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之男才女貌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一章 出游逢空难 情侣同穿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章 初至三国深山逢许褚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章 觉异禀立凌云志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四章 制玻璃得首桶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五章 遇灾年广收流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六章 察阴谋洛阳求官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七章 入帝都求为太守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八章 新官上任欲求人才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九章 千金易得一匠难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章 利兵甲定计赚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一章 行诡计终得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二章 招贤馆惊迎刘晔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三章 元戎始建 玄甲兵成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四章 宴张苏得良驹名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五章 骑名虎豹 棍号蟠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六章 春日出行取道颖川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七章 至颖川首邀陈群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更名公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八章 语惊四座名震经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九章 无心插柳 有意栽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章 楚河汉界任纵横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一章 离颖川北地访将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二章 破杀戒开解心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三章 救二将定计破贼寨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四章 除巨害剿灭二虎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五章 住甄家巧遇西席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六章 见田丰开讲为官之路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七章 世人爱官取之有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八章 了夙愿三杰归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九章 恶少当道 县城救人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章 恶少施诡计 杀官助子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一章 赵云避祸谯郡 张郃河间比武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二章 得意归回转谯郡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三章 定计一撼乾坤 阅兵折服张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四章 文武群贤毕至 神医会诊甄豫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五章 细讲入川缘由 我欲只手擎天 第二卷 黄巾之乱 乱起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章 首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章 出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四章 纵火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五章 双雄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六章 止杀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七章 分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八章 奇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九章 奇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章 粮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一章 夺营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二章 突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三章 遭遇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四章 死斗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五章 激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六章 重围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七章 翻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八章 夹击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九章 血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章 倾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一章 开解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二章 进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三章 觐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四章 封赏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五章 豪宅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六章 请求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一章 乱平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二章 婚前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三章 成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四章 姻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五章 入川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一章 入益州首取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章 宴无好宴宴中出骤变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章 委重任取道入成都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四章 谈州事潜流暗涌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五章 宴豪强杯酒收私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六章 借刀杀人马相破巴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七章 山谷遇伏马相走犍为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九章 杀鸡儆猴世族归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章 收降卒益州兴水利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一章 散万金收得民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二章 张鲁求官成都城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三章 雪耻辱张鲁投荆州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七章 战西凉南安初见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八章 孙清晓斩将夺旗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九章 郭奉孝营中定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 (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六章 流言蜚语汉帝生疑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七章 魑魅魍魉尽显身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二章 另辟财源滚滚来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三章 官制改革初试三省六部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中)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六章 昭姬琴 貂蝉舞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七章 渔阳乱 天下动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八章 并不存在于历史上的人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九章 渔阳战鼓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章 博望遗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一章 大汉最恐怖的主簿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二章 吕奉力斩四将 征北军冲杀战阵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三章 试问何人无罪?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四章 节外生枝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五章 噬人之狼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六章 空营以及拉拢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七章 新势力崛起的序曲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八章 北方来的军师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九章 一毛不拔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章 洛阳惊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二章 挡路者死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三章 入宫觐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四章 禁宫冲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五章 舍弃天真的现实抉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八章 退避三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九章 高级别的争风吃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章 男人,就是用来负责的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一章 汉帝驾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二章 兵围禁宫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之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四章 不愧飞将之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五章 刁民?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六章 抽死他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七章 吏治要整顿!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一章 注定的命途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章 魏信设计乱天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章 鹬蚌相争终成空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章 张让之死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章 魏信再出乱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六章 董卓独霸朝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七章 董卓战吕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八章 祸根暗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九章 魔王初成乱朝纲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章 成都一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一章 官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二章 当历史失去袁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三章 来自董卓的试探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四章 安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五章 遗诏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六章 生灵屠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七章 相思草,碧血花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八章 众叛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九章 强势诸侯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章 会盟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一章 目标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二章 盟主之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三章 遥控指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四章 重新振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五章 洛阳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六章 汜水交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七章 挑拨离间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内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九章 第二个锦囊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章 火焚汜水 兵进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一章 陷阵营首阵破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二章 上庸城援兵暗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三章 刘元瞻上庸中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四章 重新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五章 虎牢关诸侯折将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六章 吕奉先扬威虎牢 甘兴霸兵出荆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七章 甘兴霸月夜遇蒋钦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八章 蒋钦建言掠南郡 黄祖领命守江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九章 荆州军退返襄阳 董仲颍议退长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章 刘元瞻收得四郡 蒯异度临别留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一章 张鲁穷途传谣言 刘宇谈笑安人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二章 刘宇请神光 张鲁献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三章 迁都城蔡邕保图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四章 诸侯进京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独追董卓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六章 中埋伏董卓败曹操 得玉玺周瑜劝孙坚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七章 孙文台献玺借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八章 曹孟德收兵图兖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九章 刘备起心夺幽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一章 刘虞灰心丧志 益州兵进洛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二章 刘伯安图谋天子建 南中郡蛮族犯边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三章 孙清晓请命征南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四章 孙清晓成都掌帅印 刘元瞻整军入汉中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五章 上庸城新官上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章 入冀州李林设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章 刘虞身死冀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章 曹孟德收得贤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章 琅琊郡鲍信求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章 曹操定计破义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章 收精兵曹操得兖州 乱江东孙家逞豪雄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章 皖城县二乔言心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章 孙坚江东访二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章 游说江东孙氏定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章 乔洪出山说全柔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一章 乔家庄孙策吐真心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二章 卿以玉锁结同心 我以江东做聘礼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三章 奇袭秣陵周郎用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四章 丢寿春刘繇忆始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五章 孙氏得江东 刘宇阅军机(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六章 郭嘉言江东三患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七章 魏逸风失踪建宁郡 孙清晓挥兵入云南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八章 益州兵对战青蛇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九章 蛮将侥幸逃的性命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章 益州军大破蛇阵 孙清晓折服蛮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一章 南征元帅问桥栋军情 那土洞主说飞刀绝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二章 遭突袭汉军折兵 中飞刀严颜落马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三章 中剧毒急召张仲景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四章 刘子扬献乌蚕手套 桥栋寨议弃甲归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上)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六章 西洱河汉军一败南蛮兵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七章 破蛮兵史利献计诈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八章 设伏兵先擒铁勒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九章 感旧事蛮将归降 用苦肉蛮王中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章 南蛮兵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一章 云南密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二章 温泉诡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三章 主公有后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四章 马云璐V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五章 魏浪现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六章 未婚妻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七章 魏浪身世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八章 找刘宇要儿媳妇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九章 联兵伐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过渡章,无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章 双子临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一章 给孩子起名要用什么书?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二章 设计离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三章 破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六章 官员短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议行科举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榜样的作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八章 封王背后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九章 称孤道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一章 通房丫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二章 古代贤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三章 剪不断,理还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四章 地方贪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五章 棘手问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六章 蠢蠢欲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七章 密议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章 左都御史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二章 名字的涵义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三章 散财童子!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五章 联姻请求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七章 荆扬冲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八章 益州威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九章 候选儿媳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二章 五方使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三章 江东谋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五章 益州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六章 孙坚归天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七章 一触即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八章 调兵遣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九章 长安之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章 奇兵突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一章 杀鸡儆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三章 来意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四章 准备决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六章 长安斗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七章 权力争夺的序幕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八章 入住董卓旧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九章 大朝会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章 政治集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一章 索要官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三章 徐州事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五章 张林到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一章 长安街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二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三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七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壹十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堂之争 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百三十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第一百四十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请稍后见到正式版字样后再看) 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百四八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第一百五十章 鲜卑入侵 第一百五十一章 刘宇挂帅 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三县血案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壕沟战术 第一百五十六章 鲜卑三部 第一百五十七章 拓跋部落 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百六十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宜君血战 第一百七十五章 铁甲近卫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民团登城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章 左都御史
《三国之男才女貌》
作者:獠羽
更新时间:2024-01-09 04:39:43
字数:1889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三国之男才女貌 !

    平的计划,不可谓不老谋深算,但这个计划在刘宇看有多大的威胁,就好像一群老鼠在洞里商量要怎样去算计一只老虎一样。实力上的差别,让刘宇根本就无视这些世家们的阴谋,更何况,他们的那些阴谋,现在也都已经成为阳谋了,当时在黄家聚会的世家,在刘宇的特别关注之下,如今都已经在暗部以及情报部的严密监视之中了。

    赵平将自己隐藏在幕后,想要成为暗中操控一切的人,但问题是,有些东西,不是当事人的话,是根本看不清楚的,就比如说,益州的那些大将的真正实力,还有,益州如今在整个大汉中的真正地位。一直以来,一旦有了战事,刘宇都习惯自己带领大军出征,一来是因为主君在军中的话,对士气是一个有效的刺激,二来,刘宇十分喜欢那种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更何况,历代的王朝的第一任君主,几乎都是从军伍中起身的。

    汉高祖刘邦本身没有什么过人的武艺,也没有什么杰出的指挥统帅才能,但西汉前期建立的过程中,凡是有关键的大战的时候,他都会呆在军营中,亲自统领大军作战。其实任何一个想要成就大事的主君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身为君主,军权必须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能容许任何人染指!

    刘宇倒不是不信任自己手下的那些将官,但凡事还是多加一份小心的好。不过,这样一来,益州众将的能力,在局外人的眼中。

    就变得不是那么出众了。为将者,有帅才,有将才,虽然只是差了一个字,但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益州众将当中,能够当得起帅才两字地,不在少数。比如张辽、赵云、张林还有甘宁等人,另外的,像许褚、徐盛、张郃还有张任这些人。也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成长起来,总有一天,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

    但这些人的统帅才能,在刘宇还有孙琳两个人的光辉掩盖之下,被世人忽视了,在赵平他们这些人的眼中,赵云等人无非也就是能够在刘宇指挥下冲锋陷阵的勇将之才,真要是遇到大的战事,他们根本就无法摆平,最后还是要刘宇亲自出马才行。这也就是赵平当初拟定自己地这个计划时的前提条件。可事实上,像是韩遂、董卓这样的诸侯,有赵云在汉中驻守,就足以遏制他们地一切行动,何况现在汉中的人马已经达到了十五六万人,就算是雍凉路人马同时前来,也足以应付!

    忽视这一点的赵平,他所制定的计划。当然也就无法让刘宇有压力。而赵平对于益州周围形势的判断。也太过想当然了一些,他只看到了人性的贪婪一面,但却忽视了人性中懦弱的一面,的确,益州在他人眼中是一块肥肉。但在这块肥肉旁边可是有着一只猛虎镇守啊!不论是韩遂还是董卓。他们在刘宇手底下吃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尤其是韩遂。仅仅在刘宇的手里,前前后后就葬送了他将近十万人马,在这种情况下,估计就算借给他个胆子,他也不敢再打益州的主意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刘宇还并没有打算就这样一锅端掉这些和自己地做对的世族。“怎么,你还想留着这些世族做些什么事情吗?”孙琳听刘宇这么一说,便白了他一眼问道。刘宇知道这个小妮子是在装傻,自己能够看到的事情,她难道看不出来!顺手拽了拽孙琳披散在肩头的长发,刘宇不满的说道:“在自己家里你还耍花枪!好啊,要是你看着那些人不顺眼的话,我明天就派人挨着个的把他们抄家问斩如何?”

    孙琳柳眉一挑,素手一抬,啪的一下,把刘宇正在摆弄自己头发地罪恶之手打落在一旁,带着三分娇嗔地说道:“好了好了,别在这里说这种没谱的话了,我知道,现在的时机不对,还不到一举除掉那些世族的时候!不过老公,我想最好还是尽快解决这件事情,嗯,是不要超过三个月!”

    孙琳前面说的时机不对,刘宇当然明白,这个是他们两个都很清楚地,虽然现在刘宇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向那些不听话地中小世家开刀,而那些世家也都是一个个狗急跳墙,抱成一团,意图反抗,但现在证据不足!就算是有黄家和张家能够出来指证,但仅仅有人证的话,是无法对这样地重罪进行定罪的,更何况,这个人证和刘宇集团之间的关系有这么密切,他们所说的话,就算是真话,就算是没有任何偏私,在别人看来,也会变成是刘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指使的。

    到时候,那些中小世家的人死不承认,又或者反咬一口,他们的那些支持者或者是那些对时局还在观望的世家,和他们相互呼应,内外夹攻,刘宇就算最后能够将这件事压服下来,益州的元气也会大伤,而内斗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不光彩的,刘宇的个人形象,益州的形象到时都会被世人所诟病,那些对刘宇虎视眈眈的敌人们要是抓住这些事大做文章,煽动天下世族共同对抗刘宇和益州的话,那对于刘宇日后征战天下可是大大的不利,所以刘宇现在也不得不瞻前顾后。

    当然刘宇也可以像刚才所说的那样,采取雷霆手段对付这些反对势力,但如今益州的形势和当年他刚刚入川的时候又有了太多的不同。诚然,刘宇现在在益州的根基已经十分的稳固,不管是政权还是军权,都已经被他牢牢的握在了手中,但如今益州的大环境比起六年前,也要稳定里许多。当年刘宇刚刚入川,尽管立足未稳,但却是适逢乱世,马相的起义军在益州四处作乱,弄得那些世家苦不堪言,不得不对刘宇进行依靠,而刘宇也得以从容的利用起义军于乱中取是。

    但此时的益州却是以平稳为主。不管是官员也好,百姓也好,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安定平稳的生活环境,再掀起一场大地动乱的话,对民心,对政局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世家就动不得,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这个理由一定要有力量,能够堵住益州人的嘴,同时也要能够堵住天下人的嘴。而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证据,非“谋反作乱”莫属!如果那些世家的人们忍耐不住,抢先起事谋反

    刘宇就能够有充足的理由以平叛为名消灭他们了!

    这就是刘宇之所以暂时不去动那些世家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孙琳所说地时机不到的意思。这一句还是很好明白的,但让刘宇感到不解的,是孙琳下面的那句要在三个月内解决这件事!为什么一定要在三个月之内呢?这下子轮到刘宇不明白了,不由得好奇的问道:“三个月?嗯,虽然足够解决这件事,但你干什么这么看中这个时间呢?”

    孙琳的俏脸一红。两根玉葱般的手指在刘宇的腰间掐了一下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心没肺呢!再过三个月,咱们的孩子可就要出生了!难不成,你想让咱们地孩子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出生?那也太晦气了吧!我可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孙琳那一副咬牙切齿的坚决表情,让刘宇看了有些好笑,不过他心里也是暗暗责备自己,竟然会把自己的孩子即将出生这件事给忘了。当年在后世生活的时候,刘宇和孙琳可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神灵鬼怪的事情并不相信。但那个时候的两个人可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上班下班地安安心心过日子,平淡地生活当然兴不起太多的波澜。

    但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们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早就变得面目全非,而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自从八年前第一次双手沾血地时候起。自己地手上沾染了多少人的鲜血。自己地身上背负了多少心有不甘的灵魂,这个数字。刘宇和孙琳自己都已经算不过来了。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可刘宇夫妻经历了这么多的杀戮,他们的心中虽然认为这是无可避免得,但内心深处却仍然存在着一股内疚与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开始变得迷信起来。

    说起来,宗教的源头,都是人类内心的不安与焦虑,宗教之所以能够产生并流传开来,就是因为他们为人们的疲惫的心灵指出了一条可以自我救赎的道路。刘宇记得后世的一本书里的一句话说的好:“佛法无边,但度的并非逝者,而是在于普度世人!”像刘宇他们这种身居高位,心中有苦却不能轻易对人言的人来说,他们无法做到在日后的征战和治理天下的过程中不杀一人,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想办法宽慰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好过一些罢了。

    但是,这种罪孽,自己这一代人背负也就是了,谁让自己身处这个混乱的时代呢,可自己的孩子却不能背负着这种沉重的心灵枷锁生活下去。这就是孙琳作为一个母亲对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所考虑的事情。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孙琳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刚一出世,就沾染上他人的鲜血!在她看来,这时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自己孩子他妈既然这么为孩子着想,那自己这个当爹的当然也不能不重视啊!现在这个家里是老婆作主,等以后孩子出生之后,自己恐怕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坐第三把交椅了,不过这倒也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应该忍受的待遇,为了自己马上就要出生的孩子,刘宇当然要好好安排,将这件事情尽早的解决掉了。

    不过即便没有孩子出生这个情况,铲除那些世家的事情也不会拖延太长时间的,因为刘宇其实什么都不用做,就按照赵平的计划,让他认为自己的计策成功就是了,刘宇要做的,只是要在那些世家认为自己得手的时候,好好的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而后趁机铲除他们而已。刘宇相信,以那个赵家家主的手段,这个机会应该会很快来到!

    。。。。。。。。。

    。。线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在这半个月中。益州的官场经历了开始的躁动不安之后,又再次逐渐的恢复了往日地宁静,一些下层的中小官员天真的认为,益州的这次政治地震已经结束了,但在益州集团的高层,各部衙门的老狐狸们,却比起之前更加的紧张。就要像长江的激流险滩固然是让人感到恐惧,而黄河的暗流漩涡则更让人谈之色变。急流险滩,只要经验老道。技术到家,还是很容易躲过或者应对地,可那些隐藏在看似平静的河面下面的暗流漩涡。却是让人防不胜防!

    如今地益州官场就是这样,很平静,但平静的很不正常,很难想象,本来已经打算要对世族开刀的蜀王殿下,竟然会作出这种虎头蛇尾的事情,所以那些成都的高层官员宁可相信这时暴风雨前的宁静,也不想因为疏忽大意而枉送了性命!

    事实上,那些人的直觉并没有错误,他么虽然没有真正的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成都城现在确实是暗流涌动,而且这股暗流,正在逐渐的浮出水面,想要在成都这池净水中,掀起一场滔天大浪!而这股暗流的主角,就是在别人看来已经逃过一劫地成都中小世家!此时距离上次密议有半个月的时间,在这间,不是没有出现过忽然不想和刘宇做对的世家。毕竟这段时间以来。刘宇的态度让他们心中存上了侥幸,都在琢磨,没准刘宇压根就没有准备打压世族,只是我们太过多疑了呢!

    这些想法刚一冒头,就被暂时充当讨伐刘宇急先锋以及盟主的赵平给打压下去了。赵平可不像其他人那样乐观。在他看来。刘宇的平静的面容后面,肯定隐藏着他所不知道的一面。对于这未知地一面,赵平心中充满了不详地感觉,他总是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自己的这个计划会不会出现什么偏差呢?刘宇可是公认的强者,他真的能按照自己为他选好的那条道路一直走下去直到灭亡吗?这次起事,要是成了还好,要是万一失败了地话,自己还有自己身后地赵氏家族又要怎么办呢?!

    一想起这些,赵平的心中就是一阵烦闷,但他并不能将这些心事将给别人听,就算是自己地儿子也不行,一旦说了出来,那就会极大的打击讨伐刘宇联盟的士气,让那些好不容易站到自己一方来的那些世家们丧失信心继而采取再度观望的态度。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赵平身后已经没有退路可走了,现在唯一的生路,就是不断的

    刘宇的道路上走下去,直到闯出一条生路来,一步登有可能拐进一条死路,坠落地府,不得超生。

    不过好在这一段时间中,自己得到的消息都是一些好消息。自从那次聚会之后,赵平就开始准备和川外的各路诸侯进行联系,寻找共同合作的机会。本来那些中小世族说的很好听,说他们的亲戚朋友在那些诸侯的手底下混的是如何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真等到赵平请他们去游说诸侯的时候,这些“红人”们要么就变得沉默不言,要么就哼哼哈哈的打马虎眼或者干脆岔开话题不去讨论这些。当然这里面也有真的去做这件事的,但无一例外的,都吃了个闭门羹。

    那些世族的族长们现在才知道自己几代经营的那些关系网是多么的不牢靠,那些人一个个平日里牛皮吹的咚咚响,真到了事情上就露出了原型,也让人们明确的知道,他们在他们的主子那里,其实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存在,又或者说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个存在!到了最后,这件事还是众世家中班辈最老,实力最强的张家和黄家这两个大家族办妥了这件事,荆州的刘表、西凉的韩遂,都表示要会派出兵马和成都的起事人员一起共图大计。而从益州成都高层方面传来的消息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刘宇这两天已经把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应对外来侵略的方面上了!

    军机处的灯光彻夜不息,担任军机大臣和军机行走的那些朝廷重臣往往要在军机处和刘宇商讨到很晚才能回府休息或者回衙办事。军机处一般都是在处理一些重大地问题,可现在益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并没有什么天灾疫情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军机处进入紧急工作状态的原因,就只有对外用兵这一项了。

    这一切被赵平知道之后,他的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诸侯行动了,就代表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做好成都内部的准备工作,那些世族的私兵部队。看似人多,但实际上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赵平对这么一支杂牌军的战斗素质很不放心。但这些私兵毕竟不是正规部队,没有经过严酷地军事训练,所以赵平在费劲了心机要他们好好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也不得不放弃了将这些人训练成一支精锐部队的念头,

    看来到时只能请老天保佑了!赵平在他自己的宅院中,靠着卧房地窗户边上,一边向外望去,一边小声的说道。现在推翻刘宇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西凉和荆州方面的痛快答复也为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要知道,十几万大军每日耗费的钱粮数目,乃是一个天大的数字,稍微贫穷一点的州郡诸侯都因为钱粮短缺而无力出兵。尽管荆州富庶,而凉州部队所需给养较少,但如果让他们等太长时间而没有进展的话,相信荆州和凉州的人就会直接撤退了!

    现在地赵平还在等待两件事,其一就是雍州董卓的响应。按理说。薰卓现在在关中的势力。并不一定就比凉州或者荆州的兵力强多少,他们三家的势力可说是半斤八两,不过董卓的同意,却比另外两家响应要多出一层意思,那就是董卓的话。在表面上代表了大义名分!古代出兵。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师出无名,所谓兵凶战危。兵戈之事,乃是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地东西,所以每次有军事行动,对阵地两方肯定都会先去找有利于自己的战争借口,这不但关系到自家的名誉,同时也关系到自己一方将会得到多么大的支持。领兵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部队是不是能够得到民心,这也是一个很重要地因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道,其实就是老百姓地支持。赵平等人这次要采取的行动,乃是要击杀现任主官,以暴力地不正当手段夺取益州的控制权,这个名义是很现实,但也未免太过直接了一些,这就等于承认他们自己是篡位的背叛者,背叛者不论是在什么人的眼中,都是可耻的,要是背负着这么一个称号进行作战的话,就算到最后能够暂时夺取成都,但丧失了民心的他们最终也是无法在成都呆多长时间的!

    但是,如果有了董卓同意自己等人与刘宇为难的响应文告的话,那么局势就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薰卓虽然在天下人的眼中形象很是不好,但他的手里却有着一张所有人都无法对抗的王牌工具,也就是东汉王朝的那个名义上的皇帝汉献帝。说汉献帝是董卓手里俄一个工具,这时一点都没有错,汉献帝平日的任务,就是在董卓已经写好的圣旨上盖上皇帝的玉玺,至于说圣旨的内容是什么,汉献帝却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而且就算他想知道的话,也不会有人来告诉他。

    这种没有尊严的皇帝生活怎么能让年轻气盛的汉献帝忍耐,不过他总算是还记得当年曾经学过遇到大事要尽量忍受,汉少帝的前车之鉴不远,刘协可不想重蹈覆辙,所以他一直在隐忍,他在等待机会,一旦等到有了合适的机会,他再新帐老账一起跟董卓算清楚。因为汉献帝甘心做傀儡,所以董卓的话,在无形中已经成为了和圣旨有着等同效力的话。

    基于这些原因,赵平必需得到董卓的首肯才能动手,因为董卓要是附和了自己,那么也就等于是朝廷上的那个傀儡皇帝同意了自己的行动,自己铲除刘宇,也就有了大义上的名分,到时自己可以说是奉诏征讨刘宇,这样一来,有了皇令做挡箭牌,那些对这些情况不了解的老百姓们又岂能分得清真假!到时候,就不用被人指称为背叛者了。

    至于说赵平等待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刘宇带着手下的人马离开成都。赶赴前线。刘宇要是在成都城内的话,这个计划也就很难实施了,毕竟一战能够击杀数千人地天下第一名将,他的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赵平自问,要是单论玩阴谋的话,自己大概还能和刘宇比一比,但现在要是比统兵作战,征战沙场的话,那十个自己加起来。

    都没有一个刘宇的本事大。所以刘宇必须要离开成都。赵平心中又急又闷,这两个条件可是自己这个计划当中最主要的,可现在竟然一个都没有能够达到

    正在烦躁间。一个家人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手持一封书信交给赵平道:“启禀家主,长安城有信件来到,好像是董太师的回文到了!”赵平一听,顿时是喜出望外,翘首以盼了这么长地时间,,今天终于得到薰卓的回音了!只要董卓有了回应,那赵平也不用看,就知道这肯定是薰卓同意自己这么做的消息。“快。将各位家主请到府上来,我有话要跟各位家主商量!”赵平匆匆地吩咐下人,因为董卓既然赞同自己的想法,那么雍州兵自然也会攻打东川,边关告急,到时候刘宇就要到前线去指挥战斗了!

    这就说明,自己这些人要是起事的事情,如今已经迫在眉睫了。如果不称这个时候好好商议一下。等到了起兵的那一天,也许就会吃大亏的!得到赵平的传报,那些家主都或早或晚的偷偷来到黄家的内室。众人正在商量到时候起兵的具体事宜,才商量了一会儿,一个赵府家丁又匆匆忙忙的跑进来道:“启禀老爷。蜀王千岁已经颁下谕令。因为薰卓和韩遂联兵二十万进犯汉中,所以蜀王殿下将在后日率领一万人马还有驻扎在成都城外地三万蛮兵一起赶赴汉中拒敌!”

    “哈哈哈!”赵平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脸上露出因激动而潮红的颜色,赵平边笑边说道:“这真是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我真没想到,刘宇不但带走了成都城的一万人马,而且还带走了那三万蛮兵,看来,汉中那边恐怕是出了什么岔子了!这下子可就方便了我们,到时候成都不过只有一万人驻守,而我们聚集到现在,私兵已经将近五万,这么大的兵力差距,到时候成都城必被我们所破!”

    忽然间,他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便又向那报信的家丁问道:“蜀王的谕令之中,有没有说是由那些将军随行呢?”那家丁回想一下道:“随同蜀王往汉中的,有许褚、张郃、张任等将,留守成都,管理成都内外警戒的,是满宠和何曼!”听到这里,赵平地脸上又露出了惊喜地神色,其他的家主也都是咧嘴大笑。夺占成都,除了兵马以外,就是领兵的将领了。

    刘宇手下的这帮将领的统帅才能虽然并不为世人所知地,但这些人地勇名,却是尽人皆知,许褚这些人,各个都是武艺高强之辈,每个人都拥有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的豪气和能力,他们当中地任何一个留在成都镇守,都会让世家的部队感到寸步难行,他们的兵虽然多,但这些杂兵可不见得能够挡得住那些猛将,万一要那些将官杀到自己面前,一刀取了自己的小命,那岂不是太亏本了!

    不过还好,这次刘宇带走所有大将,只剩下一个平日里基本上都是文士装扮的满宠,另一个则是曾经做过山贼的何曼,这两个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赵平并不清楚,但想来不过尔尔。这一次,一定要成功!赵平在心中暗暗想道:“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我一定要成为王,而不是成为寇!”这个时候的赵平真的是感觉自己是有上天相助了,自己所计划的每一步,都很好的被实现了,接下来只需要等待,等待起事的日子到来,而后放手一搏就是了,而这场搏杀,不出意外的话,胜者就是他!

    都说顺境会使人的判断力下降,此时的赵平,他的心思已经安全放到成功夺取成都之后要怎么怎么样了,至于他之前心中的那些疑惑,比如自己的这次计划为什么会这么成功,为什么会进行的如此顺利,这些他曾经的不解,如今都已经被他抛之脑后,而这恰恰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

    高兴了一阵子,赵平发现来报信的那个家丁还在厅中,并没有出去,便奇怪的问道:“你还有什么事情要禀报吗?”那家丁连忙说道:“回老爷的话,小人确实还有一件事要禀报老爷!”赵平皱皱眉头,他现在只是关心成都城中的兵力部署,对其他的一些事,他都不是很感兴趣,不过他最后还是让那家丁将听到的事情说出来听听。

    那家丁得到了他的允许,便说道:“老爷,今天蜀王不但下令要亲自往汉中御敌,同时还传下令旨,说是要成立什么都察院!”“都察院?是什么东西?”赵平第一次听到这么个名词,心中好奇,便向家丁追问了一句,那家丁见赵平有了兴趣,便一五一十的将他所听到的关于都察院的消息向赵平陈说起来。

    都察院,本来是原本历史中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初及建议机关。建于明初,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

    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又将六科给事中并入,所以又合称为科道。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废左都御史,都察院的最高长官改为左都御史,对内又称总宪。

    刘宇在诏令中对都察院职能的描述是:“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主君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所属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并郡县不法之事!”

    听到这里,赵平打断了那家仆的话,有些奇怪的自言自语道:“奇怪,这个都察院,不就我朝的御史大夫吗?”不过又想想当年刘宇、在益州设立三省六部,所置官吏,闻所未闻,如今弄出这个一个等同于御史大夫的都察院,倒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不过刘宇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弄出这么个东西来呢?赵平一时有些糊涂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都察院和自己这次起事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赵平也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只是又问了一句:“那现在的左都御史是谁?”那家仆答道:“回禀老爷,新任左都御史,就是张家二公子,张松张永年!”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