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4:34
字数:975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所领之海?所领之海?领海……好,此法甚妙!”福临若有所思,居然一语中的!

    “皇阿玛英明!儿臣谨遵圣旨!正是我们大清的领海!必须使我们大清水师来去自由之地,不容洋夷片帆染指之所!”弘毅十分兴奋,倒头便拜!哈哈,这位年轻皇帝,归纳能力真是可爱,居然自己说出了“领海”二字,要知道,皇帝一语,那就是金科玉律了!

    “玄烨起来,朕何时下旨了?”福临有些糊涂。

    “皇阿玛,您刚才金口一开,定我大清‘领海’,难道还不算数了?”弘毅跪在那里不起来,卖萌一把,接着向皇太后膝前爬去——

    “皇玛玛,我皇阿玛钦定领海一语,还有不作数的道理吗?”

    “好好,玄烨你起来先。你皇阿玛是皇帝,自然金口玉牙,出口成章!是不是呀,皇帝?”皇太后懒得在一个词语上去和儿子孙子较劲。

    “皇额娘,儿臣自然要说话算数的。只是,这所谓‘领海’,有要是怎么一个章程才好作数呀!您也说过,茫茫大海,无山无河,如何规划?”福临有些犯难,提出了一个很技术的关键问题。

    “对呀,玄烨,你可不要胡闹。皇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弄个天下人都不知所以的什么‘领海’,您难道忍心让你皇阿玛出丑?”皇太后又开始心疼儿子。

    “皇玛玛,这个好办。儿臣这主意,早就替皇阿玛想好了。这不刚才是您不让说,才没有据实禀报。”弘毅十分开心,决定和盘托出。

    “哦,你早就有了主意?快说来听听?”在擒获南明永历帝的巨大诱惑下,福临愿闻其详。

    “嗻!”

    “慢着,苏麻,去拿个凳子,不能让我的孙儿跪在这里说半天吧。”皇太后说给苏麻喇,却望向皇帝,又笑对玄烨。这意思就是:关键时刻,还是我这个做奶奶的心疼孙子,你个小玄烨,要记住才好!

    “对对对,儿臣疏忽了。苏麻姑姑,给皇二子赐座。”福临也是不好意思,急忙下旨。

    “奴婢遵旨!”苏麻喇直到此刻,才把一颗早已经跳的冒烟的心放回了肚子里,十分愉悦的拿来一张宫凳。

    “玄烨谢皇玛玛,谢皇阿玛赐座!”弘毅麻溜爬上座位,开始规划大清国的领海疆域了:

    “大清国富有四海,绝非拘泥于片瓦寸土。今日天下,我奉天承运皇帝,悯天吊民,恩布四海。凡我皇威所及之处,四夷咸服者,可保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有东来藩国,朝拜天子,接受教化,尔国之幸也。然尔等累月经年通行于汪洋之上,危机四伏,吉凶叵测,令皇帝陛下甚感忧心。为此,大清皇帝深谋远虑,命大清水师将巡视于四海,以备尔等不时之需,解救尔国远来民人于水火。”

    弘毅上来先来了一段有关“国际责任”的宣告,听得两位长辈那是一个心气儿大顺!咱满洲女真,在小玄烨口中,早已成了天下万邦的保护神一般!

    “今定大清皇舆,不仅承历朝历代民人生息之故土,亦囊括自古以来我渔民捕捞、海贾行商之水域。大清皇土凡滨海之地,海岸之外二十海更以内之海域,为大清国自古所领之海,今谓之曰‘领海’,领海之外四十海更,概曰‘大清属海’,属海之外,曰‘大洋’。无论属海、大洋,其中有岛屿者,但凡其上有大清军民人等,则视之为大清国土地,其周边二十海更、四十海更,皆为大清之领海、属海。海中之岛屿,凡有人居住着,无论男女、老少、多寡,皆于其上立石碑,载明:某年某月某日,某岛居民多少户,奉旨回迁,遗多少户,以百长某某人为首,奉皇命镇守此岛,永为中国之领地,周边海域二十海更者,永为大清之领海。再外之四十海更者,永为大清之属海,云云。”

    弘毅知道,那个时候的欧洲,刚刚开始有人从国际法法理上定义所谓领海,英文为territorialwaters,也就是所谓“属于领土一样的水域”。至于领海的宽度,也是各说各话。17世纪的法学家J·洛森尼乌斯在《海上法》(1652)一书中,就主张国家管辖的海域的宽度应为“两日航程”的距离。更有甚者,在16~17世纪许多欧洲国家的条约和法令中规定:国家管辖的海域应达到“视力所及的地平线”。

    为这一句“目力所及”,弘毅专门查阅过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纯净的空气中,人眼可以看见27千米外的一点烛光。在海上能看到16~25千米外的船只。若在高山顶上,眼力可以扩大到320千米处。抬头望星空,则能见到1000千米远的人造卫星,还能见到相距几十到几千米年的星座。所以,那时候有些欧洲国家的领海概念,最大不过30公里之内。

    17世纪时,荷兰国际法学家H·格劳秀斯主张:“如果在一部分海面航行的人能被在岸上的人所强迫,那么这一部分海面就是属于这一块土地的。”换言之,国家管辖的海域范围取决于它的有效控制。从这一原则演变而为下列标准:一国的领海宽度应以大炮的射程为准。1703年另一荷兰法学家C·van宾克斯胡克提出:武器力量终止之处即陆上权力终止之处。当时大炮射程约一里格,即三海里,因此很多人便认为一国控制的沿岸海的宽度应为三海里,从而提出“三海里规则”。但大炮的射程不断扩大,三海里的主张因而失去其理论根据。可见,顺治年间的欧洲,无论学者的意见还是各个国家的实践,在领海宽度问题上,是很不一致的。

    如果大清国能够就此颁布诏书,而且将领海、甚至最早的“专属经济区”的原始概念都提出来了,那绝对是捷足先登,至少是与世界同步!

    “何为海更?”福临听得很认真,也很好学。

    “回皇阿玛的话,所谓海更者,《天下郡国利病书》[1]中有云:更者,每一昼夜分为十更,以焚香数为度,人从船面行,验风之迅缓,定更数多寡,可知航至其山洋界。据此推算,一海更者,约合六十里[2],合一千八百营造尺。”

    弘毅侃侃而谈,心里十分自得的盘算着:

    上海到钓鱼岛不过200海里,也就是370.4公里。从中国大陆最南端海南岛三亚到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离有2000多公里。而大清领海定为二十海更,按照顺治年间的标准度量衡[3]来计算,也就是691.2公里。如此算来,大清领海可以涵盖整个黄海和东海,直抵日本九州岛本土。而琉球国其时早已是大清属国,也就是说,其最东边所谓北大东岛(琉球语译,今属于属于冲绳最东端的大东群岛的一部分)之外近700公里的西太平洋海域,也属于大清领海!而在南海随便找两个有人居住的岛屿,就可以将整个南海囊括在标准领海范围之内了!

    弘毅自以为是的窃喜,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自己引为凭据的这本所谓《天下郡国利病书》,其时刚刚成书,也许还在作者手中呢!

    “何为《天下郡国利病书》?著书之人为谁?”果然,聪明的皇帝不可能不发此一问。

    “哦,儿臣疏忽了。此书为顾炎武所著。”弘毅简单作答,不得不暂时放下心中对领海概念的计较,转而思考如何应对这一时的失语。

    “顾炎武?朕知道此人,实乃才学过人之士子,可惜不愿意入仕。玄烨是如何知道他的?”福临紧追不放,充满好奇。

    “儿臣前日和您说起过,骡马市搭救下一位老者,叫做谈迁的。他和顾炎武有些私教,是谈老先生告知儿臣的……”弘毅勉强应对,只能言简意赅,防止言多必失。

    “原来如此,哈哈,玄烨还真是‘往来无白丁’呀!哈哈!”福临一笑了之。因为,他也不想说出下文,他早已同意玄烨所请,要让谈迁入职国史院为编修,否则皇太后那边又会多出许多波折。

    “儿臣谢过皇阿玛鼓励!”弘毅心领神会,急忙应承,接着继续汇报:

    “这大清领海之内,只准大清水师及本朝商船通行,藩国船只不可擅入,需在天朝指定之一处或几处港口靠泊报关,得到通关文书之后才可入领海去他港。凡携带炮弩之战船,则断然不可许其进入,否则,视为挑衅进犯、开启战端。

    大清属海之内,各国商船虽可往来通行,然必须听从大清水师之调度,随时接受水师之登临检查。各国战舰则同样不可擅入。若要靠港补给,也必须专往一处港口靠泊,允其三五日补给物资,而后在大清水师伴随监视下,尽速离开我属海范围。

    大洋之上,无论各国商船战舰,任其自由。于我朝水师,更是往来自由如常。

    如此排布,是为将来大清水师为我皇家海商船队伴随护航做一铺垫。”

    “皇家海商?”福临终于忍不住,抓住机会插话一句。

    “是的。儿臣以为,大清满朝文武,任凭谁,都不如同安王郑芝龙适合来做这皇家海商船队的统领。”弘毅信心满满。

    “为何是他?”皇太后也问道。

    “皇玛玛,一来,他早年行商于海上,经验老道,人脉极广;二来嘛,难道让郑芝龙、郑森他们父子一直盘踞在福建一省不成?”弘毅说着,诡异一笑……

    “好!如此一来,一举多得!皇额娘,此事是否可以如此操持,还请皇太后示下!”福临十分满意,却不忘自己的老娘。

    “这些个俗物,你们父子君臣商议便是,不要拿来叨扰我老太婆子了!”布木布泰十分满意儿子的谦虚懂事,所以顺便高姿态一下。

    “既如此,儿臣就做主了。”福临向皇太后轻轻躬身,接着说道:

    “玄烨听旨!”

    “儿臣在!”

    “朕命你会同兵部、户部,即刻草拟诏书,就按你说的办吧!”

    “儿臣谨遵圣旨!”

    ……

    云淡风轻之中,弘毅已经改写了中国海洋史,也再一次改写了世界历史!

    [1]《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120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原稿为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收藏,分34册,其中佚失第14册。现通行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2]清光绪时期将一里=576米。1更=60里=34560米=34.56公里。一里,本意是表示长度,即500米。从古至今,一里表示的长度有所变化,周秦汉时期一里=415.8米,清光绪时期将一里=576米,到了1929年,一里=500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时明确规定里制为:“五尺为一步,二步为一丈,十丈为一引,十八引为一里。”在“新制说略”中指出:“长短度分为两种:一曰尺度,以尺为单位,所以度寻之长短也。一曰里制,以一千八百尺为一里,用以计道路之长短也。里制即积尺制而成。盖道里甚长,若仅以尺计,则诸多不便,故必别为里制。”这里把尺制、里制作为基本长度单位列出,在当时是有新意的。据上述清光绪末年所立里制可知:一里为营造尺1800尺。营造尺一尺等于0.32米,所以1800尺,等于576米。因今市里一里为500米,所以以营造尺计里则一里为今市里的115.2%。

    [3]清代标准度、量、衡的基本计算单位分别是:营造尺、漕斛、库平。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