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之男才女貌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一章 出游逢空难 情侣同穿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章 初至三国深山逢许褚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章 觉异禀立凌云志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四章 制玻璃得首桶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五章 遇灾年广收流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六章 察阴谋洛阳求官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七章 入帝都求为太守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八章 新官上任欲求人才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九章 千金易得一匠难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章 利兵甲定计赚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一章 行诡计终得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二章 招贤馆惊迎刘晔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三章 元戎始建 玄甲兵成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四章 宴张苏得良驹名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五章 骑名虎豹 棍号蟠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六章 春日出行取道颖川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七章 至颖川首邀陈群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更名公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八章 语惊四座名震经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九章 无心插柳 有意栽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章 楚河汉界任纵横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一章 离颖川北地访将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二章 破杀戒开解心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三章 救二将定计破贼寨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四章 除巨害剿灭二虎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五章 住甄家巧遇西席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六章 见田丰开讲为官之路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七章 世人爱官取之有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八章 了夙愿三杰归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九章 恶少当道 县城救人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章 恶少施诡计 杀官助子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一章 赵云避祸谯郡 张郃河间比武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二章 得意归回转谯郡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三章 定计一撼乾坤 阅兵折服张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四章 文武群贤毕至 神医会诊甄豫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五章 细讲入川缘由 我欲只手擎天 第二卷 黄巾之乱 乱起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章 首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章 出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四章 纵火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五章 双雄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六章 止杀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七章 分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八章 奇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九章 奇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章 粮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一章 夺营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二章 突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三章 遭遇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四章 死斗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五章 激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六章 重围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七章 翻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八章 夹击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九章 血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章 倾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一章 开解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二章 进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三章 觐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四章 封赏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五章 豪宅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六章 请求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一章 乱平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二章 婚前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三章 成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四章 姻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五章 入川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一章 入益州首取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章 宴无好宴宴中出骤变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章 委重任取道入成都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四章 谈州事潜流暗涌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五章 宴豪强杯酒收私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六章 借刀杀人马相破巴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七章 山谷遇伏马相走犍为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九章 杀鸡儆猴世族归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章 收降卒益州兴水利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一章 散万金收得民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二章 张鲁求官成都城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三章 雪耻辱张鲁投荆州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七章 战西凉南安初见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八章 孙清晓斩将夺旗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九章 郭奉孝营中定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 (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六章 流言蜚语汉帝生疑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七章 魑魅魍魉尽显身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二章 另辟财源滚滚来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三章 官制改革初试三省六部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中)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六章 昭姬琴 貂蝉舞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七章 渔阳乱 天下动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八章 并不存在于历史上的人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九章 渔阳战鼓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章 博望遗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一章 大汉最恐怖的主簿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二章 吕奉力斩四将 征北军冲杀战阵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三章 试问何人无罪?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四章 节外生枝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五章 噬人之狼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六章 空营以及拉拢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七章 新势力崛起的序曲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八章 北方来的军师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九章 一毛不拔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章 洛阳惊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二章 挡路者死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三章 入宫觐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四章 禁宫冲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五章 舍弃天真的现实抉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八章 退避三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九章 高级别的争风吃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章 男人,就是用来负责的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一章 汉帝驾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二章 兵围禁宫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之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四章 不愧飞将之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五章 刁民?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六章 抽死他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七章 吏治要整顿!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一章 注定的命途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章 魏信设计乱天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章 鹬蚌相争终成空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章 张让之死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章 魏信再出乱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六章 董卓独霸朝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七章 董卓战吕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八章 祸根暗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九章 魔王初成乱朝纲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章 成都一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一章 官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二章 当历史失去袁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三章 来自董卓的试探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四章 安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五章 遗诏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六章 生灵屠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七章 相思草,碧血花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八章 众叛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九章 强势诸侯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章 会盟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一章 目标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二章 盟主之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三章 遥控指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四章 重新振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五章 洛阳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六章 汜水交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七章 挑拨离间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内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九章 第二个锦囊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章 火焚汜水 兵进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一章 陷阵营首阵破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二章 上庸城援兵暗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三章 刘元瞻上庸中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四章 重新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五章 虎牢关诸侯折将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六章 吕奉先扬威虎牢 甘兴霸兵出荆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七章 甘兴霸月夜遇蒋钦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八章 蒋钦建言掠南郡 黄祖领命守江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九章 荆州军退返襄阳 董仲颍议退长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章 刘元瞻收得四郡 蒯异度临别留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一章 张鲁穷途传谣言 刘宇谈笑安人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二章 刘宇请神光 张鲁献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三章 迁都城蔡邕保图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四章 诸侯进京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独追董卓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六章 中埋伏董卓败曹操 得玉玺周瑜劝孙坚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七章 孙文台献玺借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八章 曹孟德收兵图兖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九章 刘备起心夺幽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一章 刘虞灰心丧志 益州兵进洛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二章 刘伯安图谋天子建 南中郡蛮族犯边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三章 孙清晓请命征南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四章 孙清晓成都掌帅印 刘元瞻整军入汉中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五章 上庸城新官上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章 入冀州李林设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章 刘虞身死冀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章 曹孟德收得贤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章 琅琊郡鲍信求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章 曹操定计破义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章 收精兵曹操得兖州 乱江东孙家逞豪雄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章 皖城县二乔言心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章 孙坚江东访二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章 游说江东孙氏定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章 乔洪出山说全柔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一章 乔家庄孙策吐真心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二章 卿以玉锁结同心 我以江东做聘礼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三章 奇袭秣陵周郎用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四章 丢寿春刘繇忆始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五章 孙氏得江东 刘宇阅军机(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六章 郭嘉言江东三患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七章 魏逸风失踪建宁郡 孙清晓挥兵入云南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八章 益州兵对战青蛇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九章 蛮将侥幸逃的性命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章 益州军大破蛇阵 孙清晓折服蛮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一章 南征元帅问桥栋军情 那土洞主说飞刀绝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二章 遭突袭汉军折兵 中飞刀严颜落马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三章 中剧毒急召张仲景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四章 刘子扬献乌蚕手套 桥栋寨议弃甲归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上)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六章 西洱河汉军一败南蛮兵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七章 破蛮兵史利献计诈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八章 设伏兵先擒铁勒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九章 感旧事蛮将归降 用苦肉蛮王中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章 南蛮兵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一章 云南密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二章 温泉诡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三章 主公有后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四章 马云璐V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五章 魏浪现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六章 未婚妻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七章 魏浪身世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八章 找刘宇要儿媳妇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九章 联兵伐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过渡章,无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章 双子临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一章 给孩子起名要用什么书?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二章 设计离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三章 破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六章 官员短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议行科举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榜样的作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八章 封王背后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九章 称孤道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一章 通房丫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二章 古代贤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三章 剪不断,理还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四章 地方贪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五章 棘手问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六章 蠢蠢欲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七章 密议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章 左都御史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二章 名字的涵义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三章 散财童子!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五章 联姻请求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七章 荆扬冲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八章 益州威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九章 候选儿媳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二章 五方使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三章 江东谋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五章 益州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六章 孙坚归天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七章 一触即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八章 调兵遣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九章 长安之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章 奇兵突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一章 杀鸡儆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三章 来意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四章 准备决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六章 长安斗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七章 权力争夺的序幕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八章 入住董卓旧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九章 大朝会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章 政治集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一章 索要官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三章 徐州事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五章 张林到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一章 长安街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二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三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七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壹十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堂之争 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百三十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第一百四十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请稍后见到正式版字样后再看) 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百四八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第一百五十章 鲜卑入侵 第一百五十一章 刘宇挂帅 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三县血案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壕沟战术 第一百五十六章 鲜卑三部 第一百五十七章 拓跋部落 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百六十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宜君血战 第一百七十五章 铁甲近卫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民团登城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国之男才女貌》
作者:獠羽
更新时间:2024-01-09 04:40:38
字数:1469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三国之男才女貌 !

    为了能够去掉张林可能因为刚才的一点小误会而产生的不快,陶谦也是下了本钱,徐州驿站,可不是那种路边小旅馆的存在,它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江苏省政府第一招待所,招待水平之高,那可说是徐州首屈一指的,平日里,能在徐州驿站住宿的,都是各诸侯的使者当年天下尚未大乱时,这驿站还接待过朝廷的钦使呢。这次益州的这五十个人可说是沾了便宜,陶谦吩咐给他们安排的居所,是一人一间,而且都是上房,也幸亏他们这边只有五十人,要是人数再多一点,这徐州驿站怕就没有那么多的上房了张林是徐州走出去的人,当年在治所的时候,也知道驿站的环境,看陶谦如此下本钱,知道这个老头是打定主意竭力奉承自己这些人了,做人不能太过分,所以张林连忙向陶谦致谢。陶谦一拍张林的手道:“云封,你们千里来援,那就是我们徐州的恩人,有如此恩德,还跟世伯客气什么”

    那些围在一边的官员士绅也是一通附和,反正出钱的是陶谦,他们这些人做点空头人情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于是,五十名益州骑兵在徐州官吏的带领下,去徐州驿站安歇,而张林则是跟着陶谦回州牧府。说实话,陶谦如今这肚子里面真的是有一堆的话想要问张林,毕竟这些日子以来,曹军的进犯让他感到有些筋疲力尽,可身边又没有人能够为他分担忧愁,所以陶谦这段时间可说是过得非常的苦闷,现在好了,张林来了,这可是军事上的天才,被刘宇都称作是智将的人,要能力有能力,要背景有背景,更何况手下还有一万三千益州兵马,这等实力,恐怕曹操都不敢轻易招惹。可以说,有了张林坐镇徐州,那就等于徐州有了一个战略性武器,这左邻右舍的人想要打徐州的主意,就得先想想自己的牙口够不够好而从这一刻,陶谦的脑子里便不可抑制的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将徐州牧的位置让给张林。

    原本的时空中,陶谦一见到刘备,就将州牧的大印还有兵符印信都拱手送到了刘备面前,请他做徐州牧。说实在的,那不过是陶谦的试探,他陶恭祖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在徐州经营多年的地头蛇,而且他自己又不是没有子嗣,这州牧的位置,他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的让到外姓人的手里去。但当时的情况确实危急,除了刘备以外,也没有第二支援军,所以对于这唯一的救命稻草,陶谦当然要倾尽所有来拉拢。如果当时刘备真的接下了徐州牧的大印,陶谦恐怕也不会当面说什么,可等到曹兵退却之后,他恐怕会第一个拿刘备开刀。刘玄德初来乍到,根基全无,手下缺兵少粮,就算是拿着州牧大印,也不会有人真的把他当领导对待,到最后,恐怕会落个凄惨的下场。刘备那也是个聪明人,一眼便看出了这里面的莫大风险,于是便摆出一副仁人志士的面孔,说下狠话,表示就算打死也不会当徐州牧

    他不接受是陶谦所乐于看到的结果,毕竟老陶也不过就是客气一句,谁要是当了真,那就不对了。所以老陶也没再客气,便直接又把印信给收了起来。刘备等人帮着徐州渡过难关之后,在庆功宴上,陶谦又把那套东西搬出来,二次让徐州,说穿了还是要试探刘备。毕竟这个时候刘玄德可说是徐州城的大恩人,重义气,够朋友,在很多徐州军民的心中留下了好印象,加上他自己也略微宣传了一下自己拿稀薄到极点的皇室血脉,拿出中山靖王的招牌招摇了一圈,许多人就尊称他为刘皇叔了。这个情况作为州牧的陶谦也都清楚,与其让刘备在暗地里捣鼓,还不如放到明面上来。二次让徐州,孔融、田楷也都在一旁给刘备起哄,可如果刘备这个时候接了印,到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赶出徐州,毕竟当时徐州的官绅世家还有主要的战斗部队仍然在陶谦手中掌握,想要赶走一个空头州牧,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刘备同样看穿了陶谦的用意,所以还是继续打死也不接任徐州牧,陶谦一看这个家伙很上道,也就高高兴兴演了一通感人的戏,扭扭捏捏的将印信之类的道具又给收了回去。不过人家刘备巴巴的跑来救援,且有莫大的功劳恩德于徐州,你要是一点都没有表示,那就会寒了天下人的心,陶谦当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正好他对刘备的戒心也没有消失,如果把他继续放在徐州,估计老陶还是睡不安稳,毕竟英雄这个东西,用得着的时候是宝贝,用不着的时候那就是祸害,而只要是祸害,就应该丢远一点,免得看见就心烦。所以陶谦就把刘备打发到小沛,也就是徐州和兖州的边境去了。

    如此安排,陶谦就是要好好的利用一下刘备的剩余价值,这样的一个猛人在边境上放着,对抵挡曹操也有不小的作用不是。而且刘备三兄弟也确实是当世难得的豪杰,陶谦也存了招揽他们的心思,想让这兄弟三人辅佐自己,日后再辅佐自己的儿子。陶谦的算盘打得不错,在他看来,曹操肯定不甘心这次的退却,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再来侵略,而刘备的守城是面对曹军兵锋的第一道防线,他们两家拼斗,刘备的力量便能够受到遏制,始终维持在无法对徐州治所形成威胁的程度。可陶谦最终还是算漏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他没有想到,曹操和吕布之间的战争竟然会持续那么长的时间,毕竟吕布虽然勇猛,但在陶谦看来还不是足智多谋的曹操的对手,但他看走了眼,吕布在兖州和曹操硬是对峙了两年。

    这样一来,没有曹操牵制的刘备在小沛迅速发展起来,同时还将名声传到了徐州各处,而且,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陶谦两次想让徐州牧,两次被刘备拒绝的事情也流传到徐州各地去了,这样,在潜移默化间,徐州的许多军民竟然认为刘备就是陶谦这个徐州牧当然的继任者,等到陶谦发现不对的时候,这木已成舟了。至于陶谦算错的第二件事,便是他自己的寿命。其实只要陶谦不死,刘备就算在小沛发展的再好也没有用,因为从性质上来说,刘备当时在小沛都算是客居,是寄住,陶谦从一开始便没有给刘备的军队一个正式的编制,而刘备本身也不想落上一个陶谦部从的印记,对于陶谦的这种遗忘,那也是乐于接受的。可这样一来,刘备要是有了谋取徐州之心,那可就是客大欺主,从历史上来看,从来没有哪个造主人反的客人会有好下场的。所以只要陶谦还在世,刘备就得老老实实的在小沛客居。

    可陶谦没想到,徐州之战,对他寿命上的摧残远远超过他自己的想象,曹兵退去还不到一年,他的身体便彻底垮掉,奄奄一息了。本来陶谦还想着利用自己还活着的这段时间,慢慢的将自己的儿子推到徐州的政治舞台上,来个和平的政权交接,可身体状况的快速恶化,彻底断绝了陶谦的这个念想,他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推自己的儿子上位了。作为一个老军阀,老政客,陶谦在快要不行的时候,终于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放弃让儿子接任的想法,真心实意的将徐州让给刘备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因为即便是强推自己的儿子上位,也难以压制徐州的官员士绅还有刘备这头强龙,若是被人从州牧宝座上拉下来,失去的恐怕就不只是权力了,连性命估计都难以保证。而让给刘备呢,自己等于是给了刘备一个天大的人情,刘备的本性如何不去管它,只要他一天在世人面前露出的是仁义的嘴脸,那他就得好好的扶持陶家一天。如此一来,陶家失去的不过是权力,性命和财富却可以保全,而且在刘备的照顾下,还可以获得超然的地位。

    就在陶谦如此的打算之下,在徐州又上演了三让徐州的戏码,陶谦和刘备又好好配合着演了一幕戏。陶谦病重,心有不甘,又叫来了徐州官员士绅的代表人物糜竺和陈登来议事。陶谦道:“我今病重,恐不起,曹操仍觊觎徐州,若我死,身后事当如何。”(心理活动:我平日待你们这些人不薄啊,你们是不是该报答我一下,承诺辅佐我的儿子呢?)糜竺道:“曹兵之去,止为吕布袭兖州故也。今因岁荒罢兵,来春又必至矣。府君两番欲让位于刘玄德,时府君尚强健,故玄德不肯受;今病已沉重,正可就此而与之,玄德不肯辞矣。”(心理活动:你是待我们不薄,可你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吗?两个要能力没能力,要魅力没魅力的人,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在曹操手中守住徐州,别说曹操,就是刘备也不会服两个孺子的领导啊不是我们不念交情,真要辅佐你的儿子,恐怕我们的家族都要倒大霉,相较之下,还是由刘备来担这个担子我们更放心)陶谦一听糜竺这么说,就知道大势已去,只好请刘备来议事。

    刘备得到消息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连忙星夜赶到徐州,没来得及休息,就到州牧府拜见陶谦。陶谦一看刘备来的这么快,心中感伤,眼中含泪说道:“请玄德公来,不为别事:止因老夫病已危笃,朝夕难保;万望明公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心理活动:大耳贼,到底还是让你这个王八蛋把我辛辛苦苦经营的徐州给弄过去啦你这个买卖做得好啊,跑来救援一场,便凭空弄了个州牧,看你来的这么快,肯定是早就盯着我这边呢,唉,引狼入室,我真是恨啊恨我这个身体不中用,恨我那两个孩子不争气。算了,看在我把徐州都给你了的份上,好好照顾我的家族吧)听了陶谦的话,刘备的心怦怦直跳,心中暗想:老天可怜,我刘备的春天总算是来到了,以前我做的最大的官儿不过是个县令啊,现在来了个三极跳,马上就要当州牧啦不过这陶谦老儿还有两个儿子,他们要是从中捣乱,可是个**烦,于是刘备说道:“君有二子,何不传之?”(心理活动:要想让我照顾你的家族,可以,不过你准备怎么安排你的那俩个儿子?要是你死了,他们闹事怎么办?这个你要是不给我解决了,老子到时候也不会给你一个死人面子)

    看到刘备把话给挑明了,陶谦心中凄苦,不过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难挽回,所以他也不得不紧咬牙关道::“长子商,次子应,其才皆不堪任。老夫死后,犹望明公教诲,切勿令掌州事。”那意思就是你不必担心我的那两个儿子,一来他们都不傻,二来我会嘱咐他们不要去触你的霉头这下子你可满意了吧,只要你好好的照顾我的家族子嗣,我陶家的人就是永不在徐州仕官便是刘备听陶谦这么一说,心放下一半,不过又一想,徐州还有不少的官员士绅,要是他们不愿意我来当州牧怎么办。于是他又说道::“备一身安能当此大任?”那意思我这边是双拳难敌四手,你要是不给我留下个治政的班子,我这把州牧的椅子可就坐不稳了,不行,你还得给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死

    陶谦看刘备得寸进尺,气的又流了眼泪,但自己的把柄在人家手中捏着,他也不得不再次丢出张牌::“某举一人,可为公辅:系北海人,姓孙,名乾,字公祐。此人可使为从事。”又谓糜竺曰:“刘公当世人杰,汝当善事之。”然后目视刘备,那意思是:你看,我这边能给你的都给你了,人才给你了,官员和世家的领袖也给你了,你的这个位子不出意外就能做的很稳了,我这边也快不行了,这场戏赶紧结束吧,别演了刘备则是紧紧握了握他的手,给他个眼色:看在你这么支持我的份上,我就勉为其难吧,你的家人我会照顾,你就放心的去吧,不过这个戏我可还得演下去。

    于是刘备终是推托,陶谦实在是撑不下去,没法陪他演戏了,以手指心:你这个大耳贼可一定要记好自己的承诺,不然我变成鬼也不会放过你的用眼神恐吓一番之后,死了。于是徐州的军民便开始为陶谦办丧事。人走茶凉,丧事弄了三天凑够了礼数便快速结束,糜竺等徐州官员接着便捧牌印交送刘备。这种事情在古代要推辞几次才能接受,所以刘备强忍着心中的欲望,固辞之。糜竺可没有耐心陪着刘备演上几天的肥皂剧,于是第二天便鼓动起一些闲着没有事的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既然有了这个声势,关羽和张飞便出来给刘备搭台子,再三相劝。看看火候却是差不多了,刘备才答应权领徐州事;使孙乾、糜竺为辅,陈登为幕官;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然后将陶谦临死前写下的,推荐他刘玄德为徐州牧的奏表,差人八百里加急申奏朝廷,才算是最后定案。

    当然,这个都是原时空中三让徐州的剧本,在这个时空,面对张林,陶谦可真是不能用对付刘备的那一套手法了。首先来说,他对张林就不能试探,因为人家不会搭理你的试探。张林和那个时空的刘备不一样,刘备那是无名无权,穷光蛋一个,徐州对他来说可说是个不能放弃的诱惑,所以陶谦能拿捏刘备一把。可现在的陶谦却不能拿徐州来诱惑张林。的确,徐州牧的官位不小,可人家张云封征南将军的职位也仅比徐州牧略逊半筹而已,更何况,人家是刘宇手下的宠臣,就是你陶谦不让,人家回到长安,过上两年照样能混到一州的首脑,所以这个徐州牧的头衔对张林压根就没有多少用处。

    唉,此事还是要从长计议啊思前想后,陶谦还是觉得这个事儿得好好考虑清楚之后再进行操作。说起来,陶谦面对张林时所想的东西和原时空不一样,毕竟张林不同于那个时空的刘备,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只能按照陶谦的安排到小沛去屯兵。对张林,陶谦可不敢存着安排利用之心,人家真要是不高兴,拍拍屁股回长安就是了,根本没啥可担心的。如此一来,一旦陶谦将让徐州的话说出口,而张林接受了,那就肯定是不能更改了。想想自己的那两个儿子,陶谦又叹口气,知子莫若父,真要是让这两个小家伙中的一个当了徐州牧,怕是徐州不出半年就会被周围的势力给并吞掉,到时自己的整个家族都将沦为阶下囚,过上生不如死的生活。而如果张林肯接下这个担子,凭他的实力,凭他的背景,徐州肯定能在强敌环伺之下得以保全。这样陶氏家族也就能够保全了

    嗯,这件事怕是势在必行了为了自己家族上上下下的安危,陶谦还是暗自做出决定,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时机,把张林拴在徐州牧这个位子上,靠他来保全徐州百姓和陶氏家族正在想着,马车停下,原来州牧府已到。张林下得车来,见跟随着陶谦车架的徐州众官员也已经来到府门前。“哦,诸公,天色已晚,云封也已经劳累数日,今夜大家便就此散去吧,待明日云封修养一夜之后,再至府中议事不迟”见张林面带倦色,陶谦连忙上前来替他解围。

    这个时候陶谦毕竟还是主政的首脑,众官员听他如此说,便不再纠缠,各自与张林道别后,乘车离去,等糜竺兄弟二人上前与张林道别时,张林拉住糜竺的手道:“今日天色太晚,不便至大兄处打搅。待明日公事完毕,林定亲往府上拜见”糜竺给了他一个我什么都明白的笑容道:“如此甚好,云封啊,自你前往益州,愚兄家中也甚是挂念,此次徐州遭劫,本以为我等兄弟将天人永隔,未曾想你竟甘冒矢石,至此救援。今徐州之围未解,公事为重,待你公事完毕,兄在家中待你前来”随后又小声说道:“小妹在闺中盼弟多年,明日当早来,也能稍解相思之苦啊”

    被糜竺说破心事,张林脸上也是微微一红,再次拱手道:“谨遵兄命”糜竺笑着拱拱手,与陶谦道别后,与糜芳一同回府去了。等众官走的差不多了,曹豹却上来与张林道别,待客套话说完,曹豹低声道:“贤侄,明日若有空闲,也到我家中小坐如何?世叔家中,也有一人,等了你多年啊”说完,也不等张林回过神来,便转身走开,和陶谦辞别后,率众离去。看众人皆回府,陶谦才又来到张林身边,却发现他正在那里发愣,心中纳闷,便摇晃张林手臂道:“贤侄,你这是怎么了?莫非是有什么事不成?”被陶谦一摇,张林才回过神来,却是面容苦涩的问陶谦道:“世伯,小侄有一事相问,曹世叔之女,至今未嫁吗?”陶谦顿时恍然,张林和曹曦、糜环之间的事情,他也知道一些。看张林这副摸样,陶谦也有些挠头,叹口气道:“云封啊,世伯老了,你们年轻人的事,世伯也弄不明白了,不过曹家的那个丫头,确实是没有嫁人,这些年,不知有多少人向她求亲,都被她给拒绝了。”说到这里,陶谦顿了一下,看张林低头不语,便忍不住又说道:“云封啊,世伯也是过来人,你是个极有主见的孩子,这件事定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世伯还是想告诉你,这人活一世,有很多债能欠,可也有很多债欠不得,这里面最欠不得的,就是情债啊不管什么事,只要牵扯到这个情字,一有不慎,便会落下终生的遗憾你可要好好想清楚啊”

    “唉”张林叹了口气,脑海中转过当年与曹曦、糜环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个喜欢穿着红衣,围在他身边打转,和他一起搞些令大人们哭笑不得的小恶作剧的曹曦,还有那个喜欢一身白衣,总是微笑着在一旁看着自己与曹曦捣乱的糜环。当年父亲为自己选择了糜环做未婚妻,他自己也对这个总是很安静的女孩很是喜欢,但那个总是围着他说说笑笑,能和他一起打打闹闹的女孩子的身影也一直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中。本以为在时间的流淌中,那些过往的记忆会变得暗淡并最终消散,本以为曹曦这些年里会嫁给他人,却没想到,她竟然一直在等候着自己。陶谦的话没错啊,情债,情债难还啊,若是处理不好,怕是会造成三个人的悲剧也说不定

    看张林愁眉不展,长吁短叹,陶谦也没有更好的建议,只得劝道:“云封啊,这种事情不是一时半刻便能想清楚的,也不是短时间内便能解决的了的,你这辛苦了好几天,明日还要应付曹操,还是先将此事放下,放宽了心,好好休息一夜,有什么事,都放在明日再说吧”

    张林想想,也却若陶谦所说,感情上的事,不是一两句能说清,一两天能办完的,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先集中精力应付曹操,等到徐州大劫过去,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去处理这些儿女情长的事情。于是张林便随着陶谦进到州牧府中。陶谦出去的时候便已经吩咐手下人将花园边的小跨院收拾出来,进府后,他知道张林急需休息,便将其带到房间,说了两句客气话,便告辞离开了。

    张林这两天也确实是累了,自打从长安出发,因为记挂徐州战况,时时忧心,也没能睡几个安稳觉。此时进了徐州城,心放下来了,多日来积攒的疲倦也一齐涌了上来。所以在叮嘱了外面侍候的陶府侍从几句话之后,便关紧房门,倒头便睡。

    这个多事的夜晚便在各方不同的反应和心情之下过去了,第二天天光放亮(大约后世的八点半左右),晚上也没能再入睡的陶谦便来到张林的房外,见房门依然紧闭,便唤来侍从问道:“张将军可曾醒来?”那侍从连忙道:“回老爷,张将军尚未起床,且昨夜张将军与小人说,今日不必唤他早起,等他睡醒后,自会出来。”

    陶谦点了点头,自语道:“看来他是真的累了,也罢,反正是守城战,他来或不来,并无太大差别,如此便等他睡到自然醒吧”V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