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天下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葱岭戍卒 第二章 小勃律来袭 第三章 自投罗网 第四章 设伏 第五章 小勃律入伏 第六章 勇猛无敌 第七章 大获全胜 第八章 哥哥我要! 第九章 疏勒 第十章 高仙芝 第十一章 高手 第十二章 第一猛将 第十三章 你是我的 第十四章 参赞军机 第十五章 此路不通 第十六章 开路先锋 第十七章 艰难的进军 第十八章 大唐盛事 第十九章 特勒满川 第二十章 兵不厌诈 第二十一章 一举渡河 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 第二十三章 连云堡 第二十四章 率先登城 第二十五章 升任校尉 第二十六章 狼狈为奸 第二十七章 再战再胜 第二十八章 夺得首功(求推荐票) 第二十九章 冰川天险(求推荐票) 第三十章 妙计解困(求推荐) 第三十一章 大军压境(求推荐) 第三十二章 小勃律震恐 第三十三章 生擒活捉 第三十四章 吐蕃援军(加更) 第三十五章 吐蕃中计 第三十六章 血染山岗 第三十七章 辉煌的胜利(加更) 第三十八章 封常清(第一更) 第三十九章 欢呼动九霄!(第二更求推荐) 第四十章 大唐憾事(为魔力~秀贺) 第四十一章 李昌国献计(加更) 第四十二章 更胜一筹(第一更) 第四十三章 东方总督(第二更) 第四十四章 有美偕行(第三更) 第一章 春光乍泄(加更) 第二章 第一宠臣(第一更) 第三章 哥舒翰(第二更) 第四章 千载良机(第三更) 第五章 诗仙李白(上)(加更) 第五章 诗仙李白(下)(第一更) 第六章 李白斗酒诗百篇(第二更求推荐) 第七章 京都长安(第三更) 第八章 世界中心(加更求推荐票) 第九章 借势(第一更求推荐) 第十章 李林甫(第二更,求推荐票) 第十一章 寻访杜甫(第三更,求推荐票) 第十二章 千古一帝(加更,求推荐票) 第十三章 杜甫很忙(第一更) 第十四章 诗圣落魄(第二更) 第十五章 曲江池(第三更) 第十六章 李白的缺点(第一更) 第十七章 一字千金(第二更) 第十八章 邂逅(第三更) 第十九章 一言而决(第一更,求推荐票) 第二十章 面圣(第二更,求推荐票) 第二十一章 原来是你!(第三更,求推荐) 第二十二章 玄宗问计(第一更) 第二十三章 钦命将军(第二更) 第二十四章 龙武大将军(第三更) 第二十五章 下马威(第一更) 第二十六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第二十七章 郭子仪(第三更) 第二十八章 李昌国Vs郭子仪(加更,求 第二十九章 龙争虎斗(第一更,求票票) 第三十章 惺惺相惜(第二更,求票票) 第三十一章 饮中八仙(第三更,求票票) 第三十二章 指点明路(第一更) 第三十三章 王忠嗣下狱(第二更) 第三十四章 李白的进步(第三更) 第三十五章 《大唐时代周刊》(第一更) 第三十六章 安禄山(第二更) 第三十七章 构陷太子(第三更) 第三十八章 太子李亨(第一更) 第三十九章 机会来了(第二更) 第四十章 解太子之难(第三更) 第四十一章 一语解围(第一更) 第四十二章 忠厚人呐!(第二更) 第四十三章 安禄山谄媚(第三更) 第四十四章 我的女人(第一更) 第四十五章 安禄山的挑衅(第二更) 第四十六章 死胖子!死胖子!(第三更) 第四十七章 吓个半死(上)(第一更) 第四十七章 吓个半死(下)(第二更) 第四十八章 哥舒翰进京(第三更) 第四十九章 李隆基的心思 第五十章 毒计 第五十一章 杨贵妃(上) 第五十一章 杨贵妃(下) 第五十二章 升一级 第五十三章 哥舒翰挂帅 第五十四章 吐蕃的妄想 第五十五章 监军 第五十六章 挖挖挖……挖墙角! 第五十七章 李白出山 第五十八章 强强联手,超豪华阵容 第五十八章 奔赴边关 第二十三章 李隆基的雄心 第一章 吐蕃入侵 第二章 猛将如云 第三章 我是监军! 第四章 杀鸡儆猴 第五章 威震三军 第六章 李光弼 第七章 石堡城 第八章 定计 第九章 看你的! 第十章 安西都护府的危机 第十一章 迎头痛击(上) 第十一章 迎头痛击(下) 第十二章 李白扬威 第十三章 纵横千军(上) 第十三章 纵横千军(中) 第十三章 纵横千军(下) 第十四章 穷追不舍(加更求票) 第十五章 蠢蠢欲动(第一更)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一)(第二更)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二)(第三更)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三)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四)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五)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六)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七) 第十六章 大破吐蕃(八) 第十七章 李昌国,你在哪里? 第十八章 鹰愁崖 第十九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二十章 惊天血战(上) 第二十章 惊天血战(下) 第二十章 河湟大捷(上) 第二十章 河湟大捷(下) 第二十一章 兵临石堡城 第二十二章 欢腾的长安 第二十四章 血战石堡城(上) 第二十四章 血战石堡城(中) 第二十四章 血战石堡城(下) 第二十五章 中亚泣血 第二十六章 未雨绸缪 第二十七章 攻占石堡城(一) 第二十七章 攻占石堡城(二) 第二十七章 攻占石堡城(三) 第二十七章 攻战石堡城(四) 第二十七章 攻占石堡城(五) 第二十八章 石堡城大捷 第二十九章 扔下去 第三十章 进军大非川 第三十一章 喜悦无边 第三十二章 晋升副将 第三十三章 是唐军? 第三十四章 席卷大非川 第三十五章 李白建功 第三十六章 天大的胜利 第一章 长安疯狂了! 第二章 英风烈烈! 第三章 赞普的怒火 第四章 灭吐蕃之议(上) 第四章 灭吐蕃之议(下) 第五章 吐蕃要报仇 第六章 李昌国再定计 第七章 杨国忠 第八章 快快有请! 第九章 杨国忠遭罚 第十章 算计杨国忠 第十一章 就这么定了! 第十二章 紧锣密鼓 第十三章 石国叛变 第十四章 凌烟阁 第十五章 最高机密 第十六章 王维 第十七章 杨国忠从军 第十八章 意外的援手 第十九章 自投罗网 第二十章 大唐笑柄 第二十一章 搬弄是非 第二十二章 齐齐出手 第二十三章 王维献计 第二十四章 重返前线 第二十五章 砺兵秣马 第二十六章 舒莱克 第二十七章 高仙芝的对策 第二十八章 倾国之兵 第二十九章 进军积石山 第三十章 旗开得胜 第三十一章 捷报频传 第三十二章 消息走漏 第三十三章 信不信? 第三十四章 进攻受阻 第三十五章 进攻?退兵? 第三十六章 一举破城 第三十七章 唐军,能奈我何? 第三十八章 风雷动吐蕃 第三十九章 深埋大葬 第四十章 天崩地裂 第四十一章 不战而降 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关 第四十三章 破壶口 第四十四章 赞普的怒火 第四十五章 李隆基的决心 第四十六章 有办法了 第四十七章 空降兵 第四十八章 大军出动 第四十九章 从天而降 第五十章 血战破壶口 第五十一章 越过积石山 第五十二章 驰骋吧,唐军! 第五十三章 狂飙突进 第五十四章 不可阻挡 第五十五章 唐军来了 第五十六章 灭国危机 第五十七章 朕要疯一回 第五十八章 和谈 第五十九章 将计就计 第六十章 大掳掠 第六十一章 势如破竹 第六十二章 大丰收 第六十三章 釜底抽薪 第六十四章 兵临逻些 第六十五章 抢!(上) 第六十五章 抢!(下) 第六十六章 太多了!太多了! 第六十七章 不信 第六十八章 监军到了! 第六十九章 血战逻些(上) 第六十九章 血战逻些(下) 第七十章 全面围城 第七十一章 出兵石国 第七十二章 大食东进 第七十三章 胜券在握 第七十四章 赞普的疑惑 第七十五章 攻占石国 第七十六章 阴你又如何? 第七十七章 大胜一仗 第七十八章 乱起 第七十九章 东方总督的愤怒 第八十章 伏击阿布?穆斯林 第八十一章 碎叶城 第八十二章 逻些大火 第八十三章 落井下石 第八十四章 王忠嗣复职 第八十五章 吐蕃求和 第八十六章 无条件投降 第八十七章 困兽之斗 第八十八章 封常清,出击! 第八十九章 大破坏,大滋扰 第九十章 血流成河 第九十一章 自相残杀 第九十二章 穷途末路 第九十三章 末日到了 第九十四章 吐蕃灭亡 第一章 千古奇功 第二章 分兵略地 第三章 王忠嗣的震惊 第四章 完美胜利 第五章 吐蕃都护府 第六章 李白荣升 第七章 天竺 第八章 灭天竺? 第九章 阿布?穆斯林的愤怒 第十章 他真有办法 第十一章 尼泊尔归降 第十二章 撤军 第十三章 洗兵条支海上波 第十四章 王忠嗣的歉意 第十五章 英雄归来 第十六章 盛大庆典 第十七章 无上荣耀 第十八章 李隆基很爽 第十九章 献俘 第二十章 庆功宴 第二十一章 李龟年 第二十二章 冲突 第二十三章 就打你! 第二十四章 军心何在? 第二十五章 彪悍的虢国夫人 第二十六章 杨国忠罢官 第二十七章 大唐军舞 第二十八章 赞普献舞 第二十九章 尽欢而散 第三十章 杨氏失势 第三十一章 后宫风波 第三十二章 梅妃江采苹 第三十三章 争风吃醋 第三十四章 冲击杨氏 第三十五章 联手灭杨 第三十六章 翻云覆雨 第三十七章 一言而决 第三十八章 李隆基的手段 第三十九章 杨氏之灾 第四十章 杨国忠的末日 第四十一章 杨国忠身死 第四十二章 除恶务尽 第四十三章 报应来了 第四十四章 安禄山的狠辣 第四十五章 朝野震动 第四十六章 李隆基震怒 第四十七章 罪己诏 第四十八章 李隆基疯了 第四十九章 拯救李隆基 第五十章 怎么救? 第五十一章 醒了 第五十二章 杨贵妃出家 第五十三章 洗心革面 第五十四章 信誓旦旦 第五十五章 封赏 第五十六章 为何? 第五十七章 李隆基的考题 第五十八章 李泌 第五十九章 杜甫来访 第六十章 群英聚 第六十一章 王忠嗣回京 第六十二章 挂帅出征 第一章 史思明 第二章 范阳精锐 第三章 不服就打服 第四章 夺范阳军 第五章 进军方略 第六章 大举西进 第七章 危在旦夕 第八章 进入西域 第九章 首战告捷 第十章 援军到来 第十一章 于阗解围 第十二章 大败齐亚德(上) 第十二章 大败齐亚德(下) 第十三章 大获全胜 第十四章 战果丰厚 第十五章 疏勒战事 第十六章 疏勒解围 第十七章 郭子仪的决断 第十八章 李昌国的大手笔 第十九章 针锋相对 第二十章 高仙芝的决心 第二十一章 各逞机锋 第二十二章 紧锣密鼓 第二十三章 各有优劣(上) 第二十三章 各有优劣(下) 第二十四章 号令大漠 第二十五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 第二十六章 算计与反算计 第二十七章 进军龟兹 第二十八章 生死关头 第二十九章 初战阿布?穆斯林 第三十章 血战龟兹 第三十一章 龟兹解围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一)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二)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三)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四)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五)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六)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七)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八)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九)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一)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二)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三) 第三十二章 决战西域(十四) 第三十三章 伏尸千里(上) 第三十三章 伏尸千里(下) 第三十四章 波斯后裔 第三十五章 怛罗斯之战(上) 第三十五章 怛罗斯之战(下) 第一章 进军撒马尔罕 第二章 摧枯拉朽 第三章 弃城而逃 第四章 感恩戴德 第五章 挺进波斯 第六章 唐军来了! 第七章 箪食壶浆迎唐军 第八章 席卷波斯 第九章 雷伊之战 第十章 阿布?穆斯林覆灭 第十一章 波斯复国 第十二章 哈里发 第十三章 安禄山殉国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上)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中)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下) 第十五章 镇国柱石(终) 结束语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八章 进入西域
《大唐天下》
作者:殷扬
更新时间:2024-02-04 07:46:58
字数:809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天下 !

    古老的丝绸之路蜿蜒曲折,向着远方延伸。在丝绸之路上,正有一支大军在前进,这是李昌国率领下的唐军,沿着丝绸之路向西域进发。

    “隆隆!”

    如雷的蹄声震得地皮都在的颤抖,溅起大片大片的烟尘,如同一朵垂地的乌云。

    “这是丝绸之路,我们在丝绸之路上行军。”

    将士们很是兴奋,一路上议论纷纷。

    丝绸之路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远,一般是从汉朝的张骞通西域,开启丝绸之路算起。然而,真正的开启时间,却无法准确的估计,因为汉武帝派张骞去西域是为了与月氏结盟,共同对付匈奴。而汉武帝得到月氏是个大国,与匈奴有死仇的消息是通过商人得到的,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中原就与西域有了贸易关系。

    自从张骞通西域后,汉朝打通了河西走廊,使得中原与西域接壤,贸易更加发达,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自此以后,上千年来,丝绸之路一直是中原联系西方的黄金商道,中原的丝绸、茶叶、香料,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方。

    而西方是泛指,是指西域以西的地区和国家,在当时有很多国家,中原的商品最远卖到了欧洲,中国的货物是罗马帝国贵族追求的珍品。

    是以,丝绸之路大名鼎鼎,只要是华夏人,都听过其大名,可谓妇孺皆知。

    将士们不知道多少次听闻过丝绸之路的大名,如今,在丝绸之路上行军,这让将士们特别惊喜,议论也就多了。

    “瞧,尸骨!”

    “这是人骨,这么多的人骨。”

    “这骨架,应该是马骨。”

    “瞧这骨架,不是马骨,应该是骆驼骨。”

    一路上,不时就会发现尸骨,人骨、马骨、骆驼骨不时就会发现,这让将士们颇为好奇,不时发出惊呼声。

    “久闻丝绸之路的大名,却是没有想到,如此之多的尸骨。几乎三五里就会发现一堆两堆,甚至更多的尸骨。”

    “这你就孤陋寡闻了,谁不知道,丝绸之路就是用尸骨堆出来的。听那些久走丝绸之路的商队说,在丝绸之路上行走,不需要向导,只需要跟着尸骨走,准不会错。”

    “你太吹了吧,哪有这等事。”

    “说你孤陋寡闻那是高看你,你纯粹就是无知。你也不想想,丝绸之路存在了多少年?一千多年了啊。一多年里,年年都有商队在丝绸之上行走。那商队不是一队两队,而是成百上千,一个不注意,遇到风沙就会迷路,就会被埋掉,死伤不少。一千年下来,那会死伤多少?一千年啊。丝绸之路就是用尸骨堆出来的!”

    这个兵士没说错,丝绸之路就是用尸骨堆出来的。

    从中原出发,离了河湟之地,就踏上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与现代大为不同,现代的丝绸之路是黄沙漫漫,千里黄沙,多风沙。而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不是现代这样的黄沙漫漫,虽然不时有绿洲、水源,却也黄沙、狂风。一旦遇到的,仍是凶多吉少,死伤不在少数。要不然的话,古人也不会把丝绸之路当作苦寒之路。

    更要命的是,古代的气温很低,丝绸之路上的温差很大,这给来往的商队制造了巨大的困境,使得商队的死伤数更多。

    “弟兄们:你们说得没错,丝绸之路就是用尸骨堆出来的,是用我们祖先的尸骨堆出来的。”李昌国骑在战马上,听着将士们的议论,适时出声,激励军心,道:“我们的祖先有大毅力,坚忍不拔,丝绸之路如此苦寒,却是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把丝绸、茶叶、香料从中原运到西方,再把西方的珍珠、玳瑁、珊瑚、宝石通过我们脚下的丝绸之路运到中原,这其中的困难、风险难以想象。就是如此之多的艰难困苦,他们亦能战胜,我们为何不能?”

    “能!”只一个字,却是惊天动地,将士们挺起胸膛,昂着头颅,极是自豪。

    先辈的光荣事迹,是激励军心士气的最好榜样。正如李昌国所说,我们的先辈克服了天大的困难,把货物从中原运到西方,再从西方把货物遇回中原,这需要的勇气不需要想的,太能激荡人心了。

    “你们知道我们的祖赞的脚步到了什么地方?”李昌国眼中精光暴射,大声喝问。

    “大帅,我们祖先到过什么地方?”

    将士们虽然知道丝绸之路的大名,虽然知道我们的祖先通过丝绸进行贸易,往西走得很远,却只知道他们进入西域,却不知道他们具体到过什么地方。

    李昌国这一问,让他们特别好奇,个个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我告诉你们,我们的祖先的脚步到达了两万里之外,你们信不信?”李昌国大声问道。

    “两万里?”将士们爆发出一片惊呼声,个个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惊讶不置。

    万里之遥,一般是我们的夸张说法,真正能有一万里,那是何等的遥远。两万里,已经够让古人们好好想一阵子了,要让将士们不震惊都不行。

    “我还说少了。”李昌国重重点头,大声肯定。

    “真的?”不少将士们的喉头发出咕咕的怪异响声,更加难以置信了。

    两万里已经够让人震惊的了,竟然还是少说了,那真正的距离不是远远超过两万里?这个数字太庞大了,太让人难以置信。

    “没错。”李昌国扳着手指头,开始为将士们解释起来道:“从河湟之地开始,我们就踏上了丝绸之路,往西就是西域。西域,你们听过无数回,你们知道西域有多大吗?”

    “不知道。”将士们无数次听过西域这个词,却是不知道西域有多大。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西域一词本身就是一个泛指,没有确切的范围,泛指玉门关以西的地域。历代因为控制的地域大小不同而不同,在汉朝时,西域主要是现在的疆省。在唐朝,因为唐朝解决了北方的突厥、东北的高丽之后,已经没有对手了,就大力西域。尤是在李隆基时代,正是唐朝全力发展西域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经营西域的黄金时代。

    在那时,西域不仅仅是指现在的疆省,还包括中亚,就是现代的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都是唐朝的领土。

    至于唐朝在中亚的影响有多大,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只需要看看中亚人有多少中国人的特征就知道了。只需要在电视上看到中亚那些人的长相与中国人有多少区别呢?

    凡是长得象中国人的中亚人活动的地方,就是我们祖先影响到的地方,不是所有,也是绝大部分在唐朝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西域很大,石国、安国都是大唐的领土,足有万里之遥。”李昌国为将士们解释,道:“再往西是怛罗斯、撒马尔罕,这是一片富饶之地,这里又有上万里。”

    “这就是两万里了。”将士们了忙着为李昌国计数。

    “这才不过到达波斯。”李昌国的话很有震憾力。

    “这才到波斯?”将士们爆发出一片惊呼声。

    对于波斯,唐人绝对不会陌生。因为在唐太宗时期,阿拉伯帝国大举东进,攻打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抵挡不住,就派人到长安求见唐太宗,请求唐朝出兵增援。唐太宗在听取了大臣的意见后,再三思虑,最终拒绝出兵。

    唐朝不出兵,波斯帝国就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最后被阿拉伯帝国灭了。在亡国之前,波斯帝国的末代太子俾路斯率领王室成员、大批追随者和难民,在唐朝的帮助下东撤。最后,这批人撤到西域安顿下来,而俾路斯本人来到长安,定居在长安,唐朝封了他一个大官。

    自此以后,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就正式为敌了,开始了长达百年的交锋。

    这事,唐人耳熟能详,人人都知道。

    “波斯再往东,还有万里之遥。”李昌国再度语出惊人。

    “还有万里之遥?”将士们的眼睛瞪圆了:“这不是三万里了?”

    “三万里没有,除去误算的、夸大的,差不多两万里吧。”李昌国很是仔细的计算。

    “波斯往西,就是大食最早的领土。大食就是从这里发迹,征战百年,灭国数十,才有今天的大食。”李昌国又一次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在大食的西边,有一片海洋,叫条支海。”

    条支海就是现在的地中海,唐人的称呼。

    “条支海?”条支海对于唐人来说,知道的还是不少,将士们又是一片惊呼声。

    “在汉代的时候,围绕条支海,建立了一个大帝国,叫大秦。”李昌国又有惊人之言。

    “大秦就是围绕条支海的国家?”将士们又一次震惊了。

    大秦,就是罗马帝国,是古代中国的称呼。

    “我们的祖先到了大秦,天啊!”大秦虽然知道的人不少,不过,具体在哪里,就没多少人清楚了,是以,将士们特别惊讶。

    “大帅,大秦国很大吗?”罗马帝国之名早在汉代就传入中国,将士们很是好奇。

    “大秦国早就灭亡了。”李昌国不以为意。

    罗马帝国早就亡了几百年了,眼下是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廷继承了罗马帝国,不过,其实力与罗马帝国差得太远了。

    “西域!西域!我们到西域了!”陡然间,将士们爆发出一阵惊天的欢呼声。

    (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