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1:35
字数:1294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在苏麻喇的温柔怀抱中、悉心调教下,二阿哥的“国语[1]”进步神速,不到一个月,竟然能够用满语简单对奏了,这不仅让苏麻喇叹为观止,也在宫城之内传为美谈,连皇上都一时按捺不住一名十六岁少年的好奇,亲自摆驾东二所过来瞧了一次,满语问道:“你在干嘛?”,弘毅一边玩着玩具一边思量,还不想现在就说什么“像您一样平天下”之类的豪言壮语,以免吓着他,就满语回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福临啧啧称奇后,却想到自己六岁亲政之时,面对一桌子满汉奏折却不明所以的窘境,突然脸色一沉,拂袖而去。噎得弘毅只能在心里暗道:“嫉贤妒能的孩子!”

    转眼到了顺治十一年的中秋佳节,宫城内到处是张灯结彩、一派喜气。因为不是牛、龙、羊、狗这四年,皇帝不必亲往月坛祭祀,只是派遣重臣代祭便罢。月上梢头,皇太后和福临率领众妃嫔和两位皇子、两位皇女,在慈宁宫祭拜月神之后,一家人开始了把酒赏月,除了皇上一贯的心不在焉之外,倒是其乐融融,特别是一众没有子嗣的妃嫔争相引着二阿哥说话,气氛活跃不少。弘毅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往往是说了一两句,就祭出自己的“一招鲜”,吵着要抱抱,把这**佳丽都亲近了个遍!“小艾,我这是工作好吧,这叫群众基础对吧,可不要想歪了哈!”弘毅倒是很会给自己找台阶下!

    热闹了半晌,看福临坐在那里喝着闷酒,一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小心伺候却不曾有只言片语,皇太后终于开口说道:“皇帝,去年中秋你把那蟹子吃的精光,今夜怎么不见你动过一下呢?”福临脸色一红,知道她是在说自己去年和十一贝勒的福晋董鄂氏比赛吃螃蟹的事,随即却没事一般说道“皇额娘,儿臣今夜稍感倦怠,想回去再看几份奏折,那东南郑氏招安之事还需排布……”

    “哦,那同安侯郑芝龙之子郑渡、郑荫不是也去了吗,难道这次还会是无功而返?”皇太后没有让儿子走的意思,却一改以往不涉朝政的做法,追问下去。

    “儿臣确已派他二人前去,可郑芝龙却上书陈奏,说此次诏安,其子郑森[2]还是未必会就范呀!唉!”福临也有些懊恼。

    “听说上月亡明永历遣人到了泉州,封他为延平王了?”

    “正是,儿臣去年册封其为海澄公,他坚辞不授,却想做亡明的什么延平王!儿臣……”

    “放同安侯!”弘毅一手抓着一块“无污染纯天然”手工打造精品月饼,一手拿着一只充塞着蟹黄的半拉子螃蟹,却没有急着塞进嘴里,而是口齿清楚的喊了一句。这一喊,把所有的妃嫔、宫人都吓到了。皇上和皇太后议政,你虽贵为皇子,却还是不到半岁的一个小屁孩,你插什么嘴呀!顿时,康妃已经吓得抢前一步,“抓”过自己的儿子,一起跪在地上。“请皇上赎罪,臣妾疏于管教……”好吧,朴氏、孙氏、小功子等在场的都有份,集体下跪吧。

    福临却没有立即发作,而是转向他的小儿子,和颜悦色的说:“二阿哥,你刚才说什么?”其实他早对皇太后自从太庙告祭之后的表现十分在意,对这个生下来就有“大智慧”的小儿子却有点“羡慕嫉妒恨”的感觉,今天他主动出手,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以后我这个当皇帝的,就有的是办法收拾你们祖孙二人了!

    皇太后也是心中一紧,虽然二阿哥天资聪颖,堪为神人,可毕竟才半岁不到,这要是对奏有误,可就前功尽弃了。于是急忙说道,“黄口小子随口胡说,皇帝理他作甚!”

    听到皇上的问话,弘毅赶紧爬向皇太后腿边(此时绝对不是谦虚心虚腿发虚,而是弘毅的确还不会走!),等到皇玛玛把自己抱进怀中,取得了和皇阿玛平起平坐的位置之后,“咯咯”一笑,用四字一句、类似俗版“青词[3]”的语言开始作答了!

    “郑森在外~其父在内~一日不降~其父平安!”[4]

    轮到所有人大跌眼镜了,难道不是这样吗?福临也大感意外,却不好表现的太过惊讶,继续问道:“皇儿说得有理!呵呵,那你说说怎么办呢?”

    “漳州诈降~为其肱骨~大封其父~遣其归去~”看着皇帝惊讶的眼神,弘毅继续说道:“许以台湾~命其世守~世子分封~化整为零!”

    顺治呆住了,思索良久,也是点头赞许,接着又说到:“此事还有一处,郑成功他誓死不剃发蓄辫啊!”他没有意识到,这一问,就等于说是承认了小小弘毅的谋略和地位,两人开始商议国是了!

    “郑氏不剃~百官必剃~朝廷派员~襄理政事!”弘毅终于说完了,再也不管皇上的表情,开始在皇太后的怀里大快朵颐起来,引得大阿哥福全也要这要那,却把一旁的皇长女惹得一阵大哭。

    皇太后也是半响才在这嘈杂之中回过神来,对着福临说道:“皇帝,此策是否可行,可与诸位议政王大臣和紧要的部卿商议之后再做决定吧!”同时却把弘毅搂的更紧了,还实实落落在他的脑门上亲了一口!

    “儿臣记下了!”皇帝也是有些恍惚,要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打死他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二阿哥会有如此心机!

    “今天这事儿,你们都听好了,谁要是走漏个半点风声,休怪哀家大开杀戒!我的皇孙儿,可是在这儿乖乖的吃着月饼呢,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皇太后突然脸色一沉,大声对着众多儿媳妇和宫女太监们宣布。

    “臣妾(奴婢、奴才)遵旨!”所有人口中奉颂,齐刷刷跪倒在三个人面前——皇太后、皇上,还有抱在皇太后怀里的二阿哥!

    十日之后,一匹快马驰往漳州,将一份皇帝的手谕直接送给了漳州城里一个小小的把总,并接走了他的一家老小,进了皇城赡养。第二天,漳州守将不知何故将这个把总吊在树上一顿猛抽,幸亏众将劝解,这才饶了他的性命。数月之后,顺治十一年十一月,郑森围攻漳州,漳州把总刘国轩[5]于十二月初一日夜,引郑军入城,兵不血刃,迫使清漳州守将张世耀等降郑。朝廷随即发兵进剿,却大败而归。刘国轩面对郑成功的审问,说出了“实情”:自己因怕延平王围城,提前将家眷送出城外,却被张世耀得知,重罚之下,起了反意。郑森派人出城寻找,确实找到了一家十数口的遗体,见刘国轩哭晕在地,这才对其信赖有加,授予刘国轩都督佥事,管护卫后镇事,不久,晋升其为右虎卫随征营正兵镇,自此让他进入了郑氏集团的核心要害……

    千里之外的朝堂之上,顺治十一年九月初一,经过半个月的争论妥协,朝廷终于下旨,同安侯郑芝龙进封同安王,其子郑森册封海澄王,许其世代永镇台湾,麾下将士,编入汉八旗,平台之前,暂驻一府(泉州)之地安置兵将。诏书中还说,“郑氏父子虽为前明旧将,却也忠君事主,堪为嘉奖。同安王归顺之后,睿王(多尔衮)令人看守防范,又不计其在籍亲人作何恩养安插,以致子弟疑惧反侧。朕又思郑芝龙既久经归顺,其子弟即朕赤子,芝龙之子郑森者,孝子仁人,恐其父在朝为质而顾虑不降,何忍复加征剿,今父子二人同朝为王,特许共处泉州一地,也可得享“父慈子孝”之天伦。诏书至时,海澄王若降,不必来朝,就地屯守练兵。如若不降,也可弑父而反,乃乘逆寇稽诛[6],王师暂息,坐享渔人之利。如是,满汉八旗不必立即追剿,而应同仇敌忾,待收复宝岛台湾、驱除西洋鞑虏之日,华夏将士方可列阵相向、一争高下!……海澄王以为天堑不能飞渡,投鞭不足断流耶?非也,实乃西洋鞑虏辱国之患在先,自家兄弟倪墙之祸在后!徒以薄海同仇,特伸大义。夫以中华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以江左一隅兼支中国,胜负之数,无待蓍龟矣!海澄王麾下诸君果识时知命,笃念故主,厚爱贤王,宜劝令削号归藩,永绶福禄。朝廷当待以虞宾,统承礼物,带砺山河,位在诸王侯上,庶不负朝廷伸义讨贼、兴灭继绝之初心。至南州诸彦,翩然来仪,则尔公尔侯,列爵分土,有平西之典例在。”[7]此番安抚诏书,可比历史上顺治九年福临亲政伊始,于十月初九下的那一道诏书更加情真意切,态度也更加决绝。

    当日,顺治皇帝与同安王郑芝龙一起,率领满汉重臣一起登煤山[8],祭拜故明崇祯皇帝,祭文[9]曰:“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义,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闯贼李自成,称兵犯阙,手毒君亲;关内[10]臣民,不闻加遗一矢。平西王吴三桂介在东陲,独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义,念累世之宿好,弃近日之小嫌,爱整貔貅,驱除狗鼠。入京之日,首崇怀宗帝、后谥号,卜葬山陵,悉如典礼。亲、郡王、将军以下,一仍故封,不加改削;勋戚文武诸臣,咸在朝列,恩礼有加。耕市不惊,秋毫无犯。……故而大明之亡,亡于闯贼李氏,非亡之于清朝也;大清之继,继于天命民意,非取之于明朝也。……贼毁明朝之庙主,辱及先人。关外国人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为雪耻。山海关外,固为华夏,满洲之人,源于商周;同根同种,风俗有异,中华一统,普天共主!清曾为明臣,明亦曾为元民,明清代继,中国永续!云云……”此文一出,那些亡明遗民无不痛哭流涕,有感动的,也有悲愤的,但,更多的是震惊,是思索,包括远在福建的郑森。

    祭拜崇祯之后,顺治皇帝又在位育宫与郑芝龙长谈,内容不得而知,据说小皇子其时正好被苏麻喇领着去给皇上请安,并在殿中玩耍良久……

    又过月余,九月三十日,顺治皇帝亲送郑芝龙于大清门之外,君臣相泣而别,同安王驰马三里,皇帝竟寸步未离,王止马,有内监传谕说:“王兄可返(造反)!”郑芝龙哭拜于马下,歃血而誓,曰:“臣此去,永世不返,永镇台湾为我大清东南之门户!”奇怪的是,同安王一行南下的殊为从容,全然没有鸟出牢笼、鱼归大海的急迫,堪堪到了腊月,才进了泉州。同行的护卫,还押解着一批囚徒。经年之后,世人才知道,这些囚徒,都是当年清军攻陷郑森老家福建南安县后,凌辱郑森之母田川氏的首恶之人!不久,坊间又悄悄传说,从祭文,到皇帝那句意味深长的送别之语,再到郑芝龙的从容不迫,竟都是出自宫城那位持鼎而诞的小皇子之手!

    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小皇子的坚持、哭闹、劝诱、威胁之下,皇太后最终妥协,悄悄派人给时任浙江巡抚秦世祯写了一封密函,令其疏请朝廷增造战舰,于浙江沿海精选水师,一则牵制郑氏水师,二则准备东征台湾;同时,要另上一疏,言沿海渔舟,请按保甲法,以二十五舟为一队,无事听采捕,有事助守御。这一办法,二阿哥弘毅称其为“海上民兵”,得到了皇太后的赞许。她哪里知道,后世的2013年4月8日,中国新的领导人上任不久,就到海南琼海市潭门镇看望海上民兵连。听说渔民们维护海洋权益的感人事迹后,他说,我很受感动,你们都是好样的。党和政府会进一步关心你们。他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出海安全,祝大家出海打鱼顺利,打更多的鱼,打大鱼(由衷赞一个!)。弘毅这可是现学现用而已!后来,秦世祯的这一疏奏,在皇太后的授意下,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同时,密函中还提到了一名六岁的戴姓幼童,其父为官吏,工于器械造办,现居于浙江仁和。只令秦世祯暗中查访,寻获之后,不必回报,亦不可擅自惊扰,只是通融保全,任其发展,静待上谕……

    看着皇太后发函之后的疑惑神情,弘毅笑而不答。他知道,自己穿越这码子事情,对这些上位者越神秘就对自己越有利,多说无益!他只在心中默默祈祷:“戴梓[11]啊戴梓,希望我的穿越不要影响你的兴趣爱好呀!好好学习快快成长,对于你,祖国人民寄予厚望呀!”

    弘毅在那里大快朵颐吃月饼,明天也是中秋节了!祝各位大大中秋节愉快!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换转乾坤!万事如意!

    [1]清朝以满洲语为国语。

    [2]即郑成功,生于日本平户市千里滨,幼名福松(日本名),父郑芝龙,母日本长崎平户市川氏女,明崇祯三年,成功七岁,自日本加国,在安平求学,取名森。其十五岁入南安县学,为廪生,二十一岁入南京国子监,取字大木。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取号明俨,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成功的寓意就是匡复大明,估计清朝皇帝们不会叫他郑成功!

    [3]青词,亦作青辞、绿章,原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在明朝嘉靖帝时,由于嘉靖帝爱好青词,使善写青词者能够得到重用。《明史·宰辅年表》统计显示,嘉靖十七年后,内阁14个辅臣中,有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著名的有夏言,严嵩及其子严世番,徐阶等人)。

    [4]正史记载:1654年(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农历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兴、泉、漳、潮四郡为封地;郑成功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再拒绝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议;郑成功的亲弟郑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郑成功称“清朝没有诚意”,并谓“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

    [5]刘国轩,字观光,明崇祯二年(1629年),生于长汀四都西口菜坑。明季动荡,刘国轩早年即以智略闻名乡里。1644年,兵燹波及刘国轩的家乡,乡民结寨自保,刘国轩曾献伏兵计,并亲自指挥乡民大破扰民之敌,略申其将兵之才,此时他年仅15岁。1683年8月,刘国轩在说服郑克爽和群僚后,即令修表归顺清朝,实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康熙帝褒奖他归顺有功,授他为天津卫总兵,委以扼守京畿门户重任。刘国轩在天津任上,兴修水利,奖励农桑,提倡文教,1693年在天津病逝,终年65岁。康熙帝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封号,赐葬顺天府苏家口。

    [6]稽诛:稽延被讨伐、被诛戮的期限。

    [7]正史之中,顺治九年(1652)十月初九,年方十五岁的少年天子福临,下了一道十分重要的敕书,赐予浙闽总督刘清泰。此敕全文如下:“近日海寇郑成功等,屡次骚扰沿海郡县,本应剪除。但朕思昔年大兵下闽,伊父郑芝龙首先归顺,其子弟何忍背弃父兄,甘蹈叛逆,此必地方官不体朕意,行事乖张,郑成功等虽有心向化,无路上达,又见伊父归顺之后,睿王令人看守防范,又不计其在籍亲人作何恩养安插,以致成功等疑惧反侧。朕又思郑芝龙既久经归顺,其子弟即朕赤子,何忍复加征剿,若成功等来归,即可用之海上,何必赴京,今已令郑芝龙作书,宣布朕之诚意,遣人往谕成功及伊弟郑鸿逵等知悉,如执迷不悟,尔即进剿。如芝龙家人回信到闽,成功、鸿逵等果发良心,悔罪过,尔即一面奏报,一面遣才干官一二员,到彼审察归顺的实,许以赦罪授官,听驻扎原住地方,不必赴京,凡浙闽广东海寇,俱责成防剿,其往来洋船,俱著管理,稽察奸宄,输纳税课,若能擒斩海中伪藩逆渠,不吝爵赏。此朕厚待归诚大臣至意,尔当开诚推心,令彼悦服,仍详筹熟察,勿堕狡谋。”《清世祖实录》第69卷第6、7页。

    [8]景山。

    [9]参考《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10]《多尔衮致史可法书》原文为“中国臣民”,本文作者改为“关内臣民”。

    [11]戴梓,(1649~1726)中国清代火器制造家。字文开,号耕烟,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曾制造了“连珠火铳”和“子母炮”。曾侨居扬州,晚年在辽东自号耕烟老人,生于清顺治六年,卒于雍正四年。戴梓博学多能,通晓天文、历法、河渠、诗画、史籍等,是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聪颖不凡。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时的戴梓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能击中百步以外的目标。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