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之男才女貌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一章 出游逢空难 情侣同穿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章 初至三国深山逢许褚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章 觉异禀立凌云志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四章 制玻璃得首桶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五章 遇灾年广收流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六章 察阴谋洛阳求官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七章 入帝都求为太守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八章 新官上任欲求人才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九章 千金易得一匠难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章 利兵甲定计赚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一章 行诡计终得郑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二章 招贤馆惊迎刘晔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三章 元戎始建 玄甲兵成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四章 宴张苏得良驹名骑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五章 骑名虎豹 棍号蟠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六章 春日出行取道颖川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七章 至颖川首邀陈群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更名公告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八章 语惊四座名震经堂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十九章 无心插柳 有意栽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章 楚河汉界任纵横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一章 离颖川北地访将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二章 破杀戒开解心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三章 救二将定计破贼寨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四章 除巨害剿灭二虎山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五章 住甄家巧遇西席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六章 见田丰开讲为官之路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七章 世人爱官取之有道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八章 了夙愿三杰归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二十九章 恶少当道 县城救人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章 恶少施诡计 杀官助子龙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一章 赵云避祸谯郡 张郃河间比武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二章 得意归回转谯郡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三章 定计一撼乾坤 阅兵折服张郃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四章 文武群贤毕至 神医会诊甄豫 第一卷 英雄起于微末 第三十五章 细讲入川缘由 我欲只手擎天 第二卷 黄巾之乱 乱起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章 首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章 出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四章 纵火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五章 双雄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六章 止杀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七章 分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八章 奇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九章 奇兵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章 粮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一章 夺营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二章 突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三章 遭遇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四章 死斗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五章 激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六章 重围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七章 翻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八章 夹击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十九章 血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章 倾诉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一章 开解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二章 进京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三章 觐见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四章 封赏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五章 豪宅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六章 请求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七章 群芳(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八章 月夜(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九章 机谋(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上)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中)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章 祈福(下)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一章 乱平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二章 婚前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三章 成亲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四章 姻缘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三十五章 入川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一章 入益州首取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章 宴无好宴宴中出骤变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章 委重任取道入成都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四章 谈州事潜流暗涌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五章 宴豪强杯酒收私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六章 借刀杀人马相破巴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七章 山谷遇伏马相走犍为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八章 鸟尽弓藏马相终授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九章 杀鸡儆猴世族归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章 收降卒益州兴水利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一章 散万金收得民心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二章 张鲁求官成都城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三章 雪耻辱张鲁投荆州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四章 西凉兵败血甲出世(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五章 整军出川天水遇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六章 厉兵秣马兵发南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七章 战西凉南安初见阵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八章 孙清晓斩将夺旗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十九章 郭奉孝营中定计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一章 真做假来假亦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二章 再争功董卓陷重围(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 (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三章 狄道县刘宇救董卓(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四章 刘宇战阵破西凉(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五章 洛阳城波涛暗涌(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六章 流言蜚语汉帝生疑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七章 魑魅魍魉尽显身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八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二十九章 化险为夷一年为期(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章 成都城月夜染血色(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一章 杀人莫留情斩草需除根?(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二章 另辟财源滚滚来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三章 官制改革初试三省六部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四章 花露水面世与一年政绩(下)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上)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中) 第三卷 风起益州 第三十五章 魏浪入南中 刘宇返洛阳(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中)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一章 质询与封赏(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章 咱们又不是古代人(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四章 冲冠一怒?(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五章 暂时的安逸生活与月旦评(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六章 昭姬琴 貂蝉舞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七章 渔阳乱 天下动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八章 并不存在于历史上的人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九章 渔阳战鼓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章 博望遗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一章 大汉最恐怖的主簿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二章 吕奉力斩四将 征北军冲杀战阵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三章 试问何人无罪?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四章 节外生枝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五章 噬人之狼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六章 空营以及拉拢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七章 新势力崛起的序曲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八章 北方来的军师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十九章 一毛不拔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章 洛阳惊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一章 混乱的时局(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二章 挡路者死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三章 入宫觐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四章 禁宫冲突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五章 舍弃天真的现实抉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刘老虎抢亲事件!(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上)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七章 做个交易(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八章 退避三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二十九章 高级别的争风吃醋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章 男人,就是用来负责的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一章 汉帝驾崩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二章 兵围禁宫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之战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四章 不愧飞将之名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五章 刁民?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六章 抽死他们! 第四卷 洛阳风云 第三十七章 吏治要整顿!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一章 注定的命途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章 魏信设计乱天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章 鹬蚌相争终成空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章 张让之死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章 魏信再出乱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六章 董卓独霸朝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七章 董卓战吕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八章 祸根暗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九章 魔王初成乱朝纲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章 成都一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一章 官市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二章 当历史失去袁绍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三章 来自董卓的试探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四章 安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五章 遗诏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六章 生灵屠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七章 相思草,碧血花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八章 众叛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十九章 强势诸侯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章 会盟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一章 目标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二章 盟主之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三章 遥控指挥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四章 重新振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五章 洛阳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六章 汜水交锋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七章 挑拨离间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内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二十九章 第二个锦囊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章 火焚汜水 兵进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一章 陷阵营首阵破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二章 上庸城援兵暗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三章 刘元瞻上庸中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四章 重新定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五章 虎牢关诸侯折将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六章 吕奉先扬威虎牢 甘兴霸兵出荆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七章 甘兴霸月夜遇蒋钦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八章 蒋钦建言掠南郡 黄祖领命守江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三十九章 荆州军退返襄阳 董仲颍议退长安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章 刘元瞻收得四郡 蒯异度临别留计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一章 张鲁穷途传谣言 刘宇谈笑安人心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二章 刘宇请神光 张鲁献上庸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三章 迁都城蔡邕保图册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四章 诸侯进京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独追董卓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六章 中埋伏董卓败曹操 得玉玺周瑜劝孙坚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七章 孙文台献玺借兵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八章 曹孟德收兵图兖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四十九章 刘备起心夺幽州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一章 刘虞灰心丧志 益州兵进洛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二章 刘伯安图谋天子建 南中郡蛮族犯边关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三章 孙清晓请命征南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四章 孙清晓成都掌帅印 刘元瞻整军入汉中 第五卷 乱世之初 第五十五章 上庸城新官上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章 入冀州李林设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章 刘虞身死冀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章 曹孟德收得贤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章 琅琊郡鲍信求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章 曹操定计破义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章 收精兵曹操得兖州 乱江东孙家逞豪雄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章 皖城县二乔言心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章 孙坚江东访二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章 游说江东孙氏定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章 乔洪出山说全柔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一章 乔家庄孙策吐真心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二章 卿以玉锁结同心 我以江东做聘礼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三章 奇袭秣陵周郎用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四章 丢寿春刘繇忆始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五章 孙氏得江东 刘宇阅军机(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六章 郭嘉言江东三患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七章 魏逸风失踪建宁郡 孙清晓挥兵入云南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八章 益州兵对战青蛇洞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十九章 蛮将侥幸逃的性命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章 益州军大破蛇阵 孙清晓折服蛮军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一章 南征元帅问桥栋军情 那土洞主说飞刀绝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二章 遭突袭汉军折兵 中飞刀严颜落马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三章 中剧毒急召张仲景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四章 刘子扬献乌蚕手套 桥栋寨议弃甲归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上)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五章 孙元帅大战飞刀将 南蛮王会和十路兵(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六章 西洱河汉军一败南蛮兵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七章 破蛮兵史利献计诈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八章 设伏兵先擒铁勒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二十九章 感旧事蛮将归降 用苦肉蛮王中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章 南蛮兵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一章 云南密谋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二章 温泉诡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三章 主公有后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四章 马云璐V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五章 魏浪现身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六章 未婚妻祝融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七章 魏浪身世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八章 找刘宇要儿媳妇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三十九章 联兵伐蜀 第六卷 南征北战 过渡章,无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章 双子临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一章 给孩子起名要用什么书?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二章 设计离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三章 破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六章 官员短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议行科举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七章 榜样的作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八章 封王背后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九章 称孤道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一章 通房丫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二章 古代贤妻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三章 剪不断,理还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四章 地方贪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五章 棘手问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六章 蠢蠢欲动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七章 密议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章 左都御史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二章 名字的涵义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三章 散财童子!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五章 联姻请求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七章 荆扬冲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八章 益州威胁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六十九章 候选儿媳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一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二章 五方使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三章 江东谋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五章 益州毒计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六章 孙坚归天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七章 一触即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八章 调兵遣将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七十九章 长安之乱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章 奇兵突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一章 杀鸡儆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三章 来意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四章 准备决战?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六章 长安斗智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七章 权力争夺的序幕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八章 入住董卓旧居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八十九章 大朝会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章 政治集团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一章 索要官职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三章 徐州事发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五章 张林到来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九十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一章 长安街头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二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三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四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五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六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七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八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零九章 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一百壹十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堂之争 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百三十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第一百四十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请稍后见到正式版字样后再看) 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一百四八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第一百五十章 鲜卑入侵 第一百五十一章 刘宇挂帅 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三县血案 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壕沟战术 第一百五十六章 鲜卑三部 第一百五十七章 拓跋部落 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百六十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宜君血战 第一百七十五章 铁甲近卫 第一百七十八章 民团登城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国之男才女貌》
作者:獠羽
更新时间:2024-01-09 04:40:40
字数:1506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三国之男才女貌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张林领兵出城,陶谦嘴上虽然说是不担心,但心里面却还是极为不放心,毕竟徐州这边也和曹操较量了很长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处在下风,很少有能够胜利的时候,张林就算是才能出众,那也不见得就说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一直处在弱势的徐州兵变成胜利之师啊。万一张林也不敌曹操,或者说是被曹操所败,那对徐州的负面影响就太大了,别的不说,就光士气上,就会出现大幅度的衰弱。要知道,如果是徐州别的将领吃了败仗,甚至说是陶谦自己吃了败仗,徐州的士气都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毕竟都是一个州里的人,谁还不知道谁呢,当官的有什么样的本事,当兵的心里面那也是一清二楚的,你说就徐州的这几头蒜,他们打败仗那是很正常的,士兵们也已经习以为常,倒是他们如果能打上一两个胜仗,或者能让手底下的人振奋娱乐一下,私下里猜测打胜仗的官儿是不是昨天出门踩了狗屎之类的。

    可张林的影响力那和徐州的那些将领没法比,别看他昨天才带人赶到徐州,可就这么短短的几个时辰,他的大名已经在整个徐州传开了,士兵们都知道有个益州的征南将军张云封奉了朝廷的旨意,到徐州来拯救黎民,普渡众生来了,而且这位张将军极为了不起,是天下闻名的智将什么的,(在徐州军民的眼中,天下闻名的蜀王殿下手下的智将,那肯定也就是天下闻名的人了。)当然,大多数人对于智将这个说法压根就没什概念,在他们心中,打仗靠的不就是勇猛嘛谁的武力值高,谁更能杀敌,那谁就是胜利者,是英雄。不是有句话叫名将都是用敌人的鲜血与头颅铸成的嘛这个智将,好像是说某个当将领的,脑子很聪明,但聪明能够当饭吃,当枪使吗?能把敌人给聪明死吗?百姓是纯朴的,士兵是单纯的,你的名头再响,没有点拿得出手的能耐,人家一样不会认你的帐,军民不认可你,你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没用。

    不过张林现在是不必为这个方面的事情担心,因为他的名声在某些人有意无意之间已经给散播出去了。当然,他的功绩也不是在单纯的吹牛,远的不说,昨天晚上他不就刚从曹军的营地中冲出来吗,而且是只有五十个人,而且是这五十个人毫发未伤,而且今天曹军兵马因为这五十个人的到来已经停止了对徐州城的进攻了就这些事迹,不用再过多的粉饰,那说出来就跟神话似地,更不要说传言本身就要添油加醋,夸大夸张了。何况徐州城如今又正处在一个需要英雄,需要救世主的情况中,所以张林的事迹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下,就变得更加离谱离奇起来。

    大概总结一下,也无非是类似于神话的一套东西,比如张林不但是益州公认的第一智将,他其实还是益州除了刘宇之外的第一猛将啦,张林带领的都是蜀王殿下身边的神兵神将啦,张林昨天将曹营上下闯了一个遍啦,张林五十个人杀了曹军一万多人啦,张林杀了曹军这么多人曹军连个屁都不敢放啦,张林昨天连曹操都给揍了啊,张林昨天在乱军丛中挑翻曹军三员大将,刺伤了曹操啦,张林昨天在万马丛中,匹马单枪,连杀曹营三十员上将,一口气冲到曹操跟前,一枪将惊慌失措的曹操给挑于马下啦,张林大破曹营,将曹操杀死啦,你说什么?曹操死了怎么还能到徐州城来挑战?你真笨,曹操当时是被张林一声吼给吓死的,可人家当时那是假死,还没被阎王爷收走,又被张林一声吼给吓活了

    诸如此类的传言在徐州军中广泛的传播着,张林的形象也从一开始的白面小将,变成身高三尺,腰围三尺的猛将,又变成白马银枪亮银甲的帅哥小将,最终变成三头六臂,嘴中能吐火,眼中冒金光的怪物大将。当然,变成怪物的张林并不会失去粉丝,在古人的眼中,越是妖怪型的将军,越能够打胜仗,那是必须的啊,他是妖怪嘛,张张嘴就能吞掉曹军数百人马的存在,要是还打不了胜仗,那曹兵岂不是比妖孽还要妖孽?人家曹兵都承认自己是人类了,所以他们肯定不是妖怪将军还有他那帮妖怪手下的对手。当张林被奉为妖怪之后,他的号召力可就不能以凡人来揣摩了,在所有人的心中都认为他一定能够打胜仗,可万一他败了,那徐州人的信仰和心理支柱就将快速崩塌,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古代人就是这么单纯,他们可以单纯的将张林变成妖怪,连妖怪都输给了曹兵,那曹兵岂不是超越妖怪的存在?我们这些人连妖怪都对付不了,更不要说是自己这些凡人们了。所以张林的身上寄托了太多人的希望,他一败,徐州也就完了。

    越想越是担心的陶谦再也无法再城门楼中安坐,火速命人将徐州大小将领都召集了起来,而后又把徐州城内能够战斗的机动兵力都给集中起来,清点一下,也有差不多三万来人,整顿了一下行伍,便将这一帮人一股脑的都带出了城,要给张林观敌瞭阵,万一张林顶不住,那陶谦就豁出自己顶上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护住张林的超然地位。

    陶谦这一出动,倒是把张林给吓了一跳,他本来还以为陶谦及徐州众将会在城头观战呢,没想到这帮人竟然都跑出来了,尤其是陶谦,自打彭城之战之后,身体一直不好,在守城战中都不经常上城头督战了,可今天却是好像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一般,坐在马上,身形颇为矫捷,打马一路小跑着就来到近前。这老头是不是吃错药了?张林心中恶意的猜测着,不过陶谦既然来到,那他就得上去打招呼,于是张林带住马,等陶谦来到跟前,拱手问道:“世伯,不是说此战小侄领兵与曹操斗上一斗吗?您老怎么带着这么多兵马出城?而且您身体有恙,又岂能亲临战阵呢?”

    照张林看来,今天的这场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曹操也许很想将自己除之而后快,可他心中必然有所忌惮,毕竟自己还是蜀王的人,曹操如今还没有强到可以无视益州大军的地步,因此今天无论他曹孟德心中有多么不痛快,也不会对自己形成太大的威胁。当然,这都是最坏的打算,张林不认为自己在军阵较量中会输给曹操。

    是,现在曹军之中猛将有不少,像典韦,夏侯惇之流,但自己胯下马,掌中这根亮银枪却也不是摆设,自己这一手枪法那也是经过名人指教,高人指点的。昔年跟随蜀王征乌桓,连吕布都曾经和自己对过招,虽然在武力值上确实是吕布更高一些,但自己也是大战五十合之后才输掉的。还有,这几年跟着蜀王刘宇再蜀中多番征讨,自己武艺也多有精进,且与赵云、张郃、张辽等人不时的进行切磋比较,这手枪法那是越发的精纯,不敢说是炉火纯青,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应付的了的。只要曹操这边不是弄出车轮战或者群殴战,自己单挑曹营各路大将也不是没有一点胜算。更何况,战场比拼,也不都是将战,兵战才是战斗的主流,若是两军相接,有自己带来的这五十精锐支撑,再加上徐州精选出来的三千丹阳兵,张林有信心应付三倍于自己的曹军。若是曹军想一拥而上,以多欺人,那自己也有信心带着兵马安全撤回。

    可现在有了陶谦的部队在一旁,那可就稍稍有些不便了,并不是张林看不起陶谦还有他手底下的那帮人,实在是这帮人就算出得城来,也不见得能帮上什么忙啊,你徐州的兵马本就要比曹军弱,要想与之周旋,那就要走精兵政策,可你现在带了这么多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兵马出来,万一曹军大举冲锋,你这三万人马怕是帮不上什么忙,反而会被对方冲动阵脚,进而导致整个战场局面失去控制,自己这三千人本来具有很强的机动性,打不过还可以跑,可一旦被牵连到这三万人的大部队中,那也不过是一朵浪花而已,稍有不慎,就会连自己都一块儿搭进去,就别说什么力挽狂澜了。

    所以张林打心眼里希望陶谦能回城去,你要是真的担心我,那这三万人你可以当做紧急突击队伍,看到我这边情况不妙的时候,再放过来接应这边的兵马,或者以二等战斗力的部队作为殿后部队,保证主力精锐部队的安全撤离,反正曹军针对三千人攻击时,受地形和阵型的影响,不可能把战线拉得太长,在一个较为狭窄的接触面上进行阻击,到最后也不会有太大的伤亡出现。当然这些话张林自己的心里明白,可他也不能明着说出来,毕竟人家陶谦也是一片好心不是。

    对于张林所考虑的事情,陶谦可是想不出来,这个就是层次上的差距,陶谦的战略战术思想还是停留在重兵对重兵,人多取胜的层次,他不是不去考虑人少对人多的战术环境,可在他看来,那只能是大规模战役中的奇兵战,以计谋布置出能够有效利用小部队进行突袭作战的环境,从而以局部胜利赢来整个大战场的全面优势。这个思想是传统的,也是大多数人都在遵行的作战规则,毕竟以少胜多的战例从古到今都没有多少,真正的大战全都是在两支基本上势均力敌的部队之间展开的。这个战略思想即便是放在以后的几千年内都是类似于准则之类的存在,就像是淮海战役,解放军六十万人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八十万,这就已经足够被记载入世界军事史的史册,到现在还被世界很多军校作为范例进行讲解。想想吧,战力比在3:4这个比例上所取得的胜利就能够被当作以少胜多的典范,那像张林这样以1:3甚至更低的战力比来进行战斗,还想要取得胜利,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陶谦才坚决的带着自己的大部分家底也跑到了这个战场上。

    其实张林的战略思想也没有超出这个时代的局限,如果是与曹操进行动辄数十万人的战略决战,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都不占有显著优势的话,张林也绝不可能拿着占人家三分之一的兵力去鸡蛋碰石头。战争进行到那个层次,就已经是军队战斗力还有战斗素质的比拼了,大军团作战,综合战斗力上的基本势均力敌是战斗能够进行下去的先决条件。可现在张林与曹操之间的战斗还远到不了那个层面,是,曹操的部队的确是达到了近十万人,可曹操并没有进行决战的准备,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客观基础上都是这样。曹操本来的打算是搞闪电战,在消耗较少物资和军力的情况下,凭借战斗力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攻取综合战斗力较低的徐州。他本来的确差不多要成功了,但益州的介入让他的一切想法都打了水漂,毕竟面对益州军不比面对徐州军,一旦与益州军结下大怨,那曹操就将在最不适合的时候,在最不适合的地方与益州进行一场大军决战,最后的结果会是如何,曹操恐怕比谁心里都清楚,刘宇不是原时空的袁绍,凭实力就能压死曹操。

    只要曹操有了这样一层顾虑,那么在调兵遣将,布置战略战术方面就会在这个轨道上进行下去。那么战略层次上的大型战斗就不可能出现,而在张林看来,平时在徐州附近的这种短兵相接,根本就不是多么大的事情,只要运筹得当,那徐州仍旧可以凭着现在的底蕴,与曹操好好周旋一下。就好像今天他领三千人出战,就是已经有了完全的准备,才开始实施的,没想到陶谦一片好心,带了这么多的人也到阵前给他助阵。看陶谦一副我不怕死的表情,张林忍不住心头郁闷,他明白,这个老头今天不知道吃了什么,是打定主意要和曹操来个小决战了,唉,主力作战的才三千人,在一旁助战的倒有三万人,怎么看怎么别扭。心中叹了一口气,张林暗道:等过一会儿,这帮子帮忙的可别成了帮倒忙的

    曹操的军队大约五万人这个时候也已经到了距离徐州军阵二百步远的地方,百步左右是弓箭的攻击范围,一般两军对阵都差不多离开二百步左右,这样,中间的空间对于将领之间的对战也能提供较大的运动空间。看到曹军已经来到,张林便知道这个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便已经是成定局了,此时再让徐州的那些兵马回去,陶谦愿不愿意那都两说着,这个时候将兵马往回收,怕是曹军直接便掩杀过来了。没办法,张林只好向陶谦道:“多谢世伯一番好意,既如此,就请世伯领军在旁为我观敌瞭阵吧”陶谦捋着花白的胡子笑呵呵的道:“没事贤侄,曹操奸诈,多有奇谋,你初次跟他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吃亏不过有世伯在一旁照看着,量他曹操也弄不出什么花样来,毕竟我与他也是交手几次,彼此知根知底的,等一会儿两军交锋之时,只要曹操一有异动,老夫便统领大军支援你”

    听陶谦这么一说,张林脸上带着微笑,心里面却是哭笑不得,心说:陶谦啊陶谦,你说这两军交锋,要是打上几场就能对对方知根知底,那这个世上就没有能将和庸将的区别了。你跟曹操打上几次就能摸准他的脉?要真是那样的话,你怎么还被人家给压着打呢,这都多长时间了,被人家堵在城里出不来,还好意思说能在战场上帮忙?

    可惜,这些话,张林是一句都说不出来,这要是说出来,那不是当面打人家脸吗?反正事情都已经这个样儿了,张林也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张林这边为了陶谦出来助阵的事情有些头痛,曹操那边也在仔细观察徐州这边的情况。

    “公达,你看,张林此次出战,布阵如何?”曹操在军阵前面,仔细的盯着徐州那边的阵型看了半天,感到好像有些看不明白,便向身边的荀攸问道。荀攸也是一直在观察徐州那边军队的调度情况,听曹操一问,他的眉头也是一皱,很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的说道:“主公,徐州那边的布阵很有点奇怪,在正中央布下方阵的那几千人,应该是张林的人马,看他们布阵的样子,应该都是精兵,尤其是在中间还有方阵两侧压阵的那几十个骑兵,更是杀气腾腾。可在他们旁边摆出三个万人方阵的,却是陶谦的徐州本部兵马。这么一来,好像张林成了徐州的前锋部队一样。可若是陶谦那边是徐州军本队的话,他们的阵型又未免有些松散和靠后了点了。而且,有张林这样在益州都数得着的智将在,陶谦怎么还会把中军拿在自己手里呢?他如此拿着军权不放,那不是有意的跟张林闹矛盾吗?属下一时也猜不透,陶谦到底是怎么想的。”

    听荀攸说完,曹操又仔细看了看徐州那边的军阵,心中暗想,怎么感觉陶谦是在为张林瞭阵呢?不过也不对,哪有参战的反倒比瞭阵的人少的情况出现呢尽管有些想不明白,但曹操这样的战术天才在看过徐州的阵型布置之后,顿时便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今天应该不难攻破徐州的这几万人马因为这个阵型布的很不舒服,徐州军的战力分配在这个军阵中似乎十分的混乱,曹操估计一下,在当中张林麾下的几千人马应该是最不好对付的,如果只是面对张林的部队的话,曹操反倒会更头痛一些,因为这样一支部队体积小,机动力强,打不过就跑的话,谁也抓不住。可再加上剩下的那三万人,这种优势便被打破了,如果将整个徐州军当成一个大阵,那么一旦大战开始,曹军便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徐州阵中的左右两翼,而后在集中力量,左右夹击徐州的中军,如此一来,整个徐州军阵就会溃散,张林的几千人马便有天大的本事,在溃败军队的牵制下,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和机动性,到最后,自己的兵马就能将这几千人马彻底围困起来,到时候,也不用喊打喊杀,张林那就是自己的网中之鳖,只要不伤他性命,那就没有问题了。

    这样的感觉让曹操自己都有点不太相信,毕竟张林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将,自己所能够看到的东西,他一定也能够看出来,这么致命的疏漏,他怎么可能犯呢这个时候,曹操疑神疑鬼的毛病开始发作了,他开始琢磨,这个阵型会不会是张林设下的阴谋圈套呢?不过这两军交战,还能玩出什么花儿来不成?又或者那边那个看似疏漏百出的军阵,其实是蕴藏玄机的杀阵?别说,曹操这个人脑子聪明,智计百出,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连杀阵都琢磨出来了。

    曹操那边犹犹豫豫,他哪里知道,在那个他所认为的杀阵中,张林的脑袋也是一个赛两个大。仓促之间,徐州的这三万人马根本就无法全面调度起来,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张林到现在对徐州军的战斗力并不清楚,何况陶谦这三万兵马中,有强有弱,昨天晚上才来到的张林压根没有办法将其分辨清楚,他也只能凭着感觉粗略的安排这三万人马排成三个军阵,阵型形成之后,他自己都觉得破绽百出,可到了这个时候,那也没时间进行细致的调整了。

    终于,曹操在冥思苦想不得要领之后,还是决定先按照原来计划的路线走,徐州那边诡异的布局到底有什么玄虚,等过一会儿稍微试探一下便能够明白了。于是曹操便屏退左右,带马走出阵来。

    徐州这边,张林还在对阵型做出尽可能好一点的调整,毕竟这个样子迎敌的话,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忽然身边一名益州兵扯了扯他的衣角道:“将军,曹操一个人到阵前来了”张林向前看了一眼,见曹操不带随从,不着甲胄,单人匹马,此时已来到两军阵中间,不由的叹一声道:“主公当日曾言曹孟德乃人杰,倘与之对敌,决不可稍有轻慢。今日看他的行止,确是能当得起主公如此厚赞。但是这份气度,便着实不凡,若是任其发展壮大,日后必是主公心腹之患”

    嘴上这么说,张林心里面却琢磨,自己的主公刘宇当年评论曹操的时候,夸赞之词颇多,且言语间很有些希望能与曹操在疆场上一较长短的意思。而且从最近一段时间益州兵马的动向来看,张林也觉得主公好像是在放任山东各路诸侯火拼,其目的应该也不是所谓的坐山观虎斗,希望收得渔翁之利,他应该是在有意的为自己培养上几个像样的对手,毕竟能够在关东诸侯林立,纷争不断的格局中存活下来的,必定是有雄才之人。到时候和这些人交手过招,那才痛快

    张林明白,自家主公虽然在性格上懒散了一些,但在心性上主要还是倾向于武将,一个合格的武将总是在寻找和自己同一级别的或者是高于自己境界的高手过招,如果一个武艺高超的武将去欺负一个尚未长大的孩童,那他就算是胜了,也没有任何的荣耀与喜悦可言。战斗的喜悦,只有在与平分秋色的对手之间才能够产生。如今的刘宇,估计就是在等待能够让他痛痛快快爽上一场的对手吧

    在这一点上,张林也一样,曹操的身姿,已经在他的心中烙上了影子,从现在开始,他已经将曹操视做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之一。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带住了马,坐在马背上,目光缓缓扫过徐州大军,在前排的徐州兵顿时感到身周一阵寒冷,有胆气弱的,甚至打了个哆嗦。

    当目光落在张林身上的时候,曹操终于说话了:“故人曹操,请云封贤弟阵前一叙”曹操那也是武将出身,丹田内的底气很足,这声喊话远远的播散开去,差不多整个徐州军阵都听到了。张林微微一笑道:“先礼后兵,看来曹操是想先弄清楚我这边的情况啊也好,我也好几年没有再近距离的拜会这位故人,尔等听命,无本将之命,所有人不得擅动,不得喧哗,有抗命者,军法从事”众军凛然,皆垂首听命。

    张林正想打马上前,不想陶谦却自后面赶了上来,见张林要出阵,连忙拦阻到:“云封,这恐怕是曹操的诡计啊,他孤身来到两军阵前,摆明了是想以自己为诱饵,来埋伏你啊你这一上去,怕是顿时伏兵四起,到时你的姓名难保所以万万不能理会他,且容老夫调一百神箭手来,曹操竟敢不着铠甲来到阵前,那就让他常常徐州的弓箭”A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