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5:21
字数:992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

    贝勒爷玄烨不说话,认真欣赏着谈迁的画作,似乎若有所思的样子。而这一表现,也正是季开生所希望看到的,于是也是侍立一旁,耐心伺候着、等待着。

    “气吞万里……好!好一个气吞万里!”终于,弘毅激动地高颂一声,偷眼观瞧,季开生也是面露喜色,于是他接着故作深沉的自言自语道: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首著名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弘毅努力表现出随口而出的样子,却真是好好回忆了一阵子,又在心里默念了三五遍,确认没有什么错漏之处后,才缓缓说出的。

    看官也许会文:这首词作可谓家喻户晓,背出来不需要太多的古诗词功底吧?就算是21世纪现代青年也应该烂熟于胸吧?可你们哪里知道,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弘毅,拜受改革开放后的教育体制所赐,就连这点古文墨水了还是大学时代自学而来的呢!在记忆里最好的中学时代,通篇背诵的基本都是鲁迅先生的那一片大作,古诗词全是为了应付高考的填空题,几乎没有背诵过全篇!

    弘毅看一旁的季开生也跟着自己的节凑在微微晃头,判定刚才所说基本无误。却还是即使打住,不再背诵下去。不是背不过了,而是后面的几句的确不合适说了。再说下去,就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可是有点抱怨朝廷清剿作战不利、没有收复大好河山的嫌疑了,要是别有用心,甚至能从中体味出反清复明的意思来呢!

    但巧就巧在看你什么时候显摆显摆了!开头一句“千古江山”,结尾一句“气吞万里如虎”,恰恰应对了去年季开生送给弘毅的那一方“千古江山”的金石印刻。以及今日画作上的这一枚闲章。关键所在,这首词的内容与画作的主旨十分契合,又从大清贝勒爷口中一气呵出,真是把季开生收拢的如同肝胆相照一般了!

    其实,辛弃疾作此词,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含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tuo]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贝勒爷!下臣……”季开生等了一小会,确信小爷不会再继续吟诵下去了,这才眼中含泪。自然而然准备倒头便拜。

    “季师傅,我又何尝不知你和谈老先生的良苦用心?无声诗文、气吞万里,我都明白!也理解两位!”弘毅坐在炕上伸手拦住季开生的动作,接着话锋一转,意味深长的说:

    “但,大清入关不过一旬,万事开头难,况且我皇阿玛也是励精图治的一代圣君,你我,还有亿万子民,都要有点耐心才好!放心,我们还有时间,时局、民心都在朝廷,不在那个苟延残喘的亡明小朝廷,不在那个朱由榔。当今圣上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如此下去,不去五六年,涤清寰宇那是一定的。只是,这段时间,我们还需要韬光养晦,还需要勉力为之……你们,可懂我?”这几句话,就是定下了基调,就是在说:我,玄烨,和你们一样也想着大清一统,但不能心急。毕竟,皇上年轻,而我,还小……

    “下臣明白!”季开生不称下官,改为下臣,其意深远。

    “好,请季师傅代我谢过谈老先生,并一定让他在你府上过得舒服一些,这就有劳季师傅了!”

    “这是自然!请贝勒爷宽心!”季开生整理心思,急忙补充道:

    “贝勒爷,还有一事。谈迁大人……”

    “哦?谈老先生如何?”

    “他,愿为潜邸幕僚!”季开生鼓足勇气,脱口而出,却没有像以往那样低头说话,而是双目炯炯,直勾勾盯着小爷!

    弘毅闻听此言,差点失声!“潜邸”是什么?那是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你们这么说,我很高兴,有眼光!可是,这是不是太过了呢?我可不能接话,也不能否认或者承认!哈哈,有了!

    “哦……‘前敌’幕僚?好!谈老先生不仕前明久矣,但是却深得前明遗民之信赖,如果他能多多交纳那些至今还将我大清视为蛮夷乱华的遗老遗少,倒是的确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奇效!代我谢过谈老先生!”弘毅耍了个花枪,练了一个文字游戏。

    “这潜邸……”季开生还真以为弘毅听岔了,准备更正一下。

    “不过,这一个敌字,却委实不太准确。无论他们入仕也好、隐居也罢,还都是大清臣民,何来敌者一说呢?请季师傅转告谈老先生,还要慎言敏行才好呀!切切、切切!”弘毅最后一句话,直中要害。

    “贝勒爷,我……”季开生十分尴尬。

    “季师傅不必多言。玄烨尚在冲龄,却也自有分寸!就请二位大清肱骨之臣,多多辛劳了!请受玄烨一礼!”弘毅哪里肯让他继续,来了一招礼多人不怪。

    “下臣不敢!”季开生闻听“冲龄”二字,也终于明白了,赶忙还礼。“冲龄”者,“冲”通“僮(童)”。字面理解就是“幼小的年龄”,需要快快长大。但其另有一层深意,那就是指代皇帝幼年即位。有一句成语叫做“冲龄践祚”,正是这个意思。文化人季开生,哪里还会不明白?

    “看来玛拉此趟差事办的不错。不过我今早见他回来,似乎还有隐情未报一般?”弘毅见好就收。赶紧转移话题。

    “这……”季开生急忙再一次开始准备词组。

    “呵呵,大清第一直臣,怎么也开始变得支吾起来了?”弘毅一看问到点子上了,继续深挖下去,不让他有太多时间去准备辞藻,免得华而不实。

    “下臣不敢腆居第一,但是今日有一事。却不得不如实禀报贝勒爷知道。”

    “何事?季师傅尽管直说就是。”

    “嗻!”季开生鼓足勇气,终于将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昭忠一早就在琉璃厂撞见玛拉、纠缠着要和他一起办差,然后贸然改写玛拉门贴、入了自己府上,却被谈迁的计策和自己与玛拉的双簧弄得灰头土脸、落荒而逃的事情说了个明明白白,唯独没有提玛拉和季莲的那些个男女之事。

    言语了了,可当时的弘毅却听得心惊肉跳!

    自己被三藩盯上了!——这是第一反应。

    耿昭忠到底还是嫩了!——这是第二反应。

    谈迁老头子实在是工于心计,此人入幕府的确堪用!——这是第三反应。

    季开生和玛拉设下套子,可谓办的漂亮!但。最最关键之处:你们有没有事先经过我的同意,就这么大费周章去算计南边的藩王?而且你们做下这么大一个局,难道就不怕收不了场吗?难道你们就不怕我对你们心生嫌隙?——这是最最计较的一个反应!

    “事后,你可委派玛拉尾随耿昭忠回府?”弘毅沉思半响,这才开口。

    “这……下臣未曾。”季开生鼻尖开始浸汗,心中隐隐感觉不妙。

    “那你可曾让玛拉去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中任何一处做个值守?”

    “也不曾……”

    “也就是说,他靖南王在京师的宅邸。出没出过差役快马、何时出的,你们都不知情喽?”弘毅面无表情,只是幽幽发问。

    “下臣……”季开生额头开始冒出豆大的汗滴。

    “哦,不出十日。靖南王就知道此事了。”弘毅看着季开生,一字一顿的说道。

    “啊?耿昭忠他敢说吗?”季开生还是心存幻想。

    “呵呵,季师傅啊,不是人人都像你一般耿直不阿的。他耿昭忠留在京师,就是一味做侍卫、等着做驸马吗?”弘毅笑了,可这却让季开生更是紧张。

    “这……”

    “他唐突登门,难道就是游手好闲一般?”

    “我……”

    “再者,据我所知,耿昭忠的文笔金石功夫,绝不在你之下,而且,尤善鉴别,只怕你的笔迹,他不会看不出来……”

    弘毅此言绝非臆测,如前章所述,这位耿昭忠雅擅文章,旁及书法、绘画,尤精鉴别,收藏甚富,是清初期的著名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今之流传宋元书画名迹,多钤有他及其子嘉祚(字会侯,号漱六主人)的鉴赏、收藏章,且大多被收录于《石渠宝笈》之中。而弘毅知道这些,正是因为前世他经常出入故宫,流连于各种文物展览之中,而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代《仙女乘鸾图》、《红蓼水禽图》等,就有这位爷的收藏章,而且也有详细介绍。

    “这……”季开生只剩下张着嘴巴、汗流如注。

    “下臣知罪!为今之计,天中一人承担,绝不牵扯旁人……”终于,季开生脱口而出!

    好,小爷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正巧,此时梁功在外边说了一句:“恭请贝勒爷用饭!”紧接着,三喜猫着腰,领着两三个小太监端过来七碗八碟的,准备开饭了。

    弘毅瞅见王三喜,突然计上心头,和蔼说道:

    “三喜,今日在西安门,辛苦你了!”

    “奴才愿意为小爷鞍前马后!”三喜开心极了,赶忙放下碗碟,跪拜谢恩。

    “但,你未经我的允许,就自作主张、自以为是得通传我的名号,却是过错一处!”弘毅笑着来了这么一句。

    “啊,奴才该死!奴才该死!”三喜心情瞬间跌入谷底,就连身后的梁功也是大惊失色,盘算起来对于这个自己刚刚招收的小徒弟,救还是不救。

    “你给我办差,急智是要有的,这次也算是功劳一件。但你要记住了,以后不许再自作主张,否则再大的功劳,也难抵罪责!”弘毅说给跪着的三喜听,却看了一眼一旁站着的季开生。这一眼,竟然看的季开生浑身抖了一下。

    弘毅看在眼里,心中快慰!哈哈,这句话实在不好当面说出口,免得折损了你的面子!

    “三喜,还不快谢小爷提点!”梁功闻听弘毅这句话,就知道三喜不会有事了,急忙提醒。

    “三喜谢小爷提点!三喜知错了,我再也不敢了!”三喜频频叩头。

    “好了,起来吧!我历来是赏罚分明!况且你这初次当差,不知者不罪。而且那处急智,还是要赏你的。小梁子,去拿十两银子,给了小喜子吧。另外,今日这份功劳,也计入日常考核档案!”弘毅还是一语双光,落不下季开生。

    不再理会叩谢赏赐、起身而退的王三喜,弘毅转而面相季开生,只笑不语。

    就在季开生再也站不住,准备学着三喜小太监的样子跪倒谢罪只是,却闻听一句:

    “不过,季师傅此事做得,结果却是妙极!”抬头望去,却见弘毅心满意足的笑了。

    “啊……”季开生如坠云端……(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飞快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2009大河网络 苏ICP备2024066333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13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