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之男才女貌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一章 出游逢空难 情侣同穿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章 初至三国深山逢许褚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章 觉异禀立凌云志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四章 制玻璃得首桶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五章 遇灾年广收流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六章 察阴谋洛阳求官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七章 入帝都求为太守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八章 新官上任欲求人才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九章 千金易得一匠难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章 利兵甲定计赚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一章 行诡计终得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二章 招贤馆惊迎刘晔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三章 元戎始建 玄甲兵成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四章 宴张苏得良驹名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五章 骑名虎豹 棍号蟠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六章 春日出行取道颖川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七章 至颖川首邀陈群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更名公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八章 语惊四座名震经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九章 无心插柳 有意栽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章 楚河汉界任纵横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一章 离颖川北地访将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二章 破杀戒开解心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三章 救二将定计破贼寨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四章 除巨害剿灭二虎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五章 住甄家巧遇西席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六章 见田丰开讲为官之路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七章 世人爱官取之有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八章 了夙愿三杰归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九章 恶少当道 县城救人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章 恶少施诡计 杀官助子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一章 赵云避祸谯郡 张郃河间比武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二章 得意归回转谯郡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三章 定计一撼乾坤 阅兵折服张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四章 文武群贤毕至 神医会诊甄豫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五章 细讲入川缘由 我欲只手擎天 第二卷 黄巾之乱 乱起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章 首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章 出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四章 纵火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五章 双雄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六章 止杀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七章 分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八章 奇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九章 奇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章 粮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一章 夺营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二章 突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三章 遭遇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四章 死斗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五章 激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六章 重围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七章 翻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八章 夹击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九章 血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章 倾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一章 开解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二章 进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三章 觐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四章 封赏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五章 豪宅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六章 请求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一章 乱平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二章 婚前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三章 成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四章 姻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五章 入川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一章 入益州首取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章 宴无好宴宴中出骤变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章 委重任取道入成都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四章 谈州事潜流暗涌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五章 宴豪强杯酒收私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六章 借刀杀人马相破巴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七章 山谷遇伏马相走犍为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九章 杀鸡儆猴世族归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章 收降卒益州兴水利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一章 散万金收得民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二章 张鲁求官成都城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三章 雪耻辱张鲁投荆州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七章 战西凉南安初见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八章 孙清晓斩将夺旗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九章 郭奉孝营中定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 (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六章 流言蜚语汉帝生疑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七章 魑魅魍魉尽显身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二章 另辟财源滚滚来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三章 官制改革初试三省六部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中)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六章 昭姬琴 貂蝉舞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七章 渔阳乱 天下动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八章 并不存在于历史上的人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九章 渔阳战鼓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章 博望遗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一章 大汉最恐怖的主簿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二章 吕奉力斩四将 征北军冲杀战阵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三章 试问何人无罪?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四章 节外生枝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五章 噬人之狼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六章 空营以及拉拢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七章 新势力崛起的序曲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八章 北方来的军师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九章 一毛不拔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章 洛阳惊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二章 挡路者死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三章 入宫觐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四章 禁宫冲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五章 舍弃天真的现实抉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八章 退避三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九章 高级别的争风吃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章 男人,就是用来负责的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一章 汉帝驾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二章 兵围禁宫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之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四章 不愧飞将之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五章 刁民?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六章 抽死他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七章 吏治要整顿!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一章 注定的命途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章 魏信设计乱天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章 鹬蚌相争终成空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章 张让之死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章 魏信再出乱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六章 董卓独霸朝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七章 董卓战吕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八章 祸根暗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九章 魔王初成乱朝纲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章 成都一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一章 官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二章 当历史失去袁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三章 来自董卓的试探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四章 安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五章 遗诏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六章 生灵屠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七章 相思草,碧血花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八章 众叛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九章 强势诸侯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章 会盟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一章 目标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二章 盟主之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三章 遥控指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四章 重新振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五章 洛阳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六章 汜水交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七章 挑拨离间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内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九章 第二个锦囊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章 火焚汜水 兵进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一章 陷阵营首阵破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二章 上庸城援兵暗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三章 刘元瞻上庸中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四章 重新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五章 虎牢关诸侯折将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六章 吕奉先扬威虎牢 甘兴霸兵出荆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七章 甘兴霸月夜遇蒋钦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八章 蒋钦建言掠南郡 黄祖领命守江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九章 荆州军退返襄阳 董仲颍议退长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章 刘元瞻收得四郡 蒯异度临别留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一章 张鲁穷途传谣言 刘宇谈笑安人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二章 刘宇请神光 张鲁献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三章 迁都城蔡邕保图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四章 诸侯进京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独追董卓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六章 中埋伏董卓败曹操 得玉玺周瑜劝孙坚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七章 孙文台献玺借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八章 曹孟德收兵图兖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九章 刘备起心夺幽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一章 刘虞灰心丧志 益州兵进洛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二章 刘伯安图谋天子建 南中郡蛮族犯边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三章 孙清晓请命征南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四章 孙清晓成都掌帅印 刘元瞻整军入汉中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五章 上庸城新官上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章 入冀州李林设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章 刘虞身死冀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章 曹孟德收得贤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章 琅琊郡鲍信求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章 曹操定计破义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章 收精兵曹操得兖州 乱江东孙家逞豪雄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章 皖城县二乔言心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章 孙坚江东访二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章 游说江东孙氏定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章 乔洪出山说全柔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一章 乔家庄孙策吐真心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二章 卿以玉锁结同心 我以江东做聘礼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三章 奇袭秣陵周郎用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四章 丢寿春刘繇忆始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五章 孙氏得江东 刘宇阅军机(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六章 郭嘉言江东三患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七章 魏逸风失踪建宁郡 孙清晓挥兵入云南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八章 益州兵对战青蛇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九章 蛮将侥幸逃的性命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章 益州军大破蛇阵 孙清晓折服蛮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一章 南征元帅问桥栋军情 那土洞主说飞刀绝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二章 遭突袭汉军折兵 中飞刀严颜落马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三章 中剧毒急召张仲景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四章 刘子扬献乌蚕手套 桥栋寨议弃甲归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上)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六章 西洱河汉军一败南蛮兵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七章 破蛮兵史利献计诈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八章 设伏兵先擒铁勒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九章 感旧事蛮将归降 用苦肉蛮王中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章 南蛮兵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一章 云南密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二章 温泉诡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三章 主公有后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四章 马云璐V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五章 魏浪现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六章 未婚妻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七章 魏浪身世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八章 找刘宇要儿媳妇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九章 联兵伐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过渡章,无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章 双子临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一章 给孩子起名要用什么书?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二章 设计离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三章 破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六章 官员短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议行科举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榜样的作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八章 封王背后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九章 称孤道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一章 通房丫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二章 古代贤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三章 剪不断,理还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四章 地方贪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五章 棘手问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六章 蠢蠢欲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七章 密议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章 左都御史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二章 名字的涵义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三章 散财童子!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五章 联姻请求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七章 荆扬冲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八章 益州威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九章 候选儿媳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二章 五方使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三章 江东谋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五章 益州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六章 孙坚归天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七章 一触即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八章 调兵遣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九章 长安之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章 奇兵突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一章 杀鸡儆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三章 来意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四章 准备决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六章 长安斗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七章 权力争夺的序幕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八章 入住董卓旧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九章 大朝会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章 政治集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一章 索要官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三章 徐州事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五章 张林到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一章 长安街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二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三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七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壹十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堂之争 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百三十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第一百四十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请稍后见到正式版字样后再看) 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百四八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第一百五十章 鲜卑入侵 第一百五十一章 刘宇挂帅 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三县血案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壕沟战术 第一百五十六章 鲜卑三部 第一百五十七章 拓跋部落 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百六十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宜君血战 第一百七十五章 铁甲近卫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民团登城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六章 中埋伏董卓败曹操 得玉玺周瑜劝孙坚
《三国之男才女貌》
作者:獠羽
更新时间:2024-01-09 04:38:43
字数:1292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三国之男才女貌 !

    宫竟然会同意曹操去追击董卓,这下子,曹营众将惊惊讶了,就连曹操都惊讶了。凭心而论,曹操并不是一个无谋之人,像李林、曹仁等人提出的那种情况,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只不过,他认为自己的料想才是对的而已。

    在陈宫说话之前,曹仁想向陈宫打眼色的表情,曹操已经尽收于眼底,所以他当然认为陈宫也是反对自己追击董卓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也许自己真的要再仔细考虑考虑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了。

    可没想到做为军中智囊的陈宫竟然也支持他去追击董卓,这实在是让曹操惊喜交集!既然有了军师的支持,曹操也就更加有了出兵的理由,他忽地一下站起身道:“好,既然公台也赞成出兵,那必定是万无一失!众将听令,点齐兵马,随我…”刚说到这里,陈宫忽然开口打断道:“主公且稍待,我尚有一事要向主公讲明。”

    曹操一愣,有些摸不到头脑:“公台还有何事,不妨直言。”陈宫道:“主公此次参加会盟,共带了九千兵马,如今主公既然要去追击董卓,可带八千人马前去,而留下一千人马则继续跟随自在盟军之中。”

    曹操不解的问道:“公台如此安排,是何缘由?”陈宫淡淡的说道:“主公,如今诸侯皆已厌战,不思进取,所想的,唯有如何争名夺利。洛阳虽毁,但毕竟是旧都,一众诸侯若是有什么举动,必然会在洛阳城中发作。主公追击薰卓,非是一日光阴可就,若是在这期间,有人欲对主公不利,那主公的处境可就危险了。所以,为主公日后的基业着想,还是留下一千人马。在诸侯身侧戒备才好!”

    听了陈宫的解释,曹操恍然的点了点头,他本来就是个疑心甚重的人,这时听了陈宫的话,更是觉得凭着这里的这些诸侯的人品,弄出一些小动作只怕是难免的,到时自己如果真地被小人算计,那可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想到这里。曹操高兴的说道:“公台真是算无遗策,若非你提醒,我几乎犯下大错。好,就依公台之言。我留下一千人马在此,至于统领,”曹操的目光看向曹洪:“就由子廉担当,不过。子廉年岁尚轻,不知其中轻重,所以还要劳烦公台在此襄助!”陈宫躬身应到:“宫领命!”

    有了陈宫和曹洪在后方监视诸侯,曹操心中的唯一一块大石就落了地。当下传令众将整顿兵马,急速启程,追赶董卓。曹营众将看到事情已成定居。也就不再多言。各自分头回营。点齐兵马,随曹操一路往西追去。

    却说曹操带兵走后。过半日,陈宫命人将曹洪请到自己的营帐之中,屏退左右,密谓曹洪道:“将军可速带此处一千人马,前往谷城接济主公!”曹洪闻言大惊道:“先生此言何意?我家兄长难道会有不测?”陈宫叹道:“董卓乃一方枭雄,久经战阵,熟知兵法,且军中有能人相助,撤兵之际,岂能不妨追兵。主公小觑了董卓,仓促追赶,必然败于董卓,宫劝主公留下将军所部,实为到时能够救援主公尔。”

    曹洪愣怔半晌,忽而怒道:“公既然知道董卓有备,却为何又要劝我兄长出兵追击?!”陈宫微微一笑道:“不为其他,但为使主公一败!”曹洪一听,惊怒交集,按剑而起,怒喝道:“陈宫,我家兄长待你不薄,你为何狼子野心,恩将仇报?!”

    面对着曹洪那杀人的目光,陈宫神色淡定的说道:“子廉将军,宫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有我地道理,将军且勿动怒,陈某身在此处,也逃不出将军执指掌,将军前去救援,宫也同去,待见到主公,某自有说法,到时若是主公不恕,将军再取我这项上人头也不迟。”

    曹洪死死的盯着陈宫看了半晌,确实没有看出陈宫脸色中有丝毫的担心忧虑以及作假之色,这才将手从剑柄上挪了下来,恨声道:“这不用你说,我自然会押你去见兄长定罪!陈宫,希望你到时候能够给众将士一个满意的答复!”说完,曹洪一挑帐帘,匆匆出去调兵赶往阳救援曹操了。

    话分两头,再说曹操一路向西追袭董卓,沿途之上,到处都是一片狼籍,有各色衣物,有各类物事,还有姿态模样各不相同地百姓尸体,路上不时出现大片大片的血迹,不时还会有几声痛苦哀号从路边那些还没有咽气的老百姓嘴中呼出。这一片惨景,令曹军士兵们不忍看视。

    随着大军西进,沿途上的生气也在逐渐增加,因为除了死尸之外,好歹已经能够遇到许多脱离了大队地百姓,这期间还有一些掉了队的董卓军士兵,他们还在折磨着那些可怜的百姓,不过,他们的噩梦也很快来到,曹操地部队正对董卓军恨之入骨呢,这时撞上,自然是不会对他们客气。

    当然,在痛快的斩杀他们之前,还要榨干他们最后的剩余价值,曹军地士兵们想出了千般方法,万般妙计,将这些可怜地被俘士兵折磨地不成*人形,希望能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一些关于董卓军动向地线索。但可惜,这些毕竟只是一些小兵,对于董卓军的动向,他们除了知道是向长安撤退以外,其他的就都一无所知了,这让曹军士兵在失望之余,大发慈悲的一刀结束了这些董卓军士兵这辈子最大的梦魇。

    不过,虽然没能得到什么可靠的情报,但从路上的见闻中,曹操越加的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董卓确实是仓皇而逃,连兵士都已经走散了,更不要说设置什么埋伏了。所以他催促兵马,闷着头加快速度一路狂追下来。

    谷城,是洛

    八十里以外的一座小小县城,在大汉帝国四百年的历从来没有占到过什么地位,不过,就在今天之后,谷城就会被永久的载入史册,因为在这里,将要发生的。是汉末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汉成祖刘宇誉为生平最敬重的对手以及最强大的敌人的曹操所遭受到的人生中地第一次惨败。

    当日,时近黄昏,就在曹操的追击部队接近谷城县城的时候,一彪人马拦住了曹操的去路。打眼一看,曹操就惊讶的发现,拦住自己的这支部队,绝对不是一支普通的人马,军人有军人的气势。判断一支部队地强弱,往往并不需要打过才知道。一支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人马,就算一动不动的列队站在那里。也会让对手产生一种仰望山岳,无可奈何的不可战胜地挫败感。历史上金兵之所以会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就是因为岳家军有那种高山仰止的气势。

    曹操当然不可能知道岳家军。但做为一个眼光精准的将领,他很清楚的知道,眼前地这彪人马,比起自己辛苦锻炼了几个月的兵马。强的可是太多太多了。于禁虽然是个练兵奇才,但真正的战士,毕竟不是单靠几个月地训练就能够得到的。如果再给曹操一年的时间。他也许会训练出一支真正地精锐。但现在,他却不得不正视双方实力之间地差距。

    就在曹操凝神观望对方战阵地时候。就见对面一阵旌旗摇摆,在似血残阳的映射下,一面绣着斗大地董字的军旗缓缓移到阵前,紧接着,阵门打开,一个身材魁梧,身穿锁子连环黄金甲的人被一群侍卫保护着,从阵中带马走出。那个人,那张脸,是曹操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这个曾经当过他的主公,而后又被他亲手书写檄文讨伐的恶贼,如今就挡在他曹操的面前。

    “董卓!”曹操惊讶的低呼一声,他已经感到事情开始变得不妙了,身为一军主帅的董卓,竟然亲自带领兵马停留在这里,难道真的是在“布下天罗网云雀”吗?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开始在心中承认自己很可能中了董卓的奸计,但就算他知道,现在的情况,也不允许他后退半步了。

    薰卓坐在逍遥马上,举目看向竖立在曹操军中的“曹”字旌旗,嘴角露出微微冷笑,他早已从探子的口中得知来追赶自己的人正是那个昔日自己颇为看重,但却意图刺杀自己,最后又号召诸侯围攻自己的曹操,当初董卓是真心的欣赏曹操的才华、能力,他也是真心诚意的想要将曹操收入自己麾下,成为自己的得力干将,但可惜,曹操背叛了他,又或者说,曹操压根就从没想过要将他董卓当成自己的主公。寄予的希望越大,当被背叛时所承受的失望与痛苦就越大,董卓此时可以说是对曹操恨入骨髓了。

    暂时按耐下心中的怒气,董卓向着对面高声喊道:“孟德,别来无恙否?怎么今日见到故主,反倒不敢出来相见了吗?”曹操当日之所以会在薰卓手底下做事,从一开始就是在琢磨如何才能铲除掉这个祸国殃民之人,后来他行刺董卓,虽然失败,但还是被天下的忠臣孝子们所称道,但是,有再多的人称赞,也改变不了他戕害自家主公的事实,曹操虽然不是很在乎这些,但如今面对董卓却也感到不自在。

    催开座下的爪黄飞电,曹操也来到两军阵前,用马鞭指着董卓喝道:“窃国之贼,如今还敢口出狂言!曹某当日不能为天下诛除你这奸贼,尝引为生平憾事,如今天赐其便,让我得以手刃汝这奸贼!莫要废话,准备纳上首级吧!”

    薰卓轻蔑的看了看曹操身后的兵马,冷声道:“孟德,休要自欺欺人了,就凭你那点兵马,也想对付我这百战精锐?也罢,今日就在战场上见个分晓,看看老天怎么交待你这个背主之贼!”说完,董卓带转马头,在侍卫的护送下反转军中,阵门处旌旗一变,一面吕字旌旗闪现在军阵之前,旗门下立着一员豪杰,赤兔马、方天戟,刚毅英俊的面庞上满是杀气。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诚不虚言。

    曹操看到吕布出马,脸色更是阴沉,当日吕布的神勇,曹操看得一清二楚,他也很明白,自家军中绝对找不出能够和吕布力拼的人,可现在骑虎难下,没奈何。曹操只好招呼自己手下武艺最为高强的夏侯惇出战吕布。夏侯惇自幼便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后学武艺,凡师长所授,无不习练精熟,如果要做个比较的话,他的武艺当不在关、张二人之下,他的族弟夏侯渊比起他也要稍逊半筹。

    可惜,就算夏侯惇武勇过人。比起吕布,他还是差着一截,所以略战三十余合,便落在了下风。曹操在后面观瞧。眼看着夏侯惇处境越来越危险,心中大急,连忙传令让李典、于禁两人上前相助夏侯惇夹击吕布。这两个人的武艺却又要差一截,所以虽然是三个人围攻吕布。但依然无法扳回局面,只能勉强维持一个略处下风的境地。

    曹操见三人还战不倒吕布,心中大怒,他知道吕布不败。自己今日就危险了,所以叫过夏侯渊与曹仁想让他二人也上前夹攻,不惜一切代价挫败吕布。可就在这时。从左右两个方向传来震天的喊杀之声。曹操大惊。连忙抬眼观瞧,就见西凉骁将华雄领一支兵马自左路攻来。曹操连忙命夏侯渊分兵两千拒之,又见董卓女婿牛辅领一支人马,自右路杀来,曹操又连忙命曹仁领兵两千拒之。

    刚刚分派完毕,却见对面地董卓军阵旗幡招展,一队三千人的骑兵自阵中冲杀而出,领兵的正是董卓本人

    曹操身边已经没有大将,眼见董卓大军气势汹汹而来自己的长戟,指挥兵马拒敌,哪知吕布看到董卓出战,有心表现,于是加倍奋勇,夏侯惇三人在吕布的攻击之下,顿时不敌,只好败归本阵。薰卓军见吕布取胜,士气大振,吕布晃动画戟,一马当前,替过董卓,领着这路骑兵排山倒海般向曹操冲来。

    有了吕布这只猛虎在前开路,曹操军的防御阵型顷刻就被瓦解,而左右两路也因为兵力悬殊而被击败,三路兵马皆败,曹操军败局已成,眼见兵败如山倒,曹操再也收拢不住溃散的兵士,没办法,只好随着败兵一起向东撤去。这下情形翻了过来,本来是曹操带兵来追董卓,如今却变成了被董卓追着跑了。这一追,可把曹操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曹操兵败,暂且按下,就在他兵败的同一时间,京师洛阳同样发生了一件大事。曹操当时为了追赶薰卓,是绕过洛阳城,抄近路走地,所以当时诸侯的部队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入洛阳。而就在曹操与董卓开战的时候,天色渐晚,诸侯地第一批先锋部队终于来到了洛阳,对洛阳城池以及城内的建筑物进行简单的休整,以迎接大军的到来。

    这个先锋部队共有三路人马组成,一个是乌程侯孙坚地部队,一个是徐州刺史陶谦的部队,还有一个则是兖州牧刘的部队。这三路人马各自负责洛阳城的一区,负责皇宫内院地,正是孙坚。

    当孙坚站在洛阳皇宫的断壁残垣之外时,天上已经出现了点点繁星和一轮初生的明月。望着漆黑地天空,孙坚不由得想起了当年自己讨伐黄巾得胜还朝,得受别部司马,望阙拜谢地场景,也想起了当年自己征讨西凉羌族得胜而归,先帝在宫中召见,晋封乌程侯、长沙太守时地荣耀。那时的自己是何等地意气风发,只感觉天下已无难事。

    可没想到,短短的几年光阴,昔日金碧辉煌,令人只能仰视的皇宫变成了一堆废墟,而自己这个昔日的江东之虎,如今也成了寄人篱下,备受他人冷眼的看门之犬。想到心酸处,孙坚虎目中不禁垂下两行英雄泪不知是在为汉帝国的衰败而感伤,还是为了自己的遭际而悲恸。

    就在孙坚看着夜空愣愣出神的时候,却见程普带着一员小校急匆匆的向自己走来。孙坚连忙用衣袖擦拭了一下眼角,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向已经来到近前的程普问道:“德谋,为何行止间如此匆忙?可是有什么事情?”

    程普的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身体似乎还有些微微发抖,用发颤的声音说道:“主公,快随末将来!我们在御花园内发现了奇怪的东西!”程普这话说的没头没脑,让孙坚听得一头雾水,不过程普也不管他到底是不是已经听懂,不由分说的将孙坚拉到御花园中的一口水井旁边,指着井口向孙坚道:“主公请看这井水可有什么稀奇?”

    孙坚定睛向井内瞟了一眼,他顿时呆住了。皎洁的月光毫不吝啬的将银白色的光辉撒到了水井之中,但这井水的波光中蕴含的,却是五彩的光华!肯定有什么宝物在这水井之中!孙坚马上做出了这样的判断,看向程普,发现程普也是一脸的期待和兴奋,便知道他和自己想到了一起。

    既然察觉到井中有异,孙坚也不拖沓,马上命人速速将井中的物事打捞上来。等到几个精通水性的士兵潜入井中,将那物事打捞上来之后,众人又不禁大吃了一惊,原来打捞上来的竟然是一具女尸。从尸体的穿着来看,这应该是当时在皇宫中侍奉的宫女,不知是何原因,竟然死在了这水井之中。不过,这宫女肯定不会是异象的来源,于是孙坚等人的额目光便落在了那宫女脖颈之上所系的一个锦囊上。

    程普上前,将锦囊取下,孙坚向他打了个眼色,程普会意,便随孙坚回至大帐,屏退从人,而后打开看时,只见囊中有朱红小匣,以金锁锁之。将小匣打开一看,里面乃一方玉玺:方圆四寸,上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并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并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于是便问程普。

    程普双手颤抖着捧着这小小的玉玺,激动的几乎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向孙坚解释道:“主公,这是传国玉玺啊。”所谓的传国玉玺,就是战国时楚人和于荆山之下,发现的和氏璧。秦时始皇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八字于其上。后来秦朝灭亡,秦子婴将玉玺献与刘邦。再后来,王莽篡逆,当时汉元帝的原配孝元皇太后用玉玺去砸前来索要玉玺的王寻、苏献两人,崩其一角,后来王莽用纯金镶之。光武帝建国,于宜阳重得玉玺,并且一直做为天子的象征传了下来。

    解释完和氏璧的来历,程普小声对孙坚说道:“此必是董卓走的匆忙,以至于连玉玺都丢失了。今天主公有缘得到,日后必然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被程普的一番话弄得心痒难搔,正想一口答应,哪知帐帘一挑,走进两个人,其中一人高声道:“不可!此非福气,实乃祸根,万万不可留此物于军中!”孙坚闻言急视其人,只见进来的两人,一个剑眉虎目,威风凛凛,一个姿态潇洒,仪容俊雅,

    这两人非是旁人,正是孙坚长子孙策,还有他的好友周瑜,而刚才说话的,正是周瑜!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