风波 正文 第七十七章 风波 正文 第七十八章 参观 正文 第七十九章 安庆 正文 第八十章 余波 正文 第八十一章 千里寻夫 正文 第八十二章 江州 正文 第八十三章 江州 正文 第八十四章 江州 正文 第八十五章 江州 正文 第八十六章 江州 正文 第八十七章 大事件 正文 第八十八章 大事件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大事件 正文 第九十章 科举、国考 正文 第九十一章 科举、国考 正文 第九十二章 江上 正文 第九十三章 张定边 正文 第九十四章 张定边 正文 第九十五章 张定边 正文 第九十六章 张定边 正文 第九十七章 最后一战 正文 第九十八章 最后一战 正文 第九十九章 最后一战 正文 第一百章 最后一战 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安丰事件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安丰事件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安丰事件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安丰事件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武昌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武昌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武昌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分省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分省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中枢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中枢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枢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中枢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过年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慈善大会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细川赖之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细川赖之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八章 细川赖之 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 细川赖之 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细川眼中的江南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一章 授衔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宋日关系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三章 当务之急 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理学的未来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方氏兄弟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朱元璋的音讯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败仗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八章 败仗 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败仗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福州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一章 福州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二章 泉州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平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平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列维希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六章 列维希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朱元璋回来了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来了就好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士诚的末日 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 赛缪尔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赛缪尔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赛缪尔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杂事繁多 正文 第一百四十四章 目标高丽!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五章 妖僧辛旽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六章 耽罗岛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高丽水师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汉阳之战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成桂的抉择 正文 第一百五十章 风云变幻的高丽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花落谁家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德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明帝国 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章 准备北伐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准备北伐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准备北伐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御前会议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八章誓师北伐 正文 第一百五十九章山东之战 正文 第一百六十章河南之战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中条山突围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陈氏兄弟0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陈氏兄弟 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陈氏兄弟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陈氏兄弟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陈氏兄弟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陈氏兄弟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八章扩廓帖木儿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石岭关战役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石岭关战役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石岭关战役0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二章石岭关战役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孔庙与北方士族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孔庙与北方士族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入大都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章暴雪行动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暴雪行动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八章冬 正文 第一百七十九章春夏 正文 第一百八十章巡视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陕甘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章货币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货币 正文 第一百八十四章越陈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南洋之战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六章蓝玉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七章南洋之战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八章制蓬峨.. 正文 第一百八十九章外籍军团 正文 第一百九十章南洋之战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一章治政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二章家宴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还得再熬一熬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教皇使团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教皇使团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教皇使团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与基督国家的外交关系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八章夏与高丽 正文 第一百九十九章宫内 正文 第二百章医疗和社会保障计划 正文 第二百零一章修改第一个五年计划 正文 第二百零二章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 正文 第二百零三章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 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扩廓帖木儿 正文 第二百零五章漠北风云 正文 第二百零六章 会盟(一) 正文 第二百零七章 会盟(二) 正文 第二百零八章 丁亥日 正文 第二百零九章 兀鲁回河畔(一) 正文 第二百一十章 兀鲁回河(二)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一章 兀鲁回河(三)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兀鲁回河(四)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四省 正文 第二百一十四章 常遇春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子之怒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调整(一)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调整(二)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调整(三) 第二百一十九章 北方学派的出路 第二百二十章越陈的覆灭 第二百二十一章 礼部尚书胡惟庸 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大陆 第二百二十三章 伐蜀(一) 第二百二十四章 伐蜀(二) 第二百二十五章 陈孝闵(一) 第二百二十六章 陈孝闵(二) 第二百二十七章 陈孝闵(三) 第二百二十八章 海外战略 第二百二十九章 梅花奖 第二百三十章 罗贯中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冲突 第二百三十二章 平云南(一) 第二百二十三章 平云南(二) 第二百二十四章 平云南(三) 第二百六十五章 《明知论》(一) 第二百二十六章 《明知论》(二) 第二百二十七章 马六甲 第二百二十八章 白古国 第二百二十九章 阿瓦国 第二百三十章 威尼斯商人(一) 第二百三十一章 威尼斯商人(二) 第二百四十二章 威尼斯商人(三) 第二百四十三章 威尼斯商人(四) 第二百四十四章 威尼斯商人(五) 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式步枪、新式火炮和新技术(一) 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式步枪、新式火炮和新技术(二) 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式步枪、新式火炮和新技术 第二百四十八章 陶希言 第二百四十九章 四国之乱 第二百五十章 四国之乱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明的反应 第二百五十二章 士兵王金贵(一 第二百五十三章 士兵王金贵 第二百五十四章 士兵王金贵之遭遇战 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兵王金贵之遭遇战 第二百五十六章 士兵王金贵之堺港 第二百五十七章 士兵王金贵之生与死 第二百五十八章 士兵王金贵之受伤 第二百五十九章 对日政策 第二百六十章 谈判 第二百六十一章 暗潮涌动 第二百六十二章 李存义 第二百六十三章 谁胜谁负 第二百六十四章 谁胜谁负 第二百六十五章 出巡之出京 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巡之农村调查报告 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巡之论治 第二百六十八章出巡之刺客事件 第二百六十九章 出巡之整军 第二百七十章出巡之整军 第二百七十章 出巡之整军(二) 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巡之杭州 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巡之杭州(二) 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巡之上海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巡之试点(一) 第二百七十五章 出巡之试点 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巡之回京 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的海洋战略 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的海洋战略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 第二百八十章 似有友人西来 第二百八十一章 驶向锡兰 第二百八十二章 锡兰洋 我们的洋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严守慎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严守慎 第二百八十五章 锡兰洋 我们的洋 第二百八十七章 锡兰洋 我们的洋 第二百八十八章 锡兰洋 我们的洋 第二百八十九章 乱 第二百九十章 斗 第二百九十一章 斗 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乱 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乱 第二百九十四章 暗影 第二百九十五章 惊变 第二百九十六章 惊变二 第二百九十七章 定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二 第二百九十九章 事后 第三百章 事后二 第三百零一章 事后三 第三百零二章 事后四 第三百零三章 南掌 第三百零四章 南掌二 第三百零五章 各派势力的出路 第三百零六章 该动手了 第三百零七章 幸福岛海战一 第三百零八章 幸福岛海战二 第三百零九章 战旗半掩越金山 第三百一十章 战旗半掩下金山 第三百一十一章 皇帝的心思 第三百一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 第三百一十三章 黄沙漫漫掩古道 第三百一十四章 黄沙漫漫掩古道 第三百一十五章 黄沙漫漫掩古道 第三百一十六章 第一次西征案 第三百一十八章 所谓的大明政党 第三百一十九 泰西攻略 第三百二十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 第三百二十一章 敲山震虎 第三百二十二章 帖木儿的担忧 第三百二十三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三百二十五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三) 第三百二十六章 吹响号角 第三百二十七章 吹响号角(二) 第三百二十八章 华丽的初战(一) 第三百二十九章 华丽的初战(二) 第三百三十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山(三) 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二) 第三百三十章 天山(一)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山(二) 第三百三十三章 谁输谁赢?(一) 第三百三十四章 谁输谁赢?(二 第三百三十五章 谁输谁赢?(三) 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安 第三百三十七章 纷争 第三百三十八章 权利与责任 第三百三十九章 轩然大波 第三百四十章 尾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方氏兄弟
《帝国的荣耀》
作者:曾鄫
更新时间:2024-01-09 02:55:57
字数:1363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帝国的荣耀 !

    凤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常遇春、杨、胡海率十个常和十个守备步兵团,计六万余人云集余姚,虎视庆元,赵德胜、花云、王弼、张率十个常备步兵团和十二个守备步兵团计七万余人云集青田,虎视温州,同日,刘浩然以“奉皇帝圣旨,吴王令谕”召方国珍入江宁述职。(看章节请到.55.m)(看章节请到55)一时间浙东战云密布,局势一触即。

    台州方府书房,一群人正在争吵不休。

    “兄长不能去,去了江宁那刘合肥还会放你回来吗?他现在已经对我温台三地虎视眈眈,恐怕没有那么好就收场。”方国瑛厉声说道。

    “就是,刘合肥狼子野心,路人皆知,现在又横戈境外,兄长不能不防。”方国附和道,他们两兄弟一向都是偏元派,认为当今朝廷还是元廷,自己造反只是迫于无奈,将来总归要招安,图个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荣华富贵。

    “羽庭先生,你有什么说法?”方国珍转言问道他最倚重的谋士幕僚刘仁本。

    “大人,前些日子台三地的商贾代表,还有众多的学子名士都找到属下,请我劝大人进江宁述职,免动干戈,以免战火祸及乡里。”刘仁本委婉地说道。

    “羽庭先生,那些惟利是图商贾都被江南的钱财收买了,而那些名士学子都被江南的科举迷住了心窍,你可不能糊涂。”方国>急道,他知道刘仁本在兄长心里的地步,既然他这般态度,难保不会让方国珍的心志动摇。

    “老三,你怎么羽庭先生说话的。”方国璋摆出长兄的态度,看到方国瑛和方国珉都默然不做声,便转向方国珍言道:“老二,现在温台三地民心动荡,你要仔细斟酌。

    我等皆出自台州年来在温台勤勉用心,这才得到一点好名声,万不可毁于一旦。”

    “兄长的意思?”

    “唉。我也两难啊。不战而:不甘心。可是执意一战。恐怕凶多吉少。到时受苦地又是温台三地地百姓。”

    “大哥。怕什么?好歹我们手有水陆大军二十万怕了刘合肥不成?”方国珉不满地说道。

    “四。江南已经是今非昔比。当年偏据东南一隅便可以大败我水师在又囊括湖广。实力更振。我等如何对战?我观其与陈汉对拒。水陆大军不下六十万在陈汉已灭。闻知有四十余万降军尽数收编。如此一来。江南拥兵百万只多不少。以前江南只是长于水师。而今其海军已经远征日本。练成悍军温台三地船再多。又如何抵御?你难道忘记了江南水师地火炮?”

    方国璋一番话仅方国>、方国珉不言语了。连方国珍也陷入沉思了。名义上归附江南之后邸报在温台三地大行其道。方国珍兄弟也是每日必看。在邸报上他们看到了江南如何大败曾经不可一世地陈汉水师何克江州围武昌。最后逼降陈理。尤其是科状元王侍地随军笔记。文笔雄长。描写细致。将西征点点滴滴记载得非常详尽。上至统军将领。下至普通军士。无不栩栩如生。而那些生在各地地战事无不让人心怀激烈。那生在武昌城下地陈汉末日更是让人戚然落泪。此随军笔记一出。各地文人无不争先拜读。[..提供最新最快的章节]就是市井百姓、行贩走卒也常围坐在识字小童旁听他们朗读。[..提供最新最快的章节]一时江南邸报连番数倍销量。方氏兄弟也曾经追看不舍。却从中看到了江南军事力量地强大。

    还有前些日子。海军护卫商队回来。江南邸报又是大费笔墨书写了一番海军地光荣事迹。在日本如何痛击倭寇水贼。如何捍卫商队利益云云。但是让众人更值得关注地是通过这次商贸。江南地商人赚得盆满钵盈。瓷器、棉布、丝绸、茶叶、纸张。换回一箱箱地黄金白银。尤其是这些商人换回硫硝石。接着又被江南官府收购或抵冲关税。从中又赚了一笔。看得温台三地地商人眼睛都绿了。现在纷纷派人到刘家港。希望在下一次地对日贸易中也能搭上顺风船。

    虽然方氏兄弟忧心治下商贾们地“离心”。不过他们更关注江南海军地实力。从邸报上简单地描述。他们已经确定江南海军不仅可以扬帆破浪。直趋远洋。还拥有不俗地战斗力。这才是对方家最大地威胁之一。

    思量一下,方国瑛、方国珉觉得对江南的水陆两军齐的确难以抵挡,可是又不甘心,只得对方国珍说道:“兄长,还是你来定夺吧。”

    “羽庭先生,可有计教方某。”方国珍沉吟许久,心里还是定计不下,只好转问刘仁本道。

    刘仁本也好生为难,从他的心里其实想让方国珍就此降了江南。现在的形势是刘浩然统一江南已成定局,挥师北伐是指日可待。方家再做抵抗就是螳臂当车。再说了,刘浩然一统江南,挥师北伐之前如何会允许身后还留有一个三心二意的地方势力,一定要先除而后快。到时刘浩然举起民族大义的旗帜要求方国珍彻底投降,届时是降还是不降?经过江南近十年的宣传,不说江南,就是江北河南不少人也知道驱逐鞑虏是民族大义,“汉奸”是遗臭万年,到时江南一顶“暗附元廷,阻扰北伐”的大帽子压下来,方家不死也臭了,谁叫他们一直在暗中与元廷有勾结呢?

    可是刘仁本却知道没有那么轻易劝服方国珍,方家四兄弟里,方国>、方国珉不说了,只有方国璋还偏向江南,而方国珍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一方土皇帝做的舒舒服服的,突然要他俯身为臣,换谁也不甘心。

    “大人,当下之计看是否遣人去江宁,与刘丞相再谈谈,不妨姿态再放低些,江南可将庆元、温州、台州纳入治内,可遣官员治理,但是三地的水陆两师不整编,维持原状由大人统领,由三

    供养。其它的条件看情况再提。”

    方国珍坐在那里思量了半许,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只要军队和赋税还在手里,就算江南派官员来也只是一个形式能保持温台三地在江南国中之国的现状。

    “羽庭大人,可有把握?”方国珍问道。

    “按照江南的用兵惯例,如果刘丞相真想动干戈,只怕这十几万大军不会只是云集青田余姚了。如此姿态,想来是刘丞相还顾及大人身负江南平章一职留有一丝生机。”刘仁本想了想答道。

    “如此甚好,就请羽庭先生再去一趟江宁,除了军队和赋税切好谈。”方国珍最后决断道。

    “为大人鞍前马,刘某在所不惜。(看章节请到55)”刘仁本欣然领命道。所有章节尽在

    “不过我们还要做好万全备,老三,你率领五万大军进据南溪关青田之敌,我坐镇庆元,抵御余姚之敌,老四,你率领水师主力,聚于定海时待命,准备北上杭州、嘉兴哥,你坐镇台州。”

    说到这里方珍向刘仁本解释道:“此次请你去江南商谈,我是真心愿意降附江南时不妨做出一些姿态,但是又恐怕江南和刘丞相会咄咄逼人,现在我军调动布防,你手里也好有几分要持。”

    刘仁本知道其中的轻重,不由点头道:“只有如此了。”

    三月初二,方国珍行檄,愿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降附江南,并遣刘仁本为使赴江宁谈判。接到知会,刘浩然立即布公告,愿意与方国珍谈判,并派人接应刘仁本回江宁。

    看到这番情景,温台三地百姓都不由地舒了一口气,只要肯谈便好,能不动干戈最好不要动干戈。三月十五日,刘仁本抵达江宁,受到刘浩然的隆重欢迎,并设宴盛情款待,前些日子的张弓拔刃一时便烟消云散。

    月十七日,局势风云突变,赵德胜、花云、王弼突然率军兵出金华,越苍岭,直趋仙居城下。守军猝不及防,不及半日便陷落。十八日,定远军在向导带领下沿永安溪而下,一日便抵台州。

    方国璋连忙传令紧闭四门,拥兵防御,谁知入夜有内应打开南门和东门,赵德胜、花云一马当先,率数万定远军一涌而入,守军大溃。方国璋拼死抵挡,最后受伤被俘。二十日,王弼率军取方家故里黄岩州,并进抵大荆关,切断了温州与台州的联系。

    方国>闻讯大惊,率兵仓惶奔温州。留守青田的张率万余定远军突起难,紧追不舍。而方军全无斗志,在和关、清和滩连吃败仗,损兵折将过半,方国瑛只得率少数人弃大部,逃入温州。二十二日,张兵抵温州,花云与王弼率三万之众出大荆关,循乐清也抵温州。方国>困顿无计,只得与子方明善家逃走,泛舟遁入海岛,余部皆降。

    也就在三月十八日,俞通海率四艘巡洋舰、四艘护卫舰、五艘武装商船与廖永安率领的长江第二舰队十艘炮舰、大小船只四百余艘突然出现在苏州洋面。自从方国珍前次依附江南之后,两地多通商船,江南甚至在昌国州岛拥有一个中转商港。枢密院军情司和海军部利用这个便利早就将这一带的水文地理摸得一清二楚,绘成了详细的海图。

    俞通海和廖永安按图行军,毫无差池。他们在东山海面大败方家水师前哨,方国瑛不支,率部退守定海港。俞通海和廖永安乘胜追击,直逼定海港口,然后以巡洋舰为,护卫舰、武装商船、火炮战舰分两翼,堵住港口,对着定海港方家水师数百海船就是一阵炮轰。

    只见数百门舰载火炮连绵不绝咆哮,一时间定海海面上雷声震天,连数十里外的庆元都听得一清二楚。听到这炮声,方国珍面如死灰,黯然叹息道:“羽庭误我!”

    数以百计的铁弹、灼热弹如暴雨一般洗礼着泊在定海港的方家海船,那一艘艘原本纵驰东海,让元廷水师闻风丧胆的海船如今像一叶叶孤舟,在猛烈的炮火中无助地摇摆着。炮弹无情地击中了一艘又一艘海船,在木板崩然碎裂声中是水手们惨呼声,还有中灼热弹起火的船只在大风中呼呼作响,跳动的火焰似乎将海面也点燃了一般。

    方家的海船有不少起了反击,他们驱动着船只,施放着自己的火炮勇敢地向江南水师冲去。可惜数百门舰载火炮组成的火力网太密集了,尤其是四艘巡洋舰上的三十二斤重炮,简直有摧山倒海的威力。皮实一点的海船被打得摇晃不已,船体甚至都被打斜了,里面更是一片血雨腥风巨大冲击力震出来的木板碎片无情地奔袭着船舱和甲板上每一个不幸的水手;差一点的海船则是直接被打出一个大破洞,三十二斤重的铁弹在船舱和甲板上继续呼啸而过,水手是挨着皆碎。

    有少数海船好容易靠上去了,却被江南水师的桅杆炮打出的散弹覆盖射击,数以千计的铅弹像暴雨一般将海船的甲板洗刷一遍到之处无不是鲜血横流,惨呼连连。

    过了两个时辰,损失惨重的方家水师终于崩溃了们的斗志已经被似乎永无休止的火炮和惨烈的已方损失冲洗地无影无踪。他们现在的想法不再是战斗,而是如何找到一条生路。海船在炮弹和大火中四处穿梭,整个定海港一片狼藉。看到方家水师十几年的心血今日毁于一旦,方国珉再也忍不住了吐了一口血便昏了过去,只得由亲兵护住,逃回了庆元城。

    临近黄昏,定海港的炮声终于稀落下来,方家水师主力近五百艘大小船只几乎全军覆灭。

    十九日,常遇春率军出余姚近庆元。萎靡不振的方国珍强打起精神,率领五万余军准备背水一战。

    常遇春先用二十余门杜重六三式野炮

    四百米轰击。这些能打九斤炮弹的野炮射的都爆炸弹。一炮弹在方军将士们中间和头上炸响,弹片在烟雾呼啸四射覆盖方圆数米的范围。半个时辰过后,定远军五百开花爆炸弹全部打出方军前阵已经是尸横遍野,伤员累累。

    当定远军的招牌长矛方阵开始列队前行时,方军前阵已经风摇欲坠。当长矛抵近方军将士们的胸口时,不知谁大吼了一声,转身向后跑,上万将士就像雪崩一般开始瓦解了。此前长江口一战,江南水师已经在方军中留下深刻影响。而定远军东征西讨,累灭强敌,威名已经深入方军将士每一人的心中。加上昨日定海港炮声已经让方军上下彻夜难安。今日与定远军对战,还没有开战被接受了一番炮弹洗礼,而且这炮弹与往常所知的又截然不同,居然会爆炸,这样一来,方军将士原本脆弱的心一下子全碎了。

    方国珍弹压无效,溃兵像潮水一般向后退去,没有士气和胆魄的军队如何抵挡定远军的攻势。方国珍无计,只得仰天长叹一声,领残兵退守庆元城。二十日,江南长江第二舰队逆江而上,炮击庆元城。

    城中一片哗然,人心动荡。方国珍知道此城守不住了,便又退守奉化州。常遇春率军将奉化围了个水泄不通,却停下不攻城了。

    战报传到江宁,刘仁本大惊失色,连忙跑去求见刘浩然,死活要问个究竟。

    刘浩然这时也了脸了,冷然地扔出一叠文件给刘仁本,让他仔细看看。刘仁本一看,上面全是方国珍兄弟受元廷官职、与元廷福建行省互通来往、甚至方家遣使到大都给元帝朝拜获得封赏的证据,几月几日受何职,何人宣旨,几月几日至福州,书信写于谁人,几月几日谁至大都,受何封赏,一一记录在案。刘仁本是方国珍重臣,自然知道底细,略一过目,居然丝毫不差。

    “方氏兄弟起事于至正八,甚至远早于于武烈王刘福通,原应该为天下反元义士之先驱,然方氏兄弟窃据温台三地之后,不思进取,不继以反元大业为己任,偏安思居,更难以让人忍受的是其阴持两端,诈降于江南,实则乞附于鞑虏。难道方氏兄弟还如此死忠于鞑虏?军队不整编,三地赋税用于军中,我看方氏兄弟还是心向元胡,暗中保持实力,准备在我江南北伐之际反戈一击,好为元廷挽乾坤于倾覆之际,真是元胡的好忠臣好走狗,好大的志向!”

    刘仁本看到浩然那几近狞笑的面容,这才现,今日的刘浩然才是真正的统领数千里江山,千万百姓,令元廷头痛不已的江南丞相。方家阴持两端的证据说不定他早就拿到了,可是一直隐而不,反而对方氏兄弟无比的客气。待到他灭了陈汉,腾出手来了,这才露出真面目。此前一系列的动作都是迷惑方氏兄弟和自己,让方氏兄弟和自己还保有一点幻想,谁曾想人家早就策划好了,准备彻底解决这件事。枉自己白读了这么多书,怎么就不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可是刘仁本也知道江南邸报宣的威力,如果刘浩然真的把这些证据公布于世,再添油加醋地说一番,估计方氏兄弟不仅为天下所唾骂,甚至还要在史上永留臭名,而自己做为方氏重臣,少不得也要被记上一笔。

    想到这里,刘仁本原本怒气尽消,心里只有无尽的恐惧和寂落,他不由跪伏在地,垂泪匍匐道:“我家大人偏据温台三地,虽然起事颇早,但是受元军围剿也最早。后来丞相起事,我家大人一时糊涂,不明就里,做了些错事,但是过后便知错改过。与元廷假附也是迫不得已,元廷福建行省近在腹侧,我军无力进剿,为免战火肆虐,祸及乡里,只得假意受元胡伪职,以求平安。运粮北上和朝拜元酋,都是在下的主意,与我家大人无关。我只是看到河北诸地连年灾荒,百姓无粮以食,甚至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故而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便怂恿我家大人海运粮食北上,而朝拜元酋只是求运粮放粮便利而已,并无他意。请大人念及我家大人苦衷,放他一条生路,万般罪过就由刘某一人承担。”

    听到刘仁本流泪戚语,刘然不由长叹了一声,伸手扶起了刘仁本,然后言道:“方氏兄弟桀骜不驯,自持武力不服王化。我不日即将北伐,岂能容此三心二意之人。但既是如此,我还是愿意放过方氏兄弟,无它,方国珍据温台三地后致力保境安民,休养生息,鼓励农工商学,轻徭薄敛,使百姓安居乐业。温台三地百姓皆说,方国珍在温台做了三件好事,一是兴办学堂,二是修筑塘堤,三是建造桥梁。这些都是遗福百年的好事,方国珍能用心去做,就是心念百姓之人,就凭这点,我不但不会杀他,还要重用他,羽庭先生不必担心。”

    仁本深鞠一躬,拱手垂泪道:“多谢丞相宽仁厚德!”

    四月初六,刘仁本赶至奉化,叩门而入,将刘浩然的一番细细说与方国珍听。方国珍默然许久,最后黯然垂泪道:“今日方知丞相手段,我降于他也不算耻辱。”同日便向常遇春请降,并手书一封,令人出海寻到方国瑛。方国>阅信大哭一场,随即率部向正在寻找他的俞通海请降。至此,庆元、温州、台州三地皆平,计降卒七万六千人,水军十万零五千,官吏六百余人,海船三百七十艘,粮食一十五万石。

    四月十九日,方氏兄弟一家至江宁,刘浩然出城二十里相迎,以小明王名义封方国珍为临海伯,方国璋、方国瑛皆受勋位,并遣名医好生医治方国珉。

    书友1群52836352;2群69379995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