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天下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葱岭戍卒 第二章 小勃律来袭 第三章 自投罗网 第四章 设伏 第五章 小勃律入伏 第六章 勇猛无敌 第七章 大获全胜 第八章 哥哥我要! 第九章 疏勒 第十章 高仙芝 第十一章 高手 第十二章 第一猛将 第十三章 你是我的 第十四章 参赞军机 第十五章 此路不通 第十六章 开路先锋 第十七章 艰难的进军 第十八章 大唐盛事 第十九章 特勒满川 第二十章 兵不厌诈 第二十一章 一举渡河 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 第二十三章 连云堡 第二十四章 率先登城 第二十五章 升任校尉 第二十六章 狼狈为奸 第二十七章 再战再胜 第二十八章 夺得首功(求推荐票) 第二十九章 冰川天险(求推荐票) 第三十章 妙计解困(求推荐) 第三十一章 大军压境(求推荐) 第三十二章 小勃律震恐 第三十三章 生擒活捉 第三十四章 吐蕃援军(加更) 第三十五章 吐蕃中计 第三十六章 血染山岗 第三十七章 辉煌的胜利(加更) 第三十八章 封常清(第一更) 第三十九章 欢呼动九霄!(第二更求推荐) 第四十章 大唐憾事(为魔力~秀贺) 第四十一章 李昌国献计(加更) 第四十二章 更胜一筹(第一更) 第四十三章 东方总督(第二更) 第四十四章 有美偕行(第三更) 第一章 春光乍泄(加更) 第二章 第一宠臣(第一更) 第三章 哥舒翰(第二更) 第四章 千载良机(第三更) 第五章 诗仙李白(上)(加更) 第五章 诗仙李白(下)(第一更) 第六章 李白斗酒诗百篇(第二更求推荐) 第七章 京都长安(第三更) 第八章 世界中心(加更求推荐票) 第九章 借势(第一更求推荐) 第十章 李林甫(第二更,求推荐票) 第十一章 寻访杜甫(第三更,求推荐票) 第十二章 千古一帝(加更,求推荐票) 第十三章 杜甫很忙(第一更) 第十四章 诗圣落魄(第二更) 第十五章 曲江池(第三更) 第十六章 李白的缺点(第一更) 第十七章 一字千金(第二更) 第十八章 邂逅(第三更) 第十九章 一言而决(第一更,求推荐票) 第二十章 面圣(第二更,求推荐票) 第二十一章 原来是你!(第三更,求推荐) 第二十二章 玄宗问计(第一更) 第二十三章 钦命将军(第二更) 第二十四章 龙武大将军(第三更) 第二十五章 下马威(第一更) 第二十六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第二十七章 郭子仪(第三更) 第二十八章 李昌国Vs郭子仪(加更,求 第二十九章 龙争虎斗(第一更,求票票) 第三十章 惺惺相惜(第二更,求票票) 第三十一章 饮中八仙(第三更,求票票) 第三十二章 指点明路(第一更) 第三十三章 王忠嗣下狱(第二更) 第三十四章 李白的进步(第三更) 第三十五章 《大唐时代周刊》(第一更) 第三十六章 安禄山(第二更) 第三十七章 构陷太子(第三更) 第三十八章 太子李亨(第一更) 第三十九章 机会来了(第二更) 第四十章 解太子之难(第三更) 第四十一章 一语解围(第一更) 第四十二章 忠厚人呐!(第二更) 第四十三章 安禄山谄媚(第三更) 第四十四章 我的女人(第一更) 第四十五章 安禄山的挑衅(第二更) 第四十六章 死胖子!死胖子!(第三更) 第四十七章 吓个半死(上)(第一更) 第四十七章 吓个半死(下)(第二更) 第四十八章 哥舒翰进京(第三更) 第四十九章 李隆基的心思 第五十章 毒计 第五十一章 杨贵妃(上) 第五十一章 杨贵妃(下) 第五十二章 升一级 第五十三章 哥舒翰挂帅 第五十四章 吐蕃的妄想 第五十五章 监军 第五十六章 挖挖挖……挖墙角! 第五十七章 李白出山 第五十八章 强强联手,超豪华阵容 第五十八章 奔赴边关 第二十三章 李隆基的雄心 第一章 吐蕃入侵 第二章 猛将如云 第三章 我是监军! 第四章 杀鸡儆猴 第五章 威震三军 第六章 李光弼 第七章 石堡城 第八章 定计 第九章 看你的! 第十章 安西都护府的危机 第十一章 迎头痛击(上) 第十一章 迎头痛击(下) 第十二章 李白扬威 第十三章 纵横千军(上) 第十三章 纵横千军(中) 第十三章 纵横千军(下) 第十四章 穷追不舍(加更求票) 第十五章 蠢蠢欲动(第一更)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一)(第二更)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二)(第三更)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三)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四)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五)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六)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七)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八) 第十七章 李昌国,你在哪里? 第十八章 鹰愁崖 第十九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二十章 惊天血战(上) 第二十章 惊天血战(下) 第二十章 河湟大捷(上) 第二十章 河湟大捷(下) 第二十一章 兵临石堡城 第二十二章 欢腾的长安 第二十四章 血战石堡城(上) 第二十四章 血战石堡城(中) 第二十四章 血战石堡城(下) 第二十五章 中亚泣血 第二十六章 未雨绸缪 第二十七章 攻占石堡城(一) 第二十七章 攻占石堡城(二) 第二十七章 攻占石堡城(三) 第二十七章 攻战石堡城(四) 第二十七章 攻占石堡城(五) 第二十八章 石堡城大捷 第二十九章 扔下去 第三十章 进军大非川 第三十一章 喜悦无边 第三十二章 晋升副将 第三十三章 是唐军? 第三十四章 席卷大非川 第三十五章 李白建功 第三十六章 天大的胜利 第一章 长安疯狂了! 第二章 英风烈烈! 第三章 赞普的怒火 第四章 灭吐蕃之议(上) 第四章 灭吐蕃之议(下) 第五章 吐蕃要报仇 第六章 李昌国再定计 第七章 杨国忠 第八章 快快有请! 第九章 杨国忠遭罚 第十章 算计杨国忠 第十一章 就这么定了! 第十二章 紧锣密鼓 第十三章 石国叛变 第十四章 凌烟阁 第十五章 最高机密 第十六章 王维 第十七章 杨国忠从军 第十八章 意外的援手 第十九章 自投罗网 第二十章 大唐笑柄 第二十一章 搬弄是非 第二十二章 齐齐出手 第二十三章 王维献计 第二十四章 重返前线 第二十五章 砺兵秣马 第二十六章 舒莱克 第二十七章 高仙芝的对策 第二十八章 倾国之兵 第二十九章 进军积石山 第三十章 旗开得胜 第三十一章 捷报频传 第三十二章 消息走漏 第三十三章 信不信? 第三十四章 进攻受阻 第三十五章 进攻?退兵? 第三十六章 一举破城 第三十七章 唐军,能奈我何? 第三十八章 风雷动吐蕃 第三十九章 深埋大葬 第四十章 天崩地裂 第四十一章 不战而降 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关 第四十三章 破壶口 第四十四章 赞普的怒火 第四十五章 李隆基的决心 第四十六章 有办法了 第四十七章 空降兵 第四十八章 大军出动 第四十九章 从天而降 第五十章 血战破壶口 第五十一章 越过积石山 第五十二章 驰骋吧,唐军! 第五十三章 狂飙突进 第五十四章 不可阻挡 第五十五章 唐军来了 第五十六章 灭国危机 第五十七章 朕要疯一回 第五十八章 和谈 第五十九章 将计就计 第六十章 大掳掠 第六十一章 势如破竹 第六十二章 大丰收 第六十三章 釜底抽薪 第六十四章 兵临逻些 第六十五章 抢!(上) 第六十五章 抢!(下) 第六十六章 太多了!太多了! 第六十七章 不信 第六十八章 监军到了! 第六十九章 血战逻些(上) 第六十九章 血战逻些(下) 第七十章 全面围城 第七十一章 出兵石国 第七十二章 大食东进 第七十三章 胜券在握 第七十四章 赞普的疑惑 第七十五章 攻占石国 第七十六章 阴你又如何? 第七十七章 大胜一仗 第七十八章 乱起 第七十九章 东方总督的愤怒 第八十章 伏击阿布?穆斯林 第八十一章 碎叶城 第八十二章 逻些大火 第八十三章 落井下石 第八十四章 王忠嗣复职 第八十五章 吐蕃求和 第八十六章 无条件投降 第八十七章 困兽之斗 第八十八章 封常清,出击! 第八十九章 大破坏,大滋扰 第九十章 血流成河 第九十一章 自相残杀 第九十二章 穷途末路 第九十三章 末日到了 第九十四章 吐蕃灭亡 第一章 千古奇功 第二章 分兵略地 第三章 王忠嗣的震惊 第四章 完美胜利 第五章 吐蕃都护府 第六章 李白荣升 第七章 天竺 第八章 灭天竺? 第九章 阿布?穆斯林的愤怒 第十章 他真有办法 第十一章 尼泊尔归降 第十二章 撤军 第十三章 洗兵条支海上波 第十四章 王忠嗣的歉意 第十五章 英雄归来 第十六章 盛大庆典 第十七章 无上荣耀 第十八章 李隆基很爽 第十九章 献俘 第二十章 庆功宴 第二十一章 李龟年 第二十二章 冲突 第二十三章 就打你! 第二十四章 军心何在? 第二十五章 彪悍的虢国夫人 第二十六章 杨国忠罢官 第二十七章 大唐军舞 第二十八章 赞普献舞 第二十九章 尽欢而散 第三十章 杨氏失势 第三十一章 后宫风波 第三十二章 梅妃江采苹 第三十三章 争风吃醋 第三十四章 冲击杨氏 第三十五章 联手灭杨 第三十六章 翻云覆雨 第三十七章 一言而决 第三十八章 李隆基的手段 第三十九章 杨氏之灾 第四十章 杨国忠的末日 第四十一章 杨国忠身死 第四十二章 除恶务尽 第四十三章 报应来了 第四十四章 安禄山的狠辣 第四十五章 朝野震动 第四十六章 李隆基震怒 第四十七章 罪己诏 第四十八章 李隆基疯了 第四十九章 拯救李隆基 第五十章 怎么救? 第五十一章 醒了 第五十二章 杨贵妃出家 第五十三章 洗心革面 第五十四章 信誓旦旦 第五十五章 封赏 第五十六章 为何? 第五十七章 李隆基的考题 第五十八章 李泌 第五十九章 杜甫来访 第六十章 群英聚 第六十一章 王忠嗣回京 第六十二章 挂帅出征 第一章 史思明 第二章 范阳精锐 第三章 不服就打服 第四章 夺范阳军 第五章 进军方略 第六章 大举西进 第七章 危在旦夕 第八章 进入西域 第九章 首战告捷 第十章 援军到来 第十一章 于阗解围 第十二章 大败齐亚德(上) 第十二章 大败齐亚德(下) 第十三章 大获全胜 第十四章 战果丰厚 第十五章 疏勒战事 第十六章 疏勒解围 第十七章 郭子仪的决断 第十八章 李昌国的大手笔 第十九章 针锋相对 第二十章 高仙芝的决心 第二十一章 各逞机锋 第二十二章 紧锣密鼓 第二十三章 各有优劣(上) 第二十三章 各有优劣(下) 第二十四章 号令大漠 第二十五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 第二十六章 算计与反算计 第二十七章 进军龟兹 第二十八章 生死关头 第二十九章 初战阿布?穆斯林 第三十章 血战龟兹 第三十一章 龟兹解围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一)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二)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三)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四)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五)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六)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七)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八)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九)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一)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二)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三)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四) 第三十三章 伏尸千里(上) 第三十三章 伏尸千里(下) 第三十四章 波斯后裔 第三十五章 怛罗斯之战(上) 第三十五章 怛罗斯之战(下) 第一章 进军撒马尔罕 第二章 摧枯拉朽 第三章 弃城而逃 第四章 感恩戴德 第五章 挺进波斯 第六章 唐军来了! 第七章 箪食壶浆迎唐军 第八章 席卷波斯 第九章 雷伊之战 第十章 阿布?穆斯林覆灭 第十一章 波斯复国 第十二章 哈里发 第十三章 安禄山殉国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上)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中)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下) 第十五章 镇国柱石(终) 结束语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一章 尼泊尔归降
《大唐天下》
作者:殷扬
更新时间:2024-02-04 07:46:02
字数:798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天下 !

    第十一章尼泊尔归降“灭天竺!”一片尖叫声响起,出自群臣之口,个个睁大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吐蕃很穷,穷得只剩牦牛粪了,要想在吐蕃推行郡县制,难度不小。之所以难,就难在难以筹到钱粮,这让李隆基还有群臣很是烦恼,无不是在想办法解决此事。

    哪里想得到,李昌国竟然有办法,还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办法,灭天竺就成。

    这事还真是出乎群臣意料,仔细想想,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法子。

    虽然群臣没有去过天竺,对天竺却很了解,这主要来自两个人,一个是唐僧的游记,另一个就是王玄策的讲述。

    唐僧西入天竺取经这事,吴承恩写成了《西游记》,脍炙人口,为后人传颂。不过,唐人却是依据他的《大唐西域记》了解天竺,在书中,唐僧把在天竺的见闻详尽的展现在唐人面前,是唐人了解天竺的主要书籍,唐朝大臣几乎人人都读过。

    王玄策更是有名的使者,对天竺很了解,更差点灭了天竺。他的讲述同样是唐朝了解天竺重要来源。

    有此两人,要唐人对天竺不了解都难。

    他们知道天竺很富饶,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却又四分五裂,并没有统一,其实力有限,若唐朝要灭天竺的话,难度不大。

    灭了天竺,不仅解决了吐蕃所需的钱粮问题,还会有很多节余,也就是说,唐朝又有一个重要的赋税来源,唐朝的财政收入又会大幅增加。

    有了钱粮,唐朝就可以维持更多的军队,可以大举开疆拓土,与大食一战的胜算就更高。

    “妙计!真的是妙计!”群臣齐声赞扬,声震殿顶。

    陈玄礼更是眉头一挑,很是得意的问道:“杨钊,你说李昌国没办法,是欺君,这灭天竺一策如何?是不是欺君?”

    杨国忠中伤李昌国就是在剜陈玄礼的心头肉,要他不记恨都不成。

    “……”杨国忠恼怒,却是无言以答,只能脖子一扭,当作没听见处理。

    “呵呵。”陈玄礼笑得特别欢畅,趁胜追击,道:“杨钊,你无话可说了吧?”

    群臣窃笑,杨国忠仗势欺人,就从来没有象眼前这般吃亏的,偏偏对付他的是陈玄礼,他惹不起的人物。

    “好了。”李隆基挥挥手,阻止陈玄礼,冲群臣笑道:“你们眼下当知,朕为何如此欢喜了吧?李昌国这道上书,就是最美的佳肴,正好下酒。来,干!”端起酒杯,连干三杯,这才满足的放下酒杯。

    李昌国这道上书解决了唐朝最为吃紧的钱粮问题,的确是当浮一大白,群臣端杯相陪。

    “灭天竺的利弊,李昌国的上书中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们可有异议?”李昌国大声问询。

    上书中写得非常明白,谁还能有意见?群臣狠狠摇头。

    “没有就好。”李隆基站起身,双手背在背后,沉吟着道:“王玄策当年能灭天竺而未灭,非为其他,而是因为天竺离大唐太远了,若是灭了天竺,大唐却不能得其疆域口众,只能增强吐蕃和尼泊尔的国力,反倒是给大唐遗患。是以,王玄策放过了天竺。”

    天竺与吐蕃和尼泊尔接壤,离唐朝很远,若是王玄策灭了天竺,这些好处就归了吐蕃和尼泊尔。尼泊尔还好点,毕竟太远,不与唐朝接壤,对唐朝的威胁不算大。若是吐蕃得到这些地域和口众,其实力就会急剧膨胀,对唐朝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王玄策能灭天竺而不灭,放过天竺,实是深远的考虑。

    “如今嘛,吐蕃已灭,天竺一事也该了结了。”李隆基右手高高举起,重重挥下,道:“灭天竺这事,朕准了。要哥舒翰在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出兵天竺。嗯,天竺太热,没有冬天,随时可以出兵,就让哥舒翰择机出兵吧。留十万大军给哥舒翰,足够了。”

    这是给了哥舒翰相当大的选择余地,不限定时间,一切由哥舒翰说了算。

    “至于李昌国,就让他率军撤退,到河湟之地休整,准备进军西域。”李隆基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道:“在进军西域之前,大唐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庆典,庆贺平定吐蕃。要李昌国率领有功将士回长安,参与此庆典。”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声调转高,道:“此次庆典,务必盛大而隆重!”

    xxxxxxxx逻些,哥舒翰的帅帐。

    哥舒翰、李昌国、郭子仪、李白、李光弼、李晟,以及众将聚在一起,正在商议出兵天竺一事,众将心气极高,大声吆喝,出谋划策。

    “呵呵,终于要灭天竺了,灭了好。”

    “天竺疆域广,口众多,很富饶,若是能打下来,对大唐有莫大的好处,千万莫要错过了机会,一定要灭了天竺。”

    “王玄策当年没有灭掉天竺,实是可惜,如今,我们的机会终于来了,一定要灭了。”

    众将听说要出兵灭天竺,无不是大喜若狂,欢天喜地,叫着嚷着要出征天竺。

    王玄策作为一介使者,不动用唐朝一兵一卒,差点灭了天竺一事,是何等的壮勇,是唐朝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众将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如今要出兵灭天竺了,谁能不欢喜?

    “天竺的糖、香料、象牙,都是好东西,我们一定要多弄些。”

    “天竺的糖可是个好东西呢,大唐每年要从天竺买很多,还是不够用。这次,我们灭了天竺,不仅可以从天竺买糖,还可以把制糖的工匠抓到长安去,要他们教我们制糖,我们就有吃不完的糖了。”

    在天竺所有特产中,最为唐人念念不忘的还是糖。

    糖在后世自然不算什么,很普通,只要你喜欢,天天顿顿都可以吃上糖。但在唐朝,比起黄金还要贵。因为那时节,是制糖业刚刚起步之时,当天竺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后,唐人方才知道甜味还可以通过糖来获得,不再仅仅是靠蜂蜜。

    然而,尽管唐太宗两次派人去天竺学习制糖技术,却因为甘蔗的种植还未在中国形成规模,无法大规模制糖,主要还是靠从天竺进口,这让唐人不太可能得到大量的糖,要让他们不怀念都不成。

    听着众将的议论,李昌国微微一笑,调侃道:“天竺还有一个东西,很有特色,你们还没有说呢。”

    “哦。”众将来了兴趣,忙问道:“监军,是何物?”

    不仅众将兴趣大增,就是哥舒翰、郭子仪、李白、李光弼他们也是兴趣不小。

    “天竺的美人啊。”李昌国大声道。

    “天竺能出什么美人。”众将大失所望,狠狠摇头。

    “你们没见识,不知道天竺美人的独到之处。”李昌国扫视众将,以调侃的口吻道:“天竺的美人不仅浑身上下珠光宝气,还要穿鼻孔,在鼻子上戴上金银……”

    “穿鼻孔,那不成了牛马?”李晟狠狠摇头,大是不屑。

    “你没雅骨,真煞风景。”李昌国直翻白眼,印度美女的打扮是一绝,在后世风靡全球,他竟然把美女和牛马相提并论,这个李晟天生就是煞风景的料。

    “呵呵。”众将盯着李晟直偷笑。

    “天竺的美人还能歌善舞,热辣奔放,象李晟这种人最是适合了,李晟,这次灭天竺,就给你多弄几个。”李昌国嘴角掠过一抹坏笑。

    “对。”众将齐声附和,看着李晟那副晦气脸,笑得前仰后合。

    哥舒翰重重点头,在李晟肩头拍拍道:“李晟,这次你随我出征天竺,这天竺美女管够,你要多少有多少。”

    “饶了我吧。”李晟哀嗥一声,逗得众将又是一通大笑。

    “禀大帅、监军,尼泊尔使者求见。”就在这时,亲卫进来,冲哥舒翰和李昌国禀报。

    “尼泊尔使者?”哥舒翰和李昌国快速交换眼色,大是诧异。

    “尼泊尔使者来做什么?”哥舒翰问李昌国。

    李昌国紧拧着眉头,沉吟着道:“应该不是坏事,很可能是前来示好,甚至有可能是求和。我们灭了吐蕃,尼泊尔也会震恐。”

    “叫他进来。”哥舒翰对这判断很是赞成,道:“我们眼下还在处置吐蕃事务,还没有时间处置尼泊尔,尼泊尔使者倒先来了,看来尼泊尔是吓得不轻。”

    “那还用说么?尼泊尔太小,大唐要灭,弹指间事,岂能不惧?”李白重重点头。

    脚步声响,亲卫领着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进来。这个中年男子身着裘衣皮帽,其服饰与吐蕃无异。低垂着头颅,小心翼翼,一副不敢出大气的样儿。

    “见过大帅,见过监军。”这人冲哥舒翰和李昌国见礼,极为恭敬。

    哥舒翰一挥手道:“免了。你此来有何贵干?”

    “小的奉我王之命前来,愿献土于大唐。”使者头颅更低了,更加恭敬,道:“尼泊尔国小力弱,土地不广,还请大唐不要嫌弃。”

    瞧他那样子,生怕唐朝拒绝接受似的。

    “献土?”众将一阵讶然,很是意料。

    就是李昌国也是意外,他以为最多是求和,哪里想得到,尼泊尔竟是投降。他们还没有着手处理尼泊尔,尼泊尔就先投降了,还着实让人意外。

    (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