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之男才女貌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一章 出游逢空难 情侣同穿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章 初至三国深山逢许褚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章 觉异禀立凌云志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四章 制玻璃得首桶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五章 遇灾年广收流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六章 察阴谋洛阳求官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七章 入帝都求为太守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八章 新官上任欲求人才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九章 千金易得一匠难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章 利兵甲定计赚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一章 行诡计终得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二章 招贤馆惊迎刘晔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三章 元戎始建 玄甲兵成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四章 宴张苏得良驹名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五章 骑名虎豹 棍号蟠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六章 春日出行取道颖川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七章 至颖川首邀陈群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更名公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八章 语惊四座名震经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九章 无心插柳 有意栽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章 楚河汉界任纵横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一章 离颖川北地访将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二章 破杀戒开解心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三章 救二将定计破贼寨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四章 除巨害剿灭二虎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五章 住甄家巧遇西席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六章 见田丰开讲为官之路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七章 世人爱官取之有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八章 了夙愿三杰归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九章 恶少当道 县城救人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章 恶少施诡计 杀官助子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一章 赵云避祸谯郡 张郃河间比武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二章 得意归回转谯郡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三章 定计一撼乾坤 阅兵折服张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四章 文武群贤毕至 神医会诊甄豫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五章 细讲入川缘由 我欲只手擎天 第二卷 黄巾之乱 乱起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章 首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章 出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四章 纵火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五章 双雄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六章 止杀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七章 分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八章 奇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九章 奇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章 粮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一章 夺营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二章 突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三章 遭遇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四章 死斗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五章 激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六章 重围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七章 翻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八章 夹击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九章 血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章 倾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一章 开解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二章 进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三章 觐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四章 封赏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五章 豪宅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六章 请求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一章 乱平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二章 婚前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三章 成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四章 姻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五章 入川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一章 入益州首取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章 宴无好宴宴中出骤变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章 委重任取道入成都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四章 谈州事潜流暗涌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五章 宴豪强杯酒收私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六章 借刀杀人马相破巴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七章 山谷遇伏马相走犍为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九章 杀鸡儆猴世族归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章 收降卒益州兴水利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一章 散万金收得民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二章 张鲁求官成都城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三章 雪耻辱张鲁投荆州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七章 战西凉南安初见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八章 孙清晓斩将夺旗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九章 郭奉孝营中定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 (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六章 流言蜚语汉帝生疑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七章 魑魅魍魉尽显身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二章 另辟财源滚滚来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三章 官制改革初试三省六部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中)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六章 昭姬琴 貂蝉舞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七章 渔阳乱 天下动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八章 并不存在于历史上的人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九章 渔阳战鼓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章 博望遗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一章 大汉最恐怖的主簿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二章 吕奉力斩四将 征北军冲杀战阵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三章 试问何人无罪?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四章 节外生枝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五章 噬人之狼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六章 空营以及拉拢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七章 新势力崛起的序曲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八章 北方来的军师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九章 一毛不拔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章 洛阳惊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二章 挡路者死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三章 入宫觐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四章 禁宫冲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五章 舍弃天真的现实抉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八章 退避三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九章 高级别的争风吃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章 男人,就是用来负责的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一章 汉帝驾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二章 兵围禁宫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之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四章 不愧飞将之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五章 刁民?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六章 抽死他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七章 吏治要整顿!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一章 注定的命途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章 魏信设计乱天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章 鹬蚌相争终成空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章 张让之死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章 魏信再出乱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六章 董卓独霸朝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七章 董卓战吕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八章 祸根暗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九章 魔王初成乱朝纲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章 成都一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一章 官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二章 当历史失去袁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三章 来自董卓的试探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四章 安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五章 遗诏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六章 生灵屠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七章 相思草,碧血花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八章 众叛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九章 强势诸侯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章 会盟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一章 目标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二章 盟主之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三章 遥控指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四章 重新振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五章 洛阳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六章 汜水交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七章 挑拨离间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内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九章 第二个锦囊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章 火焚汜水 兵进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一章 陷阵营首阵破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二章 上庸城援兵暗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三章 刘元瞻上庸中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四章 重新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五章 虎牢关诸侯折将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六章 吕奉先扬威虎牢 甘兴霸兵出荆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七章 甘兴霸月夜遇蒋钦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八章 蒋钦建言掠南郡 黄祖领命守江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九章 荆州军退返襄阳 董仲颍议退长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章 刘元瞻收得四郡 蒯异度临别留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一章 张鲁穷途传谣言 刘宇谈笑安人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二章 刘宇请神光 张鲁献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三章 迁都城蔡邕保图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四章 诸侯进京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独追董卓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六章 中埋伏董卓败曹操 得玉玺周瑜劝孙坚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七章 孙文台献玺借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八章 曹孟德收兵图兖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九章 刘备起心夺幽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一章 刘虞灰心丧志 益州兵进洛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二章 刘伯安图谋天子建 南中郡蛮族犯边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三章 孙清晓请命征南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四章 孙清晓成都掌帅印 刘元瞻整军入汉中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五章 上庸城新官上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章 入冀州李林设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章 刘虞身死冀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章 曹孟德收得贤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章 琅琊郡鲍信求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章 曹操定计破义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章 收精兵曹操得兖州 乱江东孙家逞豪雄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章 皖城县二乔言心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章 孙坚江东访二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章 游说江东孙氏定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章 乔洪出山说全柔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一章 乔家庄孙策吐真心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二章 卿以玉锁结同心 我以江东做聘礼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三章 奇袭秣陵周郎用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四章 丢寿春刘繇忆始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五章 孙氏得江东 刘宇阅军机(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六章 郭嘉言江东三患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七章 魏逸风失踪建宁郡 孙清晓挥兵入云南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八章 益州兵对战青蛇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九章 蛮将侥幸逃的性命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章 益州军大破蛇阵 孙清晓折服蛮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一章 南征元帅问桥栋军情 那土洞主说飞刀绝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二章 遭突袭汉军折兵 中飞刀严颜落马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三章 中剧毒急召张仲景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四章 刘子扬献乌蚕手套 桥栋寨议弃甲归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上)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六章 西洱河汉军一败南蛮兵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七章 破蛮兵史利献计诈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八章 设伏兵先擒铁勒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九章 感旧事蛮将归降 用苦肉蛮王中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章 南蛮兵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一章 云南密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二章 温泉诡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三章 主公有后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四章 马云璐V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五章 魏浪现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六章 未婚妻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七章 魏浪身世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八章 找刘宇要儿媳妇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九章 联兵伐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过渡章,无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章 双子临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一章 给孩子起名要用什么书?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二章 设计离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三章 破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六章 官员短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议行科举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榜样的作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八章 封王背后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九章 称孤道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一章 通房丫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二章 古代贤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三章 剪不断,理还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四章 地方贪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五章 棘手问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六章 蠢蠢欲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七章 密议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章 左都御史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二章 名字的涵义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三章 散财童子!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五章 联姻请求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七章 荆扬冲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八章 益州威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九章 候选儿媳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二章 五方使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三章 江东谋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五章 益州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六章 孙坚归天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七章 一触即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八章 调兵遣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九章 长安之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章 奇兵突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一章 杀鸡儆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三章 来意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四章 准备决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六章 长安斗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七章 权力争夺的序幕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八章 入住董卓旧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九章 大朝会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章 政治集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一章 索要官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三章 徐州事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五章 张林到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一章 长安街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二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三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七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壹十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堂之争 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百三十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第一百四十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请稍后见到正式版字样后再看) 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百四八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第一百五十章 鲜卑入侵 第一百五十一章 刘宇挂帅 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三县血案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壕沟战术 第一百五十六章 鲜卑三部 第一百五十七章 拓跋部落 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百六十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宜君血战 第一百七十五章 铁甲近卫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民团登城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七章 一触即发
《三国之男才女貌》
作者:獠羽
更新时间:2024-01-09 04:39:57
字数:1923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三国之男才女貌 !

    听到原来是有绝密情报送来,刘宇先是一愣,随即有些心不在焉的摆摆手道:“等会儿再看。”说着话,目光又再次转向产房的房门。现在的他心里面七上八下的,实在是不想为了情报的事情多费神思。哪知道那个士兵并没有听从刘宇的命令站起来,反而是再次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八百里加急,绝密,请主公拆看!”

    这下刘宇有些惊讶了,一个小小的兵士,怎么敢这么大声的跟自己说话!平常的刘宇根本就不会计较这些小事,但此时他的心情可并不怎么样,所以面色一沉,冷声道:“孤刚才的话,你没有听到吗?”那兵士依然跪在地上,将军报高高举起,丝毫没有因为刘宇的怒气而退缩。这时,郭嘉在一旁向刘宇说道:“主公,此人并唯做错什么,主公为何要斥责于他?”一个小小的兵士不能引起刘宇的重视,但身为重臣的郭嘉就不一样了。

    刘宇被郭嘉这么一说,心中一凛,稍一冷静,马上就想起当初自己所定下的关于情报的规定,凡是绝密等级情报,在送抵目的地之后,都要在第一时间递交到有权拆看的人,而收到情报的人不管是身处于什么情况下,也都要马上拆看,这也就是为了不耽误军机,要知道,战机稍纵即逝,一旦有所耽搁,那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要说现在的这个情况,刘宇就算是不马上拆看这封情报,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规矩就是规矩,更何况这个规矩还是刘宇自己制定的。刚才他的所作所为,可以算得上是出尔反尔,所以饶是刘宇的脸皮够厚。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有些发烧。轻咳一声演示了一下自己的羞愧,刘宇从那个士兵地手中将军报接了过来。不过并没有立刻拆看。而是将目光再次投向还跪在地上的那个兵士。刚才刘宇只是扫了一眼,但现在仔细看时,却发现这个士兵地长相倒还真地是很不错,这不是说他长得多么帅,而是长的很有性格,棱角分明的脸庞显示出一股刚毅正直的气息。

    这下刘宇倒是对这个兵士感兴趣起来,刚才这个小小的士兵竟然无视与刘宇之间身份地位上的巨大差异,不卑不亢的要求刘宇按照规矩拆看情报,这种忠于职守,不畏权势的性格。让刘宇很是欣赏,他没想到在情报部的底层人员之中,竟然会有这么气质不俗的人存在,看来在人民群众之中,确实是藏龙卧虎,不可小觑。

    “你叫什么名字?”刘宇既然对这个士兵感兴趣,自然就要知道他地名字,不过他也没有抱什么太大的希望,因为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自己的名字。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没有阅读过什么古籍文献,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孩子取上一个甚至只是普通的名字。这种情况到了唐宋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东汉末年,却依然很常见,大多数出身于贫寒之家的人,所拥有地只是一个类似于张三李四的代号。

    但出乎刘宇意料的是。那个士兵竟然回答道:“回殿下,小人名叫董举,表字高平!”不但有名,竟然还有表字?刘宇顿时对这个士兵的家世怀疑起来。在这个时代,有表字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只有那些书香门第。巨富豪雄还有官宦世家的子弟们才能在成*人的时候,被自己的父母赋予一个表字。用来代表长辈对他地期待。取字是一门学问,只有具有相当学问的人才能够胜任这个工作,而董举这样一个小小的士兵,竟然也有自己的表字,可见他的家世不简单。

    “董举,你地家世如何?”其实从董举地衣着打扮上就能够知道他的家境并不怎么样,但刘宇相信这个人地背后肯定有着他自己的故事。果然,董举的回答并没有让刘宇感到失望,甚至让刘宇再一次感到十分的惊讶,因为他的回答是:“小人先祖讳宣,乃是世祖皇帝驾下洛阳令。”汉世祖,也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刘宇心下恍然,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这个董举还真的是官宦之后。洛阳令职衔不低,洛阳是帝都,洛阳令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北京市市长。

    不过董举的这个先祖董宣,这个名字被刘宇听到耳中,怎么都感到十分的耳熟,好像有一定的印象,但这么猛然间一回想,急切间却怎么也回想不起来。刘宇忍不住用手指揉了一下额头,但还没等他想起来,郭嘉却已经是讶然说道:“令祖难道是世祖皇帝时有名的强项令董公?”被郭嘉这么一提醒,刘宇也立刻明白过来,怪不得自己觉得名字这么耳熟,原来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清官,有强项令之称的洛阳令董宣。

    董宣的事迹,在后世流传甚广,尽管他不像宋代包拯那样有着无数的传说演艺流传,但不畏权贵,强杀公主恶仆,并坚持公理国法,不向皇权低头的事迹,也足以让他名垂千古。据说董宣去世之后,光武帝派人去他的家中吊唁,使者惊讶的发现他的家中竟然几乎是家徒四壁,留给他妻儿的,只有几斛大麦,还有一辆破车。

    董宣的食禄足有两千石之多,而且他担任的的洛阳令虽然官职并不是顶尖的,可却是京城内有名的肥缺,就是这样,在他去世之后竟然清贫至此,这让刘秀大为惊讶,急忙遣人去询问董宣的妻子家贫的原因,这才知道,原来董宣经常将领到的赏赐全部分给手下的官吏,而他自己的俸禄,有很大一部分也都用来资助那些贫贱的朋友乡里。同时也感到十分的伤心,对自己的左右说道:“董宣廉洁,到他死朕才知道。”于是马上下旨,赐艾绶,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在礼葬了董宣之后,光武帝还赐给了董宣的妻儿一笔资财,作为慰问。对这个董氏家族的记载。就至于此处。史书上甚至没有记载董宣儿子地姓名,这也就说明董宣的儿子到后来。并没有踏进仕途。或者就算是曾经当过官,也并没有超过郡守一级地职务。一个清官地家族,到最后竟然就这样衰落,并最终湮没于百年的历史之中,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嗟叹。不过刘宇也感到十分的高兴,因为董宣的这个后人董举,在气质和性格上都很有他先祖的风采。

    “董举,你既然是董公之后,那你可曾读过诗书?”刘宇继续向董举问道。他现在已经打定主意日后要重用起董举,不过他并不想让董举继续从军。标记1想要在战场上做出一番事业。那也是要有天赋和资质,就像是许褚、张辽还有赵云他们,都是习武的奇才,不过董举的天赋显然不在于此,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成为传递情报的士兵。不能担任军职,那就要从文职出身,刘宇并不是很担心董举的文化水平,董家祖上毕竟是书香门第,就算后世子孙不做官了。可那种文化底蕴却不会就此中断,果然,董举回答道:“回殿下,小人自幼便曾多读经典。”

    满意地点点头,刘宇却又想起一个问题:“既然你曾经读书,那为何又要到情报部去从军?官府不是已经发下了要在九月进行科举考试吗?以你的家世,想要走仕途的话,不是应该是从文职出身才对吗?”听刘宇问出这个问题。董举的脸上竟然露出一股悲伤的表情,声音也低沉了很多:“不瞒殿下,先祖病逝之前,曾留有遗训,嘱后世子孙无故不得入宦途。以免招致他人怨恨。使家族罹祸,故而百余年间。我家世代平民,不谋仕途。”

    刘宇皱了皱眉头,他没想到身为强项令,一辈子没有向强权低头的董宣,在临死的时候竟然会留下这样的遗言。这种嘱托无疑代表着董宣是在向世道人情屈服了。当然,仔细想一想,刘宇多少也能够了解到董宣临终时的顾虑。这个世界上,做人难,做好人更难,而要做一个好官,则要比做个好人还要难上加难。

    在那个利益与欲望所交织而成的世界里,勾心斗角是永恒地话题,也许每个刚刚进入官场的人的心是纯洁的,但当他们摸爬滚打几年之后,十个里面有九个半就会变成权力或者欲望的奴隶。封建集权之下的权力使人腐化,真正能够不向强势低头的,也许一个朝代中也只能出现那么一两个而已。董宣是那一两个中的一个。

    但董宣没有任何地信心能够保证自己的后代子孙也都能像自己一样坚持操守。与其在后世出现一个贪官权贵为自己的家族脸上抹黑,倒不如干脆的断绝子孙们踏入仕途的道路。更何况,在那个黑暗地世界中想要独善其身,谈何容易,在各方势力地夹缝之中求存,不被任何一方势力所利用,不想任何的势力低头,稍有不慎,就会招致灭门灭族地下场,这样每天生活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般的生活,还不如放下那些权力,做个自由的平民百姓!

    “你是因为董公的遗命,所以才甘心到情报部做一个不会有什么前途的士兵,而不是通过科举,凭着自己的才华成为我益州的官员吗?”这个理由好像能够说得过去,但刘宇还是觉得有些过于牵强。不出所料,董举神色黯然的摇头道:“虽然先祖有此遗训,但小人会去情报部,却并非因为这个原因。实不相瞒,家父在十年前就已病逝,小人是被母亲一人含辛茹苦的带大。本来准备遵循先祖遗训,继续以耕田为生,哪知家母两个月前忽然身染重疾,亟需银钱养病,而我家百年来世代耕作,家中根本没有余钱,所以小人不得已便投效情报部,做个传讯的差事!”

    原来如此。刘宇点了点头,虽然说这个事情有点老套,但却是这个乱世随时在发生的。这个董举是比较幸运,能被自己发现,而自己注意不到的可怜人,则更是成千上万。“这样吧,”既然知道了缘由,刘宇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待会儿你就将令堂送到太医院去,孤派人去和张院正说一下。让太医院最好的郎中为令堂诊治,当然。这些诊疗费用。就由官府承担。”董举让刘宇这么一说,忍不住又惊又喜,但终究是惊大于喜,连忙俯首道:“多些殿下厚恩,但小人不过是个小小的传讯兵士,身无寸功,实在是不敢领受殿下的恩典!”

    刘宇一摆手道:“你现在是个传讯兵,但很快就不是了!孤有意让你去刑部任个给事中,不知你意下如何?”这下不光是董举吃惊,连郭嘉都有些惊讶。六部给事中是益州采用新官制之后重新确定职权地一个职位,刑部给事中是刑部官阶中的第五等品阶,为正六品官员,负责对刑部各司地事务进行稽查。虽然品阶不高,但也是个举足轻重地位置,但最重要的是,董举现在可还是个没有任何官位的小小兵士,他甚至连个孝廉都不是,就算给事中只是个六品官,但骤然就让董举担任的话。那也是极为出格的,一个白身百姓竟然一举成为六品官,简直可说是一步登天了。

    董举现在是彻底被刘宇的话给吓着了,他虽然对权势并不是很在乎,但骤然间从一个小小的传讯兵变成正六品的官员,任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的。不等董举推辞,刘宇就继续说道:“高平,我知道令祖董公有遗训。不许子孙从政,但当年王莽作乱,乾坤大乱的时候,令祖不也是为了天下百姓而追随世祖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如今天下之局比起王莽之时更加混乱。奸臣当道。诸侯纷争,想来董公若能复生。也必然会为了天下百姓而挺身而出!高平身为强项令之后,又岂能坐视天下万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孤观汝有乃祖之风,故而才恳请汝能答允!”

    刘宇是钦封地王爵,可如今竟然对董举这样一个小小士兵说一个请字,任由董举再有什么理由,也不能再做推辞了,再说,他们老董家的人从董宣开始就一直是吃软不吃硬,所以董举也只好诚惶诚恐的接受了刑部给事中的任命。因为急于要将母亲送往太医院诊治,所以董举在确认刘宇确实将情报拆封之后,就先行告退了。

    待董举离开之后,郭嘉才向低头看情报的刘宇问道:“主公,董举虽然是强项令董宣的后代,但主公就这样将他任命为给事中,是不是有点轻率?”刘宇并没有抬头,一边看着军报一边说道:“奉孝不必担心,董举此人,确实是有董宣的风骨,给事中的品阶虽然不高,但职责重大,六部管理天下政务,稍有差池,就关系万民福祉,给事中乃是为了监察六部而设,若是不得其人的话,那就会成为摆设,像董举这样不畏权势,不贪名利的人,是最适合不过了!”

    郭嘉默然,刘宇说地一点都没有错,正因为是监察六部,所以给事中可说是处在权力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那些想要以权谋私,或者贪婪腐化的人,他们所实行的政令肯定会给天下的百姓造成很大的损失,给事中正是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才设置的,而一个意志不坚定地人如果担任了给事中的话,那非但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让官场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恶劣,像董举这样宁折不弯的硬汉,确实是最适合给事中这个最容易被腐化地职位。

    想通了这件事,郭嘉地注意力就集中到刘宇手中的这份军报上了,此时刘宇已经将军报看到了最后,而他地眉头也已经的皱成一个川字。“可恶,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刘宇看完军报之后,很是郁闷的嘟囔了一句,这话声音并不小,所以郭嘉听得也很清楚。难道军报上是坏消息?郭嘉在自己心中猜测到。如今益州风调雨顺,四周的诸侯们也都不敢向益州有什么不敬的举动,想要收到一份坏消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这能是什么坏消息呢?

    郭嘉还在猜测,刘宇却已经将情报递了过来。就算是绝密情报,在拆看之后,就可以由拆看人自行处置了,而郭嘉身为军机大臣,他的权限也足够作为第二个观看这份军报,所以郭嘉并没有任何推辞,就将军报接在手中。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这封军报主要就是向刘宇汇报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董卓已经将新城建好。并将这座由数十万民夫没日没夜工作了数月,付出了上千条人命才能够如此迅速建好的新城命名为坞。同时,董卓还大肆抄掠关中世族,将那些根底雄厚的世家几乎抄了一个遍,由此得到了数不胜数的大量金银珠宝,至于钱粮就更是无法计算。根据那些董卓的手下进行粗略地估计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坞中的粮食,足够使用三十年!

    这样巨大地一笔财富,全部被董卓派人运送到了坞。董卓是高兴了,但关中地百姓们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钱币出现就是为了能够方便流通的,可如今大量的钱币被董卓纳入了自己的私囊,导致了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急剧减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能够缓解钱币矛盾,也为了能够进一步的聚揽钱财,董卓下令将大量的已经通行天下数百年的五铢钱尽数毁坏,还下令将所有地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重新铸成小钱,作为通用货币。

    那些粗制滥造的小钱不仅重量比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钱的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这些钱币形象方面的不堪倒还是小事,但粗劣的质量以及重量严重缩水,这些新发行的小钱的流通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迅速贬值,物价疯狂上涨。根据情报部搜集到的情报来看,如今在关中想要购买一石谷米的话,就大概要花费数万钱。要知道。这些钱可不是后世轻便地纸币,而是实打实的铜钱啊,数万枚铜钱,即便是重量缩水,可就算是一个壮汉。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搬得动的。每次购物,都要赶着马车。带着一箱一箱的铜钱去购买,搞的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百姓的生活陷于极度痛苦之中。董卓却利用搜括来的钱财,整日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无度。

    此时豪华的坞建成,董卓便不在已经被他弄得凋敝不堪地长安城中呆着了,他在民间大肆挑选了数百个俊美的少男美女,全部送到坞去充实城池,当然,也是为了方便他平日的荒淫无度,至于金玉、彩帛、珍珠,那更是在坞的仓库中堆积的不知其数。而董卓地那些家眷也都和董卓一起迁到了富丽堂皇地坞中居住。

    不过这时的长安名义上还是汉朝地首都,为了能够牢牢的控制住朝廷,董卓还是要是不是的回到长安去视察一圈。他这样往来于长安和坞之间,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每次来回,朝廷的公卿们都要在横门外等候送行或者迎接,而董卓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也是为了能够多少的笼络人心,便经常在长安城外的大道之旁设立营帐,与朝廷公卿聚饮。当然,董卓不会无缘无故的请人吃饭,每次他都会弄出点花样,比如烹煮或者烧烤活人,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如此的倒行逆施,使董卓的权势达到一个顶峰的同时,也让反董卓的势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数量。京中各势力皆蠢蠢欲动,这就是军报最后对长安局势的评价。但现在长安禁军,长安城卫军,还有在长安附近驻扎的卫戍军,都是董卓的亲信在统领,那些反对势力大多数都是手无兵权的文官,他们最多也就是在家中弄点护院的私兵,但在董卓的严密监视之下,那些私兵的数量都没有超过二百人的,所以就算这些官员的私兵加起来,也不过城卫军吃!

    没有兵权就没有发言权,所以长安城中的反董卓势力也还只是停留在蠢蠢欲动的阶段,要真正有所行动,却是千难万难。但就是这个棘手的难题,也已经出现了一个契机,这就是军报上所讲的第二件事,吕布和董卓的关系恶化了!

    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恶化并不准确,正确的说,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恶化了。董卓和吕布之间虽然是有着一个名义上的父子称谓,但事实上他们也不过是在彼此利用而已。但随着董卓的权利欲望还有他的地位的不断攀升,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分歧却是越来越大了。主要还是董卓再也不提供吕布所希望得到的待遇。吕布这个人是个权力欲很强地人,同时他也是个极度贪财好色之徒,从本质上来说,他和董卓还真是臭味相投,但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坏到骨子里的人。所以在利益分配地问题上,迟早是要出问题地。董卓的生活越来越奢华。而吕布想要得到和董卓同样的待遇。

    试问董卓怎么可能满足吕布的这种过分的要求。而自诸侯讨董战役以来,天下的那些诸侯们已经开始陷入彼此之间的全力争夺,对于长安这个名存实亡的汉家朝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而对于甘心蜗居于关中的董卓,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必欲除之而后快了。战事地减少,使得只在武力方面有着过人之能的吕布在董卓的心目中的可利用价值不断下降,董卓现在只是将吕布看作是自己的一个打手,而且还是一个没什么事可做的打手,那么他自然不会多做感情投资!

    他们两个的第一次关系恶化就是上次刘宇表奏吕布为车骑将军的事情。这件事刘宇事先已经给吕布通了气,吕布以为有刘宇推荐。董卓在表面上也还是自己的义父,那么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自己的这个车骑将军地位置都是跑不了了,但没想到董卓同意了刘宇其他的关于益州臣属的升迁推荐,唯独吕布的这个升迁推荐,被董卓给拒绝了。

    吕布本以为能够手到擒来的事情,到头来等到的却是一场空欢喜,试问像他这样骄傲而又贪权的人如何能够忍受,于是他马上到太师府与董卓理论,想要弄清楚董卓这样做的原因。可董卓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吕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个理由并不是能够宣之于口的,所以董卓费了一番心思,用一番好言好语将吕布给打发了。

    事情看似是得到了解决,但事实上,董卓和吕布都在那次事件中对对方产生了深深的不满。吕布不是傻瓜,董卓在打发他的时候根本就是敷衍塞责,这点他还是看得很清楚地。一个车骑将军地位置,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清楚地,所以吕布已经彻底的明白,董卓对自己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样了。而董卓也在那次事件中发现吕布确实已经越来越不容易掌控了,就因为一个车骑将军的位置没有到手。他就敢跑到自己的府中。向着自己大喊大叫,凶相毕露。这样的人,自己哪里还敢放心的任用?就算是条狗,那也要找一条听话的来养,动不动就呲牙的狗,没人会喜欢。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形成,而且情况十分严重,但这两个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和解,原因就是他们都还没有把握能在和对方撕破脸之后妥善处理产生的后果。董卓忌惮的是吕布那天下第一的武力,而吕布则是忌惮董卓如今在关中一手遮天的势力,毕竟武功再高,也比不过数十万雄兵!不过,他们两人此时的关系已经彻底的沦落为互相利用,再无一点情意可言,只要再有一个合适的导火索,一个合适的机会,那么两人之间的冲突必将全面爆发。

    这个导火索就在不久之前,在暗部与司徒王允的合作之下被制作了出来。王允当年就和刘宇的关系不错,毕竟能够参加刘宇婚宴并能够留到最后的人并不多。在反董卓势力中,王允是隐藏的最好的一个,这也是刘宇会找他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说他们合作完成的那个导火索,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连环计的翻版。只不过作为女主角的貂蝉,被换成了另一个女子。不过,这个女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和貂蝉很有几分想象。

    吕布喜欢貂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他这个好色之徒所谓的喜欢应该只算得上是皮肤滥贱之淫,但他对貂蝉的美色念念不忘却是事实。世界上最美好的蛋糕,就是看起来十分好吃,但你就是吃不到的蛋糕。以刘宇和吕布之间的实力差距,只要貂蝉不喜欢,那吕布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乎,貂蝉成为了吕布的一个只能在梦中才能YY的存在。刘宇知道吕布的这种心理,所以他才嘱咐暗部仔细留意寻找和貂蝉有几分形似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底是被暗部寻找到了一个形貌和貂蝉又那么四五分相似的农家女子,但这还远远不够,貂蝉能够位列四大美女之一,容貌只是一部分,她的独特的气质也是一个关键。所以暗部的人在找到这样一个女子之后,又费了很大的心血对她进行培训,这一培训就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直到今日才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梳妆打扮起来,那个女孩能够和貂蝉有六分的想象,而对于吕布之中对貂蝉一直垂涎的人来说,六分就已经足够了。

    按照计划,这个女孩被送到了王允的府中,再由王允找机会送给吕布。当吕布第一眼看到这个女子的时候,差点就以为貂蝉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六分的相似,再加上吕布在自己心中的自动想象补充,六分也就变成了九分。看到吕布那眼冒精光的模样,王允也不禁暗叹刘宇的高明,其实像这个女子的容貌,最多也就和皇宫大内,或者董卓府中的那些美女一个档次,吕布经常出入皇宫,也经常见识董卓身边的那些娇娘,想要用这样一个女子牵住他的心,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就因为这个女子长得像貂蝉,所以才能一举攻陷吕布的心理防线。

    接下来的事情和原本演艺中的情况有点不同,王允当天就把这个女子送到了吕布的府中,而不是转手送给董卓,因为董卓并没有见过貂蝉本人,所以凭着这个替代品也就无法打动董卓了。但一计不成还有一计,这就要暗部在其中出力了。首先,吕布在欢欢喜喜的将娇娘接回家之后,还没来得及享用,就被董卓紧急命令马上去卫戍军公干,因为这件公务被安上了紧急公务的帽子,所以吕布也不敢有所怠慢,他和董卓虽然有所嫌隙,但还不能公开翻脸。反正美人儿已经进了家门,晚两天吃就晚两天吧!

    接着在吕布离开之后,董卓忽然驾临了吕布的府邸。这就是暗部的能量所在了,董卓的一个近侍告诉董卓,说王允送给了吕布一个美人,被吕布当成了宝贝。董卓是个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他知道吕布的眼光不低,能让他当作宝贝的,那肯定不是凡品,反正在都中闲着无事,董卓就带着人到吕布府中来看美女了。

    按理说,那个女子的相貌还不至于能让董卓神魂颠倒,但如果是她刻意的去勾引董卓的话,那就是两回事了,董卓这个色魔哪里是经得住勾引的人呢?!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层,那就是董卓不但好色,而且喜欢刺激,吕布是他的义子,在自己义子的府中,将自己义子的妾室就地正法,这种好像是父亲凌辱儿媳的剧情设计,让董卓身上的兽血加倍的沸腾起来,那么接下来的情节也就顺理成章了。

    暗部在培训这个女子的时候,也费了很大的功夫来教授她如何能使男人在行房事的时候更加的愉悦,所以董卓在自己的这个“儿媳”身上尝到了从没尝到的味道,既然自己看中了,那董卓也不客气,马上就将这个女子带回了府邸,并于第二天双双回转坞。

    可想而知,吕布当时是如何的暴跳如雷,接下来的情节就再次回归到连环计的情节,总之,吕布和董卓之间,已经势同水火,矛盾一触即发!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